六国论逐字逐句翻译PPT课件

合集下载

《六国论》经典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六国论》经典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2)、秦灭六国时间表
前230年灭韩 前225年灭魏 前223年灭楚 前222 年灭赵、灭燕 前221年灭齐
(3 )、六国抗秦大事年表
前269年赵将赵奢击秦,大破之。前257年魏信陵君 救赵秦兵解去。前247年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军河外。前 233年秦攻赤丽、宜安,被赵将李牧击退。前232年秦攻 番吾,又被李牧击退。
对 大欲
大患
赂 秦
得难
献易


有限
无厌
程度上

比 奉繁
侵急
破 灭

不尽
不灭
道理上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终:最后。
迁灭:灭亡。 与:亲附、亲近。
与……也:判断句
译:齐国不曾贿赂秦国,最后也随 着五国灭亡,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齐国 亲附秦国而不帮助五国。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 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 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日:一天天,名作状。为1:治理。
月:一月月,名作状 无:通“勿”,不要
以:而。
为2:被。
译文:土地一天天地削减,一月月地 割让,而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 要使自己被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
第四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第五段得出了什么结论?
第四段-----第五段------
齐亡之事实 燕亡之教训 赵亡之悲剧
( 为国者无 过 使为积威 渡 之所劫哉 )
(第四段)
( (借古) 分 (递 进) 总 )
毋从六国破 亡之故事
(第五段)(讽今)
论证方法
“古人云:… …” 引证法 六国灭亡史实 例证法
加强论证说服力 证明观点正确性

六国论 原文及翻译.pptx

六国论 原文及翻译.pptx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 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 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 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 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 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 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学海无 涯
《六国论》宋·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
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 Nhomakorabea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 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 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 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 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 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 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1
学海无涯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
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译文】 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拿土地贿赂秦国。拿 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有人会问:“六国接连灭亡,都 是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 原因是不贿赂秦国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单独地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秦国在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市。 比 较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实际多到百倍。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比 战败 所丧失的土地,实际也要多到百倍,那么秦国最大的欲望,六国诸侯最大的祸患,当 然不在 于战争。 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子孙对那些土地却 不 很爱惜,全把他送给别人,好象抛弃(不值钱的)小草一样。今天割去五座城,明天割 去十 座城,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可是第二天)起床向四境一看,秦国的军队又来了。 既然这 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没有满足。(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 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急。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分得清清楚楚了。 终于落到全部覆亡,是理所当然的事。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 烧完,火就不会灭。”这话说对了。 齐国并没有贿赂秦国,(可是)终于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是因为齐国)跟秦国 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五国已经灭亡了,齐国也就没法避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 初 有长远的打算,能够守住他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所以燕虽然是个小国,却最后 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 , 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对秦国五次作战。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后来 秦 国两次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 赵 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而且燕赵两国 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他们的)智谋和力量都很单薄,战败 了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护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 (燕国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道理, 假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判断(出高低来)呢。 唉!(如果六国诸侯)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封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下的 奇才,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吃饭都咽不下的。真可悲叹啊! 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 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威所胁迫啊! 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六国的势力虽然比秦国弱,可是还有可以用不赂秦的手段战胜秦 国的形势。假如我们凭仗着这样大的国家,而重2 蹈六国灭亡的老路,这就是又在六国之下了!

六国论逐字逐句注释翻译

六国论逐字逐句注释翻译

. . 1六国论苏洵. .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破灭:灭亡兵:武器利:锋利弊:弊端赂:(割地)贿赂. .. .3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而:连词,因而。

亏:使……亏损。

道:道理,原因。

. .. .4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或:有人。

互丧:彼此相继灭亡。

率:全都,一概。

耶:吗。

. .曰: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以:因为。

丧:灭亡。

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

完:保全。

译文: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贿故曰弊在赂秦也。

也:表判断语气。

这是一个判断句。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以:用。

攻:攻战。

取:取得。

则:就。

获:获得。

邑:小城镇。

城:大城池。

译文:秦国用攻战获取土地之外,(还受. .. .8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较:比较。

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而:因果承接。

其实:它实际上的数量.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译文:把六国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与所亡:所丢失的土地。

其实:它实际上的数量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欲:想望的。

患:担心的。

固:本来。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厥:他们的。

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

祖父:祖辈和父辈。

暴霜露:曝(于)霜露。

以:才。

视:看待。

举:拿。

以:来。

芥:小草。

.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割:割让。

然后:这样以后。

安:安稳。

寝:休息,睡觉。

而:可是,转折连词。

译文:今天割让五座城,明天割让十座城,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厌:通“餍”,满足。

奉:献,送。

弥、愈:更加。

判:确定,断定。

译文:既然如此,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 .. .1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六国论逐字逐句注释翻译

六国论逐字逐句注释翻译

1六国论苏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破灭:灭亡兵:武器利:锋利弊:弊端赂:(割地)贿赂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而:连词,因而。

亏:使……亏损。

道:道理,原因。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或:有人。

互丧:彼此相继灭亡。

率:全都,一概。

耶:吗。

曰: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以:因为。

丧:灭亡。

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

完:保全。

译文: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贿故曰弊在赂秦也。

也:表判断语气。

这是一个判断句。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以:用。

攻:攻战。

取:取得。

则:就。

获:获得。

邑:小城镇。

城:大城池。

译文:秦国用攻战获取土地之外,(还受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较:比较。

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而:因果承接。

其实:它实际上的数量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译文:把六国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与所亡:所丢失的土地。

其实:它实际上的数量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欲:想望的。

患:担心的。

固:本来。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厥:他们的。

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

祖父:祖辈和父辈。

暴霜露:曝(于)霜露。

以:才。

视:看待。

举:拿。

以:来。

芥:小草。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割:割让。

然后:这样以后。

安:安稳。

寝:休息,睡觉。

而:可是,转折连词。

译文:今天割让五座城,明天割让十座城,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厌:通“餍”,满足。

奉:献,送。

弥、愈:更加。

判:确定,断定。

译文:既然如此,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至于:到……的结局固:本来。

然:这样。

以:用。

颠覆:灭亡。

事:侍奉。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六国论》ppt课件

《六国论》ppt课件
割:割让。 然后:这样以后。 安:安稳。 寝:休息,睡觉。 而:可是,连词,表转折关系。 译文:今天割让五座城,明天割让十座城, 这样以后才能得到一夜的安睡;(第二天)起来 一看四周边境,秦国的军队又到了。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 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弥、愈:更加。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 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既:已经。 始:开始,起初。 免:幸免。 义:坚持正义。名词作动词。
译:五国已经灭亡,齐国也不能幸免了。 燕国与赵国的君主,起初有远大的谋略, 能够守住他们的国土,坚持正义而不贿赂 秦国。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夫:句首发语词。 势:势力,力量。
可以:可以凭借。 是:这。 胜:战胜,形→动故事:旧例。
于:比。
苟:如果。
而1:却。而2:表顺承 以:凭借。
犹:还。
从:追随。
译:六国与秦国都是诸侯,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却还有可以 凭借不贿赂秦国而战胜它的优势。如果凭借这么大的天下,却 追随六国灭亡的先例,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译:唉!如果六国用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天下的谋 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的奇才,(六国) 合力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连吃饭也 不能咽下咽喉去。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 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势:形势。
月:一月月,名作状
而:连词,表转折关系。 为:被。 积威:积久而成的威势
颠覆:灭亡。 固:本来。 宜:应当,应该。
以:用。 事:侍奉。 得:得当,适宜
译文:以至于灭亡的结局,道理本来应当这样

《六国论》逐字翻译

《六国论》逐字翻译

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兵器)不利.(锋利),战.(打仗,战争)不善.(善于,擅长),弊.(弊病)在赂.(贿赂)秦。

赂秦而力亏.(亏损),破灭之道.(原因)也。

或.(有的人)曰:六国互.(相继,交替)丧.(灭亡),率.(一律,都)赂秦耶曰.(回答说):不赂者.(……的国家)以.(因为)赂者丧,盖.(连词,表示原因)失强援,不能独.(独自)完.(保全,形容词作动词)。

故.(所以,因此)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凭借)攻.(攻战)取.(获取)之外,小(小的方面,形容词作名词)则.(就)获邑.(城镇),大(大的方面,形容词作名词)则得城.(城市)。

较.(比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实际上)百倍;诸侯之所亡.(丧失),与战败而亡者.(……的土地),其实亦百倍。

则.(那么)秦之所大欲.(想要),诸侯之所大患.(担忧),固.(本来)不在战矣。

思厥.(其)先祖父..(祖辈和父辈,六国的开国之君),暴.(通曝,冒着,暴露)霜露,斩.(砍断)荆棘,以.(连词,相当与而,可翻译为才)齐人未尝.(曾经)赂秦,终.(最后)继.(随着)五国迁灭..(灭亡),何哉与.(帮助)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已经)丧,齐亦不免.(幸免)矣。

燕赵之君,始.(起初)有远略,能守其土,义.(坚持正义,名作动)不赂秦。

是故..(所以)燕虽.(虽然)小国而后亡,斯.(这)用兵之效.(功效)也。

至.(等到)丹以.(用)荆卿为计,始.(才)速.(招致,名词作动词)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两次),李牧连.(连续)却.(使退却)之。

洎.(等到)牧以.(因为)谗.(诬陷)诛.(诛杀),邯郸为郡,惜.(可惜)其用武而不终(坚持到底,形容词作动词)也。

且.(况且)燕赵处秦革灭..(智..(消灭)殆.(几乎,快要)尽之际,可谓智力谋和力量)孤危,战败而亡,诚.(确实,实在)不得已。

向使..(假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亲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还)在,则胜负之数.(天命),存亡之理.(规律),当(tǎng,通倘,如果)与秦相较,或.(或许)未易.(轻易)量.(判定)。

《六国论》精品 ppt课件

《六国论》精品 ppt课件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弥、愈:更加。 厌:通“餍”,满足。 判:确定,断定。 奉:献,送。
译文:既然如此,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残 暴的秦国的欲望没有满足,诸侯送给秦国土地越 多,秦国侵略诸侯就越急迫。所以,不用作战, 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已经确定了。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
,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
《六国论》中的“六国”,就是指战国七雄中除秦国以外的 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秦国本来是个弱小落后的国 家,经过商鞅变法的彻底改革,经济和军事实力都强大起来;而 原本强盛的六国却因宗法势力的强大,因循守旧,经济和军事实 力日益衰落。秦强盛起来后,积极向东方发展,夺取六国的土地。 六国也曾联合起来对抗秦国,这就是所谓“合纵”。但他们又各 有自己的打算,所以这种联合并不巩固。秦国采取“远交近攻” 的军事战略,韩、魏、楚三国都紧靠秦国,因此直接受到秦国的 威胁和侵略,在秦国强大的军事和外交攻势下,纷纷割地求和, 并最早被消灭,齐、燕、赵三国随之相继灭亡。六国灭亡,“非 兵不利,战不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绝不仅仅是因为割地赂 秦。苏洵不从其他方面去论证,而抓住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 一点来论证,是为其针砭现实服务的。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弊在赂秦。
破灭:灭亡
判断句。 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兵:武器 赂:(割地)贿赂 利:锋利
弊:弊端 译: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仗打得 不好,弊端在于贿赂秦国。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而:连词,表因果关系。 亏:亏损。 道:道理,原因。
判断句。
译:贿赂秦国,自己的实力就亏损, 这是灭亡的原因。
第三段:齐、燕、赵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论证了什么道理?
不赂者
齐 与嬴不助五国 燕 以荆卿为计 赵 洎牧以谗诛

《六国论》优秀课件(上网课实用)(带全文翻译)

《六国论》优秀课件(上网课实用)(带全文翻译)

今 北宋:天下之大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下
结论: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弊 在
( 总


分 )
赂 秦 (总分)
数量上
力 亏
(第二段)

程度上 道理上

一 段
(并 列)

不 赂
齐亡之事实

以 (总分)

燕亡之教训

丧(第三段)
赵亡之悲剧
( 为国者无 过 使为积威 渡 之所劫哉 )
(第四段)
( (引古) 分 (递 进) 总 )
四、走进文本
初读文本,正音
赂lù秦
六国互丧sàng
率shuài赂秦耶yé
小则获邑yì
思厥jué先祖父
暴pù霜露
无厌 yàn 与yǔ嬴而不助五国也 革灭殆dài尽
草芥jiè 洎jì牧以谗诛 当tǎng与秦相较
悲夫 fú
为wèi秦人积威之所劫
日削xuē月割
苟gǒu以天下之大
细读文本,释义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 不善,弊在赂秦。
以荆卿为计 不同点 ——对抗秦国的方式不同 牧以谗诛,用武而不终。
第三段:齐、燕、赵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不 赂 者
以 赂 者 丧
齐: 与嬴不助五国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
燕: 以荆卿为计——速祸 智力 赵: 牧以谗诛——用武不终 孤危
不盖 能失 独强 完援
对策: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
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当年苏老泉,年已二十七。方知需用 功,发奋读书籍。并同儿与女,思究 圣人语。 寒窗多少年, 青丝根根白。 父子同进京, 三人皆中举。 皇城咸震惊, 争诵苏洵名。 读书从不晚, 辛勤为第一。

《六国论》优秀ppt课件

《六国论》优秀ppt课件

各个击破。
03
六国用人不当,人才流失
六国在用人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往往重用庸才而忽略真正的人才。同时,
六国之间的人才流动也受到了限制,导致人才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阐述作者政治主张
强调团结致的重要性
作者认为,六国之所以灭亡,根本原因在于它们不能团结一致对抗秦国的侵略。 因此,他主张各国应该放弃彼此之间的争斗,团结起来共同抵御外敌。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揭示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提出全文中心论点。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阐述“赂秦”对六国造成的危害,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分析不赂秦的国家因失去强援而灭亡的原因,深化中心论点。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
借古讽今,警告北宋王朝不要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
《左传》
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中国古代最早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为春秋末年 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战国策》
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是研究战国 历史的重要文献。
探讨春秋战国时期其他重要事件
春秋五霸
指春秋时期五个诸侯之长,包括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他们在各自的时代都取得了卓越的 成就,对春秋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重视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关键
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只有拥有足够数量和优质的人才,才能推动国家的经 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因此,各国应该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国家 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05
艺术手法鉴赏
对比手法运用
横向对比

六国论完整版本ppt课件

六国论完整版本ppt课件

字明允,号老泉,汉族,眉
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

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

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 入“唐宋八大家”。

27岁时立下决心发奋读书,

经过十多年的苦读,学业大
进。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
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
有《嘉祐集》传世。
.
解明题意
论:是散文的一种,以论证为主, 其特点是善于说理。“六国论” 在这里是一个省略式短语,实际 应是“六国破灭之论”。文章分 析六国失败的原因,借古讽今。
.
且赵燕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 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殆:几乎。际:时候。智力:智谋和 力量。诚:的确,确实。
译: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 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他 们的)智谋和力量都很单薄,战败了而
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
.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 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 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不行:不去。 数、理:命运。 当:通“倘”, 倘若,如果; 较:较量,抗衡。 或:或许;
易:轻易; 量:确定,估量。 译: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护他们的国土, 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刺秦 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 命运,存亡的道理,假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
赂秦国。
.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 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斯:这。 效:效果,结果。 始:才。 速:招致。斯……效也:判断句。
译:所以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后灭亡, 这就是用武力对抗的结果。等到燕太子 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 策略,才招致了祸患。
.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 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六国论上课PPT课件

六国论上课PPT课件
数量上:“赂”造成的得失远远超过战争造成的。
3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以:用、凭借。 则:就。 攻:攻战。 获:获得。 取:取得。 邑:小城镇。
城:大城池。
译文:秦国用攻战获取土地之外,(还受 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得到邑镇,大的 就得到城池。
4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较:比较。 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而:承接。 其实:它实际上。
六国论
• 第二课时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 善,弊在赂秦。
论证的角度是什么?
角度:贿赂的国家和不贿赂的国家
赂秦而力亏
弊在赂秦
故曰弊在赂秦也
不赂者以赂者丧
2
译文:
秦国除了用攻战取得的(地盘)之外, (还得到许多土地,)小则得到邑镇,大则 得到城池。比较一下秦国由于六国行贿而得 到的地盘,与战争取胜得到的地盘,它的实 际数目要多到百倍。六国(由于贿赂秦国而) 失去的地盘,比他们由于战败而失去的地盘, 它的实际数目要多到百倍。那么,秦国最向 往的,诸侯最怕的,从根本上说,就不由战 争决定了。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厌:通“餍”,满足。 奉:献,送。 弥、愈:更加。 判:决定。
译文: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贪 暴的秦国的欲望没有满足,诸侯送给秦国土地越 多,秦国侵略诸侯就越厉害。所以,不用作战, 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已经确定了。
10
古人说:“用土地来侍奉秦国,如同抱着 柴火去救火,柴火不断,火就不灭。”这 话是说对了。
程度上: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
7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厥:其

《六国论》ppt课件

《六国论》ppt课件

2.本段最后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 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作用: 用“向使”引起假设,总结六国情况,使论证更加
深入全面,中心论点更加鲜明有力,同时又为下文进一步假设 作铺垫,从反面将论证推进一层。
3.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小组交流讨论:
•( 1 ) 第 2 段 论 证 了 哪 个 分 论 点 ? •( 2 ) 采 用 了 什 么 样 的 论 证 方 法 ?
文本解析
第2段内容印证了第一自然段中哪句话?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对比论证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引用论证
本段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体现在什么地方?
译文:
• 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 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 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有人 问:“六国一个接一个的灭亡,难道全部是因为贿赂秦 国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 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原因是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掉了 强有力的外援,不能独自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 赂秦国。”
鱼、马、羊、猪肉、豆腐、青菜
秦灭亡的原因
“仁义不施”
“不爱其民”




《阿房宫赋》
《六国论》


齐 魏 韩 秦

素养目标
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及特殊语法现象,反复诵读, 正确译文。 2.理清作者的思路,揣摩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 风格。 3.学习作者始终围绕中心论点并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展开论述的方 法的同时能从学习历史评论中,进一步了解如何处理议论文中的 观点与材料的。 4.理解苏洵关心国家、反对屈辱求和,主张抵抗的思想,了解作 者借古讽今的写作意图,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提高学生的人文 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也盖!:因”为
完:形作动,保全
因为不贿赂秦国失去了强大的援助,不能 独自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 国’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以:用
秦国除用攻占取得(土地)外,小的就 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市。
LOGO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之:助词,无实而义:连词,表修饰其实:那实际
LOGO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之:代词,代土地 以:介词,把
他们的子孙对待那些土地却不很爱惜,全把 它们送给别人,好象抛弃小草一样。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然后:这样;而后 得:能够
(古今异义) 今天割让五座城池,明天割让十座城池,这 样而后能够睡一夜安稳觉。
LOGO
-
2
秦—强 楚—大 齐—富
-
3
六国论
解题
(宋 苏洵)
1 、六国:除秦以外的齐、楚、
燕、韩、赵、魏六国。
2、“论”是散文的一种文体,以论证为主 ,
要求善于析理,析理愈透愈精,就愈能
-
4
朗读《六国论》
• 体会作者的观点 • 读准字音: 六国互丧sàng 暴pù霜露(通“曝”)
草芥jiè 与嬴 yǔ 洎jì
比较秦国所得到的土地,与战争(取古胜今得异义到) 的土地,那实际上相差百倍;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亡:丧失的(土地)
其实:它的实际
(古今异义)
诸侯所丧失的土地,同战败所丧失的土地相
比,那实际上也相差百倍。
LOGO
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
矣。之:取独。所,代词,放在动词固前:,原组本成,名本
而:连词,诚表:修实饰在,确实(古今异义)
况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 可以说(他们的)智谋和力量都很单薄,战败了而亡国,确 实是不得已的事。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向使:假使
假使(当初)韩、魏、楚三国都爱护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 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 牧还活着,
则词:性连词词组,,那表么示“……的人,……来的事,……的 地方”等。
那么秦国最大的欲望,六国诸侯最大的担 心,原本就不在于战争啊。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思句他:末厥们们句语: 的的首气代祖句词词辈中,父他暴辈:,冒冒着着寒霜雨以 才露:,副披词,荆斩 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
LOGO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迁灭:灭亡
齐国并没有贿赂秦国,(可是)终于也随着五国灭 亡了,为什么呢?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交而好:,连亲词附,表转折
(是因为齐国)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不免:不能幸免
五国已经灭亡了,齐国也就没法避免了。
六国论
(宋 苏洵) LOGO
六国论
(宋 苏洵) LOGO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尝:通“曾”,于曾:介词,对而:连词,表并列
赵国曾经经对秦国五次作战,失败了两次,战胜了三次。
(注意句式变化)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者:再结:动, 却:使动, 后来秦国有两次攻打赵国构,助有(词两赵次国大将使)…李…牧后接退连打退秦 国的进攻。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洎:及以,:等介到词,因为为:成为 其:它,而转代:折赵连国终动词:,,形坚表作持 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赵国都城)邯郸变成到(底秦 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
六国论
(宋 苏洵) LOGO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且:况且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智力:智谋,势力
六 国苏


-
1
作者简介
苏洵(1009—1066)字明允 ,号老泉(“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 ,读诗书… …”),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 代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人称“ 老苏”,与儿子“大苏”(苏轼)、“ 小苏”(苏辙)并称“三苏”。
苏洵为文,成就显著。论文大多是 针对时政而发,议论锋利,说服力强 ,能切中时弊。著有《嘉佑集》。欧 阳修指出:苏洵之文“博辩宏伟”。
当与秦相较 tǎng ( 通“倘” )
为国者wéi 无(通“毋”)使为积威之所劫 哉
-
5
六国论
(宋 苏洵) LOGO
六国 破灭,非 兵 不利,战 不善,弊 在赂秦。
非:不是
赂:贿赂
六国的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
弊病在于(拿土地)贿赂秦国。
赂秦 而 力亏,破灭 之 道 也。
而:连词,表因亏果:;损,削弱 道:原因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始:起初略:谋划 其:代词义,:代名他作们状的,从 道义上,按照原
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打算,则,能坚够持守正住义他
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是故:因此,所以而:连词,斯表:转代折词,效这:功效
所以燕虽然是个小国,却最后灭亡,这就是用兵抗 秦的效果。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等到后来燕太至子:丹到以用:派用遣为荆:轲作(为始刺:速杀才:秦形王作)动作,招为致 (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
LOGO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而:连词,表承接 判:分,清清楚楚
所以不用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 经分辨清楚了。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到来至(落应古于到该今:异全这…义部样…)的覆。结亡局的结固 来局:,理 道本从: 理道上名理讲作上状讲,本从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 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古以人:介说词:,“用用土地得之侍:奉得事秦理:国名,作就动好,像侍奉抱,柴救 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为会…灭…。服”务这话说对了。
拿土地贿赂秦国因而实力亏损,这是亡国的原因。
LOGO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或:有人 互丧:彼此率:都,皆
有人会问:都“灭六亡国接连灭亡,都是因 为贿赂秦国?”
曰:“不赂者以赂者丧。
以:因为
(回答)说:“没有贿赂(秦国)的国 家因为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
LOGOBiblioteka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而:连词,表承接。 起身看看四周国境,秦国的军队又来了。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然则:既然这 之:助词, 厌:通“餍”满 既样然,这那样么,那么诸的侯的土地有限,足贪暴的秦国的欲 望不能满足。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之:代秦 之:代赂秦的 (诸侯)送给秦国越多,各秦国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 急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