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六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广东省佛山市六校联考2025届高三第三次测评语文试卷含解析
广东省佛山市六校联考2025届高三第三次测评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杨景龙综观20世纪中国新诗,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批评,从语言形式、表现手法到观念题旨、艺术精神,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诸多优良传统。
不过,这种继承不是亦步亦趋的墨守成规的仿效,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
胡适的《尝试集》作为白话新诗的发轫,其秉承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即至为明显,胡适自己就承认,他的新诗“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诗”。
胡适之后,白话诗人的创作或强或弱,或显或隐,或多或少,都无法完全逃离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
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像戴望舒名篇《雨巷》的中心意象“丁香”,即来自李璟《摊破浣溪沙》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卞之琳就说《雨巷》“读起好像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
余光中《碧潭》有句“如果舴艋舟再舴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活用李清照《武陵春》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古今诗歌作品之间,郑愁予名篇《错误》的艺术构思,显然借鉴了苏轼《蝶恋花》下片中的无焦点冲突和戏剧化情境;舒婷名篇《船》表现的咫尺天涯的永恒阻隔,与《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同出机杼。
古今诗人之间,像郭沫若诗歌的豪情气势与李白诗歌,艾青诗歌的深沉悲郁与杜甫诗歌,戴望舒、何其芳诗歌的辞色情调与晚唐温李诗词,卞之琳诗歌的炼字琢句与南宋姜、吴雅词等;古今诗体之间,像胡适之体的浅白与元白体的浅俗,俞平伯、严阵、流沙河诗歌的语言节奏与古代词曲句式,郭小川的新辞赋体诗歌与古代辞赋歌行,白话小诗的体式与古代绝句小令等;古今诗歌流派之间,像新边塞诗的激昂豪迈、地域特色显明,与盛唐边塞诗的激情悲壮、异域风光独特等;古今诗歌主题之间,像社会政治主题,爱国主题,爱情主题,时间生命主题,历史主题,自然主题,乡愁主题等;古今诗歌形式手法之间,像构句分节押韵,意象化,比兴象征,构思立意,意境营造与氛围渲染,叙事性和戏剧化,互文与用典等,其间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广东省2020届高三六校第三次联考答案
广东六校联盟2020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3分)【答案】B【解析】扩大范围,唐诗宋词可以流传至今的是一些典范作品。
2.(3分)【答案】B【解析】主要采用“对比论证”手法,于文无据。
3.(3分)【答案】D【解析】A项我们要继承的是先人“正面”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B项诗歌“情志一也”;C项《梦游天姥吟留别》并没有讴歌现实美好的事物,也未积极关注民生和干预现实,文中也未提及。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4.(3分)【答案】D【解析】材料四提到“类脑计算可以处理的任务越来越多,但是要看到这些任务都有严苛的先决条件。
”5.(3分)【答案】C【解析】材料三是“预测2018-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规模及增长情况”,C项把未然变已然。
6.(6分)【参考答案】①努力实现类脑芯片的两个突破,即突破传统“执行程序”计算范式的局限,形成“自主认知”的新范式和突破传统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局限,实现数据并行传送、分布式处理,能够以极低功耗实时处理海量数据。
②提高类脑芯片的任务性处理能力和算力水平。
③降低神经元模拟的工艺与技术成本,找到可以代替晶体管的,属于类脑计算的新材料。
④研究好适配类脑计算的架构、算法、编程方案等。
⑤警惕类脑芯片虚假繁荣带来的危险。
(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7.(3分)【答案】B【解析】小说批判对老人的漠视,并没有表现“当下年轻人工作、学习忙碌”和“无暇顾及老人”的内容。
8.(6分)【参考答案】①与前文埋下的伏笔相呼应。
上文中多处埋下伏笔,暗示老人身份的可疑,比如:(老人多次行走在同一条路上,却无目的地;老人行动极其艰难、缓慢,却一直无人陪同;老人行走的人行道,其狭窄程度并不符合生活真实;以及文中对老人行走动作和细节的刻画)等等,这样处理揭示了伏笔,照应了上文,使情节更符合艺术真实。
2024届广东高三12月第三次六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东莞中学、广州二中、惠州一中、深圳实验、珠海一中、中山纪念2024届高三第三次六校联考试题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工作在这个地球的一隅,在一个小圈子里活动。
我们对具有广泛影响的公共事件充其量只能了解某个方面或某一片段。
我们的见解不可避免地涵盖着要比我们的直接观察更为广泛的空间、更为漫长的时间和更为庞杂的事物,这些见解是由别人的报道和我们自己的想象拼合在一起的。
然而,即使是目击者也不可能原原本本地再现事件的全貌,因为经验似乎表明,他本人会对事后减弱了的现场印象作些添枝加叶的处理。
实际上,更常见的并不是他凭想象去描绘一个事件,而是对它进行改编。
绝大多数事实似乎都在某种程度上经过了有意加工。
一篇报道乃是当事人和知情者的共同产物,其中那个旁观者的角色总是带有选择性倾向,通常还会带有创造性。
我们对事实的认识取决于我们所处的地位和我们的观察习惯。
一个陌生的场面犹如婴儿眼中的世界,是“一种庞杂喧嚣的混乱状态”,就像另一个种族的所有成员在外国游客的眼中全都是一模一样的外国人。
在哥廷根曾召开过一次心理学会议,其间有一批据说是训练有素的观察家接受了一次饶有趣味的实验。
主办方预先安排了一场“事件”:突然,会议厅大门被人撞开,一个小丑冲了进来,一个持枪黑人在后面狂追。
他们在大厅中央停下厮打。
整个事件持续了不到20秒钟,“演员们”离开大厅。
会议主席要求在座各位当即写出一篇报告。
交上来的40篇报告中,关于主要事实的错误低于20%的只有1篇,有14篇的错误为20%-40%,有12篇达40%-50%,13篇高达50%以上。
广东省六校联盟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六校联盟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气候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从法学的角度看,它能否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这是必须予以回答的一个命题。
有的学者认为,将风能和太阳能确认为法律关系的客体不具有可行性。
根据物权法原理,物权具有支配性和排他性的特征,物权客体须具有既存性、有形性、独立性、特定性。
但对于风能和太阳能,其存续具有时间性、流动性、不确定性,难以成为物权客体。
传统民法和古典经济学认为,环境要素(如水、空气、阳光等)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物,是一种“自由财产”,不能成为所有权的客体,任何人无需支付对价即可对其占有和处分。
然而,生态环境具有稀缺性、有用性和价值性,如果固守传统的“环境无价值”、“自然资源无价值”的偏见,那么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将十分不利。
气候资源具有物的一般属性,能够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著名法学家张文显教授认为,法律关系的客体具有以下共同的特征:它必须是对主体的“有用之物”,而且围绕着、针对着它可能发生利益冲突,因此需要对之做出利益界定,明确其所属所归;它必须是人类能够控制或部分控制的“为我之物”;它必须是独立于主体的“自在之物”。
这一精辟的论述对判断“气候资源能否成为法律上之物”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显然,气候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能够为人们所认识和控制,并独立存在,因此,能够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例如,人们利用风能、太阳能发电,利用雨云实施人工降水等。
即使从民法的角度看,气候资源也是可以为人力所支配的,属于民法上之“物”。
台湾民法学者王则鉴认为:“物是指除人之身体外,凡能为人力所支配,独立满足人类社会生活需要的有体物及自然力而言。
”而且,气候资源也具有稀缺性。
尽管风能、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其开发利用受到土地、空间的限制。
因此,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可以利用的风能资源、太阳能资源是有限的,具有稀缺性,因而具有民法上的财产意义,属于物的范畴。
广东省六校联盟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答案
广东六校联盟2020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3分)【答案】B【解析】扩大范围,唐诗宋词可以流传至今的是一些典范作品。
2.(3分)【答案】B【解析】主要采用“对比论证”手法,于文无据。
3.(3分)【答案】D【解析】A项我们要继承的是先人“正面”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B项诗歌“情志一也”;C项《梦游天姥吟留别》并没有讴歌现实美好的事物,也未积极关注民生和干预现实,文中也未提及。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4.(3分)【答案】D【解析】材料四提到“类脑计算可以处理的任务越来越多,但是要看到这些任务都有严苛的先决条件。
”5.(3分)【答案】C【解析】材料三是“预测2018-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规模及增长情况”,C项把未然变已然。
6.(6分)【参考答案】①努力实现类脑芯片的两个突破,即突破传统“执行程序”计算范式的局限,形成“自主认知”的新范式和突破传统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局限,实现数据并行传送、分布式处理,能够以极低功耗实时处理海量数据。
②提高类脑芯片的任务性处理能力和算力水平。
③降低神经元模拟的工艺与技术成本,找到可以代替晶体管的,属于类脑计算的新材料。
④研究好适配类脑计算的架构、算法、编程方案等。
⑤警惕类脑芯片虚假繁荣带来的危险。
(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7.(3分)【答案】B【解析】小说批判对老人的漠视,并没有表现“当下年轻人工作、学习忙碌”和“无暇顾及老人”的内容。
8.(6分)【参考答案】①与前文埋下的伏笔相呼应。
上文中多处埋下伏笔,暗示老人身份的可疑,比如:(老人多次行走在同一条路上,却无目的地;老人行动极其艰难、缓慢,却一直无人陪同;老人行走的人行道,其狭窄程度并不符合生活真实;以及文中对老人行走动作和细节的刻画)等等,这样处理揭示了伏笔,照应了上文,使情节更符合艺术真实。
广东省六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六校联盟(广州二中、深圳实验、珠海一中、中山纪念、惠州一中、东莞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命题:惠州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本试卷共8页,22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涂考生号。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需要好好继承发扬。
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先人正面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这是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是五千年文明史中蕴含的正能量。
然而古籍汗牛充栋,应该从何入手呢?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
”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
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泱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
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
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
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的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
情志就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
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
广东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试题 语文含答案
2024届高三综合测试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1921年10月,瑞典人安特生与中央地质调查研究所袁复礼等人,在仰韶村开始正式发掘。
根据出土文物,安特生判断此地为中国远古文化遗存,并依照国际考古学惯例命名为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的发掘,是我国第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科学考古发掘,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建立,填补了中国远古文化发展史尤其是石器时代的空白。
安特生虽然在仰韶文化遗址的发现上有开山之功,推翻了西方考古界关于中国无石器时代的“论断”,但他毕竟不是考古学科班出身,在发掘过程中没能采用考古类型学、地层学的分析方法,他错误地判断仰韶村只有仰韶文化一种类型。
另外,受制于当时欧洲中心主义思潮盛行的时代背景,他在判断仰韶文化起源上出现了严重的失误。
仰韶文化以彩陶为重要特色,在对仰韶村遗址进行正式发掘前,安特生在查找彩陶考古资料时,注意到美国考古学者庞贝利1904年在中亚发掘安诺遗址的报告。
安特生发现,安诺遗址出土的彩陶与自己在仰韶村发现的彩陶的花纹样式十分相像,于是有了仰韶文化从中亚传播而来的假说,但他又一时无法打通仰韶遗址与安诺遗址在文化传播上的地理链条关系。
为了验证自己的假说,从1923年起,安特生开始赴甘肃、青海等地进行考察。
他发现,甘肃、青海地区出土的彩陶,比仰韶出土彩陶工艺技术更为先进,却很少见到代表中原文化的陶鬲、陶鼎等器物,且当时中国并没有比仰韶彩陶更早的彩陶出土,而欧洲、中亚多有史前彩陶发掘。
广东省2023届高三六校联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广东省2023届高三六校联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艺术带给人审美感染力,这种感染力源自于艺术所营造的意境。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说“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可见,世间一花一草一木皆有可能引发艺术创作的情思,从而营造出艺术特有的意境,带给欣赏者美感。
接下来需要思考的问题是,意境如何引发美感呢?意境中的形象融合了艺术家在生活中的某种情感,集中了现实美中的精髓。
意境中的景物都经过情感的过滤,芜杂的东西都被过滤掉了,所以说是情中景。
《艺概》中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此两句,雅人深致,正在于借景言情。
若舍景不言,不过云春往冬来耳,有何意味?”这里所说的借景言情,就是用形象说话,当然也并不是说生活中任何一种形象都能引起美感,只有艺术家在自然形象中捕捉到那些富有诗意的特征,才能引起人的美感,进而达到言情的效果。
有人说“以情写景意境生,无情写景意境亡”,李方膺有两句诗"疏枝横斜千万朵,会心只有两三枝。
"这会心的两三枝就是以情写景的结果,这两三枝是最能表达艺术家感情的两三枝。
广东省六校联盟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广东省六校联盟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国考古学具备更好发展的条件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
世界上各个民族都十分重视自己的历史传承,或用文字记载,或以神话和传说等方式口头传承。
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数千年来,历代史家为记述和研究中华民族的历史进行了不懈努力,留下了珍贵的学术遗产。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深入研究历史,其中也包括推动我国考古学发展。
考古学是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利用发掘出土的实物资料研究历史。
考古学研究人类过去的生活,探讨人类文化与社会发展的进程、特点与规律,为当今人类社会发展提供借鉴。
考古学可以为历史研究提供极为重要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时期研究,只有依靠考古发掘获得的资料才能不断深入。
可以说,考古学与文献史学是推动历史学发展的两个车轮,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考古学是具有自身特点的学科:考古学是一个交叉学科,是哲学社会科学中与自然科学关系非常密切的学科;考古学研究对象的真实性和解释的多样性,决定了考古学更加需要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更加需要严谨科学、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学风与学术精神;考古学的研究区域和内容既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又往往具有国际性,适于开展国际交流;考古学的研究年代虽然非常久远,但与当今时代又密切相关,在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古城保护利用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的考古学研究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比如,我国生态环境多样、文化丰富多彩,许多考古学研究方法与手段都有用武之地,往往能产生更多成果;中华文明延绵不断、生生不息,许多生活习俗、思维方式和思想意识依然存在于中华民族的肌体之中,民众对考古学具有亲切感和浓厚兴趣等。
广东省六校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
广东省六校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密封线内相应的位置上,用2B铅笔将自己的学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卷纸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和平整。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对弈./友谊.秘籍./慰藉.分.发/分.外B.联袂./昧.心轶.事/秩.序创.伤/重创.C.缉.私/嫉.妒隔阂./核.算桂冠./冠.军D.祛.除/趣.谈轻佻./跳.动湖泊./停泊.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日前已印发《“瘦肉精”专项整治方案》,部署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以生猪、肉牛、肉羊为重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瘦肉精”专项。
②从今天开始,新京报将连续6天推出100版大型系列特刊,从清华大学百年风物、历史、学子、老师和成就诸方面,这座中国名校的历史风云,探究它的精神和未来。
③自中国开办高等教育起,国人就发现了这里(清华大学)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够挽精神颓亡于既倒,发科学民主之萌芽。
A.整治再现往往 B.整顿展现往往C.整治展现常常 D.整顿再现常常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鲁迅作品之所以能够穿越时代、具有坚不可摧....的力量,在于它对旧中国社会群体的解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可谓独具只眼....。
2020-2021学年广州市六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2020-2021学年广州市六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各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
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
广东省六校联盟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广东省六校联盟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从法学的角度看,它能否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这是必须予以回答的一个命题。
有的学者认为,将风能和太阳能确认为法律关系的客体不具有可行性。
根据物权法原理,物权具有支配性和排他性的特征,物权客体须具有既存性、有形性、独立性、特定性。
但对于风能和太阳能,其存续具有时间性、流动性、不确定性,难以成为物权客体。
传统民法和古典经济学认为,环境要素(如水、空气、阳光等)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物,是一种“自由财产”,不能成为所有权的客体,任何人无需支付对价即可对其占有和处分。
然而,生态环境具有稀缺性、有用性和价值性,如果固守传统的“环境无价值”、“自然资源无价值”的偏见,那么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将十分不利。
气候资源具有物的一般属性,能够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著名法学家张文显教授认为,法律关系的客体具有以下共同的特征:它必须是对主体的“有用之物”,而且围绕着、针对着它可能发生利益冲突,因此需要对之做出利益界定,明确其所属所归;它必须是人类能够控制或部分控制的“为我之物”;它必须是独立于主体的“自在之物”。
这一精辟的论述对判断“气候资源能否成为法律上之物”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显然,气候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能够为人们所认识和控制,并独立存在,因此,能够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广东省六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12月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广东省六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12月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观念是文化中不能分的一部分,是一种帮助社会适应处境的力量。
在资源有限的匮乏经济里有不知足不安分的人,而且对于物质享受的爱好,本是人性之常,但是这种精神并不能使人在这处境中获得满足,于是有知足安分的观念发生了。
这观念把人安定在这种客观经济处境里。
我常觉得孔子所企图的是在规划出一个社会结构,在这结构中有着各种身份(君臣父子之类),每个人在某种身份中应当怎样想、怎样做,身份安排定当,大家安分的生活下去。
这正是像英国的国术足球。
球员们从不感觉到球场应当要加宽一些,球得加重一些,或是增加几个球员,他们是安“分”的。
他们更不会坚持一套规则只许自己用手,不许人家用手,自己门上装个铁网,人家门前不许守卫。
我们似乎必须有一套社会结构,而人也需要安分的精神,这精神就是“礼”,我很想翻译成英国人民所熟习的sportsmanship。
Sportsmanship是承认自己所处的地位,自动的服从于这地位应有的行为,也就是“克己”。
在北平街上,有些门上还可以看到“知足常乐”四字。
快乐是人生的至境,知足是达到境界的手段。
我并不知道传统社会中的中国人是否快乐,但是知足的态度却使他并不能欣赏进步的价值,尤其是一种不说明目的地的“进步”。
孔子对于生产技术是不发生兴趣的,他是一个在农业社会里不懂农事的人。
他的门徒中更极端一些的像孟子,把劳力者视作小人了。
当时和儒家不太和合的庄子,在限制欲望、知足这一点上是表示赞同的。
惟一对于技术有兴趣的是墨家,在中国思想上所占的地位远不如儒家,这也可以说明在一个劳力充斥的农业处境中去讲节省劳力的技术,是件劳而无功的事。
知足、安分、克己这一套价值观念是和传统的匮乏经济相配合的,共同维持着这个技术停顿、社会静止的局面。
广东省2023届六校第三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三
广东省2023届六校第三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广东省2023届六校第三次联考试题语文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并用2B铅笔将对应的信息点涂黑,不按要求填涂的,答卷无效。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天”和“人”可以说是两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天人关系”问题则是历史上我国哲学讨论的最重要的问题。
司马迁说他的《史记》是一部“究天人之际”的书,宋朝的思想家邵雍说得很明白,“学不究天人,不足以谓之学”。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对天人关系问题的认识有种种不同的理论,例如荀子提出“明天人之分”,道教提出“我命在我不在天”等等。
这些学说,在中国历史上虽有一定影响,但唯有“天人合一”学说影响最大,它不仅是一个根本性的哲学命题,而且构成了中国哲学的一种思维模式。
在中国哲学史上,讲“天人合一”的哲学家很多。
也许成书于公元前三百年前的《郭店楚简.语丛一》中的“易,所以会天道、人道也”,是关于“天人合一”思想最早最明确的表述。
它的意思是说,《易经》是一部讲会通“天道”和“人道”的关系(即“天人合一”)的书。
由《易经》开始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一种哲学的思考、一种思维模式,或可对我们解决当前生态问题有所启发。
广东省高三六校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广东省高三六校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反诘/拮据折腾/折本怵场/戍边B.骁勇/富饶胸脯/果脯秾丽/葱茏C.拆开/干坼地壳/躯壳颠簸/叵测D.湍急/瑞雪扁担/扁舟船舶/停泊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坊间讥弹不断。
有人翻出他过去拒绝与异见作家一同参加研讨会的“陈谷子烂芝麻”,又有人指出他今年参与抄写《延安文艺座谈讲话》是宣扬文艺为政治服务,这些都被认为是懦弱,是底线失守,与诺贝尔文学奖的“理想主义倾向”南辕北辙。
但作为一个体制内作家,这实际上又是无可厚非的。
A.讥弹B.陈谷子烂芝麻C.南辕北辙D.无可厚非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十岁女童手持小刀扬言要与打伤爷爷且拒付赔偿的工商所长决斗,这“湖南最牛约架”,难道不能不说是“官民对立”的社会情绪的又一表现?B.继“大裤衩”“秋裤装”“比基尼”后,浙江湖州喜来登温泉度假酒店近日又被网友调侃外形酷似翻起来的“马桶盖”。
C.通过社会机构的调查,90后纷纷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急于摆脱巨大的生存压力是主要原因。
D.浙江虐童事件暴露了我国幼教工作的种种问题,而虐童案被撤销又让我们看到了我国司法的尴尬局面。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山崖对面二百多米处是壶口瀑布②我眼前突然模糊起来,看到的只是一片黄③山崖一侧是一块相对平坦的所在,我们在那儿停下④对岸的山是黄的,从那巨沟里翻滚下来的水也是黄的⑤深深沉沉的黄,浑浑厚厚的黄⑥河滩是黄的,河床也是黄的⑦它们组成一帧以黄为底色的硕大无朋的画,镶嵌在两山夹峙的河谷上A.③②①⑥④⑤⑦ B.③①②⑤⑥④⑦C.③②①⑤④⑥⑦ D.③①②⑤④⑥⑦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李梦阳,字献吉,庆阳人。
弘治六年举陕西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授户部主事。
广东省六校联盟2019届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解析
广东省六校联盟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从法学的角度看,它能否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这是必须予以回答的一个命题。
有的学者认为,将风能和太阳能确认为法律关系的客体不具有可行性。
根据物权法原理,物权具有支配性和排他性的特征,物权客体须具有既存性、有形性、独立性、特定性。
但对于风能和太阳能,其存续具有时间性、流动性、不确定性,难以成为物权客体。
传统民法和古典经济学认为,环境要素(如水、空气、阳光等)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物,是一种“自由财产”,不能成为所有权的客体,任何人无需支付对价即可对其占有和处分。
然而,生态环境具有稀缺性、有用性和价值性,如果固守传统的“环境无价值”、“自然资源无价值”的偏见,那么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将十分不利。
气候资源具有物的一般属性,能够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著名法学家张文显教授认为,法律关系的客体具有以下共同的特征:它必须是对主体的“有用之物”,而且围绕着、针对着它可能发生利益冲突,因此需要对之做出利益界定,明确其所属所归;它必须是人类能够控制或部分控制的“为我之物”;它必须是独立于主体的“自在之物”。
这一精辟的论述对判断“气候资源能否成为法律上之物”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显然,气候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能够为人们所认识和控制,并独立存在,因此,能够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例如,人们利用风能、太阳能发电,利用雨云实施人工降水等。
即使从民法的角度看,气候资源也是可以为人力所支配的,属于民法上之“物”。
台湾民法学者王则鉴认为:“物是指除人之身体外,凡能为人力所支配,独立满足人类社会生活需要的有体物及自然力而言。
”而且,气候资源也具有稀缺性。
尽管风能、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其开发利用受到土地、空间的限制。
因此,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可以利用的风能资源、太阳能资源是有限的,具有稀缺性,因而具有民法上的财产意义,属于物的范畴。
广东省广州市高三级六校联考试卷语文
20XX年中学测试中学试题试卷科目:年级:考点:监考老师:日期:2021年广东省广州市高三年级六校联考试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部分(必考题)和第Ⅱ卷(选考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卷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部分必考题一、语言文字与运用(22分)1、(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前踞后恭大声急呼走头无路翻天复地B 乔妆打扮珠联璧合貌合神离恬不知耻C 欺世盗名穷形尽相宁缺毋滥明火执杖D 提纲挈领罄竹难书以逸待劳恃才傲物2、(3分)下列句中加点的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 他说:“共产党人办事,光为自己打算还行?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要为子孙后代着想!”B 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C 他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仍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D 加入世贸组织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
3、(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医院大夫告诉那些与病人接触密切的儿童要尽早注射胎盘球蛋白,以达到预防的目的。
B 《共享未来》这本书以专题的形式,翔实的事实依据,生动的照片和确切的数据资料,从经济、生态和社会三个方面解答了为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六校2012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栋梁/恫吓荆轲/沉疴塑料/塑造B.畸形/膝盖歼灭/纤绳草率/效率C.针砭/扁舟关隘/谥号模型/楷模D.骄躁/骁勇啜泣/辍学溶解/解数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一张以“城管打小姐”为标题的照片在网上流传已有六年,媒体多次澄清,照片其实是联防队员救下一位自杀女孩,但这并未让这则“流言”消失。
类似事件在网络上还有很多,究其根本还是因为民众与政府之间越来越缺乏信任感.众所周知,有多少事不是在政府的讳莫如深和网贴的证据确凿下最终真相大白的呢?所以,民意是如此汹汹,等闲视之只会让悲剧不断产生,让政府的公信力逐渐式微,所以,还是与民众握手言欢吧,“大不了从头再来”。
A.讳莫如深 B.等闲视之 C.式微 D.握手言欢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小悦悦事件经微博报出后,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网友纷纷指责路人的冷漠。
但是也有不少人认为,小悦悦的父母也有监护不力。
B.近日,教育部有关人士表示,有关“异地高考”的议题日前正在调研中,但还没有出台确切的时间表。
C.苹果公司所生产的产品,畅销全球,这和乔布斯的聪明才智和个性风格是分不开的。
他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爱迪生”,这是有道理的。
D.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册封琉球国记略》原件,是钓鱼岛自古属于中国的最新明确证据,公布以来,在海内外影响巨大。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人们把自身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各类重大发明,以及对各种自然、社会障碍的克服,都加在一个个神话英雄身上,并把他们看作是本部族的理想的象征。
②这些神话的主人公通常是人的形象,他们都有着神异的经历或本领,他们的业绩在于创造和征服,如燧人氏、有巢氏、神农氏、仓颉、后稷等等。
③它标志着人类自身的主体性突出了,这是社会进步的结果,历史上相继出现了大量有关文化英雄的神话。
④黄帝之前,神话中有着大量的自然神。
黄帝之后,神话进入了一个英雄的时代。
⑤自然神从而被人类自己的神所代替。
A.④⑤①③②B.①⑤④③②C.④①⑤③②D.①⑤④②③二、本大题有7小题,共3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12分)妇人英烈洪迈妇人女子以柔顺静专为德其遇哀而悲临事而惑蹈死而惧盖所当然尔至于能以义断恩以智决策视死如归则几于烈丈夫矣。
马超叛汉,杀刺史、太守。
凉州参军杨阜出见姜叙于历城,与议讨贼。
叙母曰:“韦使君遇难,亦汝之负,但当速发,勿复顾我。
”叙乃与赵昂合谋。
超取昂子月为质,昂谓妻异曰,“当奈月何?”异曰:“雪君父之大耻,丧元不足为重,况一子哉!”超袭历城,得叙母,母骂之曰:“汝背父杀君,天地岂久容汝,敢以面目视人乎?”超杀之,月亦死。
秦苻坚将伐晋,所幸张夫人引禹、稷、汤、武事以谏曰:“朝野之人,皆言晋不可伐,陛下独决意行之?”坚不听,曰:“军旅之事,非妇人所当预也。
”何无忌夜草檄文,其母,刘牢之姊也,登橙密窥之。
泣曰:“汝能如此,吾复何恨。
”问所与同谋者,曰:“刘裕。
”母尤喜,因为言举事必有成之理以劝之。
窦建德救王世充,唐拒之于虎牢。
建德妻曹氏劝使乘唐国之虚,西抄关中,唐必还师自救。
建德曰:“此非女子所知。
”黄巢死,时溥献其姬妾。
僖宗宣问曰:“汝曹皆勋贵子女,何为从贼?”其居首者对曰:“狂贼凶逆,国家以百万之众,失守宗祧。
今陛下以不能拒贼责一女子,置公卿将帅于何地乎?”上不复问,戮之于市。
余人皆悲怖昏醉,独不饮不泣,至于就刑,神色肃然。
唐庄宗临斩刘守光,守光悲泣哀祈不已,其二妻李氏、祝氏谯之曰:“事已如此,生复何益!妾请先死。
”即伸颈就戮。
刘仁瞻守寿春,幼子崇谏夜泛舟渡淮北,仁瞻命斩之。
监军使求救于夫人,夫人曰:“妾于崇谏,非不爱也,然军法不可私,若贷之,则刘氏为不忠之门矣。
”趣命斩之,然后成丧。
王师围金陵,李后主以刘澄为润州节度使,澄开门降越。
后主诛其家,澄女许嫁未适,欲活之。
女曰:“叛逆之余,义不求生。
”遂就死。
(选自洪迈《容斋随笔·续笔》卷十二,有删改)【注】划“”线的词语是首次出现的人名。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非妇人所当预也预料B.何无忌夜草檄文起草C.趣命斩之通“促”,催促D.澄女许嫁未适女子出嫁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叙乃与赵昂合谋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B.敢以面目视人乎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问所与同谋者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D.唐拒之于虎牢不知东方之既白7、下列各组语句,都能表现妇人女子“视死如归”的一组是()(3分)①汝能如此,吾复何恨②乘唐国之虚,西抄关中,唐必还师自救③独不饮不泣,至于就刑,神色肃然④事已如此,生复何益!妾请先死。
⑤趣命斩之,然后成丧。
⑥叛逆之余,义不求生。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马超叛汉,姜叙的母亲催促姜叙迅速发兵。
马超偷袭历城,姜叙母为马超所获,但她正气凛然,大骂马超,被马超杀死。
B.秦苻坚宠爱的张夫人和窦建德妻子曹氏,都能在关键时候劝谏丈夫,但她们的建议都不被听从。
C.王师围困金陵,李后主任命刘澄为润州节度使,不料刘澄开门投降,后主诛杀他的全家。
刘澄女儿刚刚订婚,想要活下去,但也被杀害。
D.本文思路清晰,脉络分明。
文章所举的几位女子都能体现题目中的“英烈”,在某些方面能够与烈丈夫相提并论。
9、断句和翻译。
(10分)(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4分)妇人女子以柔顺静专为德其遇哀而悲临事而惑蹈死而惧盖所当然尔至于能以义断恩以智决策视死如归则几于烈丈夫矣。
(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①母尤喜,因为言举事必有成之理以劝之。
②然军法不可私,若贷之,则刘氏为不忠之门矣。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杜牧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注】的的,是鲜明的样子。
裴坦刚中进士不久,春风得意,踌躇满志,象鸿雁那样展翅高飞。
摇摇:心神恍恍惚惚,好像挂在空中的旗子,始终没有个着落。
杜牧宦海浮沉,不很得意。
(1)结合全诗,概括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2)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
(4分)1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每题2分,多选按前3题计分,共6分)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②,。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赤壁赋》③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登高》④将军角弓不得控,。
,愁云惨淡万里凝。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一15题。
表现说【美】艾布拉姆斯①在1800年的《抒情歌谣集》第二版序言中,华兹华斯认为:“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溢。
”他觉得这种提法很好,在同一篇文章中用了两次,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了关于诗的主题、语言、效果、价值的理论。
②华兹华斯的“流溢”这个隐喻,是以物理上的容器作比方的。
这个容器也许是人造水池,水在其中,满溢而出。
这个容器当然就是诗人,诗歌的素材便是从中而来,它们既非事物也非行为,而恰恰是诗人液体般的情感。
一种首尾一致的诗歌理论如果以这种比方而不是以模仿说为其出发点,那么它的侧重点和标准就会迥异于其他诗论。
它的侧重点倾向于艺术家,其注意焦点则是作品诸要素与艺术家心境的关系,而且,“自然”这个词还暗示,流溢的原动力是艺术家天生就有的,或许还不是他想控制就能控制的。
③华兹华斯的同辈们也创造了许多类似“流溢”和“表露”的术语,而且常常是一个作者同时使用好几个术语。
以米尔为例,他认为,诗不仅是一种“表现”和“吐露”,而且是人类感情的某种状态的“展现”,同时也是“自发地体现情绪的思想和语词”。
④英国浪漫主义的主要批评家几乎都是沿着从作品到诗人这条直线来下定义、谈见解的。
诗歌是诗人思想情感的流露、倾吐或表现,主要的类似提法还有:诗歌是修改合成诗人意象、思想、感情的想象过程。
按照这种思维方式,艺术家本身变成了创造艺术品并制定其判断标准的主要因素。
我将这种理论称为艺术的表现说。
⑤确定这种观点何时成为批评理论的主流,就像在色谱中确定橙色变成黄色的交界点一样,肯定会显出某种人为性。
我们将看到,朗吉弩斯早就认为,崇高的风格主要导源于演说者的思想情感,他的这一探索尽管在历史上是孤立的,也不够全面,但却是对表现说的最早探讨。
以后培根在对诗歌做简要分析时,认为诗歌与想象有关,并“使事物的表象符合心灵的愿望”,这是对表现说的又一种方式的探讨。
尽管如此,1800年是个挺不错的年份,华兹华斯那篇序言也是合适的文献,可以把它们看做英国批评理论申的模仿说和实用说为表现说所取代的标志。
⑥表现说的主要倾向大致可以这样概括:一件艺术品本质上是内心世界的外化,是激情支配下的创造,是诗人的感受、思想和情感的共同体现。
因此,一首诗的本原和主题,是诗人心灵的属性和活动;如果以外部世界的某些方面作为诗的本质和主题,也必须先经诗人心灵的情感和心理活动由事实而变为诗。
诗的根本起因,不是像亚里斯多德所说的那种主要由模仿的人类活动和特性所决定的形式上的原因;也不是新古典主义批评所认为的那种意在打动欣赏者的终极原因;它是一种动因,是诗人的情感和愿望寻求表现的冲动,或者说是像造物主那样具有内在动力的“创造性”想象的驱使。
⑦人们往往根据媒介是否能够准确地传达艺术家的感情和才智来评判各种艺术的优劣,并根据艺术所表现的心理能力或心理状态来给艺术分类并评价其具体作品。
任何一首诗所必须通过的首要考验,已不再是“它是否忠实于自然”或者“它是否符合理想的评判者和人类普遍性的要求”,而是另一方面迥异的标准,即“它是否真诚?是否纯真?是否符合诗人创作时的意图、情感的心境?”因此作品不再被认为主要是实际的或拔高自然的反映。
把文学的探索作为探寻个性的指南,这一开拓起于19世纪初,它是表现说不可避免的结果。
(摘选自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有删改)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1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A、米尔认为,诗是一种“表现”,这与华兹华斯的“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溢”的说法是不一致的。
B、按照“表现说”的思维方式,艺术家成为艺术品的创造者,并成为艺术品的判断标准。
C、作者认为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第二版序言标志着英国文学批评中的表现说取代了模仿说和实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