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国标版12册语文教案卢沟桥烽火
《卢沟桥烽火》教案
![《卢沟桥烽火》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63f91e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98.png)
《卢沟桥烽火》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发生背景、过程及历史意义。
2. 学生能够分析事变中的英雄事迹,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3. 学生能够运用历史知识,评价事变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分析事变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学生通过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增强对历史事件的直观感受。
3.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历史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2. 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信念。
3. 学生学会珍惜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二、教学内容1. 卢沟桥事变的背景:日本侵华野心及中国的抗日准备。
2.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事变的爆发、冲突升级及全国性抗战的爆发。
3. 卢沟桥事变的历史意义: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全民族抗战的象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卢沟桥事变的背景、经过及历史意义。
2. 事变中的英雄事迹和爱国主义精神。
难点:1. 卢沟桥事变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
2.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事变的历史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教材、资料自主学习卢沟桥事变的背景、经过及历史意义。
2.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事变中的英雄事迹,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3. 视频教学: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直观感受。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发表自己对事变历史意义的理解和评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卢沟桥事变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及历史意义。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事变中的英雄事迹,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4. 视频教学: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直观感受。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发表自己对事变历史意义的理解和评价。
6. 总结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事变的历史意义,强调爱国主义精神。
小学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
![小学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080b29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0e.png)
小学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互相交流,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和意义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卢沟桥烽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学会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重要性和卢沟桥事变的历史意义。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拓展作业:(1)学生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学生可以参观当地的纪念馆或历史遗址,加深对卢沟桥事变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3.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卢沟桥事变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背景。
2. 互动教学: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3.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卢沟桥事变的图片、视频和相关资料。
苏教版小学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560ca1d83c4bb4cf7ecd1f9.png)
苏教版小学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及教学反思苏教版小学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风雨沧桑,翻开了那段不堪回首的篇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卢沟桥事变。
通过学习,你知道了这次事变真正的原因了吗?2、指名说出卢沟桥事变的原因。
过渡:所以,敌人对此是如梗在咽,恨不得一举拿下,好扫平他们侵略全中国的障碍。
美丽祥和的卢沟晓月再也阻挡不了日本侵略者的狼子野心。
二、自主学习,感悟文本。
学习第二段:1过渡: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回到1937年7月7日那个不平静的夜晚,去亲眼目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默读课文第二-五自然段,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2、边读边画出表示时间关系的词句。
3、交流并相机板书: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当天晚上4、品味读第二、三自然段,画出描写敌我双方举动的关键句子,你从这些句子中懂得了什么?(1)交流: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
你知道了什么?(企图趁中国守桥士兵不备侵占卢沟桥,入侵宛平城。
)为什么要偷偷地摸来?(2)师:可见日本侵略者干的是见不得人的勾当。
如果他们还有一丝良知的话,面对我军的大声喝问,应该有怎样的表现?(做贼心虚、浑身发抖、无地自容等)(3)师:令人极为愤慨的是,他们居然不知羞耻,课文中是怎么描写的?可见日本侵略者怎么样?(蛮横无理、恬不知耻、心狠手辣)课文中有哪些关键词?从这些词语中你知道了什么?(4)师:守桥的中国士兵是怎样做的呢?从哪些词语可看出?师:请同学们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守桥的中国士兵是怎样严词拒绝的?让我们体会到中国守军怎样的精神?(誓死卫国)(5)同学们能从敌我双方的举动中体会得这么深刻,真不错!文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
同学们守桥的中国士兵如何判断的呢?(板书:蓄谋挑衅)显然一词说明了什么?(我军的足智多谋)(6)有感情朗读。
过渡:日寇的蓄意肇事,使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
2023最新-《卢沟桥烽火》教案精选4篇
![2023最新-《卢沟桥烽火》教案精选4篇](https://img.taocdn.com/s3/m/4a6040d7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60.png)
《卢沟桥烽火》教案精选4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这次牛牛范文为您整理了4篇《卢沟桥烽火》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卢沟桥烽火》篇一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揭题、导入:揭题:板书:卢沟桥烽火审题:从题目看文章是写什么?(理解烽火)烽火:报警的烟火。
讨论:看了题目,你心中有什么疑问吗?在卢沟桥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板书)为什么说卢沟桥燃起了烽火?是什么样的烽火?这次事件有什么特殊的意义?要求:同学们通过上网查寻有关的资料,看看卢沟桥到底曾经发生过什么事?学生上网进行资料查询通过网易查询卢沟桥。
每个资料要说明出处,以利交流。
查到资料后,可同桌或小组进行讨论,写出自己的书面调查。
查询结果总汇,诱发学生情感学生回答研究,讨论的结果,教师点拔,小结。
a:通过资料可了解:七bull;七卢沟桥抗战(介绍)卢沟桥事变的经过中华英雄rarr;无名英雄碑rarr;中国版图说明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中华英雄(国耻日)rarr;九bull;一八事变时代背景rarr;说明日本帝国主义此时已开始全面侵略中国。
南京大屠杀(图片、内容)说明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
中国台湾南部院校师生观感畅然不忘历史。
学者分析:日本为何再次篡改历史教科书要牢记历史名山景色:卢沟桥了解卢沟桥。
英雄人物:赵登禹。
了解大刀队,抗战英雄。
b:总结:通过同学们查找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出,卢沟桥事件是日本帝国主义阴谋侵占我国领土,而蓄意挑战的事端,它是日本全面侵略中国的信号烽火事件。
但中国人民不是好欺负的,自卢沟桥本变后,全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同仇敌忾,英勇抗战,终于取得了八年抗战的胜利。
它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
c:过渡: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卢沟桥烽火的呢?初读课文,发展情感初读感知,要求:自读课文,读通课文。
边读边想,理清事件的来龙去脉,给课文分段。
《卢沟桥烽火》的教案
![《卢沟桥烽火》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cceeaf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2f.png)
《卢沟桥烽火》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发生背景和历史意义;(2)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和词汇,如“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等;(3)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了解卢沟桥事变的经过;(2)学会利用历史资料,对事件进行分析与评价;(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和平的情感;(2)认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了解中国人民抗争的伟大精神;(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及历史意义;(2)中国人民在全民族抗战中的英勇表现;(3)事变中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2. 教学难点:(1)卢沟桥事变的背景和原因;(2)事变中的战略战术及战争规律;(3)事变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卢沟桥事变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2)学生分享对卢沟桥事变的认识和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卢沟桥事变的经过;(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事变中的战略战术及战争规律;(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经过和意义;(2)引导学生关注事变中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5. 情感升华:(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卢沟桥事变对中国的历史进程的影响;(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热爱祖国、珍视和平的情感。
四、课后作业:2. 绘制一幅关于卢沟桥事变的绘画作品,展示事变中的英勇形象;3. 调查家族中的抗战故事,分享亲友的抗战经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合作意识;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课后作业,关注他们对卢沟桥事变的理解和感悟;3. 情感态度: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爱国主义、珍视和平等价值观的认同程度。
《卢沟桥烽火》教案8篇
![《卢沟桥烽火》教案8篇](https://img.taocdn.com/s3/m/1f039bf6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b7.png)
《卢沟桥烽火》教案8篇《卢沟桥烽火》教案8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卢沟桥烽火》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卢沟桥烽火》教案1[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各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各对我国军民同仇人忾搞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敬重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教学重点]目标中的2、3,目标1中的造句。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主要板书计划]卢沟桥烽火敌军我军7月7日深全副武装喝问气势汹汹严词拒绝首先还击第二天凌晨人仰马翻同仇人忾狼狈举、冒当天晚上逃之夭夭悄悄可耻下场英勇顽强[作业设计、布置][课内]1、誊写词语。
2、填写成语。
3、造句。
4、组词、多音字组词。
[课外]1、抄默词语2、把课文复述给家长听3、完成练习册。
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导入新课,质疑问难。
2、检查预习情况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4、指导同学书写词语。
一、导入新课1.听歌曲<松花江上>2。
揭题质疑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同学提问,比方“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解决问题:事先请同学预习,搜集有关历史资料,这时可请同学自身汇报预习效果,并和时褒扬这些同学,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和华北局部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二、初读指导1. 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同学字词,划分段落。
2. 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词语。
(2)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读。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教学设计】《卢沟桥烽火》(苏教)
![【教学设计】《卢沟桥烽火》(苏教)](https://img.taocdn.com/s3/m/40a3de14f7ec4afe04a1dfc5.png)
《卢沟桥烽火》合肥市梦园小学杨娟北京西郊有一座桥名叫卢沟桥,它不仅因桥上的狮子多而闻名,还因为它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人。
它清清楚楚的记载着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战争。
它更是中国人民八年抗日的序幕。
《卢沟桥烽火》一课就再现了那段令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
主要叙述了发生在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们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侵略罪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侵略罪行。
【教学难点】品读文本,感悟敌人的侵略本质和我国守军的优秀品质。
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材料、背景资料搜集。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松花江上》:观看并感受歌曲的情绪。
(课前)2.在歌曲中,同学们关注到了“九一八”吗?就是九一八事变,你们了解“九一八”事变吗?简介“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指名读)过渡:然而,侵略脚步并没有就此停止,“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不仅侵占了我国的东北,接着又逐步蚕食华北,妄图把魔爪伸向全中国。
今天,让我们翻开厚厚的历史长卷,一起来看看那卢沟桥的烽火(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质疑。
烽火是什么意思?(战争)所以,这是一篇描写战争的文章,读的时候要气势宏伟、悲壮有力。
你看,这就是卢沟桥现在的照片,从他的桥面上,你看到了什么?坑坑洼洼,它就是卢沟桥烽火的见证,让我们把思绪拉到82年前,一起走进那段历史。
二、预习检测1.出示第一组词语。
A、指名读,关注三组多音字(喝问、魔爪、咽喉)2.出示第二组词语。
A读读这两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一组是描写日本军队的、一组是描写中国军队的)B谁能把你理解的词语和大家一起分享?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卢沟桥事变的经过)2.出示学习任务。
《卢沟桥烽火》教案
![《卢沟桥烽火》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e2748d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29.png)
学习建议
03
学生是否能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向教师提出合理的学习建议,
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学生评价
学习效果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
学习态度
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是否能够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进步情况
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
05 教师自我评价
课文讲解
讲解历史背景
介绍卢沟桥的历史背景和 重要性,以及中日关系的 历史渊源。
分析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讲解 重点词汇和句型,分析文 章结构和写作技巧。
讲解课文主题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 和思想,探讨卢沟桥烽火 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课堂活动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就卢沟桥烽火 的相关话题展开讨论,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生
先烈们的英勇和民族精神,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03
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小组讨论和课堂发言中,学生能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述自己的观
点,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的反思
情境创设有助于学生理解
通过多媒体手段创设历史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当时的历史 背景和事件经过,增强了学生对历史的认识。
小组合作讨论效果良好
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树 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02 教学内容与过程
CHAPTER
导入
01
02
03
故事导入
讲述卢沟桥的历史背景和 相关故事,引起学生的兴 趣。
情境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卢沟桥的 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 感受卢沟桥的壮丽和历史 意义。
提问导入
提出关于卢沟桥的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出课 文内容。
《卢沟桥烽火》教学案(精选16篇)
![《卢沟桥烽火》教学案(精选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231a593c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67.png)
《卢沟桥烽火》教学案(精选16篇)《卢沟桥烽火》教学案篇1一、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打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预习学案【预习目标】1.正确认读文中的生字词,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预习内容】1.我会读烽火妄图伪军咽喉凌晨震耳欲聋同仇敌忾猝不及防呐喊歼灭挑衅狼狈爹娘众寡悬殊万籁俱寂如火如荼2.我知道这篇课文叙述了1937年7月7日“____________”的经过,揭露了____________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略____________的滔天罪行,讴歌了____________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3.我质疑通过对课文的预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请拿起笔记录下来。
三、导学案【学习目标】1.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打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
【小组合作探究】1.“卢沟桥事变”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是怎样的?结果如何?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3.我国守军是怎样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1)自己默读,深入思考。
(2)组内交流,形成统一。
(3)班内交流,探究学习。
【小组深入探究】课文是如何通过具体的描述来表现日军的险恶用心和中国军民誓死卫国的抗争精神的?四、课堂检测1. 我会填恼羞()()同()敌()()不及()万籁()()()()已久哭()喊()人()马()大声()呼()以继()如()如()()耳欲()众()悬殊2.我会选(用√标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号召(zhāo zhào)魔爪(zhuǎzhǎo )挑衅(xìn xìnɡ)歼灭(qiān jiān)五、主题阅读,课外延伸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历史回音壁》中的《南京暴行》、《山谷里的枪声》,畅谈自己的阅读收获。
小学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
![小学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45427f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db.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理解课文中描述的事件。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和平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坚强、团结的品质。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珍惜和平,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理解课文中描述的事件。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卢沟桥事变历史背景的理解。
(3)课文中某些描述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教案。
2. 生字词卡片。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4. 相关历史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卢沟桥事变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卢沟桥事变?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通过课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过程,理解课文中描述的事件。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描述的事件,讨论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讲解:(1)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3b9a81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d5.png)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一、教学背景和目标1. 教学背景本课为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卢沟桥烽火》一课,是阅读理解中的一篇文章。
此篇文章被列为全国中小学生必读的优秀课文之一,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其情感,增强学生的爱国精神。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了解卢沟桥事变的背景和过程;•理解文章中的一些较为复杂的词语;•掌握文中的主要思想和写作手法;•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精神。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1. 教学内容•课文导读•卢沟桥事变的背景和过程•文章中的主要词语解释•课文学习•课文理解与解析•思考与讨论•作业布置2. 教学过程1.预习让学生在预习中根据标题推断文章内容,通过与同学讨论,共同猜测文章的含义。
2.课文导读通过朗读教材中的导读,让学生了解文章大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3.卢沟桥事变的背景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卢沟桥事变的背景和相关历史事件,增强学生对本文的文化背景的认识。
4.文章中的主要词语解释对文章中的较为复杂的词语进行解释和讲解。
5.课文学习引导学生用口语化的方式进行课文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文中内容的含义。
6.课文理解与解析通过提问、分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结构及文笔技巧,加深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拓展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7.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文章所表达的深层含义并进行讨论,使学生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力量。
8.作业布置为巩固和拓展课堂所学知识,布置相关的作业。
三、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课堂表现、书写作业、口头表达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评,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反思教师对教学活动所做的反思和总结,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
![小学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9d034d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a3.png)
小学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
(3)学会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历史事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2)树立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3)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朗读与理解。
(2)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正确书写与运用。
(2)对卢沟桥事变深层含义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结合注释,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理解卢沟桥事变的意义。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
(2)讲解生字词的正确书写与运用。
5.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
(2)学生回答有关卢沟桥事变的问题。
6. 总结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激发爱国情怀。
四、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
2. 回家后向家长讲述卢沟桥事变的故事。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激发。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时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课堂氛围。
2024年小学语文《卢沟桥烽火》的教案
![2024年小学语文《卢沟桥烽火》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7197a5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e8.png)
2024年小学语文《卢沟桥烽火》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卢沟桥烽火》。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了解卢沟桥事变的背景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图片等,丰富自己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会珍惜和平,反对战争。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卢沟桥烽火》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教学难点: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卢沟桥事变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简要介绍卢沟桥事变的背景和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疑问。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指导。
4.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2)谈论战争对人民的影响,珍惜和平。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四、作业布置1. 背诵课文《卢沟桥烽火》。
2. 写一篇关于卢沟桥事变的小作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如何,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热情。
2. 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 情境教学: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卢沟桥烽火》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卢沟桥烽火》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dc9370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4e.png)
4.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剧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5.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热爱祖国,珍视和平,树立民族自豪感。
2.学习先烈们的英勇精神,培养勇敢、坚强的品质。
4.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所表现的英勇、团结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卢沟桥事变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故事导入法,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
2.精讲细读,深入分析
-采用问题驱动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对生字、词语进行讲解,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合作探究,交流分享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4.情感体验,价值引领
-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体验课文中所表现的英勇、团结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富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填空、选择、简答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讲评,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卢沟桥事变的背景、经过、历史意义等方面的知识。
2.作业形式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写作、绘画、思考等。
苏教版卢沟桥烽火公布课教案及课后反思3篇
![苏教版卢沟桥烽火公布课教案及课后反思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64d9b52b0717fd5370cdca2.png)
苏教版《卢沟桥烽火》公布课教案及课后反思3篇《卢沟桥烽火》公布课教案1本课再现了那段令中国人民永久不能忘怀的历史,表达了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通过,揭露了日本入侵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歌颂了我国军民同仇人忾抗击入侵者的顽强精神。
课文思路清楚、层次分明。
师:本文重点写了什么?在课文的那一段?别离写了哪些内容?生:(回答)第二至五自然段,也确实是课文的第二大段。
别离写了三件事。
师:对了,如此分三件事来写确实是分层写法。
每一件事咱们就把它划分为一层,这一大段咱们就把它分为:(生:那么这段就能够够分成三层。
)文章的篇幅较长,为了更好的学习课文,咱们需要把它分层次来学习。
对!你们没那个适应,是不是。
此刻咱们大伙儿就来体会一下吧。
相信大伙儿专门快就学会分层的方式的。
请许诺教师和同窗们一路把第第二大段读一下,好不行?师引师:同窗们,让咱们一路回到1937年7月7日那个不安静的夜晚,去亲眼目击日本帝国主义者的入侵实质,读一读讲义的第二、三自然段,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同窗自读课文)生:一直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借着昏暗的星光,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企图趁中国守桥士兵不备侵占卢沟桥,入侵宛平县城。
生:日本军队要入如宛平城搜寻失踪的士兵,受到中国守桥军士兵的严词拒绝。
生:日本军队的阴谋狡计在守桥士兵眼前未得逞,恼羞成怒,第一贯中国军队开起火来。
师:从敌我两边的举动中你又读懂了什么呢?(同窗默读课文并考虑)生:我从“全副武装”、“气势汹汹”、“恼羞成怒”能够看出日本帝国主义入侵者是有备而来的,他们仗着人多势众,蓄意向中国士兵挑衅,气焰十分嚣张,嘴脸十分丑陋。
生:我从“‘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这句话中读出仇敌心狠手辣,一心想置我守桥军队于死地,真是狼子野心啊!生:从“高声喝问”、“当即严词拒绝”、“当即开枪还击”中,我体会到中国守军正义凛然、誓死卫国的高贵精神。
师:同窗们的感受真丰硕啊!能从敌我两边的举动中体会到这么多东西,真值得称赞。
苏教国标版12册语文教案卢沟桥烽火
![苏教国标版12册语文教案卢沟桥烽火](https://img.taocdn.com/s3/m/e0dad262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e6.png)
苏教国标版12册语文教案卢沟桥烽火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结合课文语言环境理解局部字词:万籁俱寂挑衅众寡悬殊猝不及防抱头鼠窜震耳欲聋同仇敌忾夜以继日恼羞成怒如火如荼2、理清课文条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苏教国标版12册语文5卢沟桥烽火。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结合课文语言环境理解局部字词。
2、理清课文条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导入示标:1、导入:揭题质疑: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指名读"烽"(feng),注意读准后鼻音。
学生提问:"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媒体导入:播放"九一八"事变故事片断,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及华北局部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2、出示学习目标。
(见上)二、布置自学。
1、出示自学题:自学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
1、出示词语:挑衅烽火妄图伪军咽喉凌晨歼灭狼狈震耳欲聋哭爹喊娘众寡悬殊硝烟呐喊慰劳序幕万籁俱寂全副武装恼羞成怒蓄谋已久严词回绝同仇敌忾人仰马翻猝不及防鬼哭狼嚎抱头鼠窜生死存亡夜以继日如火如荼指名读词语,重点读准:呐、妄2、结合课文语言环境理解局部字词:万籁俱寂挑衅众寡悬殊猝不及防抱头鼠窜震耳欲聋同仇敌忾夜以继日恼羞成怒如火如荼3、指名读课文,正音。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四、精讲精练本课的精讲点:(一)理清课文写作思路:(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依次写了什么?(2)讨论交流: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5卢沟桥烽火教学案.doc
![5卢沟桥烽火教学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4643a0aa804d2b160a4ec065.png)
5.卢沟桥烽火【教材分析】《卢沟桥烽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二主题单元“正义必胜”中的一篇课文,反映了中国现代史上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一一卢沟桥事变,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说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课文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生动叙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细致描画了敌我双方的行为、语言等,通过对比手法来突出侵略者的丑恶嘴脸与我国守军顽强抵抗、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因此,学生读此文,不仅要了解事情发生的背景、经过,抓关键词句体会敌寇的狡猾凶恶,守军的英雄顽强,还得深入感悟文本的表现手法,不仅要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情怀的教育,还得从中领悟写作手法的精妙。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新词。
读准多音字“爪”、“咽”、“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紧扣课文中有关刻画敌我双方的行为、语言的文字来感受侵略者的丑恶嘴脸与我国守军顽强抵抗、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T 气攻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理解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的险恶,感悟敌人的侵略本质和我国守军的优秀品质。
【资料链接】▲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
冲突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
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这次事件爆发后的几年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国耻日”。
▲中国抗日战争(1937年7月7日一1945年8月15日)中国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击和牵制了日本陆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二以上,中国军民伤亡达3 5 0 0多万人。
经过8年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国标版12册语文教案卢沟桥烽火苏教国标版12册语文教案卢沟桥烽火
第一课时
本节课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结合课文语言环境理解部分字词:万籁俱寂挑衅众寡悬殊
猝不及防抱头鼠窜震耳欲聋同仇敌忾夜以继日恼羞成怒如火如荼
2、理清课文条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苏教国标版12册语文教案5卢沟桥烽火。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结合课文语言环境理解部分字词。
2、理清课文条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1、导入:
揭题质疑: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指名读"烽"(feng),注意读准后鼻音。
学生提问:"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
媒体导入:播放"九一八"事变故事片断,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
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2、出示学习目标。
(见上)
二、布置自学。
1、出示自学题:
自学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
1、出示词语:挑衅烽火妄图伪军咽喉凌晨歼灭狼狈震耳欲聋
哭爹喊娘众寡悬殊
硝烟呐喊慰劳序幕万籁俱寂全副武装恼羞成怒蓄谋已久
严词拒绝同仇敌忾人仰马翻猝不及防鬼哭狼嚎抱头鼠窜
生死存亡夜以继日如火如荼
指名读词语,重点读准:呐、妄
2、结合课文语言环境理解部分字词:万籁俱寂挑衅众寡悬殊猝不及防抱头鼠窜
震耳欲聋同仇敌忾夜以继日恼羞成怒如火如荼
3、指名读课文,正音。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精讲精练
本课的精讲点:
(一)理清课文写作思路: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依次写了什么?
(2)讨论交流:
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二)讲读第一部分
1、自主学习第一段,读懂了什么?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讨论质疑。
①"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
出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
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东部。
华北:我国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带,教案《苏教国标版12册语文教案5卢沟桥烽火》。
蚕食:像蚕吃桑叶一样。
比喻逐步侵吞。
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
通过看地图、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
指导朗读。
②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出示卢沟桥地图等资源。
学生指出人体中"咽喉"的位置。
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
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
(3)这一段写了什么?
(4)齐读第一段,小结: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
五、课堂练习
1、本节课作业:《补充习题》一、二
2、学生完成
3、当堂反馈。
六、总结提升
七、下节课预习作业
第二课时
本节课目标:
1、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的崇敬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1、导入: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你们明白了什么?说说文章的主
要内容
2、出示学习目标。
(见上)
二、布置自学
1、出示自学题:自由朗读第
2、3自然段,在书上写出自己的读书感受。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
1、指名回答。
2、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
指名读评议,齐读。
3、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
四、精讲精练
本课的精讲点:
(一)学习第4、5节:
1、理解"震耳欲聋"、"吼叫"、"疯狂"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上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
2、通过理解"同仇敌忾"、"冒着炮火"来体会我国守军不畏强敌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3、"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二)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交流。
①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
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指名读,体会形势之危急。
②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指导朗读:"天津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否调换位置为什么连用三个"!"
③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自由读,齐读。
重读"迅速"、"成群结队"、"夜以继日"、"纷纷"、"大批"
体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三)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序幕:本指多幕剧第一幕前的一场戏,用以介绍剧中的主要故事。
(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样?
(逐步提高,逐步开展工作)
(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
(1)指名说说"万籁俱寂"的意思。
(2)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万籁俱寂"
(3)用"万籁俱寂"说一句话。
五、课堂练习
1、本节课作业:《补充习题》三、四
2、学生完成
3、当堂反馈。
六、总结提升:
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
历史和剧情发生的原因。
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侵略者遭到可耻的残败。
七、下节课预习作业
卢沟桥烽火
敌军我军
7月7日深全副武装喝问
气势汹汹严词拒绝
首先还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