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开放性试题”的特点与解题技巧
地理开放性试题的特点与应对策略
![地理开放性试题的特点与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2028675fad02de80d4d84074.png)
地理开放性试题的特点与应对策略作者:张春毅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15年3期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被引入地理教学之中。
由于检验这种探究能力的试题一般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因而高考命题越来越重视开放性试题。
因此,研究开放性试题的特点,探究开放性试题的解题方法,有利于提高考生复习备考的实效性。
一、地理开放性试题的特点地理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或唯一结论,它是能力立意命题背景下的产物,意在打破知识界线,考查考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1.问题紧密联系现实。
为了提高开放性,拓展考生思维,开放性试题一般会通过材料提出探究问题。
开放性试题的取材范围越来越广,且贴近社会生活,注重结合国内外热点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2.问题指向具有可选择性。
不同开放性试题的开放程度是有差异的,但无论设问形式怎么变化,它都会给考生留下选择余地。
从目前的命题形式来看,类似“赞同与不赞同”的设问形式比较普遍,这种形式着眼于理由的表达,提高了试题的开放性,可以引导考生的思维,使其学以致用。
3.试题答案多元化。
开放性试题的答案具有多元化特点,我们常常会看到类似“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的提示,这说明只要答案合乎道理,便可得到一部分分数。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阐述论据之前,一定要表明自己的观点,不能既赞同又不赞同。
在阐述论据时,要提供全面的证据,写清要点,以方便阅卷教师依据要点酌情给分。
二、开放性试题的考查形式1.通过设置限定条件降低试题的开放性。
有些开放性试题立意鲜明,常通过限定条件降低试题的开放性。
例.(2014年高考重庆卷文综地理)右图是某城区用地示意图。
某企业拟将右图中A、B两处作为咖啡店的备选地,请分别说出A、B处的两点区位优势。
(要求:两处回答的区位优势不重复,每处回答超过两点的按前两点计分)研究:商业区位因素分析属于开放性试题,也就是说影响某种商业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交通、消费人口和水平、地价、环境、知名度、政策等。
2022年高考地理全国甲卷试卷试题答案详解及解题方法技巧(深度讲解)
![2022年高考地理全国甲卷试卷试题答案详解及解题方法技巧(深度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007efce9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12.png)
落实核心素养回归教育本质——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甲卷)评析第一部分:2022年全国甲卷高考地理试题简述试题特点立德树人,促进素养提升试题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素养提升。
试题融合丰富的思政元素,展示鲜明的时代新貌,立足人地根本关系,时代气息扑面而来,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渗透“五育”融合,促进全面发展。
如43题,关注陕西省安康市凤堰古梯田开放式“生态博物馆”,引导学生思考历史文化遗产旅游地的创新发展之路。
体现“五性”,重视情境体验试题开放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情境性强,围绕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考核。
难度适中,结构合理,有利于学生平稳发挥。
选择题生活性、情境性、逻辑推理性较强,虽然灵活多样且对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要求高,但难度不大,较易下手,非常符合当下高考地理对学生的考查能力要求。
如1-3题浙江S集团产业转移,4-6题吉林、河南两省农业,这些生产实践情境,就在我们身边,利用考生情境体验。
切合热点,体现社会方向试题选取与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休戚相关的区域发展、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作为试题素材,引导学生从人地关系视角关注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36题,引导考生通过瑞士发展,体会因地制宜促进区域特色发展;第37题以澳大利亚为背景,引起学生关注大气质量,呵护生态环境;第44题,以美国某湖泊多氯联苯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等,引导学生认识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意义。
图像减少,读图析文并重本套试题图像相对减少,仅三幅图像作为载体,而更多的是利用科学、精练的文字整合材料,对考生阅读能力、判读能力,分析能力要求高。
如选择题1-3、4-6、9-11题,选做题43、44题均以文字材料进行设问、考查。
试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还考查了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材料分析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等地理关键能力。
2020年高考地理综合题题型—开放性试题解析
![2020年高考地理综合题题型—开放性试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21148d5551810a6f524865b.png)
综合题题型—开放性试题审题要求:此类问题常涉及行为动词有“提出、列举、简述、说明、采取”等,中心词一般为“措施”“意见”“建议”“理由”等。
主要涉及措施类和观点类试题,高考中一般一个题,分值在6~8分。
Ⅰ措施类措施类试题的设问中常见有“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常见问题有选五选六的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的治理措施;必修二的人口、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方法;必修三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治措施,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等。
在解答措施类试题时,要把握两点:①.即使题中没有对原因的考查,在解答该类试题时也应该先找出造成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然后针对原因或不足,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
②.解题时有两个注意: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应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综合性的,一般应该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点应尽量全面,而且要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一、区域发展1.人口问题归纳分析角度:发达国家(地区):主要人口问题主要表现是老龄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我国虽然老龄化问题严重,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不宜采用上述措施,仍然要坚持计划生育政策)发展中国家(地区):主要人口问题主要表现是就业压力大,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控制人口增长。
2.区域经济(农业、工业)发展【练习1】(12年山东潍坊3月)27.目前,东部地区已发现成为以二、三产业为主的经济发达地区,我国三大经济圈正经历着从“速度东部”到“效益东部”的新跨越。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分)材料一我国三大经济圈略图材料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2)山东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6分)【练习2】(13年广东卷)(28分)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是最大的群岛国家,河流众多而短小,渔业资源丰富。
高考开放性和探究性地理试题的复习策略
![高考开放性和探究性地理试题的复习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c2c5865bf01dc281e53af022.png)
学 习方法 的指导与训 练确是深化 物理教学 改革 的一个重要 方
面。 不仅要使学生明确为什 么学、 学什 么, 更重 要的是要让学生 知道怎么学 , 培养 学生掌握科 学的思维 方式和方法 , 排除 日常 生活经验 的干扰 , 克服心理 定势的消极 影响 , 当今搞好 初中 是
物 理 教 学 的一 个 重 要 问题 。
维普资讯
l
% I || || 亮 瓤 g
高考开放性和探 究性地理试题 的复 习策略
刘 太 方
( 南 省琼 海 市 嘉积 中学 ) 海
当前 , 中学新课程改革正 如火如茶 进行着 。地理新课程标 பைடு நூலகம் 的一个基 本理念就是“ 重视对 地理问题的探 究。倡 导 自主学
3能 力 立 意 强 .
1 材 时代 感 强 . 题
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在 材料选取 、 情境设置等方 面都有比
较明显的时代 特征。以反映社会 热点 的“ 新材料、 情境” 新 为载 体, 以当前 的环境、 资源和人 E问题为 中心 , l 考查学 生理论 联系 学 以致 用、 体现培养学 生的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的教育价 值 。例如 , 对人们比较关注的航天技术、 能源 问题 、 区域开 发和
实 际的能 力和素养 , 引导学生关注 生态、 环境 、 社会、 民情 , 体现 识 — — 新 课 程 地 理 教 学 的新 理 念 的具 体 表 示 。
20 07年的高考地理试题 中以我国既有铁路第 6次提速为
习物理思维过程中的一个不利 因素。
上 述 的初 中学 生 物 理 学 习中 的几 种 主 要 思 维 错 误 , 其 原 究
国土整 治问题、 三农问题、 交通运输建 设、 关于 GI S应用问题、 沙尘暴问题、 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开发问题、 东北振兴问题、 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开放探讨类题型答题技巧 (共16张PPT)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开放探讨类题型答题技巧 (共1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183be18852458fb770b56a8.png)
高考调研 ·二轮总复习 ·地理
第一步:阅读给定的材料信息,如文字信息、图像信息、数 据信息等。
第二步:从图文材料中提取直接的信息或隐性信息。 第三步:结合设问审读题目,与信息建立相关联系。 第四步:与所学知识搭建桥梁,明确答题的方向和重点,尤 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如成因、原因、影响因素、地理事物的 发展变化等。
续发展(增加经济收入、促进就业);使……资源得到综合利 赞成
用(合理利用和开发);有利于……的提高(保护);促进…… 的发展 该地缺少……,不具备发展条件;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带 不赞 来生态破坏或加大环境污染); 成 使……资源浪费(开发利用不合理)等
第4页
高考调研 ·二轮总复习 ·地理
发展启示:主要是突出因地制宜,发挥当地优势,推 进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方面回答 问题选 进一步发展建议:可以从现在产品结构单一向多元化 择类 发展;现有基础上加大科技科研创新,树立品牌,实 现经营多元化发展。 总体上,有关人文类思维开放探讨题,若同意或赞成,要分 析能够发挥优势、弥补不足,促进可持续发展;若不同意或不赞 成,要分析当地条件不支持发展,以及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等。 有关自然现象类题目,要结合提供的条件,从成因角度具体分析。
第5页
高考调研 ·二轮总复习 ·地理
(2018·湖北武汉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坦噶尼喀湖位于中东部非洲,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湖泊。该湖 平均深度 600 m,唯一出口卢库加河呈淤塞甚至干涸的状态。该 湖鱼类资源丰富,有数百种鱼为当地特有物种,尤其以品种众多、 形态和行为多样的慈鲷闻名于世。湖区周边国家经济落后。
高考调研 ·二轮总复习 ·地理
【自我解答】 赞成。慈鲷(作为观赏鱼的)价格高,国际市场需求量较大, 可以出口创汇。湖泊面积大,慈鲷(和其他鱼类)数量多,大量出 口慈鲷对生态环境影响小。 不赞成。慈鲷生活在湖底且出口的交通条件差,在捕捞和运 输过程中慈鲷容易死亡,经济效益较差。慈鲷分布区域狭窄,(单 一品种)数量有限,大量出口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高中地理考试答题技巧及方法
![高中地理考试答题技巧及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61863ca0b4c2e3f56276301.png)
高中地理考试答题技巧及方法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
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下面是本文库为您推荐高中地理考试答题技巧及方法。
高中地理的答题方法仔细审清每一小题题干的题意,明确其表示的地理内容的知识类别、时空范围及数量特征。
针对题干,联系地理事物的概念、分类、原理及规律,进行全面思考和综合分析,并通过对比答案的异同,得出结论。
这是选择题最基本的方法和技巧。
选择题一般有题干和选项两部分组成,第一步选细读题干和选项,看题干提供了什么条件,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和"限定词",排除干扰信息。
第二步进行回忆联想,联想调动与本题有关的地理名词、概念、原理,地理事物的名称、分布、特征、因果联系等基础知识。
第三步,对选项进行综合分析、提取有效信息、比较得出正确答案。
对于一些计算类的题目和读图选择题可能其本身没有图形,或者图形不能准确的表达题目的含义,我们可以画出示意图,或者在图上作出一些辅助线,题目就迎刃而解了。
常用于等值线类和无图考图类题目。
一题多问的题目,注意前后题目的相互印证。
一题多问的题目,一般是在呈现一张信息量丰富的图表或信息量较大的材料的基础上,设计若干个相关提问。
其综合性特别强,着重于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解这类题目的时候往往可以根据题目之间的相互印证增大正确率。
从高考的角度来说,并不要求高深的地理知识。
调动和运用知识是学生们最薄弱的环节,知识之间却建不起桥梁,联系起来就有困难。
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要勤于思考,拓展思维的深度。
面对一些较为困难的题目,不知道从何着手,我们可以尝试逆向设问,逆向回答。
看题目问什么,比如提问该地区为何气温较高,那么我们就首先分析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哪些,包括纬度、天气状况、海陆分布、地形、洋流、风向等,然后再"因地制宜’给出答案。
高中的地理答题要注意的方面1、人文地理侧重于学生的识记,尤其是基础知识和答题模板的总结,必修三的复习应该淡化教材,重视案例研究的思路。
考前必看 地理综合题审题、解题、答题注意点
![考前必看 地理综合题审题、解题、答题注意点](https://img.taocdn.com/s3/m/d9728252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1b.png)
考前必看| 地理综合题审题、解题、答题注意点01审题审题是应试第一关。
“审”就是阅读、琢磨、推敲。
审题的目的是理解题意、明确问题。
实质就是领会或揣摸命题人的意图。
其能力要求是获取有效信息。
审题要领:圈点关键词语、重视隐性信息、确定问题指向。
(一)审考点审清题目是叙述性问答题,还是分析性问答题;是简答题,还是论述题。
注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之间的区别,避免出现错答。
简述——简单扼要叙述,须把握要点。
简析——简单分析,提出论点即可。
写出——对图像或事实的主要内容予以呈现。
概括——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予以概括要点等。
描述——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
综述——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叙述。
说明——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
分析——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
对比(比较)——列表比较相同、相异、相反、相似,可先后对比或并列对比;分析相同事物间的差别、不同事物间的联系。
评价——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进行实施可行性评价或优势与不足评价。
(二)审关键词开放性试题中的关键词通常有三处:一是条件词,二是中心词,三是某些关键的修饰词。
(三)审时间审题时应注意正确理解材料的时代背景。
(四)审空间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区域性。
历年高考试题中,有关区域定位的内容所占的比例都比较大。
只有准确确定其空间位置才能有效地回答有关问题。
(五)审图名、图例现在的高考试题基本上形成了“无图不成题”的命题模式。
读图分析时,首先要读图名,图名常常概要地表明地图所示的区域和主要内容。
这样有利于我们把握考题的知识范围,在有限的范围内思考问题,能够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六)审坐标数值解读坐标图不能忽视图上的定量信息。
如对比柱状图,不能只看柱的高度,还要看清纵坐标的单位数值。
(七)审图中隐含条件(八)审题目内容与复习内容联系试题中的求答内容无论以何种面目和形式出现,都必然是考试大纲的显性反映或隐性折射。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解题思路:开放类设问型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解题思路:开放类设问型](https://img.taocdn.com/s3/m/e5c998d4d1f34693daef3ea0.png)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解题思路:开放类设问型【题型解读】地理开放性试题是与封闭性试题相对而言的、没有固定答案或唯一结论的一种试题形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地理开放性试题具有以下特点:①试题的开放性,试题在选题和立意上具有开放性,在问题的设计上也具有开放性;②答案的不确定性,试题的答案具有不确定性,学生可以运用自己所学地理知识,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进行回答;③问题背景的实践性,试题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④评价的灵活性,试题的评价方法比较灵活,只要言之有理就可以得分。
典题试做下图为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看,________区的土地利用属于公共事业用地,各功能区中________区占地面积最大。
(2)现拟在①②③④四地中选一处布局一大型批发市场,最佳选址是________,理由是什么?(3)甲处为化学工业园区,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
(4)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该城市规划建设新城,现有在东北部和西南部建设新城的两种方案,你支持哪一种?请阐述理由。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该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有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文教区、耕地等,其中属于公共事业用地的是文教区,而住宅区是城市用地最为广泛的一种形式。
第(2)题,大型批发市场一般选择在交通便利、地价较低的地方,因此,城区边缘道路沿线是大型批发市场的最佳选址。
第(3)题,化工厂会造成空气污染,从风频图可以看出,该地主导风向为西南风,甲地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地带,适宜布局化工厂:化工厂排出的废水会造成水污染,甲地位于城区河流的下游,不易污染城市水源;同时,甲地位于铁路沿线,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
第(4)题,本题是开放性题目,选择两处中任意一处均可。
东北部有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便于工人上下班:同时距工业区近,公共基础设施较好;西南部地势较高,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且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地带,环境较好,另外,此处为荒地,建新城占用耕地少。
高考地理开放性试题解题策略
![高考地理开放性试题解题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c61d8258f01dc281e53af0cb.png)
形式
1 判断说理型。这类题型的问题设计方 . 式是: 要求考生首先对明确提出的问题做出判 l 断, 然后阐述理 由。常用“ 是否赞成”“ 、是否同 /…、 意” 等表 方式。如2 1年全国卷第3第() 00 7 3问: / / “ 人 有 建议贵州向广西学 习 , 大力发展桑蚕 业。 l 你 是否赞 成? 简述 理 由。 又如2 0年山东文综卷 ” 09 第2题第() :比较分析A 6 4问 “ 地所在省( 福建 ) 兰 第 二产业 比重 变化 的特征 。对 该省 工 业 的发 展, 有人提 出今后应大力发展外向型农副产品 § 深加工工业。你是否赞同, 请说明理由。” 2 发散思维型。 . 这类题型的问题设计方 蓄 式是 : 某些地理 事物有 多个 发展方 向或某些地 2 理问题有多个解决措施 , 要求考生结合所 学 萎
i
一一、
~ ~ — . . 一 ~ 一 ~
地理 ・ 解题 行家
— . — ~ . 一 — ~ … 一
~… ~
— … ~
穗
口
獯
邓 士木
簿
所谓 地理 开放 性试 题就 是 相对 于封 闭性 考查 。
试题而言的 , 没有 固定答案或结论 不唯一 的 种 地理 试题 形式 。开放性 试 题能 够考 查 同 学们 的发散性思维 、 创新思维能力和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在很大程度上弥 补 了封 闭性试题 的不足 , 查 同学们 的情感 在考 态度、 价值观方面也有着封闭性试题无法取代 的优点。近年来此类试题在高考试题 中频频 出现 , 并且分值比重也在增加 , 同学们复习备 考 时要 引起 足够 的重 视 。
一
一
地理开放性试题的命制方法
![地理开放性试题的命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5582c43bb4cf7ec4afed0f6.png)
地理开放性试题的命制方法初探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山东、广东、海南、宁夏、江苏五省(自治区)开始实施,新课程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来表述课程目标。
但是,在实验省地理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广大的教师都反映对学生地理学习能力、思维过程、创新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评价非常难操作,也非常难把握。
笔者认为,地理开放性试题是一类很好地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题目类型,也将会是以后地理高考试卷中的一大特色,因为毕竟只有这样的题目才能兼容各种版本教材的差异,很好地体现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地理开放性试题的概念我国学者对有关开放性试题的研究的文章比较多,也取得了一些研究的成果,但大多是对数学学科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开放性试题的研究的主战场在数学学科。
地理学科在这一方面的研究非常少,可能是地理学科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还没有深入。
那么,什么是地理开放性试题呢?地理开放性试题是与封闭性试题相对的、没有固定答案或唯一结论的一种地理试题形式。
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封闭性地理试题的不足,在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也有着封闭性地理试题无法取代的优点。
这种题型符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地理新课程学生学习评价中可以大力加以提倡。
二、地理开放性试题的特点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多种层次,从最低级的记忆与复现、再认,到高级的分析与综合,应用与评价,创造性思维等。
设计得好的地理开放性试题不仅能够客观地检测学生的各种水平,并尽可能地提供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的能力。
地理开放性试题具有以下特点:1.试题的开放性地理开放性试题首先在选题和立意上具有开放性,考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同一材料可以形成不同的观点,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分析和解释同一现象。
初二年级地理试卷的题型设计特点
![初二年级地理试卷的题型设计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389d9f78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50.png)
初二年级地理试卷的题型设计特点初二年级地理试卷的题型设计特点:
初二年级地理试卷的题型设计通常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简答题几种
题型,这些题型各有其特点。
选择题是地理试卷中常见的题型,要求考生在几个选项中选择最正确的答案。
选择题通常涵盖地理知识的各个方面,考查考生对地理概念、地理事实和地理现象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填空题是考查考生对地理概念和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的题型。
填空题设计灵活,有的是填写地理名词、有的是填写地理现象、有的是填写地理定理或规律等,要求考生准确地填写空白处。
判断题是根据地理知识对陈述的真伪进行判断。
判断题对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和地理知识的理解深度有一定要求,通常设计简短明了,考查考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简答题是地理试卷的开放性问题,要求考生对某一地理概念、现象或问题进行
阐述和分析。
简答题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需要考生以清晰、连贯和有条理的语言回答问题。
综上所述,初二年级地理试卷的题型设计特点是多样性、全面性和考查性。
通
过不同类型的题目,能够全面评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开放性试题特点与答题技巧
![开放性试题特点与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2e6ca267375a417866f8fde.png)
开放性试题特点与答题技巧作者简介:李建民,男,1984年出生于甘肃省天水市,现任教于甘肃省庆阳长庆中学,校地理教研组长,在读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地理教育硕士,中学一级教师。
摘要:随着高考命题指导思想由过去的以知识立意转变为现在的以能力立意,开放性试题在高考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是近几年高考新的价值取向,能很好地体现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是一类能很好地考查学生迁移知识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题目类型。
本文就开放性试题的概念、特点、类型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得分能力谈一些粗浅的想法和做法。
关键词:开放性试题解题技巧教学策略2012年高考全国文科综合新课标卷中开放性试题数量与往年相比明显增加。
比如地理第37题(3)问、42题(2)问、43题(2)问、44题(2)问等。
从考试情况看,开放性试题学生得分率较低,成为制约考生得高分的瓶颈。
那么,高考开放性试题的设问有什么特点?考生该怎么回答?考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哪里?怎么样才能拿高分或者全分?本文笔者就如何提高开放性试题得分率谈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开放性试题的概念与特点所谓开放性试题,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性试题而言的。
传统的试题通常表现出问题情境理想化、问题条件完备、结论确定、解题过程程序化等特征,而开放性试题是没有固定答案或唯一结论,具有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解题过程体现探究性、知识呈现体现综合性、思维方式体现发散性等特征的一种地理试题形式。
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查。
是近两年地理高考新的价值取向,很好地体现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
二、地理开放性试题的类型近年来,地理开放性试题的命题类型有三种:1、条件开放性试题,如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第36题,此类试题给出问题结论,让解题者分析探寻得出该结论应具备的条件,而满足结论的条件往往不是唯一的。
2、结论开放性试题,如2012年高考全国文综新课标卷第37题,此类试题给定了问题条件,让解题者根据条件探索相应结论,或者要求对条件进行优化组合,或者要求对相应结论是否存在进行推断,还可能要求探求条件在变化中的结论,往往符合条件的结论呈现多样性。
开放性试题的答题方法
![开放性试题的答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11b492810661ed9ad51f351.png)
开放性试题的答题方法开放性试题的答题方法近几年,特别是新课改以来,随着高考命题指导思想由过去的以知识立意转变为现在的以能力立意,开放性试题在高考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以往那样靠死记硬背或生搬硬套课本知识已不能适应现代高考的要求。
所谓的开放式考试就是让学生答题时不拘泥于某个固定的答案,给学生一个发挥的空间,甚至用加分的形式来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例题1(2001 年综合卷):发达国家的人口占世界总数的20%,而其能源消耗却占世界总能耗的80%。
在2001 年11 月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6 次缔约方大会上,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加强汽车尾气控制,而发达国家却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烟尘减排义务,会议最终未达成任何协议。
你认为摆脱这一困境的出出路何在?答案一:(1)西方发达国家是世界汽车生产量和拥有量最多的国家,在治理汽车尾气污染方面,理应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
(3 分)(2)建交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就可持续发展达成共识。
(3 分)答案二:(1)使用新的环保节能型能源代替汽油和煤炭,从而解决汽车的尾气和烟尘排放问题。
(3 分)(2)在新科技革命的条件下,走共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3 分)说明:考生从答案一或答案二的角度回答问题均可;若考生答题同时涉及答案一和答案二的内容,可加2分,但该考生非选择题最高分不得超过60分。
从上题中可以看出,开放性试题,其案不是唯一的,这就要求学生用开放、全面的角度思考问题,但这并不说明高考开放性试题没有答案,即使再开放的试题,其答案也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解答地理开放性试题也必须运用一定的技巧与方法。
技巧1、认真审题,有针对性的解答。
高考开放性试题,并非无原则的开放,所以在审题的过程中,要抓住题中的关键词和限定词,有针对性的答题,在答题的过程中还要准确的把握题目所给出的隐性条件,在这些条件中往往包含答题的要点。
例题、(2004江苏卷)江苏省面积为10.26万平方千米,2002年末全省常住人口7381万人,科研与技术开发机构数量居全国前列,在校大学生数居全国第一位,高等教育大众化得到稳步推进。
地理开放性试题解答技巧
![地理开放性试题解答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71099c4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66.png)
1. 充分利用地理图表。
地理图表是一些图表,例如实体图、轮廓图、等高线图等,它们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地理问题,因此在解答地理开放性试题时,可以尽可能多地利用地理图表。
2. 了解地理概念。
在解答地理开放性试题时,除了要掌握相关的地理概念外,还要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以便能够准确地回答问题。
3. 结合实际情况。
在解答地理开放性试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例如地理图表、地理概念和地理知识等来结合实际情况,以便准确地回答问题。
4. 发挥创造性。
在解答地理开放性试题时,要发挥创造性,尽可能把握试题的精髓,看到解答中不仅要有概念的正确,而且要结合实际情况,发挥创造性来解答问题。
开放性试题的主要类型及答题思路
![开放性试题的主要类型及答题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e4ad5911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fb.png)
开放性试题的主要类型及答题思路开放性试题的主要类型及答题思路1.近⼏年来的主要题型(开放性、等级赋分法)(1)观点评述类题(2)读图⽐较说明类题(3)内容修改(认识)说明类题2.主要答题思路与技巧明确开放性试题(41题)的考查⽅向:主要考查学⽣提取、解读有效信息;调动、运⽤所学知识发现问题、探究和论证问题的能⼒。
(1)观点评述类题答题思路:三步⾛第⼀步:阅读材料,明确评论对象;提炼观点,表明态度(1)如果材料中只有⼀种观点,⼀般观点在材料的开头或者结尾处。
(2)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观点,注意转折性的词语,如“但是”、“也有⼈认为”等,这后⾯往往就是另⼀个观点了。
如果第⼀种观点不明确,也可以通过后⾯的观点推导前⼀个观点。
表明态度:我认为材料的观点是正确的(或者错误的)/我赞成(或不赞成)材料中的观点;若材料中有两种观点:我同意(赞成)第⼀种(或者第⼆种)观点,然后将我赞成(或同意)的观点具体表述出来。
第⼆步:⽤史实论证材料中的观点。
(1)⾸先要看材料中所举的例⼦,可以结合材料中的例⼦进⾏扩充,举出具体的史实进⾏论证(2)要注意多⾓度论证。
避免论证⾓度的单⼀。
评分标准是按点给分所以不要只关注⼀点,对于历史现象的观点可以结合政治、经济、思想、⽂化教育、社会习俗等⽅⾯的内容来证明你的观点;也可结合国内、国际等史实来论证。
(3)注意史论结合。
在论述的时候⼀定要有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来证明材料中的观点。
第三步:得出结论。
注意最终的论述落脚点仍然要回到你的观点上来。
具体表述为:通过以上史实,可以看出(我认为)…………(2)读图⽐较说明类题试题特点:设问⼀般是“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化等多种信息,⽐较两、三幅图(不同时期的或同⼀时期中国与外国的),提取两项有关图⽚历史变迁的信息(或其他限定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考查的能⼒实际上还是提取、解读信息,说明论证能⼒。
答题思路:(1)仔细分析设问,注意设问要求回答的是变迁还是相同点,设问中有没有限定政治、经济⾓度等。
地理考试试卷分析
![地理考试试卷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c86f66e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0d.png)
地理考试试卷分析地理考试试卷分析(一)一、试卷总体分析本份试卷重基础,覆盖面广,能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试题题量、难易程度、各种题型都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并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同时又注重对地图的分析理解,注重对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考查,对以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式都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具体分析,本试卷具有两大特点:(一) 、重基础,题灵活本份试卷光单选题占40分,这些题目都是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中的基础,例如:单选题中的“人口最多的省和直辖市”、“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跨长江中下游的省区”、“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少数民族”“黄金水道”等等,只要学生稍加用心即可得分。
当然,关键是要细心,马虎是得不了高分的。
(二)、重读图,题多变地理离开了地图,那就不叫地理,地图才是地理的重头戏,本份试卷中读图分析占了50分,多方面地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
从“省区轮廓”到“中国的地形”、从“中国气候”到“长江、黄河”、从一般读图到实际应用,可谓面面俱到、灵活多变、无所不考,从而全方位地考查学生地理学习情况,由此可见命题人的良苦用心。
二、学生在试卷中出错较多的题(一)、单选题:第2、3、4、5、6、7、11、15、17、19、20、22等小题考查知识的识记能力,答题情况比较好一些。
第8小题错得多的原因是没有记住济源的干湿类型。
第3、4、9、12、21、25小题错得多的原因是没有记住各省区轮廓、山脉、地形区等地理事物的具体位置。
(二)、读图分析题:第26小题填写各省少数民族名称。
尽管这是教师在讲课中多次强调过的题,但仍有部分同学出错,实属不该。
第27小题判断我国的地形名称,错误较多的是第(3)小题,许多同学由于对地图不熟悉,导致答案五花八门,乱七八糟。
第28小题关于长江黄河的读图练习,这是本份试卷中学生出错较少的题,少数同学在第3小题出现了错误,多数学生此题得了满分。
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每一个知识点都应多加强调,告诉学生会怎样考查这个知识点,引起学生的注意。
高考地理:准确解答5类非选择题的套路
![高考地理:准确解答5类非选择题的套路](https://img.taocdn.com/s3/m/c7c4a22369dc5022aaea00d4.png)
高中地理准确解答5类非选择题的套路高考非选择题综合性极强,涉及的地理要素多、知识跨度大,考查内容也常融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知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审题忽视材料信息和设问要求、答非所问、表述口语化、条理不清、字迹潦草等是非选择题失分的重要原因,因此,掌握一定的审题和答题技巧是提高得分的重要途径。
1.精准审题(1)立足区域,明确考查背景:非选择题通常以区域图为载体,从特定区域环境的各个角度切入,审题时通过空间定位明确区域地理位置和空间尺度,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前提。
(2)立足材料,提炼有效信息:材料是信息的重要载体,快速阅读材料并准确提炼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之一,这就需要考生在给出的大量综合性信息中挑选出有用信息,组织、总结自己的论点,形成答题要点。
(3)立足设问,明确考查要求:试题设问通常体现命题意图(考点和要求),因此审题时要找出设问中的关键词和限定词,进而确定思维指向,特别要注意限定词对答题角度的具体要求。
2.规范答题(1)术语化:运用地理学科术语表达观点是非选择题答题的一项基本要求。
表述术语化在高考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回归教材,从教材中挖掘地理术语并加以整理和运用,是提高规范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2)要点化:高考试题一般是按点赋分,实际上高考阅卷也是“按点给分”,答题前可以根据试题分值估测答案要点数目(通常,采用两分一点的标准),当然为避免失分,在时间充裕的前提下可适当多答1—2个点,这样“采点”的概率会相对大些。
(3)条理化:具体体现在层次和主次两个方面,即按问题先后分段表达,按要点主次排序表达(主要要点先答,次要要点后答)。
针对不同类型的非选择题,又有哪些套路可循呢?下面就来看看:类型1 简述类简述类试题,一般要求依据地理事实,概括特点、措施、危害等地理概念性知识,答案往往采取并列式表述。
行为动词包括指出、归纳、提出、描述等。
简述类试题答题基本思路分三步:第一,根据设问关键词,对问题进行归类(如特点、危害、措施等类型);第二,依据空间位置,分析区域环境特征及其变化对特点、危害、措施等的影响;第三,根据区域环境特征及其变化,推断具体的内容(特点、危害、措施等)。
地理开放性试题解答技巧
![地理开放性试题解答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33f7247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1b.png)
地理开放性试题解答技巧
答:地理开放性试题解答技巧是:1.认真审题,有针对性地答题高考开放性试题,并非无原则的开放,所以考生在审题时,要抓住题中的关键词和限定词,有针对性地答题,在答题的过程中还要准确地把握题目所给出的隐性条件,在这些条件中往往包含答题的要点。
2.观点明确,切忌似是而非这类试题虽然会给出两种答案,但我们只要答一种即可。
面对这种题型,不能缺少判断,不能答非所问或似是而非,明确了观点以后,要找能说明观点的论据,对观点不利的不要答。
3.尽量使用简洁的地理语言作答地理开放性试题的答案虽然具有一定的自由度,但在答题过程中也要尽量使用规范性、地理性语言,如地理名词、术语、概念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开放性试题”的特点与解题技巧地理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是“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开放性试题符合新课标及课改的要求,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高考以能力考查为主的特点。
分析近几年高考地理试卷,开放性试题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但从考试成绩看,这类试题得分率比较低,成了制约考生得高分的瓶颈。
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要了解高考地理开放性试题的特点并掌握相应的解题技巧。
一、什么是地理开放性试题题目条件不确定、结论和答案不唯一、答案形式多样化的试题称为开放性试题。
这类试题设问较为宽泛,给考生留有较大的思维空间。
它着重考查考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思维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封闭性地理试题的不足,在考查考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也有着封闭性地理试题无法取代的优点。
二、地理开放性试题的特点和常见题型1.试题的开放性首先,地理开放性试题在选题和立意上具有开放性,考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同一材料可以形成不同的观点,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分析和解释同一现象。
其次,在问题的设问上也具有开放性,不再单一地指向某一知识点,而是要求考生灵活地运用某一类知识作答,给考生留有多角度答题和思考的可能性,能综合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状况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地理开放性试题是有条件的,条件隐含于试题材料或设问中。
例1.(2013年文综卷第26题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年降水量仅200 mm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 mm的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
图为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和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近年来,在平原打造枸杞特色农产品产业带。
试推断其依据。
(4分)【解题思路】本题探究特色农业的发展方向。
即分析发展枸杞特色产业带的区位优势,可从自然条件、原料、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
其答案具有开放性。
【参考答案】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自然条件优越);枸杞品质好,市场竞争力强;枸杞种植基础好;土地资源能够满足生产规模扩大的需要。
(答出两点即可)2.答案的不确定性地理开放性试题的答案具有不确定性,考生可以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认识,有时甚至可以出现一些相反观点。
这样的设计给考生以更大的思维空间,为考生提供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和平台,有利于考生思维空间的拓展和对考生创新精神的考查。
例2.(2013年全国新课标II文综卷第36题节选)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
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
图示区城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8分)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解题思路】本题以文字和区域图为载体,考查获取信息、探讨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该题为开放题,考生可根据自己的认知选择其一,并提供论据来支持其观点。
若选择观点A,M处沙丘规模会扩大,思路要沿着沙源丰富且沙源持续不断提供的方向考虑。
除考虑自然原因外,还需考虑是否有人类活动的影响。
若选择观点B, M处沙丘规模不会扩大,则在M处有沙源提供的基础上,考察存在遏制沙源扩大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植被等方面,人为因素从沙源区水土保持方面考虑。
【参考答案】观点A:扩大。
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邻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
观点B:不会扩大。
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
3.问题背景的实践性地理开放性试题注重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即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是高考容改革的核心。
高考试题只有加强应用性,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科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
例3.“”其义为“圣地”“佛地”。
独特的地理位置,美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别具一格的风土人情,不胜枚举的文化古迹,赋予了旅游独特的地位,吸引了无数海外旅游爱好者。
请设计一条自驾游路线,在夏季从周边省级行政中心到。
写明起点终点;沿途能看到什么自然景观?遇到哪些自然困难?(10分)【解题思路】本题通过设计自驾游路线自主选择视角,进行分析、推理论证。
【参考答案】①到(川藏线)(2分)。
高山河谷,雪山,垂直变化的植被(4分)。
暴雨;滑坡泥石流;高寒缺氧高原反应;地形起伏不断(4分)。
②到(滇藏线)(2分)。
高山河谷,雪山,垂直变化的植被(4分)。
暴雨;滑坡泥石流;高寒缺氧高原反应;地形起伏不断(4分)。
③到(青藏线)(2分)。
辽阔草原,雪山(4分)。
高寒缺氧高原反应(4分)。
④乌鲁木齐到(新藏线)(2分)。
高山河谷,雪山(4分)。
暴雨;滑坡泥石流;高寒缺氧高原反应;地形起伏不断(4分)。
4.评价的灵活性地理开放性试题的评价方法比较灵活,不像封闭试题一样有非常严密的答案。
开放性试题只要考生回答得有道理就可以给分。
例4.(2013年地理卷第二十题节选)我国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我国自然灾害的多发性和严重性。
读图回答问题。
近年来,西南地区连年发生旱灾。
为了减轻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该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2分)【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干旱灾害的防治。
可从预测、种植面积、节水等方面考虑。
【参考答案】加强旱灾(西南季风活动强度变化的)预测,为有效防灾做准备;适当减少水稻的种植面积,增加耐旱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加强农业投入,发展节水型农业,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任答两点即可)三、地理开放性试题的解题技巧通过分析近年高考地理试卷发现,开放性地理试题所占分值越来越高,但得分率较低。
常见的错误主要如下:审题不当;方法不当,表达失误;不能从多角度进行综合分析,知识点遗漏。
因此提高自身的审题能力和表达能力是提高开放性试题得分率的有效手段。
1.认真审题,有针对性地解答开放性试题并非无原则的开放,所以在审题的过程中,要善于抓住题中关键词语和限定词,最大限度地捕捉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有针对性地答题。
同时,还要准确把握题目所给的隐性条件,在这些条件中往往包含答题的要点。
如有这样一幅图:沿海地区,一条河流入海,仅边角有一条100米等高线,河流入海处有点A。
问A处建港口有哪些有利的自然条件?结果很多同学没注意到边角等高线的暗示,因而漏答“平坦的陆域地形条件”。
2.规使用地理术语规使用地理名词术语答题,可以最大限度地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
从近两年的高考地理试卷看,答案的文字要求均不多,如果考生仅从大意角度答题,说了一大串的文字,可能该题的中心还未说清。
所以,在高考答题时,要尽量使用规的地理名词术语,力争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答案要全面、适当少而精适当少而精,意思是问什么答什么。
但如果没把握,怕漏答知识点,根据目前的高考开放性试题的评分标准,则不如多答,要全面。
例:如果你是市长,如何解决市能源供应紧的问题?答:①北煤南运;②西气东输;③西电东送;④建造核电站;⑤发展潮汐能;⑥从海水中分离出氢作燃料;⑦提倡节约能源;⑧加强宣传教育;⑨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等。
当然,答案要点要围绕“解决市能源供应紧”这个中心,不能漫无目的乱答。
例5.(2013年全国大纲文综卷第36题节选)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轮台(位置见图)盛产小白杏。
原来,杏肉食用,杏核弃之。
某年,义乌某瓜子商经反复试验,研究出炒制此种杏核的方法,其杏仁口味上佳。
此后,该瓜子商从轮台大量收购杏核,在义乌炒制后出口美国。
由此,小白杏成为轮台重要的农产品之一。
(1)从区位选择的角度,说明义乌瓜子商把杏核从轮台运到义乌加工的原因。
(12分)(2)说明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农业区际协作中各自的优势条件。
(10分)【解题思路】该题以中国区域地理作为背景,以轮台的小白杏作为切入点,考查农业和工业区位。
材料中的信息十分丰富,主要有:、杏核的制作工艺和销售方向等。
农产品加工属于工业的畴。
工业中的人文因素主要有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工业协作等。
杏核从轮台运到义乌需要保存和运输。
材料中“在义乌炒制后出口美国”,说明义乌与市场之间的产业协作密切。
从“义乌某瓜子商经反复试验,研究出炒制此种杏核的方法”,可推测其劳动力有经验、有技术。
东部优势条件包括地理位置、经济水平、工业基础、基础设施、信息通达度、科技水平、交通运输、市场等方面。
【参考答案】(1)杏核(晒干后)便于保存和运输,炒制(加工)后的杏核能尽快运往市场;义乌加工瓜子(炒制杏核)的相关产业联系(协作)密切;工人素质高(有经验、技术),可以保证产品(炒制杏核)的质量。
(2)东部地区:技术先进,资金充裕,市场意识强(发展经济的经验丰富)。
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
4.具体与模糊的技巧表达方面要尽量具体详细,但如果没有足够把握,可适度模糊处理。
如:为什么多地震?如果不清楚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则模糊答法如下“在板块边缘,地壳不稳定,易发生地震”,千万不要答成“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
5.条理清楚,主次分明答案要条理清晰、主次分明,因为高考开放性试题所留出的答题空间是十分充足的,所以建议在高考答题中尽量采用数字序号,分不同的段落,这样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尽量抓知识的主要方面,切中要害,实在没把握怕抓不到,则主次一起抓,但要注意把最重要的放在前面。
如评价发展经济的条件,我们可以用下面的方式:有利条件:①地理位置:位于亚热带和暖温带;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带;毗邻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市。
②自然资源: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平原广阔;河湖众多。
③人力资源:劳动力充足;素质较高。
④交通条件:有铁路、公路、水运(河、海运)和航空等运输方式;运输方式齐全,交通便捷。
不利条件:人多地少;矿产、能源不足。
6.观点明确,切忌似是而非若问“是否赞同”“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的题目,应首先回答“赞成”或“不赞成”(不能答非所问或似是而非),然后再回答理由。
例6.(2013年地理卷第27题节选)下图是我国30°N附近地形剖面及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