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开放性试题解题技巧谈

地理开放性试题解题技巧谈
地理开放性试题解题技巧谈

地理开放性试题解题技巧谈

分析近年全国高考文综和地理单科试卷发现,开放性试题的得分率偏低。成为制约考生得高分的瓶颈。在平时练习中可以发现学生在开放性试题解题过程中常见的错误主要如下:(1)审题不当出现偏题;(2)知识不熟出现错答;(3)方法不当表达失误。因此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表达能力是提高开放性试题得分率的有效手段。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表达能力谈一些粗浅的想法和做法。

一、加强审题训练

随着考生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考命题水平自然也水涨船高。限制条件增多,已知

条件隐晦,是近年来地理高考试题的显著特点。考生如果在审题时粗心大意,走马观花,很容易造成答题失误,甚至全军覆灭。因此,在答题前,考生一定要认真审题,善于抓住关键词语,最大限度地捕捉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分析出试题中的限制条件和隐含条件。按题目要求作答,减少审题失分。

开放性试题中的关键词通常有三处:一是条件词,二是中心词,三是某些关键的修饰词。例如广东20XX年高考地理卷第35题: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会发生微弱的变动,据此

讨论下列问题:(1)若此角度变大,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会怎样变化?(2)若此角度变小,则地球上太阳直射范围和副热带高压的位置会怎样变化?由于不少学生在前提条件中把这个关键词“此角度”理解成了黄赤交角,因而答出与正确答案完全相反的错误答

案。20XX年第34题第(1)小题图中用斜线标出的区域属于(自然带),该自然带气候

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一些考生没有注意到中心词“气候”而把气候成因答成自然带成因。又如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分布最广的原因是由于地中海是一个陆间海,伸入大陆内部,扩大了暖湿西风气流的影响范围,而很多同学答成了地中海气候的成因。再如下面一个问题:鲁尔工业区二战后经济地位逐渐下滑的内在原因是什么?据此应采取哪些对策?结果许多学生把课本上的所有原因和所有对策都写上去了,而没有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内在原因”

和“据此”来回答问题。审题时应注意正确理解材料的时代背景。如20XX年全国文综卷Ⅰ

第39题第(3)题,简述20世纪70年代以前影响辽宁省钢铁、机械工业的区位因素。根据“70年代以前”的时代背景,学生应回答有利于钢铁工业发展的因素,但部分学生却回答不利于钢铁工业发展的因素。第(4)题,简述近年来该省工业区位的变化。回答时应放在“近年来”的背景中,学生应审时度势地分析辽宁钢铁工业区位条件的变化。其变化中既有有利的变化,又有不利的变化。该题平均得分仅为2.78,难度系数为0.4633,多数考生只回答了有利的变化,即交通条件的改善;而没有回答不利的变化,如省内煤炭资源的枯竭。

认真审题还包括认真审图。如20XX年全国高考地理江苏卷第32题。a、b分别是甲、乙两个地区的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1)反映图中甲地区气候状况的是a、b两图的图,该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主要特征是。(2)依据图中属于乙地区的气候资料,

简述影响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以及该地最容易发生的气象灾害及其发生的月

份。

有些同学由于没有注意到a、b两图中纵坐标的单位数值不等,简单地根据图示得到两地的气候类型均为地中海气候,就难以确定甲、乙两图对应的气候资料,也就较难正确地回答第(2)小题。本题的另一个难点是根据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判断到甲地的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地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实际上地中海北岸地区,虽然纬度超过40°,也是地中海气候。这是由于地中海面积相当大,冬季海面上的气温比周围陆地上气温高,导致在本区低空形成一个局部性低压,它一面对大西洋有摄引作用,同时,也促使性质不同的气流在此相遇形成锋面,形成多雨气候,另一方面,地中海的水温较高,也使沿岸地区更加温和。夏季则相反,地中海比周围大陆上的气温低,气压高,对亚速尔高压起加强作用。从而使地中海气候在这一地区的分布纬度偏高。如能注意到a图的单位数值为10毫米,b图的单位数值是30毫米,把全年的降水量数值累加起来,得到a图的年降水量约为160毫米,b图的年降水量约为640毫米,结合两地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就较容易得到甲、乙

两地对应的气候资料,并能较为顺利地回答第(2)小题。同样,20XX年全国高考江苏卷

第2题也是类似情况,图中雅典和北京的气温、降水柱状图,纵坐标降水量的单位数值不同,分别是30毫米和100毫米,所以,虽然雅典8月比北京9月的柱状高度高,但实际上北京9月的降水比雅典8月的降水要多,只有注意到两图的坐标差异,才能正确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审图中还应注意图中的蕴含条件:如有这样一幅图:沿海地区、一条河流入海,仅边角有一条100米等高线,河流入海处有点A。问A处建港口有哪些有利的自然条件?结果很多同学没注意到边角等高线的暗示因而漏答“平坦的陆域地形条件有利于建码头”这一知识要点。再如著名的有关《地球出汗了》地理漫画题中有这样一个小题:该图体现了什么地理环境问题?一些学生看图过程中没有注意图名中的关键字“汗”。因而未能切中知识要

害:全球气候变暖,从而导致后续题皆错的遗憾。

二、重视表达训练

表达是思维的外在体现,如何将思维过程清楚地表达出来,也是学习的基本功之一,对于开放性试题理解了并不一定就能答得好。思路正确但没有回答正确或回答不全面的情况也常有发生,表达失误就是指这种情况。因表达造成的失误主要是用现象解释现象,用原理代替分析、用概括代替具体、用部分代替整体,用臆断代替规范等多种情况。

(一)用现象解释现象

现象是事物本质的外在表现,它与事物本质之间往往不能构成一一对应的关系(例如,一因多果或多因一果的情况),而且作为事物的外在特征,它与另一事物的外在特征不可能构成本质上的因果关系,因而也就不能直接用一种现象去解释另一种现象了。这就需要以“基本原理”为联结中项,将相互关联的现象联结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推理过程。例如青藏高原

上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原因是。有的学生将其回答为青藏高原地势高。“地势

高”和“太阳能资源丰富”是两种现象,这两种现象之间有一定关联,题目要求分析出形成这种关联的内在原因,这就必须借助“基本原理”来实现;“地势高”意味着“空气稀薄”,而“空气稀薄”又意味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是原理,“地势高”是现象,现象通过原理与另一现象发生关联。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二)用原理代替分析

原理是决定事物本质的基本原则和理论,它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利用原理分析具体问

题时,必须讲清楚原理对问题的影响过程或途径,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将原理扩散开来。例如:读某河道示意图,小岛D因泥沙沉积而不断扩大,它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为什么?有的学生回答为:左岸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河水会向右偏转。“偏转作用”是基本原理,答案只将原理回答出来,而没有进行具体的分析,河水向右偏转后为什么就会导致小

岛与左岸相连呢?这些没有在答案中体现出来,答案中左岸到底是哪一岸也没有明确地表达

出来。该题的正确答案应为北岸或左岸因为该河位于北半球,河水在流动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因而南岸侵蚀严重,北岸泥沙堆积量大。

(三)用概括代替具体

具体是相对概括而言的。所谓具体,就是要求答案与问题之间保持很好的对应性,使

题目对于答案而言不具有“容他性”,即该答案只适用于该题目,对其他题目不合适。对于具体问题的分析不应止于说到,还要做到说尽、说细。例如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发展的有

利条件:(1)资源和能源;(2)交通运输方面;(3)农业方面;(4)历史方面:;

有的同学将本题的答案回答为(1)煤铁资源丰富(2)水路运输发达(3)农业基础好(4)发展历史悠久。分析一个具体工业区发展的条件,不能使用过于概括的语言,应该更加具体一些,要具体回答出“如何有利”。例如,“水路运输方便”,它可以作为很多工业区发展的有利条件,但是作为“答案”它显然没有突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这一主题,因而是不具体的。要具体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交通运输方面的有利条件,就是要具体到有哪些水路、如何方便等。该题的正确答案为(1)五大湖西部的铁矿,阿巴拉契亚山区的煤炭资源丰富(2)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有便利的水运,大西洋沿岸有优良的海港(3)地势平坦,农业发达,是美国重要的乳畜产品产地,农副产品供应方便(4)是欧洲移民最先到达的地区,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

(四)用部分代替整体

很多地理现象和地理事实是由多种原因或多种因素形成的。因此,在分析问题时,不能“点到为止”而要全面地分析各种原因和因素,做到“言无不尽”不能出现遗漏。如分析原因时不仅有自然原因,还有人为原因,分析条件时不仅有有利条件,还要有不利条件,分析影响时,既要有正面影响,也有考虑负面影响等。如下题城市人口密度比农村大,原因是。有的同学将其回答为城市工业和商业发达。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开发历史长短等都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其中,生产方式和经济活动对人口分布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应该说,“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是本题的分析模型。在分析时,应该把城市和农村的地域特征进行比较,确定主要的影响因素——社会经济条件。决定本题答案是否全面,取决于对“社会经济条件”的分析;即社会经济条件到底包括哪些方面?结合课本上的相关知识分析,社会经济条件应该包括“社会的”和“经济的”两个方面,社会方面包括生活条件、文化、交通、教育、医疗等,经济方面包括经济的发展水平,就业机会的多少等,答案只从经济方面进行了分析,因此是不全面的。该题的参考答案应为①城市工业发达,商业贸易活动频繁;②城市交通方便,文化教育和医疗条件好。

(五)用臆断代替规范

地理开放性试题虽然答案具有一定的自由度,在答题过程中应该尽量使用规范性、地

理性语言,如地理名词、术语、概念等,这是答题是否好的一个重要标准。例如:“河流水量的变化”应表达为“河川径流的变化”,“某居住地”该用“聚落”表达,“一个地区的位置范围”最好用“区位”概括等等……许多开放性试题运用的是教材以外的知识和材料,

表面看来出乎意料,而又实际却在情理之中,“即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因此回答问题时要注意反馈教材的相关信息,从而使答案尽可能简洁明了,切中要害。如2000年全国(广东)地理卷第37题“昆明附近产业转化构想”的内容,参考答案就是“四季如春,降水丰

沛”。又如20XX年全国文综卷36题第(2)小题要求描述10℃等温线走向,出现了“由

下向上弯曲”、“由西南向北再向东,然后偏向东北”等种种错误回答,究其原因,一是对“走向”这一地理学术语理解不清,即描述走向要讲明是按什么方向延伸,而非分布特征、弯曲方向。另一方面,有些考生平时没有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或者不注意用规范的语言表达问题而造成。

思考过程固然重要,把思考过程完整地表达出来,则更具有交流方面的意义。因此,在学习时,不仅要学会思考,而且要学会表达。

三、须注意的某些答题技巧

回答开放性试题应注意审题和表达。为了使开放性试题得分更加保险,下列的几点技巧是必要的补充。

(1)少与多的技巧:尽量少而精,问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没把握,怕把知识点漏

答,根据目前的高考开放性试题的评分标准,则不如多答。

(2)具体与模糊的技巧:尽量具体详细,但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可适度模糊处理,

否则可能自露马脚。如下题:台湾为什么多地震?如果你不清楚台湾位于亚欧与太平洋板块之间,则模糊答法如下“台湾在板块边缘,地壳不稳定,易发生地震”。千万不要答定“台湾位于印度洋与亚洲板块之间,……”。

(3)条理与段落的技巧:一问答一段,或者一个方面答一段,这样条理清晰,脉

络分明。不要自始之终一个段落,连标点符号也点不全。

(4)主要和次要的技巧:尽量抓知识的主要方面,切中要害,实在没把握怕抓不

到,则主次一起抓,多多益善,但要注意把最精彩、最重要的尽可能放在前面,以免给阅卷教师造成该学生主次不分、回答问题不着边际的不良印象。

总之,考生只有最大限度地减少审题、表达等造成的非水平性失分,才能在试卷上真正反映出自己的真实水平,使自己摆脱“腰缠万贯的穷光蛋”的尴尬。

高中地理重要的十四个图综合题答题技巧

一、快期中了,这14组图你还不知道吗? 地理中的图示认识很有必要,因为每次考试都有图示,马上就要期中了,你这14组图还不知道吗?如果让你在图中分析已知内容,你会吗?下面这几张图是有对比性的,还有对应的考点,快来学一学!

7天气系统

11、地质构造

14.农业地域类型

二、综合题答题方法 (1)细审“题干”。抓住“关键词”和“修饰词”、“限定词” 描述详细描写;先总体大概描述、后具体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简述概要描写;从各个具体要素大概描述;不必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说出相当于“罗列”要素;各要点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分析+叙述”;既要有原因,又要有结果和观点; 阐述 语言格式:因为…所以(导致).. 例析“实例+分析”;一定要结合具体实例,从这个例子分析其具体做法 评价“有利+不利”;语言格式:有利:1、2、3..。不利:1、2、3.. “有利及其原因+不利及其原因”; 分析 语言格式:有利:1、因为..所以(导致)..2..。不利:1、因为..所以(导致)..2.. 比较两个地理事物都要回答。语言格式:因为A..,以A比B... 意义正面意义+负面意义;本地区(事物)意义+其它地区(事物)意义 正面影响+负面影响;本地区(事物)影响+其它地区(事物)影响;现在的影响+将来的可能影响;影响 自然环境影响+社会经济影响+生态环境影响

(2)列出“模板”。(见下面的常见模板) (3)仔细“筛选”。根据限定词筛选;根据所在地区筛选;根据地理事物特性筛选;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筛选。 (4)酝酿“语言”。“先自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先自身原因,后其它原因”;(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内后外) (5)书写答案。“地理语言(避免大白话)”、“套装语言(不用自造语句)”、“逻辑语言(不得互相矛盾)”、“精炼语言(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一语中的(语言不绕弯子)”。 二.综合题的常见答题模板 地形地势 1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相对位置 1. 海陆位置;2.经纬度位置;3.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4.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5.经济和军事位置;6.相邻地区(经济发达区) 2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 ①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类地形)②地势起伏(大、小)③地势特征(哪里高哪里低)。 3描述某地的地势特点: 哪里高,哪里低。或地势起伏大或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4某地地形分布特点:

地理的答题技巧以及思路

地理的答题技巧以及思路 有正确的答题技巧能让大家在考试中成绩提升很多,所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地理的答题技巧以及思路,以下就是全文阅读,欢迎大家跟小编一起学习。 学地理要:1.多记图(图是要死记的,经纬,具体在哪,旁边有哪个国家……当然小技巧也可以用点)2. 一定要理解原理。特别是自然地理,理解了才可举一反三。3.就是记答题模式,以应对主观题。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总结-精华整理版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总结 一、前提:熟悉区域地理,掌握双基和主干知识。 二、基础:明确高考地理常见简答题的答题思路。 三、关键:熟悉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的答题模式 ◇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答案的组织模式之归纳: 1)原因(自然、人为)2)条件(有利、不利)3)影响(正面、负面)4)区位(自然、社会、经济)5)效益(经济、社会、环境)6)措施(生物、工程、技术) 7)重大工程意义(两端、中间)或(政治、经济、民族、国防)8)要素(总量、结构)9)评价( 积极、消积) ◇近几年考题常见的地理特征描述答案组织模式之归纳: 1)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生物、矿产或其它资源) 2)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相邻位置) 3)水系特征(支流、流程、流域、流向) 4)水文特征(流量、水位变化、流速、含沙量、结冰期) 5)降水特征(降水总量、雨季长短、季节变化) 6)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季节组合) 7)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地势起伏、主要地形区、海拔状况) 8)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种植历史经验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9)工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 10)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和分布规律(主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 ◇分布规律问题: 从总体上看是把握"点""线""面"是哪种分布趋势 1)"点"状分布一般有"沿某个方向区域较稀或较密";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 2)"线"状分布应说明其沿哪个方向的走势及其稀密特点。 3)"面"状分布应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即东南西北的界限;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积。 4)"点、线、面"综合考虑解答。 四、提升:明确题中常见行为动词的答题要领 简述--简单扼要叙述,须把握要点; 简析--简单分析,提出论点即可; 描述--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 综述--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叙述; 说明--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 写出--对图像或事实的主要内容予以呈现; 分析--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如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对比(比较)--列表比较相同、相异、相反、相似的地理事物,可先后对比或并列对比;分析相同事物间的差别、不同事物间的联系; 评价--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进行实施可行性评价或优势与不足评价,这需要平时树立科学的观点,具备正确的地理思想; 概括--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予以概括要点等。 五、实践----主观性试题的答案要求“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切中要点”是文综规范化答题的宗旨。1.注意从图中和材料中提取全面、准确、有效的信息,并能够适当地迁移知识 2.规范用语,回归教材; 3.有多少问,分多少(段)答题,分段分点答题,每个要点尽量序号化。有条理,分点答题,形成“知识链”,做问答题首先要了解答题的步骤,问什么就回答什么,问几个问题就分几节写。可根学题目的给分来组织答案,一般一个要点是2分或3分.这样如果是8分的题至少就得答出四个要点。 4.要点不自相矛盾、不重复; 5.在指定试卷区内作答,书写整洁,字迹工整,反映思维的逻辑性,卷面整洁,从形式上达到卷面的完美。因为清晰的卷面能赢得阅卷者好感,也许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收获。(符合“网阅”要求)

地理“开放性试题”的特点与解题技巧

地理“开放性试题”的特点与解题技巧

————————————————————————————————作者: ————————————————————————————————日期: ?

地理“开放性试题”的特点与解题技巧 地理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是“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开放性试题符合新课标及课改的要求,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高考以能力考查为主的特点。分析近几年高考地理试卷,开放性试题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但从考试成绩看,这类试题得分率比较低,成了制约考生得高分的瓶颈。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要了解高考地理开放性试题的特点并掌握相应的解题技巧。 一、什么是地理开放性试题 题目条件不确定、结论和答案不唯一、答案形式多样化的试题称为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设问较为宽泛,给考生留有较大的思维空间。它着重考查考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思维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封闭性地理试题的不足,在考查考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也有着封闭性地理试题无法取代的优点。 二、地理开放性试题的特点和常见题型 1.试题的开放性 首先,地理开放性试题在选题和立意上具有开放性,考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同一材料可以形成不同的观点,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分析和解释同一现象。其次,在问题的设问上也具有开放性,不再单一地指向某一知识点,而是要求考生灵活地运用某一类知识作答,给考生留有多角度答题和思考的可能性,能综合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状况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地理开放性试题是有条件的,条件隐含于试题材料或设问中。 例1.(2013年山东文综卷第26题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年降水量仅200 mm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 mm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图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和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近年来,宁夏在银川平原打造枸杞特色农产品产业带。试推断其依据。(4分) 【解题思路】本题探究特色农业的发展方向。即分析发展枸杞特色产业带的区位优势,可从自然条件、原料、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其答案具有开放性。 【参考答案】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自然条件优越);枸杞品质好,市场竞争力强;枸杞种植基础好;土地资源能够满足生产规模扩大的需要。(答出两点即可) 2.答案的不确定性 地理开放性试题的答案具有不确定性,考生可以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认识,有时甚至可以出现一些相反观点。这样的设计给考生以更大的思维空间,为考生提供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和平台,有利于考生思维空间的拓展和对考生创新精神的考查。 例2.(2013年全国新课标II文综卷第36题节选)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图示区城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

高考地理几种常见图表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高考地理几种常见图表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发表时间:2019-07-05T16:52:46.027Z 来源:《成功》2018年第11期作者:裴爱珍 [导读] 在高考中,文综地理常成为拉分的科目,而地理图表的阅读,成为重要的制胜点。重点阐述十一类常见地理图表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清流县第一中学福建清流 365300 【摘要】在高考中,文综地理常成为拉分的科目,而地理图表的阅读,成为重要的制胜点。重点阐述十一类常见地理图表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关键词】地理图表;解题思路;技巧 纵观近几年高考地理图表种类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等值线图、光照图、地理过程示意图、地理事物分布图、常见地理结构统计图、区域地图、地形和地质剖面图等。 等值线图,等值线是考查某一知识的载体,在对等值线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调动和应用相关知识,联系题目的设问,细致推敲,在非选择题中,注重答题角度,学会用归范的地理语言组织答案。等值线的判读须注意以下几点:1、看数值大小及分布规律,要观察等值线差值、最大值、最小值、递变及分布特征等;2、看疏密程度,若等值线较密,说明单位距离内要素变化大,反之,变化小;3、看弯曲方向,若等值线向高值突,说明该处数值较小,即“凸高为低”,反之,说明该处数值较大,即“凸低为高”;4、看闭合,在图中等值线出现局部闭合,说明该区域数值高于或低于周边地区,表示数值不在正常范围,特点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光照图,光照图是考查地球运动规律的载体,在对光照图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调动和运用相关规律,联系题目的设问,细至推敲,注意语言描述的准确性。光照图的判读必需抓住几点:1、判断经纬度,度数向南増大为南纬,反之为北纬,顺着地球运动方向,度数向东递增为东经,反之为西经;2、判断半球,自转方向判断半球,南顺北逆;3、判断晨昏线和时间;4、判断日期,晨昏线与经线平行,为春秋分,与极圈相切,则为冬至日或夏至日;5、判断直射点的坐标。 地理过程示意图,地理过程示意图是考查某一知识的载体,在对地理过程示意图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调动和应用相关知识,联系题目的设问,细致推敲。地理过程示意图的判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看图例及标注,明确图示包含的地理要素;2、看箭头指向、曲线变化,静态分析看地理要素在某一阶段中的数值特征,动态分析对比不同阶段数值的变化及差异;3、分析原因,理清顺序,分析导致地理环境事物前后变化的地理要素,注意地理要素发展过程的顺序判断。 地理事物分布图,地理事物分布图考查某一事物分布状况的载体,在对地理事物分布图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调动和应用相关知识,联系题目的设问,细致推敲,在非选择题中,注重答题角度,学会用归范的地理语言组织答案。地理事物分布图的判读抓住以下几点:1、看分布特征、注意答题角度,点状地理事物分布应从“方位”(位置)、“叠加”(沿什么分布)、“疏密”(数量)等方面分析,线状地理事物分布可从“走向”“弯曲”“疏密”“数值变化规律”(由哪里向哪里递减/増)等方面去分析,面状地理事物分布应从分布“位置”“范围”(轮廓形状、延伸方向、面积大小)去分析;2、看变化特征,注意四个方面的变化(轮廓的变化、面积的变化、位置的变化、空间格局的变化);3、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分析影响其分布及变化的因素。 地理结构统计图,地理结构统计图是考察某地理事物数量、比例关系的载体。地理结构统计图的判读需注意以下几方面:1、看坐表、找图例,观察横纵坐标所反应内容之间的关系,结合图例,明确图示中反应的主要地理要素,看纵坐表是绝对数值,还是百分比,看图示柱状(扇形等)体是并列式还是衔接式;2、看数值、定范围,观察不同地理事象的数值大小、比例,特别注意每种地理事物的范围; 3、看变化、找联系,对比观察柱状、曲线、扇形等数据的变化特征,分析相互之间的联系。 区域地图,区域地图是考察某区域的载体。区域地图从以下几方面分析:1、区域定位——在哪里,经纬度位置—结合图中经纬度准确定位,海陆位置—结合周围的陆地、海洋等进行定位,相对位置—借助熟悉的地理事物;2、区域特征——有什么,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河流、资源、植被、土壤等,人文地理特征—人口、城市、交通、农业、工业等,差异比较—对比两区域,分析比较其自然和人文特征方面的差异;3、区域问题——为什么,主要对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其成因、危害进行分析;4、区域发展——怎么办,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区域优秀进行开发利用、对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地形和地质剖面图,地形和地质剖面图是考察地形和地质作用的载体。地形和地质剖面图的分析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岩层先后顺序的判断,岩浆岩地层——被侵入的岩层应早于侵入岩,岩浆岩晚于经过地层,沉积岩——沉积岩地层一般下早上晚,变质岩——变质岩地层应晚于相应岩浆岩,被断裂岩层形成于断裂之前;2、地质构造与成因判断,据岩层弯曲方向或新老关系判断是背斜还是向斜,看是否出现断层,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主要是内力作用,背斜成谷、向斜成山主要是外力侵蚀作用而成;3、地形剖面图的判断,看形状——粗略观察剖面线与所经过的大的地形部位与剖面图是否一致,找关键点——观察剖面线上的一些关键点,看这些点在等高线图上的高度与剖面线上的高度是否一致。 以上是高考中几中常见图表问题的解题思路,请读者能举一反三,对号入座,这样有利于理清答题思路加快答题速度。

高三地理综合题解题技巧:地理过程性分析型(1)

高三地理综合题解题技巧:地理过程性分析型 一、考点梳理 1.自然地理部分 (1)大气受热过程: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等。 (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低的变化、空气的水平运动、等压面的弯曲变化及热力环流的典型案例(如山谷风、城市风、海陆风等)的形成过程。 (3)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全球主要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及低纬环流圈、中纬环流圈、高纬环流圈的形成过程等。 (4)常见的天气系统或气象灾害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气旋(或低压)、反气旋(或高压)、冷锋、暖锋、台风、寒潮、洪涝、干旱及旱灾、锋面气旋等常见天气系统或气象灾害的形成过程。 (5)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主要包括岩浆转化为岩浆岩、地表岩石转化为沉积岩、所有岩石转化为变质岩、所有岩石转化为岩浆等。 (6)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过程:主要包括风、海浪、流水、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过程及形成的地貌(如沙丘、冲积平原、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地上河等)的过程。 (7)水循环的过程:主要包括水循环(如海陆间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等)中的蒸发、水汽输送、降水等环节的过程,河流的春汛、夏汛、凌汛的形成过程等。 (8)海水运动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过程:主要包括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等大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的形成过程、海洋渔场的形成过程等。 (9)主要地质构造及其构造地貌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褶皱、断层、火山、海沟、大洋中脊、海岭等地质构造或构造地貌的形成过程。 (10)地质灾害的发生过程:主要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过程。 2.人文地理部分

地理“开放性试题”的特点与解题技巧

地理“开放性试题”的特点与解题技巧 地理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是“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开放性试题符合新课标及课改的要求,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高考以能力考查为主的特点。分析近几年高考地理试卷,开放性试题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但从考试成绩看,这类试题得分率比较低,成了制约考生得高分的瓶颈。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要了解高考地理开放性试题的特点并掌握相应的解题技巧。 一、什么是地理开放性试题 题目条件不确定、结论和答案不唯一、答案形式多样化的试题称为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设问较为宽泛,给考生留有较大的思维空间。它着重考查考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思维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封闭性地理试题的不足,在考查考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也有着封闭性地理试题无法取代的优点。 二、地理开放性试题的特点和常见题型 1.试题的开放性 首先,地理开放性试题在选题和立意上具有开放性,考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同一材料可以形成不同的观点,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分析和解释同一现象。其次,在问题的设问上也具有开放性,不再单一地指向某一知识点,而是要求考生灵活地运用某一类知识作答,给考生留有多角度答题和思考的可能性,能综合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状况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地理开放性试题是有条件的,条件隐含于试题材料或设问中。 例1.(2013年文综卷第26题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年降水量仅200 mm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 mm的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图为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和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近年来,在平原打造枸杞特色农产品产业带。试推断其依据。(4分) 【解题思路】本题探究特色农业的发展方向。即分析发展枸杞特色产业带的区位优势,可从自然条件、原料、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其答案具有开放性。 【参考答案】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自然条件优越);枸杞品质好,市场竞争力强;枸杞种植基础好;土地资源能够满足生产规模扩大的需要。(答出两点即可) 2.答案的不确定性 地理开放性试题的答案具有不确定性,考生可以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认识,有时甚至可以出现一些相反观点。这样的设计给考生以更大的思维空间,为考生提供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和平台,有利于考生思维空间的拓展和对考生创新精神的考查。 例2.(2013年全国新课标II文综卷第36题节选)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图示区城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

(完整版)初中地理答题方法与技巧

初中地理会考答题技巧 考场答题要领 答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思维过程。当你进入考场拿到试题后,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先不要急于解答,要将整个试卷先大致看一遍,先用一二分钟大体看一下试卷有几个大题目,一般分为两大类型题,即选择题和综合题,综合题是5个题还是6个题?通观全卷,做到心中有数。 (2)要仔细、认真地看清楚试卷前对考生的要求,对答题的说明,使你的答卷符合规定,减少或避免失误。尤其是选择题,要将答案写到试卷前面的答题卡上,而不是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3)开始答题时,要十分认真仔细地领会每一道大、小题目的要求,比较有把握才开始下笔。审题要做到,一不看错题;二不遗漏题;三要看全题;四要审准题。 (4)答题前只要明确考题问的是什么?要求是什么?给的条件有哪些?抓住关键词,在心中打好腹稿,安排好答题要点的先后顺序。 (5)要根据各种类型题型,有针对性地回答。如读图填充题要求简明、扼要;简答题和综合题则要求内容充实、要点精确。 (6)答题要先易后难。刚一进入考场,在开始答卷时的前几分钟,心情多数是比较紧张的。这样,思维、记忆都难以达到最佳状态。如再遇上难题,心情就更易慌乱。因此,做题时先要从容易的入手,当你做过几道有把握的试题后,心情就会自然地稳定下来,这时再做较难的试题,思维也活跃多了,增加了自信心,以后的考试也将顺利得多了。 (7)书写要整洁、清晰。 答题的书写不能粗枝大叶,要按照试卷的要求,注意答题的格式。书写要清楚,特别是地名不能写错别字,整洁的卷面使阅卷教师能看清答题的内容,而不易遗漏。综合题答题切忌错位。 (8)答完综合题后要认真检查。 检查的目的就是要看答案与题目是否一致,有无答非所问,有没有看错题,综合题该答的是否都已完成,有无漏题现象,试题是否都已完成。选择题完成后直接填涂,准确无误,不建议检查。 答题四大对策 (一)、读懂题意:试题是通过一定的文字表述或图表、数据等资料等形式出现的,考生应具备从文字和图表、数据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能够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运用,解决试题中所提出的问题。要达到这个要求,考生首先必须能够读懂题意,找出关键词,把握试题的中心含义,以及试题作答要求,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看清图示:地理试题中很大一部分是与图相关的。因此,学生应该对各类地理图像、图表的特点和作用认真掌握。在答题时认真看清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并要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 (三)、注意联系:各种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在答题时应该注意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还要关注跨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 准确的地理学科语言将答案表述清楚,这也是考试中的重要环节。在复习迎考中,应该把语言表述能力的训练放在重要的位置。 选择题的解题步骤 (一).认真审题,特别要看清题目中容易使人迷惑而导致答错的关键字跟,如“东”、“西”、“南”、“北”、“大”、“小”、“高”、“低”等。 (二).要注意选项中出现的绝对性字眼,如“都”、“一定”、“全部”、“只有”、“完全”等,在多数情况下,这些选项是错误的。 (三).对难度较大的选择题,要使选择正确无误,可采用“排除法”。也就是说,不要急于先找出正确答案,应将选择题当作改错题来做,把错误的答案一个一个找出来,排除出去,筛选下来的就是正确答案了。 (四).要留意选项文字叙述较多面分为二层意思时,往往(并非绝对)前段文字叙述正确而后段文字叙述错误。因此,审题要细心,不能“只看前不顾后”,才不致受迷惑。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技巧归纳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技巧 归纳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自然地理部分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 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 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 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 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 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 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 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 2.海拔高度:海拔高,原) 3.天气状况:晴天多, 4.空气密度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海拔的高低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2. 海拔:山地的海拔越3.热量(即阳坡、阴坡 「自然因素」 1.土地:地形、土壤 2.气候:光照、热量、 3.水源(灌溉水源)「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 2.交通 3.国家政策 4.劳动力 5.科技:农产品保鲜、 6.工业基础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 2.资源因素:原料、燃 3.农业因素

初中地理开放性试题解析探索

初中地理开放性试题解析探索(一) 为考查初中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规范地理教育教学行为,真正促进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有效地践行新课程理念,为学生将来的幸福生活奠定一定的基础,更为今后的地理教学进行导航,我市在每年八年级的地理会考试题中设置了大量的富有地理教育意义的开放性试题,而且分值也较高.由此,我们深深感触到加强重视对这类试题的研究分析,无疑对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能力和答题水平、地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着积极意义。那么,什么是开放性的试题呢?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和规律又如何呢?我们在指导学生答题时应作些什么准备呢?笔者试带着这些问题对此做了初步的探讨和分析: 一.何谓开放性试题 一般来说,开放性试题相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灵活的一类题型.当然对于学生来说往往也是比较难的题型,也是很能考察出学生综合性地理素养、创新能力的题目.这类题目最明显的特点是新情景、新视点,往往是突破了学生的常规视野和固有心理认知状态;同时,另一方面又基本上是来源于现实生活,来源于人们最关切的时事,来源于具有地理探究价值的问题.比如今春会考试题中的最后一题关于青藏铁路的时事问题就是明证.我们纵观了近几年的具有开放性质的会考题,就其题目的开放性程度而言,我们发现从其题目的结构类型来看,不外乎以下两种;半开放型和完全开放型。 1.半开放型 所谓半开放型,就是题目的条件或者是结论是开放的,据此又可把它分为条件开放型和结论开放型两种。这两种题型一般对于基础知识和学科基本技能比较强的学生来说不算很难.原因是即然这类题目是半开放的,肯定是题目的另一半答题指向是比较的明白的,要么条件明确,要么结论清楚,好比是对对子一般,有好的思维线索.下面细作说明: 1)条件开放型 顾名思义,这类题目所给出的条件是开放的,即呈现的地理信息是比较宽泛的,给应试者以较广阔的理解视界。但其结论的得出是比较确定的,即题目所需要的合理答案是有一定条件要求的:必须围绕一定的主题去展开,必须是符合一定的具体要求才行.一句话,这类题目是限定了它的答题主题范围的.. 例1.读下面一则材料,分析: 今年"五·一"黄金周,宜昌共接待游客53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68亿元,旅游业正成为宜昌的一大产业.两坝一峡已经成为我市精品名牌,其中"三峡人家"与车溪民俗村已经成为国家A4级景区,千年古刹玉泉寺、"小桂林"当阳百宝寨、秀丽的清江风光等无一不让游客流连忘返.(1)(2)略,(3)暑假就要到了,一个新的旅游热潮即将到来.请你为自己设计出一个旅游方案(内容包括:时间线路交通工具个人用具的准备等).(2005年考题)显然这个题目的条件是比较开放的,要求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再据题目的基本要求,就可以答好本题. 2)结论开放型 其类型的题目主要特点是呈现出的条件是比较明确的,但是没有确定的结论,答案只要是反应或丰富或解释主题的相关意义等都是合理的答案.因而,这种题目的答案是多元的,不确定的,也是比较灵活的一类. 例2.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过的地理知识回答: 七千多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和,雨水适宜,黄河两岸水草肥美,森林茂密.而如今位于黄河中游总面积为58万平方千米的黄土高原,其水土流失面积达53万

高考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1)

专题:高考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文综地理选择题一般以组题出现,即以一段图文资料为背景设计2个以上试题,每个问题都有其题干和选项,背景材料中有相关的信息,有时题干或题目之间也能成为有效信息,如果审题和解答时不注意,往往会造成连锁性错误,所以解答地理选择题必须掌握一定的解答方法技能。 一、选择题的置疑特点 命题者为了减少考试得分的偶然性,提高考试的可信度和区分度,势必增加选择题的迷惑性 ...(每题中的3个错误选项即为迷惑选项)。要提高解题的速度与准确率,就必须 熟知如下常见的置疑 ..(设置迷惑)方法: 1.混淆概念。 2.以偏概全或表述绝对化。 3.误联因果。一是题干与选项之间的因果关系,或是选项部的因果关系。常见的误 联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果倒置,一种是无因果关系。 4.正误同项。选项由两个以上的分句构成,其中部分分句是正确的,所以迷惑性大。 因此,审题要细心,不能“只看前不顾后”,才不致受迷惑。 5.肢不符干(异项)。选项本身正确,但是与题干不符。其迷惑度更大。 6.无图考图。与方向(方位、风向、洋流流向等等)有关的试题常常采用。 7.定式诱惑与变式迷惑。即或利用定式思维习惯来设置陷阱,或利用图文转换、图 图转换等形式上的变化来增加迷惑度。 8.隐含信息。把关键信息隐含在题干或地理图表中以增加试题迷惑度,这是当今高 考选择题最常用的置疑方法。 二.选择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1)仔细审题。 “仔细审题”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随着命题手段的多样化,选择题的立体感和动态迁移感越来越强,迷惑性也越来越大。其答案不像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那样具有一定的伸缩性,一旦审题出现偏误,就会导致全盘皆错。仔细审题,对做选择题尤其重要。要根据选择题的特点,采用立体式的审题方法,明确题意和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①明确题目结构提取有效信息 选择题包括题干和选项两部分。题组试题的题干包括主题干和小题题干,主题干的条件是各个小题的共同条件,小题题干只是本小题的条件“仔细审题”是指对主题干与小题题干认真地加以审读,搞清题干中的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等。选项是指答案包括的容和项目,主干语是选项表述的直接对象,条件限定语是对回答容的各方面限定。特别要关注题干的“设问”,也就是“题眼”,它决定了选择的方向 ②全面分析题干容和充分挖掘题目提供的条件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显性信息:题干中附有明确的解题条件; 隐性信息:多潜隐在题干提供的材料中; 限制性(或特定)条件:在题干中出现的数量词、方位词或特定名词等;借用条件;用同一事实的不同说法给出解题条件 (2)认真筛选。

高中地理答题套路和技巧讲义整理

题型一特征描述型综合题 【题型解读】此类题目按对象可分为对地理事物特点的描述、地理事物分布特点的描述和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特点描述。高考中特征描述类试题,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图中地区植物“特点”,“描述”图示地区年降水量或地形区或是聚落“分 布状况”,“简述”图中某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 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河流的“主要特征”等。 【答题套路】解答特征描述类试题的基本思路,见下图: 区域空间定位(经纬网定位法和区域特征定位法相结合) ↓ 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和图文信息 ↓ 特征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包括区域内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土壤、自然带、自然资源等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征;区域人类活动的主要特征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等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 ↓ 梳理、组织语言,把握关键词 ↓ 简洁、准确描述(尽量使用地理术语,避免口语化) 【高频考点】 一、自然地理要素 1、地形类型(较大的区域一般描述为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这五大地形类型,而较小的区域则应细至山谷、冲积扇、三角洲等地形)、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及分布、具有典型特征的地形(如欧洲多冰川地貌) 2、地势地表的起伏状况(如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地势高低(如青藏高原地势较高、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 。 3、气候: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进行,气温包括气温的高低、气温的年较差和 日较差等,降水包括降水量的多少、降水的季节分配、导致降水偏多或偏少的原因; 此外还要考虑光照情况、气温和降水的组合情况(如季风气候最突出的特点是雨热同期) 4、河流:水文特征:径流量、汛期(长短、次数)、是否会出现凌汛、结冰期(有无、 长短)、含沙量、水能蕴藏量等。 水系特征:源地、流向与所注入的海洋、长度、流域面积、支流(多少、对称与否)及 水系形状等。

综合题答题技巧总结

综合题答题技巧总结 一、前提:熟悉区域地理,掌握双基和主干知识。 二、基础:明确高考地理常见简答题的答题思路。 三、关键:熟悉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的答题模式 原因(自然、人为); 条件(有利、不利); 影响(正面、负面) 评价(积极、消极);区位(自然、社会、经济); 效益(经济、社会、环境生态);措施(生物、工程、技术); 要素(总量、结构) 具体答题模式总结如下----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5.特殊地貌(如冰川地貌、喀斯特地貌、风积或风蚀地貌等) 【注】前3点是常答点 ☆如何描述气候特征 1气温(热量):空间分布,季节变化,年、日较差,积温 2.降水:空间分布,季节变化 3水热组合状况(如“雨热同期”“夏季寒冷干燥”等) 4光照:强弱,多少 5.风:风力大小,空间分布 【注】前3点是常答点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注】前4点是常答点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注】1、2、4、5点是常答点 ☆影响太阳辐射(光照)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 4.空气密度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气候特征、河流补给、流域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土壤特性、降水集中程度 3.结冰期:有无、长短。 凌汛:(前提:有结冰期,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即汛、枯变化。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流程(长度) 4.落差大小(水能)

地理试卷讲评课教案1

2011年漳州市初中质量检查地理试卷讲评 将军山学校方伟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试卷分析,进行初中地理相关知识点的复习与整理。以中考地理考试大纲的考核目标和要求为指导,培养学生的各种地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讲评试卷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重各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注意相关知识点的迁移与一些相近知识点的区分,做到纵向与横向的比较,做到举一反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试卷的评讲,首先使学生对地理学习有信心,然后能发现地理学习上的不足并且加以改正。特别是帮助学生提高其地理解题能力。 这份试卷是2011年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试卷,试题由由全市统一命题。这节课把试题进行重组,重点讲解了学生错的比较多的几个选择题和综合题。 教学过程 一、分析试卷考查的内容和反馈试卷的批改情况 一.试卷分析: 1.题型结构分析:试卷分两大题,31小题,严格按照中考的题量,其中选择题25题,占50分;非选择题 6 题,占50分;题型和题量设计合理。 2.知识结构分析:①地球与地图约占13%;②世界地理占约30%;③中国地理约占53%;④乡土地理约占4%。本试卷对中国区域地理知识考查相对偏多。 3.难易度分析:本试卷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系数按照中考的要求8:1:1。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1.选择题得分情况:得分相对较高,失分较多的题目有第7.10.14.19.23.24.25题,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理解不透,分不清主次而丢分。 2.非选择题得分情况:得分率较低,失分较多的题目有:第26题,由于审题不细致,答案不规范而失分;第27.29.30题,主要是表述不够严密,出现表述不全面,不切合题意。 三.存在问题分析: 从试卷反馈情况看,学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书写潦草,字迹模糊,卷面乱,有的表现为在答题卷上乱写乱画,把试卷当草稿纸等。 B.错别字较多,造成不应有的丢分,如俄罗斯-俄罗期,脊少一点等。 C.审题不清,未按要求答题。 D.答题不够规范,语言不规范,用词不恰当,没有用学科术语回答,而用非书面语言代之;在开放性题中,思路不够清晰。

地理大题目答题技巧

地理大题目答题技巧 1辩证评价型 解题技巧 评价型试题一般有两种情况: 1.要求直接评价某个地理事物或者现象,包括评价地理事象的影响、区位条件或发展条件等。对此类设问进行分析时要注意: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辩证阐述,针对优势和不足进行全面论证;二要从多角度分析利弊。影响类的问题可以从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等的影响加以分析;而区位问题或发展条件评价类问题,可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2.给出限定条件,比如“与XX相比,评价其优势或者不足”或“从XX方面进行评价”。分析这类设问时,要注意审题,抓住限定词,是评价利还是弊,是对比分析还是没有限定,是从哪方面进行评价等,这样就缩小了答题范围。“与XX相比,评价其优势或者不足”,就要先注意前者的优势或者不足,然后对比分析要评价事物的优势或者不足。而“从XX方面进行评价”注意评价时限定了条件,只能从某一方面进行分析。 2.地理事项判读 解题技巧 地理事项判断型题目主要有两类: (1)判断是什么、属于什么。这类问题往往是对自然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判定,解答这类试题的思路主要是找依据。依据有三个方面: ①基本的规律和原理,如判断图中高压控制地方的天气状况——高压(反气旋)控制下以下沉气流为主,应为晴天; ②图中的信息(点、线、面、图例和文字等),如判断图中山脉的名称——依据经纬度位置、海陆轮廓及相对位置关系等信息确定,例如已知某山脉以东是黄淮海平原,以西是黄土高原,则可判定该山脉为太行山; ③基本的方法,如判断图中北半球等压线上某点的风向——按照“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的要求作该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基础上向右偏转30°~45°。 (2)判断怎么样、是否合理。这类试题往往是对人类生产活动的评价,解答这类试题的思路主要也是找依据,主要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个方面来分析。 社会效益方面,可以从衣食住行等影响人们的生活方面考虑,如是否有利于人们出行,能否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等; 经济效益方面,看是否符合这类生产活动的特性,是否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是否有利于增加利润等; 环境效益方面,这类生产活动对环境有什么污染,其和住宅区、河流、盛行风向的位置关系,是否能避免这种污染等。 例如判断某汽车4S销售店的布局是否合理,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该店能否保证人们出行的安全;能否满足特定人群的需要;是否布局在交通便利的地方;离住宅区是否太近等。而某些站、点区位分布是否合理,要从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经济条件三个方面来考虑。自然条件要结合站点的特点从气候、地形、水文等方面分析;社会条件主要从和人们衣食住行的联系角度来考虑;经济条件主要从是否节约了建设成本等角度分析。 3.对比分析型 解题技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