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数学课堂中“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点就通”的现象

合集下载

如何避免上课一听就会课下一做题就错

如何避免上课一听就会课下一做题就错

如何避免上课一听就会,课下一做题就错?一、上课忽略自主思考,基础不牢为什么自己不会的题目,老师一讲就能马上明白?因为老师的思路是正确的,是流畅的。

为什么上课时明白了,课下自己再做又不会了?因为老师的思路还是老师的,并没有变成自己的。

俗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送给别人一条鱼不如教给他捕鱼的方法。

老师讲课的本意就是教给同学们捕鱼(做题)的方法,可惜的是,同学们眼睛只看得到这一条鱼(一道题),听懂了就兴高采烈,而忽略了更重要的——解出这道题所用的方法。

怎么扭转这种情况,将老师手里的鱼竿(方法)拿到手,化为己用呢?1. 记笔记听课时眼到耳到手也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下来,是防止遗忘的第一步。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笔记使人准确。

”记笔记,也是帮助大家梳理自己思路的有效手段。

我们都对市面上售卖的“学霸笔记”趋之若鹜,为什么不尝试着记一本自己的笔记呢?毕竟只有自己的笔记才是最符合自己学习情况,对自己来说最实用的。

那么,上课时的随堂笔记该记些什么?是老师说的每一句话、PPT课件上的每一个字都要记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我们记笔记的核心是记那些让自己灵光一现的地方、恍然大悟的地方。

比如这道数学题不会,但当老师说出某个公式时,你突然思路就打开了,那么这个公式就是着重要记的;再比如语文阅读题一筹莫展,但当老师提供答题角度后,你就有话可说了,那么这几个答题角度就是着重要记的。

当同学们开始有选择性地记笔记时,你会发现自己已经摆脱了“只听不想”的局面,思路更清晰,并且记得也更牢固了。

2. 动脑子动脑思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人都趋向轻松,而思考是最费脑力的工作。

但不思考的听课是没有成效的,只不过是白白浪费时间。

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上课时的思考能力。

教给大家两个方法:(1)大声回答问题老师上课提出的问题就是用来引导大家思考的,这个时候大家就要大声回答。

说的过程就是整理自己思路的过程。

(2)边听边复盘当老师讲的题恰好就是自己不会的或做错的题时,同学们就要边听老师的讲解边对比自己的答案,回想自己卡在了哪个步骤,找出老师的思路与自己的不同点,记在笔记上。

针对一讲就懂一做就错怎么办

针对一讲就懂一做就错怎么办

针对学生听课“一讲就懂,一做就错”教师该怎么办?
一讲就懂,一做就错,说明学生还未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我想老师可针对这部分知识为学生再疏通一下,然后再让其者自己检查前面自己做错的题并再次做出解答
这类学生应该是没有透彻的掌握知识,似懂非懂的,而且有一个通病,比较懒惰,不爱做习题。

可以让他们及时做成练习,做错的地方及时纠正,并加强巩固。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提前预习,教师在课前督促一下,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布置作业时,可以分梯度,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自己学习的成果。

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做题了。

“一讲就懂,一做就错”这类学生是很聪明的,只是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不善于总结,所以只要他多练习,多巩固,掌握一定的技巧,就能解决此问题。

这部分学生,多数都是只有课堂40分才学,课后练习较少,没能及时巩固。

“一讲就懂,一做就错”这类学生是很不少的,关键是要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加强学法指导,学会纠错
对于这样的“一讲就懂,一做就错”的学生,实际上他们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对于新知识的接受也很快,只是这样的学生往往又缺乏一种自我总结,课下归纳的能力,导致学生对学习知识只能是“半生半熟”的阶段,并未真正了解所学内容的本质,也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后适当的布置一些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课下思考巩固,真正掌握课上所学。

可以让学生交换改作业,从别人的错误中认识自己的不足,下次他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让别人去找.
一、请说明出错的原因?
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达到的目的?。

“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对策

“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对策
数学中等生课堂上可以听懂!课后练习题也能做 对!由 于 他 们 满 足 于 此!没 有 养 成 自 主 学 习&自 觉 思 考&深度学习的习惯!处于一种虚假学习&浅层学习状 态!遇 到 稍 微 复 杂 一 点 或 者 有 所 变 化 的 题 目!正 确 率 就会大幅 下 降!课 堂 教 学 中!教 师 应 该 给 学 生 提 供 更 多的思考 空 间!留 出 更 多 的 思 考 时 间!以 便 学 生 养 成 自觉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发散性&全面性!
一学会积累经验提高理解能力
数学中等生不 善 于 积 累 经 验!对 于 一 个 陌 生 题! 知道答案以后!就觉得自己会了!不再进一步思考!不 尝试从不同 的 角 度 思 考 问 题!了 解 知 识 间 的 脉 络 关 系!掌 握 知 识 点 间 的 逻 辑 内 涵!虽 然 一 时 知 道 了 解 题 过程及答案!往往过不了几天!就又不会了!
接着说"为什么没有考虑 定义域$ #她说 "忽略了#! "第二题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接着问!她说"计 算时错了一位小数点#!"第三题呢$ #我又问!她说 "有点没看明白#!"真的不会吗$ #!她仔细看了一下! 想了一会儿后说"也不是不会!只是有点麻烦!刚才没 有看出来!有一题不会很正常吧$ #声音小了!还有点 不好意思!"若以这个正确率为标准!你平时考试能考 多少分$ #我想让她知道问题的根源!"顶多七八十分 吧6 #她的表情告诉我%明白了这也是她平时考试的 分数!连续1天!我让她做了七组同等难度的题目!后 两天!就 没 有 错 题 了!她 也 知 道 自 己 应 该 先 处 理 什 么 样的问题 了!数 学 成 绩 有 了 明 显 的 提 升!虽 然 也 说 不 上好!但已经居于班内中等水平!

学生“一看就会,一做就错”教师怎么办

学生“一看就会,一做就错”教师怎么办

学生“一看就懂,一做就错”教师怎么办?
一讲就懂,一做就错,说明学生还未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我想老师可针对这部分知识为学生再疏通一下,然后再让其者自己检查前面自己做错的题并再次做出解答
这类学生应该是没有透彻的掌握知识,似懂非懂的,而且有一个通病,比较懒惰,不爱做习题。

可以让他们及时做成练习,做错的地方及时纠正,并加强巩固。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提前预习,教师在课前督促一下,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布置作业时,可以分梯度,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自己学习的成果。

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做题了。

“一讲就懂,一做就错”这类学生是很聪明的,只是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不善于总结,所以只要他多练习,多巩固,掌握一定的技巧,就能解决此问题。

这部分学生,多数都是只有课堂40分才学,课后练习较少,没能及时巩固。

“一讲就懂,一做就错”这类学生是很不少的,关键是要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加强学法指导,学会纠错
对于这样的“一讲就懂,一做就错”的学生,实际上他们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对于新知识的接受也很快,只是这样的学生往往又缺乏一种自我总结,课下归纳的能力,导致学生对学习知识只能是“半生半熟”的阶段,并未真正了解所学内容的本质,也就是知其然而不
知其所以然。

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后适当的布置一些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课下思考巩固,真正掌握课上所学。

可以让学生交换改作业,从别人的错误中认识自己的不足,下次他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让别人去找.。

如何克服数学课堂中“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点就通”的现象5篇

如何克服数学课堂中“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点就通”的现象5篇

如何克服数学课堂中“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点就通”的现象5篇第一篇:如何克服数学课堂中“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点就通”的现象如何克服数学课堂中“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点就通”的现象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课堂上轰轰烈烈一听就懂,考试时一塌糊涂一做就错,讲评时恍然大悟一点就通。

这种现象让老师困惑,同时也严重影响着数学成绩的提高。

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教学中如何克服这种现象?我认为,教师应该首先从教学过程中查找原因。

(一)、教师与学生的认识水平与接受能力存在反差,教师认为简单的不等于学生易学的。

学生接受知识需要一个过程,不能用教师的水平衡量学生的能力。

因此,教师必须做好全面的准备,了解学生的基础与能力,底起点,多层次,高要求,让学生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提高学习能力。

(二)、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是讲,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渠道靠听,而教师讲清不等于学生听懂。

教师只顾自己滔滔不尽地讲解,不顾学生的反应,师生的思维不能同步,学生只有被动的接受而无法及时准确的理解,结果不是听不懂,就是吃夹生饭。

所以教师要把握好起点,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分清难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并能及时反馈。

(三)、教师觉得教学中不出错误效果就好,但学生听懂不等于掌握。

教师总是想方设法地使课堂教学中不出一点错,忽视了错误的发现及纠正过程,就容易造成课上一听就会,课后一做就错的结果。

因此教学中应设计一两个典型例题,让学生的错误解答充分地暴露出来,师生共同分析原因,学生就能反面接受教训,从错误中迅速走出,提高判断错误的原因,同时增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力争尽可能少的时间解决尽可能多的问题,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目标。

但是讲的多不等于效率高。

提高课堂效率必须紧紧抠住教材,围绕重点,充分考虑学生实际,并不是越多越好,课堂教学任务完成的好坏不能只看容量大小,关键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能力培养效果。

浅析数学中的“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

浅析数学中的“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

教学篇•教学反思肉析数学中的“一听就懂一看就会I做就错"胡传娥(山东省青岛胶州市初级实验中学,山东青岛)数学上学生“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这种现象较为普遍,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又有什么应对方法?通过查资料等多方面取经及自身的教育教学积累,我试着从两个主要方面分析一下:一、从思维层次方面看"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属于正常现象思维层次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

一般来说,只有达到了第一层次的目标,才可能实现高一层次的目标。

但达到了第一层次的目标不是就一定实现高一层次的目标。

“一听就懂,一看就会”充其量也就是理解了,因此,我们还需要给学生运用的机会。

运用所谓“懂了”“会了”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这个机会中就包括“出错”。

“一听就懂”,这里的“懂”可能只是一种认同,“一看就会”,这里的“会”可能只是一种感觉,而"做”却是真刀实枪上战场。

感觉和认同不会自动地导致正确甚至熟练。

著名数学教育家比利亚给我们以下忠告:“解题是一种实践性机能,就像游泳、滑雪或钢琴一样,只能通过模仿和实践来学到它。

”是啊,学生做题就像学游泳一样,听教练讲是听明白了,但想要真正学会游泳需要到水中练习一番,呛几口水是常事,经过反复实践才能获得水中的自由!所以“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在一定的情况下属于正常现象。

解决这一原因的方法关键是抓基础抓过关。

做到掌握好数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重点放在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上,能够将推理、分析过程简明而正确地表达出来,使别人能够理解,这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

对每一步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都有深刻的理解,这样,学生就具备了独立解决较难问题的基础,再经过一定量复杂问题的练习,就能够具有较强的独立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抓基础,基础怎样强调都不过分,掌握了基本思想和方法,综合题就会迎刃而解。

再就是教给学生一般方法也要教给学生一些特殊方法和特殊技巧,以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准确程度。

数学中,“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原因与对策

数学中,“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原因与对策

数学中,“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原因与对策中山市楚天教育数学是研究现实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要学好数学,听懂数学课是前提,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解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是根本,所有这些,最终都要落实到让学生会解数学题。

然而,很多学生反映“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教的方面目前有些老师讲课采取灌的方式,学生没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当然谈不上运用知识解题了。

还有部分老师因为授课风格或个人性格或教学水平会影响到学生上课时的听课兴趣和课后的学习情绪。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对学生的基础与能力估计过高;2.教师在讲课分析和解题的指导上不得法,管教不管学,不能因材施教;3.老师辅导不到位,训练题的针对性不强,不能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4.有些教师的责任心不强,教学水平不太高。

二、学的方面1.课前不预习,被动听课;2.听课时精力不集中,缺乏思考;3.没有认识到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把作业当成负担;4.不懂装懂,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5.对老师的依赖性太强,上课不记笔记,消极听课;6.不能及时复习巩固,几乎是学过即忘。

三、其他方面1.课程设置得太多,学习任务重,有些学生应付作业都应付不过来;2.休息时间不够,得不到应有的休息;3.教材与资料的配备不相符,教材上的习题会做,但对资料上的习题根本不管用。

四、要想改变学生“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要注意:(一)从“教法”方面想办法1.改变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探索。

用自己的爱心、细心、耐心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水平,加强责任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要以自身丰富的知识、修养、素养打动学生,为人师表,“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实数学学起来挺有意思的。

“例题一听就懂,题目一做就错”现象的原因与策略

“例题一听就懂,题目一做就错”现象的原因与策略

“例题一听就懂,题目一做就错”现象的原因与策略目前,中学生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着“例题一听就懂,题目一做就错”现象,也是严重制约学生数学成绩提高的瓶颈。

笔者在教学中就经常听到学生问到“老师,为什么我能听懂你的例题,可是一到做题就不会?”,为了弄清这一问题,本学年度,本人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和反思,获得了一些初步的结论,在此与同仁们商榷。

一、原因分析教学是一个系统的科学,教师、学生、教材和社会环境构成了这一系统的基本要件,那么,造成学生“例题一听就懂,题目一做就错”现象必然出自这几个基本的方面。

(一)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教师是和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群体之一,他们的言行对学生的心理、学习兴趣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造成学生“例题一听就懂,题目一做就错”现象很多时候与教师不无关系1.备教不备学。

相当部分教师在备课时只备教材和教法,不备学生,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造成课堂上凭空想象,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不顾学生的感受,形成教学“满堂灌”。

不能因材施教,结果是老师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晕头晕脑,最后就是老师懂,会解题,学生一动手就错。

2.重结论轻过程。

上课是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主要途径。

但是,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不注重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课堂上总认为多解几道题,多讲几个例题就好,不愿意把时间花费在知识的建构上,一堂课下来,造成学生只是记得几个结论,以致于学生解题目时机械照办,只知其然,不只其所以然。

题目稍有变化就不知道从何处着手了。

3.重知识讲授轻课堂管理。

有些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课堂上不能严明课堂教学纪律,教学秩序泛散,没有给学生适当的压力,使得学生没有及时完成学习任务,课堂教学没有很好地得到落实,课后检查督促不及时到位,学生在无压力状态下学习,学习的目标意识不强,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长此形成了暖惰的习惯,使得一堂课下来仅仅是获得一个大概的印象,出现“例题一听就懂,题目一做就错”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

4.重数量轻质量。

“一听就懂,一做就错” 原因及对策

“一听就懂,一做就错” 原因及对策

“一听就懂,一做就错”原因及对策摘要:新课标实施这么多年,对于数学课的教学有很多感想,特别是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方面,还是有很多学生存在“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

本文在对中学生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一听就懂,一做就错”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学生如何学习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听课解题分析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已经十七个年头,无论是现在的学生还是已经送走的几届毕业生,“一听教师讲自己就明白、但自己一做就出错”的现象在教学中都是较普遍的问题。

在走入教师行列的头三、四年记忆尤其深刻,多数是愤怒多于平静,甚至莫名其妙的发火,比如在每次考试中都有实实在在的送分题,可在此出错失分的经常是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是他们不会做吗?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作为老师此时是生气的。

通过对所教两个班152位同学的调查,有105位同学有”一听教师讲自己就明白、但自己一做就出错”。

经过几年的教学磨练和分析,我发现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上课听讲跟着课堂进度走,另一部分就仅仅是坐在教室里,不知老师所云。

针对上课认真听讲的同学调查发现至少有80%的同学课堂上能听明白,但课后自己一做就错或者无法独立完成。

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1、课堂上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没有放在所讲内容上。

2、有部分是来自教师的压力,课后无压力也就无动力,变得懒惰不愿动脑筋。

3、课堂上有教师提示,相对的一些知识是在教师的复习下记起的,而课后思想断路,不记得所学过的知识。

4、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数学基本技能掌握的不够牢固,无法灵活应用。

那么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此矛盾?我认为首先从教的方面究其原因,数学课堂教学上主要存在三个误区:误区一:简单等于易学。

教师常埋怨学生,“这么简单题都做不出来”!殊不知,教师与学生的认识水平与接受能力往往存在很大反差,就学生而言,接受新知识需要一个过程,绝不能用教师的水平衡量学生的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成因及对策

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成因及对策

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成因及对策【摘要】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普遍存在。

这一现象的成因主要包括知识点复杂性、学生自学能力不足以及教师讲解不清晰等方面。

为应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比如强化基础训练、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改进教学方法等。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在未来,我们应该继续关注这一问题,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全面的支持。

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够真正做到“一听就懂,一做就对”。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一听就懂一做就错,成因分析,知识点复杂性,学生自学能力不足,教师讲解不清晰,对策建议,强化基础训练,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改进教学方法,总结问题,展望未来。

1. 引言1.1 问题引入数统计等。

感谢配合!--------------------------------------------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时常出现,让学生和老师都感到困惑和无奈。

为了找出这一现象的成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我们需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一现象的具体表现:当教师讲解一个数学问题时,学生们表现出似乎很快就能理解,但一到实际做题时却总是出错。

这种现象让教师感到很困惑,也使学生们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

那么,这种“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知识点本身的复杂性导致学生无法深入理解,也可能是学生自学能力不足,导致他们无法独立解决问题。

教师讲解不够清晰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可以通过强化基础训练来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从而增强他们的解题能力。

我们可以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他们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改进教学方法也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应该注重讲解方式和答疑技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听就懂一傲就错”成因及对策

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听就懂一傲就错”成因及对策

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听就懂一傲就错”的成因及对策数学是一门能够处理数据、观测资料、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的学科,需要较强的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是通向科学大门的金钥匙。

对于初中生来说,在老师的指导下“听懂”一节课并不难,而要学生面对一个陌生的题型,独立去思考去解答,一些学生们就会无所适从。

因此,学生这种“一听就懂”的懂,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懂。

有的学生的懂,只是懂得了懈题的每一步,是在老师讲解下的懂,自己想不到的地方,老师讲课时有提示、有引导、能想起来就认为自己懂了。

同样的问题,没有老师的提示,就不能想起来,说明学生的“懂”不是真“懂”,爱面子,不愿说不懂,当着老师的面,不敢说不懂。

所以,如何解决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这一现象,已成为教学中迫在眉捷的一个问题,下面我想就这一现象的成因和对策从教师、学生这两个方面做一简单的分析。

1、教师方面主要就是老师的备、教、改、查、辅等各个环节。

每个老师都会这些环节,但是在这些环节里要有新招,要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才能避免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镨”这一现象。

1.1 备有些教师只备教材,不备学生,只知道备好这节课怎么上,不知道怎样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忽略了学生是主体的重要性,往往过高地估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学生听起来似懂非懂,做起来云里雾里。

针对这一现象,我在上课前首先对教材进行详尽的分析,然后与各个版本的教案仔细比较,取长补短,反复钻研教材的前后联系,以及相关的数学思想、学习目标及作用。

备课时把课堂讨论和课后练习都演练一遍,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估计哪个问题,哪个学生会回答的,哪个学生不会回答的,这样在上课时,要求学生正面回答的,我就叫那些会做的同学回答,要求学生从反面回答的,就让不会回答的同学来回答,等他们回答错了再指定另外一些同学来回答错误成因及避免错误发生的措施。

在讲解概念、公式、定理时,估计哪些可能会出现错误,哪些还需要作必要的补充,力求取得很好的课堂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浅析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浅析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浅析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成因及应对策略作者:张隆海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11年第11期常听学生说起:数学一听就懂可一做就错,这种现象不但困惑着老师,同时也严重的影响着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此矛盾?一、从教的方面来分析成因,数学课堂上存在的误区:1.简单=易学。

教师常常埋怨学生,“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殊不知,教师与学生的认识水平与接受能力往往存在很大差距,就学生而言,接受新知识需要一个过程,绝不能用教师的水平衡量学生的能力。

2.多讲=高效。

力争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解决尽可能多的问题,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目标,但是,提高课堂效率,必须紧扣教材,围绕重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并不是讲得越多越好,课堂教学任务完成的好坏与否不能只看容量的大小,关键应看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培养的效果。

3.讲清=听懂。

讲,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而听,则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

教师清晰透彻且带有启发性的讲解是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先决条件,然而,教师讲得清,学生却未必听得懂,往往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却如坠云雾。

4.听懂=掌握。

忽视教学中的陷阱,造成上课一听就懂,课后一做就错的结果,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回答问题或板演,有些教师想方设法使之不出一点差错,即使是一些容易产生典型错误的稍难问题,教者也有“高招”使学生按教师设计的正确方法去解决,这样就掩盖了错误的暴露以及纠错过程。

二、从学的方面进行分析成因1.懂≠会。

从知识上看,有的学生觉得懂了,可是一做题就发现,知识并没有真正理解。

2.会≠对。

从能力上看,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有个独立思考的过程,问题能否解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维能力的高低,有的学生不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做题易受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而使解题陷入困境。

3.对≠全。

从意志上看,做题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常会遇到困难,能否用坚强的意志去克服困难,这关系到做题的成败,而“成功的希望往往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成因及对策

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成因及对策

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成因及对策【摘要】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在实际教学中时常出现,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不小困扰。

造成这一现象的成因主要包括知识点理解不透彻和缺乏实际操作练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和加强练习与实践结合来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和辅导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这些对策建议,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课程。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有效解决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一听就懂一做就错、成因分析、知识点理解、缺乏实际操作练习、对策建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加强练习与实践结合、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1. 引言1.1 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讲解的数学知识能够听懂、理解,但是在做作业或者考试时却经常出现错题的情况。

这种现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并不罕见,很多学生都曾经或正在经历这样的困扰。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只是2. 正文2.1 成因分析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讲解的知识点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理解,但在实际练习中却往往出现错误。

这种现象的成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知识点理解不透彻是导致学生“一做就错”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些学生可能只是机械地记住了知识点的表面内容,而没有深入理解其内在含义和逻辑关系。

这导致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无法正确应用知识点,从而犯下错误。

缺乏实际操作练习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

有些学生可能只是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没有进行足够的练习和实践。

当需要他们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时,他们就会出现困难和错误。

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的成因主要包括知识点理解不透彻和缺乏实际操作练习。

看到数学题目觉得会做,可一做就错原因解答

看到数学题目觉得会做,可一做就错原因解答

看到数学题目觉得会做,可一做就错原因解答学习数学需要通过复习来循序渐进地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考生在数学首轮复习中,往往存在两个误区,一是只顾埋头做题而不注重反思,有些同学在做题时,只要结果对了就不再深思做题中使用的解题目方法和题目所体现出来的数学思想;二是只注重课堂听课效率,而不注重课后练习,这在文科生中显得尤为普遍,这往往会导致考生看到考题觉得自己会,可一做就错。

数学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数学知识点的联系,基本的数学解题思路与方法,是第一轮复习的重中之重。

回归课本,自已先对知识点进行梳理,确保基本概念、公式等牢固掌握,要扎扎实实,不要盲目攀高,欲速则不达。

复习课的容量大、内容多、时间紧。

要提高复习效率,必须使自己的思维与老师的思维同步。

而预习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

没有预习,听老师讲课,会感到老师讲的都重要,抓不住老师讲的重点;而预习了之后,再听老师讲课,就会在记忆上对老师讲的内容有所取舍,把重点放在自己还未掌握的内容上,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高三的课只有两种形式:复习课和评讲课,到高三所有课都进入复习阶段,通过复习,学生要能检测出知道什么,哪些还不知道,哪些还不会,因此在复习课之前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听课的目的就明确了。

现在学生手中都会有一种复习资料,在老师讲课之前,要把例题做一遍,做题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维水平;体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举一反三,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课中的提示。

作好笔记,笔记不是记录而是将上述听课中的要点,思维方法等做出简单扼要的记录,以便复习,消化,思考。

习题的解答过程留在课后去完成,每记的地方留点空余的地方,以备自已的感悟。

一听就懂一做就错怎么办

一听就懂一做就错怎么办

一听就懂一做就错怎么办在学习中,总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师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感觉自己已经理解透彻了,但一旦真实运用知识点去解题时,却总是出错。

归根结底还是知识点没有彻底掌握,那面对这种情况,同学们该如何应对以及避免呢?和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一听就懂一做就错怎么办明晓缘由1、对学过的知识一知半解,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熟练,背诵、记忆时出错率多。

2、上课时跟不上老师的节奏,看似听懂了,过几天后一问三不知。

3、经常需要翻书查看例题和知识点,解题技能训练不到位,做题和考试磕磕绊绊。

4、知识迁移能力弱,思维拓展比较局限,只掌握容易的知识点而难题不会做。

5、学生学习自信心不强,考试容易出现紧张和消极的心理。

应对方法1、学会课前预习预习可以减少新课学习的障碍,通过预习,可以事先了解老师接下来要讲述的内容,这样你在上课的时候可以送到老师的思路去听课,化被动为主动。

而且还可以加强听课的针对性,预习可以针对薄弱的环节有选择,有针对性的,进行加强巩固,并且能明确知道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知识该加强记忆理解,合理分配听课精力。

2、课后巩固是关键很多重难点经过老师讲解,发现理解起来非常轻松,而在课堂上的例题也很容易就选对。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大家已经成功掌握了这部分的知识,只是因为跟着老师的思路,不自觉的就找到了那一瞬间的灵感。

所以要趁着大脑还有这个灵感存在,找到相应章节的练习题多做几道,并且在做题时要思考在课上老师是怎么讲解的,慢慢把这种“灵感”变成属于我们自己的解题思路,这对我们建立注会思维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3、及时总结整理无论什么考试,备考的核心无非就是看书+做题。

但很多学生在备考中,都有一个现象,就是这道题之前做过,但是下次做还是错,潜意识里总是记着那个错误答案。

所以一定要养成一个善于总结、善于整理错题的好习惯,做错的题目一定要归类整理好,并在旁边标记考查的知识点有哪些,每隔几天就拿出来看看,不断加深自己的印象。

4、做题要准确度和速度并存即使是再简单的题,也要认真对待,因为在考试时我们没有时间来重新演算,必须确保每一道题的答案都是最终最正确的答案。

浅谈数学教学中“一听就懂、一做就不会”的原因和改变方法

浅谈数学教学中“一听就懂、一做就不会”的原因和改变方法

㊀㊀㊀㊀㊀152数学学习与研究㊀2021 23浅谈数学教学中一听就懂一做就不会的原因和改变方法浅谈数学教学中 一听就懂㊁一做就不会 的原因和改变方法Һ王政扬㊀张秘芳㊀(云南师范大学,云南㊀昆明㊀650504)㊀㊀ʌ摘要ɔ学生一听教师讲解就懂,一看参考答案就明白,但亲自一做就不会这一现象成为困扰学生㊁教师和家长的一大痛点.本文就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和本质进行了分析,强调落实学生输出模式,提出与传统的 教师与学生之间 的教学相长不同的 学生与学生之间 的教学相长,并推崇采用费曼学习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鼓励学生摆脱 题海战术 ,做到适度而科学的训练.ʌ关键词ɔ中学数学;数学思维;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大脑能对新信息与原有知识和经验进行一系列的㊁复杂的心智操作,而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培养思维的过程.求解数学题目是培养学生科学㊁严谨的求解性思维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因此,培养学生的求解性思维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数学学习的程度像台阶一样,通常要从 愿意学㊁接受输入 到 听得懂 再到 会做题 ,最终到 输出知识与学习经验 .在从 听得懂 到 会做题 的爬升中, 学生课上一听就懂,做题一做就不会 的情况成为一线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一大痛点.在本文中,笔者认为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如何把教师所讲内容内化并积淀为数学思维.学生如果没有以参与者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就容易被好像 听懂了 的认知结果所误导,最终导致 一听就懂,一看书或答案就懂,教师一讲也懂 而 自己一做就不会 情况的出现,甚至可能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损害学习数学的前提基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是循序渐进㊁不断积累的.关于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解题思维能力现状㊁改变 能懂不会 的建议,本文分析如下.一㊁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解题思维能力现状(一)课堂教学中没有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及原因分析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问同学们 听懂了吗? 这一问题时往往得到的答案是异口同声的 听懂了 .这个提问通常是一个无效提问.因为很少有学生会主动思考自己是不是真的听懂了,即便有少数学生有意识地思考也因为时间太短而随波逐流地给出答案,或者碍于面子回答: 听懂了. 数学学习的起点通常是从认识到自己不懂或认知冲突开始的,直到认为自己学会了. 听懂了 的错误认知结果导致学习过程暂告一个段落,这就是典型的 蜻蜓点水式学习 .如此学习无法内化知识与技能,无法使过程与方法积淀成数学思维.学生的听课心态也是造成 一听就会 假象的原因之一.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表面上表现出认真听讲㊁积极参与互动不一定是在内化知识和主动建构.学生如果不是以 参与者 的心态,而是以 观众角色 的心态听讲,对于数学知识的内化比就会偏低.这就好比足球赛中观众席上的观众和替补席上的球员看比赛一样,观众往往抱着一种欣赏的心态关注比赛,面对好球得出的结论可能只是这个球传得好,而替补席上的优秀球员想的则是:这个球为什么好?我怎样才能给自己队友传出这样的球?一个优秀的足球运动员无论是在场上还是在替补席上都应该是积极主动的,以参与者的身份观看㊁执行与控制比赛.然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多数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没有以 参与者 的身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积极主动地思考,从而导致没有内化知识㊁积淀数学思维.教学中不乏这样的案例:在教师讲题的过程中,学生告知教师此题已会,不需要继续讲解或思想已经处于游离状态,但等到下次考试时,同样的题仍然继续错.此时,学生容易把原因归结于马虎大意,而真正的原因是学生并没有学懂.对于很多题目,多数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再错的概率很大.(二)解题过程中没有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及原因分析已知x+y=-10,xy=8,求xy+yx的值.在解题的过程中,部分学生没有仔细审完题目就急于做题,没有看清题目的已知条件就动手,这样做对题目的概率就会更小.他们往往在做错之后才反应过来少考虑一些条件,尤其是一些隐性的㊁容易被忽视的条件,如以下例题.某同学没有仔细分析题目中隐含条件的解题示例,如图1.图1. All Rights Reserved.㊀㊀㊀153㊀数学学习与研究㊀2021 23可见,该名同学没有考虑x+y=-10,xy=8就隐含了x<0且y<0的条件,开始盲目地做题,这样很可能加重计算负荷,导致结果错误.同时,该名同学在发现两根不是整数时,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解题失败.如果一开始仔细审题,考虑x+y=-10,xy=8隐含了x<0且y<0的条件,那么采用更优的如下解法,顺利解题的可能性将大大提高.解:xy+yx=x2xy+y2xy=x2+y2xy=|x|+|y|xyȵx+y=-10,xy=8ʑx<0且y<0ʑ原式=-x-yxy=-(x+y)xy=108=522在江苏省第二届数学教育学术研讨会上,鲍建生教授指出,很多学生 会解题,但是不会思考问题 ,这个现象主要是由于大量刷题造成的,学生从解题变成背题,思考的过程被丢失.此现象的后续结果是学生遇到没有刷过的创新性题目又会出现同样的问题.目前,学生普遍对课本的重视程度不够,把专家精心设计的课本习题一带而过,盲目训练各种题目;学生在没有把基础打好的情况下,追求难题㊁高考题,甚至沉迷于所谓的 数学秒杀 ;等等.此外,教师不敢让学生的做题量输在起跑线上也是导致学生 会解题,但是不会思考问题 的原因.很多学生刻苦努力,盲目地做了许多数学题目,但效率很低,因为他们从来不做归纳,导致在下次遇到同类题目时仍然犯错,这样不仅不能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而且相当于使用了大量㊁频繁的刺激进行负面的强化.因此,做题只有做到科学训练㊁懂得归纳,才能做到 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 .此外,中小学生中还存在浮躁地把题目做完就认为已经完成任务的现象,总把问题盲目归因于粗心等.二㊁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思维能力,改变 能懂不会 学生与学生之间 教学相长 ,进行主动输出式的学习. 教学相长 出自‘礼记㊃学记“,意思是教与学两个方面相互促进.传统的观念中一直是教师教㊁学生学,最终教师和学生相互成长㊁进步.然而,如今应该给予 教学相长 一个全新的诠释,即教学相长不仅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成长,而且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教与学而相互成长.在数学学习中,学生之间有效地利用相互讲解这一资源可以有效地解决 懂而不会 的现状.哈佛大学提出了 学习吸收率金字塔 模型,如图2所示.学生主动学习之后存储到大脑记忆中的信息量明显高于被动学习所能记住的信息量,而在主动学习之后,学生把所学内容在他人面前讲出来可以使得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高达90%,可见讲授知识对知识的整合有很大的帮助.图2理查德㊃菲利普斯㊃费曼(RichardPhillipsFeynman)不仅是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物理学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学教育学家.他善于简化抽象的知识,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使学生掌握抽象的知识.费曼学习模型为:第一步,关注获取信息,理解材料内容,特别是关键信息.第二步,潜意识地复述关键信息.此时,学生可设想自己是教师,正在向别人讲解上面步骤中内容的场景.第三步,如果在推进过程中遇到障碍,就需要回顾学习的资料,重新学习不清楚的内容,直到可以流利地复述.第四步,如果从外界获取的信息在语言组织上可能不太符合自己的记忆风格,就需要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概念,解释讲求简洁明了㊁通俗易懂.如果解释过程冗长或让听者感到迷惑,就说明对概念的理解并不顺畅,此时需要继续优化和精简语言,直到他人能轻松听懂为止.因此,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先讲给自己听,这时,学生就像教师备课一样,可以把知识的逻辑和层次结构厘清.在这之后,学生可以站在教师的视角上做题和讲题.经过一定时间的思维培养,学生就能知晓这道题目是问什么,考什么,陷阱在哪,这样一来,学生就能从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从刷题向用数学思维解题转变,也就能游刃有余地学数学,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ʌ参考文献ɔ[1]刘晨,李姝佳.费曼学习技巧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86):231-233.[2]何建坤.认真分析学生心理,提高数学解题能力[J].中学数学,2020(22):47-48.. All Rights Reserved.。

如何走出“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怪圈

如何走出“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怪圈
师: 不错 !谁 能 给 你 试 着 在 一 张 不 规 则 的 纸 上 折 出 两 请 条 互 相垂 直 的折 痕 . ( 生 动 手 折 纸 , 松 地 折 出 两 条 互 相 垂 直 的 折 学 轻 痕 . ) 师 : 能 再 折 出 一 条 折 痕 与 第 一 次 折 出 的 折 痕 垂 你 直 吗? ( 生会 很 轻 松 的 折 出 第 二 条 、 三 条 折 痕 … , 学 第 学 生 很 自然 地 就 感 受 到 : 条 已 知 直 线 的 垂 线 可 以 有 无 一 数 条 . ) 师 : 在 请 你 先 折 出一 条 折 痕 , 是 第 二 条 折 痕 必 现 但 须满足两个条件 , 是要经过你 任意选取 的一个 点 , 一 二 是 还 得 与 第 一 条 折 痕垂 直 , 能 完 成 吗 ? 你 ”
等 式概 念 的 两个 要点 . ) 教 师在 进行 概念 教学 时 , 果 能 设 置 一 些 反 例 , 如 让 他 们 的思 维 经 历 对 与 错 的 碰 撞 , 后 再 总 结 概 括 . 有 然 只

4 课 堂 教 学 引 活 动
当今 的初 中 生 喜 欢 动 手 操 作 , 欢 把 学 习 数 学 跟 喜 现 实 生 活 和 自 己 的 经 验 联 系 起 来 , 此 , 教 学 实 践 因 在 中, 果 能恰 当的引人 数学活 动 , 学生 动手操 作 , 如 让 对 于提 高 课 堂 效 率 , 深 学 生 对 知 识 的理 解 十 分 有 效 . 加
3 Y 4 0,a一 4 5 +  ̄ 3 ≥ ・
师; 比较 以上 四个 不 等 式 , 出它 们 的共 同 特 征 . 找 ( 生 思 考 、 流 、 纳 . 学 交 归 )
生 1 四个 不 等 式 里 都 只含 有 一 个 未 知 数 . : 生 2不等式 中, : 每个 未 知 数 的 最 高 次数 都 是 1 .

“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点就通”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点就通”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点就通”的原因分析及对策作者:赵冬奎来源:《西部论丛》2017年第10期摘要: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课堂上轰轰烈烈一听就懂,做题时一塌糊涂一做就错,讲评时恍然大悟一点就通。

这种现象让老师困惑,同时也严重影响着数学成绩的提高。

本文从教和学两个层面进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误区对策99%的家长都一定问过老师这句话:“孩子也说课堂上能听懂,可一做题呢,就不会了,这可咋办?” ,99%的孩子也一定产生过这样的疑问:“老师讲的我课堂上也听懂了,可一做题,就似是而非了。

”这是目前新课程高中数学教与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为了探索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特作以下分析研究。

一、主要原因及分析(1)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误区误区之一:简单=易学。

教师与学生的认识水平与接受能力存在反差,教师认为简单的不等于学生易学的。

教师与学生的认识水平与接受能力往往存在很大反差,就学生而言,接受新知识需要一个过程,绝不能用教师的水平衡量学生的能力。

误区之二:多讲=高效。

力争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解决尽可能多的问题,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目标,但是,提高课堂效率,必须紧扣教材,围绕重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并不是讲得越多越好,课堂教学任务完成的好坏与否不能只看容量的大小,关键应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培养的效果.误区之三:讲清=听懂。

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是讲,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渠道靠听,而教师讲清不等于学生听懂。

教师与学生的思维不能同步,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毫无思考理解的余地。

誤区之四:听懂=掌握。

教师觉得教学中不出错误效果就好,但学生听懂不等于掌握。

忽视教学中的陷阱,造成上课一听就懂,课后一做就错的不良后果。

师生共同分析出错误的原因,学生就能从反面吸取经验教训,迅速从错误中走出来,从而增强辨别错误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体现在:1.备课不备学生,不了解学生具体情况。

对数学课堂“听得懂,一做就错”现象的思

对数学课堂“听得懂,一做就错”现象的思

对数学课堂“听得懂,一做就错”现象的思摘要:本文以学生“听得懂,一做就错”现象引发了数学课堂思考,反思教师教学中存在不足以及学生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从而探求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改变教师错误教学观念,将以生为本的课堂模式扎根于心,让学生经历了数学问题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思维,不断提升和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反思性以生为本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教学中时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听得懂,但在课堂练习和作业时却无从下手或屡屡犯错。

站在数学学习的角度分析,“懂”即理解,要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并且能将理解的知识进行运用。

但学生既然懂了,又怎么会做不来或一做就错呢?深入分析可以发现,这些“听得懂,一做就错”的学生并不是真懂,而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在执教“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一课时,教师呈现例题46÷2后,首先让学生先摆小棒分一分,尝试做题,师巡视,寻找班内一些优秀作品进行展示,请这些学生讲解,并分析笔算的过程;然后安排试一试、想一想,继续先以正确例子讲解算法,再对典型错误进行全班反馈;最后问学生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需要注意什么?总结得出除法的笔算方法。

一节课下来,我认为本节课重点已经抓住,难点也有突破,学生应该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和算法都懂了。

但是学生在课堂作业时,发现很多学生出现竖式格式书写错误”,我们常常埋怨学生不够聪明,怎么不是一点即通。

其实细细想来,老师的教学是存在问题的,这些学生并不是真懂。

课后教师反思:上课时我已经让学生尝试了,同时也在关键点让学生重点讨论了,还让学生当小老师讲解,怎么还会有这么多学生产生大大小小不同的错误呢?课后与错误的学生交流发现:有的学生从一开始尝试到最后,并没有真正地参与到其中,只是模仿优秀生的做法和教师讲解,看懂形式,却不理解缘由;有的学生只关注了计算方法,却忽视为什么这样算的算理;有的一开始尝试就错的学生一直到课后,还是没有明白自己为什么错。

一听就懂,一做就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误区及对策分析

一听就懂,一做就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误区及对策分析

一听就懂,一做就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误区及对策分析摘要:在数学课堂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对白:“同学们,你们听懂了吗?”“听懂了。

”可是每次一写作业时,会发现学生的错误情况大大超出了老师们的预想。

同样,每次考试后,学生会说很简单,可是结果却往往时相反的。

常常听到我们一线老师的抱怨:“平时在课堂上这样的题目都讲过,为什么学生还是解答不出来?”“这样的计算的错误率怎么这么高呢?”“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一直困扰着我们的老师,同时也影响着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误区数学是一门需要较强的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在老师的引导下“听懂”一节课好像并不难,而要学生面对一种新的题形,或者说通过稍加变换过的题形独立去思考去解答,则一些学生就会无所适从。

因此,学生这种“一听就懂”的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懂。

有的学生只是听懂了老师的讲解。

原本自己想不到的地方,在老师的多次提示、引导下、突然想起来了,于是就认为自己听懂了,而同样的问题,在没有老师的提示或点拨下,就无法解答,说明这类学生的“懂”不是真“懂”,有的是滥竽充数,或是爱面子,还有的则是惧怕老师当着老师的面,不敢说不懂。

所以,如何解决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这一现象,已成为教学中追在眉捷的一个问题,下面笔者就这一现象的成因和对策从教师、学生这两个方面做一简单的分析。

一、从教的方面分析——“为伊消得人憔悴”曾经认为这样的一种现象可能只是个别现象,或许是自己讲的不够清楚透彻,或许是我们班的孩子理解能力薄弱,为此我也常常和同事们探讨发现这样的问题并不是一种个别现象而是普遍现象,发现我们的教师都非常努力地一心想把知识点落实到位、想把整节课的任务完成、想得到好的教学效果……可到最后,只是“为伊消得人憔悴”。

(一)误区一:讲清=听懂案例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师:7.65÷0.85,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么办?生:将除数转化成整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克服数学课堂中
“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点就通”的现象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课堂上轰轰烈烈一听就懂,考试时一塌糊涂一做就错,讲评时恍然大悟一点就通。

这种现象让老师困惑,同时也严重影响着数学成绩的提高。

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教学中如何克服这种现象?
我认为,教师应该首先从教学过程中查找原因。

(一)、教师与学生的认识水平与接受能力存在反差,教师认为简单的不等于学生易学的。

学生接受知识需要一个过程,不能用教师的水平衡量学生的能力。

因此,教师必须做好全面的准备,了解学生的基础与能力,底起点,多层次,高要求,让学生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提高学习能力。

(二)、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是讲,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渠道靠听,而教师讲清不等于学生听懂。

教师只顾自己滔滔不尽地讲解,不顾学生的反应,师生的思维不能同步,学生只有被动的接受而无法及时准确的理解,结果不是听不懂,就是吃夹生饭。

所以教师要把握好起点,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分清难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并能及时反馈。

(三)、教师觉得教学中不出错误效果就好,但学生听懂不等于掌握。

教师总是想方设法地使课堂教学中不出一点错,忽视了错误的发现及纠正过程,就容易造成课上一听就会,课后一做就错的结果。

因此教学中应设计一两个典型例题,让学生的错误解答充分地暴露出来,师生共同分析原因,
学生就能反面接受教训,从错误中迅速走出,提高判断错误的原因,同时增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力争尽可能少的时间解决尽可能多的问题,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目标。

但是讲的多不等于效率高。

提高课堂效率必须紧紧抠住教材,围绕重点,充分考虑学生实际,并不是越多越好,课堂教学任务完成的好坏不能只看容量大小,关键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能力培养效果。

因此,教师要在认真钻研教材,理清主次的基础上驾驭课堂,旁征博引,合理拓宽,宁缺勿滥,精讲精练,努力使学生懂一点,晓一类,同一片。

其次,从学生学习过程来看,学生做题如同学习游泳,听教练讲解游泳要领是懂得,要学会游泳还需要到水中去练习,把游泳要领跟水中动作结合起来,要不怕困难,呛几口水也是常事,经过反复练习与体验,就能在水中自由翱翔了。

所以:
(一)、学生听懂不等于会做。

学生对知识概念完全靠死记硬背,没有正真理解记忆,有的甚至根本没有记忆,需要用到这些知识时就想不起来,所以一做就错。

(二)、学生会做不等于做对。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需要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问题,能否做对,除了认真细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与思维能力的高低,还有做题时平稳的心态,冷静的思考。

(三)、学生做对不等于做全。

做题不是容易的事,经常会遇到困难,能把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在解题过程中,解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都要考虑到,并作出合理的选择,全面而准确地解决问题,是做题的关键。

这些就是造成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点就通”的原因。

怎样克服这一现象呢?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变“填鸭式”教学为指导式的导学。

教学的好坏不是看师生合作有多么地愉快,课堂气氛有多活跃,而是看学生是否主动参与了学习,是否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否学会了分析思考,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把课堂正真还给了学生。

使学生明白,解决问题从哪里入手?为什么这样理解?还可以怎样理解?做题时知道该怎样做,并明白为什么这样做。

做完后还应研究有没有其他方法?对有些题目做适当的变式训练,就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其次,要学好数学,学会解数学题,只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的“学法”上找出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问题。

○1.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学习要有自主性,不要一味依赖老师,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除了完成学习任务外,还要力争抽出一点时间进行预习,做到心中有数,为听好老师讲课做好准备。

○2.勤学好问,虚心向老师请教,向同学学习,自觉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问题就问,就算这个问题对大家来说都很简单,但你不懂就要问,可能这种问题老师不会喜欢,但对你来说却很重要。

问老师、问同学、问懂这个问题,每解决一个问题,你就有一份收获,你就有一个进步,你也会有一个好心情,你就会发现学数学原来是一件很愉快的事,也会为自己学习数学种下“兴趣”的种子。

○3.牢牢抓住听课这一重要环节,真正听懂课。

上课时听懂学习内容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课堂上不仅要认真听,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而且重点内容、方法、技巧要记住,即使一时不能记住也要做好笔记,以备复习时再用。

○4.课堂、课后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
动,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养成自觉复习的好习惯,课堂、课后要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独立完成作业;复习所学过的内容、方法、技巧;阅读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解一些相应类型的习题。

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数学是要靠积累的,前面的知识就是后面的基础。

如果实在记不住,就要常常温习,等到很熟的时候,自然能“生巧”,也就能自己解决问题了。

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能听懂,自己就会了,就放弃了复习巩固,做题时,就出现懂而不会的情况。

这种情况很普遍、很正常。

总之“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点就通”这种现象,在数学教学中是普遍存在的,说明在课堂教学中,存在教师的问题,也存在学生的问题,但只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转变观念,调整教法,指导学法,“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点就通”这种现象就会慢慢消失,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就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