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省略句总结
语句表达文言文句式之省略句
书接上回,我们今天来学一学语句表达文言文句式之省略句古今汉语都有成分省略,但在古汉语中,省略现象更为普遍,而且按照现代汉语习惯,一些不能省略的成分也都省略了。
【省略句式】一、主语的省略,就是把主语省略掉。
1、承前省例: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
——柳宗元《捕蛇者说》2、蒙后省例: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司马迁——《鸿门宴》3、自述省例:(予)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柳宗元《愚溪诗自序》4、对话省例:(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孟子·梁惠王下》二、谓语的省略,就是把谓语省略掉。
例: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三、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修饰语的省略]——《邹忌讽齐王纳谏》四、宾语与兼语的省略,文言文不但常省略动词宾语,也常省略兼语结构中的兼语。
例:①杞子自郑使(人)告于秦。
——《左传.肴之战》②屠惧,投(之)以骨。
——蒲松龄《狼》5、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例如:①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
——司马迁《鸿门宴》②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陶渊明《桃花源记》6、分句的省略例:①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②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亦可至远),功在不舍——荀子《劝学》选出不属于省略句的一项( )A、今以钟磬置水中B、吾从而师之C、沛公居山东时D、百姓之不见保答案:选D。
如有疑问,详细解析请扫二维码(可放置二维码)。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汇总
初中文言文常见句式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
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文言文中,判断句有以下八种形式:(1)用“…者,…也”来表示。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用“…者…也”来表示,即主语后面不用“,”号。
例: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知殊遇,欲报之于殿下也——《出师表》(3)用“…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者也”不译。
例: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4)用“…也”来表示。
这有两种情况:①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
例: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②主语后无“,”号,只在主语后加“是”,“也”字不译。
例: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5)用动词“为”作判断,把“为”直接翻译成“是”,语序不变。
例:此为何若人——《公输》为与此同类——《公输》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号为张楚——《陈涉世家》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6)用副词表示判断,这个副词不代替判断词,所以翻译时副词照样译,只在其后加判断词“是”。
2019初三语文文言文省略句知识点归纳
2019初三语文文言文省略句知识点归纳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初三语文文言文省略句知识点归纳省略句。
常见的是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和介词省略,有时也省略数量词和定语等。
省略主语。
a承前省。
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b蒙后省。
c对话省。
例《曹刿论战》省略谓语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宾语“几何”前面省略谓语“有”,译时要补上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宾语“大雨”前面省略了谓语“下”,译时要补上省略宾语。
a省略介词宾语,承上省略宾语“之”,代前面已经提到的“人、事、物”。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吴广以为然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士卒都为用者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君与具来b省略动词宾语。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上使外将兵省略量词.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孔子东游,见两小儿斗二男新战死省略介词。
a省略“于”。
屠乃奔倚其下则题名其上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b省略“自”,可译为“从”。
〔自〕潭西南而望5.固定格式。
初中文言课文中固定结构有:“不亦……乎”“有……者”“得无……乎”“如……何”“奈……何”“然则……”等。
“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慍,不易君子乎?“如……何”相当于“对……该怎么办”“把……怎么样”。
例:……如太行王屋何?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其如土石何即“能把土石怎么样呢”“以……为……”相当于“把……当作……”。
例: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即“把丛草当作树林,把虫蚁当作禽兽……”“何……为”相当于“为什么要……呢”“为什么会……呢”。
例:此何遽不为福也即“为什么不会变成福呢”“何以”。
例:何以战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文言文的省略句式
文言文的省略句式1. 文言文省略句多少种类型省略句式是文言文的特殊句式之一。
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主语省略省略主语有承接前面的主语省略,有呼应下文省略;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
例如:①旦日,客从外来,(我)与(客)坐谈。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第二天,有位客人从外边来,(邹忌)跟(他)坐着聊天;二、谓语省略谓语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
但是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
例如:①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左转·曹判论战》)译文: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衰竭了;三、省略宾语。
(1)有动词宾语的省略。
例如: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司马迁《陈涉世家》)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沈括《活板》)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司马迁《鸿门宴》)(2)有介词宾语的省略。
例如:竖子不足与()谋。
(同上)四、省略介词。
文言中介词“于”也常常省略。
例如: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苏轼《石钟山记》)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张博《五人墓碑记》)2. 文言句式,省略句要怎么判断非我也,是兵也是判断句没错,但是不知道同学觉得哪里省略了?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2)斯是陋室《陋室铭》(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6)臣本布衣《出师表》(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古代汉语省略句的例子2
古代汉语省略句的例子2古代汉语省略句的例子4.介词、介词宾语或介宾结构的省略介词“于”、“以”常被省略。
而介词宾语或甚而整个介宾结构,在文言中,有时也可以省略。
例:1.公与之乘。
〔与之〕战于长勺。
(左传?曹刿论战)2.有好事者〔以〕船载以入。
(柳宗元?三戒)3.以〔驴〕为神。
(同上)4.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口技〕为妙绝。
(林嗣环?口技)5.河决〔于〕内黄。
(宋史?岳飞之少年时代)6.竖子!不足与〔之〕谋。
(史记?项羽本纪)7.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同上)8.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樊哙〕斗卮酒。
(同上)9.又献玉斗〔于〕范增。
(同上)10.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衣食〕分人。
(曹刿论战)11.遂与秦王会〔于〕渑池。
(廉颇蔺相如列传)12.秦王大喜,传以〔和氏璧〕示美人及左右。
(同上)13.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
(同上)14.指通〔于〕豫南。
(愚公移山)15.可以〔之〕一战。
(曹刿论战)16.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濯〔于〕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17.口技人坐〔于〕屏障中。
(口技)18.旦日,客从外来,与〔客〕坐谈。
(邹忌讽齐王纳谏)19.客闻之,请买其方〔以〕百金。
(庄子?逍遥游)20.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
(庄子?逍遥游)21.不仁者,不可以久处〔于〕约,不可以长处〔于〕乐。
(论语)5.定语的省略例:1.虎因喜,计之曰:“〔驴的〕技止此耳!” (柳宗元?三戒)2.今〔王的(齐宣王的)〕恩足以及禽兽,而〔王的〕功不至于百姓者。
(齐桓晋文之事)3.〔你的〕技盖至此?(庖丁解牛)4.依乎〔牛体的〕天理,批大却。
(同上)6.中心语的省略例:1.彼〔的士气〕竭我〔的士气〕盈,故克之。
(左传?曹刿论战)2.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的道理〕焉。
(庄子?庖丁解牛)7.兼语的省略在兼语式句子中,作为兼语代词的“之”字,常被省略。
文言文省略句
文言文省略句的五种形式在文言文学习中,文言句式是重点也是难点,尤其在中高考中,文言文句式是必考项,尽管讲解的无数遍,但遇到具体问题还是会出现各种错误。
文言文句式,也叫特殊句式,在中学阶段,包括初中和高中,主要分: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
前三种句式相对简单,后一种倒装句比较难。
今天我们先来讲解一下文言文省略句的五种形式。
一、主语省略主语即动作发起者,在文言文中,省略主语的情况比较常见,主要包括承前省略、蒙后省略、自述省略和对话省略。
1.承前省略一是动作主体前后一致,前面的一个主语可以涵盖后面的主语,所以后面的省略;二是后句主语已在前句最后出现,为了承接顺畅,后面的主语省略。
原句: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加上省略的主语: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廉颇为赵国将军,(廉颇/他)率领赵军征讨齐国,大败齐军。
原句: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柳宗元《捕蛇者说》)加上省略的主语: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
(柳宗元《捕蛇者说》)翻译: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异的蛇,(蛇/它)有着黑色的质地白色的花纹,(如果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就会全都干枯而死;(如果蛇)咬了人,(人们)没有能够抵挡蛇毒的办法。
2.蒙后省略原先应该有两个主语,后面一个主语出现了,那么前面一个主语就省略了。
原句: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司马迁《鸿门宴》)加上省略的主语: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司马迁《鸿门宴》)翻译:刘邦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你)估计我回到军营里了,你再进去。
”3.自述省略一般出现在第一人称文章中。
原句: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柳宗元《愚溪诗自序》)加上省略的主语:(予)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判定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定句对客观事物表示确信或否定,组成判定与被判定关系的句子,叫判定句。
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组成:1.以虚词配合必然的句式表示的判定句,如借用“者〞、“也〞等词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4〕城北徐公,齐国之漂亮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2.借助于“乃〞、“是〞、“为〞、“那么〞、“悉〞、“本〞等词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2〕斯是陋室?陋室铭?〔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4〕此那么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6〕臣本平民?出师表?〔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定,也是文言文中判定句的一种形式。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二、省略句有些句子在必然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份,这种句子叫省略句。
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2〕武陵人[以]打鱼为业?桃花源记?三、被动句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表达句叫被动句。
一样有以下几种形式: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2〕为乡里所患?周处?〔3〕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3.用“于〞表示被动。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2〕得幸于武宗?乐工罗程?四、倒装句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因此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文言文句式——省略句
二、蒙后
1、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 二十里耳。 (省略了主语“公)度我至军 中,公乃入。” 2、(省略主语“项王”)又闻沛公已破咸 阳,项王大怒,使当阳君等击关。
三、对话
1、(省略主语“曹刿”)问:“何以战?” 2、 (省略主语“曹刿”)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3、(省略主语“邹忌”)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 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 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 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 之。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辄 ( (2)比 (
) 立即,就,便
文言文中普遍的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 况,对于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我 们完整的理解句子的意思。
一、主语省略
省略主语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有呼应下文省略, 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文言文中的第三人称代词 “之”“其”不能作主语,也是文言文中主语多省略 的原因之一。
例子:一、承前
1、太丘舍去,(省略主语“太丘”)去后(省略主 语“友人”)乃至。
题目:下面句子补充的成分错误的是( D )
A、(子)胡不见我于王。 B、(陛下)诚宜开张圣听。 C、(臣)受命以来 D、(梨花)散入珠帘湿罗幕
题目: 下面省略成分不同的一项是( B )
A、即书诗四句。 B、受之天也。 C、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D、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题目:下面不属于主语省略的是( A )
A、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B、征于色,发于声 C、入则无法家拂士 D、挺剑而起
文言文省略句-高考语文知识点
文言文省略句-高考语文知识点
(一)省略主语如:①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
(二)省略谓语如:①军中无以为乐,请以舞剑(为乐)。
《鸿门宴》②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
(三)省略宾语如:①项伯乃也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鸿门宴》②成视,庞然修伟,自增惭作,不敢与(之)较。
《聊斋志异》③尉剑挺,广起,夺( )而杀尉。
(司马迁《陈涉世家》)④每字为一印,火烧( )令( )坚。
(沈括《活板》)⑤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 )斗卮酒。
(司马迁《鸿门宴》) (四)省略介词
如:①荆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势尔。
《赤壁之战》②试与它虫斗,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果如其言。
《聊斋志异》③今以钟磬置( )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苏轼《石钟山记》)④激昂( )大义,蹈死不顾(张博《五人墓碑记》)。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在文言文的学习中,省略句是一个重要且常见的语法现象。
理解省略句对于准确把握文言文的含义至关重要。
省略句,顾名思义,就是在句子中省略了某些成分。
它的出现并非随意为之,而是有着一定的规律和特点。
首先,主语的省略较为常见。
在一些特定的语境中,如果主语不言自明或者在前文中已经提及,那么在后续的表述中就可能会省略主语。
比如《桃花源记》中的“(武陵人)便舍船,从口入”,前面已经交代了“武陵人”,后面就省略了主语“武陵人”。
其次,谓语的省略也时有发生。
例如《曹刿论战》中的“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这里就省略了谓语“鼓”。
宾语的省略同样不少见。
像《论语》中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之)不习乎?”这里就省略了宾语“之”,代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还有介词的省略。
比如《岳阳楼记》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省略了介词“己”。
那么,为何文言文会有这么多省略现象呢?这与古代的书写材料和表达方式有关。
在古代,书写材料昂贵,书写工具不便,为了节省篇幅,能简则简。
而且,古人在表达上追求简洁含蓄,省略某些成分不仅不影响意思的传达,反而增添了一种韵味和节奏感。
要准确理解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需要我们结合上下文进行推断。
通过对前后文的仔细分析,来补出被省略的成分,从而完整地理解句子的意思。
这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语言感知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翻译省略句时,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将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但补充的时候也要注意适度,不能随意添加,要遵循文言文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
比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渔人)具答之”,翻译时就要补充出“渔人”这个主语,变成“(渔人)见到渔人,于是非常惊讶,问(渔人)是从哪里来的。
(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
再比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村中人)皆叹惋”,这里省略了“村中人”,翻译时要补充出来,以便意思表达清晰。
总之,文言文中的省略句是文言文语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1. 主语省略(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
(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
2. 谓语省略(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
3. 宾语省略(l )上使[扶苏]外将兵。
(2)便要[渔人]还家。
4. 介词省略(l )置[于]人所罾鱼腹中。
(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
三、捕蛇者说》《曹刿论战》陈涉世家》陈涉世家》《陈涉世家》桃花源记》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l. 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二虫尽为所吞。
2. 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3. 用“于”表示被动。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般有以下几种形式:童趣》陈涉世家》初中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 )陈胜者,阳城人也。
(2)夫战,勇气也。
(3)环滁皆山也。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借助于“乃”、“是”、“为”、(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斯是陋室。
(3)项燕为楚将。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6)臣本布衣。
(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陈涉世家》《曹刿论战》《醉翁亭记》《邹忌讽齐王纳谏》则”、“悉”、“本”等词构成。
《陈涉世家》《陋室铭》《陈涉世家》《岳阳楼记》《出师表》《出师表》《出师表》、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
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文言文小段翻译练习【丑妇效颦】西施病心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文言文中哪些句子成分可以省略?
文言文中哪些句子成分可以省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
1、主语的省略
(1)承前省。
例:“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
(2)承后省。
例:
“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3)自述省。
例:
“(予)爱是溪,入二三里,(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
(4)对话省。
例:
“(孟子)曰:'独乐(yuè)乐(lè),与人乐(yuè)乐(lè),孰乐(lè)?’(王)曰:'不若与人。
’”
2、谓语的省略
例:
①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
3、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
例:
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4、宾语与兼语的省略
例:
屠惧,投(之)以骨。
(蒲松龄《狼》)
5、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
例: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
(司马迁《鸿门宴》)
6、分句的省略
例:
①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总结:通过以上举例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文言文中基本上大多数成分都可以省略,在具体翻译的时候,应该根据上下文逻辑去适当补充,做到翻译合情合理。
初中文言文省略句总结
初中文言文省略句总结文言文句式解析:省略句省略句是古书中的异例之一,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在不影响表达的前提下,省去某些语言成分。
省略的部分可以根据文意补出。
主要有:1、省略主语a承前省在一个复句之中,第一个分句出现了主语,如果后几个分句的主语与第一个分句相同,那么后几个分句的主语可以省略,这种情况在古代汉语中称为承前省。
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桃花源记》)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桃源人”后三个分句的主语同第一个分句,所以省略了。
这种现象在现代汉语中也常见。
b 蒙后省古代汉语中还有主语蒙下省略的现象如“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在“无信”前省略了“你”,在“无礼”前省略了“你”。
这种现象在新课标语文的文言文中不常见。
c对话省例《曹刿论战》(此)忠之属也。
(《曹刿论战》)(此,代前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由于在语言中,前后分句的主语常不一致,主语又因省略经常不出现,所以古代汉语中多有暗换主语的现象,这种现象在现代汉语中多称成为病句,可是在古代汉语中却是允许的,正常的,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其中“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之前的主语是“桃源人”,可是后一句的“具答之”的主语是“渔人”。
(《桃花源记》)主语在前后句发生了变化,但都省略了。
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谓语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
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
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
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谓语一定要补充出来。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3、省略宾语代汉语省略宾语的现象,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的及物动词虽然也要求一个宾语与之搭配,但这个宾语完全可以不出现而隐含起来,只要宾语所表达的事物在前文中已经出现或者已经谈到过,不再出现也能使人正确体会出动作的接受者,宾语则可以省略。
68 个初中文言文省略句
68 个初中文言文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
句子成分的省略,是古今汉语都有的现象,只是文言文省略的情况更加普遍。
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省略。
对于原文中省略的成分,翻译时一般应将其补充出来,需要做到字字对照,句句明其意。
以下整理出的是初中课内文言文里所有的省略句。
七年级(上)《童趣》1.夏蚊成雷,(我)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省略主语“我”)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的蚊子),果然(成了)鹤也(省略主语中心语“蚊子”和谓语“成了”)3.(我)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之)以烟(省略主语“我”和宾语“之”)4.一日,(我)见二虫斗(于)草间(省略主语“我”和介词“于”)5.(我)神定,捉虾蟆,鞭(之)数十,驱之别院(省略主语“我”;省略宾语“之”,“之”指代“癞蛤蟆”)《<论语>十二章》6.温故而知新,可以(之)为师矣(省略介词宾语“之”,“之”指代“温故而知新的人”)7.由,(我)诲女知之乎(省略主语“我”)8.人不知(之)而不愠(省略宾语“之”,指代自己)9.(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了动词“择”)《山市》10.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于)楼上(省略介词“于”)11.(他们)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省略主语“他们”)《<世说新语>两则》12.(谢道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省略主语)13.元方时年七岁,(于)门外戏(省略介词“于”)14.(家君)待君久不至,(家君)已去(省略主语)《河中石兽》15.一讲学家设帐(于)寺中(省略介词“于”,相当于“在”)16.求之(于)地中(省略介词“于”,相当于“向”)17.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省略宾语“之”)七年级(下)《伤仲永》18.不使(之)学/令(其)作诗(均省略宾语)《木兰诗》19.愿为(此)市鞍马(省略介词宾语)《孙权劝学》20.肃遂拜(于)蒙母(省略介词“于”)《狼》21.场主积薪“于”其中(省略介词“于”)22.盖以(之)诱敌(省略介词宾语)23.投(之)以骨(省略宾语)八年级(上)《桃花源记》24.(桃源人)见渔人,(桃源人)乃大惊,(桃源人)问(渔人)所从来。
文言文谓语省略
文言文谓语省略1. 文言文省略句多少种类型省略句式是文言文的特殊句式之一。
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主语省略省略主语有承接前面的主语省略,有呼应下文省略;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
例如:①旦日,客从外来,(我)与(客)坐谈。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第二天,有位客人从外边来,(邹忌)跟(他)坐着聊天;二、谓语省略谓语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
但是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
例如:①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左转·曹判论战》)译文: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衰竭了;三、省略宾语。
(1)有动词宾语的省略。
例如: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司马迁《陈涉世家》)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沈括《活板》)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司马迁《鸿门宴》)(2)有介词宾语的省略。
例如:竖子不足与()谋。
(同上)四、省略介词。
文言中介词“于”也常常省略。
例如: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苏轼《石钟山记》)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张博《五人墓碑记》)2. 高中语文文言文主语省略句有哪些一)主语省略古汉语第三人称代词“之”不能作主语,当需要第三人称作主语时,或重复前句名词,或干脆省略,所以古汉语中主语省略就比较多.1、承前省.如: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是承前主省主.译为:病发生在皮肤,是汤熨所能治好的;(病)发生在肌肉;用针砭就能治好;(病)发生在肠胃,可以用火剂汤药来治疗.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是承前宾省主.译为:永州的野外出产怪蛇,(蛇)身黑色的底子上有着白色的花纹.2、蒙后省.如:()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蒙后主省主.译为:(您)估计我到了咱们军营中,您再进去.3、对话省.如:蔺相如固止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廉颇蔺相如列传》)由于是对话环境,对话的主语都省略了,甚至连对话内容里的主语也省略了.译为:蔺相如坚决制止住他们,(蔺相如)说:“你们比一下廉将军和秦王,谁厉害?”(舍人们)说:“(廉将军)不如秦王.”3. 文言文省略谓语《河中石兽》文言文中之的意思之⑴他,她,它(们)。
初中教材文言文系列——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朝代:南北朝
作者:吴均
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特殊句式
省略句
(1)“(船)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主语省略)
(2)“急湍甚(于)箭”(省略介词“于”)
(3)“(高山)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省略主语“高山”)
倒装句
(1)后置定语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2)互闻。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对偶句
(1)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句式解析:省略句
省略句是古书中的异例之一,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在不影响表达的前提下,省去某些语言成分。
省略的部分可以根据文意补出。
主要有:
1、省略主语
a承前省
在一个复句之中,第一个分句出现了主语,如果后几个分句的主语与第一个分句相同,那么后几个分句的主语可以省略,这种情况在古代汉语中称为承前省。
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桃花源记》)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 “桃源人”后三个分句的主语同第一个分句,所以省略了。
这种现象在现代汉语中也常见。
b 蒙后省
古代汉语中还有主语蒙下省略的现象
如“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在“无信”前省略了“你”,在“无礼”前省略了“你”。
这种现象在新课标语文的文言文中不常见。
c对话省
例《曹刿论战》(此)忠之属也。
(《曹刿论战》)(此,代前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由于在语言中,前后分句的主语常不一致,主语又因省略经常不出现,所以古代汉语中多有暗换主语的现象,这种现象在现代汉语中多称成为病句,可是在古代汉语中却是允许的,正常的,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其中“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之前的主语是“桃源人”,可是后一句的“具答之”的主语是“渔人”。
(《桃花源记》)主语在前后句发生了变化,但都省略了。
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
谓语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
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
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
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谓语一定要补充出来。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
3、省略宾语
代汉语省略宾语的现象,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的及物动词虽然也要求一个宾语与之搭配,但这个宾语完全可以不出现而隐含起来,只要宾语所表达的事物在前文中已经出现或者已经谈到过,不再出现也能使人正确体会出动作的接受者,宾语则可以省略。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意思是将尉拔出剑站了起来,吴广也站了起来,夺下将尉的剑并且把他杀了。
此句中承前省略了自己的宾语剑。
投(之)以骨。
(《狼》)
君与(之)俱来。
(《隆中对》)
这些省略在初中文言文中都比较常见。
其中也包含了省略介词宾语的现象,“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将以攻宋”。
《公输》这句话里的介词“以”的宾语“之”省略了。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中的宾语“之”也省略了《桃花源记》
4、省略介词
一、当谓语动词的后面有表示处所的名词(含名词短语)紧跟时,动词和处所名词不具有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动词后常常省略介
词“于”。
例如:
林尽(于)水源。
(《桃花源记》)
二、当句子中表明处所的名词短语中含有“上”“中”“下”或“侧”等方位名词时,其前面的介词往往被省略。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三、当动宾短语的后面有表示处所或表示其涉及对象的名词紧跟时,常常省略介词。
主谓短语的后面有表示处所的名词紧跟的话,也常常省略介词。
急湍甚(于)箭。
(《与朱元思书》)
5、省略量词
古汉语中,数词可直接修饰名词,表数量的多少,而省略量词。
翻译时加上量词就可以了。
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
孔子东游,见两(个)小儿斗二(个)男新战死
练习
(一)省略主语
1、(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2、(渔人)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3、(小口)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
4、(佛印)卧右膝,诎右臂支船《核舟记》
5、(我)还自扬州《伤仲永》
6、(他们)见余,大喜曰《湖心亭看雪》
7、(高山)互相轩邈《与朱元思书》
8、(吾)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
9、(余)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
10、(余)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
11、(溪泉)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12、(滕子京)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13、守丞死,(起义军)乃入据陈《陈涉世家》
14、(殿下)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
15、(吾)由是感激《出师表》
16、(子)胡不见我于王《公输》
17、(此人)必为有窃疾也《公输》
18、(二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二)省略谓语
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三)省略宾语
1、问(之)所从来《桃花源记》
2、便要(之)还家《桃花源记》
3、使(之,身子)与台齐《童趣》
4、可以(之)为师矣《<论语>十则》
5、愿为(此)市鞍马《木兰诗》
6、投(之)以骨《狼》
7、日光下澈(潭水)《小石潭记》
8、醒能述(之)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9、上使(之)外将兵《陈涉世家》
10、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之)用者《陈涉世家》
11、独守丞与(之)战谯门中《陈涉世家》
12、与(之)俱来《隆中对》
13、将以(之)攻宋《公输》
14、货恶其弃(之)于地也《大道之行也》
(四)省略介词“于”
1、场主集薪(于,在)其中《狼》
2、吾既已言之(于,对)王矣《公输》
3、驱之(于)别院《童趣》
4、与同人饮(于)楼上《山市》
5、彼其受之(于)天也《伤仲永》
6、予独爱莲之出(于,从)淤泥而不染,濯(于,在)清涟而不
妖《爱莲说》
7、各隐(于,在)卷底衣褶中《核舟记》
8、饮食百物皆倍穹(于,比)常时《观潮》
9、急湍甚(于,比)箭。
《与朱元思书》
10、寓(于,在)逆旅《送东阳马生序》
11、坐(于,在)潭上《小石潭记》
12、得之(于,在)心而寓之(于,在)酒也《醉翁亭记》
13、独守丞与战(于,在)谯门中《陈涉世家》
14、然足下卜之(于,向)鬼乎《陈涉世家》
15、一厝(于,在)朔东,一厝(于,在)雍南《愚公移山》(五)省略量词
古汉语中,数词可直接修饰名词,表数量的多少,而省略量词。
1、船头坐三(个)人《核舟记》
2、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口技》
3、孔子东游,见两(个)小儿辩斗《两小儿辩日》
4、一(个)男附书至,二(个)男新战死《石壕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