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翻译的挑战(New)

合集下载

试析青少年科普读物翻译

试析青少年科普读物翻译

试析青少年科普读物翻译随着全球化的推进,青少年科普读物的翻译越来越受到。

科普读物是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工具,而翻译则是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因此,青少年科普读物的翻译旨在将科学知识从一种语言传播到另一种语言,以便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在翻译青少年科普读物时,首先需要考虑到目标读者的背景和知识水平。

青少年正处于知识学习的阶段,对科学知识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因此,翻译应该尽可能地贴近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或难以理解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同时,在翻译过程中还要注意保持原文中的文化和背景信息。

科学知识是普遍性的,但不同的文化和背景可能会影响读者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因此,翻译者需要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传递原文中的科学知识,同时尽可能地传达文化内涵和背景信息。

另外,在翻译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到语言的习惯和表达方式。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表达方式,翻译者需要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这可以使读者更加舒适地阅读科普读物,并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青少年科普读物的翻译还应该注重趣味性。

青少年正处于好玩的年龄段,如果科普读物过于枯燥无味,就难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因此,翻译者可以在语言上加入一些趣味性的元素,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

青少年科普读物的翻译是一项重要的跨文化传播工作。

它需要考虑到目标读者的背景和知识水平、保持原文中的文化和背景信息、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以及注重趣味性等方面。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更好地将科学知识从一种语言传播到另一种语言,帮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确定文章类型本文将是一篇关于功能目的论指导下青少年科普读物翻译的论述文章。

明确目的论本文旨在探讨在功能目的论指导下如何更好地翻译青少年科普读物,以提高青少年的阅读体验和科学素养。

功能目的论是一种翻译理论,强调翻译的目的和意图,以及译文在目标文化中的功能。

因此,本文将重点讨论如何将这一理论应用于青少年科普读物的翻译实践中。

科普翻译的标准和译者的修养

科普翻译的标准和译者的修养

科普翻译的标准和译者的修养
科普翻译的标准
科普翻译是指将科学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语言,以普及科学知识和提高公众科学素养。

科普翻译的标准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
1. 准确性:科普翻译要准确传递科学知识的本质和内涵,不能有任何偏差或误导。

2. 简明易懂:科普翻译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或复杂的句式,使读者容易理解。

3. 全面性:科普翻译要全面涵盖科学知识的各个方面,不能局限于某个方面,以便读者获得更完整的科学知识。

4. 科学性:科普翻译要有一定的科学性,不能脱离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不能存在逻辑矛盾或荒诞的说法。

5. 文化适应性:科普翻译需要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下读者的接受程度,避免使用过于具有本土化的词汇或表达方式。

译者的修养
作为一名科普翻译,译者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修养:
1. 科学素养:译者需要具备扎实的科学知识,了解科学发展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以便准确翻译科学知识。

2. 翻译能力:译者需要具备良好的翻译能力,包括准确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对目标语言和文化的深入了解。

3. 专业素养:译者需要了解科普翻译的特点和标准,掌握科普翻译的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以及科普翻译的写作技巧。

4. 责任心:译者需要对自己的翻译质量负责,避免任何可能误导读者的表达方式,以及对读者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解答。

5. 团队意识:译者需要积极与团队成员沟通合作,共同完成科普翻译的工作任务,以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总之,科普翻译需要有准确的表达、深入的科学素养和专业的翻译技能,而译者的素养和修养则是保证科普翻译质量的关键因素。

211214892_浅谈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科普文本的翻译——以“3D_打印技术”为例

211214892_浅谈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科普文本的翻译——以“3D_打印技术”为例

128《名家名作》·翻译[摘 要] 译者在翻译科普文本时,应考虑如何适应语境、选择词汇、正确表达文章意思,以达到交际目的。

以真实翻译实践项目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视角,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来研究科普翻译过程中译者的适应和选择。

[关 键 词] 科普翻译;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浅谈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科普文本的翻译——以“3D 打印技术”为例赵怡雯科普文体是一种介于科学与文学之间的文体,所以,它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还具有文学性、通俗性和趣味性,通常不会采用繁复的技术词汇。

科普作品的翻译应该忠实原意,行文兼具科学与文采,通俗易懂。

科普作品是将科技信息传递给中国大众、宣传科技理念、推广科技文化的一个主要窗口,科普作品所传达的信息必须准确,语言逻辑必须严谨,因此对译员有很高的要求。

生态翻译学对科普文本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有助于在语言、文化、交际等多维度指导翻译过程,合理运用生态翻译学能够获得更流畅、更地道的译文。

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为基础,探讨了译者如何根据翻译生态环境的变化,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标准,以达到“译有所为”。

一、生态翻译学简述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1809—1882年)的进化论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成就。

“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也就是“适应/选择”,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这个思想的理论意义已经超越了生物界,深入整个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并一直延续至今。

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胡庚申从“适者生存”这个自然规律出发,阐述了译者在译文中的核心与主导性,并从“自我适应”与“事后追惩”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论述。

具体来说,在一定的翻译生态环境中,译者必须进行选择和适应。

通过适应,译者代表了源语言和文化的“世界”;通过选择,关注译文对生态环境的适应程度,以及如何使译文的最终语言能被目标读者所接受。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科普文本的翻译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科普文本的翻译

2、语法对等:学术英语通常具有特定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在翻译过程 中,译者应尽量保持源语的语法结构,以确保目标语读者能够理解和欣赏源语的 独特之处。
3、语用对等:在学术英语翻译中,语用对等强调的是翻译中上下文和语境 的考虑。译者需要理解源语中的文化背景和语境,并在目标语中寻找相应的表达 方式,以确保目标语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
最后,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广告翻译策略,还需要语言问题。目标语言 要符合语法规范,避免出现语言漏洞或逻辑缺陷;目标语言要与原广告的语言特 点、文化内涵、受众需求相符合。此外,目标语言要有利于推动广告效果的转化, 增强受众的阅读兴趣和度。例如,可以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力,同时也可以使用具有感染力的词汇和修辞手法来增强广告的吸引力。
Translation:
The Andromeda Galaxy is the closest spiral galaxy to our own, with a distance of only 2.5 million light-years. Its name comes from the fact that it appears as a blurry blob to the naked eye, resembling an island in the sky. In fact, the Andromeda Galaxy is so large that it can be seen with the naked eye as a blurry blob in the c
参考内容
在翻译领域,尤其是诗歌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Functional Equivalence) 具有极高的指导价值。这一理论强调,翻译的目标不仅仅是词汇或句法的对应, 而更应是功能的对应。在诗歌翻译中,这意味着不仅要传达原文的表面含义,还 需传达出原文的情感、意象、风格等更深层次的内容。

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看科普翻译的原则与策略

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看科普翻译的原则与策略

对科普英语 的翻译原则和策略进行分析 ,以期 对我 国科普 文的翻译以及科普 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 词:科普英语 ;功能理 论 ;翻译原 则;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 :H0 9 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7 - 0 ( 00 0 -0 1 2 6 25 9 2 1 )607 - 4 0 则 致 关 围 正 。 “ 诚 ” 指 的是 目 的 语 必 须 与 原 作 者 的 意 图 一 忠 ,属 于 “ 种 人 际 范 畴 ,指 人 与 人 之 间 的 社 会 一 系”。忠 诚 原 则 限 制 了某 一 原 文 的 译 文 功 能 范 ,增 加 了译 者 与 客 户 之 间 对 翻 译 任 务 的 商 议 ,纠 了激 进 功 能 主 义 的 倾 向 , 进 一 步 完 善 了 “目 的 .
王 秀 娟
( 哈尔滨师范大学 西 语学 院 ,哈尔滨 10 8 ) 50 0

要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对科普 英语翻译 的研 究缺 乏较为 系统的理论作 为支撑 ,因而显得 不尽 如人
Hale Waihona Puke 意。鉴于此 ,文章 以功能翻译理 论为指导 ,通过分析具体 实例 ,从 科普 文的文本 类型、译文预期功 能等 方 面
2 1 第 6期 00年 ( 第7 总 8期 )
边疆 经 济与文化
THE B ORDER E CONOMY AND CUI URE
n6 2 l . 00
G n rl N 7 e ea I 8
【 文化论坛 】
功 畿葡泽 角度 斜普 鹤 劂鲁 理论 看 魏译 愿 策略
实 包 括 信 息 、 知 识 、 观 点 等 ; 表 情 型 文 本 指 的 是 “ 作 性 作 品 ”,语 言 具 有 美 学 特 点 ;操 作 型 文 本 创 旨 在 感 染 读 者 ,语 言 形 式 的 焦 点 是 呼 吁 或 感 染 。 根 据 科 普 文 的 主 要 功 能 ,科 普 文 属 于 多 功 能 性 文 本 。 科 普 文 描 述 的是 客 观 世 界 ,并 向 读 者 提 供 相 关 的 信 息 ,科 普 文 的 最 重 要 的 目 的 是 向 公 众 传 播 科 学 知 识 。从 这 个 意 义 上 说 他 首 先 应 属 于 信 息 性 文 本 ,从 它 的 另 外 一 个 目的 — — 感 染 读 者 , 引起 读 者 的共 鸣 来 看 ,它 又 属 于操 作 型 文 本 。 2 科 普 文 的 预 期 功 能 . 功 能 语 言 学 家 布 勒 区 分 了语 言 的 三 种 功 能 :表 情 功 能 、 信 息 功 能 和 感 染 功 能 。表 情 功 能 以 作 者 为 中 心 ,说 话 者 或 作 者 经 常 使 用 文 本 来 表 达 他 自已 的 观 点 ,具 备 这 种 功 能 的典 型 文 本 是 文 学 作 品 。信 息 功 能 强 调 信 息 和 客 观 事 实 ,科 学 论 文 和 报 告 是 最 典 型 的 信 息 功 能 型 文 本 。 感 染 功 能 以 观 众 读 者 为 中 心 , 目的 是 感 染 读 者 ,例 如 通 知 、广 告 、 宣 传 材 料 都 是 具 备 这 种 功 能 的文 本 。纽 马 克 提 出 的语 言 的 另 外 三 种 功 能 ,即 审 美 功 能 、寒 喧 功 能 和 元 语 功 能 。 就 科 普 文 而 言 ,它 具 备 信 息 功 能 、感 染 功 能 和 审 美 功 能 ,其 中 前 两 种 功 能 是 最 基 本 的功 能 ,因 为 只 有

2012-2016《上海翻译》期刊目录-整理

2012-2016《上海翻译》期刊目录-整理

2012-2016《上海翻译》期刊目录2012年第01期国家机构对外翻译规范研究——以“熊猫丛书”英译中国文学为例耿强会讯文化研究与翻译研究王晓元英语科技文体:范式与翻译国外“本地化”翻译研究学术话语的构建李广荣《道德经》英译研究在中国文军;罗张回顾与反思:国内翻译伦理十年研究(2001-2010) 吴慧珍;周伟汉英文化展馆说明文字的修辞对比与翻译陈小慰科技翻译研究近些年相对停滞的原因探析范武邱政治文本翻译探析杨大亮;赵祥云科普翻译的挑战徐彬;郭红梅论公示语汉英翻译中的关联性——以无锡市为例赵芝英涉华文献翻译中的回译问题——《我们如何进入北京——1860年在中国战役的记述》译后叶红卫谈MTI培养体系中的本地化课程设置冷冰冰意境原则指导下的中国画画题翻译——以《毕瑞画集》为例刘继华会通中西的文化阐释——以安乐哲、罗思文英译《论语》为例谭晓丽对联翻译的抗译性和可译性王志娟基于关联理论的汉英格言翻译卜爱萍“译才”不只是“通才”——与何刚强教授商榷——兼评《全球化语境下的译者素养》张霄军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学术著作英译本中高频动词使用的语料库研究许瑾;杨秀文2012年第02期奎因的“翻译不确定性”到底是什么意思?——对一个译学中哲学误读的纠正吕俊西方译论与《圣经》教义的思想关联李龙泉2012年全国翻译高层研讨会会议通知定量乎?定性乎?——对构建翻译标准的理论思考刘峥贾文波原型—模型翻译理论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赵联斌应用翻译研究30年(1980—2010) 方梦之地名标志译写亟待国家规范乌永志论旅游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限制因素杨萍贺龙平片名翻译中的国俗语义毛梅兰外宣翻译“译+释”策略探析卢小军MTICAT应用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张政杨义宽视译教学的原理、步骤及内容詹成论口译实践的三个要素杨玮斌中国传统译论对于译学建设的积极意义——以“信达雅”翻译标准为例陈飘平POSSIBLY用法译评吴国良冯春灿网络时代的翻译能力与翻译技巧——以第23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一等奖译文的生成为例万兆元平行文本与网络旅游广告英译梁君华第六届“优萌杯”翻译竞赛获奖名单“天下奇书”《山海经》及其英译——写在大中华文库《山海经》英译本出版王宏出版视角下的应用翻译研究郑艳杰第七届“优萌杯”翻译竞赛题第七届“优萌杯”翻译竞赛通知2012年第03期论翻译矛盾——从《德译中国成语故事》谈起桂乾元翻译中的认知视角——概念结构与翻译(3) 王斌动态投射与译者主体性束慧娟直译与意译:翻译方法、策略与元理论向度探讨方仪力从母语译入外语:国外非母语翻译实践和理论考察马士奎白皮书英译文本中动宾搭配调查与汉英翻译策略——一项基于汉英对比语料库唐义均地铁公示语翻译:问题与原则王树槐接受美学视角下的上海楼盘案名英译策略研究陈珊珊;高嘉正中西方修辞传统与外宣翻译的传播效果张雯;卢志宏MTI教学:基于对职业译者市场调研的实证研究丁大刚;李照国;刘霁制度文化话语口译认识论与方法论包通法;魏星妮从口译标准到口译规范:口译评估模式建构的探索王斌英语科幻小说中的新词及其汉译探析姜倩当代译论的探索者——郭建中翻译思想与实践研究王晓凤;张丽娟;张建青论勒菲弗尔对中国佛典译论译史的误读熊宣东化境:译作应比原作更好——从《林纾的翻译》说开去贾兴蓉众包翻译模式研究陆艳简评《翻译写作学》郭建中2012年全国翻译高层研讨会第二号通知本刊稿件体例及相关要求2012年第04期论应用翻译学理论范畴体系整合与拓展的逻辑基础曾利沙对立与统一排斥与互补——翻译的语言学视角冯奇万华翻译选择过程的非线性特征宋志平论译者隐身——一个社会性视角周红民程敏《毛泽东选集》英译中的策略变化巫和雄英汉翻译中的褒贬词语选择杨平英语新闻标题中的仿拟辞格及其翻译研究刘金龙戴莹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影片《金陵十三钗》的字幕翻译研究吕健吴文智翻译学理论多维视角探索曾利沙语篇连贯与翻译策略李静民族侮慢语——国际现场口译无法回避的领域刘夏青刘白玉基于云服务的校企合作翻译教学生产平台设计研究曾立人肖维青闫栗丽走进绚丽多彩的翻译世界王宏蓬勃发展的视听翻译研究及教学——Jorge Díaz Cintas访谈董海雅ASSURE用法译评吴国良冯春灿浅谈中国社会变迁下“农民工”一词的英译刘洪泉专有名词的汉译与译者的素养杨清波杨银玲论全球化语境下科技翻译的文化共享与渗透——《时报信息》翻译个案研究吴波“无家可归”与“重返家园”:反思翻译目的论彭文青一本以培养学生翻译能力为中心的MTI教材——《高级汉英翻译》评介苏艳第五届海峡“两岸四地”翻译与跨文化交流研讨会全国翻译工作座谈会暨中国翻译协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在京召开第五届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一号公告开展翻译学的复杂性研究——一个译学研究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革命吕俊信息化时代应用翻译研究体系的再研究王华树冷冰冰崔启亮苏、俄翻译理论文艺学派的思想演变及其研究毛志文论语境类型与翻译刘英蘋耿智《中庸》英译研究在中国陈梅文军多元互补、和谐共进——2012年全国翻译高层研讨会综述王宏罗修筠译创:一种普遍的实践黄德先殷艳论商务英语翻译的4Es标准翁凤翔且编,且译,且写——论形象片英译者身份的动态重叠吴自选专利文件要点分析及其对机译校改的启示罗建华何以用“独立成篇”取代“忠实”?——试谈翻译教学理念的创新刘季春试论宗教词汇隐喻的英译汤金汶学术模因跨语际复制的变异和对策樊林洲“邓小平理论”就是Deng Xiaoping Theory吗?——从词语搭配的视角谈唐义均语料库和应用翻译——以蚕学馆旧址纪念碑碑文的翻译为例黄海军王昌米翻译记忆系统的语境观王正《华英翻译捷诀》——近代第一本翻译教材刘明孙增德简评几本警务英语教材的翻译实例杨廷友翻译策略的理据、要素与特征方梦之和合翻译思想之整体模型研究途径钱纪芳释“对译”黄忠廉贾明秀翻译批评模式多元互补刍议——20世纪西方文论对中国翻译批评研究的启示李和庆薄振杰中国本地化行业二十年(1993—2012) 崔启亮国内语料库翻译学20年述评(1993—2012) 宋庆伟匡华吴建平中国周边涉美军事协定的“模糊战略”与翻译陷阱孟祥春全球化背景下财经报道的翻译技巧与方法黄樱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英译专门科技文本——以航海技术领域论文为例汪洋彰现特色,知行并举——本科翻译专业教材编撰应处理好五个关系何刚强关注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以评注式翻译和同伴互评为例李小撒柯平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研究生学制问题探讨李昌银谈俗语“打铁还须自身硬”的英译张顺生《墨子》英译比读及复译说明王宏ORDER用法译评吴国良张瑜第八届“优萌杯”翻译竞赛试题伦理回归后的汉字术语译介思考——以《中国园林》英译本为例梁君华翻译研究中的词语误判与误评——以翻译与意识形态的研究为例李贵升罗国青李艳冰Translation Peripheries:Paratextua Paratextual Elements in Translation述评——翻译研究的副文本视角张玲2013年8月教育部高校外语教育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通知第八届“优萌杯”翻译竞赛通知在第五届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上的发言(摘要) 黄友义应用翻译学理论逻辑范畴拓展方法论——兼论译学理论创新的认识论和价值论曾利沙复杂性科学观照下翻译标准问题的再探讨——论底线翻译标准的必要性和合法李春芳吕俊应用翻译研究:原理、策略与技巧方梦之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翻译规范理论的社会学重释王传英翻译项目管理实务(A Practical Guide to Translation Project Management) 王华伟王华树编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3年出版2012年中国翻译研究评析王祥兵邹兵伍志伟国内翻译竞赛综述吕立松穆雷2013年第五届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隆重召开应用翻译研究的新起点方梦之简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雕塑群说明文字的英译居祖纯国际会展名称英译:问题、模式与译名建构罗国华基于概念整合,追求地道译文朱音尔川菜烹饪方法英译原则及其应用张媛梁霞第四届“学府杯”科技翻译大赛翻译专业教学的国际化经验:来自澳大利亚的启示王非陈向京韩翀通识教育与翻译人才培养的关联——以西南联大外文系的课程设置为例吴自选也谈“邓小平理论”的英译——兼与唐义均先生商榷朱明炬云计算下的翻译模式研究陆艳国外机辅条件下的翻译过程实证研究王娟影视翻译中情色禁忌语的归化策略彭典贵浅谈现代日语中的外来语曾薇薇对“标本”的标本兼治——《远西奇器图说录最》有关问题稽考杨全红曾咪学好中文,做好翻译——翻译专业本科生《中文读写教程》评介王冬梅首届少数民族文库外译全国高层论坛——暨“中国少数民族文库翻译研究中心2013年第04期生态翻译学的国际化进展与趋势思创·哈格斯文本类型、翻译目的及翻译策略张美芳全球结构视野下的翻译规范研究傅敬民浅谈汉语对联英译的策略与方法吴伟雄法律翻译与法律移植——以晚清法律翻译实践为例吴苌弘文本类型学视角下《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英译研究石秀文吕明臣词源学视角下的奥巴马演讲辞翻译策略研究李国华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顺利换届格式塔意象在类比语篇翻译中的再造——以TEM8(2013)汉译英试题邵惟韺邵志洪一项中国EFL学习者英译汉笔试成绩预测因素的实证研究张新玲刘君玲从“青衣”等京剧术语的英译看文化翻译的归化和异化张琳琳从整合营销传播视角看“中华老字号”品牌的翻译策略扈珺刘白玉APPEAL用法译评吴国良吴雷《上海翻译》扩版、编辑部迁址启事法律语篇中shall和may的翻译对比研究王子颖电子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刘稳良《老子》汉英翻译平行语料库建设汪定明李清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翻译研究立项10年观——基于翻译研究分类的统计分析年晓萍2000—2012年间西方视听翻译的研究吕洁应用翻译研究的理论化与体系化——《应用翻译研究:原理、策略与技巧》评述程敏刘金龙《商务英语翻译》的失范与误译梁雪松“翻译研究战略论坛”主题征集启事2014年全国应用翻译理论高层论坛通知2014年第01期研究接地气,文章追技道——《上海翻译》不变的办刊追求何刚强先行者、推动者、建设者——方梦之教授对我国译学建设的贡献郭建中方家译道、梦而圆之任东升翻译研究三人谈(上) 孙艺风何刚强徐志啸语义透明与汉语熟语的直译趋近万华国际公示语误译举隅王树槐Keith Wood 商务信函翻译探究慎丹丹翻译过程研究的新模式探析——从Triangulation的译名谈起王少爽高乾语篇语调翻译李发根龚玲芬翻译政策研究及其对当下中国的借鉴意义滕梅商务翻译策划——以蒙牛广告语英译失误为例周剑波蒋璐吕和发译笔带批判锋芒,阐述现宗教偏见——高大卫《论语》英译本特色评析张晓雪论早期《聊斋志异》英译中的伪翻译现象——以乔治·苏利耶·德莫朗的译本为例李海军论清末民初的译名统一及其学术意义张景华论中国政治术语英译再创建的三个维度冯雪红首届中国少数民族文库外译学术研讨会李跃平医学冠名术语的转喻及其翻译研究冯梅第四届国际生态翻译学研讨会边立红模因理论指导下的汉语歇后语英译卜爱萍第八届“优萌杯”翻译竞赛圆满落幕口译课堂训练中的“非常”之道赵燕明清译者的构成及其地域分布李亮亮贺爱军“非主流”英语文学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翻译视角专题研讨会徐正威Whistleblower or Leaker?——管窥语言的意识形态之维潘平亮美国密苏里州别名Show Me State的文化内涵及其汉译李应清浙江省翻译协会年会暨浙江省第七届高校翻译教学与研究研讨会冯春灿中国各种山名翻译背后的学问连真然翻译的功能视角——从翻译功能到功能翻周红民2014年全国高校教师翻译教学与研究讲习班一号通知高校青年外语教师如何自我定位与发展——南京大学许钧教授访谈录黄新炎许钧经典翻译的多视角研究——《翻译与经典:文化历史中的身份变化》评介张汨文军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2014年招聘计划《上海翻译》(2014起)主要栏目设置说明“翻译研究战略论坛”主题征集启事2014年全国应用翻译理论高层研讨会通知2014年第02期应用(文体)翻译学的内部体系方梦之重过程,还是重结果?——译者的母语对英译文本的影响王建国何自然翻译研究三人谈(下) 孙艺风何刚强徐志啸功能决定形式——探讨港澳地区诗型公示语英译陈曦第九届荣鼎翻译奖全国青译赛决赛落下帷幕纪录片字幕汉英翻译研究——以纪录片《美丽乡愁》的翻译实践为例程维翻译与“国家富强”:析严复翻译之用意李涛社会学视阈下的林纾现象解读张祝祥刘杰辉翻译项目管理流程介绍蒲欣玥高军在线教翻译——基于QQ即时通讯软件的实证研究陈凌陈广益本刊开通网上投稿系统(试运行)启示网络翻译社区初探马旭燕海外《论语》漫画英译评鉴强晓元语篇的主体间性建构与典籍英译——以《孙子兵法》英译为例纪蓉琴《中国翻译家研究》组稿工作接近尾声述往事思来者明道理——有关翻译史编写的思考贾洪伟姜闽虹方梦之译学思想与方法论研究——兼论翻译学理论体系的研究路向曾利沙从迁移理论看鲁迅的翻译语言对创作语言的影响朱湘军康翠链翻译资质认证identification of translator大学英语需要从“教学翻译”向“翻译教学”过渡——评析“大学英语四、六考试新题型”中的段落翻译陆仲飞《译林回望》方梦之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翻译教学模式实证研究舒晓杨ARGUE的用法与含义种种吴国良吴雷雷刍议我国“口腔医院”的名称英译李海清刘华文国际组织中的职业译员——对布莱恩·福克斯和安妮·拉费贝尔的访谈戴惠萍曹嬿《英汉-汉英应用翻译教程》被大幅剽窃——析剽窃者的卑劣手法王冬梅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挖掘的外语学科多模态优质资源开发与应用CHL系统2014年全国高校教师翻译教学与研究讲习班二号通知目前我国译学研究的困境与出路吕俊书讯翻译中的“共注观”王斌钱锺书“化境”翻译思想新探王军平赵睿语义指向分析与翻译研究陈洁陈粤变译伦理:“舍”与“得”思考胡东平喻艳立法文本中模糊性语词的翻译原则吴苌弘英语影视剧剧本的语类及其翻译处理孔倩海关条法的语篇翻译策略探究韩健谈谈焊接标准文献中几个常见词的译法刘榴何德孚试析方梦之教授的译学思想线路图钱纪芳翻译家精神研究:以杨宪益、戴乃迭为例付智茜商务翻译项目化教学设计蒋阳建网络环境下口译课多模态教学模式的构建陈卫红“翻译研究战略论坛(2014)”通知翻译教学:继承与创新丁卫国从佛典译场管窥提高当今翻译质量的途径熊宣东第六届海峡“两岸四地”翻译与跨文化交流研讨会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坛对王尔德作品的不同评判袁丽梅《鹿鼎记》英译本中的语境重构与译者显形刘雪岚古代科技典籍英译——文本、文体与翻译方法的选择梅阳春试论韦努蒂翻译理论的创新与局限付仙梅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之偏差吴育红刘雅峰一场瞎子和聋子的对话——重构英使马戛尔尼访华的翻译过程刘黎历届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综述贾文波《马赛克重构——翻译研究的构式语法途径》述介杨子王雪明跨界的感觉林巍2014年“全国应用翻译高层论坛”如期召开第六届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一号通知走出去战略与出版意图的契合:以英译作品的当代转向为例王建开关于举办第二期全国高校教师翻译教学与研究讲习班的预告谈谈翻译研究的创新与规范傅敬民许志芳译学继承与发展:传统译论现代化新论陈达龚小萍我国苏俄翻译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赵艳秋“外宣”宣何?“外宣翻译”译何? 吕和发邹彦群“非常+名词”结构的语义特征与英译策略周永模《外语与翻译》公开发行启事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翻译主体性徐岚文化外译之中国特色词汇:策略比较及影响因素邢杰甘露汉译英误译现象剖析单伟龙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探究吕亮球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苏广才李双娟视译教材的编写:现状与问题许庆美刘进第三届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第三届全国旅游暨文化创意产业翻译研讨会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召开从施莱辛格的学术轨迹看国际口译研究的发展态势王斌华翻译项目中的术语管理研究王华树张政方梦之应用翻译理论形成考黄忠廉孙秋花李亚舒认知语法视野下的《红楼梦》英译乔小六建构、质疑与未来:生态翻译学之生态苗福光王莉娜翻译与守土有责——从钓鱼岛争端中的翻译事例谈起杨全红欢迎订阅2015年度《上海翻译》杂志翻译的语义探索与语用意识——吴国良教授访谈录吴国良刘欣对一起一稿两投事件的谴责和处分创新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翻译人才培养质量——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014年年会纪实李正栓李娜《上海翻译》投稿系统及用稿体例说明2015 TESOL国际研讨会通知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传统译论——探索构建中国传统译论体系郭建中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成立30周年庆典活动隆重举行中观翻译研究——宏微之间的探析方梦之译学理论何为——对我国翻译学理论研究的思考蓝红军走出“文本语境”——“碎片化阅读”时代典籍翻译的若干问题思考林元彪译事双“无”议左飚翻译与中国文化外交:历史发展及策略分析孙三军文军“翻译研究战略论坛(2014)”在海口经济学院成功举行法律英语中的隐喻研究及其汉译王骞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典籍英译学术研讨会综述王维波王宏印李正栓认知-功能视角下英语定语从句的翻译耿智马慧芳论手语新闻节目中手语译员的角色定位倪兰从默会性知识论翻译教材的范例李洪金《心经》英译释要安全勇尊重史料,还原《毛泽东选集》英译历程潘卫民董维山《毛泽东选集》英译本意识形态操纵之分析潘苏悦西方语用翻译研究:述评与前瞻李占喜2004—2013中国口译研究的发展与走向王茜刘和平续说“镣铐”与“跳舞”——对“翻译研究三人谈”的延伸思考刘爱兰第十六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通知西方翻译社会学研究的最新进展——《翻译与社会导论》述介覃江华关于举办第二期全国高校教师翻译教学与研究讲习班的预告“看山看水”的启迪潘文国走向复杂性科学范式的翻译学吕俊侯向群沿波讨源,守本开新——论中国传统译论的特质及我们应有的态度刘敬国公示语翻译质量评价探索冯奇第十届荣鼎翻译奖全国青译赛成功落幕翻译中认知的渐进性研究王吉会中国电影字幕翻译之“切”的原则高红“Thick Translation”研究20年:回顾与展望李红霞张政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成功举办翻译技术沙龙文化传承视域下的艺术文献翻译宁立正汉英数字口译的极限取整策略和模糊介词的妙用王小济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设置与技能体系研究黄海瑛刘军平探索翻译教材建设,促进翻译专业教育——《我国翻译专业教材建设:理论构建与对策研究》述评张美芳本地化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实践崔启亮第六届“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通知本地化翻译规范研究王传英卢蕊《孟子》译本精神构式比较研究刘翌包通法“翻译研究战略论坛”(2015)通知《大中华文库》国人英译本海外接受状况调查——以《孙子兵法》为例李宁CLAIM用法译评吴国良中-英译写要兼顾“达意”与“漂亮”——Shanghai Daily原主编张慈赟访谈录袁丽梅何刚强记老当益壮的翻译学者李亚舒教授刘金龙姜闽虹华东政法大学法律翻译学科介绍华东政法大学翻译硕士专业简介2014年全国高校教师翻译教学与研究讲习班二号通知全国ESP高端学术论坛一号通知从“异语写作”到“无本回译”——关于创作与翻译的理论思考王宏印上海翻译技术沙龙举办第三次活动王启华转向冲动与问题意识——也谈当前国内的翻译研究韩子满翻译行为研究评述与展望钱春花徐剑李冠杰网络流行语认知价值及翻译谢之君杨月华法治关键词汇及若干重要提法的译研屈文生汉英认知模式的异同与翻译的转换王子颖从语态选择的编译改动看意识形态的翻译转换徐英多维整合原则关照下的时政党政话语翻译周丽译者主体性在“对话”与“视域融合”中的彰显余斌翻译学博士生理论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来自英国赫瑞瓦特大学的借鉴穆雷邹兵董冀卿第十六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顺利召开潘卫民基于培养职业意识的翻译教学思路李艳翻译教学与地方经济建设互动双赢模式探究——以四川省泸州市为例贺义辉李春慧吕毅国内外译员角色研究的进展与思考(1976—2014)——一项基于相关文献的计量分析邢星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2015—2016年招聘计划MTI口译课程设置反思——以教学实践为例朱珊刘艳芹本地化技术研究纵览王华树刘明刘殿爵典籍英译述评王亚光不可译性与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纵刘成萍陈家晃第六届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顺利召开闫晶晶司耀龙《上海翻译》创刊30周年座谈会征稿。

彼得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指导下的科普翻译实践报告

彼得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指导下的科普翻译实践报告
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强调,翻译的主要目标是使目标读者能够理解 和欣赏原文,而不是简单地复制或转录原文。他认为,翻译应追求“最近似的自 然等价物”而非“完美的对应”。这要求译者不仅要传达原文的语义,还要尽可 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语境、文体和语用意义。
三、科普翻译实践
在科普翻译实践中,彼得·纽马克的理论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以下是一些 具体应用:
2、语境把握:在解释量子计算的工作原理时,我们需要把握好科学的语境, 以确保译文的科学性和可理解性。例如,“在量子计算中,我们使用量子比特 (qubit)而不是传统计算机中的比特(bit)”,这样的表述能够让读者迅速理 解量子计算与传统计算的差异。
3、文体适应:在科普文章中,我们应尽可能使用清晰、准确和平实的语言 进行表述。例如,我们可以将“Quantum computing promises to solve complex problems that are currently beyond the capabilities of classical computers”简明扼要地译为“量子计算有望解决一些目前经典计算 机无法处理的复杂问题”。
1、专业术语的翻译:科普文本中有很多专业术语,如地质学、生物学等。 在翻译时,我们力求准确传达原文意思,同时考虑到目标读者的接受度。
2、文化背景的转换:原文中涉及许多欧美文化元素,如神话、地名等。我 们通过查阅资料,运用符合中国文化的表达方式进行转换,以利于目标语读者的 理解。
3、行文风格的适应:原文本行文生动、形象,我们在保持原文风格的基础 上,充分考虑中文的表达习惯,使译文更贴合目标语读者的阅读习惯。
感谢观看
4、语用意义传达:在解释量子计算的潜在应用时,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例 子或实际场景来帮助读者理解。例如,“量子计算可以破解传统密码学中的加密 算法,从而对信息安全构成威胁”这样的表述能够让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量子计 算的工作原理和潜在应用。

彼得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指导下的科普翻译实践报告以《回家:重返地球》的汉译为例

彼得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指导下的科普翻译实践报告以《回家:重返地球》的汉译为例

彼得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指导下的科普翻译实践报告以《回家:重返地球》的汉译为例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的交际翻译理论在科普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以《回家:重返地球》的汉译为例,分析如何在保持原文科学性的基础上,通过交际翻译策略实现科普文本的有效传播。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强调翻译的目的和读者的反应,对于科普翻译而言,如何在传递科学知识的确保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是翻译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报告将首先对彼得·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其核心理念、主要特点以及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随后,结合《回家:重返地球》的汉译实践,分析在翻译过程中如何运用交际翻译理论,处理科普文本中的专业术语、复杂句式以及文化背景等因素,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通俗性和可接受性。

通过本报告的探讨,希望能够为科普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推动科普翻译的发展和创新,为科学知识的普及和传播贡献力量。

二、彼得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的核心内容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是著名的翻译理论家,他在翻译领域提出了两种主要的翻译方法: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和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这两种翻译方法在他的理论中占据了核心地位,为翻译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原则。

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强调翻译应以读者为中心,致力于实现原文在目标语读者中产生的效果。

这种翻译方法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目标语读者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和接受能力,确保译文能够准确、流畅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和意图。

在交际翻译中,译者不仅要关注原文的字面意义,还要深入理解原文的言外之意,包括作者的情感态度、文体风格等。

因此,译者需要具备丰富的双语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以便在翻译过程中进行灵活的语言转换和文化调适。

纽马克还强调交际翻译中的“对等”原则,即译文应尽可能在目标语中再现原文的功能和效果。

目的论指导下科普翻译中的明晰化翻译策略探析

目的论指导下科普翻译中的明晰化翻译策略探析

目的论指导下科普翻译中的明晰化翻译策略
探析
目的论指导下的科普翻译中,明晰化翻译策略旨在将专业术语和
理论概念转化为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语言,促进翻译内容的传递和有效性。

具体来说,明晰化翻译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掌握读者的语言水平和背景知识,根据不同读者的需求进行翻译。

例如,对于一般公众读者,需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科学
概念,而对于专业读者,则需保留更多的专业术语和特定用语。

2. 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排除繁琐复杂的句子结构和使用词
汇的重复或模棱两可。

采用具有强烈表意性的词汇和短语,能够帮助
读者更快速地理解翻译内容。

3. 相互比较,构建概念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把
原文中的复杂、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直观且具体的概念。

4. 使用大量示例来解释复杂的概念。

例如,将概念从数学上解释,同时也用覆盖范围广泛的实际例子来说明其解释。

明晰化翻译策略旨在增强翻译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同时确保科
学概念向非科学读者的传递更加精准和有效。

通过合理运用明晰化翻
译策略,科普翻译的质量和效果能够得到提高。

厚翻译视角下科普性文本的英译汉翻译策略研究

厚翻译视角下科普性文本的英译汉翻译策略研究

46海外文摘OVERSEAS DIGEST 海外文摘2020年第11期总第806期No.11,2020Total of 8060引言科普工作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工作重点,2020年湖北武汉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野生动物已被确定为新型冠状病毒的媒介。

但是目前社会上还依旧存在着食用野生动物营养丰富可治病的错误思想,科学普及的工作刻不容缓。

厚翻译策略可增加科普性文本的可读性,翻译策略多样化,除本文所讨论的四种厚翻译策略,还包括插图、序言等,科普文本的厚翻译策略研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以及探索前景。

1厚翻译理论简述厚翻译也称为深度翻译,1993年美国翻译学者阿皮亚在研究非洲谚语翻译时提出此理论。

厚翻译定义的原文为“translation that seeks with its annotations and its accompanying glosses to locate the text in a rich cultural and linguistic context”[1],通过注释和伴随的注解把文本置于一个丰富的文化和语言背景中。

“意图”“语境”和“差异”是厚翻译理论当中关键的三点,也是厚翻译理论研究过程中的三个核心,国内外学者针对厚翻译的研究大多围绕着这三点。

目前厚翻译理论的研究内容主要是文本语境和文化差异,运用厚翻译策略生成含有许多脚注、译注、说明等阐释性文本材料的目的语译本,给目的语读者提供背景信息,引发译入语读者对原作品的兴趣[4]。

2科普性文本分析早在1990年,于明学就指出以文艺形式表达的外国科普作品不能用简单的文艺作品的翻译标准来套用,在科学内容方面也要做到高度准确[5],此后中国学者展开了对科普文本的科学性与文学性的讨论。

之后方梦之将科技文本根据正式程度分成了科学论文、科普文章和技术文本三大类,对科普文本翻译的可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

与科技文本的写作不同的是,作者在撰写科普性文本时会使用多种写作手法,文学性突出。

英文科普短文带中文翻译

英文科普短文带中文翻译
总之,科学普及在教育和激发公众,弥合科学家和普通大众之间的差距,以及推动社会积极变革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使科学知识更易于获取和理解,我们可以赋予个人作出明智决定的能力,并培养对通过科学实现的不可思议进步的更大欣赏。
近年来,人们对科学普及更加重视,特别是在环境科学和气候变化领域。随着气候变化日益严重的威胁,教育公众关于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变得日益重要。通过使科学信息更加易于获取和有吸引力,可以帮助推动行动,并在我们与环境互动方式上推动积极变革。
In conclusion, science popularization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educating and inspiring the public,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scientists and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nd driving positive change in society. By making scientific knowledge more accessible and understandable, we can empower individuals to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and foster a greater appreciation for the incredible advancements that have been made possible through science.
科学普及的首要重要性在于它允许向普通大众传播知识。许多科学发现和进步往往是发表在学术期刊上或在会议上展示,这使得它们对普通人不可见。通过科学普及的努力,复杂的科学概念可以被分解并以易于理解的方式解释,从而使更广泛的受众可以从最新的科学发现中受益。

现代科普知识和现代技术英语作文带中文翻译

现代科普知识和现代技术英语作文带中文翻译

现代科普知识和现代技术英语作文带中文翻译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modern technology have transformed the way we live and interact with the world around us. From groundbreaking discoveries in medicine and space explor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cutting-edge communication too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ve revolutionized every aspect of our lives.One area where scientific knowledge ha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is in healthcare. Advances in medical research have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reatments, vaccines, and surgical techniques,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extending life expectancy. Similarly, space exploration has expande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universe and inspired new technologies that benefit society as a whole.Modern technology, on the other hand, has revolutionized communication and connectivity. The internet, smartphones, and social media platforms have made it easier for people to connect, share information, and collaborate on a global scale. Additionally, technologies lik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robotics arereshaping industries, creating new opportunities for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However, along with these advancements come ethical and environmental concerns. The rapid pace of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raises questions about data privacy, cybersecurity, and the potential impact on employment. Furthermore, the reliance on fossil fuels and electronic waste generated by technology pose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that need to be addressed.In conclusion,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modern technology have the power to improve our lives and shape the future. It is crucial that we continue to explore and innovate responsibly, considering the ethical implications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our advancements.中文翻译:科学知识和现代技术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与周围世界的互动方式。

科普英语竞赛翻译

科普英语竞赛翻译

科普英语竞赛翻译中的若干问题1.注意科技文体风格,使用科技英语语言科技文体的特点是结构缜密、概念准确、行文流畅、逻辑性强,词语的专业性强而修饰性较弱。

在词汇方面,科技英语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和动词的非限定式,即分词、动名词和动词不定式;词汇的组成可分三类:一是被赋予新义的常用词,二是从拉丁语、希腊语等外来语中借用的词汇,三是新造词。

在语法方面,科技英语多用现在时(尤其是一般现在时)、被动语态、非人称主语及定语从句。

科技文体是比较正式庄重的文体。

译文能否体现科技文体的特色,关键是译文中的词汇、语法、句法结构等是否与原文中的诸因素契合一致。

1)辨析文体色彩词汇是文章最基本表现材料,文章的总体风貌必然反映在词汇上。

翻译中的选词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译文能否体现原文的总体风貌。

The agenda of ongoing work in the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has been revealed here in only the most fragmentary way. But I hope these fragments will provide some glimpse into the excitement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whole.关于在社会和行为科学中我们目前正在搞的工作的进程,在这儿只是以很不搭界的方式摆出来的;可是我希望这些拉拉杂杂的东西倒能使读者见识一下我们整个的研究工作是多么有趣又是多么有意义。

这里展示的并非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的总体现状,只不过是让读者见其一斑。

然而,笔者希望这零散材料能引起人们的兴趣,使之对全部工作的重要意义有个概略的了解。

2)理清学科归属英语词汇的突出特点表现为一词多义。

一个常用词的词义可以依据其所处的不同上下文辐射到各个不同的学科,形成一个语意辐射圈。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词被赋予新义,其语义辐射范围也随之扩大。

科普翻译中的“三还原”策略

科普翻译中的“三还原”策略

科普翻译中的“三还原”策略作者:徐彬郭红梅来源:《科普创作评论》2022年第03期[编者按]知识无国界,引进版图书是我国科普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普翻译为我国读者与外文科普作品架起桥梁。

不过,区别于文艺作品与学术资料,科普作品本身就兼具科学性与通俗性,所以科普翻译对译者的复合素养等都有较高要求,语言功底与专业知识过硬,才能保证译文在知识准确的同时依然通俗易懂。

长期以来,我国引进版科普图书原作内容质量、译者翻译水平及图书审校质量不同程度上存在问题,影响了科普图书译作质量。

本期科普翻译专题邀请了科普翻译研究者徐彬、郭红梅、郭鸿杰、卢静,科普译者苟利军,以及引进版图书编辑尹涛,围绕如何提升引进版科普图书质量展开探讨,从翻译技巧、技术支持、出版流程优化等多方面为我国引进版科普图书未来的发展寻找进路。

[摘要]科普作品翻译有其特有的难点。

在翻译科普作品时,译者要做到叙事生动,说明清晰,论证合乎逻辑。

科普作品所涉及或包含的科学背景知识、科学实验过程情景以及科学原理构成了翻译中的挑战。

对此,本文提出“三还原”策略,指出科普译者需要关注三个层面的“还原”,并选取了一些畅销科普译著中的实例来说明重要性。

这三个层面信息的还原其实是知识的重新建构以及译者在此基础上进行的重新表述。

在科普翻译中采用“三还原”策略,能够有效改善科普译文的可读性,提高翻译质量。

[关键词] 翻译策略三还原科普翻译[中图分类号] H315.9 [文献标识码] A [ DOI ] 10.19957/ki.kpczpl.2022.03.001一、引言郭建中在《科普與科幻翻译:理论、技巧与实践》一书中指出科普著作具有四大特点,即科学性、文学性、通俗性和趣味性,并提出了科普翻译的三个标准:忠于原意、文从字顺、通俗易懂[1],在其论文《重写:科普文体翻译的一个实验》中,又具体指出了科普翻译所应达到的标准:优秀的科普译作,读起来应像优秀的科普原创著作一样。

且正如论文标题所表明的,郭建中认为,要想达到这样的标准,可以采取“重写”的方法[2]。

科普翻译之“四种特性”

科普翻译之“四种特性”

科普翻译之“四种特性”常明月前言在全球科技文化交流不断加深的背景下,科普作品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科普著作的翻译也成为我国普通民众获取外国最新科普智力成果的主要来源。

然而,较之于翻译界更为重视的科技翻译,对科普翻译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许多人以科普作品通俗简单为由,想当然地认为科普翻译要比文学翻译或纯科技翻译容易,“只要粗通英语,又了解一些科学常识,即能胜任科普翻译工作了”(郭建中,2004:14),导致“科幻、科普翻译历来为我国许多译家所不屑”(方梦之,2005)。

实际上,不少科普作品为了保证将科学内容准确、有效地传达给读者,其语言非常严谨和优美,极具文学性。

可以说,这种严肃的科普译著,较之纯科技著作或文学著作的翻译难度,有时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确保科学性的前提下,译者有必要探讨科普翻译中如何发挥译入语的语言优势,让文学性与科学性互补,同时注重语言的通俗性和趣味性,提高译文的可读性和审美体验。

一、科普文本的特性(郭建中,2004)论述道,科普作品是科技文体的一种变体,是文学和科学相结合的写作体裁,其目的是“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科普作品应当采取“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

基于此,概括出科普作品的四大特点:作为传播和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和科学精神的载体,科学性当然是第一位的。

科普作品是科学和文学的结合,文学性当然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特点之一。

许多经典的科普读物,文字非常优美。

第三,通俗性。

科普著作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科学知识。

第四,趣味性。

科普读物要吸引一般文化水平的读者,或者有一定文化水平,或者是某一门学科外行的读者,尤其是为少年儿童写的科普读物,就更要写得生动有趣。

二、科学性——忠于原意,传达知识准确(1)数字的直译列数字或列数据是科技说明文本常常会使用到的写作方法,这是一种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特征的方法。

使用数据使行文更加真实、精确、具体,并富有说服力。

防疫科普英文翻译作文

防疫科普英文翻译作文

防疫科普英文翻译作文英文:As we all know, the outbreak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has had a huge impact on people's lives around the world.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spread of the virus, it is important for everyone to have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epidemic prevention knowledge. Here are some key points to keep in mind.First and foremost, wearing a mask is essential. Masks can help prevent the spread of droplets that may contain the virus, especially in crowded or indoor spaces. In addition to wearing masks, it is also important to frequently wash hands with soap and water for at least 20 seconds, or use hand sanitizer if soap and water are not available. This can effectively remove the virus from our hands and reduce the risk of infection.Another important aspect of epidemic prevention is tomaintain social distancing. This means keeping a safe distance from others, especially in public places. By doing so, we can reduce the risk of coming into contact with the virus. Avoiding large gatherings and crowded places is also crucial in preventing the spread of the virus.Furthermore, it is important to stay informed about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and guidelines from health authorities. By staying updated with accurate information, we can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about our health and safety. It is also important to follow the guidance of health authorities and comply with any quarantine or isolation measures if necessary.In addition to these preventive measures, it is also important to take care of our overall health. This includes getting enough sleep, eating a balanced diet, and staying physically active. A healthy lifestyle can help strengthen our immune system and reduce the risk of infection.In conclusion, epidemic prevention is a collective effort that requires everyone's cooperation. By followingthese preventive measures and staying informed, we can all contribute to the fight against COVID-19 and protect ourselves and others from the virus.中文:众所周知,新冠疫情的爆发对全球人民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科普与科幻翻译:理论技巧与实践

科普与科幻翻译:理论技巧与实践

科普与科幻翻译:理论技巧与实践
科普翻译:
科普翻译是将科学文献、科技档案和报告以及其他与科学有关的文本从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它需要翻译者熟悉科学语言中的术语和表达方式,并能够把文本以易于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

它还需要翻译者对科学研究和科学术语有深入的了解,以便更好地传达信息。

科幻翻译:
科幻翻译是指将科幻小说、童话故事、历史书籍或其他与科幻有关的文本从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它需要翻译者熟悉不同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以及科幻作品中常用的文学表达手法,这样才能把文本表达得更加清晰通顺。

此外,翻译者还需要对科幻主题和内容有深入的了解,以便更好地传达信息。

科普翻译的挑战

科普翻译的挑战

科普翻译的挑战
徐彬;郭红梅
【期刊名称】《上海翻译》
【年(卷),期】2012()1
【摘要】科普翻译是我国第四次翻译浪潮(以外译汉为主)中重要的翻译现象。

然而科普翻译在我国受轻视,研究不深入。

本文论证科普文本本身的难度并不亚于任何文学文体和其他实用文体的作品。

而科普著作的文学性、趣味性、科学性和通俗性,都能形成翻译的陷阱,给译者带来困难。

本文借助实例分析了这些困难,并提出希望:在科普翻译繁荣的同时,科普翻译理论研究应受到关注,取得与翻译实践相匹配的成果。

【总页数】5页(P42-46)
【关键词】科技英语;科普;科普翻译
【作者】徐彬;郭红梅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59
【相关文献】
1.英汉科普文本的功能差异及翻译策略——功能翻译理论对科普文本翻译的启示[J], 段于兰;覃成强
2.也谈科普作品"Entropy"一文的翻译——兼论科普文章的翻译技巧 [J], 程林;
3.科普翻译的历史功绩与未来担当
——兼评《中国百年英汉科普文本翻译研究》 [J], 余义兵
4.科普与科幻翻译研究的开山之作——郭建中教授《科普与科幻翻译:理论、技巧与实践》序 [J], 方梦之
5.中国科普作协翻译委员会评选“改革开放30年30部优秀科普翻译图书”揭晓[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理解、表达、变通框架下科普文本的汉译

理解、表达、变通框架下科普文本的汉译

理解、表达、变通框架下科普文本的汉译作者:袁霄来源:《公关世界》2021年第12期摘要:本文以理解、表达、变通为框架,以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医学院自闭症研究所在网站上发布的自闭症科普文章为语料,根据科普文本的特点,总结了一些适用于科普文本的汉译策略,如调整语序和采用反译法等,以期为科普翻译研究及其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理解表达变通科普文本汉译策略一、引言科普文本的汉译在将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引入国内,增进相关技术知识交流,提高大众科学素养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科普作品是科技文体的一种变体(郭建中,2007:85-86),具有科技文体的一些词汇特点与句法特点。

在词汇上,科普文本有着一定的专业术语,专业术语对于精确表达某一领域的知识至关重要,在本文所选的科普资料中,出现了Asperger’s disorder、Rett’s syndrome等五个关于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代表性疾病的专业术语,虽然科普文本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众传递科学技术知识,但为凸显该文本的严谨性,专业术语是不可或缺的;在句法上,为了强调对事实、过程与结果的客观描述,使语意表述更为公正、客观,科普文本会使用较多的被动句。

目前,科普文本的翻译研究多侧重于翻译策略的探究,而少有研究基于理解、表达、变通框架来对科普文本的汉译策略做相应的探究。

翻译是一个理解、表达与变通的过程,理解是翻译的基础,表达是翻译的关键,变通是翻译的手段,三者是完成翻译活动必不可少的要素。

因此,本文基于科普文本的特点,以理解、表达、变通框架为指导,尝试探讨科普文本的汉译策略,以促进国内外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与交流。

二、CEA框架理解、表达、变通框架,即CEA框架着眼于翻译的三个过程,指出了在理解、表达和变通的过程中,译者应遵循的原则和使用的方法,以更好地完成翻译活动。

在理解过程中,译者对原文的理解要接近、达到甚至超过作者的水平;在表达时,译者应传递作者明确表达、希望表达、甚至应该表达的意思,译文的表达形式可以与原文相同、相似或完全不同;在变通阶段,译者需针对原文的不足之处作出调整(李长栓、施晓菁,2012:2-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rom Scientific American
Thanks to Kaku's insight (he is a theoretical physicist) and his flair for explaining dense scientific concepts (he is a best-selling author), this brief book weaves Einstein's life and work into a seamless, hard-to-put-down narrative. The organizing metaphor is how Einstein thought in terms of simple physical pictures--speeding trains, falling elevators, moving clocks. Excellent for the neophyte or readers who want to refresh their knowledge about Einstein without being talked down to or bored.
―科技英语采用第一人称和主动语态 在英美的确已经成为主流,而且正在对 世界各国科技界产生影响。我国的科技 英语教学人员应该尽早了解、顺应这种 变化,以适时地改革教学内容,科技工 作者和专业翻译人员也应该了解这一变 化。‖(范瑜,李国国,2004,转引自(王振平, 2006))
• 脱身于科技英语的科普英语,其文体向文 学文体靠拢的演化趋势尤其显著。 • 当代英语科普创作的实践,已然催生出一 种新的散文体,即“科学散文”。
科普翻译的
挑战
山东师范大学 徐彬
• 科普翻译是我国第四次翻译浪潮(以外译 汉为主)中重要的翻译现象。 • 科普翻译在我国存在两个突出问题
– 科普翻译受轻视 – 科普翻译研究不深入
• 本文论证: 科普文本本身的难度并不亚于任 何文学文体和其他实用文体的作品。 • 科普著作的文学性、趣味性、科学性和通 俗性,都能形成翻译的陷阱,给译者带来 困难。
科普翻译的挑战
文学性
• 原文: but the following year the family moved to Munich, where his father, Hermann, and uncle, Jakob, set up a small and not very successful electrical business.(p.1)
曾经有位俏女郎,名字 就叫俏又靓,跑起路来 赛过光。 忽有一日出门走,婀娜 多姿―相对‖状。 时光荏苒回家返,到家 却是昨晚上。
出版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 社; 第1版 (2010年4月1日) 平装: 317页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艺术宇宙》中引Hilaire Belloc的打油诗
The water beetle here shall teach
台湾繁体字版翻译
There once was a young lady named Bright Who could travel much faster than light She set out one day, in a relative way And came back the previous night.
郭兆林
从前有位年轻的亮小姐 她的脚程远远超过光 有天她动身,以相对之 式 前一个晚上便回来了。
There once was a young lady named Bright Who could travel much faster than light She set out one day, in a relative way And came back the previous night.
打油诗
《爱因斯坦的宇宙》引用《笨拙》(Punch):
There once was a young lady named Bright Who could travel much faster than light She set out one day, in a relative way And came back the previous night.
(郭建中, 2005)
科普英语 ≠ 科幻英语
• 当代科普文体虽呈现了更多的文学性,但 其主要宗旨,还是介绍科学理念和新知。 • 科幻文体是文学文体之一种。
传统上望字生意,乱排家谱,将“科 幻”“科普”归为一家的做法,是科 学思想在我国传播不广,影响不深的 表现,不仅令热衷科学的青少年产生 了混淆,也在学界造成了许多混乱。
The water beetle here shall teach A sermon far beyond your reach: He flabbergasts the Human Race By gliding on the water’s face With ease, celerity, and grace; But if he ever stopped to think Of how he did it, he would sink.
– 方梦之在《科普与科幻翻译》一书的序言中就提及:―
国内研究科普与科幻翻译的本来就不多,而作 系统研究且有突出成果者更是凤毛麟角‖
2. 对科普文体的再认识
科普文体 ≠ 科技英语文体
科技英语一般指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 方面的科学著作、论文、教科书、科技报告 和学术讲演中所使用的英语。……科技英语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gy ,简称 EST)作为一种重要的英语文体,包含大量与 科技相关的专业词汇,具有词义多、长句多 、被动句多、词性转换多、非谓语动词多、 专业性强等特点。("科技英语,")
针头线脑
针头线脑,针头线脑 一结婚就有了无穷烦恼
后一句还可以改成
你一结婚麻烦就来了(liǎo)
表格 3 《艺术宇宙》小标题的典故及处理
原文 上海版 湖南版 典故 Of mice and men: 鼠与人:地球上的 life on Earth 生命 人鼠之间:地球上 标题借用了美国现代著名小说家约翰 • 斯坦贝克的中篇小说 的生命 Of Mice and Men的题目,此处采用这篇小说的常见译名《人 鼠之间》。 苍穹微石:月球 Pebble in the Sky是美国作家艾萨克· 阿西莫夫出版于1950年的 长篇科幻小说,中国大陆译名《空中石子》(施咸荣译)和 《苍穹微石》(汉声译),台湾译名为《苍穹一粟》(叶李华 译),此处结合上下文,采用“苍穹微石”较为合适。
The Artful Universe The Da Vinci Code Pride and Prejudice (1) Pride and Prejudice (2) 《纽约时报》科学版 选文
24.2 15.2 39.1 25.6 23.1
4.9 4.8 4.5 4.5 4.8
44.2 60.4 55.4 62.4 46.8
12.7 8.6 12.0 9.4 12.1
郭建中在《科普与科幻翻译》中提 出,科普读物按照内容深浅,“可分为 高级科普读物、中级科普读物和一般科 普读物。其中,高级科普读物的内容较 深,是以科学家、工程师以及其他大学 以上文化水平的人作为主要读者对象的 科普读物。……是写给那些科学文化水平 较髙的‘外行’看的。”
A sermon far beyond your reach:
He flabbergasts the Human Race By gliding on the water’s face With ease, celerity, and grace; But if he ever stopped to think Of how he did it, he would sink.
water beetle:
小小卖油郎,
浑身绝技藏;
凌波独步功,
世人莫能当。
一朝细思量, 水底把身葬。
大宽黾蝽科(Gerridae) water-skaters 半翅目的 1科。跗节末端分叉,后 足与中足距离近,前足与中足距离远的半水生蝽类昆虫。通称为黾蝽或水黾, 俗名“卖油郎”等。世界性分布,已知450种以上,中国已知近60种。由于在 水面上划行生活而引人注目。
Needles and Pins
Needles and pins, needles and pins, When you get married your trouble begins. 发麻
手发麻,脚发麻,
你一结婚麻烦就来啦。
趣则有趣,然而如果不 脱离原文的Needles and Pins,应该也能译出较好 的效果——
水甲虫在这儿说教,
布道远非你能做到:
它在水面上滑行, 舒适,敏捷、轻盈,
让人类大吃一惊;
如若它停下思考, 又怎能在水上滑行,
它马上就进水中。
The water beetle here shall teach A sermon far beyond your reach: He flabbergasts the Human Race By gliding on the water’s face With ease, celerity, and grace; But if he ever stopped to think Of how he did it, he would sink.
• 改译: ……天主教牧师乔治·拉玛特是第一位研究我们 今天称之为―大爆炸‖的宇宙起源理论的人。
• 原文: Such stars will continue to shrink until they become black holes, regions of spacetime that are so warped that light cannot escape from them. (p.24) • 原译: ……黑洞是时空如此弯曲的一个区域,甚至连 光线都无法从那里逃逸出来。(p24) • 评论: 转换自(这不是―翻译‖)so…that…句型的―如 此……以至于……‖是典型的欧化句式,非汉语原生句型, 许多翻译家,包括思果和余光中在谈翻译的书中,都曾反 复忠告译者要力戒此种句型。而恰恰是这一欧化句式,在 《果壳》译本中反复出现。 • 改译: 黑洞中时空弯曲得极其严重,连光线都无法逃 逸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