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影像学表现
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
![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6790243f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9f.png)
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正文:⒈引言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是了解和评估肺部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的各种表现,包括胸廓、纹理、肺实质、支气管、肺动脉和淋巴结等。
⒉胸廓正常胸廓在CT影像上呈轮廓清晰、对称的表现。
胸廓包括胸骨、肋骨、锁骨和脊柱等结构。
⒊胸膜胸膜是覆盖在肺部表面的薄膜,分为脏层和壁层。
正常情况下,胸膜在CT影像上呈现为一层薄膜状的线条,胸腔内有一定量的液体,但不应有明显积液。
⒋肺纹理肺纹理是指肺部内部的网状纹理,主要由肺小叶间隔和支气管血管束组成。
正常肺纹理在CT影像上呈现为细密、均匀的网格状结构。
⒌肺实质正常肺实质在CT影像上呈现为均匀分布的灰度区域。
肺实质密度与空气、软组织和血管等结构有关。
正常情况下,肺实质密度应该与肌肉密度相近。
⒍支气管支气管是将空气输送至肺实质的管道系统。
正常的支气管在CT影像上呈现为细小的线状或管状结构。
支气管在肺门区域聚集,辐射状分布至肺实质。
⒎肺动脉肺动脉是将氧气输送至肺部的血管。
正常肺动脉在CT影像上呈现为管状或环状结构,直径逐渐变细,分布均匀。
⒏淋巴结淋巴结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淋巴管道的交汇处。
正常的淋巴结在CT影像上呈现为小圆形或椭圆形的结节,密度均匀。
结尾:1、本文档涉及附件:本文档所附的影像资料可供参考。
2、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在本文中出现的法律名词及注释仅供参考,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理解和处理。
(医学课件)正常影像学表现
![(医学课件)正常影像学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389e6d22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6d.png)
对于某些病变,需要多次检查观察其动态变化,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 度。
THANK YOU.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3
脊柱正常影像学表现
X线
脊柱在X线平片上显示为连续的骨性结构,呈长条状,可见生 理弯曲和棘突、椎弓根等骨性标志。
正常情况下,椎体与椎间隙呈均匀对称分布,相邻椎体之间 有均匀密度的软组织影。
CT
CT扫描可清晰显示脊柱的骨性结构,对骨质的病变敏感度 高。
在正常CT图像上,椎体骨质呈均匀一致的较高密度影,椎 间隙呈低密度影,棘突、椎弓根等骨性结构呈高密度影。
脑室系统正常
脑室系统大小形态对称,无扩张或 狭窄。
基底节位置正常
基底节位于脑干两侧,位置对称, 无异常密度。
MRI
脑实质信号均匀
脑沟脑回清晰
正常脑实质在MRI上信号均匀,无局灶性信 号异常。
脑沟脑回形态清晰,无局灶性加深或变浅。
脑室系统清晰
基底节信号正常
脑室系统大小形态正常,无局灶性扩大或狭 窄。
X线
骨骼基本显像
X线平片可以显示骨骼的基本形 态和结构,包括骨皮质、骨松
质和骨髓腔等。
关节间隙和韧带
X线平片还可以显示关节间隙和 周围韧带的形态,正常关节间
隙较窄,韧带呈条索状。
骨化中心
在儿童骨骼生长发育过程中,X 线平片可以观察到骨化中心的
出现和发育情况。
CT
01
02
03
骨骼细节显像
CT断层扫描可以更细致 地显示骨骼的细节结构, 如骨小梁、骨皮质和关节 面的形态等。
CT
胸部CT平扫
显示肺部、纵隔、气管、支气管及胸膜等结构,观察有无炎症、结核、肿瘤 等病变。
正常影像学表现
![正常影像学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a10a87af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c2.png)
正常影像学表现正常影像学表现指的是在医学影像学领域中,在使用特定的影像技术拍摄一定的人体区域后所获取的图像所呈现的显示无异常的状态。
影像学技术通常包括X射线、CT、MRI、超声等,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在不剖开人体的情况下了解人体内部状况。
影像学技术在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为医生提供患者的病情预测和治疗方案,这就需要医生熟练地掌握和判断正常影像学表现。
X射线在医学领域中,X射线最早被使用于诊断骨科疾病。
在X线片中,骨骼呈现白色,而其他组织则呈现灰色到黑色。
正常的骨骼和关节应该筋骨清晰,密度均匀。
在X射线中,各种组织和器官都有其特定的密度和影像,大小形态。
在X射线检查中,医生通常会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骨骼X射线可以清楚地呈现出骨骼和关节的情况,如骨骼受损或骨折等。
正常情况下,骨骼应该呈现清晰、无破损和变形的状态。
胸部胸部X射线被广泛用于诊断肺部疾病,比如肺结核、肺炎、肺气肿等。
正常的胸部X射线片应该显示肺部清晰、透明,心脏位置正常。
牙齿X射线可以被用来观察牙齿的状况。
正常的X射线牙齿片应该呈现出均匀的齿根和齿骨密度。
CTCT(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个高级的医学影像学技术,其原理是利用X射线,通过对特定区域的无数个平行切片组成三维图像。
CT的分辨率比X射线高,也比MRI低。
在CT扫描中,被检查的部位会被放在旋转的光源周围,以产生各个角度的X射线,最终计算机将各个角度的影像信息合成为三维图像,用于分析诊断。
在CT扫描中,医生通常会关注以下几个方面:CT扫描在头部检查中可以大大提高诊断质量,如检测头部损伤、肿瘤、炎症等。
正常的头部CT扫描应该呈现出清晰的颅骨、脑部组织清晰、无肿块和细菌感染迹象等。
胸部CT扫描可以提供比X射线更高的分辨率,因此在胸部检查中能够观察到更细微的细节,并能够检测到更小的病变。
正常的胸部CT扫描应该呈现出肺部清晰、透明,心脏大小正常。
MRI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是一种高级的医学影像学技术,使用磁共振原理分析人体内部结构。
女性生殖系统正常影象学表现
![女性生殖系统正常影象学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27f88954a216147916112809.png)
女 性 盆 腔 正 中 矢 状 位
2020/4/2
子宫底 子宫腔 子宫体
子宫颈 子宫颈管
子宫圆韧带 子宫阔韧带 子宫颈阴道上部 子宫颈阴道部
髂总动脉 髂外动脉
输尿管 脐动脉 闭孔动脉 子宫动脉
2020/4/2
髂内动脉 臀上动脉 臀下动脉 阴部内动脉 骶丛 直肠下动脉
膀胱上动脉
女性盆腔动脉
2020/4/2
宫颈自内向外有四层信号 1.高信号的宫颈管内粘液 2.中等信号的宫颈粘膜皱襞 3.低信号宫颈纤维基质
2020/4/2
正常MRI表现
• 1、子宫和阴道 • 宫体分三层 • 宫颈分四层 • 阴道分二层 • 2、卵巢 • 3、输卵管
2020/4/2
正常MRI表现
子宫 T1WI上,宫体、宫颈和阴道呈均匀低信号 T2WI上,宫体、宫颈和阴道呈分层表现
2020/4/2
三、盆腔动脉造影表现
2020/4/2
三)女性生殖系统CT检查 • 1) 一般准备 • 2) C T平扫 • 3) C T增强
2020/4/2
正常CT表现
• 子宫: • 子宫体位于盆腔中央,也可偏于一侧 • 横形梭形的软组织密度影,边缘光滑 • 其大小受年龄、生育和生理状态影响 • 子宫颈长约为2.0cm,横径小<3.0cm • 增强检查子宫肌均一强化,宫腔无强化
(一)正常X线表现
–正常子宫输卵管造影 ➢正位观察,子宫腔呈倒置三角形,子宫角与输卵管相通;下端则与子宫颈管相连 ,后者由于粘膜皱襞存在而呈羽毛状表现 ➢由于输卵管有蠕动,因而充盈可不连续 ➢注入碘油后24小时或注入水溶性碘剂后1小时~2小时摄片,显示输卵管内对比剂 全部排空并进入腹腔,呈多发弧线状或波浪状致密线影
骨正常影像学表现
![骨正常影像学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46f946936137ee06eef9184e.png)
一、正常X线表现
(三)软组织的X线表现
一般情况:各种软组织间缺 乏自然对比,平片作用有限
有脂肪衬托下:某些肌肉、 肌腱、韧带可显示轮廓
血管:造影检查可显示血管
一、正常X线表现
(四)各部位骨关节的正常X线表现
手腕部
一、正常X线表现
(四)各部位骨关节的正常X线表现
一、正常X线表现
(四)各部位骨关节的正常X线表现
脊柱
(2)脊椎与椎间盘的X线表现
椎体前缘、后缘及棘突后缘顺列 生理曲度:颈椎、腰椎向前,胸椎向后 椎体呈长方形,居前;椎弓居后 椎管居椎体之后,为纵行半透明区 椎间隙:相邻椎体间的透亮间隙,胸椎 间隙较窄,腰椎间隙自上而下渐增宽, 腰4~5间隙最宽,腰5~骶1间隙又变窄。
二、正常CT表现
(一)骨骼
骨窗可观察:骨皮质——线状致密影; 骨小梁——细密的网格影; 骨髓腔——低密度影。
骨髓腔
骨皮质
骨小梁
二、正常CT表现
(一)骨骼
软组织窗:肌肉、肌腱——中等密度; 脂肪——低密度; 骨骼——呈白影。
脂肪
韧带 肌肉
二、正常CT表现
(一)骨骼
脊椎:椎体中部——
椎体上或下部——
手腕部
一、正常X线表现
(四)各部位骨关节的正常X线表现
手腕部 远端
骨干
指骨:为短管状骨,骨骺位
于基底部;爪粗隆
基底
掌骨:为短管状骨,骨骺于 远端,除第1掌骨;2长1短
腕骨与腕关节:腕骨8块; 桡腕、腕骨间及腕掌关节
远节 中节 近节
掌骨
一、正常X线表现
(四)各部位骨关节的正常X线表现
手腕部
胸部正常影像及常见疾病表现最终版
![胸部正常影像及常见疾病表现最终版](https://img.taocdn.com/s3/m/02c17a5c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4a.png)
表现为多形性病灶,如渗出、增殖、干酪坏死、钙化和纤维化等, 易形成空洞和播散。
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改变鉴别
肺水肿
肺栓塞
表现为蝶翼状阴影,肺 门周围血管增粗、模糊。
表现为楔形阴影,尖端 指向肺门,底部与胸膜
相连。
肺不张
肺气肿
表现为肺叶或肺段体积 缩小,密度增高,邻近
结构向患侧移位。
表现为肺透亮度增加, 肺纹理稀疏,膈肌下降。
监测治疗效果
03
在治疗过程中,定期进行影像检查可以监测治疗效果,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 影像检查将更加智能化,提高诊 断准确性和效率。
多模态影像融合
将不同影像检查技术进行融合, 如CT、MRI、PET等,可以更全 面地评估病情,提高诊断准确性。
密度特征
良性肿瘤密度均匀,多无钙化;恶 性肿瘤密度不均,可出现坏死、囊 变和钙化。
生长速度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长期随访形态 变化不大;恶性肿瘤生长迅速,短 期内可出现明显形态和密度变化。
不同病原体感染鉴别
细菌性肺炎
表现为肺叶或肺段实变,密度均匀,边缘模糊,可伴有支气管充 气征。
病毒性肺炎
表现为肺纹理增多、模糊,小片状阴影或磨玻璃样改变。
02
常见胸部疾病影像表现
肺炎
01
02
03
影像表现
肺部出现斑片状、云雾状 阴影,密度均匀,边缘模 糊。
伴随症状
发热、咳嗽、咳痰、呼吸 困难等。
治疗方法
抗感染治疗,同时对症治 疗如止咳、化痰等。
肺结核
影像表现
肺部出现斑点状、结节状、 索条状阴影,密度不均匀, 边缘较清晰。
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
![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5b4816e7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f5.png)
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胸肺部CT扫描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胸部疾病和病变。
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可分为胸腔、肺实质、血管、胸膜、纵隔五个方面进行描述。
第一章胸腔1.胸膜:________ 双侧胸膜平滑,无胸腔积液或胸膜增厚。
胸腔积液可表现为胸膜间隙增宽和密度不均匀。
胸膜增厚表现为胸膜平滑,并伴有胸腔积液或纵隔淋巴结增大。
2.肋骨:________ 胸骨和肋骨完整,无明显异常改变。
第二章肺实质1.气管和支气管:________ 气管居中位置,支气管分支清晰,无狭窄、扩张或息肉样改变。
2.肺叶和段:________ 双肺叶和段结构清晰,无明显结节、肿块或炎症。
3.肺纹理:________ 肺纹理均匀,无明显增粗或模糊。
4.肺泡:________ 肺泡清晰可见,无肺炎灶、肺气肿或肺水肿表现。
第三章血管1.主动脉和冠状动脉:________ 主动脉及其分支正常,无动脉瘤或狭窄。
冠状动脉分布正常,无明显狭窄。
2.肺动脉和静脉:________ 肺动脉影清晰,分支正常,无明显栓塞或扩张。
肺静脉影清晰,无充血或扩张。
第四章胸膜1.胸膜腔:________ 胸膜腔无积液或增厚。
2.胸膜增厚:________ 胸膜增厚可见胸膜平滑,并伴有胸腔内积液或纵隔淋巴结增大。
第五章纵隔1.纵隔结构:________ 纵隔结构清晰,无异常肿块或淋巴结增大。
2.气管:________ 气管位置居中,无狭窄或扩张。
3.食管:________ 食管位置正常,无狭窄或憩室形成。
第六章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请查看附件部分。
法律名词及注释:________1.胸腔积液:________指胸膜腔内液体积聚,可以是血液、浆液、脓液等。
2.胸膜增厚:________指胸膜的厚度明显增加,常见于胸膜炎症、胸膜肿瘤等疾病。
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
![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6cf89419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26.png)
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正文:一:引言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是指在CT检查中,胸肺部正常结构的影像显示。
通过该项检查可以对胸肺部疾病进行评估和诊断。
本文将详细介绍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的各个方面。
二:检查方法1. 检查设备:胸肺部CT扫描使用多层螺旋CT机进行,通常以512×512像素进行重建。
2. 检查姿势:患者应采用仰卧位姿势,双手放于头两侧,头部稍向后仰。
三:胸腔解剖结构1. 胸骨:胸骨位于胸前正中,由三部分组成。
2. 肋骨:肋骨共有12对,与胸椎相连。
3. 胸膜:胸膜分为壁层和脏层,两层之间有少量液体充填。
胸腔位于胸膜之间。
四:肺叶和肺段解剖1. 左右肺叶:左肺分为左上肺叶和左下肺叶,右肺分为右上肺叶、右中肺叶和右下肺叶。
2. 肺段:肺叶进一步分为多个肺段,如右上肺叶分为前段、后段和上部段等。
五:肺实质结构1. 气道:细支气管进入肺内分为及支气管、细支气管。
2. 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基本单位。
3. 血管:肺动脉和肺静脉与气道相关,形成著名的肺门影。
六:正常胸肺部CT表现1. 胸廓:胸廓应正常闭合,不应有凸出或凹陷的部位。
2. 肺野:肺野应均匀透亮,纹理清晰。
3. 肺叶和肺段:肺叶和肺段应看清楚,无明显模糊或病灶区域。
4. 胸腔:胸腔内无明显液体积聚,膈面光滑。
5. 肺血管与支气管:肺血管和支气管分布均匀,血管壁光滑。
6. 淋巴结:纵隔和肺门淋巴结应属于正常大小范围。
7. 脊柱和骨骼:胸椎和肋骨应无明显骨质破坏或畸形。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可在具体报告中查看,详细记载了胸肺部CT 影像学表现及相关疾病的信息。
法律名词及注释:1. 胸腔:指胸廓内,肺部和其他相关结构所占据的空间。
2. CT(computed tomography):计算机体层摄影术,通过计算机重建断面图像,用于三维结构的观察和诊断。
3. 肺血管:供应肺组织气体交换的血管系统。
4. 肺门: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等位于肺根部的组织集合。
骨与软组织的正常及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
![骨与软组织的正常及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dc6844f8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f5.png)
骨与软组织的正常及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骨与软组织的正常及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
一、骨的正常影像学表现
1: X线表现:骨的X线影像显示骨的形态、密度和骨表面的轮廓。
正常骨的X线表现为骨骼完整,密度均匀,骨质无明显破坏,骨表面光滑。
2: CT表现:CT扫描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骨的内部结构,可见骨小梁、骨突起等。
正常骨的CT表现为骨结构清晰,密度均匀。
3: MRI表现:MRI可以显示骨髓腔、骨髓等软组织结构,对于骨骼肿瘤和骨髓炎等疾病更敏感。
正常骨的MRI表现为骨髓信号均匀,骨髓腔无明显改变。
4:骨显像:骨显像是通过注射放射性同位素追踪骨代谢情况,可以了解骨的生理功能和代谢情况。
正常骨显像为骨稳态。
二、骨的病变影像学表现
1:骨折:骨折的影像学表现为骨质断裂、移位和局部骨折间隙。
不同类型的骨折表现各异,如横行骨折、斜行骨折、螺旋骨折等。
2: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的影像学表现为骨密度降低、骨小梁稀疏和骨骺变形。
最常见的表现是椎体压缩性骨折。
3:骨肿瘤: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为局限骨质破坏、骨质增生或骨质毁损。
骨肿瘤类型包括良性骨肿瘤和恶性骨肿瘤。
4:感染性骨炎:感染性骨炎的影像学表现为骨骺模糊、骨质破坏、软组织肿胀和脓肿形成。
5:退行性骨病变:包括骨关节炎、骨质增生等,影像学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增生和关节囊变形等。
附件:
本文档未涉及附件,请参阅其他相关文档。
法律名词及注释:
1:法律名词:指与法律相关的术语、法律条款或法律规定的名称。
2:注释:对法律名词进行解释和说明的文字说明或附录。
(医学课件)正常影像学表现
![(医学课件)正常影像学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e390d153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0e.png)
脑部MR I
显示脑组织、神经纤维和血液供应。
关节MR I
显示关节软骨、肌腱和韧带。
PET-CT检查的正常表现
代谢活动
通过追踪放射性示踪剂观察 器官和组织的代谢活动。
肿瘤定位
帮助检测和定位肿瘤的位置 和范围。
功能评估
评估器官和组织的功能状况, 如心脏血流量和脑血氧水平。
超声检查的正常表现
1
腹部超声
统成像
X线检查的正常表现
胸部X线片
显示肺部、心脏和胸骨等结构。
手部X线片
显示骨骼和关节结构。
牙科X线片
显示牙齿和牙周组织。
CT检查的正常表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头部CT 腹部CT 胸部CT
显示颅内结构和脑血供情况。 显示腹腔器官和血管结构。 显示肺部、心脏和胸骨等结构。
M R I检查的正常表现
1
脊柱MR I
2
显示脊髓、椎间盘和神经根。
显示肝脏、胆囊和肾脏等腹部器官。
2
产科超声
评估胎儿的发育和母婴的健康。
3
心脏超声
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M R A检查的正常表现
脑部MR A
显示脑血管的结构和血流情况。
心脏MR A
下肢MR A
显示心脏血管的结构和血流情况。 显示下肢血管的结构和血流情况。
3 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影像学的应用领域和成像质量也不断提高,为临床医学带来了革 命性的变化。
为什么需要影像学
1 无创
影像学技术可以提供无创的检查方法,避免了传统的切开手术。
2 快速
通过影像学检查,医生可以快速获取病人的内部信息,有助于准确诊断和治疗。
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
![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29c2aa27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0b.png)
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一、引言胸部CT影像学是诊断和评估胸部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
二、胸廓正常胸部CT影像学中,胸廓呈现为双侧对称,呈椭圆形或近似椭圆形。
胸骨前突、锁骨、肩胛骨、肋骨、背部等结构均可清晰显示。
三、肺野1. 肺实质:肺组织密度均匀,纹理清晰,可见细小支气管血管束。
无明显实质结节、肿块或浸润阴影。
2. 肺小叶:肺小叶内可见小叶间隔,正常肺小叶间隔宽度应在2-15mm范围内。
3. 支气管:支气管呈较明显的空气密度,壁厚均匀,支气管径迹清晰可见。
四、纵隔1. 纵隔位置:纵隔位于胸廓中,前至胸骨后突,后至胸椎,上至锁骨顶,下至横膈膜的最高点。
2. 纵隔结构:纵隔内可见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淋巴结等结构,各器官之间的分界清晰。
3. 淋巴结:正常淋巴结大小一般小于1cm,形态规则,密度均匀,无强化。
五、胸膜1. 胸膜腔:胸腔腔隙清晰,无积液或气体。
2. 胸膜增厚:胸膜厚度一般小于1mm,不应有明显增厚的表现。
六、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详见附件文件。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 胸部CT影像学: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对胸部进行影像学检查和评估的方法。
2. 胸廓:人体胸部外形的轮廓,由胸骨、肋骨、锁骨等组成。
3. 肺实质:指肺的实质部分,包括肺泡、细支气管、血管和结缔组织。
4. 肺小叶:肺的最小功能单位,由气管支气管分支成的。
每个肺小叶由一个中央小叶支气管和周围小叶支气管构成。
5. 纵隔:胸廓内位于两肺之间的胸腔隔离结构,包括心脏、食管、大血管、淋巴结等。
6. 淋巴结:分布于胸腔中的小型器官,是淋巴系统的一部分,具有免疫作用。
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
![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69334852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3b.png)
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肺是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正常的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对于诊断肺部疾病至关重要。
在进行胸肺部CT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一、纵隔1.纵隔的位置、形态、大小应正常。
2.纵隔内结构应呈现清晰,并且各部分之间应有明确的分界。
二、气道1.气道应呈现通畅,无明显阻塞或狭窄。
2.支气管壁应均匀光滑,无明显增厚或结节。
三、肺实质1.肺组织应呈现均匀的纹理,无明显密度异常。
2.双肺应对称,无明显不对称或大面积病变。
3.肺叶、肺段和亚段应呈现清晰的分界,无明显模糊或不连续。
四、胸膜1.胸腔内胸膜应光滑,无明显增厚或结节。
2.胸膜腔应无积液或气体。
3.胸膜下脂肪间隙应正常。
五、肺血管1.主动脉、肺动脉和其分支应呈现正常形态和大小。
2.肺血管影应均匀分布,无明显扩张或狭窄。
3.肺动脉应与相应支气管一致分布。
六、胸腔和间隙1.胸腔内应无明显积液或气体。
2.胸腔内和胸膜腔内的各个间隙应正常存在,无明显增宽或增厚。
七、其他1.胸骨和肋骨应正常,无明显骨折或病变。
2.胸壁和膈肌应正常,无明显异常。
本文档涉及附件:无。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纵隔:指胸部内纵隔膜(位于胸腔中央)周围的区域,包括心脏、主动脉、食管、胸导管等器官和结构。
2.气道:指从鼻腔至肺泡的通气系统,包括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泡等部位。
3.肺实质:指肺部组织的主要成分,包括支气管、肺泡、肺小叶和肺血管等结构。
4.胸膜:指覆盖在胸腔内壁和肺表面的一层薄膜,分为胸膜腔和胸膜下脂肪间隙。
5.肺血管:指肺动脉和其分支,负责向肺组织供应血液和氧气。
6.胸腔和间隙:指胸腔内的空腔和间隔,包括纵隔、心包腔、胸膜腔和胸腔内的脏器间隔等。
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
![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c16aa641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f5.png)
胸壁的皮肤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 对疼痛和温度等刺激敏感。
胸膜
胸膜分为壁胸膜和脏胸膜,两 者之间形成胸膜腔,内有少量 浆液润滑,使得呼吸时胸膜可
以相互滑动。
脏胸膜覆盖在肺的表面,壁 胸膜则紧贴肋骨、胸骨和膈
肌表面。
正常状态下,胸膜腔内没有气 体或液体,因此CT影像学上表
现为无气透明区。
纵隔
纵隔是位于两肺之间的区域, 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器官和结构, 如心脏、食管、气管、大血管 等。
肿瘤病变
总结词
肿瘤病变在CT影像上通常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结节或肿块,密度 不均,边缘清晰或模糊。
详细描述
肿瘤病变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良性肿瘤生长缓慢,边界清晰;恶性肿瘤则生长 迅速,边界模糊,有时还会侵犯周围组织。CT影像上可以观察到肿瘤的大小、形 态、密度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等。
04
胸肺部常见病变的CT影像学 表现
炎症病变
总结词
炎症病变在CT影像上通常表现为密度增高、边缘模糊的片状阴影,有时还伴有 胸腔积液。
详细描述
炎症病变通常由感染、外伤或免疫系统疾病引起,CT影像上表现为密度不均的 片状阴影,边缘模糊,有时会伴有胸腔积液。随着炎症的消退,这些阴影通常 会逐渐消失。
肺段的异常表现可能与肺部疾病有关, 如肺炎、肺癌等。
每个肺段都有其特定的形状和位置, 在正常肺部CT影像学表现中,各肺段 之间有清晰的分界线。
肺小叶
肺小叶是肺的基本组成单位,呈 小圆形或椭圆形的结构。
每个肺小叶由3-5个肺泡组成, 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在正常肺部CT影像学表现中,肺 小叶形态规则,边缘清晰,无异
常密度影。
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
![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160c5bf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32.png)
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一、介绍本文档主要描述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旨在为医学专业人士提供参考。
二、影像采集技术1·扫描方式:常规胸部CT扫描采用螺旋扫描技术。
2·成像参数:常用参数包括层厚、层距、扫描延迟时间等。
三、胸部1·胸廓:显示正常的骨性结构,包括胸骨、肋骨等。
2·肺野:正常肺野呈现均匀黑色,无明显密度改变。
a·双肺野:显示两侧肺组织,无实质性异常。
b·肺门:显示肺动脉、肺静脉和支气管等结构,无明显异常。
四、肺实质1·气管和支气管:显示正常的气管和主支气管结构。
a·气管:位于中线,无明显异常。
b·主支气管:显示两个主支气管,无明显异常。
c·支气管:显示分支支气管,无明显异常。
2·肺叶和肺段:显示正常的肺叶和肺段结构。
a·右肺:显示右上叶、右中叶和右下叶,无明显异常。
b·左肺:显示左上叶和左下叶,无明显异常。
3·肺小叶和肺泡:正常肺小叶和肺泡无明显异常。
4·肺血管:正常血管无明显扩张或狭窄。
五、胸膜1·胸腔腹膜:显示胸膜连续完整,无积液或粘连。
2·胸膜分隔:正常胸膜分隔无明显变形或增厚。
六、其他结构1·纵隔:显示纵隔结构完整,无明显异常。
2·气管旁间隙:显示无明显异常。
七、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无八、法律名词及注释1·CT(Computed Tomography):计算机断层扫描,一种医学成像技术,通过X射线扫描得到体内断层图像。
2·胸廓(Thoracic cage):构成胸腔的骨架结构,由胸椎、肋骨、胸骨和骨盆组成。
3·肺野(Lung field):指肺部影像中显示的肺组织区域。
4·肺门(Hilum):指肺部的门脉、支气管和肺动脉等进出肺组织的部分。
医学影像学复习资料:颅脑正常影像学表现
![医学影像学复习资料:颅脑正常影像学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34a7b97c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cf.png)
医学影像学复习资料:颅脑正常影像学表现今天帮助考生整理,神经系统影像诊断之颅脑正常影像学表现。
1.颅骨平片正常颅骨平片表现,因个体、性别和年龄而异。
颅板分内板、外板和板障。
内、外板呈高密度线形影,板障居中,密度较低。
颅板厚度因年龄和部位而不同。
颅缝包括冠状缝、矢状缝和人字缝,呈锯齿形透亮影。
颅缝内可有缝间骨。
侧位上可显示蝶鞍的形态、大小及结构。
其正常前后径平均11.5mm,深径平均9.5mm,形状分为椭圆形、扁平形和圆形。
后前位上,内耳道显示在眼眶内,两侧对称,宽径不超过10mm,两侧相差不超过0.5mm。
生理性钙化主要有松果体、大脑镰、床突间韧带和脉络膜丛等部位钙化。
生理性钙化的移位仅对颅内占位病变起提示作用。
2.脑DSA颈内动脉经颅底入颅后,先后发出眼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和后交通动脉,终支为大脑前、中动脉。
大脑前动脉主要分支依次是额极动脉、胼缘动脉、胼周动脉等;大脑中动脉主要分支依次是额顶升支、顶后支、角回支和颞后支等。
这些分支血管多相互重叠,结合正侧位造影片容易辨认。
正常脑动脉走行迂曲、自然,由近及远逐渐分支、变细,管壁光滑,分布均匀,各分支走行较为恒定。
(1)颅骨及空腔:颅骨为高密度,颅底层面可见低密度的颈静脉孔、卵圆孔、破裂孔等。
鼻窦及乳突内气体呈低密度。
(2)脑实质:分大脑额、颞、顶、枕叶及小脑、脑干。
皮质密度略高于髓质,分界清楚。
大脑深部的灰质核团密度与皮质相近,在髓质的对比下显示清楚。
尾状核头部位于侧脑室前角外侧,体部沿丘脑和侧脑室体部之间向后下走行。
丘脑位于第三脑室的两侧。
豆状核位于尾状核与丘脑的外侧,呈楔形,自内而外分为苍白球和壳核。
苍白球可钙化,呈高密度。
豆状核外侧近岛叶皮层下的带状灰质为屏状核。
尾状核、丘脑和豆状核之间的带状白质结构为内囊,分为前肢、膝部和后肢。
豆状核与屏状核之间的带状白质结构为外囊。
(3)脑室系统:包括双侧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内含脑脊液,为均匀水样低密度。
2023修正版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1]
![2023修正版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1]](https://img.taocdn.com/s3/m/4d04935b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45.png)
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引言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常用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可用于评估胸部结构和疾病。
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是指胸部CT扫描中出现的正常结构和特征,包括肺部、纵膈和胸壁等部分。
本文将介绍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的详细内容。
肺部线索性结节在胸部CT扫描中,肺部常可见到一些类圆形或卵圆形的小结节,这些结节通常为线索性结节。
线索性结节多为良性病变,通常直径小于6毫米,边缘锐利,形态规则。
肺叶和段的分布正常肺部CT扫描中,肺叶和段的分布是比较对称的。
右肺有三个叶,包括上叶、中叶和下叶;左肺有两个叶,包括上叶和下叶。
每个肺叶又分为数个肺段,这些肺段在CT扫描中呈径向分布。
气管和支气管正常肺部CT扫描中,气管和支气管通常呈现清晰的管状结构。
气管位于纵隔中央,支气管延伸至肺门区域。
正常情况下,气管和支气管内壁光滑,无明显病变。
血管和血管渐变肺部CT扫描中,肺血管呈现为线状或线状结构,与气管和支气管平行分布。
在肺尖区域,肺血管逐渐变细,而在肺底区域,肺血管逐渐变宽。
这种血管的渐变是正常的。
纵膈纵膈脂肪正常胸部CT扫描中,纵膈脂肪可见于纵隔的上部和前部。
纵膈脂肪的分布是对称的,呈现为低密度的区域。
心脏和大血管正常胸部CT扫描中,心脏可见于纵膈的中央位置,心脏的大小和形态正常。
大血管如主动脉和肺动脉位于纵膈的前方。
食管和胸腺纵膈中食管位于纵隔的后部,呈管状结构。
胸腺位于纵隔的前上方,通常在成年人中已经萎缩。
胸壁正常胸壁的CT扫描中,胸骨、肋骨和胸壁肌肉呈现正常形态和密度。
结论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包括了肺部、纵膈和胸壁等结构的详细信息。
了解正常影像学表现对于准确诊断胸部疾病至关重要,可帮助鉴别病态胸部CT表现和正常表现,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断和治疗。
正常胸部X线平片的影像学表现
![正常胸部X线平片的影像学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d7a8d44677232f60ddcca1dc.png)
CHINESE COMMUNITYDOCTORS胸壁软组织胸壁各软组织中,经常能在胸部X 线平片上显示。
可能与肺内病变混淆的正常结构包括女性乳腺、乳头、胸大肌等。
女性乳腺女性乳腺相对胸部其他软组织较厚,因此在胸部正位X 线平片上可以显示,通常重叠在两肺下野导致其密度增高(图1),易被误认为肺内实变或肺内炎症。
鉴别:①两侧乳腺常规比较对称,所以在正位胸片上,乳腺重叠导致的两肺下野的密度增高也是比较对称的。
而两肺下野均有病变且有分布比较对称的病理情况是比较少见的。
②乳腺影的下缘清晰锐利且呈半圆形,向外与腋部皮肤连续。
而肺内的病变不会延续到两肺以外。
一侧乳腺手术(图2)、两侧乳腺发育不对称或投照时体位的因素可导致两侧乳腺不对称并影响两肺下野的密度不对称,须注意鉴别。
乳腺的投影可能会掩盖比较浅淡的肺内病变,必要时可复查或者进一步检查予以确认或排除。
乳头乳头有可能会在正位胸片的两肺下野形成直径约1cm 的小圆形投影,年龄偏大的妇女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见图3。
乳头影须和肺内小结节病灶鉴别,方法是:①双侧乳头的投影的位置通常相对比较固定,多位于两肺下野第5、6前肋处附近。
②其位置和大小往往两侧比较对称。
如果不易和肺内病灶区别,透视下转动患者体位即可与肺野分开,或采取进一步检查的措施。
胸大肌肌肉发达男性的胸大肌可见在正位胸片上形成相对比较明显的投影,表现为肺野中外带扇形的均匀高密度影,下缘比较锐利并呈一斜线与腋前皮肤皱褶相延续。
因为多数人为右利手,右侧的胸大肌更发达些,故右侧胸大肌的投影更明显一些。
胸大肌影像和肺内病变的鉴别主要是通过其比较固定的位置、形态以及同肺外皮肤皱褶相延续来判断。
骨性胸廓骨性胸廓包括胸椎、两侧肋骨、胸骨、锁骨和肩胛骨等。
胸椎正位胸片上,胸椎和纵隔重叠。
投照条件比较合适时,T 1~4能够清晰识别,其余胸椎仅隐约可见。
侧位胸片多可比较清晰地观察各个胸椎,正常情况下椎体呈长方形,各椎间隙比较均匀,见图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脑血管造影(线图)
正常脑血管造影(图)
一、正常X线表现 (血管造影4)
•椎—基底动脉系统 –椎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桥脑下缘汇合成 基底动脉。汇合前发出小脑后下动脉 –基底动脉:在桥脑腹侧上行,发出小脑前下 动脉、内听动脉、桥脑动脉及小脑上动脉 –大脑后动脉:分出颞支和枕支
Left language points Right language :Wernicke`s
• 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
)
• 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 • 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 ) • 功能性MRI(functional MRI,fMRI )
2020/6/20
一、正常X线表现(平片4)
•颅底
– 前、中、后颅凹 – 蝶鞍
形状 大小
– 岩骨与内耳道
2020/6/20
一、正常X线表现(平片5)
•颅内非病理性钙化 – 松果体钙化,10岁前少见,成人40%显影 – 大脑镰钙化 – 床突间韧带钙化(桥形蝶鞍) – 侧脑室脉络丛钙化 – 其他:基底节区、小脑齿状核、岩床韧带
2020/6/20
三、正常CT表现(平扫)
• 颅骨及含气空腔 • 脑实质
– 皮质的CT值32~40HU,髓质的CT值28 ~32HU
• 含脑脊液的间隙:脑室、脑池、脑沟 • 非病理性钙化:发现率较X线平片高
2020/6/20
三、正常CT表现(增强)
• 脑实质轻度强化,灰质较白质明显 • 脑血管明显强化 • 其他:大脑镰、脉络丛、垂体、松果体明显
mental calculation
Right-handed group
left-handed group
right-handed group: left hemisphere dominant left-handed group: right hemisphere dominant
Musical scale:left amygdaline activated Scary music:bilateral amygdalines activated
Amygdaline responsible for emotion
Acupuncture language points (Tongli and Shangqiu: Aphasia treatment)
Non-points Sensory area: postcentral gyrus
Right language points Left language:Wernicke`s
2020/6/20
正常脑血管造影(图)
一、正常X线表现 (血管造影5)
• 脑静脉 –浅静脉:大脑上、中、下静脉 –深静脉:纹丘静脉和透明隔静脉汇成大脑内 静脉,两侧的大脑内静脉及基底静脉汇成大 脑大静脉,与下矢状窦相连终于直窦 –静脉窦
2020/6/20
二、正常声像图表现
• 前囟检查 • 轴平面检查 • 正常颅脑结构声像图的一般特点 • 颅脑彩色超声多普勒显像
强化
2020/6/20
正常表现(CT轴位1)正来自表现(CT轴位2)正常表现(CT轴位3)
正常表现(CT轴位4)
正常表现(CT轴位5)
正常表现(CT轴位6)
四、正常MRI 表现
• 脑实质 – T1灰质信号低于白质;T2灰质信号高于 白质 – 苍白球、红核、黑质及齿状核等因铁质 沉积,T2WI低信号
学习难点
本节学习中的难点: 1.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检查方法 2.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平片、CT、
MRI)
2020/6/20
一、正常X线表现(平片1)
• 头颅大小与形状 • 颅骨骨质、密度与结构
– 颅内板、外板、板障(静脉) – 6岁以前常不能区分内外板 – 顶骨孔(导静脉)
2020/6/20
2020/6/20
正常头颅平片(正位)
正常头颅平片(侧位)
正常蝶鞍(图)
蝶鞍测量
AB:8-16 mm(11.5) CD: 7-14 mm (9.5)
一、正常X线表现 (血管造影1)
• 颈内动脉 –颅内有数个弯曲总称虹吸部 –岩段、海绵窦段、前膝段、床突上段和终 段 –前膝段先向前发出眼动脉,继而分出脉络 膜前动脉及后交通支向后走行,最终分为 大脑前、中动脉
2020/6/20
一、正常X线表现 (血管造影2)
• 大脑前动脉 – 水平段、上行段、膝段、胼周段和终段 – 侧位,眶额动脉、额极动脉和胼缘动脉 – 前后,水平段和上行段之间向对侧发出前交 通动脉,连接两侧的大脑前动脉
2020/6/20
一、正常X线表现 (血管造影3)
• 大脑中动脉 – 水平段、回转段、侧裂段、分叉段和终段 – 侧位,侧裂段分出额顶升支(前中央动脉、 中央动脉和顶前动脉) – 前后,分支重叠
– 各种刺激使脑功能区去氧血红蛋白减少,引 起局部磁场不均,在EPI T2WI和T2*WI上信 号增加
2020/6/20
3-D shape recognition
Bilateral inferior parietal lobules and occipital lobes activated
pure tones stimulus
2020/6/20
检查技术
• 普通X线摄影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计算机体层摄影(CT) • 磁共振成像技术(MRI)
2020/6/20
2020/6/20
学习要点
本节应了解、熟悉和掌握的知识点: 1.熟悉正常X线表现 2.了解正常声像图表现 3.掌握正常CT表现 4.掌握正常MRI表现
2020/6/20
Oral presentation in RSNA 2019
Bilingual semantic judgement
Chinese words: Bilateral Broca`s areas
English words: Bilateral cigulated gyrus
Presented in RSNA 2019
一、正常X线表现(平片2)
• 颅缝与囟门
– 新生儿六个囟门 – 颅缝 – 缝间骨 后囟和人字缝之间
2020/6/20
一、正常X线表现(平片3)
•颅壁压迹 –脑回压迹 –脑膜中动脉压迹 –蛛网膜颗粒压迹:额顶骨矢状窦的两旁、 距中线2~3cm的范围内,大小变异很大 –板障静脉压迹:10岁以前少见 –导静脉压迹
healthy subjects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subjects
Bilateral temporal lobes were lesser activated in hearing loss subjects but bilateral occipital lobes were more activated — functional reorgnization in hearing loss subjects
• SE序列1800脉冲两侧施加双极脉冲 • 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
)和 DWI图
2020/6/20
右侧大脑半球梗塞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
病例1
男性,53岁,右侧肢体麻木、头晕1天
病例1 DTT
两个梗死灶均未累 及皮质脊髓束,病 人肌力正常
• 脑脊液腔隙,T1低,T2高信号 • 颅神经,Ⅱ、Ⅴ 、Ⅶ、Ⅷ、Ⅸ • 脑血管流空信号 • 颅骨与软组织
2020/6/20
正常表现(MRI冠状1)
冠状位 T1WI
正常表现(MRI冠状2)
冠状位 T2WI
正常表现(MRI矢状1)
矢状位 T1WI
正常表现(MRI矢状2)
矢状位 T2WI
MRI新技术
2020/6/20
MRS(1)
• 原理 – 化学位移、自旋耦合
• 化学位移 – 原子共振频率:外磁场强度、原子核物理性质、 化学环境 – 屏蔽效应:化合物中各原子核周围电子云在外磁 场作用下形成环电流,产生磁场,使外磁场对原 子核的作用减少 – 同一原子核处在不同化合物中,共振频率不同
2020/6/20
,信号下降,根据时间-信号曲线计算灌注参 数 • rCBF=rCBV/MTT
2020/6/20
病例
5 小时
CBF
CBV
Less vessles Low CBF (blue ) Normal CBV
低灌注:脑缺血
2天后随诊低灌注区恢复
CBF下降而 CBV正常区为缺血半暗带
fMRI
• 各种刺激引起CBF、CBV、血氧含量变化 • 血氧水平依赖(BOLD)
病例2
女性,72岁,突发左侧肢体无力1天,肌力Ⅱ级
病例2 DTT
病灶累及右侧皮质脊 髓束,病人肌力下降
病例3
男性,65岁,右侧肢体无力1天,右侧肢体肌力Ⅲ级
病例3 DTT
右侧皮质脊髓束受压无中断,治疗后6天复查,压迫缓解
PWI
• 反映组织微循环和血流灌注,评价组织活力 • 快速团注顺磁性对比剂,使组织T2时间缩短
MRS(2)
• 1H波谱 – NAA:神经元标记物 – 肌酸(Cr)、胆碱(Cho):细胞增殖 – 乳酸(Lac):无氧酵解
• 31P波谱
2020/6/20
右额叶急性期脑梗死
DWI
• 观察活体组织中水分子扩散运动的一种成像方 法,对水分子扩散运动敏感的成像技术,目前 已扩展到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mg, DT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