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1

合集下载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第一部分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第一部分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部分:中学教育概述1.1 中学教育的定义与目标中学教育是指对青少年进行系统的学科教育和综合培养的教育阶段。

它是由小学教育向高等教育过渡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发展潜能的关键时期。

中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以及塑造他们的品格与价值观。

通过均衡的学科教育、综合素质培养和实践活动,中学教育旨在使学生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具备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感。

1.2 中学教育的主要特点中学教育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广泛知识面:中学教育注重学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知识和学科基础。

2.素质教育:中学教育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培养。

3.选修课程:中学教育提供了广泛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兴趣发展。

4.分层教学:中学教育根据学生的学科特长和兴趣,实行分层教学,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1.3 中学教育的组织形式中学教育的组织形式包括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

1.初中教育:初中教育是中学教育的第一阶段,通常为三年制。

初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小学知识基础,为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高中教育:高中教育是中学教育的第二阶段,通常为三年制。

高中教育注重学科知识的深入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学生的升学和未来职业发展做准备。

1.4 中学教育的教学方法中学教育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讨论法:通过师生互动,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法:通过实践活动和实验操作,使学生亲自参与并探索知识。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和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1.5 中学教育的评价方式中学教育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考试评价和综合评价。

•考试评价:通过统一考试的形式,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运用进行评价。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一章PPT课件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一章PPT课件
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美心 理学家孟禄
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 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代表人物:前苏联的米丁斯基、凯洛夫
.
第三节 教育学基础知识
.
第三节 教育学基础知识
.
第三节 教育学基础知识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阶级性
道统性
专制性
刻板性
象征性
.
宗教性
第三节 教育学基础知识
校长负责制---我国现阶段中小学的管理体制 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
.
第二节 小学的组织与运行
职能部门
校办
教务处
政教处
教研室
年级组
.
总务处
第三节 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的概念
教育一词的由来
教育的概念
最早将教和育结合的是孟子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三乐也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产生于人类的 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 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
第五节 教师专业发展
.
第五节 教师专业发展
.
第五节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1 关注生存阶段
处于这一阶段的是新教师,他们关注自己的生存适
应性,担心:“学生是否喜欢”“同事如何看
我”“领导觉得我干得咋样”等等
2
关注情境阶段
关注如何上好每一堂课的内容,关心班级的大小、 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
.
第六节 教育科学研究
.
第六节 教育科学研究
.
第六节 教育科学研究
.
.
第三节 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的功能
教育功能作用 个体发展功能 社会发展功能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小学)1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小学)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灵活地处理突发状况,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 复杂性B. 多样性C. 创造性D. 示范性2. 研究者以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其对教育的理解,这种研究是()。

A. 教育叙事研究B. 反思性研究C. 教育调查研究D. 教育文献研究3. 以19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倡导的“三中心”是()。

A. 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B. 教师中心、教材中心、经验中心C. 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D. 教师中心、活动中心、课堂中心4.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

”这句话出自《爱弥儿》,其作者是()。

A. 夸美纽斯B. 赫尔巴特C. 卢梭D. 洛克5. 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这体现了教育对()具有促进作用。

A. 政治经济B. 人口C. 文化D. 生产力6. 小芳的妈妈可以一边织毛衣一边看电视,那么小芳妈妈的这种注意活动属于()。

A. 有意注意B. 无意注意C. 有意后注意D. 无意后注意7. 近些年,很多小学开设的“艺术课”——将音乐、美术、形体、美学鉴赏等诸多必修课程融为一体,让学生在美的世界里全方位地感受美,学习美,发现美,这种艺术课属于()。

A. 学科课程B. 分科课程C. 综合课程D. 选修课程8. 我国小学课程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是()。

A.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B. 课程总目标—领域目标—学科目标C. 课程目标—课后评价—课程实施D. 知识—情感—价值观9. 人的躯体发展是自上而下,即头部→颈部→躯干→下肢;大脑皮层是先枕叶,而后是颞叶→顶叶→额叶;肌肉的发展是先大肌肉群,后小肌肉群。

心理机能的发展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

这些体现了人身心发展的()。

A. 顺序性B. 阶段性C. 不平衡性D. 个别差异性10. 张宏在一次乘坐高铁时偷偷躲在卫生间里吸烟,被乘务员发现后对其罚款2 000元,此后张宏就不在高铁上吸烟了。

中教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 (1)

中教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 (1)

中教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 (1)一、单项选择题(20题)1、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课程内容前后反复出现,且后面的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扩展和深化。

这种教材编排方式是()A.直线式 B.螺旋式 C.分科式 D.综合式2、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启发性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3、下列教育形式中属于狭义的教育的是()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自我教育4、“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生而知之”等反映了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的哪一理论?()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儿童学理论5、奠定活动课程论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A.杜威 B.夸美纽斯 C.布鲁纳 D.洛克6、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理论是()A.形式教育论 B.实质教育论 C.传统教育论 D.现代教育论7、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A.讨论法 B.谈论法 C.谈话法 D.讲授法8、张啸这次考试成绩非常差,老师找他谈话时,他分析原因是因为近期喜欢上班内的一名女同学,上课经常开小差,学习不够努力。

这种归因属于()A.不稳定、不可控制的外归因 B.稳定、可控制的内归因C.稳定、可控制的外归因 D.不稳定、可控制的内归因9、小志很喜欢看武打片,经常将影片中的暴力镜头重现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这可以用理论进行解释。

()A.试误说 B.强化原理 C.观察学习 D.普雷马克原理10、儿童有不知足、不安全、忧虑、退缩、怀疑、不喜欢与同伴交往等特点是在教养方式下形成的人格特点。

()A.放纵型 B.权威型 C.民主型 D.自由型11、“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是感觉的()A.对比 B.差别感受性 C.适应 D.后象12、教师提问:“一个四边形,每边边长都是‘1’,面积是否是‘1’?”许多同学肯定地回答是“1”,刘晓翔却回答说:“如果把它压扁,变成一条线,面积就差不多成‘0’。

中学教资笔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讲义+笔记) (1)

中学教资笔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讲义+笔记) (1)

理论精讲 15(上)-教育知识与能力(讲义)第四节中学生的能力发展目录1.能力的定义2.能力的分类3.影响能力的因素4.能力的培养一、能力的定义(P198)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且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能力的分类(P199)单选构造:一般能力、特殊能力发展趋势:流体能力、晶体能力小试牛刀1.长辈们教训晚辈时常用的一句话是:“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

这句话体现的是()。

A.流体智力B.晶体智力C.一般智力D.问题解决智力2.画家的绘画能力属于()。

A.再造能力B.创造能力C.一般能力D.特殊能力三、影响能力的因素(P199)(一)先天素质(二)早期经验(三)教育与教学(四)社会实践(五)主观努力(内在因素)四、能力的培养(P200)简答第一,注重对学生早期能力的培养。

第二,教学中要加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训练。

第三,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因材施教。

第四,在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五,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途径。

第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梳理总结第五节中学生的异性交往目录1.中学生异性交往的特点2.中学生性心理特点3.正确处理与异性交往一、中学生异性交往的特点(P201)(一)交往方式的隐蔽性(二)交往动机的多样性(三)交往欲望趋向强烈二、中学生性心理特点(P202)(一)性意识的出现(二)性情感的发展变化三、正确处理异性交往(P203)(一)正确认识青少年学生的异性交往(二)把握青少年学生异性交往的原则(三)了解青少年学生异性交往的方法【克服胆怯、真实坦诚、留有余地】(四)引导青少年学生区分友谊与爱情梳理总结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1.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2.第二节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3.第三节压力和挫折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目录1.心理健康的概念2.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一、心理健康的概述(P211)单选(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的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1-50道选择题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1-50道选择题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单选(1-50)1、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2、教育的社会属性:①永恒性: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

②历史性:1)教育的时代性:不同时代的教育有不同的特点,同一时代的教育又有共同点其特点。

2)教育的阶级性:教育为谁服务。

3、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主导作用)、受教育者(学习的主体)、教育影响(中介和桥梁)。

4、教育的基本功能(根据教育作用对象划分):①个体功能:个体社会化功能、个体个性化功能、个体谋生功能、个体共享功能。

②社会功能:社会变迁功能(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社会流动功能(横向流动:平级调动,纵向流动:升职)。

5、教育的基本功能(根据教育功能呈现形式划分):①显性功能(计划性)②隐形功能(非预期)。

6、教育的起源①神话起源论,代表人物:宗教人士(朱熹),评价:最古老的观点。

②生物起源论(本能生利息),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评价:第一个正式提出,主要观点:生存本能。

③心理起源论(心理仿梦露),代表人物:孟禄,主要观点:儿童对承认无意识的模仿。

④劳动起源论(米凯爱劳动),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评价:在马克思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主要观点:起源于劳动,劳动过程中经验的传递。

7、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①夏,教育机构:序、校。

发展简述: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

②商,教育机构:大学、小学、瞽、庠、序。

发展简述:有文字记载、有考古出土的实物证实。

③西周,教育机构(官学):国学:大学、小学,乡学:塾、庠、序。

发展简述:政教一体,官师合一(无专职老师),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

④春秋,发展简述:官学衰微、私学兴起。

⑤战国,教育机构:稷下学宫(官家举办,私家主持)。

发展简述:诸子百家争鸣。

⑥西汉,教育机构:太学(西汉)、鸿都门学(东汉)。

发展简述: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完整版)教育知识与能力

(完整版)教育知识与能力

(一)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熟背):战国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孔子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启发式教学的人。

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

柏拉图重视早期教育,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亚里士多德在历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裴斯泰洛齐是西方教育史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

洛克提出了“白板说”和“绅士教育”。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提出“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水平”。

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二)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的词源:“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影响)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桑代克)、心理起源说(孟禄)、劳动起源说(凯洛夫)(三)教育的功能:教育与人口: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结构和质量,维持一定数量有利于教育发展,教育可有效调控人口增长;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社会结构、就业结构、地域结构。

教育对人口再生产的作用:教育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的重要手段;教育改变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

社会生产力与教育: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发展水平;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一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一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共45题)1、我国古代教育内容中的“六艺”,欧洲古代教数育内容中的“七艺”和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融合课程【答案】 A2、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 )构成。

A.意识和能力B.规则和技能C.经验和方法D.认知策略【答案】 B3、不将学习的主要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向学生提供一定的背景材料,由学习者独立操作而习得知识的学习方法是( )A.意义学习B.范例学习C.接受学习D.发现学习【答案】 D4、我国古代教育家颜之推指出:“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以美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心……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肄,久而自臭也。

”从德育方法来讲,这里强调的是()A.说服教育法B.陶冶教育法C.榜样示范法D.实际锻炼法【答案】 B5、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A.分组教学B.复式教学C.个别教学D.特朗普制【答案】 B6、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景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使教师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是( )。

A.参与观察法B.行动研究法C.调查研究法D.非参与观察法【答案】 B7、IQ与学业成绩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其相关系数在小学阶段为()A.0.6~0.7B.0.5~0.6C.0.4~0.5D.0.3~0.4【答案】 A8、小明写了保证书,决心做到上课不再迟到。

可是冬天天一冷,小明迟迟不肯钻出被窝,以致又迟到了。

因此,对小明的教育应从提高其()水平人手。

A.道德意志B.道德认识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答案】 A9、能够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是性格的()。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一)及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一)及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一)及答案单选题(共40题)1、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的职业。

A.自然化B.现实化C.社会化D.自由化【答案】 C2、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学习策略的范畴( )A.利用音像和网络资源丰富学习内容B.设计探究式学习活动,促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C.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学习目标D.制定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答案】 B3、“咬定青山不放松”主要反映的意志品质是( )。

A.坚持性B.果断性C.自觉性D.自制性【答案】 A4、对小学生进行减压团体心理辅导时,采用的冥想放松方法主要属于()。

A.行为疗法B.艺术疗法C.认知疗法D.精神分析疗法【答案】 A5、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答案】 C6、“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由( )提出的。

A.赫尔巴特B.赞科夫C.巴班斯基D.布鲁纳【答案】 B7、“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B.社会本位论C.科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答案】 B8、皮亚杰认为个体认知发展的内在动力源自( )A.平衡B.顺应C.同化D.异化【答案】 A9、我国小学阶段,德育内容主要体现在( )中。

A.班级教育活动B.思想品德课C.全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D.班会和校会【答案】 B10、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稳定,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教育实体出现,教育初步定型,这些特征的出现标志着学校教育制度进入()。

A.前制度化教育阶段B.制度化教育阶段C.非制度化教育阶段D.学校萌芽阶段【答案】 A11、人的外部感觉主要包括()种。

A.四B.五C.六D.七【答案】 B12、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 )。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一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一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共30题)1、“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由()提出的。

A.赫尔巴特B.赞科夫C.巴班斯基D.布鲁纳【答案】 B2、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这一德育原则被称为()。

A.教学相长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在集体中教育原则【答案】 B3、初中生晓敏在解决问题时,习惯于一步一步地分析问题,每步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提出的假设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先后顺序。

晓敏的认知方式属于()。

A.冲动型B.直觉型C.继时型D.同时型【答案】 C4、下列关于复式教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复式教学可以在同一年级内进行B.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C.复式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D.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答案】 C5、决定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主要因素是( )。

A.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B.社会人口数量和结果C.社会文化传统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答案】 D6、在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要求中团结协作”反映的是教师()。

A.对待教育事业的态度B.对待学生的态度C.对待同事的态度D.对待自己的态度【答案】 C7、“人是因为哭了才发愁,因为动手打了才生气,因为发抖才害怕”,这是( )的观点。

A.情绪的外周理论B.情绪的丘脑理论C.情绪的认知理论D.情绪的动机一分化理论【答案】 A8、人们在游览过“万里长城”后,在头脑中留下了生动的长城形象。

这种记忆是()A.情绪记忆B.形象记忆C.动作记忆D.情景记忆【答案】 B9、下列属于常见的心智技能的是()。

A.驾驶汽车B.洗衣服C.解两步应用题D.拉小提琴【答案】 C10、利用良好的班风和校风来教育学生,这属于()。

A.榜样示范法B.说服教育法C.陶冶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答案】 C11、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创立了()理论。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一)及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一)及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一)及答案单选题(共60题)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订的学习计划,包括( )。

A.意识和能力B.规则和技能C.认知策略D.经验和方法【答案】 B2、形式训练说以()为心理学基础。

A.基础心理学B.应用心理学C.官能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答案】 C3、“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适应的、天性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需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这种教育起源说属于()。

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答案】 B4、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归因观,那么正确的归因观主要是归因于( )A.内部、稳定的因素B.内部、可控的因素C.内部、不可控的因素D.外部、可控的因素【答案】 B5、下列哪位科学家提出了原子论()。

A.道尔顿B.阿佛伽C.盖·吕萨克D.波义耳罗【答案】 A6、按照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的观点,学生将猫、狗、鼠等概括为动物的学习属于( )A.信号学习B.言语联结学习C.辨别学习D.概念学习【答案】 D7、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 )影响力。

A.年龄B.性别C.个性D.学术【答案】 C8、夸美纽斯曾说过:“过度的练习和过度需要记忆的功课,使人恶心。

”这句话表明教学应遵循()A.直观性原则B.量力性原则C.创新性原则D.主体性原则【答案】 B9、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

A.唐代B.清末C.民国初期D.新中国成立【答案】 B10、有的小学生在学习英语字母“t”时,常常会发出汉语拼音“t”的音。

造成这种干扰现象的原因是()。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消退抑制D.双向抑制【答案】 A11、一年一度的教师资格考试属于()考试。

A.绝对性评价B.相对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诊断性评价【答案】 A12、在学习两条直线“垂直”这个概念时,教师经常变动直线相交成直角的方向和位置,以突出其关键特征,这属于()。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一)及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一)及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一)及答案单选题(共30题)1、依据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和目的提出来的.区分社会主义学校德育与剥削阶级学校德育根本标志的德育原则是()。

A.方向性原则B.知行统一原则C.教育一致性原则D.教育连贯性原则【答案】 A2、“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这体现了(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D.内发论【答案】 B3、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是()A.癸卯学制B.壬子学制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答案】 D4、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是( )A.科技活动B.学科活动C.社会实践活动D.文学艺术活动【答案】 B5、贾德认为,迁移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在经验中学到的原理原则B.两种学习活动中有共同的成分C.心理官能得到训练D.对两种学习之间存在关系的突然顿悟【答案】 A6、从蒲公英的轻轻飘飞受到启发发明出降落伞,这是( )。

A.原型启发B.酝酿效应C.近因效应D.宽大效应【答案】 A7、中学生晓楠极端争抢好胜,性格急躁,富有竞争意识,外向,常常处于紧张状态,很难使自己放松,小楠的人格属于( )。

A.A型人格B.B型人格C.C型人格D.D型人格【答案】 A8、冷水刺激皮肤后,微温的水就会感到热;吃苦药之后喝口白开水也觉得有甜味,这些现象为( )。

A.感觉的相互作用B.继时对比C.异时对比D.同时对比【答案】 B9、教师通过协调课堂中的各种关系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称为()。

A.课堂凝聚力B.课堂气氛C.课堂控制D.课堂管理【答案】 D10、()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A.华生C.洛克D.弗洛伊德【答案】 B11、王老师在化学课上讲到元素周期表中的“镭”元素时,向学生们介绍了“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事迹,同学们深受教育。

这体现了拿一教学原则?(?)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B.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C.启发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答案】 B12、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中。

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教育知识与能力中职(一)

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教育知识与能力中职(一)

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教育知识与能力中职(一)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教育知识与能力中职教师资格证考试是当前教育工作者理所应当的一个任务,即使你已经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能力,但考试是必须要通过的。

其中教育知识与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试科目,中职教育知识与能力的考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下面就来具体介绍一下中职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的大纲。

一、基本要求中职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要求考生能够熟练掌握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掌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掌握中职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规律,了解相关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改革和创新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二、考试内容1、教育理论基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的目的与功能、教育规律、教育思想史、教育学派及其理论、教育伦理学等是教育理论基础的主要内容。

2、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方向)课程的设置与改革、教材编写、选用和运用、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过程管理等。

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学习兴趣、个性特点、认知差异、行为习惯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利用校外资源情况,中职学生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等。

4、中职教育评价中职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则、评价的目的、内容和方式、中职教育课程评价、教学过程评价、教学效果评价等相关内容。

5、教育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6、教育改革和创新与发展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领域的影响和要求、产教融合政策和实践以及教育创新与发展经验等。

三、考试方式中职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采用笔试方式,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等。

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复习方式和方法,例如可以适当查阅一些教辅资料,不断进行模拟练习等,从而更好地应对考试。

综上所述,中职教育知识与能力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极为重要的科目之一,考生要在考试前认真准备,熟悉考试大纲内容,并采取合适的复习方式和方法,以顺利通过考试,取得合格的成绩。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一)及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一)及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一)及答案单选题(共30题)1、让患者自我放松,减轻焦虑、恐惧,用放松反应代替焦虑反应.通过练习消除恐惧和焦虑的做法即为()。

A.深入共感法B.系统脱敏法C.行为契约法D.模仿学习法【答案】 B2、“开其意,达其辞”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循序渐进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启发性原则D.直观性原则【答案】 C3、与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强、不平衡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

A.多血质B.粘液质C.抑郁质D.胆汁质【答案】 D4、在中国古代,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该现象产生的历史时期是()。

A.宋代以后B.春秋战国C.明清时期D.隋唐时期【答案】 A5、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了知识传授而忽视培养能力的理论是()。

A.形式教育论B.实质教育论C.主题教育论D.成就动机论【答案】 B6、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A.课程任务B.课程制定者C.课程设置的要求D.课程管理层次【答案】 C7、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划分,课程可分为()A.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B.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C.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D.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答案】 B8、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是( )。

A.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B.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C.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D.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答案】 C9、早晨的学习效果一般比较好,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受( )的干扰。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单一抑制D.双重抑制【答案】 A10、经常听到有的家长在说自己孩子没考好的原因,如“孩子只是碰巧没看清这道题而已”“这次的卷子比较难”。

我们不赞成这样分析孩子成绩差的原因,是因为()。

A.归因于运气。

是内在不可控的B.归因于工作难度,是外在不稳定的C.归因于外部原因,不利于培养努力的学习品质D.归因于外部环境,有利于孩子建立信心【答案】 C1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体现的教师劳动特点是()。

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一)及答案

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一)及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一)及答案单选题(共100题)1、在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时,教师做法错误的是()。

A.鼓励学生大胆质疑B.引导学生分析问题C.设置难度适中的问题D.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答案】 D2、晓杰在阅读课文时常常自我提问:“我对课文表达的内容清楚了吗我抓住了课文的重点了吗”,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复述策略B.组织策略C.计划策略D.监控策略【答案】 D3、隐性课程是()A.通过正式教学进行的B.在课程计划中反映的C.始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的课程D.对学生的知识、情感等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的课程【答案】 D4、制订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A.学科设置B.学年编制C.课时分配D.学生兴趣【答案】 A5、学校教育制度一般是指一个国家A.各级各类学校内部的各种制度B.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管理体制C.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体制D.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答案】 D6、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形象的描述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直观类型是()A.实物直观B.模像直观C.抽象直观D.言语直观【答案】 D7、美国学者罗杰斯认为,人皆具有先天的优良潜能,教育的作用在于使之实现。

由此,他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发学习”的教学模式。

该模式称为A.指导性教学B.情景教学C.非指导性教学D.程序教学【答案】 C8、乐曲《茉莉花》不论用哪种乐器演奏,我们都能识别出来,这种现象属于( )。

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恒常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整体性【答案】 B9、使学生“跳起来摘桃子”的教学原则是( )。

A.巩固性原则B.量力性原则C.直观性原则D.系统性原则【答案】 B10、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这种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B.读书法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答案】 D11、人们的生活经验证明,人们由于长期进行某一方面的训练,就可以使脑的某一方面反应能力提高,如印染工人可以比一般人具有更强的颜色鉴别能力,酿酒老工人具有敏锐的鉴别酒质的能力,这种现象说明()。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一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一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共30题)1、初中生小黄热爱班集体,学习认真,对自己要求严格,小黄的这种性格特征属于(?)A.A态度特征B.B理解特征C.C情绪特征D.意志特征【答案】 A2、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受到较大的强制性,与此相对的是,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较大的( )A.灵活性B.自愿性C.自主性D.发展性【答案】 B3、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的关系。

A.普遍与特殊B.个别与一般C.具体与抽象D.基础与扩展【答案】 A4、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是这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具体体现。

以下实行中央与地方合作教育制度的国家是( )。

A.加拿大B.美国C.法国D.英国【答案】 D5、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 )A.0.25秒~4秒B.0.2秒~0.5秒C.2秒~l分钟D.5秒~2分【答案】 A6、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属于教学法中的( )。

A.实验法B.演示法C.引导法D.参观法【答案】 B7、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A.能力B.性格C.气质D.动机【答案】 A8、学习策略的核心是( )。

A.计划性B.规则C.方法D.监控【答案】 A9、儿童心理发展的进程不总是以相等的速度直线发展的,而是时而猛长、时而缓慢。

这表明了儿童心理发展过程具有()A.不平衡性B.阶段性C.灵活性D.差异性【答案】 A10、“六艺”的具体内容包括()A.礼、乐、兵、御、户、数B.《诗》《书》《礼》《乐》《易》《春秋》C.文法、修辞、辩证法、天文、地理、音乐、美术D.礼、乐、射、御、书、数【答案】 D11、(2021年上半年真题)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这段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实际锻炼法B.品德评价法C.情感陶冶法D.榜样示范法【答案】 A12、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单选1、“教育”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2、广义的教育(教育的基本形态):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狭义、主导)3、△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4、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5、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6、△教育影响(教育中介系统)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物的活动方式和方法7、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这也是教育的本质属性,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8、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9、教育起源最古老的观点:神话起源论10、生物起源论:法·利托尔诺、美·桑代克、英·沛西·能,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种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认为动物界存在教育活动,11、心理起源论:美·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12、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都是错的13、劳动起源论:苏联的米丁斯基、凯洛夫14、交往起源论:叶澜《教育原理》15、家庭教育:先导性、生活性、感染性、针对性、终身性16、社会教育:开放性、群众性、多样性、补偿性、融合性17、学校教育:职能的专门性、组织的严密性、作用的全面性、内容的系统性、手段的有效性、形式的稳定性18、原始社会教育产生条件:劳动的进行(最根本)、语言的形成(必要)19、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在生产劳动中进行、(△没有阶级性、水平低下)20、学校:产生于奴隶社会时期21、△学校产生条件:社会生产水平提高;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文字的创造以及社会生产生活知识的大量积累;国家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培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人22、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夏: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西周:(△学在官府、政教一体、官师合一)、礼乐为中心、六艺教育春秋战国:私学、百家争鸣△两汉:太学;隋唐:国子监、六学、两馆宋:四书五经△清:废除科举制(1905)23、国外古代教育的发展古印度:婆罗门,《吠陀》是主要教育内容,僧侣是唯一教师古埃及:以吏为师(以僧为师/以书为师是古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以法为教古希腊:(雅典教育)政治家和商人,在西方最早形成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斯巴达教育)军人和武士,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中世纪的欧洲:(教会教育)七艺,包括三科四学;(骑士教育)骑士七技24、古代教育的特征:(△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了统治阶级的工具);与生产劳动脱离,具有非生产性;接近性出现并不断强化;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传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25、二十世纪以后的教育的新特点:终身化(法国的保罗▪朗格朗最早系统论述了终身教育);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26、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教育推动社会发展变迁和促进社会流动两个方面,有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和流动功能二、辨析1、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2013上】(定义)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中学课程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博比特《课程》标志课程诞生一、课程类型:(1)按课程组织方式: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又称儿童中心课程)(2)按学生的学习要求角度划分:必修课程、选修课程(3)按课程管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4)按课程呈现方式:显性课程、隐性课程二、课程理论流派:(1)学科中心课程论:夸美纽斯、斯宾塞、赫尔巴特、布鲁纳(2)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杜威、克伯屈(3)社会中心课程论:布拉梅尔德三、课程容文本表现形式1、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2、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中学教学(一)教学1、教学含义:教学是教育目的规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2、教学的特点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和学生学两方面活动的统一。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有教师教和学生学两方面组成;(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3、教学的意义(1)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2)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是将学生培养成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3)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学校工作须坚持以教学为主4、教学的任务(1)形式教育(2)实质教育5、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教学的首要任务;(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能力;(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过程6、教学过程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容、教学手段7、教学过程的本质(1)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认识的引导性;认识的简捷性。

8、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间接性规律);(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智力)相统一的规律(发展性规律);(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双边性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育性规律)。

9、教学过程的五个阶段教学过程的结构即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分5阶段: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10、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检查与评价。

(1)备课“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三写”: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2)上课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最直接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上好课的标准是:目标明确;容正确;方法得当;结构合理;语言艺术;板书有序;态度从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上好课的最根本要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上课的补充);(5)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方法:观察法、测验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11、教学原则:(1)巩固性原则;(2)循序渐进原则;(3)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5)直观性原则;(6)启发性原则;(7)量力性原则;(8)因材施教原则;12、我国中学常用教学方法(1)语言传递为主:讲授法(讲述、讲解、讲读、讲演);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2)直观感知为主:演示法;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练习法;实验法;实践教学法;(4)以情感冶为主:欣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5)以探究为主:发现法13、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个别辅导与现场教学、复式教学、分组教学道尔顿制、特朗普制14、新型教学组织形式新教育、翻转课堂、微课、微格教学、慕课、跨越式教学15、教学评价基本容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结果给与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容:学生学业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教师评价16、教学评价种类(1)按实施功能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2)按运用的标准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个体差异评价(3)按评价主体外部评价、部评价中学生学习心理(一)感觉1、感觉产生的条件刺激物、感觉器官2、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的变化的强度变化所需的量的临界值。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例关系。

3、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受阈限(反比)绝对感受性:感觉出最小刺激的能力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4、感觉的种类外部感觉:视觉、听觉、肤觉部感觉:动觉、平衡觉、机体觉5、感觉的特性: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像、感觉的相互补偿、联觉(二)知觉知觉的特性:理解性、选择性、整体性、恒常性(三)注意特点:指向性与集中性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围(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配(四)记忆1、记忆分类:按容: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动作记忆、情景记忆按保持时间: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根据信息加工和存储容不同: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根据意识的参与程度:外显记忆、隐记忆2、遗忘的规律:先快后慢,负加速(艾宾浩斯曲线)遗忘的原因:消退说、干扰说、压抑说、提取失败说、同化说3、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学习材料的性质;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数量、学习程度的大小;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识记的方法;时间;识记者态度知识的保持:深度加工记忆材料;进行组块化编码;有效运用记忆术;合理进行复习(四)思维1、思维的种类(1)根据发展水平不同: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思维的逻辑性:直觉思维、分析思维;(3)根据思维的指向性来分:聚合思维、发散思维;(4)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来分:再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5)根据思维过程的依据来划分:经验思维、理论思维。

2、想象概念:人在头脑中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3、想象的种类:按有无目的性分:有意想象、无意想象按容是否新颖: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五)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的构成:学习需要与驱力(奥泊尔:认知驱,好奇最稳定;附属,他人的认可;自我提高)学习期待与诱因2、学习动机的功能激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功能3、学习动机的分类部动机和外部动机;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奥泊尔成就动机的分类;4、学习动机理论;(1)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代表人物:巴甫洛夫、斯金纳容:强化可以能够促进学习动机(2)需要层次理论(七种需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3)成就动机理论麦克里兰阿特金森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两部分:趋向成功倾向;避免失败的倾向。

(4)成败归因理论活动成败的原因被总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部环境。

维纳将其归为三个维度:部归因于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于不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与不可控制归因。

(6)自我效能感理论1.班杜拉最早提出,他认为行为的出现不是随后的强化,而是由于人认识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后,形成了对下一强化的期待。

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效能期待是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

2.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说服、情绪唤醒(7)成就目标理论(六)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激发:创设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七)学习迁移1、迁移的分类:按迁移的结果:正迁移和负迁移按迁移发生的方向: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按迁移的容: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按迁移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迁移过程中的在心理机制: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重组性迁移2、学习迁移的理论形式训练说:沃尔夫相同要素说:桑代克、伍德沃斯概括化理论:贾德关系转换论:苛勒“小鸡啄米”实验认知结构迁移理论:3、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1)关注知识经验,完善认知结构(2)选择教学容,安排教学过程: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3)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八)学习策略学习策略的分类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资源利用策略)。

(九)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尝试-错误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华生的行为主义观点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强化;惩罚;消退。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学习过程;强化/2、认知学习理论苛勒的“完形—顿悟”说托尔曼符号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奥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马斯洛、罗杰斯(学习观、教学观)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学生心理发展一、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理论核心:“发生认识论”2.图式、同化、顺应、平衡3.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客体永恒性前运算阶段:2-7岁;泛灵论;自我中心,思维不可逆。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守恒概念的出现;可逆性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认识命题之间的关系;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具有抽象逻辑思维;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二)维果斯基发展理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观;化学说;最近发展区。

(三)情绪1、情绪基本分类:快乐、愤怒、恐惧、悲哀2、情绪状态的分类:心境:个体微弱、平静、持久带有感染性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漫性和长期性。

激情:一种爆发强烈持续时间短的情绪状态。

应激:出乎意料的紧和危急情况下出现。

3、情绪理论詹姆士—兰格理论其产生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产物,认为情绪是脏器官和骨骼肌肉活动在脑引起的感觉。

坎农—巴德学说情绪并非外界变化的必然结果,情绪产生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强调情绪来源于大脑皮层对情境的评估。

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唤醒水平;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

拉扎勒斯认知—评价理论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4、中学生的情绪特点爆发性和冲动型;不稳定性和两级性;外露性与隐性。

5、良好情绪的标准能正确反映一定环境和情境的影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能对引起情绪的刺激做出适当程度的反应;具备情绪反应的转移能力;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6、情绪培养的方法(四)人格1、人格的特征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功能性;社会性独特性: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征。

稳定性:跨时间的持续性、跨情境的一致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