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松果》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采松果”》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有趣的动物”中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通过“采松果”的游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和理解分数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材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善于模仿和动手操作。

通过前面的学习,他们对分数已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是很清楚分数的内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含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和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分数的基本读写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和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分数的基本读写方法。

2.难点:让学生理解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部分,分母表示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分子表示取的份数。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采松果”的故事情节为主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和理解分数的含义。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采松果”的故事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分数卡片、松果模型等教具。

3.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采松果”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同时,展示松果模型和分数卡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分数的读写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知和理解分数的含义。

例如,将一个松果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2份,表示为分数2/3。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含义。

《采松果》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采松果》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采松果》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教材分析:采松果是教材第51-52页内容,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本节课的基础是1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整十数加减一位数。

教科书借助“采松果”的情境,帮助学生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算理。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游戏导入。

猜谜语。

样子像老鼠,尾巴像把伞,爬在树枝上,忙着采松果。

(板书:采松果。

)2.课前预习分享。

同桌先交流,再分享。

两组算式选择一组自己喜欢的算式填写,一组为一位数加减法,另一组为两位数与一位数加减法。

(主要是让学生分享选择的算式,讲清楚一个算式的计算过程,可以用计数器、画小棒、画圈圈等方式解释。

)二、观察探究1.出示情景图,学生分享提出的问题。

引导学生先寻找数学信息再提数学问题。

(数学信息:松鼠妈妈采了25个,小松鼠采了4个。

)预设:一共有多少个松果?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小松鼠比松鼠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这两个问题说法不同,意义却是一样的。

)小松鼠再采几个松果就和妈妈一样多了?小松鼠至少再采几个松果就超过妈妈了?妈妈分给小松鼠几个,它们就一样多了?出示第一个问题:一共有几个松果?预设:出现了“一共”用加法,所以,我列的算式是:25+4。

2.活动一:探究25+4的计算方法。

寻找:摆小棒、计数器、口算三种方法,如有竖式计算的也可以表扬。

由学生分享三种方法。

生1:左手是25根小棒,右手是4根小棒。

合起来用接数法数出来是29,所以25+4=29。

生2:现在计数器上拨出25,25由2个十和5个一组成,然后再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表示4,所以25+4=29。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采松果》优选教案模板三篇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采松果》优选教案模板三篇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采松果》优选教案模板三篇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采松果》优选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

3.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1.出示主题图,引出课题。

问:图中是什么动物?在干什么?(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在采松果)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松鼠采松果,板书课题:采松果2.观察主题图,提问题。

你能看图提出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松鼠妈妈采了25个,小松鼠采了4个。

一共采了多少个?松鼠妈妈采了25个,小松鼠采了4个。

松鼠妈妈比松鼠多采了多少个?二、解答问题。

1.你能根据“一共采了多少个”“松鼠妈妈比松鼠多采了多少个?”列出算式吗?学生说,板书:25+4=25-4=得多少?怎样想?小组讨论,汇报。

2.操作验证。

(1)摆小棒:左边摆25根,右边摆4根,5根和4根合在一起是9根,20加9等于29,板书:5+4=920+9=29(2)摆小棒:左边摆25根,右边摆4根。

5-4=120+1=213.看算式拨计数器练习。

32+4=26+3=54+4=48–5=87–7=66–5=三、作业。

1.图意提问题。

原来有19个草莓,吃了9个,还剩多少个?列式:19–9=10(个)2.第2题:观察算式,有什么规律?(两位数加一位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计算并照样子写一组算式。

3.根据“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这个问题列式。

25-2=23(米)4.独立完成第3、5题。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采松果》优选教案模板二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掌握计算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采松果》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小松鼠和松果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减法和简单的问题解决。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减法的意义,能够进行10以内的减法运算,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认识数字0-10,也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但是,对于减法的概念和意义可能还不是很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例,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减法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能够进行10以内的减法运算,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和实例,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能够进行10以内的减法运算。

2.难点:让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够运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情境和实例,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实例和练习题。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如水果、玩具等,用于教学演示。

3.学具:准备一些小卡片、小松鼠等教具,用于学生的操作和游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小松鼠和松果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讲解减法的概念和意义,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减法。

如,小松鼠摘了10个松果,吃掉了3个,还剩下几个?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减法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10以内的减法练习,如计算图片中物品的数量,解决实际问题等。

中班音乐活动:采松果

中班音乐活动:采松果

中班音乐活动:采松果文档:中班音乐活动:采松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取了《中班音乐》教材中的第四章第二节“采松果”作为教学内容。

该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歌曲和舞蹈来体验收获的喜悦,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歌曲《采松果》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民歌,歌词简单易懂,旋律欢快,适合中班学生演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采松果》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独立演唱。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提高音乐素养。

3. 通过团队协作,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采松果》的歌词和旋律的掌握。

难点:音乐节奏感的培养和团队协作的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教学课件、松果道具、录音机。

学具:乐谱、歌词卡片、松果手工作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采松果”的游戏,让学生模拟采松果的过程,体验收获的喜悦。

2. 歌曲学唱(10分钟)教师播放歌曲《采松果》,引导学生跟唱。

教师逐一教唱歌词和旋律,帮助学生掌握歌曲。

3. 音乐节奏练习(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用手拍击节奏,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

学生分组进行节奏练习,加强团队协作。

4. 舞蹈编排(5分钟)教师根据歌曲《采松果》的旋律,编排简单的舞蹈动作。

学生跟随教师学跳舞蹈,体验音乐与舞蹈的结合。

5. 小组合作实践(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歌曲,进行团队协作演唱和舞蹈表演。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评价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采松果》歌词:1 2 3 4 | 5 6 7 | 8 8 8 |旋律:(简谱)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展示所学歌曲《采松果》的歌唱和舞蹈。

2. 家长协助学生录制歌唱视频,下周课堂上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歌曲《采松果》的掌握情况良好,大部分学生能够独立演唱。

在音乐节奏感和团队协作方面,学生也有所提高。

但在舞蹈编排上,部分学生动作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采松果》教案(精选12篇)

《采松果》教案(精选12篇)

《采松果》教案《采松果》教案(精选12篇)《采松果》教案篇1活动目标:1、能熟练演唱歌曲,用轻快的声音表现出歌曲欢快活泼的情趣。

2、体验与同伴一起玩《小松鼠采松果》游戏的乐趣。

3、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4、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活动准备:自制ppt、松果道具若干、歌曲音带活动过程:一、初步感受歌曲旋律1、ppt:秋天到了金黄色的树叶从树上飘下来,一片二片多美啊。

2、有只小动物来树林里玩,听,它来了猜猜谁来了?为什么?(出示小松鼠)二、理解、模仿歌词1、小松鼠来树林干什么?我们来学一学:刺溜、刺溜,我是小松鼠。

刺溜、刺溜,找呀找松果。

2、听着音乐,我们来演一演吧3、松树上有许多松果,怎么采呢?听一听,歌里是怎么唱的?噗噗噗噗,爬上树。

4、小松鼠是怎么爬树的?原来小松鼠是从树底下爬到树顶上的。

真棒。

5、小松鼠爬到了松树顶上采松果,要对松树爷爷有礼貌(立定,伸出双手)。

松树爷爷,请你给我一颗小松果。

小松鼠采松果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练练本领吧。

三、游戏互动1、练好了本领,我们一起来采松果。

我先来演松树爷爷,你们来我这里采松果。

2、现在我们找个朋友,一个演小松鼠、一个演松树爷爷吧。

(交换游戏)3、这次松树爷爷要和小松鼠做个游戏,松树爷爷把松果藏在树叶里(老师演示将玩具藏在手心里,放在身后)。

小松鼠猜对了就能得到松果。

猜对了,两个朋友换一换玩。

4、天色不早了,小松鼠们真能干,找了这么多的松果。

我们把松果放到篮子里,留着过冬时再吃吧。

《采松果》教案篇2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掌握计算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设计:一、课前准备考考你。

师说数,生说数的组成。

二、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出示情境图,松鼠妈妈和小松鼠采松果,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采松果》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小松鼠和松果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加减法运算。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数、识数能力,对加减法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实际问题中的加减法运算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也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运算的含义,会正确进行加减法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途径,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加减法运算的方法,会正确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与加减法运算相结合,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松果图片、小松鼠卡片、加减法算式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准备,每组一份松果图片、小松鼠卡片、加减法算式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讲述小松鼠采松果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数学问题。

–提问:小松鼠一共采到了几个松果?还差几个松果才能凑成10个?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松果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数一数松果的数量。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松果分成两份,使每份的数量相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出示加减法算式卡片,引导学生进行计算。

–学生分组进行计算,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不同难度的加减法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一年级数学下册《采松果》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采松果》教案、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现在,请同学们分成小组,每组发一定数量的松果模型。小组内讨论如何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松果的数量,并尝试用加减法计算松果的总数和剩余数。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1.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教师将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从具体操作过渡到抽象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难点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使其形成长期的学习兴趣。
-教学设想将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如角色扮演小松鼠,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感受数学的乐趣。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们来做几道课堂练习题。
1.小美有5个松果,小力有3个松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2.小美给了小力2个松果,现在小美还剩下多少个松果?
3.小力原来有7个松果,他给了小美4个松果,小力还剩下多少个松果?
(五)总结归纳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数量,以及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同学们在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中,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比较物体数量的方法和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2.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鼓励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同学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观察家里或学校里的物品,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并记录下来,与家长分享你的发现。
1.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以“采松果”为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松果”教学设计

“采松果”教学设计

“采松果”教学设计《采松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听懂、会读并默写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

(2)学生能够正确发音、理解并模仿课文中的听说内容。

(3)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句型“What are you doing?”和回答句型“I'm picking pinecones.”进行日常交流。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和植物的态度。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和分享的精神。

【教学重点】1.学会正确发音、模仿课文中的听说内容。

2. 学会使用句型“What are you doing?”和回答句型“I'mpicking pinecones.”进行日常交流。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使用句型“What are you doing?”和回答句型“I'mpicking pinecones.”进行日常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录音机、图片、洗净的松果、干净的绳子、音乐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与松果相关的自然乐曲,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美妙。

(2)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问学生:“What's this?”学生回答后教师再问:“What can we do with it?”引出新课。

Step 2 情景导入(10分钟)(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

(2) 教师指着图片说:“I'm picking pinecones.”并示范动作,学生跟着模仿,并大声说出句子。

(3)教师通过图片和动作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并猜测下一步内容。

Step 3 听说训练(20分钟)(1)教师再次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

(2) 教师分组,让每组两名学生进行对话练习,“What are you doing?” “I'm picking pinecones.”并进行两轮练习,让学生熟练运用句型。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采松果》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一个小朋友帮妈妈采松果的故事,引出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课文内容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数字的认识和运算还比较基础,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和操作来加深理解和记忆。

他们喜欢生动有趣的活动,对故事情节有很强的兴趣,因此,通过故事的形式来教授数学知识,能够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故事情境,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通过游戏和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采松果》的故事课件,包括故事情节、图片、动画等。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松果道具,用于课堂操作和游戏。

3.练习题:准备一些10以内的加减法练习题,用于课堂巩固和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播放《采松果》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故事结束后,引导学生观察故事中的数学问题,如小朋友采了几个松果,又采了几个松果,一共有几个松果等,让学生尝试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这些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松果道具的操作,模拟故事中的加减法运算,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10以内的加减法练习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哪些问题?让学生举例说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案

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案

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案第一章:《采松果》课程概述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采松果》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和他们的行为。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3. 通过学习《采松果》,使学生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学习《采松果》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和他们的行为。

2. 分析故事中的道理,引导学生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使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第二章:《采松果》故事情节解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悉《采松果》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角色的行为。

2. 通过分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学习《采松果》的故事情节,了解故事中角色之间的互动。

2. 分析故事中的道理,引导学生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述法,向学生介绍故事情节。

2. 使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道理。

第三章:《采松果》角色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采松果》中的角色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通过角色分析,引导学生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学习《采松果》中的角色特点,分析角色之间的互动。

2. 引导学生从角色身上学到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方法:1.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了解角色特点。

2. 使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析角色之间的互动。

第四章:《采松果》道理感悟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采松果》,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学习《采松果》中的道理,理解团结合作的意义。

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从中感悟道理。

2. 使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第五章:《采松果》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 让学生将所学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1. 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团结合作的乐趣。

采松果 (教案)-2022-2023学年一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采松果 (教案)-2022-2023学年一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采松果 (教案)-2022-2023学年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松果的外形、颜色和特点;
2.学会正确采摘松果的方法;
3.培养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4.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 教学内容
1.松果的外形、颜色和特点;
2.松果的采摘方法。

三.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教师可以先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感受松树和松果的外形和形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说出松果的形状、大小、颜色和特点。

2. 学习新知识
教师介绍松果的外形、颜色和特点,让学生感受不同种类的松果之间的差异,激发他们的好奇和探究欲。

3. 操作实践
让学生到校内或周边地区的松林采摘松果,同时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探讨松果的采摘方法,并正确使用工具采摘松果。

4. 活动总结
采摘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分享采摘松果的过程,同时让学生互相观察对方采摘的方式是否正确。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采摘松果的方法,并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四. 教学反思
采松果是一项注重实践的活动,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大自然,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同时,这项活动还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师在组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安全,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和思考,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案

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案

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采松果”这个词汇。

(2)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采松果》。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简单描述松鼠采松果的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实物演示等方法,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2)采用分组讨论、小组竞赛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合作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采松果”这个词汇。

(2)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采松果》。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简单描述松鼠采松果的过程。

2. 教学难点:(1)松鼠为什么会吃松果?(2)松鼠是怎样采松果的?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1)课文《采松果》课件或黑板。

(2)松鼠图片、松果实物等。

2. 教学场地:教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松鼠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松鼠的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松鼠为什么会吃松果?2.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采松果》。

(2)学生自读课文,并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分组讨论,讨论松鼠是怎样采松果的。

3. 巩固练习(1)小组竞赛:看谁先准确地背诵课文《采松果》。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1. 回家后,向家长讲述松鼠采松果的过程。

2. 家长协助孩子,用彩笔画出松鼠采松果的场景。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回家后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背诵课文和绘画作品。

3. 知识点掌握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松鼠,模拟采松果的过程。

2. 邀请家长参与,举办一个“松鼠采松果”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

采松果教案

采松果教案

采松果教案
一、教学内容
1.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掌握野外采摘松果的方法和步骤;
•认识不同种类的松果,并了解松树的生长环境;
•增强环保意识,爱护自然资源。

2. 教学重点
•采摘松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松树的生态环境。

3. 教学难点
•松果的分类和鉴别;
•环保意识的培养。

二、教学准备
•松果样本;
•采摘工具:篮子、钳子等;
•讲解PPT。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提问:“大家经常吃到的一种坚果是什么?”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板书(5分钟)
板书“采松果”几个字。

3. 观看松林视频(10分钟)
播放一段松林的自然景象视频,播放期间引导学生观察松树的生长环境。

4. 板书(5分钟)
板书“松树的生长环境”。

5. 松果分类和鉴别(20分钟)
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松果样本,讲解松果的分类和鉴别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辨别。

6. 野外采摘(30分钟)
带领学生到野外进行松果采摘,让学生实际掌握采摘松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7. 板书(5分钟)
板书“环保意识的培养”。

8. 总结(10分钟)
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增强环保意识,爱护自然资源。

四、教学评价
本节课采用板书、视频观看、松果样本展示和野外采摘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了解松树的生态环境,掌握采摘松果的方法和步骤,培养环保意识。

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操作、答题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案

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案

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采松果》。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学会用“”和“”标点符号。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采用分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勤奋、团结、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生字词,学会用“”和“”标点符号。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认读和运用。

(2)“”和“”标点符号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标点符号卡片。

4. 图片、实物等教学辅助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2)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它们在做什么?”(3)引入课文《采松果》。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2)分段朗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认读并组词。

3. 课堂练习(1)用生字词造句。

(2)用“”和“”标点符号填空。

4. 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喜欢的部分。

(2)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分享。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保护环境。

(3)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展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采松果》。

2. 家庭作业:用生字词造句。

3. 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关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以及标点符号的使用。

3. 课文朗读评价:评估学生在朗读课文时的语音语调、表情动作等,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和创造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点和问题,以便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松果》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采松果》教学设计三篇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采松果》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初步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握退位)的计算.体会加法交换律。

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课:秋天到了,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出来玩耍。

松鼠妈妈想看看小松鼠“采松果”的本领有没有进步。

于是他提议要和小松鼠进行一场采松果的比赛。

经过激烈的比赛,结果出来了。

你想去看一看吗?(课件出示情境图)(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力图创设一种学生感兴趣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体验数学学习的轻松和愉悦。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 从屏幕上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请同学们先和同桌说一说。

2. 同学们可能提出的问题有这几个(大屏幕列出,一共有采了几个松果?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几个松果?小松鼠和妈妈相差几个松果?在此说明小松鼠和妈妈相差几个其实就是求小松鼠比妈妈少几个)。

同学们我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那你会解答吗?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

(出示: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3.师:我们要求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怎样列算式呢?(25+4)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呢?(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把两部分合并起来求一共采几个松果,要用加法计算)究竟应怎样解决25+4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或计数器代替松果摆一摆、拨一拨。

4.组织学生同桌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摆和怎样拨的,要求:想一想在摆和拨的过程中自己知道了什么,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然后讨论计算的方法。

5.指名上台演示摆和拨的过程,且边演示边叙述。

(1.先把4根和5根合并在一起,再把2捆和9根合并在一起一共是29根,2.在计数器上先拨上25,在个位上再拨上4,)(设计意图:学生经历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活动,不仅可以得到结果,还能体会到计算的步骤和方法)6.揭示算理:通过摆小棒和拨计数器,大家发现了什么计算规律?离开小棒和拨计数器,大家会口算吗?学生回答,集体评议。

(强调个位和个位上的数相加,设计意图:因为在整个小学阶段都应牢记的一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学生形成了这种认识后,才能在笔算学习中不出现大的偏差。

体会到口算和笔算本质上的一致性,有利于渗透相同数位相加减的思想,便于进位和退位加减法的笔算教学。

)7.课堂小结:一边演示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过程、算法一边说出相应的算式及结果。

同学们25+4= 29(个)你会算了,那么4+25=你知道等于多少吗?(为什么25+4= 29(个)4+25=29(个)也等于29呢?(在此进一步渗透加法交换律:因为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要求一共采了多少个松子要把“松鼠妈妈采来的25个”和“小松鼠采的4个”合起来,在摆小棒、拨计数器和口算的过程中,都要注意看清每一位上的数字,不要弄错位置,要个位加个位,其实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8.讲解完成后出示第二个问题:下面我们来解决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究竟应怎样解决呢?请各学习小组用小棒和计数器代替松果摆一摆、拨一拨。

学生在前面加法的基础上,自主探究25-4的算法。

9.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摆和怎样拨的,想一想在摆和拨的过程中自己知道了什么,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然后讨论计算的方法。

10.小组推荐两名组员上台演示摆和拨的过程,且边演示边叙述出相应的算式及结果。

11.揭示算理:通过摆小棒和拨计数器,大家发现了什么计算规律?离开小棒和拨计数器,大家会口算吗?学生回答,集体评议。

12.课堂小结:一边演示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过程、算式一边说出相应的算式及结果25-4=21(个),要求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要从“松鼠妈妈采来的25个”中拿掉“小松鼠采的4个”,剩下的就是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个数,在摆小棒、拨计数器和口算的过程中,都要注意看清每一位上的数字,不要弄错位置,要个位减个位,不要减到十位上。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和谐平等的交流气氛,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使每个孩子得以畅所欲言。

并且学生发现的问题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与学生共同思考、共同探究、共同感悟、共同进步。

因此,在课上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研究,体验知识形成与获得的过程。

收获的多少可能不同,却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通过让学生自主摆一摆、拨一拨等操作性活动,组织小组活动,展示和分享学生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

激发探究兴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

体现“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会理解”的教学理念。

教师的课堂小结有助于完善学生发现的数学知识,起到归纳总结以及“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实践应用,体验乐趣1、课本第23页第1和4题,试着用完整的语言跟同桌说一说。

并把算式填在课本上,然后集体定正。

(大屏幕展示)2、游戏:看谁算得快。

师:同学生喜欢做游戏吗?谁想和老师一块做游戏?老师和学生做游戏。

老师举卡片,学生抢答得数。

3、猜一猜。

(课本第23页第2题)(1)请同学们想一想、猜一猜、填一填。

(2)学生填好后,集体定正,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找一找这些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又发现了什么?(3)生:我发现相同的两组加数,虽然交换了位置,可是它们相加后所得到的得数却相同。

(4)鼓励同学们仿照发现的规律自己再想出一组这样的算式。

(设计意图:练习中设计取材于课本,用说一说、想一想、猜一猜、填一填、找一找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加强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初步体验加法交换律的规律,巧妙利用教材现有的习题,用活教材,进行行之有效的训练,同时起到应用新知,巩固深化所学知识的篇二:采松果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采松果》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采松果》训练案(第1课时)主备人:孙玉波学校:唐付小学一、口算21+5= 34+4= 44+4= 43+5=23+5=33+6= 42+5= 25+3= 22+3=34+5=37+2= 55+4= 62+4= 24+4=32+3=25+4=64+2= 27+2= 54+4= 53+3=二、我会在○里填上“>”“<”或“=”。

79-9○80 88-8○7040+9○3938-8○4036-6○41 27-7○7099○99-791+8○99三、填上合适的数56=50+()65=60+()49=40+()47-7=()86-5=()四、同学们在捡果子,小军捡了3个,小明捡了25个。

(1)他们一共捡了到少果子?(2)小明比小军多捡了多少个果子?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练习一》训练案主备人:孙玉波学校:唐付小学一、口算3+64=()76+20=()30+59=()6+33=()64—3=()76—20=()59—30=()48—6=()10+78=()4+34=()55—12=()69—50=()二、完成下列竖式6 7 9 9 4 15 0—2 6—7 2—4 8 —1 98 62 2 5 5 6—4 —3 3—3 2—6 2三、估一估,连一连45+20 三十多72—303+35 四十多67—330+16 五十多83—5022+30 六十多59—6篇三:《采松果》教学设计《采松果》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1-52页“采松果”。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理解求原来有多少的思考过程及列式计算的方法。

难点:初步理解用加减法计算的算理。

课型:新授课(计算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投影、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

师:同学们,今年松果大丰收啦!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起去采松果,过了一会儿,松鼠妈妈说:“我已经采了25个松果了。

”小松鼠数了数,低着头说:“我只采了4个松果。

”学生观察主题图。

看到这幅图,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学生提问。

2、师:老师和你们想的一样,“一共采了多少个松子?”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先在小组说一说。

问:怎么列算式?你是怎样计算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5+4=29(个)预设:“一共、;是求总数,是妈妈和小松鼠合起来的总数,可以用加法计算,列式为25+4=29。

(1)25+4等于几。

在25后面接着数4个数,26、27、28、29,25+4=29。

(2)左边摆25根小棒,右边摆4根小棒,把这部分合起来是29根。

(3)25+4=29||20 5把25分成20和5,个位上5加4得9,9加20得29。

3、师: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小松鼠比松鼠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怎么列式计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5-4=21(个)问:你是怎样计算出得数的?再和你的同组小伙伴说一说。

学生讨论后汇报。

预设:(1)先拿出25根,减去4根,从单根的小棒里去掉4根,整捆的小棒不变,结果是21。

(2)25-4=21| |20 5把25分成20和5,5减去4得1,20加1得21。

(3)25减去4,回数4个数,24、23、22、21,得数是21。

(4)25由2个十和5个一组成,5个一减去4个一的1个一,20加1得21。

4、在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时,怎样计算较快?先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教师再小结。

二、动手操作,建立表象师:现在我们用小棒代替松果,摆一摆,25加4等于多少,并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学生边摆边说。

师:25减4得多少?怎么摆呢?自己摆一摆,并和同桌说一说你的方法。

学生汇报。

左边摆25根小棒,右边摆4根小棒,把这两部分合起来是29根。

三、巩固练习,掌握方法1、“练一练”第1题。

根据图意提出问题,并解答。

如:(1)总共有多少人?列式为34+3=37(人)(2)学生比老师的多多少人?列式为34-3=31(人)2、“练一练”第3题的第(2)题。

师:图中已告诉了我们什么?知道了大恐龙和小恐龙的身长,就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求“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或“小恐龙比大恐龙短多少米”用什么方法?为什么?学生做完后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3、“练一练”第4题。

同桌的两人进行比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及时纠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