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经典实验的图片

合集下载

心理学经典实验

心理学经典实验

心理学经典实验实验1 心理旋转实验Cooper & Shepard,1973选取不同的字母或数字作为实验材料,如R,J,2,5。

将材料取正面或反面以及每面六中不同的倾斜角度随机呈现给被试,让其判断是正写的还是反写的字母或数字,并在反应之后记录反应时间。

结果:不同旋转角度的图形的辨认时间不同,结论:辨认图形时首先将倾斜不同角度的图形的表象加以旋转直至正立位置,然后再进行辨认,这就造成了不同旋转角度的辨认时间不同。

实验2 短时信息编码实验 Posner,1972实验安排两种材料:一种形同音同的两个字母AA;另一种是形状不同但读音相同的Aa。

并安排同时呈现和继时呈现两种模式,而继时呈现有多种时间间隔。

要求被试判定所呈现的两个字母是否相同并按键反应。

记录反应时间。

结果:同时呈现时形同音同的两个字母的反应时小于形异音同的两个字母的反应时;继时呈现时,随着两个字母呈现间隔增加,形同音同的字母对的反应时间急剧增加;而形异音同的字母对的反应时变化不大。

结论: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先时视觉,而后逐渐过渡为听觉编码。

实验3 反应时相加因素法实验 Sternberg,?让被试先看1至6个数字(识记项目),然后再看一个数字(测试项目),要求被试判定该数字刚才是否识记过,按键反应,并记下反应时间。

结果:识记集合的大小,反应的肯定或否定、测试项目等因素分别独立作用于反应时间结论:短时记忆提取反应过程包括四个独立阶段,即刺激编码、顺序比较、决策、反应组织实验4 开窗实验 Hockey,1981给被试呈现1-4个字母并在后面标上一个数字,如“F+3”、“KENC+4”,其中字母和最后的数字由被试自行控制相继呈现。

要求被试将字母按照后面数字转换为字母表上对应数字之后的那个字母,比如“KENC+4”,先呈现“四个字母+4”,然后被试每按键后出现一个字母,他要出声进行转换“L-M-N-O”,然后按键出现下一个字母……,直至四个字母都出现,再进行一次总回答“OIRG”结果:获得的12个数据可明显看出此字母转换作业的不同加工阶段结论:作业分为三个阶段a.编码阶段:从按键看到一个字母到开始出声转换的时间b.转换阶段:出声转换所用的总时间c.储存阶段,从前一个字母转换结束到按键看下一个字母的时间实验5 音笼实验 Pierce & Young,1928让被试戴上眼罩坐在隔音房间的音笼内,音笼内各点到被试头部保持同样距离,随即在各个方位呈现声音让被试报告声源方位,主试来记录报告是否正确。

12个必知的心理学实验

12个必知的心理学实验

1.三山实验-皮亚杰实验内容:实验材料是一个包括三坐高低、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假山模型,实验首先要求儿童从模型的四个角度观察这三座山,然后要求儿童面对模型而坐,并且放一个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边,要求儿童从四张图片中指出哪一张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

结果发现幼童无法完成这个任务。

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描述“三山”的形状。

实验结论:证明儿童的“自我中心”的特点。

2、条件反射实验-巴普洛夫实验内容: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进食行为时发现,狗吃到食物时,会分泌唾液,这是自然的生理反应,不需要学习,这种反应叫无条件反射,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是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

如果在狗每次进食时发出铃声,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

实验结论:巴甫洛夫认为这是作为中性刺激的铃声由于与无条件刺激联结而成了条件刺激,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作用”。

3、迷笼实验-桑代克实验内容:桑代克将饥饿的猫禁闭于迷笼之内,饿猫可以用抓绳或按钮等三种不同的动作逃出笼外获得食物。

饥饿的猫第一次被关进迷笼时,开始盲目地乱撞乱叫,东抓西咬,经过一段时间后,它可能做对了打开迷笼门的动作,逃出笼外。

桑代克重新将猫再关入笼内,并记录每次从实验开始到猫做出打开笼门的正确动作所用的时间。

经过上述多次重复实验,桑代克得出猫的学习曲线。

该曲线表明猫逃脱迷笼潜伏期与实验次数的关系。

试验结论:桑代克认为猫是在进行“尝试错误”的学习,经过多次的尝试错误,饿猫学会了打开笼门的动作。

因此,有人将桑代克的这种观点称为学习的“尝试错误说”,或简称为“试误说”。

4、白鼠实验-斯金纳实验内容: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

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

箱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的动作。

实验结论: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随着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的。

并由此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完整版)12个必知的心理学实验

(完整版)12个必知的心理学实验

1.三山实验-皮亚杰实验内容:实验材料是一个包括三坐高低、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假山模型,实验首先要求儿童从模型的四个角度观察这三座山,然后要求儿童面对模型而坐,并且放一个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边,要求儿童从四张图片中指出哪一张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

结果发现幼童无法完成这个任务。

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描述“三山”的形状。

实验结论:证明儿童的“自我中心”的特点。

2、条件反射实验-巴普洛夫实验内容: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进食行为时发现,狗吃到食物时,会分泌唾液,这是自然的生理反应,不需要学习,这种反应叫无条件反射,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是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

如果在狗每次进食时发出铃声,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

实验结论:巴甫洛夫认为这是作为中性刺激的铃声由于与无条件刺激联结而成了条件刺激,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作用”。

3、迷笼实验-桑代克实验内容:桑代克将饥饿的猫禁闭于迷笼之内,饿猫可以用抓绳或按钮等三种不同的动作逃出笼外获得食物。

饥饿的猫第一次被关进迷笼时,开始盲目地乱撞乱叫,东抓西咬,经过一段时间后,它可能做对了打开迷笼门的动作,逃出笼外。

桑代克重新将猫再关入笼内,并记录每次从实验开始到猫做出打开笼门的正确动作所用的时间。

经过上述多次重复实验,桑代克得出猫的学习曲线。

该曲线表明猫逃脱迷笼潜伏期与实验次数的关系。

试验结论:桑代克认为猫是在进行“尝试错误”的学习,经过多次的尝试错误,饿猫学会了打开笼门的动作。

因此,有人将桑代克的这种观点称为学习的“尝试错误说”,或简称为“试误说”。

4、白鼠实验-斯金纳实验内容: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

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

箱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的动作。

实验结论: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随着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的。

并由此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经典实验

经典实验
(摘自:刘金花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2月第2版,第9-10页)
经典实验2:华生经典的情绪唤起及解除实验
华生经典的情绪唤起实验是在一名叫阿尔伯特的11个月大的婴儿身上做的惧怕条件反射。实验初期,阿尔伯特与小白鼠玩了3天。后来,当阿尔伯特开始伸手去触摸白鼠时,脑后敲起了钢条的声音。阿尔伯特猛然跳起,向前摔下,将头埋进垫子,但没有哭。第二次,正当他的右手刚触模白鼠时,钢条又被敲响,他又猛然跳起,向前摔倒,开始哭泣。一周以后的几次白鼠与响声的组合刺激也都引起孩子惊起。最后,当白鼠单独出现后,阿尔伯特表现出极度恐惧,转过身去,扑倒在地,匍匐前进,躲避白鼠。几天以后,华生极其同事试验刺激的泛化。他们发现阿尔伯特玩耍很多东西,但惧怕任何有毛的东西。不管是他看见了白兔、狗、毛大衣、棉毛或圣诞老人面具,他都哭或焦急,纵然以前根本没被这些吓怕过。可见阿尔伯特的惧怕已泛化到一切带毛的东西上了。出于道德原因,这个实验曾遭到学术界严厉批评,但实验确实提供了惧怕条件反射形成的证据。
问:霍莉知道肖恩感到怎样吗?如果霍莉爸爸发现她又爬树,他会感到怎样?霍莉认为,如果她爸爸发现她又爬树,会怎样做?你会怎样做?
经典实验8:权威认知的实验
这是关于皮特与他的妈妈约翰逊夫人的事情。约翰逊夫人让皮特每天清扫他自己的房间,要求他在打扫完房间、收拾好玩具之后才能出去玩。但是,有一天,皮特的朋友米歇尔过来告诉他所有的伙伴正要去野餐。皮特想去,但房间还非常乱。他对妈妈说,他现在没时间清扫房间,以后他会打扫好的。妈妈不同意,可而他只好呆在家里,没有参加野餐。
在钟摆问题的实验中,实验者向被试呈现一个类似钟摆的装置:不同长度的绳子被固定在—个横梁上,绳子的末端可拴上不同重量的重物(见下图),实验者向被试演示如何使钟摆摆动(将栓有重物的摆绳拉紧并提至一定的高度,再放下即可)。被试的任务是,通过检验与钟摆摆动有关的四种因素(重物的重量、摆绳被提起的高度、推动摆绳的力量、摆绳的长度),来确定哪一种因素决定钟摆摆动速度(在每一种因素中又有不同级别的划分:如摆绳的长度有三个级别、重物的重量有四个级别等)。被试有较充分的时间对上述各种因素进行检验。正确的答案是,摆绳的长度决定钟摆摆动的速度,摆绳越短,其摆动的速度越快。

社会心理学的一些经典实验(配图)

社会心理学的一些经典实验(配图)

选择性群体感知Selective Group Perception - They Saw a Game:A Case Study by Hastorf and Cantril人们积极地对接收到的刺激进行加工,有选择地关注这一刺激的一些方面,而忽略另一些方面。

而且,他们用自己关注的方面来欺骗自己的认知。

选择性感知的影响在Hastorf和Cantril(1954)的一个研究中被很好地展现了出来。

他们的研究涉及普林斯顿和达特茅斯两校间的一场激烈而粗暴的橄榄球赛(达特茅斯印第安人队与普林斯顿老虎队1951年的比赛,最终普林斯顿获胜。

比赛中双方都有运动员受伤)。

比赛一周后,研究者让两校的心理学学生填了一份关于比赛中犯规行为的问卷。

表1 两校学生对问题1的回答(“你认为是哪一队挑起了粗暴的比赛?”)表2 两校学生对问题2的回答(“你认为这场比赛是公平干净的还是无谓的作为对比,研究者又让另外两组分别来自两校的学生看了关于比赛的影片。

这些学生们都被要求去观察犯规情况。

学生们都看了电影,但普林斯顿的学生“发现”的达特茅斯球员的犯规次数是达特茅斯学生“发现”的2倍。

Hastorf和Cantril在他们的论文“They Saw a Game:A Case Study”(1954)中总结,这场球赛“实际上是很多场球赛。

每一个视角对于特定的人与其他视角对于其他人一样,都是‘真实’的”(Hastorf & Cantril,1954)。

在这个研究之中,被试的感知因为他们所属的社会群体而动摇了。

对两个学校的成员以及与他们无关的中立者,比赛都具有不同的意义。

更进一步的说,即使对同一个学校的成员而言,比赛也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比如对于球队队员和他们的Fans。

这些发现显示出每个人不同的“价值”在形成感知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In brief, the data here indicate that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 'game' existing 'out there' in its own right which people merely 'observe.' The game 'exists' for a person and is experienced by him only insofar as certain happenings have significances in terms of his purpose.”——Hastorf & Cantril,1954 最强大的社会影响往往是最不明显的——它们已经深深植根如我们日常的行为模式。

心理学实验经典范式

心理学实验经典范式

心理学经典实验范式一、儿童博弈任务(Child ren’S Gambling Task) 实验范式Kerr和Zelazot简化了Bechara等人研究中的爱荷华博弈任务(Iowa Gambling Task),从而设计了儿童博弈任务来测量热执行功能,它是热执行功能的研究方法中较复杂的一种。

此任务运用了两副纸牌,一副纸牌的正面是竖条花纹,另一副的正面是圆点花纹。

将两副纸牌翻过来都能看见它们的反面有开心的脸和悲哀的脸。

但不同的是,正面是竖条花纹的纸牌的反面总是有1张开心的脸,偶尔加上1张悲哀的脸;而正面是圆点花纹的纸牌的反面总是有2张开心的脸,但有时会出现好几张(如4、5、6张不等)悲哀的脸。

开心的脸代表赢得糖果,其数量也代表赢得糖果的数量;悲哀的脸代表输掉糖果,其数量也同样代表输掉糖果的数量。

每次试验只能选取一张纸牌。

显然,选竖条花纹的纸牌虽然每次赢的糖果更少,只有1颗,但平均起来,输的糖果也更少;相反,选圆点花纹的纸牌虽然每次赢的糖果更多,有2颗,但平均损失却大得多,一旦输,就会输掉4颗、5颗或是6颗。

因此,从长远来看,选竖条花纹的纸牌有利,反之,则不利。

实验中,研究者告诉儿童“游戏”结束时要赢得尽量多的糖果(比如50次选牌后,这点儿童事先不知)。

开始的25次选择可以看作儿童对两种纸牌的尝试;后面的25次试验将被作为对情感决策的诊断。

此实验的关键因变量为儿童在第26~50次试验中做出不利选择的比例。

这种研究方法主要是对儿童情感决策的诊断,通过这种诊断可以推断出儿童的“热”执行功能发展与年龄有关的规律。

它还考察儿童控制受即时愿望支配的动作的能力和预测他们的动作将会产生的后果的能力。

它常用于学前儿童,但对学龄儿童也适用。

二、反向择物(Object Reversa1)实验范式相对于儿童博弈任务来说,反向择物任务是研究热执行功能的一种较为简单的方法,它以Overman等人的研究为基础。

每次试验,研究者都向儿童呈现同样两个事物(如事物A或B),并且当儿童选择其中一个事物(如A)时,总是给予儿童奖励。

8个经典心理学实验

8个经典心理学实验

1霍桑实验:1924~1932年,以哈佛大学教授.梅奥为首的一批学者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的总称。

1924年11月,霍桑工厂内的研究者在本厂的继电器车间开展了厂房照明条件与生产效率关系的实验研究。

研究者预先设想,在一定范围内,生产效率会随照明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实验结果表明,不论增加或减少照明强度都可以提高效率(有两个女工甚至在照明降低到与月光差不多时仍能维持生产的高效率)。

随后,研究者又试验不同的工资报酬、福利条件、工作与休息的时间比率等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也没有发现预期的效果。

1927年梅奥等人应邀参与这项工作。

从1927~1932年, 他们以"继电器装配组"和"云母片剥离组"女工为被试,通过改变或控制一系列福利条件重复了照明实验。

结果发现,在不同福利条件下,工人始终保持了高产量。

研究者从这一事实中意识到,工人参与试验的自豪感极大地激发了其工作热情,促使小组成员滋生出一种高昂的团体精神。

这说明职工的士气和群体内的社会心理气氛是影响生产效率的更有效的因素。

在此基础上,梅奥等在1928~1932年中,又对厂内2100名职工进行了采访,开展了一次涉及面很广的关于士气问题的研究。

起初,他们按事先设计的提纲提问,以了解职工对工作、工资、监督等方面的意见,但收效不大。

后来的访谈改由职工自由抒发意见。

由于采访过程既满足了职工的尊重需要,又为其提供了发泄不满情绪和提合理化建议的机会,结果职工士气高涨,产量大幅度上升。

为了探索群体内人际关系与生产效率之间的联系,研究者在1931~1932年间进行了对群体的观察研究。

结果发现,正式群体内存在着非正式群体,这种非正式群体内既有无形的压力和自然形成的默契,也有自然的领导人,它约束着每个成员的行为。

在心理学研究的历史上,霍桑实验第一次把工业中的人际关系问题提到首要地位,并且提醒人们在处理管理问题时要注意人的因素,这对管理心理学的形成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经典实验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经典实验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经典实验第一部分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成熟与学习在发展中哪个更重要——格塞尔的双生子实验发展是遗传的还是环境决定的——华生的小艾尔伯特实验心理发展可以塑造吗——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实验发展是分阶段的还是连续的——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性实验发展只能等到生理成熟后吗——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实验发展有关键期吗——洛伦兹的印刻实验第二部分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环境对大脑发展的影响——罗森茨威格的老鼠实验左脑和右脑在心理发展中的不同作用——儿童大脑单侧化实验权威型父母最有利于儿童个性发展——鲍姆令德的父母教养方式实验先出生更聪明吗——出生顺序对孩子智力影响的研究教师期望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罗森塔尔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实验同伴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儿童同伴关系系列实验电视是好保姆吗——电视媒体对儿童行为影响实验儿童在游戏中成长——游戏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促进实验第三部分儿童感知觉与动作发展婴幼儿更喜欢看什么——范兹的视觉偏好实验婴幼儿具有大小恒常性吗——鲍尔的大小知觉恒常性实验婴幼儿的深度知觉——吉布森和沃克的“视崖”实验婴儿的听觉研究——德卡斯伯和斯潘斯的“帽子里的猫”研究婴儿的跨通道知觉能力发展——梅尔佐夫和摩尔的新生儿模仿实验婴儿粗动作的发展——泽勒佐和科尔布的婴儿行走训练实验婴儿精细动作的发展——儿童筷子使用技能实验第四部分儿童注意与记忆的发展儿童能记住多少——儿童短时记忆容量发展实验怎样能够记住更多——儿童记忆策略发展实验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哪个更有效——儿童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实验形象直观的材料更有利于儿童的记忆——儿童形象记忆和非形象记忆实验儿童是否了解自己的记忆能力——儿童元记忆发展实验选择性注意——儿童注意选择性的研究注意能够持续多久——儿童注意稳定性的实验第五部分儿童语言与思维发展模仿对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影响——儿童语言习得实验无声的听众——婴儿的语音知觉实验“This is a wug”——伯克的儿童语法习得实验哪个杯子的水更多——皮亚杰的系列守恒实验“娃娃看见了什么”——皮亚杰的三山实验情境性对儿童自我中心的影响——“农场景观”和“警察与小孩”实验穿越盒子的屏幕——贝拉吉恩的客体永久性实验屏幕后的玩具老鼠——温恩的婴儿算术能力实验由已知到未知——儿童推理发展系列实验研究重量与距离的权衡——西格勒的天平问题实验第六部分儿童自我了解与社会理解的发展自我意识的诞生——阿姆斯特丹等人的点红实验“你知道他会……”——韦尔曼的心理理论实验“我知道你知道……”——心理理论的“二级信念”实验“你认为他会……”——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研究通过训练改善儿童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儿童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发展的干预研究同伴群体的形成和发展——谢里夫的“罗伯的夏令营”实验什么才是好朋友——儿童理解友谊概念的发展社会期望决定性别角色——儿童性别角色影响因素的研究“我是男孩还是女孩”——幼儿性别同一性发展的研究第七部分儿童情绪发展从生理微笑到社会性微笑——婴儿社会性微笑实验什么样的母婴关系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哈罗等人的依恋实验如何判断儿童的依恋类型——艾斯沃丝的“陌生情境”实验依恋影响成长——马特斯等人的依恋类型的影响实验依照儿童的气质类型选择教养方式——托马斯等人的气质追踪实验婴儿能否理解别人的情绪——莱帕乔利的社会参照实验克服害怕的妙招——班杜拉等人的消除恐惧实验第八部分儿童的道德发展“哪一个更应受到惩罚”——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实验儿童道德发展阶段实验——柯尔伯格的两难故事实验如何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向他人学习助人——榜样示范对儿童利他行为发展的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习得与矫正——班杜拉的观察学习实验归因方式影响攻击性行为——归因特点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研究角色扮演促进助人行为——斯陶布的助人行为实验“感同身受”学德育——移情在儿童道德教育中的作用的研究严厉的教育会制造谎言——儿童说谎实验羞愧感有助于培养道德——库尔奇茨娅的羞愧感实验。

10大儿童心理学实验

10大儿童心理学实验

10大儿童心理学实验10大儿童心理学实验10大儿童心理学实验(10)——认知发展09-10-13 梅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如何掌握知识他的成就屡屡被人怀疑,因为他提出的理论是心理学中最广受争议的观点之一。

他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实验和理论一经问世,就面对无数的挑战,很多内容后来被修正。

但是由于他对于儿童心理学发展不朽的贡献和深远的影响,他当之无愧地成为心理学历史中的殿堂级人物。

在10大儿童心理学实验系列的守宫篇中,我们就将介绍这位瑞士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的研究。

皮亚杰的理论曾被无数人诟病,但他本人却有受到心理学家的无限尊崇。

要想了解这看似矛盾的观点,下面我会跟你讲讲他在自己的三个孩子身上进行观察实验,也会跟你聊聊为什么他的结论可能是错的,以及他的四各阶段理论的核心发现。

10大儿童心理学实验(2)——自我概念形成 - 译言翻译09-01-06 zhbing10大儿童心理学实验(2)——自我概念形成 - 译言翻译10大儿童心理学实验(2)——自我概念形成。

孩子的妈妈指着镜子里的影像问孩子:"那是谁?Amsterdam测试了88个婴儿,最终只能得到16个孩子的可靠资料——婴儿终究是婴儿,而且很多孩子不想玩。

另外,之后设立控制情况的实验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孩子如果鼻子上没有红点就不会碰自己的鼻子。

在最近的一项实验中,一个8英尺高的镜子被摆放在纽约Bronx公园的大象笼里。

10大儿童心理学实验(6)——儿童何时开始理解他人的想法 - 译言翻译09-01-06 zhbing10大儿童心理学实验(6)——儿童何时开始理解他人的想法 - 译言翻译10大儿童心理学实验(6)——儿童何时开始理解他人的想法。

仿佛一夜之间,大多数孩子们突然可以指出Maxi认为巧克力在哪个柜子里,而不是自己所知道的真正有巧克力的柜子。

实验的时候,孩子专心么?在另一个实验中,特意让孩子们停下来想一想——但这对年龄小的孩子没什么帮助。

斯坦福大学10年心理学实验-被表扬的孩子更差

斯坦福大学10年心理学实验-被表扬的孩子更差

天天向上少儿个性化教育平台斯坦福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过去的10年里,和她的团队都在研究表扬对孩子的影响。

他们对纽约20所学校,400名五年级学生做了长期的研究,这项研究结果令学术界震惊。

在实验中,他们让孩子们独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图任务。

首先,研究人员每次只从教室里叫出一个孩子,进行第一轮智商测试。

测试题目是非常简单的智力拼图,几乎所有孩子都能相当出色地完成任务。

每个孩子完成测试后,研究人员会把分数告诉他,并附一句鼓励或表扬的话。

研究人员随机地把孩子们分成两组:一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关于智商的夸奖,即表扬,比如,“你在拼图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聪明。

”另外一组孩子得到是一句关于努力的夸奖,即鼓励,比如,“你刚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现得很出色。

”接下来对这些孩子进行第二轮、第三轮测试,并在测试中加大难度,让孩子们遭受挫折。

结果发现:那些被夸奖努力的孩子,勇于面对挑战,进行不同尝试,分数比第一次提高了30%左右。

而那些被夸奖聪明的孩子,在实验中束手束脚,不敢犯错,退步了大约20%。

德韦克的实验重复了很多次。

她发现,无论孩子有怎样的家庭背景,都受不了被夸奖聪明后遭受挫折的失败感。

男孩女孩都一样,尤其是好成绩的女孩,遭受的打击程度最大。

甚至学龄前儿童也一样,这样的表扬都会害了他们。

本文作者是一名心理咨询师,想要聊一聊我们该如何对待“犯错”这件事。

对于“犯错”的态度,会影响我们的成长、工作,乃至整个人生。

作者丨Helen Yan来源| 心理公开课编辑| 蜂窝内容团队原标题| 几乎所有的焦虑都源于这一个小问题本文封面图来源:Unsplash 版权协议:CC0已经无数次有来访者告诉我,他很焦虑:焦虑到凌晨三点还在修改第二天演讲的PPT,焦虑到精心策划了两年的项目从没有实际过一步,焦虑到他必须花费半年时间分析完所有品牌的价位的所有型号的手机,才满怀忐忑地买下性价比最高的那一部,然后马上又后悔……我总结起来,几乎所有焦虑都出自一个根源,那就是——绝不允许自己出半点差错。

二十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docx

二十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docx

01 斯坦福监狱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是1971年由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领导的研究小组,在设在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大楼地下室的模拟监狱内,进行的一项关于人类对囚禁的反应以及囚禁对监狱中的权威和被监管者行为影响的心理学研究,充当看守和囚犯的都是斯坦福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志愿者。

囚犯和看守很快适应了自己的角色,一步步地超过了预设的界限,通向危险和造成心理伤害的情形。

三分之一的看守被评价为显示出“真正的”虐待狂倾向,而许多囚犯在情感上受到创伤,有2人不得不提前退出实验。

最后,津巴多因为这个课题中日益泛滥的反社会行为受到警告,提前终止了整个实验。

斯坦福监狱实验经常被拿来与米尔格拉姆实验进行比较,米尔格拉姆实验是于1961年在耶鲁大学,由津巴多中学时代的好友斯坦利·米尔格拉姆进行的。

津巴多作为监狱长。

死亡实验是一套故事基于斯坦福大学监狱实验的电影。

津巴多模拟监狱实验斯坦福大学(Stanford)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和他的同事在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系办公大楼地下室里建立了一个“监狱”,他们以每天15美元的价格雇用了24名学生来参加实验。

这些学生情感稳定,身体健康,遵纪守法,在普通人格测验中,得分属正常水平。

实验者对这些学生随意地进行了角色分配,一部分人为“看守”,另一部分人为“罪犯”,并制定了一些基本规则。

然后,实验者就躲在幕后,看事情会怎样发展。

两个礼拜的模拟实验刚刚开始时,被分配做“看守”的学生与被分配做“罪犯”的学生之间,没有多大差别。

而且,做“看守”的人也没有受过专门训练如何做监狱看守员。

实验者只告诉他们“维持监狱法律和秩序”,不要把“罪犯”的胡言乱语(如“罪犯”说,禁止使用暴力)当回事。

为了更真实地模拟监狱生活,“罪犯”可以像真正的监狱中的罪犯一样,接受亲戚和朋友的探视。

但模拟看守8小时换一次班,而模拟罪犯除了出来吃饭、锻炼、去厕所、办些必要的其他事情之外,要日日夜夜地呆在他们的牢房里。

儿童发展心理学:环境决定论——行为主义

儿童发展心理学:环境决定论——行为主义
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 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和我所需要的环境,我可以把他们培养成为 我想让他们成为的任何人,可以是医生与律师,也可以是小偷或者是 乞丐……”
S
R
3.评价
过于强调外在刺激对行为的意义,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
简单 视了人的行为动机,使得人们对行为的理解过于

环境决定论——行为主义
一、代表人物
华生
行为主义
斯金纳
新行为主义
班杜拉
社会学习理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行为主义
1.经典实验——婴儿害怕情绪实验 (艾伯特害怕实验)
男孩子艾伯特:11个月大
以巴氏的条件反射为理论基础
喜欢 •
害怕
敲击钢条
连胡子都 害怕
2.主要观点
他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

著名心理学实验 延迟满足实验

著名心理学实验 延迟满足实验

THANK YOU
展示完毕
实验目的:
一开始,设计这个实验不是为了去测试孩子们的表现有多优秀 ,而是为了弄清楚当他们想要得到延迟满足时,是什么促使他 们做到的。 在棉花糖实验开始多年后,米歇尔开始思考孩子们在实验中的 表现是否与他们日后的表现有所关联。
棉花糖实验并非只针对小孩子,所有人在面对人生的棉花糖时刻都派得上用场。
02
你会先吃最喜欢的“奶油“吗?
实验的实例
书中写的实例其实离我们还很远,放到我们日常生 活中,没有延迟满足的情况很常见。就比如我自己 本身做这个PPT的时候,我就是到小组约定的最后 期限开始动手的,还有有一部分同学做作业总是留 到deadline才开始动手,考试前才开始复习刷题 等等。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01. 实验背景,人物,目的
目录
Contents
02. 实验内容,方法
03. 实验结果,结论 04. 实验对心的真相 在欧美科学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一心想得诺贝尔奖的,得不到诺贝
尔奖。”
在我国的学术界也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不要急于满口袋,先要满脑袋 ,满脑袋的人最终也会满口袋。
实验结论
对于当年的实验,有的心理学家认为孩子是否愿意等待取决于他
们对棉花糖的渴望程度。但是,很快证明了所有孩子都急切想得 到第二颗棉花糖。
通过对孩子们行为的反复观察,米歇尔得出结论,秘诀就在于 “转移注意力”。肯等待的孩子不会一直盯着棉花糖,他们捂住 眼睛、玩捉迷藏或是唱歌,他们对棉花糖的渴望不是消失了而是 暂时被忘记。 如果孩子们意识到学会转移注意力和思想就能实现自我控制,那 么他们就成功了一大步,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
这个实验说明:那些能够延迟满足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更强,他 们能够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 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的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