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2)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教案—02幼儿的感知觉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教案—02幼儿的感知觉

适应两种3.感觉的对比感觉的对比是指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它分为同时对比和相继对比。

(1)同时对比:不同刺激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同时对比现象。

例如“月明星稀”明暗同时对比图如图2-1所示。

明暗同时对比图(2)相继对比:当不同刺激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的对比现象。

例如:吃糖后再吃苹果,会觉得苹果很酸;吃了苦药后,喝白开水都会觉得水很甜。

研究对比现象有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对比现象组织教学,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4.感受性的训练人的感受性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得到提高,由于职业的训练或实践活动的需要对某种感觉作长期、精细的训练,能使感受性大大地提高。

例如:品一口茶,就知道茶的产地、等级、品质等;染色工人可以辨认40多种黑色。

另一方面由于为了代偿某种丧失的感觉能力,会使其他感觉能力得到发展。

如聋哑人视觉特别好,盲人听觉、触觉特别发达。

(二)知觉的特性1.知觉选择性教师总结解释列举知识点人所处的环境复杂多样,某一瞬间,人不可能对众多事物进行感知,而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与此同时,把其他对象作为知觉对象的背景这种现象叫作知觉选择性。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差别越大,对象越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2)对象的活动性,活动的刺激容易被感知;举例说明看图学生讨论(3)对象的特征,特征明显的刺激物易被感知。

主观因素包括:目的性、任务、知识经验、个人需要、兴趣、情感状态等。

2.知觉的整体性知觉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

但人并不它知觉为个别的孤立部分,而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如图2-4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在知觉过程中,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其确定意义的过程,即为知觉的理解性。

有一天,诗人、哲学家、植物学家一同去春游,但是对田野风光的感受却大不相同。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练习册》主题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练习册》主题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参考答案)

主题2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探寻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含义及特点一、名词解释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幼儿心理发展是一种连续、渐进的过程,表现在个体的整个心理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变化过程。

2.发展的阶段性是指幼儿身心发展的整个过程中会出现若干连续的阶段,且不同阶段表现出区别于其他阶段的典型特征和主要矛盾。

3.发展的不均衡性是指在幼儿发展过程中心理的发展并不完全协调、统一的现象。

二、单项选择题1.D2.B3.A4.B5.C三、填空题1积极的2.发展的连续性3.婴儿期4.关键期5.学前期四、判断题1.(×)2.(√)3.(√)4.(×)5.(×)五、简答题1. 个体的发展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理解:①从发展的历程来看,个体发展是人生全程的发展,即个体在“出生—成熟—衰老”的整个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的历程.②从发展的内涵来看,个体发展包括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两个方面。

2.①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②具有顺序性③具有不均衡性④具有个体差异性3.处于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虽然存在着发展的共同趋势和规律,但个体发展,尤其是心理机能的发展速度、发展的优势领域、最终达到的发展水平等都可能是不同的,这就是个体差异。

4.发展的顺序性是指在幼儿发展过程中,无论其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均表现一种稳定的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按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固定顺序进行。

六、论述题:关键期这一概念最初由奥地利生态学家康罗德·洛伦兹提出。

他在对鸟类自然习性的观察中,发现刚孵出的幼鸟,如小鸡、小鹅等,会在出生后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学会追逐自己的同类或非同类,过了这段时间便再也不能学会此类行为。

心理学家将这类研究借用到幼儿早期发展的研究中,提出了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即个体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最佳时间,如果在此时给予适当的良性刺激,就会促使其的行为与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如2~3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等。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考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考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考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试述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答:(1)探索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充实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体系,促进心理科学的发展。

(2)为有关儿童的实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为学前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

其次,儿童心理学为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医疗和保健提供必要的知识。

(3)对一切与儿童有关的法律条文的制定、对儿童文学艺术的创作、儿童出版物的策划和装帧、儿童玩具的设计和制作、儿童服装的设计、儿童食品的开发和调配等具有广泛指导意义。

2、什么是遗传?人类有哪些特征与遗传有直接关系?答:所谓遗传,就是父母(亲代)答:通过生育过程把遗传物质(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基因)传递给子女(子代),使后代表现出同亲代相似的特征,比如体态、相貌、气质、音容相似等。

专家经过长期研究,人类有10种特征与遗传有直接关系,包括肤色、身高、肥胖、双眼皮、下颚、罗圈腿、青春痘、少白头、秃头、声音。

3、简述儿童大脑机能发展的主要表现阶段。

答:(1)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巩固。

(2)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增强。

(3)第一、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发展。

4、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特点是什么?答:(1)物体永久性意识的巩固,动作大量内化,开始借助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

(2) 重视外部活动,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格式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

(3) 思维缺乏守恒性和可逆性。

(4) 直觉思维开始由单维向两维集中过渡,守恒即将形成,思维处于自我中心阶段。

5、儿童记忆策略的具体表现有哪些?答:儿童记忆策略的具体表现有:视觉复述策略、特征定位策略、复述策略、组织性策略、提取策略等。

6、简述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答:(1)无意识记忆为主。

(2)机械记忆和意义识记是儿童识记的两种方法并较多地运用机械记忆。

(3)再认好于回忆。

(4)具有自传体记忆能力。

(5)有特殊的记忆恢复现象。

7、简述2-6岁儿童语法结构的发展趋势。

学前儿童心理学 (2)

学前儿童心理学 (2)

学前儿童心理学引言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学龄前儿童(3-6岁)心理发展及行为的学科,它涉及到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交行为、语言发展等方面。

对于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有深入了解,有助于教育者、家长和社会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儿童的成长。

本文将介绍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重要理论以及实际应用。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认知、情感、社交和语言等方面的自觉和无意识的进展。

这一时期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认知发展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涉及儿童在思维、观察和理解方面的发展。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通过感知和思考来理解世界。

他们逐渐掌握量与数、形与颜色、大小和位置的概念。

在认知发展中,儿童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情感发展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主要涉及他们的情绪表达和处理能力。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感受到不同的情绪,例如喜悦、愤怒、恐惧和悲伤。

他们逐渐学会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并学会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

这对于儿童的社交和情感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社交发展学前儿童的社交发展是指他们与他人建立联系、合作和相互关系的能力。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与其他同龄人一起游戏和分享,在群体中学会合作和分享,同时也学会了与其他人建立友谊。

社交发展对于儿童的自信心和社会适应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语言发展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是指他们掌握语言的能力和语言的运用。

在这个阶段,儿童逐渐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的规则,并学会用语言来进行表达和交流。

语言发展对儿童的认知发展和社交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该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从传感觉阶段到符号运算阶段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通过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理解逐渐掌握了认知的能力,并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弗洛伊德心理动力学理论弗洛伊德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受到本能冲突和内心冲突的影响。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参考答案
第三,个性初具雏形。这个时期的儿童逐渐开始形成较稳定的态度、兴趣和情绪等心理活动,并且开始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人对事都显得比较有“主见”。另外,他们的性格也有了明显差异,有的活泼外向,有的胆小害羞。
3.皮亚杰认为个体从出生至儿童期结束,其认知发展过程要经过四个时期: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4)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朱智贤认为,心理发展如何发展以及朝什么方向发展,这不是由外因机械决定的,也不是由内因孤立决定的,而是由跟内因相适应的外因决定的,也就是说,心理发展主要是由适合于主体心理内因的那些教育条件决定的。
第三章
一、选择题(不定项选择)
1.C2.B3.A4.AD5.C
二、名词解释
1.触觉是皮肤受到机械刺激时产生的感觉,是皮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可以使人在触摸中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软硬、轻重、粗细、光滑等属性进行感知,是幼儿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之一。
第一章
一、选择题(不定项选择)
1.C2.ACD3.BC4.A5.B
二、名词解释
1.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发展有广义的和狭义两方面,广义的心理发展是指包含心理的种系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狭义的心理发展仅指个体心理发展。
2.遗传素质是后代通过遗传从亲代获得的一些生物特征,如身体的构造、形态、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
实验法是指在可控条件下有目的地改变某些条件,引起儿童心理发生变化,从而揭示这些条件与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研究方法。根据实验是否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可以将实验法分为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是在较为自然的状态下进行的,因此得到的资料比较切合实际,具有实践意义;实验室实验法能够严格控制无关条件的干扰,但由于实验是在认为条件下进行,与现实生活有较大差距,因此实验室实验的结果常常受到人们的质疑。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二章感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二章感知觉的发展

(二)感知觉的关系
感觉与知觉的联系
● 都是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 ● 都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 ●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 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
● 1)内容不同: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 映;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知觉并非 感觉的简单相加。 2)产生过程和影响因素不同:感觉依赖于 客观事物的物理属性,相同的刺激一般引 起相同的感觉;知觉依赖于刺激的物理特 性和知觉者本身的特点,如:知识经验, 心理状态,个性特征。
时间知觉的线索
——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及其他客观标志 ——有机体内部生理节律性变化 生物钟:机体内部生理节律性变化所引起的外部行
为的节律性变化 ——各种计时工具
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
● 感觉的类型差异:听觉估计准确性最高、视觉最低 ● 活动内容的意义:内容丰富容易低估,枯燥容易高估 ● 时间的持续性长短:长时间容易估计短,短时间容易
例如,一斤棉花和一斤铁的物理重量相等,但 是人们用手加以比较时,会觉得一斤铁比一斤棉 花重。这是以视觉之“形”影响到肌肉感觉之 “重”的错觉。
(三)方位错觉
例如,在海上飞行时,海天一色,找不到地标 海上飞行经验不丰富的飞行员因分不清上下范围, 往往会产生“倒飞错觉”造成飞如海中的事故。
此外,还有运动错觉(月亮走我也走)、时间 错觉(同样长时间的不同知觉)等。
感觉阈限是恰好能引起某种感觉,并持续 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 绝对感觉阈限
差别感受性 差别感觉阈限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的能 力。 绝对感觉阈限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E=1/R E:绝对感受性,R:绝对感觉阈限

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全套资料【教材+笔记+题库】

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全套资料【教材+笔记+题库】

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全套资料【教材+笔记+陈帼眉著《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我国高校采用较多的学前教育心理学权威教材。

作为这本教材的配套辅导书,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每章的复习笔记以《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这一经典教材为主并结合国内其他著名的心理学研究方法著作对各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

第1章绪论1.1复习笔记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内容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是学前儿童的心理。

学前儿童心理和成人心理具有相同的实质,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1.学前儿童的心理,和成人心理一样,都是脑的机能(1)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现象,都是大脑活动的结果。

研究表明,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①大脑具有记忆的功能,过去的经历在刺激大脑皮层的有关部位后又重新呈现出来。

②大脑前额叶与人的个性和情绪有密切的关系。

(2)研究证明,儿童的心理是儿童大脑活动的产物。

①没有儿童的脑,即使有充分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也不能形成儿童的心理。

②出生时大脑不正常的儿童,也不能产生正常儿童的心理。

比如,脑性瘫痪,即出生前或产期发生脑部疾病的儿童,往往表现出智力低下、视觉障碍等症状。

2.学前儿童的心理,和成人心理一样,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人的心理现象都可以从客观现实中找到根源。

儿童见过汽车,头脑中才有了汽车的形象;吃过苦药,才知道苦的滋味。

(2)学前儿童心理和成人心理都是一种反映,是物质相互作用并留下痕迹的过程。

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就是形成心理的过程。

3.学前儿童的心理,和成人心理一样,都有能动性学前儿童的心理不是对周围环境和教育的机械反映,它在反映过程中有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选择性。

总之,学前儿童心理和成人心理都依赖着大脑和客观现实。

他们的心理活动都是在这二者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练习册》主题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练习册》主题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参考答案)

主题2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探寻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含义及特点一、名词解释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幼儿心理发展是一种连续、渐进的过程,表现在个体的整个心理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变化过程。

2.发展的阶段性是指幼儿身心发展的整个过程中会出现若干连续的阶段,且不同阶段表现出区别于其他阶段的典型特征和主要矛盾。

3.发展的不均衡性是指在幼儿发展过程中心理的发展并不完全协调、统一的现象。

二、单项选择题1.D2.B3.A4.B5.C三、填空题1积极的2.发展的连续性3.婴儿期4.关键期5.学前期四、判断题1.(×)2.(√)3.(√)4.(×)5.(×)五、简答题1. 个体的发展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理解:①从发展的历程来看,个体发展是人生全程的发展,即个体在“出生—成熟—衰老”的整个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的历程.②从发展的内涵来看,个体发展包括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两个方面。

2.①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②具有顺序性③具有不均衡性④具有个体差异性3.处于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虽然存在着发展的共同趋势和规律,但个体发展,尤其是心理机能的发展速度、发展的优势领域、最终达到的发展水平等都可能是不同的,这就是个体差异。

4.发展的顺序性是指在幼儿发展过程中,无论其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均表现一种稳定的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按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固定顺序进行。

六、论述题:关键期这一概念最初由奥地利生态学家康罗德·洛伦兹提出。

他在对鸟类自然习性的观察中,发现刚孵出的幼鸟,如小鸡、小鹅等,会在出生后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学会追逐自己的同类或非同类,过了这段时间便再也不能学会此类行为。

心理学家将这类研究借用到幼儿早期发展的研究中,提出了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即个体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最佳时间,如果在此时给予适当的良性刺激,就会促使其的行为与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如2~3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等。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纵向研究纵向研究即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即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实证研究法研究者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从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来。

4、横向研究横向研究即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5、直觉行动思维直觉行动思维就是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

这种思维的进行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

6、具体形象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

7、记忆策略记忆策略是指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8、自传体记忆自传体记忆是指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9、记忆恢复记忆恢复指学习某种材料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10、自我中心语言自我中心语言是指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和观点之上的现象。

11、同伴关系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

12、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13、依恋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婴幼儿以依恋行为(如微笑、啼哭、吸吮、喊叫、抓握、偎依和跟随等)表达对依恋对象的依恋关系。

14、移情当一个人感受到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到相应的情绪,心理学上称为移情。

15、性别稳定性性别稳定性是指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其年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16、观察学习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称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学前儿童心理学》第二章学习心得

《学前儿童心理学》第二章学习心得

《学前儿童心理学》第二章学习心得在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这门课程的过程中,第二章对我产生了
深刻的影响。

通过学习这一章,我对于儿童的认知发展和情感发展有
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也意识到了在教育幼儿过程中的重要性。

下面我
将分享一下我的学习心得。

在第二章中,我们学习了儿童的认知发展理论,其中包括了皮亚杰
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通过学习这些理论,我了解到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不同阶段儿童具有不
同的特征和能力。

这让我意识到在幼儿教育中,要根据儿童的认知水
平和特点来制定教学计划,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另外,在第二章中,我们还学习了儿童的情感发展。

情感是儿童健
康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于儿童的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具有
重要影响。

通过学习情感发展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我深刻体会到在教
育幼儿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情感问题,促进健康成长。

除此之外,第二章还介绍了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以及儿童的性别认
同和社会认同。

这些内容让我了解到儿童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程度的
自我认知和性别认同,根据这些认知和认同来进行教育指导也是十分
重要的。

通过学习第二章的内容,我深刻体会到儿童心理学的重要性和广泛性,也明白了在幼儿教育中要注重对儿童认知和情感的培养。

希望通
过不懈的努力和学习,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前心理学2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学前心理学2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 4. 大脑的机能代偿 • 指大脑的某一机能区受损伤,其它 区就有一种代替作用。 • 脑是怎样产生心理的? • ——通过反射与反射弧 • 5. 反射与反射弧 • 反射: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 律性反应。 • 反射弧:反射活动所走的神经通路。包 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 经和效应器。
• • •
“ 物质第一,意识第二 ” 客观存在属第一性,心理属第二性 人的心理不论多么奇妙,都可在现实中找 到根源 • 如孙悟空的神奇变化、嫦娥奔月的神话、 飞机的制造等等。虽然十分离奇。但是构成这些 现象的原始材料仍然来自客观现实。 • •
• 2. 有什么环境就有什么心理,没有人的环 境,就没有 人的心理 • “ 狼孩 ”
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第二节 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自我分析】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哪 些因素影响你心理的发展. 是怎样影响,举例说明。
概括来说,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大体 可以归为两类: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哪一 种起决定作用?各占的比例是多少?至今尚 未达成共识。
下面我们来讨论这 两个因素哪个影响更 大吧!
• •
反射弧模式图
• 反射活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反射分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 • (1)无条件反射:是先天固有的,不学而能 的反射。 • 人生下来有 72种本能,大多数本能在 后天得不到强化就消退了,它能帮助有机体很 好地应复杂多变的客观环境。

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九个)
• ① 无条件食物性反射:包括觅食、吸吮、吞咽反 射。 • ② 无条件防御反射:包括眨眼反射。 • ③ 无条件定向反射: 前三种反射对新生儿维持生命和认识世界有着 重要意义。 • ④ 抓握反射:4-5个月消失 • ⑤ 巴宾斯基反射:6个月消失 • ⑥ 惊跳反射:3-5个月消失 • ⑦ 强直性颈反射(击剑反射):4个月消失 • ⑧ 行走反射:2个月消失 • ⑨ 游泳反射:6个月消失

《学前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二

《学前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二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2一、单项选择题1.在()阶段,儿童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

A.直觉运动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形式运算思维2.获得守恒性和可逆性概念是在()阶段?A.感知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3.“三山实验”说明了该阶段儿童思维处于()。

A.自我中心 B. 他我中心C. 自我—他我中心D. 超越自我中心。

4.“三座山试验”的设计者是()A.维果斯基B.皮亚杰C.蒙台梭利D.福禄贝尔5、婴儿能够有意识地回忆以前的事情是在()。

A. 一岁左右B. 两岁左右C. 两岁半左右D. 三岁左右6.()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A.微笑B.哭泣C.愤怒D.张嘴7.()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标准而引起的情感。

A. 道德感B. 理智感C. 美感D. 依恋感8.在人的各种个性心理特征中,()是最早出现的,也是变化最缓慢的。

A. 个性 B. 气质 C. 能力 D. 性质9.孤儿院孩子往往没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行为,也不能建立起对人对已的信任。

这是因为他们缺乏()。

A.早期依恋关系B.正常母爱C.细心照料D.必需的营养10.随着认知和言语水平的提高,儿童的自我中心减少,能从母亲的角度看问题,这一阶段处于依恋的()阶段?A.无分化阶段B.低分化阶段C.依恋形成阶段D.修正目标的合作阶段11.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儿童,在与周围人们的交往中,逐渐形成两种不同性质的关系,哈普特称之为()A.垂直关系和水平关系B.上下关系和水平关系C.垂直关系和横向关系D.横向关系和水平关系12.下列不是儿童自我中心语言范畴的有()。

A. 重复B. 独白C. 双人或集体独白D. 命令13.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评价标准出现前,()是对儿童最有影响力的人。

A.年长同伴B.教师C.家长D.其他同伴14.下列()不属于亲社会行为?A.谦让B.帮助C.合作D.攻击性行为15.家庭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机制起作用。

2023电大答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二

2023电大答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二
15. 婴儿出生后才开始有了触觉。( )
判断题(5.0分)(难易度:中)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B 答案解释:暂无
16. 学前儿童动作发展有一定顺序,上部动作先于下部动作,大肌肉动作先于小肌肉动作。( )
判断题(5.0分)(难易度:中)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答案解释:暂无
17. 婴儿在出生后几个月中身体表现的蹬脚、挥臂、扭动躯干等是无条件反射活动。( )
判断题(5.0分)(难易度:中)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B 答案解释:暂无
18. 0~3岁儿童动作发展由无意识到有意识进发。( )
判断题(5.0分)(难易度:中)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答案解释:暂无
正确答案:C 答案解释:暂无
11. 新生儿指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到足28天的活产婴儿。( )
判断题(5.0分)(难易度:中)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答案解释:暂无
12. 3岁前婴幼儿身体生长非常迅速,遵循上下原则、头尾原则和远近原则。( )
判断题(5.0分)(难易度:中)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答案解释:暂无
13. 理解脑指的是促进智力发展,防治脑疾病的创伤。( )
判断题(5.0分)(难易度:中)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B 答案解释:暂无
14. 我国学前儿童营养保健现状,营养过剩与营养不良并存。( )
判断题(5.0分)(难易度:中)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答案解释:暂无
正确答案:A 答案解释:暂无
6. 以下不属于学前儿童永久存在的无条件反射动作的是( )。
单选题(5.0分)(难易度:中) A. 呼吸反射 B. 眨眼反射 C. 吞咽反射 D. 巴宾斯基反射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2章 第二节 0-6岁婴幼儿感知觉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2章 第二节 0-6岁婴幼儿感知觉发展
幼儿中期有今天、明天、昨天的概念,但会错用前天、后天。 幼儿晚期能分清以上概念,知道星期几和四季。但对更短和更远 的概念分不清。
(五)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在教育的过程中发展,有规律的幼儿园生活能帮 助儿童建立时间观念。 •通过图片和故事能帮助儿童掌握时间概念。 •四季:自然界的变化,穿衣的变化。
三、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和培养
儿掌握几何图形的词语,另外在看与摸的过程中学习。(积木婴儿已经能分辨不同的形状。 (2)幼儿的形状知觉
• 小班:
• 中班:
• 大班:
立体图形
• 4岁,图形知觉的敏感期
(五)时间知觉
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顺序性和速度的反应。时间比空间更为抽
象,要借助于中介物。 幼儿其主要以人体内部的生理状态来反应时间-----生物钟。 幼儿初期已有早晨、下午、晚上的概念, 但会错用今天、明天、 昨天。
(二)听觉
1.听觉的发展
6个月以上的胎儿对母亲的语言有反应,对不同的乐声 有不同的反应。
新生儿对不同的声音,声音的不同音调,纯度,响度, 强度,持续时间等都有不同的反应。
(母亲声音感知和母语的感知) 儿童听觉的个别差异很大,并且这种差异呈现出随年龄
增长而不断缩小的趋势。
2.“重听”现象
(1)原因
• 幼儿中期(4-5岁):大多能认识基本色、近似色,并能说 出基本色的名称。
• 幼儿晚期(5-6岁):不仅认识基本色,在画图时能运用各 种颜色调出需要的颜色,能说出黑、白、红、蓝、绿、黄、 棕、灰等颜色名称。
(1)辨色力早于掌握颜色名称能力的发展。 (2)对基本颜色红、橙、黄、绿、蓝的认知早于中间色、混 和色。如果混合色有明确的名称,如浅绿、紫色等,幼儿同 样可以掌握。 (3)幼儿正确辨认颜色的百分率和正确辨认颜色数,均随着 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4)幼儿正确辨认颜色的百分率和正确辨认颜色数,因年龄 不同、颜色不同、辨认方式不同而有差异。

【附答案及详细解析】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二章 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附答案及详细解析】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二章 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选择题1.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以后动作逐渐分化,这种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称为( )。

[浙江省2009年10月真题]A.从笼统到专门的规律B.大小规律C.粗细规律D.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2.人生头2~3年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是( )。

[浙江省2008年10月真题]A.手眼协调动作B.独立性的出现C.坚持性的出现D.分离焦虑的出现3.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是在( )。

[浙江省2008年4月真题]A.0~1岁B.1~3岁C.4~5岁D.3~6岁4.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是( )。

[浙江省2008年4月真题]A.最近发展区的大小B.潜伏期的长短C.最佳期的性质D.敏感期的特点5.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头部和躯干的动作开始,然后发展双臂和腿部的动作,再后是手的精细动作。

这是动作发展的( )。

[浙江省2007年10月真题]A.无有规律B.近远规律C.大小规律D.首尾规律6.儿童开始认生的年龄是( )。

[湖北省2008年下半年真题]A.1~3个月B.5~6个月C.1岁左右D.3岁以上7.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是( )。

[湖北省2008年下半年真题]A.匀速均衡发展B.高速不均衡发展C.年龄越小发展越慢D.年龄越小发展越快8.在下列描述中,对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湖北省2008年下半年真题]A.年龄特征是绝对稳定的B.年龄特征可以随意改变C.稳定性和可变性是辩证统一的D.年龄特征可跳跃发展9.学前期或幼儿期儿童的年龄阶段是( )。

[湖北省2008年上半年真题]A.0~1岁B.1~3岁C.3~6岁D.6~12岁10.抽象能力明显萌发的年龄段是( )。

[湖北省2008年上半年真题]A.3岁前儿童B.小班幼儿C.中班幼儿D.大班幼儿11.同伴关系的交往,最早可以在( )儿童身上看到。

[浙江省2010年10月真题]A.6个月B.8个月C.12个月D.15个月12.先学前期是指(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王振宇第二章-第二节-情感PPT课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王振宇第二章-第二节-情感PPT课件
第二章 发展中的学前儿童心理
第二节 学前儿童情感的发展
1
2
3
4
5
一、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和发展 情绪和情感对学前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心 理价值。
第一,人类婴儿具有先天情绪反射,是人类长期进 化中保留下来的适应能力,是新生儿与成人最初的交往 的“明码”,是今后情绪、情感发展的起点;
第二,情绪是激活婴儿心理活动和行为的驱力,是 对个体本能需要的加强和放大,也是各种复杂社会行为 的信号;
7
表3-1 儿童情绪发生时间表 对于新生儿来说,情绪的引起基本上由于生理的需要和防御本能的需要,是一种先天的条
情绪类别 痛苦 厌恶 微笑
兴趣
社会性微笑 愤怒 悲伤 惧怕 惊奇 害羞
轻蔑 自罪感
最早出现时间 诱因
经常显露时间 诱因
出生后
身体痛刺激
出生后
出生后
味刺激
出生后
出生后
睡眠中,内部过程节 律反应
17
看脸色行事 视崖实验是吉布森等设计的一个研究婴儿深度知觉的经典实验。 利用视崖装置同样也可以研究情绪的社会性参照作用。 研究者将12个月的婴儿置于视崖装置中间的平台上,还是由母亲 站在装置的一边鼓励婴儿拾取一个玩具。当将玩具放在“浅侧” 时,婴儿很容易取得玩具,当母亲站在“深侧”一边,而将玩具 放在“深侧”的“断崖”处,婴儿的深度知觉使他对爬向“深侧” 的行为和取得玩具的目的产生了犹豫。显然,这个犹豫是环境的 不确定性造成的。于是,婴儿抬起头看妈妈的脸。这时,如果妈 妈的面部表情是正向的肯定和鼓励,婴儿则消除顾虑,爬向“断 崖”处取出玩具。如果母亲的面部表情是负向的恐惧、畏吓,那 么婴儿就停止不前,不去取玩具。可见,社会性参照作用直接影 响了儿童的行为。

儿童发展心理学 (2)

儿童发展心理学 (2)

儿童发展心理学一、填空、选择1、填空:乔姆斯基的先天语言能力说:语言获得过程就是由普通语法向个别语法转化的过程。

这个转化是由语言获得装置(LAD)实现的。

语言获得装置是以生来就有的普遍语法作根据2、儿童在1岁左右讲出了第一批能被理解的词,标志着儿童进入了语言发展期。

3、儿童早期词汇中普遍出现词的使用范围的扩张,还出现一种和扩张相反的情况,即把词的使用范围缩小,对事物作过分严格的区分。

4、皮亚杰在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课题中采用了他独创的临床研究法(谈话法)5、皮亚杰认为,要使儿童从自我中心和实在论中解放出来,最重要的途径是与同伴发生相互作用。

6、他律道德与自律道德间的差异相当于前运算思维阶段与具体运算思维阶段间的差别。

7、皮亚杰用编成对偶的故事与儿童谈话来研究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柯尔伯格则采用道德两难故事,让儿童在两难推理中作出选择并说明理由。

8、儿童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儿童有一个科学的年龄范围,不同于常识所称的“儿童”(如幼儿、小学生),一般是指从(出生)到青年前期,即从出生到17、18岁左右。

9、格赛尔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

10、格赛尔的理论——成熟优势论,主要来自双生子研究,实验:“双胞胎爬梯实验”11、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分析了遗传与环境两个因素的关系。

12、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1、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2、乳儿期(1个月——1岁)3、婴儿期(1岁——3岁)4、童年早期或幼儿期(3岁——6、7岁)5、童年中期(6岁——11、12岁)6、童年晚期或少年期(11、12岁——14、15岁)7、青年早期(14、15岁——17、18岁)13、关于心理发展是否有(关键期),最早起源于动物心理学家(劳伦兹)对动物(印刻行为)的研究。

14、皮亚杰认为思维的本质是一种适应15、(选择)同化:有机体把外部要素整合进自己结构中去的过程顺应: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卷(五)
答案
一.填空题
1. 受精卵,死亡
2. 由近及远,由粗到细
3. 视觉偏爱法
4. 复述,语义组织
5. 反射性发声阶段,牙牙语阶段
6. 晶体智力、流体智力
7. 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8. 控制,爱,权威型
9. 性别稳定性,性别一致性
10. 回避的,反抗的
二.单项选择题
四.名词解释
1.同化:是指将现有的心理模式运用到新情境中去,当个体在感受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有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

2.自我中心:儿童往往只注意主观的观点,或只考虑自己的观点,无法接受别人的观点,也不能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协调。

3.电报句:儿童1.5-2岁开始出现由三词或双词组合在一起的语句。

这种句子虽然比单词句的意思明确,但是表现形式是断续的、简洁的、结构是不完整的,好像成人的电报文件。

五.简答题
1.简述横向研究的优缺点。

1)优点:时间短,取样大,省时省力;因为取样大,材料更具有代表性;因为时间短不易受时代变迁带来的影响。

2)缺点:由于被试是来自不同年龄的个体,不一定能确切的反应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特点。

(2分)
2.简述吉布森的”视崖”实验的结果和结论。

1)吉布森和瓦尔克的“视崖实验”主要用于探讨儿童的深度知觉是与生俱来还是后天习得的;2分
2)实验结果表明大多数婴儿见到母亲在悬崖边招呼时,不是朝向母亲那边爬,而是朝离开母亲的方向爬,还有一些婴儿哭叫起来;
3)实验结论:婴儿早就有了深度知觉,但还不能由此断定深度知觉是先天的,因为它很可能是在出生后的6个月中学会的。

3.简述皮亚杰的关于语言获得的认知相互作用论的主要观点
1)语言是儿童许多符号功能中的一种;
2)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
3)个体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既不是环境强加的,也不是人脑先天具有的。

它来源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4.简述儿童的主要气质类型。

1)容易(护理)的儿童。

他们的饮食、睡眠和大小便都有一定节律,喜欢探究新事物,对环境的变化很易适应。

2)困难的儿童。

他们的活动没有节律,对新生活很难适应,遇到新奇的事物或人容易产生退缩行为,心境消极。

3)慢慢活跃起来的儿童。

他们的生活节律多变,初遇新事物或陌生人时往往会退缩,对环境适应较慢,心境带有否定性。

5. 简述缪勒与白莱纳提出的婴儿同伴相互作用的三阶段。

1)客体中心阶段:儿童的相互作用更多集中在玩具或东西上,而不是儿童本身。

2)简单互动阶段:儿童已能对同伴的行为做出反应,经常企图控制另一儿童的行动。

3)互补性互动阶段:出现了更为复杂的社会交往,可以看到模仿已较普遍,还有互补或互惠角色。

六、论述题
1.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发展阶段不能逾越,也不能逆转。

请论述皮亚杰对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既是连续的,也是分阶段的,每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自然延伸,也是后一阶段的必然前提。

皮亚杰将儿童思维的发展分为4个阶段:(1)感知运动期(0-2岁)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开始认识客体永久性,末期出现智慧结构。

这一阶段儿童在认知上有两大成就:主体和客体的分化和因果关系联系的形成。

(2)前运算时期(2-7岁)
这一时期的儿童由于信号功能或象征功能的出现,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性格式在头脑里进行“表象性思维”,思维直接受知觉到的事物的显著特征所左右。

这一阶段包括了前概念思维阶段和直觉思维阶段。

这一阶段思维的另一个特点是自我中心。

2分(3)具体运算阶段(7、8-11、12岁)
这一阶段儿童获得了守恒性,形成了群集结构。

可逆性的出现是守恒获得的标志,也是具体运算阶段出现的标志。

(4)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岁)
这一阶段的最大特点是儿童思维此时已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区分开来,能根据种种可能的假设进行推理。

2.试根据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识发展阶段理论谈谈儿童道德发展的主要情况。

科尔伯格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儿童基本上按行动的结果判断是非。

阶段1:儿童对是否的定义,是说一个人为了避免惩罚,应该服从规则;
阶段2:儿童发展了简单的交互道义。

2)习俗道德水平:重点在社会需要方面,价值观放在个人兴趣之上。

阶段3:儿童最初可能强调做一个“自己和他人眼光中的好人”,意思是有良好的动机,表现出对别人的关心;
阶段4:社会观点取得了优先地位。

儿童不仅关心对社会秩序的遵守,而且也关心对这个秩序的维持、支持和论证。

3)后习俗或原则性水平:
人们的道德判断是根据考虑过和接受了的原则。

这个水平的特点是想着抽象的道德原则进行重要推进。

这些原则是普遍适用的,不拘泥于某一特定的社会团体。

反映了儿童获得了形式思维运算思维。

七、案例题
发展心理学里有一个经典实验。

在美味的奶糖面前,任何孩子都将经受考验。

实验人员给一些4岁儿童每人一颗非常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可以吃糖,如果马上吃,只能吃到一颗;如果等20分钟,则能吃两颗。

有些孩子急不可待,马上把糖吃掉。

另一些孩子却能等待对他们来说是难熬的20分钟,为了使自己耐住性子,他们闭上眼睛不看糖,或头枕双臂、自言自语、唱歌,有的甚至睡着了,他们终于美美地吃到了两颗糖。

你如何看待这个实验所要表达的现实意义?如果做追踪研究,你认为哪类孩子的发展会更好一些?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