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结婚习俗,陕西安康旬阳结婚习俗

合集下载

安康市旬阳县风俗展示

安康市旬阳县风俗展示

古镇
饮食------蜀河八大件
“八大件”是陕 南旬河沿岸的一 种乡村饮食,是 地方重要接待、 红白喜事的必备 宴席。全套为八 凉八热,八荤八 素,八人同坐八 仙桌。
八道凉菜,四荤四素,中间置一大盘,将凉菜适量放入中间 空盘,再将调好的拌菜汁子浇上,搅拌均匀便可食用,称之 为和菜。四荤四素的凉菜多取农家常用原料精心制作而成, 四素一般以时令蔬菜搭配或青、或黄、或绿、或白,颜色较 清爽。四荤多以牛肉、动物的肝脏等,颜色较为深沉。
传统民居
• 吊脚楼:多建与沿江 集镇,吊脚楼以木柱 和砖石结构为支撑, 上面架以楼板,四壁 或用木板或以竹排涂 灰泥,屋顶盖瓦。窗 户多向江边。所以也 叫望江楼。吊脚楼开 间不大,但楼下可防 水,楼上凉爽!
石头屋
石头屋,多见 于山区,一般 就地取材,或 用石头砌墙或 用砖头,屋顶 则都覆盖油页 石板,长久耐 用,且价格低 廉。
一、明成化年间,湖广诸省连年遭灾,且“皇 粮浩繁”饥民被迫向秦巴山区迁徙,是为旬阳 地区第一次移民。 二、清乾隆三十七年以来,湖广、江西、安徽 等省连年遭灾,大批饥民迁向秦巴山区,进行 垦殖。即构成第二次移民。
移民是旬阳人口的基础,因此这里民俗 也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具有鲜明的 外来性,同时也具有本地发展的特色!
会馆、古镇
古镇蜀河人文景点众多,文化积淀厚重,自古以来就是 一个开放的口岸。为便于聚会和联系,各地客商纷纷依 原籍建馆结社,根据不同信仰、不同地域在雄关险道上 建起足以令蜀河人引以为豪的众多会馆寺庙。 黄州馆也 叫护国宫, 为清代 “黄 帮”(即黄 州籍客商) 所建,始 建不早于 清代中叶。
会馆中比较大的还有山陕会馆(三义庙)、回帮的清真 寺、武昌帮的武昌馆、江西帮的万寿宫、船帮的杨泗 庙及本地帮的火神庙等。

陕西汉中结婚风俗流程

陕西汉中结婚风俗流程

陕西汉中结婚风俗流程
嘿,宝子们!今天咱就来唠唠陕西汉中的结婚风俗流程,那可真是相当有意思嘞!
说起来,汉中结婚第一步,那就是提亲啦!男方家长会找个能说会道的中间人,带上礼物去女方家,这中间人的嘴啊,就跟抹了蜜似的,能把俩孩子夸得天花乱坠。

就比如说:“哎呀,那谁家姑娘长得俊,和咱小伙子简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呀!”女方家要是同意了,这事儿就算成了一半儿。

接下来,就是定亲咯!男女双方的亲戚朋友都聚到一块儿,热热闹闹的。

男方要给女方送聘礼,这里面的讲究可多了去了。

金子银子自不必说,还有各种生活用品,这就像是给小两口的未来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呀!这场景,不就跟蚂蚁搬家似的,忙忙碌碌但又充满希望!
然后呢,就是婚礼前的准备啦!女方家得忙着准备嫁妆,被子褥子、锅碗瓢盆,那是样样不能少,这可都是对女儿满满的爱呀!男方家呢,则要布置新房,贴喜字、挂彩带,把家里弄得喜气洋洋的。

婚礼前一天,还有个特别的仪式,叫“铺床”,找个有福气的人来把床铺得舒舒服服的,这寓意着小两口以后的生活也能顺顺利利的。

是不是很有意思呢?就像给新的生活铺上了一层温暖的垫子!
婚礼当天,那可真是热闹非凡!新郎带着迎亲队伍,浩浩荡荡地去接新娘。

到了女方家,还得经过各种小游戏的考验才能把新娘接走,这过程太欢乐了,大家都笑得合不拢嘴!
最后,把新娘接到男方家,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正式成为一家人。

然后大家一起吃吃喝喝,热热闹闹的,这场婚礼才算圆满结束。

哎呀呀,汉中的结婚风俗流程就是这么丰富多彩!让人感觉结婚真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爱和祝福,就像一个温暖又美好的故事。

我觉得这样的风俗流程,真的很棒,很值得传承下去呀!。

陕西安康家乡的风俗作文

陕西安康家乡的风俗作文

陕西安康家乡的风俗作文
安康位于陕西关中地区与川南盆地的结合部,素有"秦巴第一关隘"之称。

这里的风土人情融合了秦晋、川陕两大文化,孕育出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

年节习俗
安康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莫过于春节了。

人们会提前一周开始准备年货,制作年糕、豆腐、腊肉等年味美食,置办爆竹烟花,写春联悬挂窗户,祭祀祖先,过大年初一、初二,家家户户开始拜年、迎春接财神。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人们吃元宵、赏花灯、舞龙狮,热闹非凡。

清明节扫墓祭奠先人、端午节包粽子划赛龙舟、中秋节品尝月饼赏月、农历八月十五的吃四鲜羹等也都是安康人生活中重要的节庆。

民间习俗
结婚是人生大事,安康地区保留了许多有趣的婚俗。

男方向女方递亲事时,需带上一柚一枚,称为"算亲柚"。

新娘出嫁要先行"走回头"的习俗,即离开娘家时先往返走几步,祈求幸福美满。

逢年过节,叔侄也有"醵金"的习俗,即侄儿给叔伯压岁钱以示孝敬。

在安康,人们对大自然也有许多独特的祭祀礼俗,如风雨祭、山神会等,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安康人淳朴善良、勤劳朴实,每到节日,街头巷尾就洋溢着浓浓的年味
和民俗风情。

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民俗习惯也在不断的变迁和创新,但这些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仍在延续和发扬光大。

陕西结婚流程

陕西结婚流程

陕西结婚流程结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对于每对新人来说,结婚流程的安排显得格外重要。

在陕西,结婚流程也有其独特的传统和习俗。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陕西结婚的全套流程吧。

1. 提亲。

在陕西,提亲是结婚流程中的第一步。

男方需要携带一份礼单,由亲朋好友组成的提亲队伍前往女方家中,向女方家长提亲。

提亲队伍一般由男方的父母、亲戚和朋友组成,队伍中会有锣鼓喧天的场面,以示喜庆。

在女方家中,男方需要向女方父母赠送礼物,并表示自己对女方的诚意和爱意。

2. 过大礼。

过大礼是结婚流程中的重要环节。

在陕西,男方需要准备一套大礼,包括金银首饰、红包、糖果等。

在过大礼的时候,男方需要派遣亲友前往女方家中,将大礼送到女方家中,表示对女方的诚意和尊重。

女方家人会在收到大礼后,安排好嫁妆,以示接受男方的提亲。

3. 定亲。

定亲是结婚流程中的重要环节。

在陕西,定亲一般在提亲和过大礼之后进行。

男方家长会带着亲友前往女方家中,与女方家长商定结婚的具体事宜,包括结婚日期、婚礼流程、彩礼等。

定亲后,双方家庭会商定好结婚的具体安排,并正式确定结婚的日期。

4. 婚礼筹备。

在确定结婚日期后,双方家庭会开始筹备婚礼。

在陕西,婚礼的筹备工作通常由男方家庭负责,包括婚车、婚房布置、婚礼场地等。

女方家庭则会负责准备嫁妆和婚礼当天的接待工作。

婚礼筹备工作一般会提前几个月开始,以确保婚礼当天一切井井有条。

5. 迎亲。

在结婚当天,男方家庭会派遣亲友前往女方家中迎接新娘。

迎亲队伍会伴随着锣鼓喧天的场面,喜气洋洋地前往女方家中接新娘。

在迎亲队伍到达女方家门口时,女方家人会在门口摆放一道门槛,要求男方队伍献上红包,以示新娘的珍贵。

6. 交换婚戒。

在迎亲之后,新人会进行交换婚戒的仪式。

在陕西,交换婚戒是结婚仪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新人会互相戴上对方送给自己的婚戒,表示彼此的承诺和爱意。

交换婚戒的仪式通常会在婚礼的主持人带领下进行,场面庄重而温馨。

7. 敬茶。

在结婚仪式中,新人会向长辈敬茶,以表达对长辈的敬重和感恩之情。

陕西安康当地婚嫁风俗

陕西安康当地婚嫁风俗

陕西安康当地婚嫁风俗
1、择正日
在陕西安康结婚当天的好日子被叫做“正日子”,正日子一般都是由新郎家选择,而非正日子也叫“待客日”则是由新娘家定,一般待客日要比正日子早三至四天。

待客日当天准新郎官要在新娘家呆上一整天,招待女方家的亲朋好友。

女方家长要在当天婚宴酒店大摆宴席,招待所有来宾。

新郎新娘穿上礼服,主持人司仪嘉宾代表上台发表讲话,也算是先行嫁了一把,新人还需要给每位来宾敬酒并收女方亲朋好友的礼钱。

散席后新郎就要回到自己的家中,等到结婚那天才可以见新娘。

2、吹唢呐
结婚当天千年的唢呐还在吹,现代的音响也隆隆地播放,不放秧歌调,放婚礼进行曲,放的次数多了,已经听不出洋味了。

3、换踩堂鞋
由新娘妹妹完成,没有妹妹也可其他同辈或晚辈亲属代替,新郎将新娘抱上车,新鞋下面铺一块红布,妹妹给新娘穿完鞋后把旧鞋收起新郎赏妹妹换鞋钱。

4、双方家长婚宴上讲话
有的家长这一辈子可能是头一回站在麦克风后面,面对着这么多人讲话,紧张,却又兴奋,生怕讲得不透彻,便要多说一些。

大部分都是一些美好的幸福吉祥的祝福话,祝福小两口恩恩爱爱,白头偕老。

咸阳结婚风俗流程细节

咸阳结婚风俗流程细节

咸阳结婚风俗流程细节
1.迎亲
新娘出门前,男方要先到女方家迎亲,迎亲队伍一般由两辆吉普车组成,新郎坐在头辆车上,新娘坐在第二辆车上。

男方家要在院子里烧纸钱,放鞭炮,并鸣礼炮以示祝贺。

2.吃面
吃面是陕西咸阳地区的传统风俗。

一般都是由新娘的兄弟姐妹或者表哥到新娘家请新娘吃面,以示“喜面”。

另外还要带上
一只鸡、两个鸡蛋、一条鱼、两把花生和糖果,这叫“四喜”。

3.拜天地
礼炮鸣响后,男方在院子里铺好席子,点燃香烛纸钱,由两个男青年在喜轿前开路。

鸣放礼炮后,男女双方举行拜天地仪式。

此时,两个男青年将花轿抬进洞房。

4.闹新房
新人入洞房后,由男方家的男丁把新娘抬到里屋,用红布盖上并锁上房门。

此时新娘不能出屋,直到晚上才可以出来。

一夜过后,新郎要把新娘接回家去。

5.吃面
新人回门后的第一餐饭叫“吃面”。

—— 1 —1 —。

陕西安康婚礼习俗

陕西安康婚礼习俗

陕西安康婚礼习俗
陕西安康的婚礼习俗包括:
1. 安康人的婚礼一般以民间歌曲为伴奏,并由一位传统的司仪主持。

2. 在安康的婚礼上,新郎通常会把新娘当做自己的尊贵的客人,并在婚礼会场上表达对她的尊敬之情。

3. 在安康的婚礼上,宾客通常会带上礼物来送给新郎新娘,礼物一般是金银纪念品或者金银饰品。

4. 婚宴中通常有多种传统菜式,包括安康特色的香椿团子、蒜苗炒肉、鲜豆芽炒肉等,还有桃胶糕、芝麻糕、现摘百合茶等各种小吃。

5. 婚礼结束后,新郎和新娘需要去新郎家送礼,以示尊重,并向父母道谢。

陕西旬阳地区嫁娶习俗总结

陕西旬阳地区嫁娶习俗总结

陕西旬阳地区嫁娶习俗总结陕西旬阳地区嫁娶习俗总结陕西旬阳地区嫁娶习俗总结一、成亲订亲成亲必先订亲。

订亲则先要托媒,然后要卜八字。

旧时说亲,避同姓同宗,而不忌舅、姑、姨家等近亲。

托媒之后,经媒人多次奔走,得到女方家长同意,并把女子的名字及出生年月日报给媒人转于男家,叫“放八字”,也称“放口”。

男方得到女子的生辰八字,同儿子的生辰八字一并送给算命先生卜算。

先生运用“甲子”、“五行”进行推算,叫“合相”,看男女命中是否相生或相克,如双方无相克之处,即可婚配,否则不成。

男家在得到女子的'生辰八字时,要压在堂中家神香炉下,三天之内,家无灾病就为正常。

男方将卜吉后的庚帖配上彩礼送给女方,告知双方并不相克,女方同意便换给正式庚帖,此帖为旧时的婚姻证件。

男家要取正式的庚帖,须先向女家报日、备礼,举行“作小揖”。

取到了正式八字,就算订亲了。

定亲之后,男方家要向女方家报迎娶日子,并且过礼。

过礼古时称“纳彩”,是男方要向女方家行礼。

一般在送衣料、首饰及盐、茶、糖、点之外,再加上“油包子”(一种用大油炒面作馅的蒸馍,又称“硬盘馍”)。

油包子数量不等,少则8个,多至200个。

女方家得礼后,便把油包子分送给邻友亲戚。

俗话说“养女能吃油包子”,即此之谓。

打嫁妆女方家得到娶亲日期,就开始忙于备办各种陪嫁。

出嫁的前一天,亲属都要来送礼。

由于所送的衣物要一一装进女子陪嫁的箱柜里,故叫“添箱礼”。

至此,方可迎娶成亲,结成婚姻。

结婚习俗与外地大同小异,兹不赘述。

二、再婚过去本县再婚有两种情况:一是订婚而尚未结婚的男女,若死去某一方,称男为“望门夫”,称女为“望门寡”,以后他们再与他人结婚,就是再婚。

一是已婚丧偶的鳏夫和寡妇再与他(她)人结婚,也是再婚。

社会上提倡寡妇守贞操,男子丧偶可以再娶,而女的却束缚在“好女不嫁二夫”的封建礼教中,守节不易,再嫁也难。

往往有男家看上了某寡妇,关节打不通,就纠集壮汉数十人,黑夜去“抢寡”,抢出门外,或抬或背,不愿从者大喊大叫,到了男家被人按住叩头拜堂,一拜堂就算成亲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结婚习俗,陕西安康旬阳结婚习俗
陕西结婚习俗
陕西结婚习俗
订婚、请介绍人
求婚之家,欲择某户子女为婚,先请介绍人到家招待一番,说明求婚之意,于是介绍人奔走双方,发挥媒介作用。

见面
经介绍人媒介同意联姻者,约定时间两对象在男方或其亲戚家相见,经谈话同意,即订婚约。

见面时,男方要简单招待,双方主要亲戚要参加,参与意见,谈话后,两人要互赠礼品(男给女一身衣服和四样礼,女给男方礼品稍轻)。

如对方收礼,就表示同意,否则就有问题。

看屋
近年来兴起了女方到男方家看屋的规矩。

看屋时,女方的主要亲属要陪同,男方要设像样的宴席,要给女方比见面时更重的礼物,至少一身好衣料。

如男方不同意看屋,需将看屋的花费折成现金给女方,纯属一种索礼之举。

扯衣服
看屋之后,介绍人即与双方协定给女方扯衣服的数量、花色、时间、地点以及去什么人等。

这天,男方主婚人与介绍人同女方去的人进县城,一般扯四至六身(每身2件,每件7—9尺)的衣料,十身、八身
不等,至少要花二三百元,多者千二八百。

解放初多买布料,现在以毛料、绸料为主。

除衣料外,还有鞋、袜、围巾、毛线、提包等。

扯衣服完毕,一行人还要到饭馆进餐,叫十个八个菜,花上百元。

农村人常为扯衣服犯难。

坐喝
渭河北人叫“吃酒席”,渭河南人叫“过礼”,民间人贬之为“抄、抄、抄”,意谓“吃、吃、吃”,坐喝之礼仪非常隆重。

这天,男家要杀猪、宰羊,备齐鸡、鸭、鱼、肉,请厨做菜,搭棚待客,房上架高音喇叭等搞得排排场场,以示富有。

男方亲属应邀带礼品赴宴,女方通知族门、乡党、亲戚扶老携幼来坐吃媒席,以表赞同。

普通坐喝,待客七八桌,多者竟达二十多桌,上菜二三十道,其程序是:
(1)进门先喝茶,佐以糕点、干果,有四碟九盘者,亦有十三花(九大盘上架四小碟)。

(2)吃先饭,以吃臊子面居多数,专请村中巧妇操作,要达到:“薄如纸,细如线,下到锅里莲花转”,臊子有猪肉、羊肉、鸡丝等。

(3)两顿饭:先喝酒,再吃饭。

喝酒时,开始出盘摆八个或四个菜;然后边饮酒边上菜,山珍海味、五花八门。

饮中,男对象由女家一人领上为女家客人逐一敬酒,叫认女婿,女对象则由男家一人领上给男家客人敬酒,让其认媳妇。

酒过三巡,介绍人将男方为媳妇所备衣物和客人所赠之礼品,放在大盘内,呈于女家主婚人面前(包括事先约定的婚礼现金,用红纸封好)当面交付,如无意见,即完成订婚(过
礼)任务。

酒后吃饭,一般是一盘端,九个菜带馍。

现行订婚礼,大
体分为“仁义亲”240元,“普通亲”360元,多于以上者为“高价亲”。

过礼之后,每逢四时八节,未婚男女要互送节礼,男方之礼重于女方,女方来男家送节礼叫回门,男家必盛情接待。

择吉
即选择吉期结婚,乡下人叫合日子。

男方欲娶,经媒人说通女方后,请先生推算吉期。

首先看男、女属相的“利月”、“败月”,有一首合婚“利月”谣:“正、七迎鸡兔,二、八虎与猴,三、九蛇共猪,四、七龙与狗,牛羊五、十、一,六、腊鼠马走。

”其次,选择吉日、吉时,除上述讲究之外,还忌讳择吉时寡妇和四只眼(孕妇)的人接近,怕冲了“喜”等,今天此种陋习逐渐减少了。

完婚
也叫嫁娶,乡下人称娶媳妇,旧的婚礼很复杂、很讲究,其主要项目有:
(迎亲准备)请执事:
即请主持婚礼仪式的人。

请礼笔:即请收礼先生,于前一日书写喜联(大门、洞房门),结婚之日收写礼品名单。

请“宾相”:乡下人叫请相客。

男方请宾相,女家请扶女(或称侍女)。

“宾相”要选年龄与新郎相当,关系好,且家庭条件好(谓有福的人)的已婚者2人担任,任务是陪伴新郎参加婚礼仪式。

请厨师(包括做菜的红案师傅和蒸馍的白案师傅)。

请跑乱:即请族人、亲友专司勤杂工作,如借家具、
搭棚、买东西、烧水、招待等。

请乐人:即叫、“龟子”(民间乐队),有三口、五口、八口之分,钟鼓乐之,奏乐助兴。

赁轿:轿分红轿(花
轿)、绿轿(蓝轿)两种,皆木制,长方形,双杆,顶如方盖,厢长5尺,宽3.5尺,高5尺,上有顶,底有平板,开前门有帘,轿内设一座,两轿杆长1.2丈,四人抬。

红轿用红布作帷,花轿为雕花彩帷,绿轿以绿布或蓝布作帷。

顶呈锥形,上雕“麒麟送子”,四角吊红色绣球,四臂刻八仙人物。

迎亲:
作为男家为“合婚”仪程序幕;而女家则是“送女”仪式。

此日一早,新娘子由梳头侍女(伴娘)梳妆打扮,等待男家迎娶。

新郎身穿长袍礼服(蓝色绸缎做),头带礼帽,披红插花,由本家叔(伯)、迎姑、宾相、轿夫、乐人等陪伴,骑马或坐轿(旧时世家、富户亦有新郎坐绿轿伴红轿迎亲的),携带“凤冠霞帔”及一面照妖镜、一把遮日伞等礼品来到岳丈家。

在奏乐中,新郎为岳父母行叩头礼,入宴席。

女方伴娘为新娘戴冠披霞,穿红绣鞋,蒙红绸盖头,向祖先神位告别,向父母兄嫂行礼辞行。

此时新娘离别之情油然而生,哭声感人,叫“哭轿”或“哭嫁”。

还有哭词叫《哭轿歌》:“娘呀娘您养我身,今日出嫁成客人,丢下弟妹谁照看,好比钢刀挖我心”。

在乐声、炮声中由梳头侍女扶入轿中,轿门垂帘。

照妖镜悬于轿杆,选二童扶轿护送叫“押轿”。

乐人前头吹奏,“衣架”(摆新娘的妆奁等针钱活的木架)随后,紧跟“什罗”(专放新娘装饰品及生活用具的木抬箱),新郎骑马于轿前,梳头侍女之车随后,再后是娘家客人的乘车,形成一列长长的队伍,名为“吃筵席的”。

凡轿过之村,皆鸣炮停歇,村女皆争观品评新娘的手艺。

轿过桥头、
十字路口、街道,必要鸣炮,有的还要贴红纸条表示以喜驱邪(送女仪式的隆重与否,因贫富而异)。

若途中撞亲(两家花轿相遇),以互换礼物让道,表示互不干扰,各自平安。

若遇丧棺,则要改道,或以红绸遮轿,在炮声中前行。

婚仪:
也叫“拜堂”、“拜天地”,由执事主持,执事身着礼服(礼帽、长袍)。

从迎轿开始,“执事”手提一只斗,内装甘草(表示金)、麸皮(表示银),口唱《草料歌》,在鞭炮声中将新娘迎下轿来,穿门入庭,至花堂前,命新郎上前揭去新娘的盖头,象征夫妻相认。

堂前桌上摆香、烛、献品及供奉“天、地、君、亲、师”之牌位;地铺红毯为新郎新娘叩首之用;另外桌上还放置六物:斗、秤、尺、剪、算盘、镜(象征传说中“三媒六证”之“六证”),表示“公平合理,心明如镜”。

附民国中叶流传的一首《草料歌》及拜堂仪程:
《草料歌》由执事唱迎轿词:“花轿到门前,宾主站两边,鼓乐迎淑女,鞭炮庆家宴。

鸾凤鸣双喜,蓝田种美玉,聚乐生祥瑞,佳女配佳婿”。

下轿词(新娘下轿时,由执事先生边撒边念):“一撒麸子,二撒料,三撒新人下了轿”。

下页陕西结婚习俗
进门词(新娘下轿后由男方接亲者搀入时念):“一撒金,二撒银,三撤新人进了门”。

进堂词:“花堂设置多辉煌,五色云彩呈吉祥,青鸾对舞千秋会,鸾
凤合鸣百世昌”。

拜堂词:“寻得桃园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桃园仙鱼逐水流,只等渔郎来问津。

一拜天地日月星,二拜东方甲乙木,三拜南方丙丁火,四拜西方庚辛金,五拜北方壬癸水,六拜中央戊己土,七拜三代老祖宗,八拜父、母、伯、叔、婶、娘众弟兄(依次为高祖父、高祖母、曾祖父、曾祖母、祖父、祖母、父、母、伯父、伯母、叔父、叔母、兄、姐、弟、妹),九拜师长情意重,十拜亲友一礼行(依次为师父、师母、师兄、师弟、舅父、舅母、姑父、姑母以及所有亲属、宾客、媒人、村老)”。

夫妻交拜词:“天上织女会牛郎,才子佳人配成双,今日两家结秦晋,富贵荣华万年长”。

谢仪词;“再拜:吆车的,抬轿的,点火的,响炮的;接客的,瞭哨的,还有招呼不到的;梳头的,扶女的,扮相客的,知己的;看客的,收礼的,四面八方贺喜的;铺席的,夹毡的,还有人窝胡钻的;切菜的,揉面的,烧锅揽柴砸炭的;摘葱的,剥蒜的,担水吆驴垲面的;扫地的,看院的,提茶倒水抹案的;抱娃的,收蛋的,买烟灌酒上县的;还有停到门口立站的,扒到窗台偷看的;没有事情发干的,出来进去游转的;端盘的,拾馍的,专门招呼看坐的;还有啡下巴狗沿到粪堆害参的……”。

一并行礼。

拜毕礼成。

新郎新娘拜堂后,互饮一杯酒叫“交杯酒”,由姑婆带领进入新房叫入洞房。

当过灶房时,有人专意给锅上扣个瓷盆,姑婆唱道:“新娘见盆,骡马成群”。

让新娘拿铁勺在锅里搅一下,姑婆接唱:“新娘搅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