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的管治与管理
非正式组织的管治与管理第一章概述非正式组织是指不依照传统的官方组织形式,而是由自发、自组织的群体形成的组织。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非正式组织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管理和管治非正式组织是非常必要的,并且是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第二章非正式组织的特性非正式组织有着明显的特性,如下所述:1.自主性。
非正式组织是由群体自发组织建立的,没有官方或其它准确的规定,因此具有自主性。
2.灵活性。
非正式组织的规模很小,规定很少,可以快速作出反应和应对,因此非常灵活。
3.更强的归属感。
非正式组织的成员有着更强的认同感、团队精神、归属感和责任感。
第三章管理和管治非正式组织的挑战对于非正式组织管理和治理的挑战,主要有以下问题:1.缺乏合适的管治结构。
非正式组织的互动方式不太一样,也不是常规的层级式管理,因此很难设立合适的管治架构。
2.缺乏透明性。
由于非正式组织无正式规定和监管,对成员的行为和动机难以透明化和管理。
3.不可预测性。
非正式组织的活动和行为难以预测和控制,这可能导致在非正式组织聚集的人中出现一些负面行为和问题。
第四章管理和管治非正式组织的方法非正式组织的管治和管理必须在规范和合法的框架内进行。
为了更好的管理和管治非正式组织,必须采取以下方法:1.明确非正式组织的定位。
需要明确非正式组织的定位,定义该组织的基本形式和管理方式,以便正常管理和监督。
2.建立有效的管理流程。
需要建立合理的管理流程,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和相关管理条例,确保非正式组织的正常运行。
3.加强组织中人员的管理与监督。
需要加强对组织内部成员的管理与监督,以为监管部门提供有力的依据,促使组织纵深发展。
4.提高群众的监督意识和能力。
需要不断提高改善群体内部的道德意识和纪律,使其自觉遵守相关法规,从而提高监督非正式组织的能力。
第五章应对非正式组织中可能发生的问题非正式组织中常常会发生一些不利于社会稳定和治安的事件,因此需要采取以下应对措施:1.加强法制建设,实现法治化管理。
如何管理非正式组织?
如何管理非正式组织?在任何组织或社会的构成中,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必然性,其作用对正式组织来讲是一把双刃剑:当非正式组织的组织结构和行为取向与正式组织保持一致或基本一致时,非正式组织往往能发挥积极的作用,有助于营造良好融洽的领导关系。
当非正式组织不配合正式组织的工作时,特别是非正式组织的领导行为与正式组织的领导行为发生严重冲突时,非正式组织就会产生消极作用,破坏既有的良好领导关系,或者激化矛盾,使得已经出现问题的领导关系进一步恶化,最终阻碍组织目标的实现。
非正式组织的发展具有一个过程,在规模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区别,从内部成员的结构关系来看,非正式组织还可以分为紧密型和松散型两种。
管理者需要对非正式组织的情况进行阶段性的评估,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的管理,以实现正式组织的发展目标。
首先,在管理中要谨防非正式组织的“紧密化”。
一般来说,松散的非正式组织对于企业或部门的发展是有利的,能提升人性化管理,改善员工间关系,创造轻松融洽的工作氛围,激发员工的创造性。
而当非正式组织逐渐演变成紧密型结构时,其对企业和部门发展的危害将不容忽视,员工内部及员工和管理者之间的工作关系紧张,存在安于现状、消极怠工的现象,并且员工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工作效率不断下降,从而无法实现管理目标。
当非正式组织在内部形成后,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对非正式组织的紧密程度进行考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做出相应的决策,谨防非正式组织的紧密化。
其次,让管理层融入非正式组织。
由于骨干员工所具有的一些特点,如创新意识和独立性较强,因此非正式组织对他们的行为方式和工作表现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这时,管理人员就要对骨干员工进行适当的引导,使他们融入到某些松散的非正式组织中,或者弱化紧密型非正式组织对骨干员工的影响,尽量避免或消除非正式组织对企业和部门管理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一些可资参考的做法包括:工作调动,把非正式组织的核心员工调离原来的岗位,减弱非正式组织的影响,使非正式组织由紧密型向松散型演变;管理人员成为非正式组织的成员,融入到非正式组织中,施展个人影响,逐渐使非正式组织的行为和利益与正式组织管理目标保持一致;关注关系相对独立的员工,经常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以保持考核的公正性;在正式组织内开展各种活动,如集体培训、学习讨论等,强化正式组织的凝聚力,弱化非正式组织的影响。
企业管理中非正式组织管理策略探究
企业管理中非正式组织管理策略探究在企业管理中,非正式组织管理策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非正式组织是指在企业中存在的一种基于人际关系、信任和互动的组织形式,它通常是由员工自发组成,不受正式管理层的控制,但其对企业的发展和效率却有着重大的影响。
因此,企业管理者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管理策略来调动和利用非正式组织的力量,最大化地提高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
一、加强非正式组织的沟通与协作为了确保非正式组织的顺利运转和发挥其正面作用,企业管理者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加强非正式组织内部的沟通和协作。
其中,最基本的方式就是通过不定期的集体讨论会、工作组及任务小组的建立等,鼓励员工之间多进行交流和合作,使信息得以更加顺畅地流通,同时也能更好地协调员工的工作进程和任务分配,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和品质。
二、保持管理公平、公正、透明让员工相信并愿意支持企业的价值观和目标,是开展非正式组织的关键。
但如果管理层缺乏公正性和透明度,或偏袒某些特定的员工,必然会导致员工出现不满和反感情绪,从而进一步破坏企业的组织形态和工作效率。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企业管理者需要保持管理过程的公平和公正性,在各个层面上尽量展现管理的透明度,让员工感到他们的贡献有价值,从而激发他们更加积极的工作态度。
三、建立良好的团队文化非正式组织中常常形成相对固定和稳定的团队文化,这种文化可以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增强他们的凝聚力和协同能力。
因此,企业管理者需要积极发掘非正式组织中存在的团队文化,并通过一些方法来强化和维护这种文化。
例如,可以采取举行一些团队活动、庆祝会和聚餐等方式,让员工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更加亲密,增进社交关系,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
四、重视自由思考和创新创意非正式组织中往往涌现出一些自由思考和创新创意的力量,他们在企业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企业管理者要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尊重员工的创造力和想法,经常性地鼓励员工进行尝试性的创新和实验。
学校非正式组织管理制度
一、目的与意义为了规范学校非正式组织的管理,发挥非正式组织在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校所有非正式组织,包括但不限于学生社团、兴趣小组、教师团队等。
三、非正式组织管理原则1. 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个性,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2. 保障非正式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学校教育教学秩序。
3. 坚持民主管理,充分发挥非正式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 加强对非正式组织的引导和监督,确保其健康发展。
四、非正式组织设立与审批1. 非正式组织设立由发起人提出申请,经所在部门或学校团委审核,报学校领导批准。
2. 非正式组织设立时,需提交以下材料:(1)组织名称、性质、宗旨、活动范围等基本信息;(2)组织章程;(3)发起人、负责人及成员名单;(4)其他相关材料。
3. 学校对非正式组织设立申请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并颁发批准文件。
五、非正式组织管理职责1. 组织负责人负责非正式组织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组织活动、财务管理、成员管理等。
2. 非正式组织负责人应定期向所在部门或学校团委汇报工作,接受指导和监督。
3. 非正式组织成员应自觉遵守组织章程,积极参加活动,维护组织形象。
4. 学校团委负责对非正式组织进行指导和监督,协助解决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非正式组织活动管理1. 非正式组织活动应围绕学校教育教学中心工作,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非正式组织活动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尊重民族风俗习惯,不得违反社会公德。
3. 非正式组织活动需提前向所在部门或学校团委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
4. 非正式组织活动结束后,需及时总结,形成书面报告,报送所在部门或学校团委。
七、非正式组织财务管理1. 非正式组织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财务收支合法、合规。
2. 非正式组织经费来源包括会员会费、学校资助、社会捐赠等。
班集体中非正式群体的管理
班集体中非正式群体的管理班集体中非正式群体的管理班集体中有由班主任组织起来的活动小组,如值日组等,属正式群体,还有一些由学生自发形成或组织起来的非正式群体。
他们三五成群,志趣相投,交往频繁,关系融洽,或同村同行或共同学习或谈笑游戏,在这些活动中他们获得了友谊和快乐。
可见非正式群体活动是正式群体活动的一个有益而必要的补充,对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所以,在管理好正式群体的.同时,我们也要重视和管理好班级内的非正式群体。
一、态度要公正班主任要公正热情地对待各种学生群体,不可偏爱正式群体,非难、歧视、攻击非正式群体,特别是不要对某些表现欠佳的非正式群体横加指责、挖苦讽刺或强行解散,也不要对其视而不见,漠然置之。
因为这样会挫伤其成员自尊心,打击其积极性,有时还会促使其走向消极的一面,与班主任班集体产生隔阂甚至形成对立,以致拜把结盟形成团伙进行违法乱纪活动。
这不仅使对他们的教育管理难度增加,也对培养良好的班集体极为不利。
所以对班内的非正式群体特别是较后进的群体,更应尊重和关怀,引导他们健康发展。
二、管理要及时对班内的各种群体应多观察勤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要多对非正式群体进行正面引导,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使其与班集体目标一致,以为集体争光为荣。
发现苗头,应及时了解情况,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对于下列现象,如非正式群体成员学习成绩普遍下降;比吃比穿;不爱参加集体活动;一起旷课等,应引起足够重视。
要尽快查明原因,及时对症下药,纠正错误行为,促其步入正轨。
千万不可麻痹大意,很可能一时疏忽就会错过最佳教育时机,等到出现了大问题再去处理,工作就很被动了。
三、要讲究方法有的班主任见几个学生常在一起不思学习屡犯校纪,便失去理智对其大声怒斥:“真是臭味相投,说!你们都干了些什么?”这样一来,结果也许只能是事与愿违。
管理非正式群体切忌简单粗暴,而应采用疏导方法,要在了解情况,充分分析其需要与活动动机的前提下进行,这样学生才易于接受从而使管理行之有效。
如何管理非正式组织(职场经验)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如何管理非正式组织(职场经验)在任何组织或社会的构成中,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必然性,其作用对正式组织来讲是一把双刃剑:当非正式组织的组织结构和行为取向与正式组织保持一致或基本一致时,非正式组织往往能发挥积极的作用,有助于营造良好融洽的领导关系。
当非正式组织不配合正式组织的工作时,特别是非正式组织的领导行为与正式组织的领导行为发生严重冲突时,非正式组织就会产生消极作用,破坏既有的良好领导关系,或者激化矛盾,使得已经出现问题的领导关系进一步恶化,最终阻碍组织目标的实现。
非正式组织的发展具有一个过程,在规模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区别,从内部成员的结构关系来看,非正式组织还可以分为紧密型和松散型两种。
管理者需要对非正式组织的情况进行阶段性的评估,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的管理,以实现正式组织的发展目标。
首先,在管理中要谨防非正式组织的“紧密化”。
一般来说,松散的非正式组织对于企业或部门的发展是有利的,能提升人性化管理,改善员工间关系,创造轻松融洽的工作氛围,激发员工的创造性。
而当非正式组织逐渐演变成紧密型结构时,其对企业和部门发展的危害将不容忽视,员工内部及员工和管理者之间的工作关系紧张,存在安于现状、消极怠工的现象,并且员工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工作效率不断下降,从而无法实现管理目标。
当非正式组织在内部形成后,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对非正式组织的紧密程度进行考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做出相应的决策,谨防非正式组织的紧密化。
其次,让管理层融入非正式组织。
由于骨干员工所具有的一些特点,如创新意识和独立性较强,因此非正式组织对他们的行为方式和工作表现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这时,管理人员就要对骨干员工进行适当的引导,使他们融入到某些松散的非正式组织中,或者弱化紧密型非正式组织对骨干员工的影响,尽量避免或消除非正式组织对企业和部门管理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一些可资参考的做法包括:工作调动,把非正式组织的核心员工调离原来的岗位,减弱非正式组织的影响,使非正式组织由紧密型向松散型演变;管理人员成为非正式组织的成员,融入到非正式组织中,施展个人影响,逐渐使非正式组织的行为和利益与正式组织管理目标保持一致;关注关系相对独立的员工,经常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以保持考核的公正性;在正式组织内开展各种活动,如集体培训、学习讨论等,强化正式组织的凝聚力,弱化非正式组织的影响。
如何管理非正式组织?(职场经验).doc
如何管理非正式组织? ( 职场经验 )在任何组织或社会的构成中,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必然性,其作用对正式组织来讲是一把双刃剑:当非正式组织的组织结构和行为取向与正式组织保持一致或基本一致时,非正式组织往往能发挥积极的作用,有助于营造良好融洽的领导关系。
当非正式组织不配合正式组织的工作时,特别是非正式组织的领导行为与正式组织的领导行为发生严重冲突时,非正式组织就会产生消极作用,破坏既有的良好领导关系,或者激化矛盾,使得已经出现问题的领导关系进一步恶化,最终阻碍组织目标的实现。
非正式组织的发展具有一个过程,在规模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区别,从内部成员的结构关系来看,非正式组织还可以分为紧密型和松散型两种。
管理者需要对非正式组织的情况进行阶段性的评估,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的管理,以实现正式组织的发展目标。
首先,在管理中要谨防非正式组织的“紧密化”。
一般来说,松散的非正式组织对于企业或部门的发展是有利的,能提升人性化管理,改善员工间关系,创造轻松融洽的工作氛围,激发员工的创造性。
而当非正式组织逐渐演变成紧密型结构时,其对企业和部门发展的危害将不容忽视,员工内部及员工和管理者之间的工作关系紧张,存在安于现状、消极怠工的现象,并且员工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工作效率不断下降,从而无法实现管理目标。
当非正式组织在内部形成后,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对非正式组织的紧密程度进行考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做出相应的决策,谨防非正式组织的紧密化。
其次,让管理层融入非正式组织。
由于骨干员工所具有的一些特点,如创新意识和独立性较强,因此非正式组织对他们的行为方式和工作表现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这时,管理人员就要对骨干员工进行适当的引导,使他们融入到某些松散的非正式组织中,或者弱化紧密型非正式组织对骨干员工的影响,尽量避免或消除非正式组织对企业和部门管理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一些可资参考的做法包括:工作调动,把非正式组织的核心员工调离原来的岗位,减弱非正式组织的影响,使非正式组织由紧密型向松散型演变;管理人员成为非正式组织的成员,融入到非正式组织中,施展个人影响,逐渐使非正式组织的行为和利益与正式组织管理目标保持一致;关注关系相对独立的员工,经常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以保持考核的公正性;在正式组织内开展各种活动,如集体培训、学习讨论等,强化正式组织的凝聚力,弱化非正式组织的影响。
如何管理非正式组织?(职场经验)
如何管理非正式组织?(职场经验)在任何组织或社会的构成中,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必然性,其作用对正式组织来讲是一把双刃剑:当非正式组织的组织结构和行为取向与正式组织保持一致或基本一致时,非正式组织往往能发挥积极的作用,有助于营造良好融洽的领导关系。
当非正式组织不配合正式组织的工作时,特别是非正式组织的领导行为与正式组织的领导行为发生严重冲突时,非正式组织就会产生消极作用,破坏既有的良好领导关系,或者激化矛盾,使得已经出现问题的领导关系进一步恶化,最终阻碍组织目标的实现。
非正式组织的发展具有一个过程,在规模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区别,从内部成员的结构关系来看,非正式组织还可以分为紧密型和松散型两种。
管理者需要对非正式组织的情况进行阶段性的评估,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的管理,以实现正式组织的发展目标。
首先,在管理中要谨防非正式组织的“紧密化”。
一般来说,松散的非正式组织对于企业或部门的发展是有利的,能提升人性化管理,改善员工间关系,创造轻松融洽的工作氛围,激发员工的创造性。
而当非正式组织逐渐演变成紧密型结构时,其对企业和部门发展的危害将不容忽视,员工内部及员工和管理者之间的工作关系紧张,存在安于现状、消极怠工的现象,并且员工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工作效率不断下降,从而无法实现管理目标。
当非正式组织在内部形成后,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对非正式组织的紧密程度进行考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做出相应的决策,谨防非正式组织的紧密化。
其次,让管理层融入非正式组织。
由于骨干员工所具有的一些特点,如创新意识和独立性较强,因此非正式组织对他们的行为方式和工作表现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这时,管理人员就要对骨干员工进行适当的引导,使他们融入到某些松散的非正式组织中,或者弱化紧密型非正式组织对骨干员工的影响,尽量避免或消除非正式组织对企业和部门管理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一些可资参考的做法包括:工作调动,把非正式组织的核心员工调离原来的岗位,减弱非正式组织的影响,使非正式组织由紧密型向松散型演变;管理人员成为非正式组织的成员,融入到非正式组织中,施展个人影响,逐渐使非正式组织的行为和利益与正式组织管理目标保持一致;关注关系相对独立的员工,经常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以保持考核的公正性;在正式组织内开展各种活动,如集体培训、学习讨论等,强化正式组织的凝聚力,弱化非正式组织的影响。
学校非正式组织管理制度
学校非正式组织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规范和加强学校非正式组织的管理,提高学生参与管理、服务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章:管理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学校内所有非正式组织的管理工作,包括各种学生社团、志愿者服务组织、学生工作岗位等。
第三章:管理机构学校非正式组织管理机构由学校学生工作部门统一管理,设立学生组织指导老师和学生组织管理委员会,负责学生组织的管理工作。
学生组织指导老师由学校确定,负责具体指导学生组织的管理工作,学生组织管理委员会由学生代表组成,协助指导老师做好学生组织的管理工作。
第四章:组织管理1. 学校非正式组织的成立,应有一定的理念和目标,并经过学校学生工作部门的审核批准。
2. 学校非正式组织应当有明确的组织章程,包括组织名称、宗旨和任务、组织构成、组织管理制度、组织活动等内容。
组织章程须经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
3. 学校非正式组织的负责人应当经过学校学生工作部门的培训,并经过岗位任职手续,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和责任心。
4. 学校非正式组织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包括定期召开成员大会、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编制年度工作总结、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等。
5. 学校非正式组织应当遵守学校相关规章制度,服从学校学生工作部门的管理和监督。
第五章:活动管理1. 学校非正式组织的活动应当符合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传递积极的正能量,不得违法违纪、有害社会风气。
2. 学校非正式组织的活动应当遵守学校的相关规定,如需举办大型活动,应提前向学校学生工作部门报备,并进行审核批准。
3. 学校非正式组织的活动应当确保成员安全,严禁组织成员参与危险活动,严防事故的发生。
第六章:奖惩管理对于表现突出的学校非正式组织,学校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如荣誉称号、奖金、证书等,以鼓励组织成员的积极参与。
对于违反规定,损害学校形象的学校非正式组织,学校学生工作部门有权采取相应措施,如责令改正、暂停活动、解散组织等,对负责人和相关成员给予批评教育、警告、甚至开除学籍等处分。
正确对待非正式组织的策略
正确对待非正式组织的策略无论正式组织是否承认、是否允许、是否情愿,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及其影响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正式组织目标的顺当实现,要求乐观利用非正式组织的贡献,努力克服和消退它的不利影响。
(1)承认并敬重非正式组织要利用非正式组织,首先应正视非正式组织的客观必定性和必要性,允许,乃至鼓舞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为非正式组织的形成供应条件,并努力使之与正式组织目标吻合。
例如,正式组织在进行人员配备工时,可以考虑把性格相投、有共同语言和爱好的人支配在同一部门或相邻的工作岗位上,使他们有频繁接触的机会,这样就简单使两种组织的成员基本吻合。
又如,在正式组织开头运转以后,可以开展一些活动,如联欢会、茶话会、聚餐、旅游等联谊活动,为他们供应业余活动的健身嬉戏场所,在客观上为非正式组织的形成制造条件。
(2)敬重非正式组织领袖并与之保持良好关系每一个非正式组织都有一个核心人物,多为其精神领袖,他的影响力甚至可能超过同级正式组织的负责人。
因此,对待非正式组织的核心人物,首先要敬重并确定他在非正式组织中的地位和威信,这是取得其信任并与之合作的前提。
通过与其合作,利用其说话灵、威信高、力量较强、影响力较大等特点,准时了解并影响非正式组织的动向,疏通上下的信息沟通举刀,便于管理层对决策的调整补充。
(3)加强组织文化的建设通过建立和宣扬正确的组织文化来影响非正式组织的行为规范,引导其发挥乐观作用,供应有益的贡献。
非正式组织形成以后,正式组织不能用行政方法或其他强制手段来干涉其合法的活动,也不能任其自由泛滥,这样有产生消极影响的危急。
因此,对非正式组织的活动应当加以引导,可以通过借助共同认可的组织文化,影响和约束非正式组织的活动。
(4)坚决清除对正式组织不利的人物非正式组织中个别人抱着极端个人主义,违反组织原则,严峻阻碍组织的进展,损害组织和其他人的利益,对这类“害群之马”要坚决处理。
还有一种非正式组织的核心人物,人品不错,威信很高,但就是不能认同正式组织的价值取向和共同利益,这种人也必需劝其退职或除名。
学校非正式组织管理制度
一、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学校非正式组织管理,充分发挥非正式组织在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中的作用,提高学校整体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学校内部所有非正式组织,包括学生社团、教师团队、教研组、兴趣小组等。
第三条非正式组织应遵循以下原则:1.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学校形象和声誉;2. 尊重成员意愿,保障成员合法权益;3. 积极参与学校各项工作,发挥团队协作精神;4. 服从学校管理,服从组织领导。
二、组织机构与管理第四条非正式组织应设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包括:1. 主席(或组长):负责组织全面工作,协调成员关系,向学校汇报工作;2. 秘书:负责组织会议记录、文件起草、资料整理等工作;3. 财务:负责组织经费收支、资产管理等工作;4. 成员:积极参与组织活动,发挥自身特长。
第五条非正式组织应定期召开会议,研究组织工作,讨论重大事项。
会议制度如下:1. 主席(或组长)负责召集会议,提前通知参会人员;2. 会议记录由秘书负责,会议决议需全体成员签字确认;3. 会议决议需报学校有关部门审批。
第六条非正式组织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确保经费合理使用。
财务制度如下:1. 设立专门的财务账户,由财务负责管理;2. 经费来源包括学校拨款、会员缴纳、社会捐赠等;3. 经费使用需经主席(或组长)批准,财务负责执行;4. 年度财务报告需向学校汇报。
三、活动与交流第七条非正式组织应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成员综合素质。
活动形式包括:1. 主题讲座、学术研讨、技能培训等;2. 文艺演出、体育竞赛、志愿服务等;3. 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实习实训等。
第八条非正式组织应加强与学校其他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学校发展。
交流方式如下:1. 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2. 与其他组织共同开展项目;3. 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交流工作经验。
四、管理与监督第九条学校设立非正式组织管理办公室,负责监督、指导非正式组织工作。
非正式组织的管理策略
非正式组织的管理策略非正式组织在企业管理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它常常在无形中影响着员工的行为和态度。
因此,管理者需要采取适当的策略来管理和引导非正式组织,以促进组织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非正式组织的管理策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
一、了解非正式组织了解非正式组织是管理它的第一步。
管理者需要了解非正式组织的构成、成员、影响力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方式。
通过观察员工之间的交流和行为,管理者可以发现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并尝试与它们建立联系,了解它们的兴趣和需求。
这样,管理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员工之间的互动模式,并采取相应的管理策略。
二、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有效的沟通是管理非正式组织的关键。
管理者需要建立开放的沟通渠道,鼓励员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意见。
通过定期的非正式讨论、座谈会或网络论坛等形式,管理者可以与员工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并及时解决他们的问题。
这样,员工会感到自己的声音被听到和重视,从而增强他们对组织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三、建立共同目标非正式组织往往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它们通常会追求共同的目标。
因此,管理者可以与非正式组织协商,共同确定组织的目标和愿景,并将这些目标纳入到组织的战略规划中。
通过建立共同的目标,管理者可以增强员工之间的凝聚力,促进组织的健康发展。
四、鼓励创新和多样性非正式组织通常具有开放和包容的氛围,它们鼓励员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因此,管理者应该鼓励员工参与非正式组织的活动,并鼓励他们提出新的想法和建议。
这样可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
同时,管理者也应该尊重员工的多样性,包括他们的背景、信仰、性别和年龄等因素,这些因素也会对非正式组织产生影响。
五、定期评估和管理策略调整管理者需要定期评估非正式组织的发展状况和管理策略的效果。
通过观察员工的行为和态度变化,管理者可以了解管理策略是否有效,并及时进行调整。
此外,管理者还应该与非正式组织成员保持联系,了解他们对管理策略的看法和建议,以便及时调整管理策略。
企业中非正式组织的管理
非正式组织,也称为组织中的小团体,是组织成员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由于抱有共同的社会感情而形成的非正式团体。
对非正式组织的广泛兴趣源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对西屋电气(Wes ternElect ric)研究的结果,这一结果认为:非正式组织是工作环境里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对组织运行的各个层面产生影响。
因此了解和引导非正式组织是每一位管理者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1、非正式组织的特点研究表明:非正式组织是个人、社会关系的网络,并非由正式组织建立和要求,而是在人际交往中自发而生。
这种组织的产生,是基于人们之间彼此“合得来”,大家觉得言语、服装、行动等,都非常随便而没有不自然的拘束,于是乐在其中。
当然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可能尚有其它因素,例如:年龄、地位、能力、工作地点、志趣、嗜好以及利害相关等。
管理学家发现其中有一个定则:即人们有互相结合的需要,倘若不能从正式组织或领导措施上获得需要的满足,则非正式的结合就会增多。
非正式组织关注的是人及其关系,而正式组织强调以权力、责任体现的正式地位。
因此非正式的权力,属于个人,而正式权威则依附于职位。
非正式权力带有个人色彩,而正式的权力则有官方色彩。
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在于维护其成员的共同利益,使之免受其内部个别成员的疏忽或外部人员的干涉所造成的损失。
为此非正式组织中有自己的核心人物和领袖,有大家共同遵循的观念、价值标准、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等。
非正式组织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很强的凝聚力在非正式组织里,共同的情感是维系群体的纽带,人们彼此的情感较密切,互相依赖,互相信任,有时甚至出现不讲原则的现象。
如何管理非正式组织
如何管理非正式组织作者:王俊来源:《财经界·管理学家》2008年第08期在任何组织或社会的构成中,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必然性,其作用对正式组织来讲是一把双刃剑:当非正式组织的组织结构和行为取向与正式组织保持一致或基本一致时,非正式组织往往能发挥积极的作用,有助于营造良好融洽的领导关系。
当非正式组织不配合正式组织的工作时,特别是非正式组织的领导行为与正式组织的领导行为发生严重冲突时,非正式组织就会产生消极作用,破坏既有的良好领导关系,或者激化矛盾,使得已经出现问题的领导关系进一步恶化,最终阻碍组织目标的实现。
非正式组织的发展具有一个过程,在规模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区别,从内部成员的结构关系来看,非正式组织还可以分为紧密型和松散型两种。
管理者需要对非正式组织的情况进行阶段性的评估,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的管理,以实现正式组织的发展目标。
首先,在管理中要谨防非正式组织的“紧密化”。
一般来说,松散的非正式组织对于企业或部门的发展是有利的,能提升人性化管理,改善员工间关系,创造轻松融洽的工作氛围,激发员工的创造性。
而当非正式组织逐渐演变成紧密型结构时,其对企业和部门发展的危害将不容忽视,员工内部及员工和管理者之间的工作关系紧张,存在安于现状、消极怠工的现象,并且员工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工作效率不断下降,从而无法实现管理目标。
当非正式组织在内部形成后,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对非正式组织的紧密程度进行考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做出相应的决策,谨防非正式组织的紧密化。
其次,让管理层融入非正式组织。
由于骨干员工所具有的一些特点,如创新意识和独立性较强,因此非正式组织对他们的行为方式和工作表现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这时,管理人员就要对骨干员工进行适当的引导,使他们融入到某些松散的非正式组织中,或者弱化紧密型非正式组织对骨干员工的影响,尽量避免或消除非正式组织对企业和部门管理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一些可资参考的做法包括:工作调动,把非正式组织的核心员工调离原来的岗位,减弱非正式组织的影响,使非正式组织由紧密型向松散型演变;管理人员成为非正式组织的成员,融入到非正式组织中,施展个人影响,逐渐使非正式组织的行为和利益与正式组织管理目标保持一致;关注关系相对独立的员工,经常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以保持考核的公正性;在正式组织内开展各种活动,如集体培训、学习讨论等,强化正式组织的凝聚力,弱化非正式组织的影响。
管理者应如何对待非正式组织_如何对待非正式组织
管理者应如何对待非正式组织_如何对待非正式组织管理者应如何对待非正式组织_如何对待非正式组织在企业里,对于管理者而言,要如何去管理一些非正式组织呢?在对于非正式组织上,往往需要什么办法呢?下面就赶紧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吧!管理者对待非正式组织的办法(一)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客观的,不能漠视、回避他的存在,也不能一刀切简单地将其禁止、取缔,而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类别的非正式群体采取不同的策略。
1.对于消极型的群体,要找出有影响力的成员,谋求与他们的合作。
管理者应对非正式群体中的领袖的影响应给予高度重视,积极谋求与他们在各个层面上进行有效沟通,使其理解和接受组织的目标。
2.对于兴趣型群体,应理解其存在及立场,对其提供支持和帮助,为其成员提供自我表现和发展的机会,使他们在组织中也能得到需求的满足,引导其群体的目标和价值观与组织的一致性,使他们慢慢向积极型群体转化。
3.对于破坏型群体,当教育、引导不能使其向有益于企业的方向发展的时候,对群体中极具破坏性的人物要坚决清除,使其接受应有的惩罚。
4.对于积极型的群体,应有意识的对其进行方向性的引导,使群体内部的凝聚力与企业文化接轨、群体目标与企业目标保持高度的一致。
(二)除了以上应对策略,在组织管理中,管理者还应注意以下一些方面:1.提高组织的凝聚力,保证组织成员之间能有有效的沟通。
防止不必要的误解和信息扭曲,使成员确信企业在运行上保持公正和宽松的民主氛围。
2.引导和建立非正式沟通机制,从而使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沟通,缓解工作压力,增进人际关系。
3.企业的领导人应加入到非正式群体中主动与员工接触,尽可能地参与非正式群体的活动,使得组织的领导者者同时又是非正式群体的领袖,使非正式群体的行为和利益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
1、一分为二。
非正式团体的出现,有它的必然性。
人是有感情的,当正式团体和组织不能完全满足个人的需要时,必然有非正式团体的出现。
企业中非正式组织的管理
企业中非正式组织的管理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企业中非正式组织的管理所谓“非正式组织”,也称为“组织中的小团体”,是组织成员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由于抱有共同的社会感情而形成的非正式团体。
对非正式组织的广泛兴趣源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对西屋电气(Western Electric)研究的结果,这一结果认为:非正式组织是工作环境里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对组织运行的各个层面产生影响。
因此了解和引导非正式组织是每一位管理者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1、非正式组织的特点研究表明:非正式组织是个人、社会关系的网络,并非由正式组织建立和要求,而是在人际交往中自发而生。
这种组织的产生,是基于人们之间彼此“合得来”,大家觉得言语、服装、行动等,都非常随便而没有不自然的拘束,于是乐在其中。
当然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可能尚有其它因素,例如:年龄、地位、能力、工作地点、志趣、嗜好以及利害相关等。
管理学家发现其中有一个定则:即人们有互相结合的需要,倘若不能从正式组织或领导措施上获得需要的满足,则非正式的结合就会增多。
非正式组织关注的是人及其关系,而正式组织强调以权力、责任体现的正式地位。
因此非正式的权力,属于个人,而正式权威则依附于职位。
非正式权力带有个人色彩,而正式的权力则有官方色彩。
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在于维护其成员的共同利益,使之免受其内部个别成员的疏忽或外部人员的干涉所造成的损失。
为此非正式组织中有自己的核心人物和领袖,有大家共同遵循的观念、价值标准、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等。
非正式组织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很强的凝聚力在非正式组织里,共同的情感是维系群体的纽带,人们彼此的情感较密切,互相依赖,互相信任,有时甚至出现不讲原则的现象。
非正式组织的凝聚力往往超过正式组织的凝聚力。
(2)心理的协调性由于有自愿的结合基础,非正式组织成员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基本是一致的,因而情绪共振,感情融洽,行为协调,行动一致,归属感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管理非正式组织?
在任何组织或社会的构成中,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必然性,其作用对正式组织来讲是一把双刃剑:当非正式组织的组织结构和行为取向与正式组织保持一致或基本一致时,非正式组织往往能发挥积极的作用,有助于营造良好融洽的领导关系。
当非正式组织不配合正式组织的工作时,特别是非正式组织的领导行为与正式组织的领导行为发生严重冲突时,非正式组织就会产生消极作用,破坏既有的良好领导关系,或者激化矛盾,使得已经出现问题的领导关系进一步恶化,最终阻碍组织目标的实现。
非正式组织的发展具有一个过程,在规模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区别,从内部成员的结构关系来看,非正式组织还可以分为紧密型和松散型两种。
管理者需要对非正式组织的情况进行阶段性的评估,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的管理,以实现正式组织的发展目标。
首先,在管理中要谨防非正式组织的“紧密化”。
一般来说,松散的非正式组织对于企业或部门的发展是有利的,能提升人性化管理,改善员工间关系,创造轻松融洽的工作氛围,激发员工的创造性。
而当非正式组织逐渐演变成紧密型结构时,其对企业和部门发展的危害将不容忽视,员工内部及员工和管理者之间的工作关系紧张,存在安于现状、消极怠工的现象,并且员工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工作效率不断下降,从而无法实现管理目标。
当非正式组织在内部形成后,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对非正式组织的紧密程度进行考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做出相应的决策,谨防非正式组织的紧密化。
其次,让管理层融入非正式组织。
由于骨干员工所具有的一些特点,如创新意识和独立性较强,因此非正式组织对他们的行为方式和工作表现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这时,管理人员就要对骨干员工进行适当的引导,使他们融入到某些松散的非正式组织中,或者弱化紧密型非正式组织对骨干员工的影响,尽量避免或消除非正式组织对企业和部门管理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一些可资参考的做法包括:工作调动,把非正式组织的核心员工调离原来的岗位,减弱非正式组织的影响,使非正式组织由紧密型向松散型演变;管理人员成为非正式组织的成员,融入到非正式组织中,施展个人影响,逐渐使非正式组织的行为和利益与正式组织管理目标保持一致;关注关系相对独立的员工,经常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以保持考核的公正性;在正式组织内开展各种活动,如集体培训、学习讨论等,强化正式组织的凝聚力,弱化非正式组织的影响。
第三,关注中层的管理方式。
在企业管理中,有的管理人员为强化自己的管理职能,通过采用笼络员工的方式来培育自己的亲信,增强管理效力,客观上已形成了非正式组织。
这类部门,虽然从表面上看来,能较好地进行日常运作,对一般性经营目标也能完成,但对于企业或部门的长期发展非常不利,营造了不好的人员关系和工作氛围,结果是企业或部门员工缺少创新精神,工作效率低下,优秀人才逐渐流失,不再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员工要么刻意奉承,要么被约束。
因此,企业领导要定期评估企业内部中层经理们的管理方式,防止管理行为中所滋生的非正式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