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与治疗 (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塞史 • 4周内有严重外伤史或接受过大手术者 • 妊娠 • 以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
>110mmHg) • 细菌性心内膜炎 • 有凝血功能障碍者
导管溶栓入路
经小隐静脉置管 经大隐静脉置管 经腘静脉置管 经颈静脉置管 经股静脉置管
溶栓药物---尿激酶
• 剂量和方法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 • 导管溶栓时首先将25万单位尿激酶+NS50ml中一次性经
• 推荐:出现股青肿时,应立即手术取栓。
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
• 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主要采用旋转涡 轮或流体动力的原理打碎或抽吸血栓,从 而达到迅速清除或减少血栓负荷,解除静 脉阻塞的作用,临床资料证实PMT安全有 效与 CDT联合使用能够减少溶栓药物剂量, 缩短住院时间
指南推荐
• 对于急性期中央型或混合型DVT,在全身 情况好、预期生存期≥1年、出血风险较小, 首选导管接触性溶栓(CDT)
指南推荐
导管接触性溶栓(CDT)
• 对于急性期中央型或混合型DVT,在全 身情况好、预期生存期≥1年、出血风险 较小的前提下,首选导管接触性溶栓 (CDT)
• 如不具备导管溶栓的条件,可行系统溶 栓
系统溶栓
• 如不具备导管溶栓的条件,可行系统溶栓
手术取栓
• 常用Fogarty导管经股静脉取出髂静脉血栓,用挤 压驱栓或顺行取栓清除股腘静脉血栓
CDT的适应证
• 急性骼股静脉血栓形成 • 急性股腘静脉血栓形成 • 病程≤14天的DVT • 非卧床的年轻健康患者可能受益最大 • 长期卧床、高出血风险、高龄、伴有其他
严重疾病、预期寿命<1年的患者应严格掌 握其适应证
CDT的禁忌证
• 使用抗凝剂、造影剂和溶栓药物有禁忌或过敏者 • 近3个月内有颅脑、胃肠等活动性内出血史或脑梗
• ACCP-9(2012)------对闭塞性髂股DVT,需挽救肢 体患者可考虑,溶栓药尿激酶与tPA 单纯抗凝优于CDT
• ACCP-10 (2016)-----最可能从CDT获益的患者, 注重预防血栓后综合征(PTS),不在意CDT治疗 初始复杂性、成本以及出血风险者,可选择CDT而 非单纯抗凝治疗
• 低分子肝素:每次100 U/kg,每12小时1次, 皮下注射,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 直接Ⅱa因子抑制剂(如阿加曲班):相对分子质量 低,能进入血栓内部,对血栓中凝血酶的抑制能 力强于普通肝素。HIT及存在HIT风险的患者更适 合使用
• 间接Ⅹa因子抑制剂(如磺达肝癸钠):治疗剂量个 体差异小,每日1次,无需监测凝血功能。对肾功 能影响小于低分子肝素
• 推荐二:早期DVT肿瘤患者,建议首选低 分子肝素抗凝,也可以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 或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下腔静脉滤器(IVCF)适应症
• 抗凝禁忌或有并发症或充分抗凝治疗情况下仍发 生PE
• 髂、股静脉或下腔静脉内有漂浮血栓 • 急性DVT,拟行导管溶栓或手术取栓等血栓清除
术者 • 具有PE高危因素的患者行腹部、盆腔或下肢手术。
溶栓导管注入 • ①用高压泵经溶栓导管脉冲式注射尿激酶,60-80万单
位/24h,分2次给药,每次1小时内注完。注射尿激酶间 歇期经导管滴注肝素100-150mg/24h • ②经导管持续匀速泵入尿激酶(24h总量 60~80万单 位),同时给予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U,每 12h一次,一般连续应用7天
CDT中止指标包括
• 溶栓过程中发生出血或严重感染并发症时 • 纤维蛋白原水平<1.0g/L • 腘静脉以上主干静脉恢复通畅 • 连续4-5天溶栓后造影见溶栓结果无进展
髂静脉狭窄的处理
• 65~73% • 左髂总静脉汇入IVC处 • 3年通畅率 89-94.6% • 球囊直径10-12mm,支架直径 12-16mm • 入下腔静脉2-3cm,跨腹股沟韧带不影响通常率,
最新国内指南
• 治疗观念变化很大 • 抗凝:基本 • 重视血栓清除:首选CDT,必要时手术 • 血栓清除后遗留髂静脉狭窄:PTA+支架 • 滤器指征:发生变化
传统治疗
• 抗凝:基本治疗,可抑制血栓蔓延、有利于血栓 自溶和管腔再通,从而减轻症状、降低PE发生 率和病死率
• 10-50%发生血栓溶解,完全溶解<5% • 1年通常率24% • 50%患者2年内发展为PTS
• 下肢肿胀、疼痛、软组织张力增高 • Homans征和Neuhof征呈阳性 • 股青肿:髂股静脉及其侧支全部被血栓堵塞,静
脉回流严重受阻,组织张力极高,导致下肢动脉 痉挛,肢体缺血 • PE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
• DVT在急性期未得到有效治疗,血栓极化,常遗 留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称为PTS(post-thrombosis syndrome)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 疗
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介入医学科 戚春厚
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 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 性疾病
• 多发生于下肢
病因和危险因素
• 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 • 原发性因素和继发性因素 • 多见于长期卧床、肢体制动、大手术或创伤后、
短期改善PTS症状,长期? • 介入治疗:髂静脉及股静脉狭窄闭塞----球囊扩张与支架
置入
小结
DVT目前治疗现状
• 抗凝治疗是基石,新型抗凝药物使用越来越多 • 血栓清除理念不断推广(CDT、PMT) • 血栓是否稳定的指标主要依赖D-Dimer • 髂静脉的开通得到重视(支架置入) • 可回收腔静脉滤器的使用 • 弹力支持 • 静脉活性药物的应用
• 如果条件允许,可行PMT联合CDT • 出现股青肿,应立即行手术取栓或PMT、
CDT等治疗
长期抗凝治疗
• 伴有恶性肿瘤的首次发作DVT • 无明显诱因的首次发作 DVT • 首次发作的DVT,具有与血栓复发危险性增高有
关的基因和预后标志(如蛋白C、蛋白S缺乏,因 子V Leiden突变等) • 反复多次发作的DVT
最新国内指南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规范专家共识 • 滤器置入术和取出术规范的专家共识(中华医
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 •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2/3版) •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溶栓的专家共识 • 慢性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 按严重程度分:常见型DVT;重症型;股青肿; 股白肿
诊断
• D-二聚体 • 多普勒超声检查 • 静脉造影 • MRI静脉成像 • 螺旋CT静脉成像
治疗
国外最新指南
• ACCP-8(2008)-----推荐一部分急性期(14天)的近 段DVT(如髂股)如无出血禁忌症,可考虑CDT (2B),或结合取栓(2C),或外科取栓(2B)
• 高度怀疑DVT者,如无抗凝治疗禁忌证, 在等待检查结果期间可行抗凝治疗,根据 确诊结果决定是否继续抗凝
• 有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建议使用普通肝 素
推荐
• 推荐一:早期DVT非肿瘤患者,建议直接 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或使 用低分子肝素联合维生素K拮抗剂在INR 达 标且稳定24小时后停低分子肝素
•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 损伤 骨折 手术与制动
• 脑卒中 瘫痪或长期卧床高龄
•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
•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 吸烟 妊娠 产后 肾病综合征
• 血小板异常 长期使用雌激素 恶性肿瘤 放化疗患者
• 肥胖 心肺功能衰竭
• 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
口服避孕药
• 狼疮抗凝物
• 人工血管或血管腔内移植物
临床表现
<1.5g/L则需减少尿激酶用量,继续监测如血纤维蛋白原水平 <1.0g/L 则立即停用 • ③凝血酶时间:正常值为16-18s,溶栓期间不宜超过正常的 3-4倍, 60s较为理想
造影复查
• 2天后造影复查 • 病史在7天内者溶栓导管在术后4-5d拔出 • 病史在7-14天者拔管时间延长至6-8天
• PTS
20%~55%
5%-10% 严重PTS
一般DVT发病后6月,下肢肿胀、疼痛
体征包括下肢水肿、色素沉着、湿疹、静脉曲 张,严重者出现足靴区的脂性硬皮病和溃疡
分期
• 急性期:发病14d以内 • 亚急性期:15-30d • 慢性期:发病30天以后 • 早期:急性期及亚急性期
分型பைடு நூலகம்
• 按部位分:周围型:股浅静脉下段以下的DVT; 中央型: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混合型:全下肢 DVT
规范化抗凝治疗是VTE的基石
• 抗凝是DVT的基本治疗,可抑制血栓蔓延、 有利于血栓自溶和管腔再通,从而减轻症 状、降低PE发生率和病死率。但是单纯抗 凝不能有效消除血栓、降低PTS发生率
• 药物: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维生素K拮 抗剂、直接Ⅱa因子抑制剂、Ⅹa因子抑制 剂等。
• 普通肝素:起始剂量为80~100 U/kg静脉 推注,之后以10~20 U·kg-1·h-1静脉泵入, 以后每4~6小时根据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 间(APTT)再作调整,使APTT保持在1.5~ 2.5倍
晚期肿瘤或有明显家族史的患者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发性危险因素
• 抗凝血酶缺乏 • 蛋白C 缺乏 蛋白S缺乏 • 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 活化蛋白C抵抗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 纤溶酶原缺乏 • 抗心磷脂抗体阳性 • 异常纤溶酶原血症 •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过多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继发性危险因素
抗凝、溶栓过程中需每日复查凝血指标
• 抗凝监测指标 • ①凝血时间 • ②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正常值可因实验室不同而异,
用肝素后以延长1.5-2.5倍为宜 • ③华法林钠:PT--INR • 溶栓治疗中应监测的指标包括 • ①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值为11-13s,超过25s为异常 • ②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正常值为2-4g/L,如血纤维蛋白原水平
后续随访与治疗
• 华法林 • 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值为12-14s) • INR 2.0~2.5 ,<3.0 • 利伐沙班 • 静脉血管活性药物 地奥司明片 迈之灵 • 弹力袜6个月~2年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
• 压力治疗:弹力袜----基础治疗,减轻改善症状 • 运动训练:减轻或改善PTS症状 • 静脉活性药物治疗:地奥司明片、迈之灵、七叶皂苷钠--
• 维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林):是长期抗凝治疗的主 要口服药物,效果评估需监测INR
• 直接Ⅹa因子抑制剂(如利伐沙班):治疗剂 量个体差异小,无需监测凝血功能。单药 治疗急性DVT与其标准治疗(低分子肝素与 华法林合用)疗效相当
• 抗凝效果及安全检测手段???
推荐
• 急性期DVT,建议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联合 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在INR达标且稳定 24 h后,停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也可以 选用直接(或间接)Ⅹa因子抑制剂
力求全程覆盖
并发症
• 出血:穿刺点周围出血:CDT术后出血发生率为 5-11%,其中颅内出血<1%,腹膜后出血为1%, 肌肉骨骼系统、泌尿系统及胃肠道约3%。
• 导管周围血栓形成:导管置入后致静脉回流受阻 和/或抗凝治疗不充分
• 导管继发的感染:血培养+药敏,选用敏感抗生 素治疗
置管溶栓优势
• 尿激酶与血栓充分接触,保持一定的浓度 • 病变部位与范围--合适的溶栓导管 • 顺血流置管 • 操作轻柔,避免损伤血管内膜 • 持续泵药 • 抗凝
>110mmHg) • 细菌性心内膜炎 • 有凝血功能障碍者
导管溶栓入路
经小隐静脉置管 经大隐静脉置管 经腘静脉置管 经颈静脉置管 经股静脉置管
溶栓药物---尿激酶
• 剂量和方法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 • 导管溶栓时首先将25万单位尿激酶+NS50ml中一次性经
• 推荐:出现股青肿时,应立即手术取栓。
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
• 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主要采用旋转涡 轮或流体动力的原理打碎或抽吸血栓,从 而达到迅速清除或减少血栓负荷,解除静 脉阻塞的作用,临床资料证实PMT安全有 效与 CDT联合使用能够减少溶栓药物剂量, 缩短住院时间
指南推荐
• 对于急性期中央型或混合型DVT,在全身 情况好、预期生存期≥1年、出血风险较小, 首选导管接触性溶栓(CDT)
指南推荐
导管接触性溶栓(CDT)
• 对于急性期中央型或混合型DVT,在全 身情况好、预期生存期≥1年、出血风险 较小的前提下,首选导管接触性溶栓 (CDT)
• 如不具备导管溶栓的条件,可行系统溶 栓
系统溶栓
• 如不具备导管溶栓的条件,可行系统溶栓
手术取栓
• 常用Fogarty导管经股静脉取出髂静脉血栓,用挤 压驱栓或顺行取栓清除股腘静脉血栓
CDT的适应证
• 急性骼股静脉血栓形成 • 急性股腘静脉血栓形成 • 病程≤14天的DVT • 非卧床的年轻健康患者可能受益最大 • 长期卧床、高出血风险、高龄、伴有其他
严重疾病、预期寿命<1年的患者应严格掌 握其适应证
CDT的禁忌证
• 使用抗凝剂、造影剂和溶栓药物有禁忌或过敏者 • 近3个月内有颅脑、胃肠等活动性内出血史或脑梗
• ACCP-9(2012)------对闭塞性髂股DVT,需挽救肢 体患者可考虑,溶栓药尿激酶与tPA 单纯抗凝优于CDT
• ACCP-10 (2016)-----最可能从CDT获益的患者, 注重预防血栓后综合征(PTS),不在意CDT治疗 初始复杂性、成本以及出血风险者,可选择CDT而 非单纯抗凝治疗
• 低分子肝素:每次100 U/kg,每12小时1次, 皮下注射,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 直接Ⅱa因子抑制剂(如阿加曲班):相对分子质量 低,能进入血栓内部,对血栓中凝血酶的抑制能 力强于普通肝素。HIT及存在HIT风险的患者更适 合使用
• 间接Ⅹa因子抑制剂(如磺达肝癸钠):治疗剂量个 体差异小,每日1次,无需监测凝血功能。对肾功 能影响小于低分子肝素
• 推荐二:早期DVT肿瘤患者,建议首选低 分子肝素抗凝,也可以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 或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下腔静脉滤器(IVCF)适应症
• 抗凝禁忌或有并发症或充分抗凝治疗情况下仍发 生PE
• 髂、股静脉或下腔静脉内有漂浮血栓 • 急性DVT,拟行导管溶栓或手术取栓等血栓清除
术者 • 具有PE高危因素的患者行腹部、盆腔或下肢手术。
溶栓导管注入 • ①用高压泵经溶栓导管脉冲式注射尿激酶,60-80万单
位/24h,分2次给药,每次1小时内注完。注射尿激酶间 歇期经导管滴注肝素100-150mg/24h • ②经导管持续匀速泵入尿激酶(24h总量 60~80万单 位),同时给予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U,每 12h一次,一般连续应用7天
CDT中止指标包括
• 溶栓过程中发生出血或严重感染并发症时 • 纤维蛋白原水平<1.0g/L • 腘静脉以上主干静脉恢复通畅 • 连续4-5天溶栓后造影见溶栓结果无进展
髂静脉狭窄的处理
• 65~73% • 左髂总静脉汇入IVC处 • 3年通畅率 89-94.6% • 球囊直径10-12mm,支架直径 12-16mm • 入下腔静脉2-3cm,跨腹股沟韧带不影响通常率,
最新国内指南
• 治疗观念变化很大 • 抗凝:基本 • 重视血栓清除:首选CDT,必要时手术 • 血栓清除后遗留髂静脉狭窄:PTA+支架 • 滤器指征:发生变化
传统治疗
• 抗凝:基本治疗,可抑制血栓蔓延、有利于血栓 自溶和管腔再通,从而减轻症状、降低PE发生 率和病死率
• 10-50%发生血栓溶解,完全溶解<5% • 1年通常率24% • 50%患者2年内发展为PTS
• 下肢肿胀、疼痛、软组织张力增高 • Homans征和Neuhof征呈阳性 • 股青肿:髂股静脉及其侧支全部被血栓堵塞,静
脉回流严重受阻,组织张力极高,导致下肢动脉 痉挛,肢体缺血 • PE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
• DVT在急性期未得到有效治疗,血栓极化,常遗 留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称为PTS(post-thrombosis syndrome)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 疗
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介入医学科 戚春厚
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 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 性疾病
• 多发生于下肢
病因和危险因素
• 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 • 原发性因素和继发性因素 • 多见于长期卧床、肢体制动、大手术或创伤后、
短期改善PTS症状,长期? • 介入治疗:髂静脉及股静脉狭窄闭塞----球囊扩张与支架
置入
小结
DVT目前治疗现状
• 抗凝治疗是基石,新型抗凝药物使用越来越多 • 血栓清除理念不断推广(CDT、PMT) • 血栓是否稳定的指标主要依赖D-Dimer • 髂静脉的开通得到重视(支架置入) • 可回收腔静脉滤器的使用 • 弹力支持 • 静脉活性药物的应用
• 如果条件允许,可行PMT联合CDT • 出现股青肿,应立即行手术取栓或PMT、
CDT等治疗
长期抗凝治疗
• 伴有恶性肿瘤的首次发作DVT • 无明显诱因的首次发作 DVT • 首次发作的DVT,具有与血栓复发危险性增高有
关的基因和预后标志(如蛋白C、蛋白S缺乏,因 子V Leiden突变等) • 反复多次发作的DVT
最新国内指南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规范专家共识 • 滤器置入术和取出术规范的专家共识(中华医
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 •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2/3版) •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溶栓的专家共识 • 慢性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 按严重程度分:常见型DVT;重症型;股青肿; 股白肿
诊断
• D-二聚体 • 多普勒超声检查 • 静脉造影 • MRI静脉成像 • 螺旋CT静脉成像
治疗
国外最新指南
• ACCP-8(2008)-----推荐一部分急性期(14天)的近 段DVT(如髂股)如无出血禁忌症,可考虑CDT (2B),或结合取栓(2C),或外科取栓(2B)
• 高度怀疑DVT者,如无抗凝治疗禁忌证, 在等待检查结果期间可行抗凝治疗,根据 确诊结果决定是否继续抗凝
• 有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建议使用普通肝 素
推荐
• 推荐一:早期DVT非肿瘤患者,建议直接 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或使 用低分子肝素联合维生素K拮抗剂在INR 达 标且稳定24小时后停低分子肝素
•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 损伤 骨折 手术与制动
• 脑卒中 瘫痪或长期卧床高龄
•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
•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 吸烟 妊娠 产后 肾病综合征
• 血小板异常 长期使用雌激素 恶性肿瘤 放化疗患者
• 肥胖 心肺功能衰竭
• 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
口服避孕药
• 狼疮抗凝物
• 人工血管或血管腔内移植物
临床表现
<1.5g/L则需减少尿激酶用量,继续监测如血纤维蛋白原水平 <1.0g/L 则立即停用 • ③凝血酶时间:正常值为16-18s,溶栓期间不宜超过正常的 3-4倍, 60s较为理想
造影复查
• 2天后造影复查 • 病史在7天内者溶栓导管在术后4-5d拔出 • 病史在7-14天者拔管时间延长至6-8天
• PTS
20%~55%
5%-10% 严重PTS
一般DVT发病后6月,下肢肿胀、疼痛
体征包括下肢水肿、色素沉着、湿疹、静脉曲 张,严重者出现足靴区的脂性硬皮病和溃疡
分期
• 急性期:发病14d以内 • 亚急性期:15-30d • 慢性期:发病30天以后 • 早期:急性期及亚急性期
分型பைடு நூலகம்
• 按部位分:周围型:股浅静脉下段以下的DVT; 中央型: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混合型:全下肢 DVT
规范化抗凝治疗是VTE的基石
• 抗凝是DVT的基本治疗,可抑制血栓蔓延、 有利于血栓自溶和管腔再通,从而减轻症 状、降低PE发生率和病死率。但是单纯抗 凝不能有效消除血栓、降低PTS发生率
• 药物: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维生素K拮 抗剂、直接Ⅱa因子抑制剂、Ⅹa因子抑制 剂等。
• 普通肝素:起始剂量为80~100 U/kg静脉 推注,之后以10~20 U·kg-1·h-1静脉泵入, 以后每4~6小时根据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 间(APTT)再作调整,使APTT保持在1.5~ 2.5倍
晚期肿瘤或有明显家族史的患者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发性危险因素
• 抗凝血酶缺乏 • 蛋白C 缺乏 蛋白S缺乏 • 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 活化蛋白C抵抗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 纤溶酶原缺乏 • 抗心磷脂抗体阳性 • 异常纤溶酶原血症 •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过多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继发性危险因素
抗凝、溶栓过程中需每日复查凝血指标
• 抗凝监测指标 • ①凝血时间 • ②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正常值可因实验室不同而异,
用肝素后以延长1.5-2.5倍为宜 • ③华法林钠:PT--INR • 溶栓治疗中应监测的指标包括 • ①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值为11-13s,超过25s为异常 • ②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正常值为2-4g/L,如血纤维蛋白原水平
后续随访与治疗
• 华法林 • 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值为12-14s) • INR 2.0~2.5 ,<3.0 • 利伐沙班 • 静脉血管活性药物 地奥司明片 迈之灵 • 弹力袜6个月~2年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
• 压力治疗:弹力袜----基础治疗,减轻改善症状 • 运动训练:减轻或改善PTS症状 • 静脉活性药物治疗:地奥司明片、迈之灵、七叶皂苷钠--
• 维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林):是长期抗凝治疗的主 要口服药物,效果评估需监测INR
• 直接Ⅹa因子抑制剂(如利伐沙班):治疗剂 量个体差异小,无需监测凝血功能。单药 治疗急性DVT与其标准治疗(低分子肝素与 华法林合用)疗效相当
• 抗凝效果及安全检测手段???
推荐
• 急性期DVT,建议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联合 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在INR达标且稳定 24 h后,停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也可以 选用直接(或间接)Ⅹa因子抑制剂
力求全程覆盖
并发症
• 出血:穿刺点周围出血:CDT术后出血发生率为 5-11%,其中颅内出血<1%,腹膜后出血为1%, 肌肉骨骼系统、泌尿系统及胃肠道约3%。
• 导管周围血栓形成:导管置入后致静脉回流受阻 和/或抗凝治疗不充分
• 导管继发的感染:血培养+药敏,选用敏感抗生 素治疗
置管溶栓优势
• 尿激酶与血栓充分接触,保持一定的浓度 • 病变部位与范围--合适的溶栓导管 • 顺血流置管 • 操作轻柔,避免损伤血管内膜 • 持续泵药 • 抗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