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

合集下载

小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

小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

小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法律意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包括小学生在内。

培养小学生的法律意识不仅有助于他们正确处理日常生活中的法律问题,还能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人际交往能力。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法律意识。

一、制定校规校纪学校应该制定明确的校规校纪,让小学生了解在校园中应该遵守的规定,以及违反规定可能会面临的后果。

校规校纪可以包括学生的行为要求、作业时间、课堂纪律等方面的要求。

同时,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法律知识普及活动,让学生们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增加他们对法律的认识。

二、开展法治教育课程学校可以在课表上增加法治教育的课程,让小学生从小接触和学习法律知识。

这些课程可以包括宪法、民法、刑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激发小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

三、组织模拟法庭活动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模拟法庭活动,让小学生扮演法官、律师、陪审团等角色,通过模拟法庭审判的过程,让他们亲身体验法律的应用和司法的公正。

这种活动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同时也加深他们对法律的理解和认同。

四、培养守法习惯通过教育和引导,帮助小学生养成守法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学校和家庭可以共同关注小学生的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同时,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法院、公安局等,让他们亲身感受法律对社会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五、加强家校合作家庭是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场所,家长应该与学校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法律教育。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法律知识,关注社会新闻,引导孩子正确面对法律问题。

同时,学校也可以邀请家长参与法律教育活动,增加家庭对法律意识培养的参与度。

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法律意识培养需要与正确的价值观相结合。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讲述正面的法律典型事例,让小学生了解合法行为带来的正面影响,以及违法行为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从而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法治教育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法治教育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法治教育一、从家庭入手,培养孩子的法律意识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因此,家长应该以身作则,让孩子从小就树立起法律意识。

比如,在购物时一定要遵守商家的规定,不随意破坏公共设施,不闯红灯等等。

另外,家长也可以给孩子讲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比如什么是法律,法律的作用是什么,法律是如何保护我们的权利等等。

二、学校加强法治教育,培养孩子的法治观念学校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孩子接受法治教育的主要渠道。

学校应该通过各种形式,比如开设法治教育课程、举办法治知识竞赛、开展法治实践活动等等,培养孩子的法治观念。

,学校还应该加强对孩子的法制教育,让他们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履行义务。

三、加强社会法治教育,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四、加强法治教育,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未成年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的权利很容易受到侵犯。

因此,加强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非常重要。

比如,学校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安全知识讲座,教孩子们如何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家长也可以给孩子讲解一些常见的安全隐患,帮助他们提高警惕。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法治教育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努力,让孩子们从小就树立起法律意识,培养起法治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从而健康成长,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在未成年人的世界里,法治教育就像是给他们配备了一副护目镜,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风雨,都能保持清晰的视野,明辨是非,不迷失方向。

家庭,是孩子们成长的摇篮,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

家长们可以和孩子一起看法治节目,或者阅读一些法治故事书籍,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法治的意义,感受法治的力量。

学校,是孩子们学习知识的重要场所,也是他们形成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法治主题班会,举办法律知识竞赛,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逐步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

从小学生开始培养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从小学生开始培养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从小学生开始培养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是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而培养这些素养的最佳时间是从小学生开始。

在学校和家庭中积极引导学生,向他们传授法律知识、培养法治意识,既可以提升他们遵守法纪的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公民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本文将从小学生培养法治意识的必要性、家庭培养法治意识的方法、学校培养法治意识的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小学生培养法治意识的必要性培养小学生的法治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影响。

首先,小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通过培养法治意识,可以让他们正确对待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遵守法律的习惯。

其次,小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重要成员,他们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将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只有在法制意识的指引下,才能形成自觉遵守法律的行为准则,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家庭培养法治意识的方法1. 亲身示范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应以身作则成为他们的榜样。

家长应该自觉遵守法纪,守法诚信,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引导孩子。

例如,遵守交通规则、尊重他人的权利、与邻居和谐相处等。

2. 与孩子进行交流家长可以与孩子进行开放而有意义的交流,通过谈论一些法律动态、发生的案件等,增加孩子对法治的了解并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法律观念。

同时,鼓励孩子就法律问题提出自己的疑惑和意见,引导他们思考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3. 通过故事、游戏等活动进行教育家长可以通过讲述一些有关法律的故事、玩法律常识游戏等方式,向孩子传递法律知识和价值观。

这些活动可以增加孩子的兴趣,使他们在游戏中学会遵守法律、尊重规则。

三、学校培养法治意识的策略1. 制定相关课程学校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开设法律知识教育课程。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传递法律知识,提高他们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2. 组织模拟法庭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模拟法庭活动,让他们在角色扮演中亲身体验法律的公正和权威,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和法律素养。

如何加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与法治素养

如何加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与法治素养

如何加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与法治素养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法治建设也在不断推进。

法治建设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而青少年是法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群人。

青少年具有开放、接受新鲜事物的心态,也能够通过正确认识和学习法律,提高自身法治素养,进而成为有法律意识的履行社会责任的公民。

本文将探讨如何加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与法治素养。

一、拓展法律知识第一步是拓展法律知识。

在学校教育中,法律课程可以涵盖多个方面,如法律的起源、法律的基本原则、法律的分类等,以了解转达法律的体系和特点。

青少年还可以在家长和社区的帮助下,通过阅读法律书籍和资料,洞悉法律的基本知识和工作原理。

对于一些实际问题,如如何捍卫自己的权利和如何履行法律责任,还应具体学习相关内容,形成实际的知识和经验。

此外还要注意注意消费者权益、网络安全、免受欺凌等知识,以保护自己和他人。

二、建立良好的法律观念第二步是建立良好的法律观念。

青少年应该知道法律的权威和法律的公正性,以及法律对社会的作用,这一切都需要鲜明地表现在学生的意识中。

因为一旦建立了相应的观念,青少年就会更加注重遵守法律,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就能够通过法律的手段解决,使社会变得更加公正。

青少年应该拥有警惕那些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如网络欺凌、被欺骗、被物品盗窃等,要及时向有关机关反映并进行维权。

这样有助于加强警惕,并提高法律问题的意识,从而增强保护自己权益的能力。

三、加强法律技能培养第三步则是加强法律技能培养。

青少年应深入了解其中的精神和思想,积极发展法律思维和法律分析的能力,掌握基本的法律技能,合理地运用法律知识去处理实际问题。

这意味着通过演练、通过解决困难问题来演练和强化自己的能力。

比如,可以通过模拟法庭(青少年社区法庭),从自己的角度来贯彻和弘扬法律,从中学习相关技能和法律处理问题的能力。

青少年们可以在法律素养的课程中,学习到如何进行调查、发现问题、引入证据、应用法律条款,从而树立自律的意识和法律精神,并培养自己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浅谈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论文

浅谈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论文

浅谈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论文对未成年人进行法制教育一直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早在1986年就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谈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谈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论文篇一《浅谈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作者简介:第一作者:任园园(1993 —),男.,汉族.,河南省辉县市人.,本科生,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研究方向:法学。

第二作者:王敏(1993—),女,汉族,河南省信阳市人,本科生,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刑法专业,研究方向:刑法。

摘要: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我们国家最宝贵的财富,而教育则是成就他们的主要途径。

正所谓“科教兴国”,但科教不只是在于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做人,随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人数越来越多,对未成年人的法律教育就显的更为重要了。

关键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法制教育对未成年人进行法制教育一直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早在1986年就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多年来,我国的法制教育取得了一些成效,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有所提升,但是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未成年人的犯罪率却不断提升,而且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这就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必须进一步提升,其方法和形式也要与时俱进,从而使法制文明得以真正实现。

(一)加强对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党和国家向来重视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

毛泽东主席生前曾说:“年轻人就象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最后是属于你们的。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

”2002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要经常在学生中开展纪律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纪律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

法制教育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与启示

法制教育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与启示

法制教育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与启示法制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向未成年人普及法律知识,培养法治观念,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的一种教育形式。

对未成年人来说,法制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尊重法律,还可以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文将探讨法制教育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以及所带来的启示。

首先,法制教育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增强法律意识。

通过法制教育,未成年人可以了解到社会中普遍适用的法律规范和纪律要求,让他们学会观察和分析事物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他们能够更加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懂得如何合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法律意识的增强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法制化要求,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

第二,培养法治观念。

法制教育可以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让他们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和权威性。

他们会明白法律是保护人们利益的工具,而不是束缚人们的枷锁。

通过了解法律背后的价值观和原则,未成年人对社会秩序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形成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态度。

第三,引导正确行为。

未成年人正处于人格、道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法制教育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讲解纪律要求等方式,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

未成年人会明白哪些行为属于违法行为,了解违法行为会带来的后果和替代选择,从而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抵制诱惑和坚守自己的底线。

除了以上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法制教育还给我们带来了以下几点启示:首先,要尽早开始法制教育。

未成年人的法律观念和道德意识正在塑造中,因此,越早接受法制教育越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应共同努力,将法制教育纳入教育体系,从娃娃抓起,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其次,要注重法制教育的实践性。

法制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要注重实践和案例的引导。

通过模拟法庭、角色扮演等方式,让未成年人亲身体验法律的公正和权威,加深他们对法律的理解和尊重。

此外,还需要注重法制教育与其他教育内容的整合。

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法律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工具,对每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体,学生们应该提前培养法律意识,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并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

本文将探讨为何需要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

一、为什么需要1. 培养遵守法律的意识:法律是保护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的基石。

通过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可以让他们意识到遵守法律的重要性,培养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从而不仅能够自觉遵守法律制度,还能够主动参与和维护社会法律秩序。

2. 防止违法犯罪行为:学生是年轻人群体,他们的行为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诱导和影响。

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可以让他们认识到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性,并增强他们拒绝违法行为的意志,避免走上犯罪的道路。

3.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可能面临一些不法侵害和陷阱,例如网络诈骗、校园霸凌等。

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可以使他们学会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益,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受到伤害。

二、如何1. 融入法律教育课程:学校应该将法律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案例分析。

通过案例的讲解,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法律的运用和实践,进而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2. 组织法律活动: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法律活动,例如模拟法庭、法治讲座等,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体验法律的应用和实践。

这样的活动既能提高学生对法律的认识,也能增强他们合作、沟通和表达能力。

3. 制定法律守则:学校和家长可以共同制定一些法律守则,明确学生在校内和校外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这些法律守则可以覆盖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违禁品的使用、网络行为规范等。

制定法律守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4. 多媒体教育:利用多媒体教育手段,如宣传视频、微信公众号等,向学生传播法律知识。

这样的方式既符合学生的兴趣,又能够生动形象地呈现法律知识,更好地引起学生的重视和学习兴趣。

5. 建立法律辅导机构:学校可以成立法律辅导机构,聘请专业的律师或法律顾问,为学生提供法律咨询和辅导服务。

2024年未成年人法律意识问题调查总结(2篇)

2024年未成年人法律意识问题调查总结(2篇)

2024年未成年人法律意识问题调查总结调查背景:本次调查旨在了解2024年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问题,以便为相关部门和教育机构提供参考,以加强未成年人法律教育和培养良好的法治意识。

本次调查对象为2024年出生或之后的未成年人,调查包括问卷调查以及与家长、教育工作者的访谈。

调查方法: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法,问卷调查用于搜集较为广泛的信息,访谈则是为了深入了解未成年人法律意识形成的原因和教育需求。

调查结果:1. 法律意识的缺乏调查结果显示,2024年未成年人对法律意识的了解相对较少。

只有34%的受访者知道未成年人有自己的法律权益,49%的受访者认为未成年人不需要了解和遵守法律。

这表明了未成年人对法律的了解不足,缺乏对自身权益的保护意识。

2. 家庭教育的缺失调查显示,74%的未成年人表示自己从未听父母或长辈谈论过法律问题,且90%的受访者认为家人对法律知识的重视程度不高。

这表明家庭教育中对法律知识的传授和强调不足,未能引导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

3. 教育机构的不足调查结果显示,68%的受访者认为学校在法律教育方面的投入不够,36%的受访者表示学校并没有开设相关的法律课程。

这表明学校在法律教育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没有将法律知识纳入课程体系中,未能满足未成年人对法律知识的需求。

4. 法律教育方式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76%的受访者认为法律教育应该更注重实践和案例分析,68%的受访者认为法律教育应该更加生动有趣。

这表明未成年人对传统形式的法律教育不太感兴趣,希望通过更具实践性和趣味性的方式学习法律知识。

5. 互联网对法律意识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8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通过互联网获取法律知识的频率高于学校和家庭。

这表明互联网对未成年人法律意识的影响力较大,但也存在信息不准确、偏见等问题,需要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监管。

访谈结果进一步证实了问卷调查中得出的结论。

家长普遍认为自己对法律知识的了解有限,无法对未成年人进行有效的教育。

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理念

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理念

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理念在当今社会,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理念已经成为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只有深入理解并积极践行法治精神,才能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人民幸福。

下面就从几个方面阐述如何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理念。

首先,教育是提高法律意识和法治理念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该加强法律教育,从小培养学生尊法守法的意识。

学生可以通过法律课程的学习了解国家法律规定,明白法律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此外,家庭也是培养孩子法治观念的重要场所。

家长应该以身作则,遵纪守法,引导孩子正确对待法律,逐步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其次,加强自我学习,提高法律素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主动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

可以通过阅读法律书籍、参与法律知识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

只有深入了解法律,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增强社会责任感。

第三,积极参与法治实践活动,提升法制观念。

可以通过参与法律援助、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了解社会公益法律事务,增强法治观念。

在实践中,可以进一步感受法治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法治理念,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最后,加强宣传教育,普及法律知识。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举办法律讲座、开展法律宣传活动等方式,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

各级媒体也可以发挥宣传作用,增强社会对法治的认知,推动法治观念的深入人心。

总之,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理念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只有深入理解法治的内涵,积极践行法律精神,才能为构建法治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希望每个公民都能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共同建设和谐稳定的法治社会。

中小学生法律意识与素养提升

中小学生法律意识与素养提升

中小学生法律意识与素养提升
以下是中小学生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的一些方法:
1. 学习法律知识:中小学生可以通过课堂学习、课外阅读、参加法律讲座等方式,学习法律基础知识,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如何遵守法律。

2. 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中小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包括尊重法律、遵守规则、尊重他人、维护公正等,从而形成良好的法制观念。

3. 关注社会新闻:中小学生可以通过关注社会新闻,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社会对法律的关注和要求,从而增强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4. 参与法制活动:中小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法制教育活动、法律竞赛、法制教育展览等方式,增强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法制意识和素养。

5. 培养自我保护意识:中小学生应该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包括遇到法律问题时的应对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寻求法律援助和寻求帮助的途径。

6. 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小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遵守校规校纪、尊重老师和同学、遵守交通规则、不违法乱纪等,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7. 家庭教育和引导:中小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素养与家庭教育和引导密切相关。

家长应该注重对孩子的法制教育,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和价值观。

总之,中小学生要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实践,同时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引导。

浅谈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

浅谈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

浅谈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他们正值美丽的花季,却不幸在犯罪的诱惑下过早地凋谢。

未成年人犯罪也日趋严重。

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几年,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呈上升趋势,且犯罪类型达20多种,犯罪特点向低龄化、成人化、团体化、残忍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一、近几年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1、犯罪年龄低龄化据统计,目前未成年犯罪的平均犯罪年龄为14-15岁,比80年代提前了0.84岁,有不少11到12岁的孩子就有劣迹,14岁便走上了犯罪道路。

例如,北方某市在破获一起抢劫犯罪团伙中,年龄最大的16岁最小的12岁。

其中一名14岁的少年绑架一6岁男孩后,向男孩父母索要巨款。

他被抓获后,警方问他为何要绑架一儿童?他说,我是模仿录像中黑社会老大。

2、犯罪手段成人化、智能化,且作案手段更加隐蔽、狡猾,反侦察、逃避打击的能力明显增强。

不少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盗窃,抢劫他人财物时,有预谋、有计划,事先踩点,目标明确,周密分工,作案后及时销毁现场,扰乱警方视线,作案手段日趋成人化。

3、结伙犯罪突出,纠合性,群聚性特征明显。

犯罪的青少年大多无所事事,聚集在一起寻衅滋事。

有的仅仅发生口角,就纠集同伙报复杀人,有的为图钱财,合谋抢车劫财,聚众斗殴。

如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杨志波等人抢劫案,纠合38人之多,其中涉及未成年人犯14人。

二、未成年人犯罪原因1、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市场经济竞争原则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负面效应,对未成年人价值观念的形成产生消极影响,在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中存在“幼儿比穿,小学比吃,初中比玩,高中比钱”“比父母官大、比车子豪华、比房屋宽敞”的不良现象,一旦个人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极易发违法犯罪行为。

2、来自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有的家庭一味追求金钱,长年忙于生产挣钱,而忘记了孩子,使孩子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染上了坏习性,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的家教方式不当,如棍棒之下出孝子——粗暴型、可怜天下父母心——溺爱型、孩子总是自家好——袒护型、树长大了自然直——放纵型、冷热无常型——情绪型、滥施奖励——物欲型、众星捧月——至尊型,这些类型的教育方式不但不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严重的会导致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增强青少年法治意识

增强青少年法治意识

增强青少年法治意识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而法治意识的培养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加强法治教育、提高法律知识水平、培养正确的法治观念等方面,探讨如何增强青少年的法治意识。

加强法治教育是培养青少年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

学校作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应该在课程设置上注重法治教育内容的渗透。

可以通过组织法治知识竞赛、开展模拟法庭活动等形式,提高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和了解。

同时,家庭也是培养青少年法治意识的重要环境。

家长应该以身作则,遵纪守法,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知识水平是增强法治意识的基础。

青少年对法律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他们对法律的认可和尊重程度。

学校应该加强法律知识的教育,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常识,如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同时,社会各界也可以通过举办法律讲座、出版普及法律读物等方式,提高青少年对法律的认识。

第三,培养正确的法治观念是增强青少年法治意识的关键。

法治观念是指个体对法律的认同和尊重程度。

青少年应该树立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这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同时,青少年也应该通过参与法治实践活动,亲身感受法治的力量,增强对法律的敬畏之心。

媒体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媒体的宣传报道对于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媒体应该加强对法律事务的报道,让青少年了解法律的力量和作用。

同时,媒体也应该警惕不良信息的传播,避免对青少年的法治观念产生负面影响。

增强青少年的法治意识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学校、家庭、社会各界和媒体应该共同努力,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提高法律知识水平,加强法治教育,从而培养出更多具有法治意识的青少年,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只有在法治的引领下,青少年才能真正做到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如何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

如何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

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是社会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未成年人权益的必要条件。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法律意识普遍较低,缺乏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容易陷入违法犯罪的境地。

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未成年人法律意识法制教育是提高未成年人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让未成年人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和法律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1.学校法制教育学校是未成年人接受法制教育的重要场所。

学校应该把法制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开设法制课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和法律的作用,学校还可以开展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法律,增强法律意识。

2.社会法制教育社会法制教育是指在社会上开展的法制教育活动。

社会各界可以通过开展法制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让未成年人了解法律,增强法律意识。

社会各界还可以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向未成年人传递法制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二、建立健全法律保护机制,保障未成年人权益建立健全法律保护机制,是保障未成年人权益的必要条件。

只有让未成年人在法律保护的环境下成长,才能真正保障他们的权益,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1.建立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制度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是指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建立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制度,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可以让未成年人在法律保护的环境下成长,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2.建立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机制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机制是指为未成年人提供司法保护服务,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建立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机制,可以让未成年人在法律保护的环境下成长,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是社会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未成年人权益的必要条件。

只有加强法制教育,建立健全法律保护机制,才能真正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教育的提案

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教育的提案

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教育的提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近年来,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日益复杂多变,他们面临着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各种压力和诱惑。

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强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教育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为了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加强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教育的力度。

应当通过多种渠道,如学校、家庭、社会媒体等,向未成年人传播法制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同时,要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取生动形象、易于理解的方式,使法制宣传教育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其次,加强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容。

除了普及法律知识外,还应当注重引导未成年人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要教育他们懂得尊重他人、遵守纪律、守法诚信,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法治观念,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此外,加强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教育的主体。

除了学校和家庭的责任外,社会各界也应当积极参与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要组织各类法制宣传活动,邀请法律专家、律师等人士为未成年人进行法治知识讲座,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法律、学习法律,做一个守法公民。

最后,加强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教育的监督和评估。

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法制宣传教育的监督评估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要加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考核,激励各地区各部门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总之,加强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教育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希望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这一工作,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共同努力,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谢谢!。

初中生如何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初中生如何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初中生如何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在当今社会,法律已经成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基石。

对于初中生来说,提高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需要,更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那么,初中生应当如何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呢?首先,要积极学习法律知识。

学校是学习的主要场所,初中生应当充分利用学校开设的法制教育课程,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通过这些课程,了解宪法、民法、刑法等基本法律的内容和精神。

同时,还可以阅读一些通俗易懂的法律书籍,如《青少年法律知识读本》等,拓宽自己的法律知识面。

除了学校教育,家庭也是培养法律意识的重要阵地。

家长应当以身作则,遵守法律法规,并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传授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

比如,在购物时,告诉孩子要注意商品的质量和保质期,这涉及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过马路时,教导孩子遵守交通规则,这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要求。

通过这些点滴的教育,让孩子在家庭环境中逐渐形成对法律的敬畏之心。

参与法律实践活动也是提高法律意识的有效途径。

学校和社区经常会组织一些法律宣传活动,如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等,初中生应当积极参与。

在这些活动中,可以与法律专业人士进行交流,解答自己心中的法律疑惑。

此外,还可以参观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关,了解法律的运行过程,感受法律的庄严和公正。

关注社会热点法律事件也是一种学习方式。

如今,网络和电视等媒体经常会报道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法律案例,初中生可以通过关注这些案例,分析其中的法律问题,并思考如果自己遇到类似情况应该如何应对。

例如,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要思考背后的原因以及如何预防;对于消费者维权的案例,要了解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提高法律意识同样重要。

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会独立思考,不盲目跟从他人的观点。

对于一些法律问题,要有自己的判断和分析。

比如,在面对网络上的各种言论时,要能够辨别哪些是合法合规的,哪些是违法违规的,不随意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避免触犯法律。

如何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如何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如何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意识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帮助个人保护自身权益,还能塑造公民的责任感和社会价值观。

对于学生来说,培养健康的法律意识是他们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学生的年龄和经验有限,他们常常缺乏对法律的了解和理解。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探讨几种提高学生法律意识的方法。

一、学校法律教育的重要性学校作为学生的重要学习机构和社交平台,应该承担起提高学生法律意识的责任。

学校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法律教育。

1.引入法律课程: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法律课程,教授学生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

这样的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增加他们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2.组织模拟法庭:学校可以组织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法庭审判过程。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亲身体验法律程序和法律推理,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技能。

3.开展法律讲座和活动:学校可以邀请法律专家或者律师来进行法律讲座,并组织相关的法律活动,如法律知识竞赛、法律写作比赛等。

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二、家庭法律教育的重要性除了学校的教育,家庭也是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场所。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进行家庭法律教育。

1.榜样示范:家长可以成为孩子的榜样,遵守法律,尊重法治。

通过自己的行为来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和行为模式。

2.家庭讨论: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与法律相关的话题,如新闻中的法律案例,社会改革中的法律问题等。

通过讨论,可以增加孩子对法律的了解和思考。

3.引导合理行为:家长可以引导和教育孩子遵守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如不随意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所吸烟等。

通过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提高孩子的法律意识。

三、社会环境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影响社会环境也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社会环境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影响。

1.媒体的宣传:媒体可以通过新闻报道、电视剧情节等方式向学生传递法律知识和法律价值观。

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与方法

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与方法

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与方法法律意识是指公民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程度,以及对法律体系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在现代社会,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培养法律意识的有效方法。

一、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1. 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基石,它能够引导人们的行为,保护权益,维护公平正义。

培养学生法律意识能够促使他们遵纪守法,不违反法律法规,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2.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法律意识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学生知晓自己在法律层面上的权力和法律保护,可以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益,预防和解决法律问题。

3. 塑造正确的价值观:法律体现了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具有引导学生正确行为和价值观的作用。

培养学生法律意识能够让他们对违法行为产生深刻认识,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

二、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方法1. 开设法治教育课程:学校可以设置相关的法治教育课程,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和基本法律常识。

课程内容可以包括国家宪法、法律法规、法律权益保护等方面,增加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2. 引导学生参与模拟法庭活动:模拟法庭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程序和法庭审判的过程。

通过模拟法庭,学生可以了解法律的实际操作,提高法律意识和辨识能力。

3. 注重法律案例的引导与讨论: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实际的法律案例,分析案件背后的法律原则和规定。

通过案例学习,激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法律的敏感性和洞察力。

4. 建立法律服务社区:学校可以与社区合作,组织学生参与法律服务活动,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将法律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加深对法律意识的认知。

5. 坚决打击校园违法行为: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法规制度,加强对校园违法行为的打击和处罚。

对于违法行为,学校应该采取适当的纪律教育措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6. 增加法律知识普及活动:学校可以定期举办法律知识普及活动,邀请法律专家或律师为学生讲解法律知识和法律常识。

培养学生法律意识

培养学生法律意识

培养学生法律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法律意识的普及,培养学生法律意识越来越被重视。

法律意识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认识和应用法律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培养法律意识不仅有助于维护自身权益,还有助于他们在成为合格公民的过程中更好地参与社会建设。

本文将探讨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方法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

一、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学生时期是法律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因为这个时期的学生正处于知识获取的阶段,对外界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维护权益:学生通过了解法律知识和学习法律技能,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

当他们面临侵犯或不公平待遇时,能够凭借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识寻求合理的解决办法。

2. 培养公民责任感:通过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可以使他们逐渐形成遵守法律的习惯和良好的道德观念,增强公民责任感。

3. 提高社会参与度:如果学生具备了法律意识,他们就能够更好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并对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法律意识使他们能够合法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并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二、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方法1. 学校法制教育:学校是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场所。

学校应设立法制教育课程,让学生从小明确法律的基本原理和法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激发他们对法律的兴趣。

2. 模拟法庭:建立学生模拟法庭,让学生在模拟法庭中扮演法官、律师和当事人的角色,通过模拟案件的审理来提高学生对法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实践教育:学校可与法律机构合作,组织学生参观法院、公安机关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法律的力量,增加对法律的认知。

4. 家庭教育:家庭是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源头。

家长应该加强对孩子的法律教育,鼓励他们主动了解法律知识,在家庭生活中遵守法律规定,培养良好的法律意识。

三、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可能面临的挑战培养学生法律意识虽然重要,但也可能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其中的主要挑战包括:1. 教育资源不足:目前,学校法制教育的资源相对匮乏,缺乏专业的法律师资和教学材料,限制了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少年普法教育心得体会

少年普法教育心得体会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法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以提高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作为一名青少年,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普法教育活动,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我对法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对少年普法教育的心得体会。

一、法治观念的树立通过普法教育,我深刻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繁荣昌盛,离不开法治的保障。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应当树立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为建设法治国家贡献力量。

二、法律知识的普及普法教育使我了解了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等。

通过学习,我对一些常见的法律问题有了基本的认识,如财产权、人格权、合同法等。

这些知识不仅有助于我们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还能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违法行为。

三、法律意识的提高普法教育使我明白了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对于法律的认识、信仰和遵守法律的自觉性。

一个具有良好法律意识的人,会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通过普法教育,我逐渐养成了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提高了自己的法律意识。

四、法治精神的培育普法教育使我感受到了法治精神的魅力。

法治精神是指尊重法律、崇尚法治、公正公平、诚信守法的精神。

法治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普法教育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法治精神的力量,激发了我为实现法治梦想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五、法律实践的锻炼普法教育不仅让我们学习法律知识,还为我们提供了实践的机会。

在学校组织的模拟法庭活动中,我担任了审判员的角色,亲身体验了法律实践的过程。

通过这次活动,我明白了法律实践的重要性,也锻炼了自己的法律思维和表达能力。

六、法治文化的传承普法教育有助于弘扬法治文化。

法治文化是法治精神的载体,是法治建设的基石。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心得体会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心得体会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心得体会一、引言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突出,给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国制定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旨在从根源上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

通过学习与理解该法律,我深刻认识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性,同时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法律意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第一步是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可以让未成年人深刻理解犯罪的严重后果以及法律的底线。

家庭应该起到榜样作用,为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学校应加强法律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法律并遵守法律。

同时,公共媒体也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大众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关注和预防意识。

三、建立健全的保护机制,关注未成年人权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确规定了未成年人的保护和救助机制。

我们应建立健全的机制,确保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政府部门应加大力度,提供必要的专业辅导和心理疏导服务,帮助那些有犯罪倾向的未成年人及时纠偏。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宽松、有爱的成长环境。

四、严格惩治犯罪行为,强化法律效果对于已经犯罪的未成年人,我们不能回避他们的犯罪事实,更不能纵容他们的行为。

法律应该对犯罪行为给予严厉的制裁,以起到警示和震慑作用。

同时,我们也要关心和帮助这些未成年人进行矫正和改造,使他们重新回到社会,并且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一员。

五、完善侦查和司法制度,保护司法权益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侦查和审判过程中,要注重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确保司法公正。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调查人员和法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敏锐度,避免对未成年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压力。

同时,应该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侦查和司法行为进行监督,确保整个过程的公正合法。

六、加强社会合力,形成共同防范合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不能仅依靠家长、学校或政府的单方面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
作者:河北省沧州市第五中学温巨芹 (本文浏览次数: 2247) 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

他们的法律意识如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命运。

近几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增多,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都共同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这种现象越来越令人担忧,初中思想政治课中开设法律基本常识是非常必要的。

不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知道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同时,懂得哪些行为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既违法行为,对这些行为坚决不去做。

由于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不懂法,不知法,不守法,是造成未成年人犯罪增加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其采取的措施和方法进行分析,希望引起社会各部门关注。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他们正值美丽的花季,却不幸在犯罪的诱惑下过早地凋谢。

未成年人犯罪也日趋严重。

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几年,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呈上升趋势,且犯罪类型达20多种,犯罪特点向低龄化、成人化、团体化、残忍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一、近几年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1、犯罪年龄低龄化
据统计,目前未成年犯罪的平均犯罪年龄为14-15岁,比80年代提前了0.84岁,有不少11到12岁的孩子就有劣迹,14岁便走上了犯罪道路。

例如,北方某市在破获一起抢劫犯罪团伙中,年龄最大的16岁最小的12岁。

其中一名14岁的少年绑架一6岁男孩后,向男孩父母索要巨款。

他被抓获后,警方问他为何要绑架一儿童?他说,我是模仿录像中黑社会老大。

2、犯罪手段成人化、智能化,且作案手段更加隐蔽、狡猾,反侦察、逃避打击的能力明显增强。

不少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盗窃,抢劫他人财物时,有预谋、有计划,事先踩点,目标明确,周密分工,作案后及时销毁现场,扰乱警方视线,作案手段日趋成人化。

3、结伙犯罪突出,纠合性,群聚性特征明显。

犯罪的青少年大多无所事事,聚集在一起寻衅滋事。

有的仅仅发生口角,就纠集同伙报复杀人,有的为图钱财,合谋抢车劫财,聚众斗殴。

如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杨志波等人抢劫案,纠合38人之多,其中涉及未成年人犯14人。

二、未成年人犯罪原因
1、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
市场经济竞争原则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负面效应,对未成年人价值观念的形
成产生消极影响,在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中存在“幼儿比穿,小学比吃,初中比玩,高中比钱”“比父母官大、比车子豪华、比房屋宽敞”的不良现象,一旦个人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极易发违法犯罪行为。

2、来自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
有的家庭一味追求金钱,长年忙于生产挣钱,而忘记了孩子,使孩子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染上了坏习性,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的家教方式不当,如棍棒之下出孝子——粗暴型、可怜天下父母心——溺爱型、孩子总是自家好——袒护型、树长大了自然直——放纵型、冷热无常型——情绪型、滥施奖励——物欲型、众星捧月——至尊型,这些类型的教育方式不但不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严重的会导致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来自学校中不良因素的影响
学校受到社会不良风气侵蚀,部分学生素质太差,部分学校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一味招收高费生,不管学生是否合格。

有的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放松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和纪律法制教育,致使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目无法纪。

部分老师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处理总是感情用事,或者姑息迁就,以罚代教,使学生产生逆反甚至报复心理,以致走上犯罪的道路。

4、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近年来,社会上赌博、行贿受贿、弄虚作假等不正之风和丑恶现象泛滥成灾,对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起着不可估量的毒化作用,诱发了未成年人犯罪。

5、未成年人自身存在的问题
未成年人心理比较单纯,心灵比较脆弱,承爱能力又差,自制能力差,抵御外界侵蚀的能力较差。

某些学习过早地离开学校,走向社会之前未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法律意识淡薄,酿成犯罪的恶果。

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措施和方法
1、努力创造有利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各级政府各部门,全社会都要关心未成年人的成长,关注他们所处的社会大环境的状况,分析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趋利避害,加强教育。

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法制观念深入人心。

通过版面展览,悬挂横幅,张贴标语,散发宣传资料及制作,播放有关新闻和电视专题片等形式,营造适合未年成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2、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学校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行动,狠杀校园的歪风邪气,净化校园环境,采取请法制副校长、警校共建,请法律专家并办讲座,开展法律知识竞赛等方式,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知识水平。

彻底清除校园周边环境中的网吧,旱
冰场、游戏室等娱乐场所,对不符合条件的坚决给予取缔,还学校一片安宁。

3、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摇篮,第一所学校”,良好的家庭环境更有益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提高广大家长管理未成年人的水平及思想觉悟,家长是未成年人最亲的人,是青少年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未成年的成长。

让家长懂得教育孩子不但要“管”而且更多的是恰到好处的关心、爱护、启发、引导,让孩子不但身体健康,而且心理也健康。

4、提高未成年人自身的法律意识
通过各类活动,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增强其法制意识。

例如:6.26禁毒宣传活动,四五普法活动,12.4法制宣传教育日,办板报,手抄报等活动,都是提高未成年人法律意识的有效手段。

各学校要重视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

为学生配备专门的法律知识材料和法律老师,积极探索和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未成年人自身的法律意识,做一名知法、懂法、守法、护法合格的未来的接班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