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惜别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依依惜别》教案、教学设计
一、导入(5分钟)
1.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引发学生对友情的思考。
2.学生分享自己与朋友之间的感人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15分钟)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成语、俗语等。
2.学生通过课文阅读,提炼关键信息,概括文章大意。
三、课堂讲解(20分钟)
5.课后拓展与评价:布置富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不断进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以生动的故事引入新课,如:“同学们,你们有过与好朋友分别的经历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依依惜别》,讲述了作者与朋友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
5.结合本节课的学习,思考以下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如何去关爱和珍惜身边的人?”将思考结果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作业要求:
1进度,协助孩子完成作业,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师认真批改作业,及时给予反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质量。
1.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依依惜别》,让学生感受到友谊的珍贵,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教育学生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学会关爱他人,珍视友情。
2.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需要付出和珍惜的;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尊重劳动、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为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
2.家长参与作业:请学生与家长一起分享《依依惜别》这篇课文,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内容,增进亲子沟通。同时,鼓励家长与学生共同探讨课文中的情感体验,引导孩子正确面对离别,学会珍惜友谊。
3.收集有关友谊的名言、谚语或诗句,进行摘抄和积累。要求:至少收集5条,并尝试背诵。
《依依惜别》教案教学设计
《依依惜别》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篇:《依依惜别》教案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依依惜别》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1)阅读“阅读材料”中文章。
(2)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
(3)为母校做点事,留作纪念,也可以写倡议书或建议书。
(4)策划并举行一次毕业联欢会。
2、过程与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书性,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注意要分工合作,使每个学生得到锻炼,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母校、对老师的热爱和感激之情,学会感恩。
重难点、关键:1、写好倡议书和建议书。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组织、策划能力。
课时划分:四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阅读“活动建议”,了解活动内容。
2、阅读“阅读材料”中的《给老师的一封信》、《同学录》、《毕业赠言》。
教具准备:收集相关材料。
教学教程:一、阅读“活动建议”,了解活动内容。
二、阅读《同学录》。
三、阅读《毕业赠言》。
四、阅读《给老师的一封信》。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毕业赠言》包含了学生对老师的赞扬和爱戴之情,《给老师的一封信》赞扬了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这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师生情谊是爱筑起来的,这样的情谊,我们怎能不难舍难分呢?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给老师的一封信》、《同学录》、《毕业赠言》2、背诵《同学录》。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
教具准备:收集毕业赠言。
教学过程:一、复习,谈话引入。
二、谈话,拓展思维。
1、教师:你觉得,我们可以给老师写些什么呢?(表达对老师的感激,表达对老师的依恋,表达对老师的赞扬,表达对老师的祝福。
)2、指名反馈:可以给同学写些什么呢?(鼓励,回忆,祝福,建议……)3、独立思考写给老师、写给同学的赠言。
4、集体反馈,并评议。
三、动笔,写一写。
四、交流欣赏,互相借鉴。
五、集体交流。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依依惜别》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依依惜别》教案教学设计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五年级教材:《语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依依惜别》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离别情感的认知和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离别情感。
2. 运用恰当的词语表达离别情感。
教学难点:1. 理解并体会课文中作者的离别情感。
2. 运用合适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离别情感。
二、教学准备教材:《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教学卡片:生字词卡片、图片卡片教学模具:离别场景模型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以图片或故事引入离别的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自己对离别的理解和感受。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离别经历和情感。
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依依惜别》,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通过课文找出表达离别情感的词语和句子,并进行标注。
三、课堂讨论(2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 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离别情感。
2. 学生通过创作离别场景的模型或绘画,表达自己对离别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 学生回答问题,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课堂讲解与示范(15分钟)1. 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离别情感的表达。
2. 教师通过示范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三、实践活动(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离别场景,运用恰当的词语和表达方式表达离别情感。
2. 每组进行表演,其他学生作为观众进行评价和反馈。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写一篇关于离别情感的小作文。
《依依惜别》教学教案设计
《依依惜别》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离别的情景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2)通过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珍惜友谊、感恩的情感;(2)培养学生面对离别的勇气和乐观态度。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2.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3. 离别情感的体验与表达。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2. 课文的深入理解;3. 离别情感的恰当表达。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2. 生字词卡片;3. 讨论话题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2)引导学生思考离别的情景,导入新课《依依惜别》。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正确书写;(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离别情感。
3. 朗读感悟(1)分组朗读课文,感受离别的情景;(2)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感悟,引导培养学生珍惜友谊的情感。
4. 讨论交流(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你们经历过离别吗?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面对离别的勇气和乐观态度。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2)强调离别情感的体验与表达,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6. 作业布置(1)回家后,朗读课文给家长听,并讲解生字词;(2)写一篇关于离别的小作文,表达自己的感受。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对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总结,以便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建议1.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2. 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4. 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5. 学生的小作文质量。
《依依惜别》教案教学设计
《依依惜别》教案教学设计教案:《依依惜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依依惜别》的作者和背景。
2.理解《依依惜别》的写作背景和文意。
3.懂得如何阅读理解文言文《依依惜别》。
4.能够提取文中的关键信息,归纳总结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5.能够借助课堂讲解和讨论,提高对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依依惜别》的作者和背景。
2.理解《依依惜别》的写作背景。
3.懂得如何阅读理解文言文《依依惜别》。
4.能够提取文中的关键信息,归纳总结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三、教学准备1.文言文《依依惜别》的课文。
2.多媒体设备、幻灯片。
3.课堂讨论提问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关于《依依惜别》的图片,让学生们猜测课文的大概内容。
提问:你们对这幅图片有什么感受?对于课文的标题《依依惜别》,你们有什么猜测?2.导入(5分钟)朱翌,字寿景,唐代文学家。
唐时名稔。
讲解完毕,学生可批评、补充。
3.阅读理解(20分钟)进行整篇课文的阅读,学生个人阅读并标记重点。
提问:在课文中你们发现了哪些你们不熟悉的词汇和句式?4.课文解读(30分钟)分析课文的核心句子并解释关键词汇和句式。
5.归纳总结(15分钟)学生归纳出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并讨论课文的意义。
6.课堂讨论(15分钟)提问:你们身边有没有类似于《依依惜别》的情景?你们如何看待这些情景?提问:学习文言文有什么好处和意义?7.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表现出色的同学进行表扬。
五、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言文课文,仿照本课教学设计,完成一份教案并进行课堂上展示。
六、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依依惜别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依依惜别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依依惜别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一、教育: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学会表达自己对母校、老师、同学的依依惜别之情。
二、教养:1、了解五课文的内容。
2、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
三、发展: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母校、老师、同学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1、了解五课文的内容。
2、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母校、老师、同学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法:放手让学生自主活动,促使学生全员参与。
学法:自主活动,自己策划、主持、布置环境。
教学准备:1、读《阅读材料》中五阅读文章。
2、搜集毕业留言。
3、为联欢会作好各项准备。
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写临别赠言。
教学目标:会写临别赠言,并送上真情与祝福。
教学过程:一、:同学们,临近毕业,你一定有许多话要对同学、老师、母校说,“毕业赠言“为你们了一次表达情感、交流的机会,为你们了一个展示个性,展现才情的平台。
二、读《临别赠言》,明确赠言的目的及内容是:回顾学习生活,抒发惜别之情;感谢老师教导,赞美同学情谊;展望美好未来,表达真诚祝愿意。
赠言的基本要求是:应根据不同的对象,尽量写得精练、形象,富有时代感,饱含感情,能给人以启迪。
三、学生写毕业赠言。
四、交换阅读,欣赏写得好的毕业赠言,组织大家评议。
谁写的赠言最有代表性,谁写的赠言最风趣,谁写的赠言最有文采。
学生作品展示:依依惜别--难忘母校部分学生临别赠言时间是一只飞鸟,轻轻悄悄的飞走了,每当翻开以前的书本时,我心里总有万般的不舍,回忆起小学生活,和同学们一起春游,秋游,军训,菊花节活动,普通话比赛,上课,玩耍,那是多么美好的时光,在这里我祝愿所有楚怡的毕业生们考试顺利!--陈晓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六年的小学生活就这样过去了.我们在这漂亮的校园里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校园的各个角落都有我们欢快的.身影,老师的悉心教导我永远忘不了!是老师把我从一棵小幼苗培养成了一棵健壮的小树.在这里,我要感谢老师,感谢同学们给我的童年添上了美丽的色彩.我更要感谢父母,感谢他们在我一年级时带我来到了这既古老又光荣的美丽校园!---李丹姝文毕业考试即将来临,小学阶段即将结束,而初中阶段即将开始,考上好的中学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希望。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依依惜别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依依惜别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依依惜别教案第1篇】一、教材分析“难忘小学生活”分为“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两大板块,每个板块都有“活动建议”,教师可以此引导学生开展活动。
“依依惜别”是第二板块。
课本配合主题给出了文体不同的五篇“阅读材料”,供教师引导学生在围绕主题开展活动时阅读,借以激起学生对六年小学生活的回忆,激发对老师、同学和学校的感激之情;使学生在写演讲稿、感谢信、临别赠言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发。
而在具体开展活动时的材料远不止于此,师生还可以有创造性地搜集和设计。
此次综合性学习以学生自己开展的一系列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为主,灵活运用多种语文形式呈现活动成果,教师重在抓好策划、活动、交流、评价等几个环节。
活动中,教师有指导、多肯定,把每一环节做细、做实,使学生真正学会语文综合性学习,并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用多种语文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2、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感谢信和演讲稿。
3、能在教师的帮助下,与同学一起组织策划联欢活动。
4、学会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5、通过小组活动,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对学生的自由分组进行调控,确保学生的全员参与和活动质量。
2、活动过程中的引导、评价。
学生准备:1、确定活动主题,讨论、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
2、指导学生写临别赠言,开展“为母校做点事”的实践性活动,筹划一台毕业联欢会。
3、及时记录活动感受。
四、教学过程(一)小结导入,了解各小组活动主题及活动形式。
1、小结“成长足迹”板块的收获,引入“依依惜别”专题的学习。
2、肯定各小组在活动最初,根据书上的3条“活动建议”(媒体出示),都围绕主题有创意地进行合作学习。
(设计意图:因为前一阶段刚刚进行了“成长足迹”板块的综合性学习,同学们的活动成果精彩纷呈,甚至还沉浸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快乐中。
在这种前提下,教师适时引入第二板块“依依惜别情”的学习,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又对他们在这一板块的学习充满期待。
《依依惜别》教案教学设计
《依依惜别》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感悟《依依惜别》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依依惜别》,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友情,懂得感恩。
二、教学重点1. 理解《依依惜别》这首诗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3. 感悟诗中的情感,学会珍惜友情。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的理解和分析。
2. 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的基本内容和主题,分析诗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中的情感和寓意,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友情。
3. 欣赏法:让学生反复品读诗歌,感受诗的美妙之处。
五、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与《依依惜别》相关的课件,包括诗的全文、译文、意象分析等。
2. 教材:《依依惜别》诗文。
3. 参考资料:有关《依依惜别》的背景资料和鉴赏方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课件展示《依依惜别》的全文,让学生对诗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讲解:详细讲解诗的基本内容和主题,分析诗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诗中的情感和寓意,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友情。
4. 欣赏:让学生反复品读诗歌,感受诗的美妙之处。
七、课堂练习1. 根据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依依惜别》的主题。
2. 分析诗中的一个意象,阐述其表达的意义。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友情的理解和感悟。
八、课后作业1. 背诵《依依惜别》。
2. 结合课后参考资料,深入了解《依依惜别》的背景和创作意境。
3. 写一篇关于友情的短文,可以是心得体会,也可以是故事分享。
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依依惜别》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2.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质量。
十、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友情的理解和珍惜。
《依依惜别》教案教学设计
《依依惜别》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依依惜别》。
(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体会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描绘。
(3)学习生字词,扩展词汇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珍惜友谊、感恩他人的情感态度。
(3)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懂得珍惜当下,面对离别时坦然处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依依惜别》。
(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体会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描绘。
(3)学习生字词,扩展词汇量。
2.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中深刻的离别情感。
(2)学习生字词,特别是古文中的一些特殊用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诗歌《依依惜别》,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
(2)准备生字词的解析和例子。
(3)准备教学活动和课堂讨论的问题。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依依惜别》,了解诗歌的大意。
(2)准备笔记本,记录重点知识和生字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诗歌《依依惜别》的主题。
(2)引导学生回顾离别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2. 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分段朗读,让学生边读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鼓励学生背诵诗歌,加深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
3. 理解与讨论:(1)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的离别情感,分享自己的离别经历。
(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探讨诗人表达离别之情的技巧。
五、作业布置1. 抄写诗歌《依依惜别》,加强记忆和理解。
2. 选择一个离别的情景,写一段描写,表达自己的感受。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准备参与讨论和分享。
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依依惜别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依依惜别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依依惜别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筹办毕业联欢会,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相互合作的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这六年来所学到的技能,从而更加强了热爱母校、珍惜同学情谊的思想感情,培育团队精神。
2、以生活为本位,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选取材料;开拓思路,使他们体会到:原来生活是如此的丰富多彩;学习生活是如此的回味无穷;母校是如此的令人难忘。
二、筹备重难点1、主持人的确定。
2、各小组上报的节目是否能如期出台。
3、表演道具的落实。
4、每个节目之间的串词要撰写。
三、课前准备:各个小组上报演员名单,表演节目。
四、表演时间:1课时五、教学思路本次综合性学习与以往的综合性学习单元相比,学生自主活动的比重更大。
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教师既要引领学生回忆小学生活,学会表达情感,学会感恩,又要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组织、策划能力。
所以这次的《依依惜别》之筹备毕业联欢会我采用这样的流程:教学程序:师导入:同学们,转眼间,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了,不久,我们就要惜别美丽的校园,惜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带着依依不舍的深情,跨入新的学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
临近毕业之际,让我们围绕“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主题,开展一次毕业联欢会,向师友、母校惜别。
毕业即将来临,孩子们早已经欢欣雀跃,叽叽喳喳地凑在一起谈论毕业联欢会的事情──因为此前我曾经答应他们在毕业前夕,和他们一起搞联欢活动。
怎样才能让他们过得快乐而有意义,并且在活动过程中有所收获?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事情。
因此,提前一周,我得用班会课开了个讨论会。
会上,孩子们踊跃发言,自告奋勇报上了许多游戏和表演项目。
一下子,节目多达二十多个。
差不多是时候了。
我提出了今天的主要话题:“孩子们,你们想过这个问题吗:这么多节目,活动的时候,谁先谁后?该怎么决定?你的理由是什么?”这一“问”激起千层浪。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得还挺在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依依惜别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依依惜别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依依惜别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一、教育: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学会表达自己对母校、老师、同学的依依惜别之情。
二、教养:1、了解五篇课文的内容。
2、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
三、发展: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母校、老师、同学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1、了解五篇课文的内容。
2、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母校、老师、同学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法:放手让学生自主活动,促使学生全员参与。
学法:自主活动,自己策划、主持、布置环境。
教学准备:1、读《阅读材料》中五篇阅读文章。
2、搜集毕业留言。
3、为联欢会作好各项准备。
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写临别赠言。
教学目标:会写临别赠言,并送上真情与祝福。
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临近毕业,你一定有许多话要对同学、老师、母校说,“毕业赠言“为你们提供了一次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机会,为你们提供了一个展示个性,展现才情的平台。
二、读《临别赠言》,明确赠言的目的及内容是:回顾学习生活,抒发惜别之情;感谢老师教导,赞美同学情谊;展望美好未来,表达真诚祝愿意。
赠言的基本要求是:应根据不同的对象,尽量写得精练、形象,富有时代感,饱含感情,能给人以启迪。
三、学生写毕业赠言。
四、交换阅读,欣赏写得好的毕业赠言,组织大家评议。
谁写的赠言最有代表性,谁写的赠言最风趣,谁写的赠言最有文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依依惜别教学设计【第2篇】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依依惜别》教案教学设计
《依依惜别》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学习《依依惜别》这首诗,了解其背景及作者杜甫的相关知识。
(2)培养学生正确朗读、背诵诗歌的能力。
(3)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中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
(2)运用想象、比较等方法,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珍惜友情、感恩他人的情感。
(2)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背诵与理解。
2. 诗歌主题思想的分析。
3. 诗歌表现手法的体会。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
2. 诗歌深层含义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的相关资料,如作者简介、注释等。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PPT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甫及其作品《依依惜别》。
(2)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杜甫诗歌,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字词的正确发音与节奏。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中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等。
(2)讲解诗歌中使用的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珍惜友情,感恩他人。
(2)通过诗歌学习,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思想及表现手法。
7. 作业布置:(1)背诵诗歌。
(2)写一篇关于诗歌主题思想的心得体会。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背诵诗歌的情况,以及课后心得体会的质量。
《依依惜别》教学教案设计
《依依惜别》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离别场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离别情感。
(2)学会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创作自己的离别场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珍惜友谊、感恩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待离别的积极心态,学会面对生活中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离别情感,体会作者的心情。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描述,感受离别的氛围。
(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创作自己的离别场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对离别的思考。
(2)学生齐读课文,预测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查找生字词,并组内交流。
(3)教师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离别场景,分析作者的情感。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学生闭眼冥想,想象自己离别的情景。
(2)学生分享自己的离别感受,教师引导感悟。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离别情感的体会。
四、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创作一个离别场景。
2. 拓展作业:收集关于离别的诗句或故事,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作业布置,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离别的情景,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文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依依惜别教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依依惜别教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依依惜别教案第1篇】单元教学目标⒈知识与能力⑴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⑵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⑶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
(选做)⑷能在教师的帮助下,与同学一起组织策划联欢活动。
(选做)⒉过程与方法⑴继续让学生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并逐步养成收集资料的好习惯。
⑵讨论和制订活动计划。
共同制作“班级纪念册”。
⑶教学中要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的特征,抓好策划、活动、交流、评价等几个环节,使这次综合性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真正成为学生难忘的回忆。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多种形式表达对母校、老师和同学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单元教学重点⒈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⒉用多种形式表达对母校、老师和同学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单元教学难点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
单元教学准备搜集个人和集体成长的资料、为母校做有纪念意义的事、为准备毕业联欢会排练文艺节目单元课时安排:6课时活动板块二依依惜别活动目标⒈知识与能力⑴写临别赠言:回顾学习生活,感谢老师教导,展望美好未来,⑵为母校做点事,给母校或老师写封信,表达自己的心声;把对学校的各种建议写成建议书;可畅想20年后每个同学都是什么样子的;也可以为学校再搞一次卫生,再给小树浇浇水;或写倡议书,号召全体同学为美化校园环境、创建文明校园出点力。
⑶筹划一台毕业联欢会,让班上每一个学生在这次联欢会上都有事做,发挥参与者的作用,给每个学生锻炼的机会。
⒉过程与方法自主阅读材料,小组合作,集体参与,成果展示。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抒发惜别之情;赞美同学情谊;表达真诚祝愿。
《依依惜别》教案教学设计
《依依惜别》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依依惜别》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运用想象和联想,让学生体验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培养学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离别情感,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和亲情的意识。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背景:介绍《依依惜别》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
简述诗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
2.2 诗歌内容:解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解读诗歌中的离别情感和情感表达。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离别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引导学生思考离别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
3.2 朗读与分析: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3 体验与表达: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体验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离别情感。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标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学生对离别情感的体验和表达。
4.2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学生作业和写作的表达能力。
学生自评和他评的效果反馈。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依依惜别》诗歌原文。
相关注释和解释。
5.2 辅助材料:与离别主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其他相关的文学作品或离别主题的诗歌。
5.3 教学工具:投影仪或白板。
朗读和播放设备的音响系统。
笔记本和笔供学生记录和写作。
第六章:教学步骤6.1 第一步:引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与离别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离别的情景。
教师简要介绍《依依惜别》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
6.2 第二步:朗读诗歌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依依惜别》教案教学设计
《依依惜别》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依依惜别》,体会作者对离别之情的描绘,感受离别时的依依不舍。
2. 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依依惜别》的内容介绍。
2.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
3. 朗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离别之情。
2. 掌握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离别之情。
2. 正确运用生词和短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介绍生词和短语。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依依惜别》的内容介绍。
2.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
3. 朗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依依惜别》。
2. 课文讲解: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3. 生词学习:让学生跟读生词和短语,并进行练习。
4. 朗读练习: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5. 表达练习:让学生运用生词和短语进行表达,可以是通过写作或者口语表达。
【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朗读课文给家长听,并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 写一篇小短文,运用本节课学习的生词和短语,描述一个离别的情景。
【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该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生词和短语,以及他们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如果发现有学生没有完全掌握,应该及时进行辅导和复习。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提问和课堂讨论进行评估。
2. 评价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掌握程度,通过默写和造句练习进行评估。
3. 评价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通过课堂朗读和表达练习进行评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依依惜别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依依惜别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依依惜别教学设计【第1篇】《依依惜别》教学反思随着毕业时刻的临近,很多同学心中都涌动着一种难舍的情感,对老师,对同学,对学校都有着依依不舍的留恋之情。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把这一种情感用文字表达出来,做为最美好的回忆和珍藏呢?一、精心选择重素材课本就是最好的例子,最后一个单元的《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一文,作者先写了对校园景物的留恋,这是一种借景抒情的方法;接着又选取了成长中的三件事,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这是叙事抒情的方法;最后用“再见了母校,再见了老师,再见了同学”三段式,表达了不舍之情,这是直接抒情的方法。
那何不就以这篇文章为例子,教会学生如何写抒情文章呢?二、具体指导重实效素材确定后,接下来就要设计具体的指导方法。
写景抒情要“抓典型”:就是抓典型的景,这些景必须跟学生的感情有着紧密联系的,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个。
可以是一个静物,也可以是一幅场景。
叙事抒情要“抓细节”:抓住了事情发展过程中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神态”这些细节描写,才能写出了真情实感。
直接抒情要“抓修辞”:多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方法,使情感表达得更奔放热烈。
在学生默读课文并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分时,我适时地进行了写作指导,这样的指导更加具体,更具有实效性,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写作方法。
三、历程回顾重铺垫尽管有了明确的写作方法,但学生在极短的时间里还不能搜集写作素材。
我接着播放了精心制作的“成长足迹”幻灯片,在优美的音乐中,孩子们看到了自己从一年级入学后,五年的成长历程,在一个个精彩的活动,老师的关爱与付出,同学的友情与互助,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无不撞击着每一个同学的心,顿时,记忆之门被打开,情感被激荡,写作热情被点燃,写作素材迎刃而解。
这一个环节的铺垫,大大降低了写作难度,解决了孩子们写什么的问题。
四、自由抒写重个体怎样写和写什么都已经有了明确的指导和方向,接下来让孩子们在缓缓的音乐声中开启写作之旅。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依依惜别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依依惜别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依依惜别教案【第1篇】《依依惜别》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围绕活动主题,明确学习任务,制定活动计划,并按计划开展活动。
2.策划毕业联欢会,写好策划书,做到主题鲜明,分工职责明确,活动流程清晰。
3.与人合作,筹备并举办毕业联欢会,表达对师友、对母校的惜别之情。
4.用书信等形式表达情感,与人交流。
教学重点:1.围绕活动主题,明确学习任务,制定活动计划,并按计划开展活动。
2.与人合作,筹备并举办毕业联欢会,表达对师友、对母校的惜别之情。
教学难点:1.策划毕业联欢会,写好策划书,做到主题鲜明,分工职责明确,活动流程清楚。
2.用书信等形式表达情感,与人交流。
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
1.展示咱们的活动策划《成长纪念册》。
2.同学们,岁月悠悠,友情难忘。
你们即将离开母校了,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一定会有些依依不舍吧。
让我们一起留下这美好的时光吧!3.读过材料以后,你有哪些认知呢?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预设:学生自由表达。
二、活动策划。
1.咱们今天的活动“依依惜别”,也是要交给大家来策划哦!大家先来明确一下活动的任务吧!预设:活动一:举办毕业联欢会。
活动二:写毕业赠言。
2.交流讨论活动一:举办毕业联欢会。
为了成功举行毕业联欢会,我们应该如何做呢?围绕以下话题展开讨论。
话题一:毕业联欢会怎么开?话题二:毕业联欢会要准备什么节目?3.交流话题内容:预设:(1)做好策划,明确联欢会的内容、活动分工。
(2)筹备活动,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
(3)毕业联欢会的流程计划如何进行。
4.策划毕业联欢会。
小组交流:(1)分小组,初步交流会议构想,形成小组策划书。
(2)这个活动可以策划“写信”的环节吗?(3)联欢会的节目和数量。
5.讨论主题:给联欢会确定一个什么主题?拟定名单:要把校长、学校领导、任课教师邀请来参加。
节目安排:自主选择活动小组,各小组筹备节目。
任务分工:整个联欢会的人员详细分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依依惜别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依依惜别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依依惜别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材分析“难忘小学生活”分为“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两大板块,每个板块都有“活动建议”,教师可以此引导学生开展活动。
“依依惜别”是第二板块。
课本配合主题给出了文体不同的五篇“阅读材料”,供教师引导学生在围绕主题开展活动时阅读,借以激起学生对六年小学生活的回忆,激发对老师、同学和学校的感激之情;使学生在写演讲稿、感谢信、临别赠言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发。
而在具体开展活动时的材料远不止于此,师生还可以有创造性地搜集和设计。
此次综合性学习以学生自己开展的一系列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为主,灵活运用多种语文形式呈现活动成果,教师重在抓好策划、活动、交流、评价等几个环节。
活动中,教师有指导、多肯定,把每一环节做细、做实,使学生真正学会语文综合性学习,并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用多种语文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2、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感谢信和演讲稿。
3、能在教师的帮助下,与同学一起组织策划联欢活动。
4、学会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5、通过小组活动,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对学生的自由分组进行调控,确保学生的全员参与和活动质量。
2、活动过程中的引导、评价。
学生准备:1、确定活动主题,讨论、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
2、指导学生写临别赠言,开展“为母校做点事”的实践性活动,筹划一台毕业联欢会。
3、及时记录活动感受。
四、教学过程(一)小结导入,了解各小组活动主题及活动形式。
1、小结“成长足迹”板块的收获,引入“依依惜别”专题的学习。
2、肯定各小组在活动最初,根据书上的3条“活动建议”(媒体出示),都围绕主题有创意地进行合作学习。
(设计意图:因为前一阶段刚刚进行了“成长足迹”板块的综合性学习,同学们的活动成果精彩纷呈,甚至还沉浸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快乐中。
在这种前提下,教师适时引入第二板块“依依惜别情”的学习,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又对他们在这一板块的学习充满期待。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依依惜别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依依惜别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依依惜别教案与反思第【1】篇〗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第二板块:依依惜别》【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六组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第二板块《依依惜别》。
第一课时写赠言【教学目标】1、从整体上把握“依依惜别”板块中开展的活动方式。
2、通过对“范例”的探究,使学生认识写赠言的基本要求。
3、通过赠言的方式回顾小学生活,抒发惜别之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1.出示在校园学习、玩耍、参加活动的照片等,创设依恋母校的情境。
2、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在小学阶段快乐或难忘的事。
3、派代表全班汇报。
4、古人离别时都作送别诗,指名背诵送别诗。
5、师导入:今天,我们即将小学毕业,走向人生之路,在此时我们想用什么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的感情呢?二、自主选择活动形式1.学生读第二板块“依依惜别”,讨论采用什么表达方式,自由发言,并详细介绍这种方式的特点及好处。
2.师生共同探究各种方式的可行性。
3.最后明确:常用的方式有:写赠言、制作同学录、开展演讲、写倡议书、建议书、给老师写信、结合母校情况开展实践性活动,再为母校建设出一次力,开毕业联欢会等。
三、探究赠言的特点及写法1.明确本节课的活动内容及目标。
2.激发对毕业赠言的重视与兴趣。
师:同学们,一份毕业赠言,可能会在一个同学或老师那里保存一辈子,甚至更长的时间,是无比珍贵的一份毕业纪念品,因此毕业赠言很有纪念意义那么该怎样写好毕业赠言呢?3.指导学生学习“毕业赠言范例。
”师:课文阅读材料中给我们提供一些毕业赠言的范例,希望能够对我们有所启发。
4.学生探究如何写好毕业赠言。
(1)学生自读毕业赠言,体会范例中的毕业赠言表达了对老师、同学的什么感情?(2)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后全班交流。
5.教师点明:(小黑板展示)(1)通过阅读范例,要明白,赠言的主要目的及内容是:回顾学习生活,抒发惜别之情;感谢老师教导,赞美同学情谊;展望美好未来,表达真诚祝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阅读“活动建议”,了解活动内容。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组织策划能力。
3.指导学生策划并举办一场毕业联欢会。
4.指导学生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
5.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感情的。
- 第一课时 -
一、阅读“活动建议”,了解活动内容。
1.教师:以“难忘小学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活动,把我们带进了对过去的美好回忆中。
我们就要毕业分离了,此时此刻,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表达我们的依依惜别之情呢?
2.学生自由阅读“活动建议”。
3.点名反馈,教师归纳。
(1)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
(2)策划并举办一场毕业联欢会。
二、谈话导入。
1.教师:你们观看过哪些晚会?都有哪些节目呢?
2.点名说一说。
3.教师:同学们马上就要毕业了,我们策划一场毕业联欢会吧!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也可以以年级为单位进行,无论是哪种规模的联欢会,事先都要进行周密的安排。
那么怎样策划一场毕业联欢会?
三、小组交流,选定联欢会的内容。
1.教师:你们喜欢什么样的节目呢?
2.点名说一说。
3.教师小结:节目的类型很多,小品、歌舞、话剧都可以,关键是节目的题材要新颖独特,内容要健康,形式要多样。
4.小组讨论,制作节目单。
四、讨论制订联欢会的方案。
1.引导学生讨论:联欢会的方案应包括哪些部分?
点名反馈:联欢会的名称、目的、时间、地点、活动准备、流程。
2.教师:活动的准备要做些什么呢?
点名反馈:选好主题、选定节目、撰写主持人台词、布置会场、购买联欢会需要的物品、编排节目单、写活动方案等。
3.引导学生对这些准备工作进行分工。
4.公布分工结果。
五、活动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何感受?
作业布置:写一封信,把你想对母校和老师说的话写下来,诉说自己的心声。
六、写临别赠言。
1.教师:同学们,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如今我们也将别离,我们可以给老师和同学写写临别赠言来抒发这种不舍之情。
2.师生谈话,拓展思维。
(1)教师:你觉得我们可以表达对老师的什么感情?
点名反馈: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依恋、赞扬、祝福。
(2)可以给同学写些什么?
点名反馈:可以写回忆、鼓励、祝福、建议……
(3)学生独立思考写给老师、同学的赠言。
(4)集体反馈并评议。
3.交流欣赏,互相借鉴。
4.课堂小结。
同学们,老师感受到了你们笔下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饱含着对老师的真挚感情和对同学的依依惜别之情。
5.布置作业:把给老师或同学的赠言抄写到书签上,送给老师或同学。
- 第二课时 -
一、激情引入,明确主题。
人们常常用红烛、园丁、绿叶、春蚕等来比喻老师。
的确,在这六年的时间里,是老师一路陪伴着我们,是老师教会我
们怎样学习、生活,老师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期盼我们快乐成长。
在即将毕业之际,让我们为母校和老师写一封信。
首先,我们先看一看“阅读材料”中的《给老师的一封信》,看看作者在给老师的信中都说了些什么。
二、阅读《给老师的一封信》。
1.了解书信的格式。
大家知道书信的格式吗?
(开头写称呼,并且要顶格写,写上冒号;接下来写正文,也就是信的主要内容;然后写祝福语;最后,在右下角署名和写日期<要分行写>,日期一定是写在最后的。
)
2.自由朗读文章。
怎样理解“您笑着用温暖的大手握住我的小手,把我带到座位上”?
(明确:老师和蔼可亲,老师把“我”领进教室,领到座位上,也领进了知识的大门。
受到老师的启发教育,“我”从此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
3.谈话激趣,激发写作欲望。
同学们,打开我们记忆的大门,回顾小学生活,浮现在脑海的是老师讲课的身影,是你获得成绩时那鼓励的微笑,是你犯错时那严厉的目光。
老师把自己的微笑化成阳光,把自己的心血化成雨露,让一棵棵桃李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
而当桃李芬芳的时候,我们的老师也鬓发如霜雪。
此时,
你的心头一定涌起了一种感恩的情怀。
请写一位老师给你带来温暖的一个片段。
三、阅读《把握自己,把握美好未来》。
1.了解演讲的特点。
(演讲稿的开头要有称呼,以引起演讲对象的注意,要使用尊称,这样显得礼貌、庄重;演讲稿内容要以情感人,激发共鸣;演讲稿人称上多使用第一人称“我们”,可以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增强说服力。
)
2.朗读这篇演讲稿,了解其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列举网络带给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呼吁“科学、文明地使用网络”。
)
四、阅读《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1.激情导入:我们经常说青少年是“花季少年”“花季少女”,青少年阶段是“花样年华”“花季雨季”。
因为青少年时期是最美好的时期,它意味着希望,象征着未来,代表着正在生长的蓬勃力量,它值得我们为之歌唱,一位诗人以豪迈的激情为他们创作了一首诗,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这首《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2.朗读诗歌。
指导朗读:本诗歌的感情基调是奔放快乐、积极向上,对这类诗歌应该怎么朗读呢?
(明确:语速稍快,语调适当高亢一点,尤其是排比句,要读得有气势一些。
)
3.诗歌解读。
(1)第一小节:本小节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列举了哪些事物?这些事物有什么共同点?
(修辞手法:排比。
事物:“早晨”“希望”“属于未来的事物”“正在生长的力量”。
共同点:积极向上,给人希望。
)
(2)第二小节:这一节有一句与第一节相照应,是哪一句呢? (明确:“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
(3)第三小节中的“微风”和“阳光”代表着什么?
(明确:诗人把自己比喻成“小草”,“快乐或者好的思想”曾使小草“颤抖”过,也就是说诗人受到过“快乐或者好的思想”的感染和鼓舞。
诗人也希望这些“快乐或者好的思想”传播开来,像和煦的春风吹拂少男少女们的心灵,像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少男少女们,使他们意志坚定,奋发向上,充满活力。
由此可见这里的“微风”和“阳光”代表着“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
(4)第四小节中诗人将忧伤抛下,变得年轻,充满梦想,诗人
写自己在新事物、新思想的熏陶下的变化,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本节是第三小节诗意的进一步深化,诗人写他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把忧伤抛在了一边,变得年轻了,对生活又充满了“梦想”和“渴望”。
这里暗含诗人自己现在与过去的对比。
诗人在去解放区以前,思想和创作低沉、压抑,虽然写出了一些好作品,但是未能给人积极向上的勇气。
来到延安之后,诗人重新弹奏起生活的琴弦,“又”字说明诗人的“梦想”和
“渴望”曾一度消失,但现在的诗人重拾了它们,同时进一步歌颂了新事物、新思想。
)
4. 作业布置:十二三岁的你,正值花季人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这首诗后的感受,以“青春的梦想”为题写一篇文章或小诗。
我让学生自读自悟,感受阅读材料中的师生情、同学情,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个性化的解读,课堂中不时迸发出思维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