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认识评课稿
认识三角形评课
认识三角形评课一、引言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也是几何体系的基础。
通过深入了解三角形,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几何思维和解题能力。
本文将对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进行评课,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教授和学习三角形,提升教学质量。
二、三角形的基本概念2.1 三角形定义及要素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几何图形,其中任意两条线段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
三角形的要素包括边长和角度。
2.2 三角形的分类根据边长和角度的不同,三角形可以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等不同类型。
每种类型的三角形有不同的特征和性质。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3.1 概念讲解与演示教师应首先对三角形的定义和要素进行讲解,并通过图示、实物模型等方式进行形象演示。
通过直观的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的构成和性质。
3.2 练习与巩固在概念讲解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同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纠正他们的错误,帮助他们全面掌握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3.3 拓展与应用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拓展性的学习和应用。
例如,通过研究勾股数对、三角函数等内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4 总结与归纳教学过程结束后,教师应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与归纳,帮助学生将知识点整理成系统的框架。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习题和练习册供学生自主学习,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资源与评估4.1 教学资源教学三角形可以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平面图、实物模型、教学软件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4.2 评估方式为了检查学生对三角形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教师可以采用各种评估方式,如课堂测验、小组讨论、实际应用问题解答等。
评估结果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五、三角形的应用领域三角形不仅仅是数学中的一个概念,它还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其他学科领域。
《三角形的认识》评课稿
《三角形的认识》评课稿三角形的认识评课稿三角形是我们数学学科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本节课中,老师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了三角形的性质和相关知识。
1. 引入老师在课堂开始时,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三角形图形,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和思考。
例如,三角形在建筑物、道路标志和地图等方面都有很多应用,这使我们意识到三角形的重要性。
2. 三角形的定义接着,老师给出了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其中每两条线段之间都有一个顶点。
老师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讲解,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三角形的概念。
3. 三角形的性质老师在课程中详细介绍了三角形的性质,包括:- 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度;- 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之间的关系。
老师通过举例和推理,让我们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4. 三角形分类在课程的后半部分,老师给出了根据边长和角度分类三角形的方法。
老师清晰地解释了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并通过实例进行了说明。
5. 实践演练在本节课的结尾,老师设计了一些练题,让我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实践演练,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三角形的属性和应用。
6.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研究,我们进一步认识了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老师的精彩讲解和实例分析,使我们对三角形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们相信,在今后的研究和生活中,对三角形的认识将对我们有所帮助。
以上是对本节课内容的评价和总结,希望老师能继续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帮助我们更深入地学习数学知识,拓宽我们的数学视野。
感谢老师的辛勤付出!。
三角形的认识评课
《三角形的认识》评课最近在网上观看了一些老师的优秀的课堂展示,收益非浅,其中朱燕青老师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这节课给我留下了颇深的印象.朱老师上课语言生动精练,课堂组织很好,教学上紧密围绕着教学目标组织教学,通过课件让学生形象的体验到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特点,并与生活相联系,用了许多生活中的照片,让学生去进行判断,加深了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教学效果很好.从教学目标来看体现出了认知,技能,情感的多元教育视角;从学习内容看,重点突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能力,符合二期课改的教学新理念;从设计的环节来看,整个活动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和学习特点,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用生动形象的分类,取名等教学手段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虽然没有制作华丽的课件,但是她的每一个知识,每一个练习的呈现都很体,自然,而且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这就是在数学中所要求的实在的课堂教学.本堂课从对角的认识引发并过渡到新授三角形的分类,既复习巩固旧知,又引出了新知识.而且始终遵循着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已知到无知,从简单到复杂.在课堂上时刻体现出学生是真正学习的主人,每一个知识点的引出都是由学生或从学生的思维角度来引出,同时还很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联系生活实际,使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动手实践,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让学生在操作中发展数学能力;鼓励猜想,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合作学习,让交流擦出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在发展的共同体中共同发展;这些都是这堂课中的闪光点.所以我觉得这是一节好课,值得我们学习!智慧的教师,智慧的学生——评王老师的《三角形的认识》听完王老师执教的《三角形的认识》,我用十个字来概括“智慧的教师,智慧的学生”。
在参与听课的过程中,让我一下子向王老师学习到了很多。
三角形的认识评课
三角形的认识评课1、充分展现概念的生成过程。
三位老师在教学三角形的意义时,都没有直接把“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这个定义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通过多种通道进行教学,比如:海红、文儿出示的通道:1、找生活中的三角形,2、自己创造三角形,在创造三角形时又运用了多通道:如选用学具袋中的材料,用画一画、剪一剪、折一折、摆一摆。
水华出示的通道:折、画、剪、摆、指、比划。
逐步建立三角形的概念。
在理解三角形定义时水华又运用了多通道:如抓关键词、提出疑问、举出反例、看书查资料等。
再通过课件出示判断练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意义的理解。
2、充分把握教学目标,合理安排课堂教学。
三位老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有序合理地做好了课堂教学设计,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详略得当。
在学生已经预习本节课的内容之后,老师们对于三角形的特征(边、角、顶点)讲解安排的非常简单。
3、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三位老师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分为几个层次,先用课件出示生活中自行车、篮球架、吊车等图片,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不做成四边形?”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通过拉三角形、四边形的学具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再让学生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来解释生活中用到三角形的道理,加上及时操作,使学生更深的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道理。
4、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
这节课对“三角形高的画法”三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本。
课件出示3个问题加以点拨:( 1.)什么叫做三角形的高?(2)你认为在画高的时候要注意什么3、三角板怎样摆?4、你估计三角形会有几条高?几条底?反馈交流,教师介绍画法,学生画,电脑演示。
这样不仅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养成了自学思考的良好习惯。
小小的建议:因为画高是本节课的难点,虽然老师教得很到位、很透彻,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总是不会找顶点和它的对应边,三角板不会放,我总是在想是不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再加强一点,让学生做到一找(顶点和它的对应底边)二合(直角三角板的其中一条直角边与底边完全重合,另一条直角边过对应的顶点)在电脑演示后再让学生上来在不同的三角形中摆,发现问题再纠正强化,再同桌互摆。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评课稿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评课稿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评课稿(精选12篇)评课,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对上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确立现代教学观,和对其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评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评课稿篇1今天上午听了徐老师的《认识三角形》一课,总体感觉如下: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层次比较清楚,环节紧凑,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来认识三角形,突出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
由此可见老师的眼中是有学生的,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都是有意识的把学生放在了主体的位置,因此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较高。
对于三角形概念的揭示这一环节,老师是让学生用所给的材料做一个三角形然后引出“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成的图形”,是否可以这样调整一下,1、先不告诉学生有哪些材料,先让学生自己谈谈有哪些做三角形的方法,再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动手操作,不提供不限制学生的选材,这样学生的思维可能会更开阔;2、在展示学生所做的三角形时不仅要展示方法,更要多展示所做的不同的三角形,在观察、对比了不同的三角形后,让学生感受三角形虽然不同,但是有共同点:都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成的。
观察对比后再引导三角形概念也就水到渠成了。
另外,我认为先学习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再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会更好。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评课稿篇2本周三早上第二节林老师的一堂“解三角形”高考复习课。
三角函数以及解三角形是高考的重点,近几年高考所占分值都在二十几分,所以复习的时候要重点抓。
本堂课,林文娟老师以自己扎实的数学基本功,细致严谨的数学解题思路,灵活轻松的师生互动,为我们献上了成功的复习课。
由于学生基础较薄弱的原因,很多学生都不知道具体的解题原理,但是也都喜欢去思考探索,从而得到一部分分数。
幼儿园数学活动认识三角形评课
幼儿园数学活动认识三角形评课评课稿一在本次幼儿园认识三角形的数学活动中,教师表现出了较高的教学素养。
活动开始,通过展示各种形状的物体,迅速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自然地引出三角形这一主题。
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了直观的教具,如不同颜色、大小的三角形卡片,让幼儿直观地感受三角形的特征,通过触摸、观察等方式,帮助幼儿建立起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的概念。
在互动环节,教师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提问具有启发性,能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
然而,在个别幼儿理解较慢时,教师给予的引导时间略显不足。
总体而言,这是一次较为成功的数学活动,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激发了幼儿对形状认知的兴趣。
优点:教师教态亲切自然,能迅速拉近与幼儿的距离,使整个活动氛围轻松愉悦,幼儿参与度较高。
教学导入巧妙,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各种三角形物体的图片,如三角旗、三角架等,有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已有生活经验。
讲解三角形特征时,运用直观的教具,如三角形的塑料片,让幼儿通过触摸、观察,清晰地感知到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
不足:在幼儿操作环节,个别指导不够细致,部分幼儿在使用小棒拼搭三角形时遇到困难,教师未能及时发现并给予帮助。
活动延伸部分设计较为简单,仅让幼儿回家寻找三角形物体,缺乏深度和拓展性。
改进建议:增加教师在幼儿操作时的巡回指导次数,关注到每一位幼儿的操作情况,及时给予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
丰富活动延伸内容,例如可以让幼儿用三角形进行创意绘画或手工制作,并在班级展示分享,进一步巩固幼儿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
评课稿二此次认识三角形的数学活动亮点颇多。
教师精心设计了情境导入,以“三角形宝宝找朋友”的故事贯穿整个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参与热情。
在讲解三角形特征时,教师不仅让幼儿看和说,还组织了小组活动,让幼儿用小棒拼搭三角形,这种亲身体验的方式加深了幼儿对三角形的理解和记忆。
而且,教师在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角形的样子。
三角形的认识评课稿
三角形的认识评课稿评课稿评课人:XXX本节课程主要介绍了三角形的认识,包括三角形的定义、分类、特征以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演示和互动问答等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对三角形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
教学效果评价:1.内容分析(1)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即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分类、特征以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并能够通过实际应用对三角形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2)课程内容本节课的课程内容贯穿了三角形的定义、分类、特征以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具体包括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课程内容设计合理,层次分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3)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演示和互动问答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2.教学过程评价教师通过在黑板上画图,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和特征等方面的知识,为后续的分析和解决问题打下了基础。
同时,在准备PPT展示和实际操作方面也做得比较充分,使得教学课件丰富而生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环节本节课对三角形的定义、分类、特征、应用等方面的知识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其讲解方式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符合学生认知习惯。
在讲解的同时,教师也采用了实际操作和互动问答的方式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能够自主思考、发散思维,提高了学生对三角形的认知。
本节课教学环节紧凑,密度较大,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技能。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学过程中有些地方讲解过于简略,导致学生对于某些知识点的理解不够深入。
综上所述,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合理,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有层次,教学方法多样,教学效果显著,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教师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三角形的认识评课
三角形的认识评课在本次评课中,我们将对《三角形的认识》这一课进行全面分析。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分类,为后续几何学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以下是对本节课的评述:一、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这个目标的达成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不仅是后续几何学知识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所必备的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在理解三角形概念的基础上,正确判断三角形的类型,进而解决相关问题,这充分体现了教学目标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二、教学内容组织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组织合理、紧凑。
教师通过对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的讲解,将知识点有机关联,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知识结构。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抽象的几何概念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讲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性时,教师让学生找寻生活中的实例,使得学生对这两种特殊三角形的理解更加深刻。
三、教学方法适当本节课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体验得到了显著提高。
首先,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直观的图形和动画,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其次,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索,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学习和进步。
此外,教师还布置了适当的练习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过程调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有效地调控教学节奏和学生的学习状态。
首先,教师合理安排了教学时间,使得每一个知识点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讲解和讨论。
其次,教师通过巧妙的设问和引导,保持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还通过组织课堂活动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效果检测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采取了多种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测。
《认识三角形》评课
《认识三角形》评课认识三角形三角形是我们学习几何的基本概念之一。
通过对三角形的认识与理解,我们可以掌握几何知识的基础,进而应用于更高级的几何问题。
本文将从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相关定理等方面来探讨认识三角形的重要性。
一、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闭合图形。
这三条线段称为三角形的边,而边所组成的顶点则称为三角形的顶点。
三角形有许多不同的分类方式,比如根据边长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等,根据角度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等。
二、三角形的性质1. 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无论三角形的形状如何,其内角和始终等于180度。
这个性质在解决几何问题时非常有用,可以帮助我们计算未知角度的数值。
2.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对于任意一条边,它与其他两条边的长度之和要大于第三条边的长度。
这个性质也被称为三角形的三边不等式,是判断一个图形能否构成三角形的重要条件。
3. 等边三角形的特性等边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的三条边长度相等,每个内角都是60度。
这个性质可以让我们在解决等边三角形的问题时更加轻松地确定各个角度的数值。
4. 等腰三角形的特性等腰三角形是一种有两条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
它的特点是两个底角相等,而顶角则不相等。
等腰三角形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用于证明与构造等腰三角形的相关定理。
5. 直角三角形的特性直角三角形是一种有一个角为90度的三角形。
根据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勾股定理是解决直角三角形问题的关键工具之一,帮助我们求解未知边长或角度的数值。
三、三角形的相关定理除了三角形的基本性质之外,还有一系列的定理与三角形相关联,对于解决三角形问题非常有帮助。
下面介绍几个常用的三角形定理。
1. 三角形的相似定理若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度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
相似三角形有着一些特殊的比例关系,可以用来求解未知长度的边或角度的数值。
2. 角平分线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将对立的两边分为相等的两部分。
三角形的认识评课稿 (1)
《三角形的认识》评课稿赵艳梅三角形是常见的一种图形,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三角形的认识是学习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是研究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三角形和学习了线段、垂线段、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认识三角形的第二阶段。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包括三角形的定义、各部分名称、画高等内容。
徐宝莹老师执教的《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层次清楚,环节紧凑,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突出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
这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动力的课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
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对这节课的一点看法:一、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本节课的设计是以学生自学为主,在导入新课之后,布置了可执行的自学提示,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自学教材,并结合学习活动单把在教材中读到的知识进行再现,进而达到“认识三角形”的教学目标。
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引导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一般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为今后学习数学奠定了基础。
二、注重数学素养的落实。
通过动手做四棱锥,引出金字塔,再从图片中提取三角形。
这是一个从三维立体到二维立体再到平面的图形提炼过程,这一过程除了激发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渗透了抽象思想,进而落实逐步培养空间观念的目标。
三、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学生在自学后徐老师把时间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汇报过程中画、标、讲、议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完成了知识技能目标;例如学生在汇报三角形的意义时,老师不是让学生把“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这个定义直接读出来了事,而是紧紧围绕“三条线段”、“围成”这两个关键词进行追问,通过比较、判断等手段学生认识到了三角形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否具有三条线段;二、是否围成封闭的图形。
接着安排判断练习,从正反两方面,同时还出现用曲线围成的图形、用不封闭的线围成的图形等。
认识三角形评课稿10页
认识三角形评课稿10页一、教学背景本次课程是小学数学第四学期中的“认识三角形”单元中的一节课程,主要针对四年级学生开展。
在此之前的课程中,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图形的概念和分类,并掌握了测量线段长度和角度的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能够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并且初步掌握三角形的分类与计算。
二、教学设计本次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围绕着三个环节展开:三角形的认知、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分类与计算。
具体教学安排如下:1、三角形的认知通过图像和实物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三角形,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形状。
然后,由教师介绍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如三角形由三条线段围成,其中任何两条边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边的长度等。
在本环节中,教师将重点讲解三角形的相似性质和角度性质。
其中,相似性质是指:有一条边相等和它们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角度性质则是指: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为180度。
学生将通过教师带领问题解答的方式加深对这些性质的理解。
3、三角形的分类与计算本环节主要讲授三角形的分类方法以及计算三角形的周长,面积和角度。
学生将通过实际测算,计算出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
同时,教师还将介绍用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求解三角形角度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教师先让学生观察一些不同种类的三角形,引发学生对三角形的兴趣,并深入了解三角形的形状特点。
然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口头解释,介绍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学生听取此项知识后再进行简单问题解答。
教师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解释什么是相似性质和角度性质。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带领学生解答这些问题。
通过问题的解答,学生了解到这些性质在三角形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教师评价:教师充分利用了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对三角形产生浓厚的兴趣。
同时,教师还通过设计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师还细心地进行了帮助和指导,使学生能够在本节课上充分地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1《三角形的认识》评课
《三角形的认识》评课1、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在教学中,从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新课引入,学生操作,分组讨论,媒体演示,小组实验,小组讨论,质疑问难,堂上练习等都围绕着理解三角形的意义、特征、特性、分类的目标进行,其中重点突出了正确理解三角形的意义这个重点。
使学生对三角形的意义、特征、特性、分类等都有深刻的认识。
2、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探索和创造能力。
表现在:(1)设计好先进的教学软件,引导学生观察。
(2)通过操作、讨论,引导学生概括三角形的意义和作用。
培养学生操作、概括等能力。
(3)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能引导学生用直角三角板量最大角判断三角形的分类:大于90度的是钝角三角形;等于90度的是直角三角形;小于90度的是锐角三角形。
3、教学方式新颖,体现新课标。
表现在:教学中有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老师和学生融为一体,参与合作交流和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媒体教学。
4、教师的备课能做到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做到有条理、有层次。
从教师的教案可以看得出:学生的预习——联系生活实际的生动言词、创设情景的过渡引入及鼓励性词语全面调动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互动引究探索——质疑问难——严谨的小结——拓展学生的思维。
5、板书设计,条理清晰,布局合理,体现整节课的主要内容。
6、练习设计,形式多样,有口答、判断、拓展练习等。
7、教学中,体现教师组织课堂教学能力相当强:从学生质疑问难中,引导学生以本节课内容为主,并引导学生要认真学习好其他的文化知识,将来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在生活情境中激发兴趣。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离不开生活。
教材的编写意图是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情境来认识三角形,但是教材的情境图是一幅宜昌长江大桥的图片,这对于小学生来说,不太熟悉,不大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教者在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开发,让学生从熟悉的篮球架的情境图上寻找已经认识的图形,复习了旧知,唤醒了学生的知识经验,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认识三角形评课稿
评《三角形的认识》五年段陈木发三角形是常见的一种图形,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三角形的认识是学习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是学习研究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三角形认识的第二阶段。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包括三角形的意义、特征、特性、画高等内容。
郭老师执教的《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层次清楚,环节紧凑,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突出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
这是一堂充满生命活动力的课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准确把握学生的知识起点展开教学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
“你看到的最多的图形是什么?”郭老师通过播放图片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中的三角形,生活中的数学。
发现图形之美。
在判断哪些图形是三角形时,图9小学生很难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怎样图形是三角形,郭老师又引领学生将图9怎(转载于:认识三角形评课稿)样围才能围成三角形,使学生认识到三角形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否具有三条线段;二、是否围成封闭的图形。
引导学生将话讲准确。
这些看似普通的环节,无不体现着郭老师的数学思想。
二、充分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重点。
郭老师在教学中多次用到了比较的方法,(1)、通过比较,揭示三角形的共性。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征时,让学生观察这些三角形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从而得出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2)、通过比较,揭示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的特性,而直角和钝角三角形也有锐角,但只有一个是直角和钝角。
还有如出示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学具,让学生拉一拉,有什么不同?使学生深刻体验到四边形易变形,而三角形不易变形。
(3)、通过比较,也可以揭示某些事物之间的联系。
郭老师在教学了三角形的分类后,通过猜角的练习让学生比较一下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中角的特点,学生不难明白: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以及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能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的道理。
三角形的认识优秀评课
三角形的认识优秀评课在课堂上,三角形可是个老大哥,简直像是数学界的小明星,时不时就想让大家关注一下。
想想看,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要把三角形认得清清楚楚。
毕竟,三角形不止是个简单的图形,它可是几何的基石,是很多复杂图形的基础。
说到这里,大家有没有觉得,三角形就像是那些你永远都不能忽视的朋友,不管是好是坏,它总在你身边,时时刻刻提醒你它的存在。
我还记得那堂关于三角形的课,老师兴奋得像个孩子,眼睛里闪烁着光芒,仿佛在说:“你们要好好看看这个三角形,它可是有故事的!”哦,别小看这三条边和三个角,它们可都有自己的性格。
有的是锐角三角形,像个调皮的小子,总是充满活力;有的是钝角三角形,走路慢吞吞,仿佛在思考人生;还有直角三角形,那可是个稳重的家伙,喜欢一切都按部就班。
听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忍不住想笑,心想这三角形的性格可真丰富啊!课堂上,老师拿出一块大黑板,开始画三角形,画得那叫一个认真。
大家一个个都睁大眼睛,生怕错过了什么重要的事情。
老师一边画,一边讲解三角形的特性,什么边长、角度的关系,听得我们都快打瞌睡了。
不过,没关系,老师总是能用各种小故事把我们拉回来。
她提到的“海伦公式”简直像是个魔法,让我们对三角形的面积有了新的理解。
你看看,连公式都可以带上点神秘的色彩,这种教学方法真是一绝!有同学突然举手问:“老师,三角形真的是所有图形的老大吗?”老师笑得像个孩子,说:“三角形的稳定性可是杠杠的,建筑、桥梁都离不开它。
你想,咱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三角形的身影呢!”哇,听到这里,大家都像打了鸡血,纷纷开始寻找身边的三角形,仿佛它们在生活中都活了过来,成了我们的好朋友。
教室里充满了欢乐的气氛,仿佛学习数学也能变得如此轻松。
再说到三角形的分类,真是千姿百态。
有些同学兴奋地说:“老师,我们能不能用三角形来做点有趣的活动?”这时候,老师的眼睛亮了,立即就组织了一个“三角形大比拼”。
同学们分成小组,开始用纸折叠三角形,互相比赛,谁的三角形更漂亮、折得更标准。
四年级《三角形的认识》评课稿
---------------------------------------------------------------最新资料推荐------------------------------------------------------1 / 3四年级《三角形的认识》评课稿四年级《三角形的认识》评课稿 四年级《三角形的认识》评课稿 王 xx 老师执教的lt;lt;三角形的认识gt;gt;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层次比较清楚,环节紧凑,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来认识三角形,突出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
由此可见老师的眼中是有学生的,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都是有意识的把学生放在了主体的位置,因此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较高。
对于三角形概念的揭示 冉 这一环节,老师是让学生用 糅 所给的材料做一个三角形然 熄 后引出三角形是由三条线 瓤 段首尾相连成的图形,是 弑 否可以这样调整一下,1、 莰 先不告诉学生有哪些材料, 榴 先让学生自己谈谈有哪些做 娜 三角形的方法,再让学生利 用身边的材料动手操作,不 盱 提供不限制学生的选材,这 0 样学生的思维可能会更开阔 玳 ;2、在展示学生所做的三 ㈦ 角形时不仅要展示方法,更 要多展示所做的不同的三角 即 形,在观察、对比了不同的 劫 三角形后,让学生感受三角 独 形虽然不同,但是有共同点 务 :都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 躐 成的。
观察对比后再引导三 卤角形概念也就水到渠成了。
王老师执教的《可能性》设 哦 计理念新、条理清楚、层次 分明、重难点突出、每个环 皤 节扎实有效,而且还注重了 推 学生习惯的培养。
准确把握ˉ 了教学的重难点,结合教学坛内容的特点,儿童的年龄、颍心理特征以及生活经验等因皎素,创设了让学生猜球、观艚察、判断、摸球等活动,让瘠学生在经历一系列有意义的虏数学活动中,逐步丰富起对米可能性的体验。
关于幼儿园认识三角形教学活动的评课
《关于幼儿园认识三角形教学活动的评课》本次幼儿园数学认识三角形的教学活动,犹如一场精彩的知识探索之旅,在整体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展现出诸多可圈可点之处,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尚待雕琢的方面。
以下将进行深入且细致的评课。
一、活动亮点(一)教学目标精准明晰且契合幼儿发展教师精心设定的教学目标犹如明亮的灯塔,精准地指引着幼儿在三角形认知的海洋中航行。
目标明确聚焦于让幼儿切实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即清晰地辨别三条边与三个角,并能深入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巧妙设计的观察、比较以及丰富多样的操作活动,积极引导幼儿敏锐感知三角形在日常生活场景中的广泛存在,使其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交织。
尤为值得称赞的是,鼓励幼儿运用三角形进行富有创意的简单拼搭组合,这一目标的设定不仅符合幼儿在数学认知发展阶段中对图形初步感知与探索的需求,更巧妙地处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恰似为幼儿搭建了恰到好处的成长阶梯,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数学思维的火花,全方位促进其数学能力的稳步提升,为幼儿未来数学素养的构建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精彩纷呈且贴合幼儿认知1. 情境创设引人入胜,激发学习热忱:教师匠心独运地构建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小熊的三角形魔法屋”情境,宛如为幼儿开启了一扇通往神秘数学王国的大门。
从活动伊始带领幼儿满怀好奇地踏入魔法屋,惊喜地发现屋内琳琅满目的各种三角形物品,到活动尾声协助小熊运用三角形精心装饰魔法屋,整个过程犹如一部精彩的童话故事,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内心深处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
在这种充满童趣与无限想象空间的情境烘托下,幼儿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的三角形探索世界,自然而然地主动投身于对三角形知识的学习之中,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教育境界。
2. 生活实例紧密关联,强化知识理解:教学内容犹如一条紧密编织的纽带,将抽象的三角形知识与幼儿熟悉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教师巧妙地展示了众多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三角形物体,如精准测量的三角尺、稳固支撑的三角形屋顶、指示方向的交通标志以及美味可口的三角蛋糕等。
《认识三角形》评课稿
《理解三角形》评课稿第五、六小组《理解三角形》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教学内容包括三角形的意义、特征、底和高的理解、以及高的画法。
黄老师执教的这堂课,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层次清晰、环节紧凑,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获取知识,培养水平。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开门见山,从生活经验入手引入。
黄老师写好课题,问:“这节课要学习什么知识?”“你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三角形?”,学生举例后,老师出示了几幅图片,有自行车、晾衣架、篮球架等,学生通过观察、比划,感知三角形。
这样从生活经验入手,注重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抽象画出三角形,遵循了从直观到抽象的教学规律。
2.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
黄老师在教学三角形的意义时,首先让学生画出三角形,提问:你认为这些三角形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学生说到有三条边、三个顶点。
教师又问: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学生充分交流得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这样学生总结出三角形的定义就水到渠成。
紧接着,通过“咬文嚼字”哪些词语很关键,使学生理解到三角形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三条线段”和“围成”,接着安排判断练习,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意义,从而突破了重点。
3.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突破难点。
在理解高时,黄老师设计了三个层次:一是揭示三角形底和高的概念,二是迁移画三角形的高,三是辩析、反馈学生的画法,加深学生对高的理解。
教师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从锐角三角形的高到直角三角形的高,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原来直角三角形直角边上的高就是相邻的那条边。
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分析水平、动手操作水平和空间想象力。
4.在练习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
教师设计的是知道了底和高,能画出高为3厘米的三角形吗?持续激起学生的思维,交流得出顶点C的位置不同,三角形的形状就不—样,高的位置也不一样,但高的长度始终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三角形的认识》
三角形的认识是学习平面图形的起点与基础,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相关的知识点,如三角形的初步认识,线段、角,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包括形成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知道三角形的高与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限在三角形内)。
徐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层次清楚,环节紧凑,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实践活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是一堂充满活力的课,也是促进学生能力全面发展的课。
下面具体谈谈给我印象比较深的几个方面:
一、充分展现概念的生成过程,准确把握学生的知识起点展开教学.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堂教学的宝贵资源。
徐老师在教学三角形的意义时,没有直接把“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这个定义直接地呈现给学生,而是紧紧围绕“三条线段”、“围成”这两个关键词充分展现概念生成的过程。
1.徐老师先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中的三角形,联系生活实际举例,既唤醒了学生对三角形的已有认识,也为学生感知三角形的特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让学生在头脑中想象三角形,可以使表象清晰化。
3.再选用学具袋中的材料,用画一画、剪一剪、折一折、摆一摆、指一指、比划一下,自己创造三角形,逐步使头脑中的三角形表象外化。
4.然后调动观察、想象、操作过程中的体验,建立三角形的概念,概括出三角形定义。
5.最后,通过练习,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三角形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否具有三条线段;二、是否围成封闭的图形。
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意义的理解。
这些看似普通的环节,无不体现着老师的精心设计。
二、抽象概念形象化,化解教学的重难点
三角形的高是个抽象的概念,只有将其还原,将其形象化、生动化、感性化才能更好地突破这个难点。
接下来,徐老师通过课件微视频积木山的直观演示,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三、动手操作、尝试画高,在辨析交流、学生演示和再尝试的过程中,逐步学会画三角形的高。
画三角形的高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很多学生拿着三角板转过来转过去,不知如何放。
但徐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们却画得得心应手。
究其原因,是因为徐老师已经通过微视频和几次尝试练习将教学难点分散和各个突破了。
1.画三角形的高,实际上与学生已学过的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段一样。
因此,在学生通过微型视频理解了三角形的底和高
以后,徐老师安排了两次画高的活动。
第一次:学生尝试画高后,展示出他们的作品,并引导学生辨析,在辨析交流中,与已学过的旧知建立联系,掌握画高的方法。
第二次:旋转三角形后,画出其它的高,使学生认识到任意三角形都有3条高。
2.徐老师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高与底,并建立高与底的概念,再模仿画高,在讨论辨析,纠正中逐步形成画高的技能。
从锐角三角形,到直角三角形,再到钝角三角形,从一般到特殊,从简单到复杂,步步深入,环环相扣,把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相关知识迁移过来,学生学得非常顺利,丝毫没觉得困难。
四、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
本堂课,从一开始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中的三角形,到三角形定义的概括和三角形特征的研究,再到底和和高的学习,最后到本课的难点,画高。
徐教师总是把学生在课堂的自主地位,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使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掌握了技能,而且还获得了学习能力的提升。
这堂课,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精神。
其它建议:
1.学生上台交流时没有演示,老师的示范也不够。
2.第二次旋转三角形后(给不标底的三角形画高)学生受思维定
势的影响,没有出现各种不同的高。
老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可以换一个不标底的完全不同的三角形,学生的答案可能会比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