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天台山日记
游天台山日记
游天台山日记
今天,我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这里,仰望着传说中的天台山。
一望无际的绿色森林,背后是湛蓝的天空,耳边是灌木丛中鸟儿的叫声,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这里就像仙境一样令人心旷神怡。
游览的路线,我和朋友们从天台岩入口处开始,一路向上爬山,穿过被称为“神仙山洞”的山洞,走过一条曲折悬崖峭壁上的绝壁小径,登上巍巍盈足的台顶,在这里可以一览众山小水。
从广大的平台上,众山高峻,林木苍翠,远处传来河流的灌溉声,于这静谧的环境中让人安静的思考,让人放松身心,回想着过去,想象着未来。
接着我们走到台顶正下方的悬崖上,一步一步稳稳当当,害怕一不小心摔落,只偶尔停一停,在悬崖边观察观赏景色,惊叹这神奇的景象,在山顶所见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
攀登到山顶,又一次让我惊叹不已。
此时此刻,山顶上赶脚没有人,清晨的空气里仿佛充满了仙气,脚下是一片茫茫的雾海,只能看到远处的点点光晕,雾气弥漫的山谷里,绿油油的山坡上,孤零零的几间房屋,飘过的几朵白云,还有不远处的一条小河,它正缓缓流淌着,十分宁静温馨。
这片幽美之景,山上藤蔓上绕满的茶叶,片片翠绿,空气中有一股芳香气息,就像一杯绿茶,令人心旷神怡,更让我由衷的赞叹大自然的壮美。
在这里,让我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自在心情,可以和大自然亲近,放弃一切束缚,心灵得以解放,宁静的自然壮美的景色,让我心中的喜悦与感恩一并绽放出来。
现在,我终于登上了天台山顶,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原始自然的气息,这种深深存在于内心深处的冲动,不知不觉让我把握了难得的生活机遇,感恩这游天台山的机会,在深夜之前,我将游玩的心得记录在此日记中,留作纪念,将在这一刻的感受深深的铭记于心直至永远。
游天台山日记(精选30篇)
游天台山日记游天台山日记(精选30篇)不知不觉中一天又要结束了,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经验,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写一篇日记了。
那如何写一篇漂亮的日记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游天台山日记,欢迎大家分享。
游天台山日记篇1天台山,在今浙江天台县北,有华顶、赤城、琼台、桃源、寒岩等名景,其中以石梁飞瀑最为著名。
该记先略叙一路风光美景,再着重记叙登华顶峰,观断桥、珠帘瀑布,对华顶峰景色以及草木异状亦有一定描绘,而对断桥、珠帘之水的描写则尤为细致,对水石交映、潭深水急之势颇有重笔。
对明岩石洞之阔大、洞外石壁高耸之奇也写得气势非凡。
其后对寒岩、鸣玉涧、琼台等各景也一一描绘。
此为徐霞客初游天台山时所记,时间是公元1613年,在公元1632年他又再次游览并另作一记。
该记基本上反映了天台山的全貌,其语言清新朴素,精练准确,从此篇我们可以看出徐霞客游记的基本风格。
癸丑(公元1613年)之三月晦每月最末一天为晦自宁海出西门。
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
三十里,至梁隍山。
闻此於菟即老虎夹道,月伤数十人,遂止宿。
四月初一日早雨。
行十五里,路有岐,马首西向台山,天色渐霁。
又十里,抵松门岭,山峻路滑,舍骑步行。
自奉化来,虽越岭数重,皆循山麓;至此迂回临陟,俱在山脊。
而雨后新霁晴,泉声山色,往复创变,翠丛中山鹃映发,今人攀历忘苦。
又十五里,饭于筋竹庵。
山顶随处种麦。
从筋竹岭南行,则向国清大路。
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梁,山险路长,行李不便,不若以轻装往,而重担向国清相待。
余然同意之,令担夫随云峰往国清,余与莲舟上人上人:对僧人的'尊称就石梁道。
行五里,过筋竹岭。
岭旁多短松,老干屈曲,根叶苍秀,俱吾阊门盆中物也。
又三十余里,抵弥陀庵。
上下高岭,深山荒寂,恐藏虎,故草木俱焚去。
泉轰风动,路绝旅人。
庵在万山坳低洼处中,路荒且长,适当其半,可饭可宿。
初二日饭后,雨始止。
遂越潦积水攀岭,溪石渐幽,二十里,暮抵天封寺。
卧念晨上峰顶,以朗霁为缘,盖连日晚霁,并无晓晴。
《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原文及翻译
《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原文及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原文及翻译【导语】:游天台山日记后壬申(1632年)三月十四日自宁海发骑骑马出发,四十五里,宿岔路口。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仙居县2023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试题卷八年级语文亲爱的考生:欢迎参加考试!请你认真审题,仔细答题,发挥最佳水平。
答题时,请注意以下几点:1.全卷共6页,18小题。
满分120分,其中卷面书写3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答题前,请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4.要求书写规范、工整,保持卷面整洁。
班级举行“聆听美好温暖前行”为主题的语文活动,邀请你一起参加。
1. 开场白聆听让生命慢慢沉(diàn),聆听让生活脉络清晰。
这学期我们打开新闻,聆听吕伟夺魁时观众(zhèn)耳欲聋的掌声;我们阅读传记,聆听居里夫人发现镭时(chì)热的心跳;……此刻,让我们沉下心来,细细品读,静静聆听。
阅读上面文字完成任务。
(1)请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沉(diàn)()()(zhèn)耳欲聋()(chì)热(2)请结合八上课文,仿照画线句,补全这段开场白。
【活动一】玩味文字,聆听经典2. 玩转古诗词。
玩法一:古诗接龙。
请接上含有“树”字的诗句。
树树皆秋色,(1)___________。
(《野望》)→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古诗十九首》→(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鹤楼》)玩法二:以画猜诗。
根据画中内容,填写相应诗句。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玩法三:趣味填诗。
根据所给的字,填写相应诗句。
(5)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7)____________3. 玩转三叠字。
三叠字小卡片①人+人+人=众,三人为众,表示人多。
②马+马+马=骉(biāo),三马为骉,表示众马奔腾的样子。
③④龍+龍+龍=龘(dá),三龍为龘,表示群龙腾飞的样子,昂扬而热烈。
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
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癸丑(公元1613年)之三月晦每月最末一天为晦自宁海出西门。
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
三十里,至梁隍山。
闻此於菟即老虎夹道,月伤数十人,遂止宿。
四月初一日早雨。
行十五里,路有岐,马首西向台山,天色渐霁。
又十里,抵松门岭,山峻路滑,舍骑步行。
自奉化来,虽越岭数重,皆循山麓;至此迂回临陟,俱在山脊。
而雨后新霁晴,泉声山色,往复创变,翠丛中山鹃映发,今人攀历忘苦。
又十五里,饭于筋竹庵。
山顶随处种麦。
从筋竹岭南行,则向国清大路。
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梁,山险路长,行李不便,不若以轻装往,而重担向国清相待。
余然同意之,令担夫随云峰往国清,余与莲舟上人上人:对僧人的尊称就石梁道。
行五里,过筋竹岭。
岭旁多短松,老干屈曲,根叶苍秀,俱吾阊门盆中物也。
又三十余里,抵弥陀庵。
上下高岭,深山荒寂,恐藏虎,故草木俱焚去。
泉轰风动,路绝旅人。
庵在万山坳低洼处中,路荒且长,适当其半,可饭可宿。
初二日饭后,雨始止。
遂越潦积水攀岭,溪石渐幽,二十里,暮抵天封寺。
卧念晨上峰顶,以朗霁为缘,盖连日晚霁,并无晓晴。
及五更梦中,闻明星满天,喜不成寐。
初三日晨起,果日光烨烨原指火燃极旺,此指日炽,决策向顶。
上数里,至华顶庵;又三里,将近顶,为太白堂,俱无可观。
闻堂左下有黄经洞,乃从小径。
二里,俯见一突石,颇觉秀蔚。
至则一发僧结庵于前,恐风自洞来、以石甃塞堆砌填塞其门,大为叹惋。
复上至太白,循路登绝顶。
荒草靡靡,山高风冽,草上结霜高寸许,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树,玲珑弥望。
岭角山花盛开,顶上反不吐色,盖为高寒所勒限制耳。
仍下华顶庵,过池边小桥,越三岭。
溪回山合,木石森丽,一转一奇,殊慊qiè满足所望。
二十里,过上方广,至石梁,礼佛昙花亭,不暇细观飞瀑。
下至下方广,仰视石梁飞瀑,忽在天际。
闻断桥、珠帘尤胜,僧言饭后行犹及往返,遂由仙筏桥向山后。
越一岭,沿涧八九里,水瀑从石门泻下,旋转三曲。
上层为断桥,两石斜合,水碎迸石间,汇转入潭;中层两石对峙如门,水为门束,势甚怒;下层潭口颇阔,泻处如阈yù门坎,水从坳中斜下。
《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初三日,二十里,过上方广,至石梁,礼佛昙花亭,不暇细观飞瀑。
下至下方广,仰视石梁飞瀑,忽在天际。
闲断桥、珠帘尤胜,僧言饭后行犹及往返,遂由仙筏桥向山后。
越一岭,沿涧八九里,水瀑从石门泻下,旋转三曲。
上层为断桥,两石斜合,水碎迸石间,汇转入潭;中层两石对峙如门,水为门束,势甚怒;下层潭口颇阔,泻处如阈①,水从坳中斜下。
三级俱高数丈,各级神奇,但循级而下,宛转处为曲所遮,不能一望尽收。
又里许,为珠帘水,水倾下处甚平阔,其势散缓,滔滔汩汩。
余赤足跳草莽中,揉木缘崖,莲舟不能从。
螟色.②.四下,始返。
停足仙筏桥,观石梁卧虹,飞瀑喷雪,几不欲卧。
初四日,天山一碧加黛。
不暇晨餐,即循仙筏上昙花亭,石梁即在亭外。
梁阔尽余,长三丈,架两山坳间。
两飞瀑从亭左来,至桥乃合流下坠,雷轰河隤..③.。
余从梁上行,下瞰深潭,毛骨俱悚。
梁尽,即为大石所隔,不能达前山,乃还。
过昙花,入上方广寺。
循寺前溪,复至隔山大石上,坐观石梁。
为下寺僧促饭,乃去。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有删改)[注释]①阈(yù):门槛。
①螟色:夜色①河聵:河堤坍场。
隤:tuí毁坏,倒下。
1.下面是杭同学对加点词词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暇.细观飞瀑——查字典,从“空闲”“悠闲”“从容”等义项中推断“暇”为“空闲”之意。
B.闻断桥、珠帘尤胜.——回忆“予观夫巴陵胜状”,推知“胜”义为“美好”“美丽”。
C.水为门束,势甚怒.——联系上下文“两石对峙如门”“泻处如阈”推测“怒”义为“生气,愤怒”。
D.揉木缘.崖——联想到“缘木求鱼”“缘溪行”的“缘”,推测其义为“沿着,顺着”。
2.下列是杭同学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日记体的形式,通过移步换景,记述作者旅行观察所得B.和《与朱元思书》一样,本文语言优美,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游天台山日记
游天台山日记三月的最后一天。
我自宁海出西门。
这天云开日出,人的心情和山的颜色,都喜气洋洋的。
行三十里抵梁隍山。
听说这一带路边常窜出老虎,每个月要咬伤几十人,所以我只好找旅店住下。
四月初一日。
清早下雨。
行进十五里,来到岔路口,我骑马走上西边往台山的那条路,这时天逐渐转晴。
又走了十里,到达松门岭,山势陡峭、道路滑溜,只好下马步行。
自奉化以来,虽经过了多重山岭,但多数是顺着山脚走;到这里却是迂回曲折地登高,都是在山脊上行走。
由于雨后刚刚转晴,山泉流动的声音和山色交替变化,青翠的树丛与杜鹃花互相辉映,令人忘记了攀登山路的辛劳。
又行走十五里,在筋竹庵吃午饭。
所在山顶到处都是麦苗。
从筋竹岭往南,就是通往国清寺的大路。
恰好和国清寺的云峰和尚一同吃午饭,他说由这里到石梁,山势险、路又远,带着行李不方便,不如轻装前往,行李则由挑夫集中挑到国清寺等候。
我同意了,于是让挑夫随云峰和尚前往国清寺,我则同莲舟和尚走上往石梁的路。
走五里,过筋竹岭。
岭上矮松很多,屈曲虬枝,盘根枝叶苍老秀美,就像阊门家里的盆景。
又走三十余里,到达弥陀庵。
山岭高高低低,深山里荒凉寂寞,为防止树丛中藏卧老虎,草木都被焚烧殆尽。
山泉鸣响,山风吹过,艰险的山路阻住了旅行者前进的脚步。
弥陀庵建在群山的低洼处,小路长满杂草而且曲曲折折,伸延到很远,庵正好在小路的中点,可供食宿。
初二日。
饭后,雨渐渐停止。
于是起身越积水攀山岭,山溪石路渐渐幽深。
走二十里,于暮色中抵达天封寺。
睡在床上想着次日早晨攀爬山岭,天气晴朗才好动身,这几天雨停得迟,并不是一早就天晴。
五更时分自睡梦中醒来,获知明星满天,高兴得再也睡不着了。
初三日。
早晨起床的时候,果然看到阳光像火苗子一般,于是决定向山顶走去。
攀爬了好几里,到达华顶庵;再攀爬三里多,到了太白堂,已经快到达顶峰了,然而在前往这座山峰的道路两旁没有看到一点值得玩味观赏的景致。
听人说太白堂的左下方有一个黄经洞,于是顺着小路向前走。
徐霞客游记 全四册(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粤西游日记四
01
文前
02
黔游日记一
04
滇游日记一
06
滇游日记三
03
黔游日记二
05
滇游日记二
滇游日记五
滇游日记四
滇游日记六
游太华山记 滇中花木记 游颜洞记 随笔二则
盘江考
滇游日记八
滇游日记七
滇游日记九
滇游日记十 滇游日记十一
滇游日记十二 滇游日记十三
永昌志略 近腾诸彝说略
鸡山志目 鸡山志略一 鸡山志略二 丽江纪略 法王缘起 溯江纪源(一作《江源考》)
目录分析
游天台山日记
文前
游雁宕山日记
游黄山日记
游白岳山日记
游武彝山日记
游庐山日记 游黄山日记后
游九鲤湖日记 游嵩山日记
游太和山日记
游太华山日记
闽游日记前
1
闽游日记后
2
游天台山日记 后
3
游雁宕山日记 后
4
游五台山日记
5
游恒山日记
江右游日记
浙游日记
楚游日记
粤西游日记一
文前
粤西游日记二
粤西游日记三
徐霞客游记·全四册(中华经典名著 全本全注全译)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游记
鸡山
名著
历史
黄山
性质
法王
译
徐霞客
地理 日记
纪略
经典
游
天台山
徐霞客
太华山
溯江 志
内容摘要
追寻徐霞客的足迹
追寻徐霞客的足迹作者:吴胜明来源:《百科知识》2015年第12期每年的5月19日是我国的“旅游日”,这个日子有什么特殊意义,又是如何与旅游联系上的呢?这就要谈到徐霞客与《徐霞客游记》了。
徐霞客(1587~1641)是中国明代伟大的探险家、杰出的旅游地学家,他的主要成就是留下了被称为中华文化经典的洋洋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
《游记》的开篇之作《游天台山日记》写于1613年的阴历三月晦,即三月的最后一天,阳历正是5月19日。
“中国旅游日”之所以定为每年的5月19日,正是根据《游记》的开篇时间设定的。
罕见的鸿篇巨作据考证,徐霞客的始游是在万历三十五年,即1607年。
他游历了太湖,并登太湖中的洞庭东西两山眺望太湖。
1609年,徐霞客还游历了齐、鲁、燕、冀等地,不仅登上了泰山,还拜谒了孔林和孟庙三迁故里。
1613年在游天台山之前还游了浙江的普陀。
但在《游记》中,没有这些地方的游记,一种可能是当时未写,还有一种可能是失落了。
《游记》现存10卷。
第一卷共17篇,主要反映了徐霞客51岁前的游历。
其中14篇是游名山的日记,涉及到天台山、雁荡山、白岳山(齐云山)、黄山、武夷山、庐山、嵩山、太华山(华山)、太和山(武当山)、五台山、恒山共11座名山,黄山、天台山、雁荡山都写了两篇。
卷一的另外3篇记录了他的福建之旅。
卷二包括“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记录了他1636年9月开始的为期近7个月的浙江、江西、湖南之旅,这7个月是徐霞客万里西南行的序幕,到此,他对中国东部的名山胜水已经基本考察完毕。
卷三和卷四上部是徐霞客在广西的野外考察。
他翔实记录了桂林地区的峰林和峰丛以及不同的地面水文(河流)状况;广西境内多达百余个喀斯特溶洞以及洞内景观即洞内次生化学沉积物,这为我们今天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珠江干流西江上游水系的水文、流向、形态等等。
卷四下部是贵州的游记,贵州是徐霞客入滇考察的一个通道。
卷五直到卷十上(下部是附编,有徐霞客的诗文、传志、题诗等),也就是《游记》整个篇幅的一半以上,是“滇游日记”13篇,加上“游太华山(昆明西山)记”“游颜洞记”“盘江考”和“溯江纪源”4篇,共17篇。
《游天台山日记》的情感
《游天台山日记》的情感
《游天台山日记》是中国明代文学家徐霞客所著《徐霞客游记》中的一篇。
这篇日记记录了徐霞客游览天台山的经历,表达了他对天台山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和对旅行探索的热情。
在这篇日记中,徐霞客描述了他所见所感的自然景观,包括山峰、溪流、瀑布和古迹等。
他的笔触细腻,能够捕捉到风景中的细节之美,如清澈的溪水、青树翠蔓、参差披拂,以及潭中鱼儿的游动。
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天台山的自然美,也反映了徐霞客内心的愉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除了对自然风光的描绘,徐霞客的日记还透露出他对历史人文的兴趣。
在探访古寺庙和遗迹时,他表现出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好奇。
这种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知识的渴求,体现了他作为一位学者的情怀。
整体而言,《游天台山日记》不仅是一篇记录旅行经历的文献,更是徐霞客内心情感的抒发。
他对自然的热爱、对历史的尊重以及对知识的追求,都在这篇日记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通过阅读这篇日记,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天台山的美丽景色,还能感受到徐霞客作为一个旅行者、学者和文人的丰富情感和深邃思想。
游天台山日记的主旨
游天台山日记的主旨
哎呀呀,我来说说那天去天台山的事儿吧。
那天我本来还不想去呢,心想那有啥好玩的呀。
但还是跟着去了,嘿,到了那儿我才发现,还真挺不一样的。
那山啊,可真高,就像一个巨人站在那儿。
我当时就想,这得爬到啥时候去呀。
也许我能爬到山顶,也许半道儿就累得不行了。
一路上,那风景还真是不错,绿树成荫的,就跟画儿似的。
我觉得自己就像走进了一个神秘的世界。
爬着爬着,我突然想到,我为啥要来爬山呀,这不是自找苦吃嘛。
但看着旁边的人都那么起劲,我又不好意思退缩了。
这时候我看到一只小松鼠,嘿,那小家伙跑得可快了,一下子就没影了。
我就想,它在这山上多自由啊,哪像我累得跟啥似的。
哎呀,我这腿都快不是我的腿了,真不知道还能不能坚持下去。
不过呢,我又想,都走了这么久了,放弃多可惜呀。
说不定山顶上有啥特别的东西等着我呢。
终于,我爬到了山顶,哇,那景色,简直绝了!我就像站在云端一样,感觉自己都要飞起来了。
这时候我又觉得,之前的辛苦都值了。
下山的时候,我那腿还在打哆嗦呢,真怕一个不小心就滚下去了。
但不管咋说,这次去天台山还真是一次特别的经历,虽然过程有点累,有点纠结,但最后看到那美景,啥都忘了。
嘿嘿,你们也去试试呗!。
《游天台山日记》侧面描写瀑布之水神奇
《游天台山日记》侧面描写瀑布之水神奇
炎炎夏日,我怀着兴奋的心情去了我向往的天台山瀑布。
一进门,广场和景观湖直入眼帘,山腰白白一片,却只是瀑布的一部分,随着人流向上走,路上是高低不平的台阶,我听到了潺潺流水声和鸟儿的歌声。
天台山大瀑布,又被称为桐柏瀑布,三井瀑布,看着奔腾而下的瀑布,让我不禁想到三叠泉,能见到九级飞瀑,水仿佛永远流不完。
站在旁边,能感到吹空调似的凉爽,玉梭飞流犹如蛟龙入海,声音犹如快步舞曲。
幽古叠瀑也让我觉得壮丽无比,急流顺着岩壁落下,蹦出了许多亮晶晶的水滴,水滴飞溅,一直蹦到身上,化为雾气,凉爽至及,气势磅礴。
悬瀑风雷也令人目不暇接。
当到五瀑时,我竟看见了彩虹!彩虹忽隐忽现,令人来不及辩别它的颜色。
过了一会儿,我到了水帘洞,水帘洞内不仅能看到瀑布,还能看到外边蔚蓝的天空和碧绿的山丘。
到了走廊,在里面,可以观赏到龙游三井的壮观之处,上面生长的植物更是增添了别样的踪影,再往上走,已经全无瀑布踪影,我走了一阵子,来到索桥,下面是万丈深渊,经过索桥时,我踏着木板,不禁觉得心里踏实了许多,但是,我一看桥下时,不禁魂飞魄散,这也太高了吧!我屏住呼吸,一溜烟小跑到对岸。
可惜玻璃吊桥还在修建中,不然一定是道别样的风景。
到了山顶,我有股“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毕竟这座山很高,能
看到天台县的全貌。
不一会儿,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坐着大巴回到山下,结束了这次旅程。
《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
《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初五日有雨色,不顾,取寒、明两岩道,由寺向西门觅骑。
骑至,雨亦至。
五十里至步头,雨止,骑去。
二里,入山,峰索水映,木秀石奇,意甚乐之。
一溪从东阳来,势甚急,大若曹娥。
四顾无筏,负奴背而涉。
深过于膝,移渡一涧,几一时。
三里,至明岩。
明岩为寒山、拾得隐身地,两山回曲,《志》所谓八寸关也。
入关,则四周峭壁如城。
最后,洞深数丈,广容数百人。
洞外,左有两岩,皆在半壁;右有石笋突耸,上齐石壁,相去一线,青松紫蕊,翁苁(wēngcōng草木茂盛)于上,恰与左岩相对,可称奇绝。
出八寸关,复上一岩,亦左向。
来时仰望如一隙,及登其上,明敞容数百人。
岩中一井。
曰仙人井,浅而不可竭。
岩外一特石,高数丈,上岐立如两人,僧指为寒山、拾得云。
入寺。
饭后云阴溃散,新月在天,人在回岩顶上,对之清光溢壁。
初六日凌晨出寺,六七里至寒岩。
石壁直上如劈,仰视空中,洞穴甚多。
岩半有一洞,阔八十步,深百余步,平展明朗。
循岩石行,从石隘仰登。
岩坳有两石对耸,下分上连,为鹊桥,亦可与方广石梁争奇,但少飞瀑直下耳。
还饭僧舍,觅筏渡一溪。
循溪行山下,一带峭壁巉崖,草木盘垂其上,内多海棠紫荆,映荫溪色,香风来处,玉兰芳草,处处不绝。
已至一山嘴,石壁直竖涧底,涧深流驶,旁无余地。
壁上凿孔以行,孔中仅容半趾脚,逼身而过,神魄为动,自寒岩十五里至步头,从小路向桃源。
桃源在护国寺旁,寺已废,土人茫无知者。
随云峰莽行曲路中,日已堕,竟无宿处,乃复问至坪头潭。
潭去步头仅二十里,今从小路,返迂回三十余里。
宿。
信桃源误人也。
初七日自坪头潭行曲路中三十余里,渡溪入山。
又四五里山口渐夹(狭窄),有馆曰桃花坞。
循深潭而行,潭水澄碧,飞泉自上来注,为鸣玉涧。
涧随山转,人随涧行。
两旁山皆石骨,攒(簇拥)峦夹翠,涉目成赏,大抵胜在寒、明两岩间。
涧穷路绝,一瀑从山坳泻下,势甚纵横。
出饭馆中,循坞(山洼)东南行,越两岭,寻所谓"琼台"、"双阙",竟无知者。
《游天台山日记》原文及翻译
《游天台山日记》原文及翻译原文:初五日,有雨色,不顾,取寒、明两岩道,由寺向西门觅骑。
骑至,雨亦至。
五十里至步头,雨止,骑去。
二里,入山,峰萦水映,木秀石奇,意甚乐之。
一溪从东阳①来,势甚急,大若曹娥②。
四顾无筏,负奴背而涉。
深过于膝,移渡一涧,几一时。
三里,至明岩。
明岩为寒山、拾得③隐身地,两山回曲,《志》④所谓八寸关也。
入关,则四周峭壁如城。
最后,洞深数丈,广容数百人。
洞外,左有两岩,皆在半壁;右有石笋突耸,上齐石壁,相去一线。
青松紫蕊,蓊苁⑤于上,恰与左岩相对,可称奇绝。
出八寸关,复上一岩,亦左向。
来时仰望如一隙,及登其上,明敞容数百人。
岩中一井曰仙人井浅而不可竭。
岩外一特石,高数丈,上歧立如两人,僧指为寒山、拾得云。
(选自《徐霞客游记》)译文:初五这天,虽有下雨的迹象,也顾不上了,选择了去寒岩、明岩的两条山路,由国清寺去西门寻找乘骑。
乘马来到,雨也下来了。
走完五十里路后到达步头,雨停了,乘马也打发走了。
步行二里路后,进入山中,山峰倒映在缠绕流动的溪水之中,树木秀丽,岩石奇异,心情因此而很快乐。
一条溪水从东阳流来,水势很湍急,流量大小与曹娥江相似。
四处一看没有竹筏,只好由仆人背着涉水过溪。
溪水深过膝盖,渡过一条溪涧,将近花去一个时辰。
又走三里路,到达明岩。
明岩是寒山、拾得两位高僧隐居之地,两座山迂回曲折,即《大明一统志》所记述的八寸关。
进入八寸关,则四围的陡峭石壁有如城墙。
最后面有一山洞,深有数丈,大得能容纳数百人。
山洞外面,左边有两座石岩,都悬在半壁间;右边有石笋高耸,顶头与石壁高相等,而相距仅有一线之地。
石笋顶上青松和紫色的花蕊生长茂盛,恰好与左边的两座石岩相对峙,可以称得上是奇绝之景观了。
走出八寸关,再登上一座石岩,也是方向朝左。
来的时候,仰望就像相隔一线缝隙,待攀登到石岩顶上,才看清它很宽敞,可容纳数百人。
石岩中间有一口井,叫仙人井,较浅,但井水不会枯竭。
石岩外又有一奇特的石头,有数丈之高,上部分开就像两个站立的人,当地和尚指点为寒山、拾得的化身。
游天台山日记
游天台山日记游天台山日记1.上下高岭,深山荒寂,恐藏虎,故草木俱焚去。
泉轰风动,路绝旅人。
释:在高峻的山岭里爬上爬下,深山里很荒凉寂静。
(害怕猛虎躲藏草丛中伤人,所以路边的草木都被放火烧掉了。
)泉水轰鸣,劲风动地,山路上已经没有其他旅行的人,显得荒凉而漫长。
2.荒草靡靡,山高风冽,草上结霜高寸许,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树,玲珑弥望。
岭角山花盛开,顶上反不吐色,盖为高寒所勒耳。
释:峰顶上四处的荒草被劲风吹得纷纷倒伏,峰高因而寒风凛冽,草上结的霜约有一寸多厚,而回顾峰下四周的山峦上,美丽的鲜花与碧玉般的绿树,远远望去觉得非常玲珑明晰。
山脚下山花盛开,峰顶上反而不开花,大概是因为高处冷寒所造成的。
3.而雨后新霁,泉声山色,往复创变,翠丛中山鹃映发,令人攀历忘苦。
释:雨后新晴,秀美的山色中叮咚的流泉声随处可闻反复地变化出新的景观,绿树丛中怒放的红杜鹃花相互辉映,令人忘却了攀登跋涉的辛苦。
游雁宕山日记1.余从之,及越一尖,路已绝;再越一尖,而所登顶已在天半。
释:我听从向导的话,等到翻越过一座尖山,路已绝断;再越过一座尖山,一看所要登临的山顶,已经在天的中间。
2.则积雨过后,怒涛倾注,变幻根势,轰雷喷雪,大倍于昨。
释:而溪水积攒了雨水后,怒涛奔腾,倾泻而下,态势变幻极大,瀑布如喷雪,声大如雷轰鸣,水势比昨天增大一倍。
3.持布上试,布为突石所勒,忽中断。
复续悬之,竭力腾挽,得复登上岩。
释:手拉布绳试着往上攀登,布绳被凸突的锋利石头所紧勒,忽然中断。
重新把布绳续接好使它悬空,竭尽全力挽布绳腾空跳跃,得以再次攀登到上面的岩石上。
游黄山日记1.疏木茸茸中,仰见群峰盘结,天都独巍然上挺。
数里,级愈峻,雪愈深,其阴处冻雪成冰,坚滑不容着趾。
2.释:稀疏的树木披满茸茸的雪花,在其中仰视黄山群峰盘根错节,唯独天都峰巍然挺立于群峰之上。
往上走数里路,石级越来越险峻,积雪越来越深,那些背阴的地方雪已冻结成冰,坚硬而溜滑,不容脚踩稳。
游天台山日记侧面描写瀑布之水神奇的句子
游天台山日记侧面描写瀑布之水神奇的句子
天台山位于邛崃市的西方,那里有出名的蝴蝶滩、天下第一根.....以山奇、石怪、水美、林幽而著称称。
天台山山高1800多米,一条弯弯曲曲的金龙河绕着山脚。
那里
的小路十分笔陡,一边是巍巍的青山,一边是哗哗的河水。
山上有各种不同颜色的野花,万紫千红,让人眼花缭乱。
茂密的树林里太阳穿过树梢像千万缕利剑射在地面上。
这样的美景仿佛让我来到了仙境一般。
不过,我最喜欢的是两处瀑布。
一处是哗哗啦啦的响水滩瀑布,另一处是沙沙沙的长虹瀑布。
响水滩瀑布高60米,宽20米,由金龙河干流飞流直下,瀑布婉如脱缰的野马、奔流而下,飞花碎玉、水声高猛,气势磅薄、震荡山谷,水花打在石头上,像粒粒珍珠落入玉盘。
让我忽然想起唐代诗人两句诗词“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长虹瀑布高200米,宽20米,由望军顶下的长虹溪水多级飘然
散落而成,绿树掩映、洋洋洒洒,迷蒙水雾经阳光照射,现彩虹奇观,恰似身着七彩罗裳的仙女,绚丽迷人,与附近壮美的响水滩瀑布遥相呼应,宛若一对长相厮守的恋人。
这就是天台山的瀑布,让人顿足观看,留恋忘返。
徐霞客三游天台山
徐霞客三游天台山
郑为一
【期刊名称】《风景名胜》
【年(卷),期】1994(000)011
【摘要】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
对其中的佼佼者,还曾一游再游,而三次涉足者,则唯有天台山。
古人云:"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
"对此,徐霞客神往已久。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4月29日,28岁的徐霞客从宁海
出发,历时9天,游览了华顶、石梁、铜壶、水珠帘、万年寺、国清寺、明岩、寒岩、桃源、珠台、赤城山等天台山的主要景点,写下了"游天台山日记"这篇不朽文章,成
为《徐霞客游记》的开宗首篇。
【总页数】1页(P26-26)
【作者】郑为一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928.7
【相关文献】
1.重走徐霞客游滇路(之三)——沾益—徐霞客的遗憾一言难尽 [J], 张建术
2.徐霞客三游雁荡山 [J], 金龙坤
3.关于徐霞客三游雁荡的两点辨证 [J], 叶文皓
4.徐霞客三游雁荡山 [J],
5.徐霞客《游天台山日记》所涉的地方风物 [J], 吕洪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徐霞客游记教材
徐霞客游记教材《徐霞客游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十组的第一篇主体阅读课文。
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主要记叙了明末奇人徐霞客为了考察祖国山川地貌,不避艰险、徒步走遍了半个中国大陆,并将其游历、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形成了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记》,歌颂了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赞扬了他为祖国旅行考察事业奉献一生的功绩。
全文共6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概述了全文,总写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他写成了一本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
第二自然段讲徐霞客卓尔不群,立志考察祖国山川地貌,并在此后的30年间历尽艰辛获得了第一手考察资料。
第三至五自然段通过具体事例写了徐霞客在考察途中所表现出的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科学研究精神。
第六自然段总结了徐霞客一生游历的价值,高度评价了他是我国旅游写作的先驱,是求真求实、开创田野考察的科学家。
据介绍,《徐霞客游记》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地理旅游著作,被称为“千古奇书”,并被学术界列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20部著作之一。
《游天台山日记》是徐霞客文化的典范,是文质兼美的精品佳作,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唐汉章认为,《徐霞客游记》对世界旅游产生了巨大影响。
全国统编新《语文》教科书推荐徐霞客《游天台山日记》,这是对《徐霞客游记》文学价值的肯定,作为徐霞客的家乡人,大家为之感到骄傲。
《XX政协报》教育在线栏目发表文章,点赞全国统编新《语文》教科书推荐徐霞客《游天台山日记》。
文章写道,徐霞客的旅游,不是常人的走马观光式的旅游,而是有目的地进行科学考察研究的旅游。
在天台山华顶,徐霞客科学分析了山顶与山腰植物变化与地理、天气变化等的关系;在石梁,他从六个角度反复考察石梁飞瀑这一天下奇观。
因此,学习该篇,对学生养成良好的科考研究习惯、落实国家研学旅行要求等有很大促进作用。
徐霞客一生从事旅游科考事业,他具有热爱祖国、崇尚自然,不畏艰险、坚忍不拔,坚持真理、严谨科考,不为名利、无私奉献等精神,是立德树人的典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天台山日记
1.上下高岭,深山荒寂,恐藏虎,故草木俱焚去。
泉轰风动,路绝旅人。
释:在高峻的山岭里爬上爬下,深山里很荒凉寂静。
(害怕猛虎躲藏草丛中伤人,所以路边的草木都被放火烧掉了。
)泉水轰鸣,劲风动地,山路上已经没有其他旅行的人,显得荒凉而漫长。
2.荒草靡靡,山高风冽,草上结霜高寸许,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树,玲珑弥望。
岭角山花盛开,顶上反不吐色,盖为高寒所勒耳。
释:峰顶上四处的荒草被劲风吹得纷纷倒伏,峰高因而寒风凛冽,草上结的霜约有一寸多厚,而回顾峰下四周的山峦上,美丽的鲜花与碧玉般的绿树,远远望去觉得非常玲珑明晰。
山脚下山花盛开,峰顶上反而不开花,大概是因为高处冷寒所造成的。
3.而雨后新霁,泉声山色,往复创变,翠丛中山鹃映发,令人攀历忘苦。
释:雨后新晴,秀美的山色中叮咚的流泉声随处可闻反复地变化出新的景观,绿树丛中怒放的红杜鹃花相互辉映,令人忘却了攀登跋涉的辛苦。
游雁宕山日记
1.余从之,及越一尖,路已绝;再越一尖,而所登顶已在天半。
释:我听从向导的话,等到翻越过一座尖山,路已绝断;再越过一座尖山,一看所要登临的山顶,已经在天的中间。
2.则积雨过后,怒涛倾注,变幻根势,轰雷喷雪,大倍于昨。
释:而溪水积攒了雨水后,怒涛奔腾,倾泻而下,态势变幻极大,瀑布如喷雪,声大如雷轰鸣,水势比昨天增大一倍。
3.持布上试,布为突石所勒,忽中断。
复续悬之,竭力腾挽,得复登上岩。
释:手拉布绳试着往上攀登,布绳被凸突的锋利石头所紧勒,忽然中断。
重新把布绳续接好使它悬空,竭尽全力挽布绳腾空跳跃,得以再次攀登到上面的岩石上。
游黄山日记
1.疏木茸茸中,仰见群峰盘结,天都独巍然上挺。
数里,级愈峻,雪愈深,其阴处冻雪成冰,坚滑不容着趾。
2.释:稀疏的树木披满茸茸的雪花,在其中仰视黄山群峰盘根错节,唯独天都峰巍然挺立于群峰之上。
往上走数里路,石级越来越险峻,积雪越来越深,那些背阴的地方雪已冻结成冰,坚硬而溜滑,不容脚踩稳。
3.循之西,崖忽中断,架木连之,上有松一株,可攀引而度,所谓接引崖也。
释:顺着两峰往西走,山崖忽然中断,架设木桥将两边连通,上面有一棵松树,可以攀引着越过木桥,即是所谓的接引崖了。
4.登之,俯瞰壑中,正与接引崖对瞰,峰回岫转,顿改前观。
释:登上山峰顶,俯瞰山谷中,正好与接引崖对视,峰回路转,顿改前观。
5.前下时以雪掩其险,至此毛骨俱悚。
释:先前下山时因积雪掩盖了它的险要,到现在看清了不觉毛骨和心里都一齐恐惧起来。
游武彝山日记
1.上下皆绝壁,壁间横坳仅一线,须伏身蛇行,盘壁而度,乃可入。
释:上下都是很陡峭的石壁,石壁间横凹的地方仅一线宽,必须低伏身体像蛇一样爬行,盘绕着石壁而越过去,才可以进入。
2.自御茶园登岸,欲绕出金鸡岩之上,迷荆丛棘,不得路。
乃从岩后大道东行,冀有旁路可登大藏、小藏诸峰,复不得。
释:从御茶园上岸,想绕道出去,登金鸡岩顶。
丛生的荆棘漫山遍野,使人迷惑,找不到路。
于是从金鸡岩后面的大道向东行走,希望有岔路可以攀登大藏、小藏各座山峰,又没有找到路。
游庐山日记
1.丛竹修枝,郁葱上下,时时仰见飞石,突缀其间,转入转佳。
释:丛竹及长树枝,上上下下葱葱郁郁;时时仰望见露出的岩石如在绿色中飞动,点缀在山间;越进入,胜景越美好。
2.涧石夹立成峡,怒流冲激而来,为峡所束,回奔倒涌,轰振山谷。
释:涧由石壁夹立形成峡口,汹涌的水流冲激而来,为峡口所约束,奔腾回旋,汹涌激荡,轰鸣声震荡山谷。
游黄山日记
1.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
释:一想到上去已经如此艰难,就想到又怎么下来呢?最终什么也不顾了。
2.遇朝阳霁色,鲜映层发,令人狂叫欲舞。
释:遇上云雾散尽、朝阳当空的晴朗天气,层层山峦映照、焕发着清新的色彩,景致美得令人狂叫起舞。
游九鲤湖日记
1.水初出湖,为石所扼,势不得出,怒从空坠,飞喷冲激,水石各极
雄观。
释:水一从湖里流出,便被岩石阻拦,水势不能畅通,汹涌的水流从空中坠落,浪花飞溅、水珠喷洒,水和石都显得极其雄伟壮观。
2.然一带云蒸霞蔚,得趣故在山水中,岂必刻迹而求乎?
释:既然这一带云蒸霞蔚,所以情趣在山水之中得到,哪里还有必要刻意追求一景一物的形迹呢?
3.即匡庐三叠、雁宕龙湫,各以一长擅胜,未若此山微体皆具也。
释:即使是庐山三叠泉瀑布,雁宕山龙湫瀑布,只能各凭一个特点取胜,不像这座山,局部和整体的风光都完美无缺。
游嵩山日记
1.石立崇冈山峡间,有当关扼险之势。
水沁入胁下,从此水石融和,绮变万端。
绕水之两崖,则为鹄立,为雁行;踞中央者,则为饮兕,为卧虎。
释:巨石突立在高高的山冈和峡谷之间,有一夫当关、扼险制要的气势。
水浸泡到巨石胁下,从此水石交融,形态峭丽,变化万端。
流水环绕的两岸崖石,像天鹅延颈而立,又像大雁成行而飞;矗立在水中的岩石,则犹如犀牛饮水、猛虎卧伏。
2.是日浓云如泼墨,余不为止。
释:这一天,浓黑的云如同用墨染过,我没有因此停步。
3.若从西沟悬溜而下,可省其半,然路极险峻。
释:如果顺西沟悬空滑行而下,可以省掉一半的路程,但是道路极其险峻。
游恒山日记
1.而满山短树蒙密,槎桠(枝柯歧出)枯竹,但能钩衣刺领,攀践辄断折,用力虽勤,若堕洪涛,汩汩不能出。
释:而满山矮树稠密,歧出的枝条枯竹,只会钩住衣服、刺破脖颈,一攀扯践踏就折断了,我虽然辛勤地用力攀登,却像落进汹涌的浪涛中一样,只听到汩汩水声而不能越出去。
游白水河瀑布日记
1.余勺马跑,甘冽次于惠,而高山得此,故自奇也,但与哑泉相去不数步,何良楛之异如此!
释:我舀了马跑泉水喝,甘甜清凉的滋味比惠泉差一点,然而高山上能有这泉水,本来就是奇事了,但是与哑泉相距不到几步远,为何好坏相差如此之大!
游盘江桥日记
1.其峡不阔而甚深,其流浑浊如黄河而甚急。
万山之中,众流皆清,而此独浊,不知何故?余三见此流:一在武宣入柳江,亦甚浊,一在三镇北罗木渡,则清;一在此,复浊。
想清乃涸时也。
释:盘江峡谷不宽但却非常深,水流浑浊如黄河而且十分湍急。
在万山之中,众多的河流都是清的,可唯独此江浑浊,不知是什么缘故?我三次见到此条江流:一次是从武宣进入柳江时,也是十分浑浊;一次在三镇以北的罗木渡,则是清的;一次在此处,又浑浊起来。
想来水清是在干涸之时。
随笔二则
1.所予谓太重,责之金,诸族目悉解体。
释:后来禄洪返回,认为给得太多,索回银两,各部族的头目全都离心离德。
黄草坝日记
1.而遗孽亦非果有殷之顽、田横之客也,第跳梁伏莽之奸,藉口愚众,以行其狡猾耳。
释:但残渣余孽也并非真的拥有商殷遗民、田横门客那样顽固不化、宁死不屈的部众,他们只不过靠跳梁小丑、潜伏盗贼一类的奸邪之徒,凭借口舌愚弄民众,并施以狡猾的手段罢了。
丽江从教日记
1.当初日东升,人穿彩服至其下,则满崖浮彩腾跃,焕然夺目,而红色尤为鲜丽,若镜之流光,霞之幻影。
日高则不复然矣。
释:每当旭日东升,人们穿着彩色衣服来到北岸下,于是整块崖石上就会浮彩腾跃,焕然夺目,而且红色尤其鲜艳美丽,如同镜子的流光,彩霞的幻影。
太阳升高后则不再是这样了。
游茈碧湖日记
1.西风甚急,何长君抱琴风而行,以风韵弦,其声泠泠,山水之调,更出自然也。
释:西风很急,何君的长子抱着琴迎风走,让风来合弦,琴发出山水之音,更显得自然。
游大理日记
1.峡中西望,重峰罨映,最高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独高垂如匹练界青山。
释:从峡中朝西望,重重山峰互相掩映,最高的一座山峰位于峡谷后方,有积雪
的痕迹,独自高高下垂,如一匹白绢隔断了青山。
越高黎贡山日记
1.心知潞江当在其下而不能见。
释:心知潞江应当就在峡谷下方但不能见到。
2.往事如看镜,浮生独倚岩,慨然者久之!
释:往事如镜中之影,漂泊的人生短暂。
独自一人背靠着高峻的山崖,感慨了很长时间。
游鸡足山日记
1.壑东危崖盘耸,其上一瀑垂空倒峡,飞喷迢遥,下及壑底,高百余丈,摇岚曳石,浮动烟云。
释:壑谷东面危崖弯曲上耸,危崖上一条瀑布垂空倒入峡中,远远地飞溅喷泻,下达壑谷底,高百多丈,山风飘飘,石崖朦胧,烟云浮动。
溯江纪源
1.故不探江源,不知其大于河;不与河相提而论,不知其源之远。
释:。
所以不探索长江的源头,不知它比黄河大;不与黄河相提并论,不知它的源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