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学设计
《3.7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三年级上册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天气日历,加深对天气变化的认识;2.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整理能力;3.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二、作业内容1. 收集天气日历:学生需要收集至少一周的天气日历,并整理成电子版或纸质版;2. 填写天气日历:根据收集到的天气日历,学生需要填写每天的天气情况,包括温度、风力、风向、降水等信息;3. 分类整理:学生需要将收集到的天气日历进行分类整理,如按日期、天气类型、城市等进行分类;4. 分享交流: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或通过网络平台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整理成果,交流心得体会。
三、作业要求1. 作业时间:本作业需在课后完成,并提交作业成果;2. 提交方式:学生可以将电子版或纸质版的整理结果提交给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上传;3. 作业质量:要求学生对天气日历进行认真整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4. 团队合作: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互相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成果,评价其整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根据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观察、记录和整理的能力;根据学生分享交流的情况,评价其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教师根据评价标准对学生的作业成果进行评分,同时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和交流;3. 反馈指导: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反馈: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或面对面与教师交流,反馈自己在作业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提出问题和建议;2. 教师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成果和反馈,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同时对学生在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
通过本作业的设计,学生可以加深对天气变化的认识,锻炼观察、记录和整理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作业评价和反馈,不断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3.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三年级上册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通过整理和记录天气日历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天气现象的理解,并培养学生自主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同时,通过本课时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整理和呈现数据的基本方法,并学会在真实生活中应用这些技能。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的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回顾与记录:学生需回顾过去一周的天气情况,包括每日的气温、湿度、风速、风向、天气状况等数据,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在天气日历上。
2. 数据分析:学生需对所记录的天气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如统计本周内晴天、阴天、雨天等不同天气的天数,并尝试找出天气变化规律。
3. 图表制作:学生需根据所整理的数据,制作一张天气统计图表。
图表可以包括柱状图、折线图等,用于直观展示本周的天气变化情况。
4. 总结与反思:学生需对所记录的天气日历进行总结和反思,包括对本周天气变化的理解、对天气变化原因的思考以及对未来天气的预测等。
三、作业要求1. 记录准确:学生需准确记录每日的天气数据,不得随意填写或捏造数据。
2. 整理规范:学生对所记录的数据需进行规范的整理,如按日期顺序排列、使用统一的记录符号等。
3. 图表清晰:学生制作的图表需清晰明了,能够直观展示所记录的天气数据。
4. 反思深入:学生的总结与反思需深入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5. 按时完成: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不得拖延。
四、作业评价本作业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准确性:记录的天气数据是否准确无误。
2. 规范性:数据的整理和图表的制作是否规范。
3. 思考性:总结与反思部分是否深入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 及时性: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
评价方式可采用教师评价、同学互评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全面了解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五、作业反馈1. 教师需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对完成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
2. 教师需将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便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改进。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一. 教材分析《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是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个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天气,了解天气的变化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他们对天气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系统地观察和记录天气的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天气,并教会他们记录和整理天气信息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天气,了解天气的变化和特点。
2.培养学生学会观察、记录和整理天气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观察和记录天气,了解天气的变化和特点。
2.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整理天气信息,并能够发现天气的变化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天气观察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观察和记录天气。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天气观察和记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天气观察记录表,用于学生记录天气信息。
2.准备天气变化图片或视频,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的变化。
然后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都遇到过哪些天气现象?它们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天气观察记录表的使用方法,并示范如何记录天气信息。
然后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天气观察,并记录下来。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天气观察,并记录天气信息。
教师在过程中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组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天气信息,并进行讨论:天气信息应该如何整理?怎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天气的变化?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或上网搜索,了解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和天气现象。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导学案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了解天气现象的分类及其特征;
2. 掌握整理天气日历的方法和步骤;
3.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对天气变化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导学步骤:
一、导入:
1. 引导学生回顾近期的天气情况,了解不同天气现象的特征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2. 提出问题:你觉得整理天气日历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记录天气情况?
二、学习内容:
1. 天气现象的分类及特征:晴天、阴天、多云、雨天、雪天、雷雨、霜冻等;
2. 整理天气日历的方法和步骤:选择合适的日历表格,根据每天的天气情况填写相关信息。
三、教学重点:
1. 天气现象的分类及特征;
2. 整理天气日历的方法和步骤。
四、教学过程:
1. 分析天气现象的特征,让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进行观察和归纳;
2. 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日历表格,让他们在日历上填写最近一周的天气情况;
3. 引导学生讨论整理天气日历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气候变化规律,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以及对生活起居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五、拓展延伸:
1. 鼓励学生尝试使用气象仪器,如温度计、雨量计等,更准确地记录天气情况;
2. 组织学生对比不同地区的天气日历,分析其异同及原因。
六、总结归纳:
通过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不仅可以增强我们对天气现象的了解,还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记录能力,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灾害和规划生活。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积极实践,加深对天气现象的认识,提高对天气变化的敏感度和应对能力。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
小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揭示课题: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板书)题。
讲授新课一、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提出问题:(1)在我们的记录中,晴天、阴天和多云的天气分别有多少天?(2)哪一天的风速最大?刮风的有几天?不刮风的有几天?(3)找出这一段时间以来的最低和最高气温。
(4)找出降雨和不降雨的分别有几天,哪一天的降雨量最大。
播放视频《统计天气信息》1.分析云量信息问题:(1)这段时间里晴天、阴天和多云的天气分别有多少天?(2)哪种类型的云最常见?哪种类型的云最少见?统计数据可能表明这段时间里晴天、阴天和多云的天气分别有多少天。
用这些数据可以形成一个陈述,如:这段时间,大部分时间是晴天。
2.分析风向和风速信息问题:哪一天的风速最大?刮风的有几天?不刮风的有几天?这段时间主要刮什么风向?学生整理天气日历,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找到答案。
观看视频学生填写云量信息统计,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提出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整理方法,使学生们在整理天气日历的时候有规可循。
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们知道该如何整理统计天气信息,并做出分析判断。
分析云量的信息分析风向和风速信息3.分析气温的变化分析气温柱状图,找出这一段时间以来的最低和最高气温,说说气温怎么变化的。
我们平时通过天气预报获得的气温信息,都是当天的最低气温与最高气温。
在我们分析气温记录时,可以计算出平均气温。
如果是一个月的气温记录,可以计算出每周的平均气温,这样更容易发现气温的变化及趋势。
4.分析降雨量的变化分析降雨量柱状图,找出这一段时间以来降雨的有几天,不降雨的有几天,哪一天的降雨量最大。
这一季节的降雨量有什么特点?出现过连续多日降雨或不降雨的天气吗?二、交流研讨1.经过统计和分析,我们怎样描述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学生填写风的统计,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学生分析气温柱状图,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学生分析降雨量柱状图,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分析气温的变化分析降雨量的变化描述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要从多方面综合进行描述。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反思
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学目标】1.知道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通过学习能用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2.学会运用表格、柱状图等方式整理天气信息。
3.对天气现象的观察产生浓厚兴趣。
4.懂得气候规律与人类生存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能通过一段时间的天气记录来描述这段时间天气的具体情况。
【教学准备】天气日历,各种统计表格,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1.教师提问:同学们记录天气日历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那么这些信息能告诉我们什么呢?2.学生汇报。
3.教师拿出一份记录好的天气日历,今天我们一起来整理和分析这些记录的信息,来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板书课时: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1.统计云量。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天气情况统计表。
(2)学生参照课件制作自己的统计表,对照自己的天气日历记录,将统计表填好。
(3)教师提问:填好这个统计表后,我们能知道什么?(4)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通过一段时间的记录我们能知道哪些天是晴天,哪些天是阴天,哪些天是多云,而且可以统计出这段时间内最常见的天气是哪种。
2.统计风向和风速。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风的统计表。
(2)学生参照课件制作自己的统计表,对照自己的天气日历记录,将统计表填好。
(3)教师提问:填好这个统计表后,我们能知道什么?(4)总结:我们能通过对风教科版新三上科学的统计可以知道这段时间哪些天刮风,哪些天不刮风,而且知道这些天哪个方向刮来的风最多……3.分析气温柱状图和降水量柱状图。
(1)教师展示天气日历中的气温柱状图和降水量柱状图,演示分析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以及这个月的降水情况。
(2)学生按照教师的演示分析自己记录的两个柱状图,学生上台为大家讲解自己制作的柱状图。
4.描述天气变化。
(1)教师提问:经过统计和分析,我们怎样描述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2)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气候的概念。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两套说课稿 附反思含板书
第七课《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说课稿
一、说教材 经过《天气》这个单元前六课的学习,主要是观察、记录
自学习本单元以来将近三周的当地天气,本课则是帮助学生对记 录的天气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恰当的 解释。这种解释实际上是对这一段时间里当地天气情况的概括。 统计分析部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总结出这一 段时间里的天气情况。包括云量、风的统计,将统计的数据汇总 到云的情况统计表和风的统计表中,最后再对这段时间里云和风 的情况进行概括描述。关于气温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可以对比各 小组的气温柱状图,找出这一段时间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看 看气温柱状图中这段时间温度变化的总趋势是怎样的,将这段时 间气温的变化作总体描述。关于降水量变化情况的统计和分析, 可以根据降水量变化柱状图上记录的数据,对这段时间的降水量 做如下统计:降雨的天数、不降雨的天数、最大降雨量是多少, 在此基础上分析这段时间的降水量情况。概括描述部分,经过统 计和分析,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性的描述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并 区别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在有了前期观测和记录的基础上,可以进行 相关的数据整理、分析。在教师指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 统计图表陈述数据和结果。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进行相互交流。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 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 变化的一些规律。 2、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 均状况。 【 科学探究】:能够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 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科学态度】: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意 义。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并意识到天气的变化与人 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四、教学重难点
小学科学3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小学科学3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教案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培养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教学准备:1. 天气日历制作所需的材料:一张大纸、颜色纸、胶水、剪刀、彩笔等。
2. 天气日历表格打印好,每个学生一份。
教学步骤:引入:1. 教师向学生介绍天气日历的作用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天气的变化和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探究:2.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月份,让他们观察和记录相应月份的天气情况。
3. 学生利用课内外资源,如互联网、图书馆等获取当月的天气情况,了解当地的天气特点,以及当月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
4.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根据自己的记录和了解,制作天气日历表格。
表格中包括日期、天气情况和温度等栏目。
实践:5. 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所制作的天气日历表格,展示他们对当月天气变化的了解和记录能力。
6. 学生进行互评和讨论,检查每个小组的表格内容是否准确和完整。
总结:7.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天气日历的重要性和制作过程中的工作分配和合作方式。
8.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天气日历预测未来的天气变化,如何根据天气变化合理安排自己的日常活动。
拓展:9. 学生利用天气日历及相关资料,探究其他季节的天气变化规律,并制作相应的天气日历表格。
10. 学生可以将自己制作的天气日历展示给家长和其他年级的同学,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天气的变化规律,还学会了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天气日历,学生的合作精神得到了锻炼,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互评和讨论,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通过总结和拓展,学生形成了对天气变化规律的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展示和分享,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交流能力。
《3.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三年级上册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通过整理天气日历,使学生能够:1. 巩固对天气基本要素(如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的认识。
2. 学会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培养持续观察的习惯。
3. 掌握整理信息的方法,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的作业内容为“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回顾过去一周的天气情况,包括每日的温度、湿度、风速和风向等数据。
2. 整理并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包括天气现象的描述和变化趋势。
3. 分析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并做出简单记录。
4. 反思自己的观察方法和记录方式,提出改进意见。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在家中准备一个空白天气日历或使用电子设备上的日历软件进行记录。
2. 每日观察并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包括温度、湿度、风速和风向等数据,以及天气现象的描述。
3. 每周对一周的天气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天气变化趋势,并记录下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4. 在整理过程中,学生需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记录的清晰度,同时要反思自己的观察方法和记录方式,提出改进意见。
5. 作业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上交。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对以下方面进行综合评价:1. 学生记录的准确性及清晰度;2. 学生对于天气现象的理解程度及描述能力;3. 学生的数据分析及总结能力;4. 学生提出改进意见的合理性及可操作性;5.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及提交时间。
评价方式可结合学生的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进行综合评估。
对于优秀作品可进行课堂展示,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每份作业进行认真批改,指出优点及不足,并给出具体建议。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将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指导。
同时,教师将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方法和记录方式,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通过作业反馈,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努力方向,提高学习效率。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小学科学课程《整理我们的天气日计》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会对天气日历上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优质教案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材简析】经过一段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学生已经在天气日历中记录了很多天气信息。
本节课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天气,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聚焦板块通过展示天气日历,思考总结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去整理和总结天气日历,为后续分配统计任务做好铺垫。
探索板块通过学生活动,总结整理天气日历中的各项信息。
通过探索活动学生会发现,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变化具有一定规律的。
“天气”单元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会收集、记录和解释自学习本单元以来将近一个月的当地天气信息。
本课即是对学生记录的天气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恰当的解释。
这种解释实际上是对这一段时间里当地天气情况的概括。
例如,统计数据可能表明在这一段时间里有20天晴天,4天少云,6天阴天。
用这些数据学生可能形成这样一个陈述:在我们学习“天气”的这段时间里,大部分时间是晴天。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6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天气信息包括测量气温、降水量、云和风等内容,学生经过将近一个月对“天气”的观测,通过运用多种感官和简易工具,收集了大量关于天气的信息,并分别记录在“天气日历”上。
这节课将根据收集到的所有数据总结出这一段时间里的天气情况,需要学生利用所学的关于对天气现象的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对一段时间的天气现象进行统计和分析,通高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的能力。
三年级孩子对于长期进行观测有一定的实际难度,也会遇到各种困难。
收集到的信息数量较多且零散,缺少整理和分析。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L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测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2.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的综合科学探究目标:能够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并意识到天气的变化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回顾和总结之前学习的天气知识,学会使用天气日历记录天气情况。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整理和记录天气日历,培养整理、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关注天气变化,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回顾和总结之前学习的天气知识,学会使用天气日历记录天气情况。
2.难点:正确使用天气日历记录天气情况。
三、教学准备
1.教具:天气日历、教学课件。
2.学具:学生自带记录天气情况的表格。
四、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天气知识,引出课题《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2.回顾天气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天气知识,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3.学习使用天气日历:教师讲解并示范如何正确使用天气日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4.整理天气日历:学生分组整理自己的天气日历,教师指导。
5.记录天气情况:学生记录自己的天气情况数据,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天气情况数据。
6.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注天气变化的重要性。
7.作业布置:学生课后继续记录天气情况,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回顾和总结之前学习的天气知识,学会使用天气日历记录天气情况。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树立环保意识。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整理、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
科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学设计
低气温,说说气温是怎么变化的?
【我的发现】
引导学生归纳:
①最低气温20 ℃,最高气温30 ℃
②气温变化:低-高-低
5、降雨量柱状图,找出一个月以来降雨的有几天,不降雨的有几天,哪一天的降雨量最大?
降雨的情况统计
降雨天数不降雨的天
数雨量最大的一天
6、经过统计和分析,我们怎样描述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
【范例】
天气变化的特点:最低气温20 ℃,最高气温30 ℃,呈由低到高再到低发展趋势;雨水较多;晴天少;刮风天多。
二、了解气候
1、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气候。
不同地区有着怎样不同的气候?
2、气候与天气有着怎样的区别?引导学生回答。
天气气候
概念
时间
稳定性
教师点拨: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内的天气平均状分析归纳
分析统计
描述
回答:有的地
方四季分明、
有的地方四季
如春,有的地
方常年干旱
回答交流
气候和天气的概
念不同,气候是
一个地区多年的
天气平均状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
科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学设计
低气温,说说气温是怎么变化的?
【我的发现】
引导学生归纳:
①最低气温20 ℃,最高气温30 ℃
②气温变化:低-高-低
5、降雨量柱状图,找出一个月以来降雨的有几天,不降雨的有几天,哪一天的降雨量最大?
降雨的情况统计
降雨天数不降雨的天
数雨量最大的一天
6、经过统计和分析,我们怎样描述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
【范例】
天气变化的特点:最低气温20 ℃,最高气温30 ℃,呈由低到高再到低发展趋势;雨水较多;晴天少;刮风天多。
二、了解气候
1、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气候。
不同地区有着怎样不同的气候?
2、气候与天气有着怎样的区别?引导学生回答。
天气气候
概念
时间
稳定性
教师点拨: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内的天气平均状分析归纳
分析统计
描述
回答:有的地
方四季分明、
有的地方四季
如春,有的地
方常年干旱
回答交流
气候和天气的概
念不同,气候是
一个地区多年的
天气平均状况。
《3.7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三年级上册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使学生能够熟悉并理解天气日历的记录方法;2.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天气记录技巧;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归纳整理能力。
二、作业内容1. 记录天气日历:每个学生需要准备一本天气日历,按照每日的天气情况如实记录。
记录的内容应包括天气状况(如晴天、雨天、多云等)、温度、风力、风向等。
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记录一些额外的信息,如空气质量指数、气象灾害预警等。
2. 小组讨论:在完成每天的天气记录后,学生需要与同伴交流,分享各自的记录和观察结果。
同时,讨论天气对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天气预报调整日常生活。
3. 总结归纳:每周结束时,学生需要对自己的天气日历进行总结和归纳,分析本周天气的总体趋势,如气温变化、降雨量等。
同时,也可以提出一些关于天气变化的问题,并在小组内讨论。
三、作业要求1. 每天按时记录天气情况,确保记录的准确性;2. 小组讨论时积极参与,尊重同伴的观点;3. 每周按时完成总结和归纳,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4. 作业完成后,需交给老师批改或点评。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记录的准确性、讨论的积极性和总结归纳的质量;2. 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和同伴互评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考察学生的观察力和归纳整理能力;3. 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对需要改进的学生提供指导和建议。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反馈:学生应主动向老师反馈自己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便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指导;2. 教师反馈:老师应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3. 持续反馈:老师应定期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跟踪和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通过此作业设计方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天气,掌握天气记录技巧,提高观察力和归纳整理能力。
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
《3.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教科版17三年级上册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认识并理解天气日历的概念和用途。
2. 学习并掌握天气日历的整理方法,包括收集、分类、记录等步骤。
3. 提高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日常生活的需要。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天气日历的构成和用途,以及掌握其整理方法。
2. 教学的难点是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知识,提升生活技能。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天气日历样本,以便学生观察和学习。
2. 准备一些空白天气日历,供学生实践使用。
3. 准备一些教学视频或图片,以辅助教学。
4. 安排一次户外观察活动,以便学生能够实际体验天气日历的用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天气日历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同时,向学生介绍天气日历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2. 讲解知识点(15分钟)教师详细讲解天气日历的记录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天气现象的描述、时间的标注等。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整理和归纳天气日历,以便更好地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
3. 小组合作探究(2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操作,尝试记录和整理天气日历。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4. 成果展示与评价(10分钟)各小组展示本组的天气日历记录和整理成果,教师和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关于天气日历记录和整理过程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经验。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6. 布置作业(视情况而定)请同学们在课后继续观察天气变化,整理并记录自己的天气日历,并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天气日历来应对气象灾害。
五、教学反思与调整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反思总结,教师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同时,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和建议,共同促进科学课程的进步和发展。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天气这一章节的第7课,主要内容是教授学生如何整理天气日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如何观察天气,并学会记录天气的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天气的概念,了解不同天气的特征。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观察天气情况,并用简单的方式记录天气的变化。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天气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天气的观察和记录。
教学难点:天气特征的观察和记录。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天气现象和特征,对于观察天气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也具备一定的记录能力,但可能还不够熟练。
他们对于天气的变化可能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需要通过实际观察和记录来加深理解。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天气特征,你们还记得吗?请举手回答一下,晴天有什么特征?学生:(举手回答)天空很蓝,太阳很亮。
老师:非常好!那阴天呢?有什么特征?学生:(举手回答)天空有云,不太亮。
老师:很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如何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通过记录天气来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
你们对天气日历有什么了解吗?第二环节:介绍天气日历老师:(向学生展示一份天气日历的样本)这是一份天气日历,它可以帮助我们记录每天的天气情况。
请大家看一下,这里有日期和天气的记录栏。
我们可以通过记录来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
比如,我们可以看到一周中有几天是晴天、阴天或者雨天。
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我们所在的地方的天气情况是怎样的。
第三环节:观察和记录天气老师:现在,请大家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拿到一份天气观察表格。
请仔细观察今天的天气,并记录在表格上。
你们可以用简单的图标或符号表示天气的特征,例如太阳、云朵、雨滴等。
(学生分组观察天气并记录在表格上)第四环节:分享观察结果老师:现在,请几个小组的学生来分享一下你们观察到的天气情况。
《3.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三年级上册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天气现象的观察与记录的理解,通过整理天气日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科学记录的规范性。
同时,通过整理和分享,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积极性和兴趣。
二、作业内容本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已完成的天气日历,进行整理和总结。
具体内容如下:1. 整理数据:学生需将每天记录的气温、湿度、风速、风向、降水等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表形式,便于观察和分析。
2. 寻找规律:观察天气日历中的数据,找出不同时间气温的变化规律,分析一段时间内湿度的变化趋势等。
3. 记录感受:鼓励学生记录自己在不同天气下的感受和体验,与同学分享。
4. 归纳总结:总结近期天气变化对动植物、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或预测。
三、作业要求1. 完成度: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按照上述内容,完成一份完整的天气日历整理报告。
2. 准确性:数据记录要准确无误,图表制作要清晰明了。
3. 创新性:鼓励学生在整理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思考和创新,如使用不同的图表形式或分析角度。
4. 规范性:科学记录要遵循一定的格式和规范,如日期、天气现象、温度、湿度等要详细记录。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整理的完整性、准确性、创新性及规范性进行评价。
2. 互评与自评: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和评价彼此的天气日历整理报告,同时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整理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评价,给出指导意见和建议,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科学探究中继续努力。
五、作业反馈1. 反馈形式:教师通过课堂讲解、个别辅导等形式,向学生反馈作业评价结果,并给出改进建议。
2. 改进建议: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共性和个性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和方法,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3. 后续活动:鼓励学生将整理的天气日历进行分享和展示,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同时,可以开展相关的科学实践活动,如实地观察和记录天气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
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
情况进行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
●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并意识到天气的变化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难点:分析、概括天气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云的统计表、风的统计表、气温统计表、降雨量统计表。
教师准备:相关PPT、气象学家记录的天气日历。
【教学过程】
1. 展示天气日历
以小组展示或班级展览会的形式展示天气日历,同学相互学习。
出示气象学家的天气日历,讨论:与我们的天气日历比较,有哪些共同点?气象学家的天气日历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设计意图:展示、交流是重要的技能,也可以在展示自己的记录、观看其他同学的记录过程中,发现自己和同学的进步。
2. 统计天气信息
各个小组分别对天气日历上的云量、风力、风向、气温柱状图、降雨量柱状图上的数据进行整理。
统计云量:我们的天气日历中有多少天是晴天?多少天是阴天或多云天?哪一种天气最多?哪一种天气最少?
统计风向风速:这段时间里刮风的天气多吗?主要刮的是哪个方向的风?通常刮大风还是微风?
统计气温: 我们能从气温柱状图中发现气温变化的规律吗? 统计降雨量:这一季节的降雨量有什么特点?
各组交流统计的方法,教师对各组的统计方法进行指导。
如:小组里的一位成员按照日期的顺序,依次读出每天的天气现象记录情况,小组里的其他同学则统计该类现象的天数。
设计意图:分工协作统计天气信息,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 分析天气信息
统计完成后,教师引导各组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
综合各组的统计分析报告,对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进行概括总结。
说一说这段时间里,天气对我们的生活都造成了哪些影响。
因为各组每天的观测时间、观测地点的不同,风的记录、气温的记录等有差异是正常的,学生使用的工具比较简陋,观测技能水平也较低,也会使观测的精确性受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分析、交流,总结自己对这段时间天气情况的认识。
4.了解气候
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气候。
补充《二十四节气歌》的来源。
【板书设计】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整理天气信息
气温
云量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本课的课堂活动记录有两个内容,一是整理分析这段时间的天气日历。
二是描述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
四个记录表格要求学生从云量、气温、降雨量、风的情况这四个方面对近3周的天气日历进行简单统计与整理。
风的统计表格中除了要找出风最大那天的风速和风向,也可以请学生分析这个月主要刮什么风向的风。
在统计气温变化时可以用“低—高—低”等简单的趋势词语来表示,也可以用简单的图示来表示。
第二个记录表是让学生描述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指向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趋势,在引导学生充分分析上面四个表格中天气情况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整体来说这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情况,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希望学生能从云量、气温、降雨量、风的情况这四个方面对近段时间的天气情况作概括性的描述。
风
降雨量
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