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实务课程标准
《成本会计》课程标准
![《成本会计》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6a00e75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67.png)
《成本会计》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成本会计是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成本核算方法,具备成本分析和管理能力。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成本核算流程和成本报表编制方法,能够运用成本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 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概念和方法,能够运用成本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 了解企业成本核算流程和成本报表编制方法,能够独立完成成本核算和成本报表编制工作;3. 具备成本分析和管理能力,能够为企业提供合理的成本控制和优化建议。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教学内容:1. 成本会计基本理论:介绍成本会计的概念、意义、目的、原则等基本理论;2. 成本核算方法:介绍企业成本核算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包括直接费用、间接费用的核算、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等;3. 成本报表编制:介绍成本报表的编制方法,包括成本报表的格式、编制要求、分析方法等;4. 成本分析和管理:介绍成本分析的方法,包括差异分析、效率分析等,以及成本控制和优化建议的提出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实训操作等方式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应注重与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相关课程的衔接和区分,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成本会计相关知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具体包括:1. 讲授法: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系统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方法;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实训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报表编制的实训操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指导。
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训操作。
成本会计实务课程标准-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成本会计实务课程标准-济源职业技术学院](https://img.taocdn.com/s3/m/06f2732c14791711cd79171f.png)
《成本会计》课程标准课程代码:041408适用专业:会计学时:68学分:4开课学期:第三学期第一部分前言1.课程性质与地位本课程系高职教育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是自《基础会汁》与《财务会计》后的又一门专业课。
它的综合性、应用性强,在会计专业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依据成本管理的基本过程和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讲授了成本会计的作用、成本会计的工作组织、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以及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进一步熟练掌握企业经常发生的各类基本经济业务的成本核算方法和技能,培养独立分析和处理会计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后续的《会计综合模拟》、《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课程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将来从事会计工作提供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2.课程的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单元项目课程为主题,以夯实理论基础、适应会计岗位为目标的基础上开设的。
课程设置针对实际工作中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流程开展课程的开发与设计,使真实的成本会计工作任务及其过程在整个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中得到体现。
本课程教学中充分遵循职业能力培养规律,力求科学、合理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校内教学资源、校内实训平台和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运用,以及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的紧密结合,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根据高等职业院校财会类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展示教学内容。
在工作任务引领下以情景模拟、角色互换、仿真操作、分组讨论等形式展开教学,使学生真切体会到会计人员在会计循环中所需的职业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要求学生做学结合、边学边做,以培养学生胜任会计业务操作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该岗位实际运用需要,并为学习掌握其他相关专业主干课程做好铺垫。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理解掌握会计基本理论知识,进一步熟练掌握企业经常发生的各类基本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独立分析和处理会计实际问题的能力。
成本会计实务课程标准
![成本会计实务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bea3861852458fb770b5668.png)
《成本会计实务》课程标准标准编码:CZYJB/CS-/1-9-20121.适用范围本课程适用于长治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会计电算化专业。
学时:522.制定依据2.1 教育部教高[2012]4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2.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3 教育部教高[2010]8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
2.4 教职成[2011]12号:《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2.5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6 长治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7 长治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管理条例》。
2.8 职业技能鉴定相关标准3.课程性质和作用3.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在掌握会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掌握生产费用归集、分配、成本核算的知识、能力,能胜任企业对成本会计工作岗位要求,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及时可靠的成本资料,以加强成本核算,提高经济效益。
该课程是会计专业实现会计培养目标和岗位任职要求的核心课程3.2 课程作用通过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种费用分配的方法、成本计算的主要方法和成本报表的编制方法;使学生掌握企业成本核算的过程及其账务处理和成本报表的编制。
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课本理论,还要通过加大习题量增强实际运用能力。
毕业后能够直接上岗,胜任大中小型企业成本会计工作,达到初级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理论知识与业务水平。
3.3 与相关课程的衔接《成本会计》课程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其前置专业课程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其后续专业课程主要有《审计》《管理会计》《会计电算化》等。
《成本会计》课程标准
![《成本会计》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b6c3226caaedd3382c4d32a.png)
《成本会计》课程标准1.课程性质成本会计课程是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自《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之后的又一门职业技能课。
是企业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成本为对象的会计专业课。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合格的高素质的经济管理者必须的成本会计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而且为《财务管理》、《基础审计》等后续课程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设计思路成本会计课程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体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采用以职业任务和行为过程为导向的工作过程系统学习课程模式。
根据中小型企业成本会计岗位的任职要求进行设计,以培养学生完成成本会计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为目的,系统介绍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实用业务处理技能。
内容包括成本会计基础、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产品成本核算、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其他行业的成本核算。
通过“任务”明确工作目标;通过“理论指导”介绍与该任务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情景资料”提供实践或仿真的环境,通过“业务处理”展现成本会计整个业务处理过程。
这种结构设置按照分配任务,掌握知识,完成任务的环节展开,既解决了学生面对知识综合应用的束手无策问题,也解决了学生成本业务处理生疏问题。
3.课程目标通过对成本会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3.1 专业能力3.1.1 能根据企业生产特点进行成本核算程序的设计能力3.1.2 能对成本费用进行归集的能力3.1.3 能进行生产费用在不同产品之间、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能力3.1.4 能根据企业生产实际,选择相应的成本计算方法,正确核算产品成本的能力3.1.5 能编制主要成本报表及对主要成本报表进行分析的能力3.2 社会能力3.2.1 人际交往和协调沟通能力;3.2.2 工作中与他人的团队合作能力;3.2.3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规范、安全、环保、成本和质量意识;3.2.4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客服困难与挫折的能力。
成本会计实务课程标准
![成本会计实务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41177853c1ec5da50e270eb.png)
《成本会计实务》课程标准标准编码:CZYJB/CS-62020415/1-9-20121.适用范围本课程适用于长治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会计电算化专业。
学时:522.制定依据2.1 教育部教高[2012]4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2.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3 教育部教高[2010]8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
2.4 教职成[2011]12号:《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2.5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6 长治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7 长治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管理条例》。
2.8 职业技能鉴定相关标准3.课程性质和作用3.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在掌握会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掌握生产费用归集、分配、成本核算的知识、能力,能胜任企业对成本会计工作岗位要求,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及时可靠的成本资料,以加强成本核算,提高经济效益。
该课程是会计专业实现会计培养目标和岗位任职要求的核心课程3.2 课程作用通过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种费用分配的方法、成本计算的主要方法和成本报表的编制方法;使学生掌握企业成本核算的过程及其账务处理和成本报表的编制。
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课本理论,还要通过加大习题量增强实际运用能力。
毕业后能够直接上岗,胜任大中小型企业成本会计工作,达到初级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理论知识与业务水平。
3.3 与相关课程的衔接《成本会计》课程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其前置专业课程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其后续专业课程主要有《审计》《管理会计》《会计电算化》等。
《成本会计》课程标准
![《成本会计》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88f8d24482fb4daa58d4bd9.png)
《成本会计实务》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成本会计实务课程代码: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学时/学分:68/4.5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修订时间:2012年2月课程负责人:王超课标审批人:吕秀丽课程团队:王超、刘福春、房敏鹰、孙雅梅、许景润、魏巍二、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1.课程定位从企业经营角度来看,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进行成本核算,都需要设置成本会计,因此培养出符合用人单位成本核算和管理需要的成本会计是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之一。
《成本会计实务》课程就是针对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开设的,因此该课程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课程主要介绍工业企业产品成本计算和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成本计算、成本分析和成本管理能力为主要目的。
《成本会计实务》是继《会计工作基础》、《财务会计》课程后的又一门专业核心课,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支撑和促进作用,是对《会计信息化》、《财务管理》、《审计实务》课程在成本计算、成本管理和成本审计内容上的知识铺垫。
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一:成本会计实务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关系2.课程设计以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人才培养规格所确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为标准,校企合作共同设计与企业成本会计岗位工作内容相一致的学习任务,将企业真实成本计算数据转换为学习情境,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逐步养成学生的成本费用归集、分配,产品成本计算,成本分析和成本管理能力。
本课程以工业制造企业成本费用归集、成本费用分配、产品成本计算、成本报表编制,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为主线,以成本会计岗位工作内容为标准,以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岗位工作任务为驱动,按照“登记账簿—费用分配—计算成本—成本分析”递进式的模式,营造成本会计岗位职业氛围,讲授工业制造企业各种成本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成本报表的编制、分析等内容。
成本会计实务第二版课程设计
![成本会计实务第二版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eb4784e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88.png)
成本会计实务第二版课程设计一、课程概述《成本会计实务》是一门财务管理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旨在通过系统地阐述成本会计的理论、方法和实务,深入探讨企业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等方面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成本管理水平,帮助学生掌握成本会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本课程为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建议重点学校设置学分为四至五个学分。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1.掌握成本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2.熟悉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和实现过程;3.熟悉企业成本分析方法和实现过程;4.了解成本控制的方法和实现过程;5.提高学生对企业成本管理的理解与掌握。
三、课程大纲系统模块课时考核方式成本会计概述 6 考试成本计划与控制 6 作业成本核算基础8 考试系统模块课时考核方式原材料、人工和制造费用核算8 作业间接费用核算 6 考试作业成本核算 6 作业计算成本差异 6 考试成本决策分析10 作业四、教材1.《成本会计四巨头》,作者:高立宏,新华出版社。
2.《管理会计战略与实践》,作者:Anthony A. Atkinson,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3.《成本与管理会计》,作者:陈超、刘建平、刘国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五、评分标准1.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分比重为50%;2.课堂表现占总评分比重为30%;3.作业成绩、小组讨论等占总评分比重为20%。
六、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授课、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课程设计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能力的培养,涵盖常见柿子预报、成本计算方法等实务方面的培训。
七、实验与实践本课程要求学生完成一项成本高低点分析的小组实践,通过实际数据分析达到课程学习的目标。
八、参考文献1.王津著《成本与管理会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2.高立宏著《成本会计四巨头》,新华出版社,2019年版。
3.周玉明著《成本管理实务》,中国经济出版社,2018年版。
九、其他本课程主要针对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建议学校设置学分为四至五个学分,期末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学生需达到及格分数方可取得学分。
《成本会计》课程标准
![《成本会计》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b199761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d4.png)
《成本会计》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成本会计【学时学分】108学时4学分【适用专业】会计【并行课程】财务会计【后续课程】财务管理等二、课程定位《成本会计》是三年制高职高专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也是其他专业的必修课程。
三、课程学习目标(一)专业能力要求学生在全面掌握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成本计算方法核算制造业的产品成本,能够熟练编制各种成本报表和进行成本分析。
(二)方法能力《成本会计》实务性强,应当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自学、课堂练习、课后作业、校内模拟实验、校外实践活动等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真正做到教与学、学与做融为一体,课堂教学与课程实践紧密结合,着眼于成本会计基本技能的培养。
(三)社会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成本会计职业道德,自觉遵守成本会计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爱岗敬业、客观公正、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熟练掌握成本会计技能,毕业后能够参与有关成本决策和服务。
四、课程总体设计五、考核与评价方式(一)平时考核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包括出勤考核(5%)、课堂提问(5%)、书面作业和实验实训(10%)等环节。
(二)期中期末考试期中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80%。
其中:期中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
六、教学条件(一)实训条件基础会计实训室、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会计信息化实训室、成本会计模拟实训室、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室和财务会计模拟实训室。
(二)师资条件会计学或财务管理专业毕业,具有初级职称以上的教师即可胜任《成本会计》的教学工作。
七、教材选用书名:成本会计主编: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5.12八、其他说明1.本课程标准由参考教研室与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开发。
2.完成时间:2017年12年。
《成本会计》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和要求
![《成本会计》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和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4930b03d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34.png)
《成本会计》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和要求成本会计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和要求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成本会计》课程的标准课程内容和要求的信息。
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并提供相关的实践经验。
课程内容以下是《成本会计》课程的标准课程内容:1. 成本会计导论:介绍成本会计的定义、目的、重要性和发展历史。
2. 成本分类与成本行为:讲解不同类型的成本分类和成本行为,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可变成本、固定成本等。
3. 成本估算方法:介绍成本估算的常用方法,如作业成本法、直接成本法、间接成本法等。
4. 生产成本制度:讲解生产成本制度的原理、应用和管理,包括作业成本制度和过程成本制度。
5. 成本控制与成本分析:探讨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的方法和技术,包括成本差异分析、成本体制分析等。
6. 预算与预测:介绍预算编制和预测成本的方法和工具,包括静态预算和动态预算。
7. 决策分析与成本管理:讨论成本与收益的分析,以及在决策过程中的成本管理。
8. 环境成本会计:介绍环境成本的概念和核算方法,以及企业在环境保护中的成本管理。
课程要求以下是对学生在《成本会计》课程中的要求:1. 准备充分:学生应预课程内容,准备所需的教材和研究资料。
2. 参与课堂: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与同学共同研究和交流。
3. 完成作业:学生应按时完成布置的作业,加强对课程概念和技术的理解和应用。
4. 参加实践:学生应参与相关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实或实验,以提升实践能力。
5. 考核评估:学生将接受考试或其他形式的评估,以检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以上是《成本会计》课程的标准课程内容和要求。
希望通过该课程,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成本会计的理论和实践,提升对企业成本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成本会计》课程标准
![《成本会计》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a6614c4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73.png)
《成本会计》课程标准适用专业电算会计、财务管理专业衔接课程在《成本会计》课程开课以前,已经开设了《会计基础》《基础会计单项实务》《企业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单项实务》等理论和实务课程,同时或后续开设的专业课程有《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管理会计》《外贸会计》《企业纳税会计》《会计电算化实务》《财务会计综合实务》《会计报表分析》等。
教学课时 59课时,其中理论40课时,实训19课时。
一课程目标1 课程定位基本内容:成本会计课程主要针对制造企业,介绍了成本核算的概念、对象和任务,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和各种成本计算的方法,着重掌握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成本计算方法的理论知识。
因此,它是与制造企业单位会计岗位紧密联系的一门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操作性较强的课程。
基本要求:根据教育部16号文件的精神、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等会计规章制度的规定,要求学生在学习成本会计课程后,初步养成成本管理的概念,培养学生在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等方面,具备一定的综合核算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够运用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对制造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能够正确、准确地进行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
2 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成本会计课程的知识目标,具体分为三大块:一是成本会计的基础知识;二是成本核算的理论知识;三是成本分析的理论知识。
(2)能力目标学生在学完成本会计课程后,应当具备三个方面的技能:一是具备成本核算的基本技能;二是具备正确进行成本核算的方法和技巧;三是具备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的技能。
(3)职业素质目标要求学生具备两方面的职业素质:一是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平时教学、平时作业、各模块测试、实训及实训分析报告、期末考试等教学环节,逐步养成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是较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各模块中的小组讨论及形成的小组专题报告,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成本会计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成本会计实务》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e3e0e698e9951e79b892769.png)
《成本会计实务》课程教学大纲修订日期:2009年6月执笔人:罗琳一、课程概述课程类型:B类[即(理论+实践)]课程性质:必修计划时数:90学时(其中理论与分项实训60学时,综合实训与校外实习30学时)学分:4(其中理论与分项实训3学分,综合实训与校外实习1学分)教学对象:三年制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先修课程:《基础会计与实训》、《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实训》后续课程:《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实务》等二、课程及实训性质、培养目标和任务《成本会计实务》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其任务和目标是通过讲授以及分项实训制造企业各种成本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成本报表的编制和分析等内容,使学生掌握制造业成本核算的基本流程、基本方法、成本报表的编制以及成本分析。
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实训与校外实习,其主要目标是要求学生在已学过的成本会计理论知识基础上,掌握成本会计的操作技能,加强对成本会计实践的感性认识,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三、教学内容、要求及课时分配(一)理论及分项实训内容、教学要求项目一成本会计基本理论教学内容:任务一、成本会计的对象和工作内容1、成本会计概念2、成本会计对象3、成本会计工作内容任务二、制造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1、制造业成本核算的要求2、制造业费用的分类3、制造业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成本核算的要求;制造业费用的分类;制造业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理解:成本及成本会计的概念了解:成本会计对象、作用;成本会计的工作内容教学重点:制造业成本核算的要求;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教学难点:成本、费用的联系与区别;费用要素与产品生产成本项目的联系与区别;直接生产费用、间接生产费用与直接费用、间接费用的联系与区别教学方法:讲授、案例讨论项目二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教学内容:任务一、制造业要素费用的核算1、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1)根据领料单汇总材料费用并计算不同产品共同耗用的原材料费用(2)根据计算分析结果填制材料费用分配表(3)编制记账凭证(4)登记有关成本费用总账和明细账2、工资费用的归集与分配(1)计算有关工资数据并进行分析(2)审核并填制工资费用分配表(3)编制记账凭证(4)登记有关成本费用总账和明细账任务二、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1、直接分配法2、交互分配法3、代数分配法4、顺序分配法5、计划成本分配法各种分配方法步骤如下:(1)汇总各辅助生产车间供应劳务数量并计算相关费用分配率(2)填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3)编制记账凭证(4)登记有关成本费用总账和明细账任务三: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1、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2、生产工人工时比例分配法3、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4、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各种分配方法步骤如下:(1)计算制造费用分配率(2)填制制造费用分配表(3)编制记账凭证(4)登记有关成本费用总账和明细账任务四: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归集与分配1、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归集与分配2、可修复废品损失的归集与分配3、停工损失的归集与分配任务五:期间费用的核算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费用分配率公式的运用;原材料费用和燃料费用分配的核算;工资费用分配的核算;计提职工福利费的核算;折旧费用分配的核算;辅助生产费用归集与分配的核算;制造费用归集与分配的核算;废品损失归集和分配的核算;理解:材料的分类;低值易耗品的核算;工资总额的概念及具体内容、工资费用的原始记录、工资的计算、外购动力费用支出的核算、折旧的计算、利息费用、税金和其他费用及期间费用的核算;了解:各项要素费用的性质和内容教学重点:材料费用分配的核算;工资费用分配的核算;辅助生产费用归集与分配的核算;制造费用归集与分配的核算;教学难点:费用分配率公式的运用;辅助生产费用归集与分配的核算;教学方法:分项实训、讲授、练习、案例讨论项目三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教学内容:任务一、在产品数量的核算1、在产品数量的核算2、在产品盘盈与盘亏的核算任务二、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1、不计在产品成本法2、按年初数固定计算在产品成本法3、按在产品所耗原材料费用计算法4、约当产量比例法5、在产品按产成品成本计算法6、定额比例法7、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算法其中,约当产量比例法、定额比例法的步骤如下:(1)按照规定的分配方法计算在产品的产量、费用分配率(2)根据计算分析结果复核并填制产品成本计算单,同时编制产成品成本汇总表(3)编制记账凭证(4)登记有关成本费用总账和明细账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各种方法;理解:在产品数量的核算;在产品清查的核算;完工产品成本结转的核算了解:在产品的概念教学重点: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各种方法教学难点:约当产量比例法;定额比例法教学方法:分项实训、讲授、练习、案例讨论项目四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教学内容任务一、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运用品种法计算产品生产成本1、分配各种要素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分配计算各种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2、编制并审核各要素费用分配表、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制造费用分配表、产品成本计算单;3、编制并审核记账凭证;4、登记有关成本费用明细账和总账。
成本会计实务
![成本会计实务](https://img.taocdn.com/s3/m/549910282f60ddccda38a0d1.png)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课程标准(第一部分)(试行)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二OO八年八月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会计类专业《成本会计实务》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成本会计实务》是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会计类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实务必修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成本会计的理论和实务解决实际工作中问题,以满足企业经营和管理决策的需要。
本课程定位为: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解决学生对成本会计知识的认知问题,培养学生对学习成本会计知识的兴趣,了解社会实践中的成本会计的现状和专业工作的功能及表现。
本课程一方面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另一方面是会计类岗位技能能力的训练课程。
本课程教学内容主体是成本会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本课程应实现认知专业知识;夯实专业基础;履行岗位技能;具备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核算的能力等四个教学目标。
为达到初级会计师应具备的知识做准备。
(二)课程改革指向: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本课程教学内容知识性、专业性太强,长期以来存在:1、教学目标单一——成本会计核算方法知识的认知和把握,缺乏能力的训练。
2、教学内容的选择层次性弱——本科、大专、中专等不同层次的教育内容选择性不明显,无职业教育特色。
3、学生学习难度太大,不易理解,学习无兴趣,被动学习的局面相当普遍。
4、教学方法单一,创新环节比较薄弱,考核评价方式陈旧。
课程改革指向:1、重点突出、降低起点、重构基础、反映前沿。
2、教学目标定位: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知识、素质、态度、职业准备的培养定位,调整教学培养目标。
体现了认知和能力训练的教学要求。
3、符合职业技能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明确知识教学体系和能力教学训练体系。
使教学内容具有连续性(与财务会计内容的连续和本学科自身知识的连续)和可操作性。
尽量形成综合化或模块化教学内容结构,具有层次性。
4、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开发“以认知和能力训练为核心,构建知识体系和能力训练体系为主线,达到以学生为主体、有所创新、有所特色”的新教材。
成本会计实务课程标准
![成本会计实务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e0cc8f3d5bbfd0a795673ff.png)
《成本会计实务》课程标准标准编码:CZYJB/CS-/1-9-20121.适用范围本课程适用于长治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会计电算化专业。
学时:522.制定依据2.1 教育部教高[2012]4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2.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3 教育部教高[2010]8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
2.4 教职成[2011]12号:《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2.5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6 长治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7 长治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管理条例》。
2.8 职业技能鉴定相关标准3.课程性质和作用3.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在掌握会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掌握生产费用归集、分配、成本核算的知识、能力,能胜任企业对成本会计工作岗位要求,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及时可靠的成本资料,以加强成本核算,提高经济效益。
该课程是会计专业实现会计培养目标和岗位任职要求的核心课程3.2 课程作用通过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种费用分配的方法、成本计算的主要方法和成本报表的编制方法;使学生掌握企业成本核算的过程及其账务处理和成本报表的编制。
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课本理论,还要通过加大习题量增强实际运用能力。
毕业后能够直接上岗,胜任大中小型企业成本会计工作,达到初级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理论知识与业务水平。
3.3 与相关课程的衔接《成本会计》课程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其前置专业课程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其后续专业课程主要有《审计》《管理会计》《会计电算化》等。
课程标准—成本核算实务
![课程标准—成本核算实务](https://img.taocdn.com/s3/m/bb11350143323968001c921d.png)
《成本核算实务》课程标准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成本核算实务学分:3课程代码:F050100081 学时:48先修课程:会计基础财务会计后续课程:财务管理审计实务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编制人:审核人:制订时间:二、课程概述《成本核算实务》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核心能力课;本课程采用“基于成本计算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融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通过这门课的教学,使学生能运用品种法、分批法、分类法几种中小企业的常用的成本计算方法计算出制造业产品的成本,能编制出企业的成本报表,并能对成本报表作简单的分析,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意见,能够胜任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岗位。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成本、费用,讲授共同发生费用的分配原理。
然后以一个企业的2个月的成本核算任务为驱动(其中一个月作为课堂教学案例,另一个月作为学生课外的强化训练项目),以企业实际成本核算过程为主线来要求学生完成这个企业的成本、费用的核算,编制出企业成本报表,并写出简单的成本分析报告。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明确成本、费用的含义;掌握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和方法.2、掌握各要素费用的分配方法3、掌握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4、掌握废品损失核算的方法.5、掌握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6、掌握品种法的核算程序和方法.7、掌握产品成本报表的编制和分析方法8、掌握分批法的核算程序和方法.9、掌握分类法的核算程序和方法(二)能力目标1、能依据企业的特点用品种法的核算程序进行成本核算(1)能制定企业成本计算的步骤并设置成本计算相关的科目。
(2)能正确进行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能明辨各种费用发生的原始单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及完整性能依据各种单证判断业务内容、性质和类型能依据企业的定额条件及生产特点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各项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能依据辅助生产车间的特点采用适合的方法对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能正确进行废品损失的归集与分配能正确进行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能正确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3)能正确进行产品成本报表的编制和分析能编制企业产品成本报表能对企业产品成本报表作简要的分析2、能依据企业特点用分批法的核算程序进行成本核算3、能依据企业特点用分类法的核算程序进行成本核算(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计算能力2、培养学生的节约意思3、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4、培养学生继续学习和创新能力四、教学内容(一)内容模块(二)教学安排1项目1:某公司产品成本的核算---品种法(学时:40学时)1.1子项目:某公司成本计算的步骤的确定(学时:2学时)1.1.1任务:确定公司的成本核算步骤、开设公司的成本明细账及各费用明细账1.1.2能力目标1.1.2.1为公司设计出成本计算步骤1.1.2.2为某公司设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及三大期间费用等成本核算账户1.1.3知识目标1.1.3.1成本与费用的含义1.1.3.2确定企业产品成本范围,掌握成本核算步骤1.1.4教学方法建议:项目教学法、任务引导教学法1.1.5实训成果1.1.5.1列示成本核算步骤1.1.5.2开设的成本账簿及各类费用账簿1.1.6子项目一考核1.1.6.1主要考核点:成本的范围及成本的确定、成本核算步骤1.1.6.2考核方式:教师评价,其他小组评价1.1.6.3考核结果占总分的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专业《成本会计实务》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成本会计实务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会计专业
课程负责人:
学时:72
修订时间:2016年11月20日
课程标准审批人:
二、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
1.课程定位
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
其功能在于: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知识,具备成本计算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达到成本会计核算岗位上岗标准。
本课程服务于企业成本核算工作要求,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同时,又为会计专业相关的其他主干课程作铺垫。
2.课程设计
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在深入企业进行全面了解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对成本会计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以成本核算的各个岗位为主线,将本课程要掌握的成本核算内容分解设计成若干个工作任务,按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平衡与流程相结合的结构来展示教学内容,同时,要求学生做学结合,边学边做,以培养学生成本核算的操作能力,并为学习掌握其他相关专业核心课程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了解成本核算的原则、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核算对象的划分以及成本核算的基础知识。
⑵理解要素费用的核算、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制造费用的核算、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成本报表的编制及成本分析
⑶掌握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能解决成本核算的实际问题,顺利完成本岗位的工作任务。
2.能力目标
⑴能进行要素费用和综合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编制各种分配表。
⑵能根据企业生产实际,选择相应的成本计算方法,并正确核算产品成本。
⑶能编制主要成本报表,并进行相关分析,参与管理部门的成本决策。
3.素质目标
⑴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
⑵具有爱岗敬业和团队协作精神。
⑶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创新意识。
四、课程内容标准
五、学时分配表
《成本会计实务》总课时72学时,具体学时分配见下表:
备
六、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1.教学模式
摒弃以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知识灌输对象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通过自学、讨论等形式得到合理的解释答案,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1)教师应突出专业技能培养目标,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强化案例和流程教学,让学生边学边练,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2)教师应注意与学生沟通,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积极热情、客观、诚实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品质。
(3)各项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具有实际性、可操作性。
2.教学方法
(1)讲授法
对于成本会计的基础知识采用讲授法,使学生通过感知、理解、应用而达到巩固掌握。
讲授过程中不仅要完成传授知识,还要注重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两项职能,同时要通过说明目的、激发兴趣、教会方法、启发自觉学习等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案例教学法
教师应突出专业技能培养目标,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强化案例和流程教学,让学生边学边练,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演示教学法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边演示,边讲解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使学生对操作有一个整体印象,并很快能按照要求进行操作练习。
七、教学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的考核分为知识鉴定成绩和能力鉴定成绩,各占50%。
主要考核与评价学生对成本核算程序的理解,对运用各种费用成本核算方法正确归集、计算产品成本能力的掌握。
知识鉴定成绩分为平时知识鉴定成绩和期末知识综合性鉴定成绩两部分。
平时知识鉴定成绩占总成绩的20%,主要根据平时作业、课堂抽查和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期末知识综合性鉴定由教师根据各项目的知识目标采取笔试的方法进行考核,占总成绩的30%。
能力鉴定成绩分为平时能力鉴定成绩和期末能力综合性鉴定成绩两部分。
平时能力鉴定成绩占总成绩的20%,主要从实务操作、案例分析、实训报告的完成情况和学习态度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期末能力综合性鉴定是评价学生对本课程综合能力掌握程度的主要依据,考核形式可以多样化。
八、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1、教学环境
用于进行成本费用归集和分配的岗位技能训练等模拟实训室或者具备成本核算等功能的会计分岗位综合实验室;配置具有成本报表模拟实训软件的网络环境的计算机机房。
2、设备要求
①足够数量的成本核算工作所需的办公文具,如办公设施、文具盒、打印机、扫描仪、计算器、文件柜及各种日用耗材;②足够数量的实训资料,具有仿真的工业企业、服务业的成本核算业务资料及其相关资料。
配备企业成本核算业务操作规范手册,包括要素费用的核算、综合费用的核算、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成本报表的编制和分析等操作实施条例。
2.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
《成本会计实务》主编:张红梅出版社: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日期: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