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原文与翻译

合集下载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原文与翻译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原文与翻译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原文与翻译越、楚则有三俗①。

夫自淮北沛、陈、汝南、南郡,此西楚也。

其俗剽轻,易发怒,地薄,寡于积聚。

江陵故郢都,西通巫、巴,东有云梦之饶②。

陈在楚夏之交③,通鱼盐之货,其民多贾。

徐、僮、取虑,则清刻④,矜己诺⑤。

①三俗:指下文西楚、东楚、南楚三地的不同风俗。

②云梦:古泽薮名。

③陈在楚夏之交:因陈南面为楚,北面为夏(古国名)故云。

交,会合、交接之处。

④清刻:清廉苛严。

意为要求自己很严格。

⑤矜:注重。

己诺:自己应诺、答应之事。

越、楚地带有西楚、东楚和南楚三个地区的不同风俗。

从淮北沛郡到陈郡、汝南、南郡,这是西楚地区。

这里民俗慓悍轻捷,容易发怒,土地贫瘠,少有蓄积。

江陵原为楚国国都,西通巫县、巴郡,东有云梦,物产富饶。

陈在楚、夏交接之处,流通鱼盐货物,居民多经商。

徐、僮、取虑一带的居民清廉苛严,信守诺言。

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此东楚也。

其俗类徐、僮。

朐、缯以北,俗则齐①。

浙江南则越②。

夫吴自阖庐、春申、王濞三人招致天下之喜游子弟③,东有海盐之饶,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亦江东一都会也。

①俗则齐:风俗与齐地相同。

②浙江:即钱塘江。

③王濞:刘濞。

其人其事见卷一百六《吴王濞列传》。

彭城以东,包括东海、吴、广陵一带,这是东楚地区。

这里风俗与徐、僮一带相似。

朐、缯以北,风俗与齐地相同。

浙江以南风俗与越地相同。

吴地从吴王阖闾、楚春申君和汉初吴王刘濞招致天下喜好游说的子弟以来,东有丰富的海盐,以及章山的铜矿,三江五湖的资源,也是江东的一个都市。

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是南楚也,其俗大类西楚。

郢之后徙寿春,亦一都会也。

而合肥受南北潮①,皮革、鲍、木输会也。

与闽中、<于>越杂俗②,故南楚好辞③,巧说少信。

江南卑湿④,丈夫早夭⑤。

多竹木。

豫章出黄金,长沙出连、锡,然堇堇物之所有⑥,取之不足以更费⑦。

九疑、苍梧以南至儋耳者⑧,与江南大同俗⑨,而杨越多焉。

番禺亦其一都会也,珠玑、犀、玳瑁、果、布之凑⑩。

《史记_货殖列传》全文及翻译

《史记_货殖列传》全文及翻译

史记·货殖列传全文及翻译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埶能之荣使。

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谷、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釭置:此其大较也。

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

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此宁有政教发徵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故物贱之徵贵,贵之徵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原大则饶,原小则鲜。

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馀,拙者不足。

故太公望封於营丘,地潟卤,人民寡,於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

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

其後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於列国之君。

是以齐富彊至於威、宣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礼生於有而废於无。

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

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富者得埶益彰,失埶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

夷狄益甚。

谚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

”此非空言也。

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昔者越王句践困於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原文与翻译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原文与翻译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原文与翻译老子曰①:“至治之极②,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③,美其服④,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⑤,挽近世涂民耳目⑥,则几无行矣⑦。

①引文见《老子》下篇第八十章,文字略有不同。

②至治:治理得极好的社会,指政治清明之世。

至:极。

治:治世,与“乱世”相对。

③甘其食:以其食为甘美。

即认为自家的饮食甘美。

甘:美。

④美其服:以其服饰为美。

即认为自己穿著的衣服漂亮。

⑤必:如果,假若。

用:以。

务:要求得到、追求。

⑥挽近世:亦作“挽近”。

挽,通“晚”。

离现在最近的时代。

涂:堵塞。

⑦几:差一点儿,几乎。

无行矣:不可行了。

《老子》一书中说:“最清平的政治达到顶峰,(应该是)邻近国家的居民可以互相望见,鸡犬的声音也能互相听到,百姓们各自品尝着甘甜的食品,穿戴着美丽的服装,习惯于安宁的风俗,从事于快乐的职业,直至老死之时也不相互往来。

”如果一定要按照这种方式去生活,那么,对于近世来说,无疑等于堵塞了人民的耳目,(实际上)则是行不通的。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①、《书》所述虞夏以来②,耳目欲极声色之好③,口欲穷刍豢之味④,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⑤。

俗之渐民久矣⑥,虽户说以眇论⑦,终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⑧,其次利道之⑨,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⑩,最下者与之争。

①《诗》:即《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计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②《书》:即《尚书》,儒家经典之一。

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③极:尽头、极点。

此处意为“享尽”。

声:音乐。

色:女色。

④穷:穷尽。

刍豢:泛指各种牲畜的肉。

刍:吃草的牲畜,如牛羊。

豢:吃粮食的牲畜,如猪狗。

⑤夸矜(jīn,今):夸耀。

矜:骄傲、夸耀。

势能:权势和才能。

⑥渐:浸,浸染。

⑦户说:挨家挨户地劝说。

眇论:微妙的理论。

眇,通“妙”。

美,好。

⑧善者:好的办法。

因:循,依照,顺着。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原文与翻译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原文与翻译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原文与翻译范蠡既雪会稽之耻①,乃喟然而叹曰②:“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③。

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

”乃乘扁舟浮于江湖④,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⑤,之陶为朱公⑥。

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⑦,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⑧。

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⑨。

故善治生者⑩,能择人而任时(11)。

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12),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13)。

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

后年衰老而听子孙(14),子孙修业而息之(15),遂至巨万。

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16)。

①既:已经。

②喟然:叹息的样子。

③得意:满足意愿,实现愿望。

④扁舟:小船。

浮:漂泊。

⑤适:到……去。

鸱夷:亦作“鸱鴺”。

皮制的口袋。

也用来盛酒。

⑥之:到……去。

⑦中:中心。

⑧交:交流。

易:容易、方便。

⑨与时逐:随时逐利。

责:责求,要求。

⑩治生:经营产业。

(11)择人:择用贤人。

任时:把握时效。

(12)致:取得、得到。

(13)再:两次。

与:给予。

贫交:贫穷的朋友。

疏昆弟:远房同姓的兄弟。

(14)听:听任,任凭。

(15)息:增长,增利。

指发展。

(16)称:称颂,赞誉。

范蠡既已协助越王洗雪了会稽被困之耻,便长叹道:“计然的策略有七条,越国只用了其中五条,就实现了雪耻的愿望。

既然施用于治国很有效,我要把它用于治家。

”于是,他便乘坐小船漂泊江湖,改名换姓,到齐国改名叫鸱夷子皮,到了陶邑改名叫朱公。

朱公认为陶邑居于天下中心,与各地诸侯国四通八达,交流货物十分便利。

于是就治理产业,囤积居奇,随机应变,与时逐利,而不责求他人。

所以,善于经营致富的人,要能择用贤人并把握时机。

十九年期间,他三次赚得千金之财,两次分散给贫穷的朋友和远房同姓的兄弟。

这就是所谓君子富有便喜好去做仁德之事了。

范蠡后来年老力衰而听凭子孙,子孙继承了他的事业并有所发展,终致有了巨万家财。

所以,后世谈论富翁时,都称颂陶朱公。

子赣既学于仲尼①,退而仕于卫,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②,七十子之徒③,赐最为饶益④。

《史记_货殖列传》全文及翻译

《史记_货殖列传》全文及翻译

史记·货殖列传全文及翻译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埶能之荣使。

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谷、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釭置:此其大较也。

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

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此宁有政教发徵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故物贱之徵贵,贵之徵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原大则饶,原小则鲜。

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馀,拙者不足。

故太公望封於营丘,地潟卤,人民寡,於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

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

其後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於列国之君。

是以齐富彊至於威、宣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礼生於有而废於无。

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

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富者得埶益彰,失埶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

夷狄益甚。

谚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

”此非空言也。

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昔者越王句践困於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

《史记·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导语:《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史记·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史记·货殖列传》原文: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

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谷、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较也。

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

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原大则饶,原小则鲜。

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馀,拙者不足。

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舄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

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

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

是以齐富彊至于威、宣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礼生于有而废于无。

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

《史记.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 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司马迁老子曰①:“至治之极②,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③,美其服④,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⑤,挽近世涂民‎耳目⑥,则几无行矣‎⑦。

①引文见《老子》下篇第八十‎章,文字略有不‎同。

②至治:治理得极好‎的社会,指政治清明‎之世。

至:极。

治:治世,与‚乱世‛相对。

③甘其食:以其食为甘‎美。

即认为自家‎的饮食甘美‎。

甘:美。

④美其服:以其服饰为‎美。

即认为自己‎穿著的衣服‎漂亮。

⑤必:如果,假若。

用:以。

务:要求得到、追求。

⑥挽近世:亦作‚挽近‛。

挽,通‚晚‛。

离现在最近‎的时代。

涂:堵塞。

⑦几:差一点儿,几乎。

无行矣:不可行了。

《老子》一书中说:“最清平的政‎治达到顶峰‎,(应该是)邻近国家的‎居民可以互‎相望见,鸡犬的声音‎也能互相听‎到,百姓们各自‎品尝着甘甜‎的食品,穿戴着美丽‎的服装,习惯于安宁‎的风俗,从事于快乐‎的职业,直至老死之‎时也不相互‎往来。

”如果一定要‎按照这种方‎式去生活,那么,对于近世来‎说,无疑等于堵‎塞了人民的‎耳目,(实际上)则是行不通‎的。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①、《书》所述虞夏以‎来②,耳目欲极声‎色之好③,口欲穷刍豢‎之味④,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⑤。

俗之渐民久‎矣⑥,虽户说以眇‎论⑦,终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⑧,其次利道之‎⑨,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⑩,最下者与之‎争。

①《诗》:即《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计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②《书》:即《尚书》,儒家经典之‎一。

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③极:尽头、极点。

此处意为‚享尽‛。

声:音乐。

色:女色。

④穷:穷尽。

刍豢:泛指各种牲‎畜的肉。

刍:吃草的牲畜‎,如牛羊。

豢:吃粮食的牲‎畜,如猪狗。

⑤夸矜(jīn,今):夸耀。

矜:骄傲、夸耀。

势能:权势和才能‎。

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

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

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货殖,就是靠贸易来生财求富的意思。

司马迁在《货殖列传》里,详细介绍了有关货殖的各种情况,以及各地货物、人民生活和社会风气等,是关于古代社会经济的重要文献。

以下关于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是小编为各位读者们整理收集的,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参考,欢迎阅读与借鉴。

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作品介绍】《货殖列传》是论述春秋末年到汉武帝年间的社会经济史的专章。

在序文中,作者驳斥了老子的“小国寡民”的历史倒退论,肯定了人们追求物质财富的合理欲望,并试图以此来说明社会问题和社会意识问题。

他认为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必然推动社会生产的分工和社会各经济部门的发展,而人的道德行为又是受他占有财富的多少制约的,从而谴责了汉武帝时期的经济垄断政策,抨击了当时以神意解释社会问题的唯心主义观点。

【原文】货殖列传序出处:《史记》老子曰①:“至治之极②,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③,美其服④,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⑤,挽近世涂民耳目⑥,则几无行矣⑦。

【注释】①引文见《老子》下篇第八十章,文字略有不同。

②至治:治理得极好的社会,指政治清明之世。

至:极。

治:治世,与“乱世”相对。

③甘其食:以其食为甘美。

即认为自家的饮食甘美。

甘:美。

④美其服:以其服饰为美。

即认为自己穿著的衣服漂亮。

⑤必:如果,假若。

用:以。

务:要求得到、追求。

⑥挽近世:亦作“挽近”。

挽,通“晚”。

离现在最近的时代。

涂:堵塞。

⑦几:差一点儿,几乎。

无行矣:不可行了。

【原文】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①、《书》所述虞夏以来②,耳目欲极声色之好③,口欲穷刍豢之味④,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⑤。

俗之渐民久矣⑥,虽户说以眇论⑦,终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⑧,其次利道之⑨,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⑩,最下者与之争。

【注释】①《诗》:即《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计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②《书》:即《尚书》,儒家经典之一。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原文与翻译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原文与翻译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原文与翻译程郑,山东迁虏也,亦冶铸,贾椎髻之民①,富埒卓氏②,俱居临邛。

①贾椎髻之民:把鼓铸的铁器卖给西南地区少数民族。

椎髻:头上挽的如椎形的发髻。

这是汉代广东、广西一带少数民族的普通发式。

②埒:相等,等同。

程郑是从太行山以东迁徙来的降民,也经营冶铸业,常把铁器制品卖给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他的财富与卓氏相等,与卓氏同住在临邛。

宛孔氏之先,梁人也,用铁冶为业。

秦伐魏,迁孔氏南阳。

大鼓铸,规陂池①,连车骑,游诸侯,因通商贾之利②,有游闲公子之赐与名③。

然其赢得过当④,愈于纤啬⑤,家致富数千金,故南阳行贾尽法孔氏之雍容⑥。

①规:规划。

②因:凭借,依*。

③赐与名:施舍的美名。

④赢得过当:赢利很多,大大超过花费的本资。

⑤愈于纤啬:胜于悭吝的商人。

纤啬,小气吝啬。

⑥法:效仿。

雍容:举止大方,从容不迫的样子。

宛县孔氏的先祖是梁国人,以冶铁为业。

秦国攻伐魏国后,把孔氏迁到南阳。

他便大规模地经营冶铸业,并规划开辟鱼塘养鱼,车马成群结队,并经常游访诸侯,借此牟取经商发财的便利,博得了游闲公子乐施好赐的美名。

然而他赢利很多,大大超出施舍花费的那点钱,胜过吝啬小气的商人,家中财富多达数千金,所以,南阳人做生意全部效法孔氏的从容稳重和举止大方。

鲁人俗俭啬,而曹邴氏尤甚①,以铁冶起②,富至巨万。

然家自父兄子孙约③,俛有拾④,仰有取,贳贷行贾遍郡国⑤。

邹、鲁以其故多去文学而趋利者⑥,以曹邴氏也⑦。

①邴:姓。

②起:开始,起家。

③约:约定,规定。

指家规。

④俛:同“俯”。

此句“俛有拾”,和下句“仰有取”,意为一举一动都要有所得,时刻不忘取利。

⑤贳贷:指租赁、放贷的经济活动。

郡国:指郡地和诸侯国。

⑥去:离开,丢弃。

文学:此指儒学。

⑦以:因为,由于。

鲁地民俗节俭吝啬,而曹邴氏尤为突出,他靠冶铁起家,财富多达几万钱。

然而,他家父兄子孙都遵守这样的家规:低头抬头都要有所得,一举一动都要不忘利。

他家租赁、放债、做买卖遍及各地。

史记·货殖列传全文及翻译

史记·货殖列传全文及翻译

史记·货殖列传全文及翻译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埶能之荣使。

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谷、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釭置:此其大较也。

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

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此宁有政教发徵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故物贱之徵贵,贵之徵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原大则饶,原小则鲜。

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馀,拙者不足。

故太公望封於营丘,地潟卤,人民寡,於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

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

其後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於列国之君。

是以齐富彊至於威、宣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礼生於有而废於无。

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

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富者得埶益彰,失埶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

夷狄益甚。

谚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

”此非空言也。

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昔者越王句践困於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

《史记·货殖列传》全文及翻译

《史记·货殖列传》全文及翻译

史记·货殖列传全文及翻译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埶能之荣使。

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谷、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釭置:此其大较也。

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

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此宁有政教发徵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故物贱之徵贵,贵之徵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原大则饶,原小则鲜。

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馀,拙者不足。

故太公望封於营丘,地潟卤,人民寡,於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

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

其後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於列国之君。

是以齐富彊至於威、宣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礼生於有而废於无。

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

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富者得埶益彰,失埶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

夷狄益甚。

谚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

”此非空言也。

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昔者越王句践困於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

《史记·货殖列传》全文及翻译

《史记·货殖列传》全文及翻译

史记·货殖列传全文及翻译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埶能之荣使。

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谷、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釭置:此其大较也。

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

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此宁有政教发徵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故物贱之徵贵,贵之徵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原大则饶,原小则鲜。

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馀,拙者不足。

故太公望封於营丘,地潟卤,人民寡,於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

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

其後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於列国之君。

是以齐富彊至於威、宣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礼生於有而废於无。

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

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富者得埶益彰,失埶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

夷狄益甚。

谚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

”此非空言也。

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昔者越王句践困於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

货殖列传

货殖列传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原文+翻译2010-02-09 21:16:21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埶能之荣使。

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谷、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釭置:此其大较也。

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

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此宁有政教发徵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故物贱之徵贵,贵之徵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原大则饶,原小则鲜。

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馀,拙者不足。

故太公望封於营丘,地潟卤,人民寡,於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

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

其後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於列国之君。

是以齐富彊至於威、宣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礼生於有而废於无。

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

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富者得埶益彰,失埶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

夷狄益甚。

谚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

”此非空言也。

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史记·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导语:《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史记·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史记·货殖列传》原文: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

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谷、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较也。

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

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原大则饶,原小则鲜。

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馀,拙者不足。

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舄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

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

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

是以齐富彊至于威、宣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礼生于有而废于无。

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

货殖列传原文加翻译

货殖列传原文加翻译

货殖列传原文加翻译《货殖列传》是论述春秋末年到汉武帝年间的社会经济史的专章,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货殖列传原文加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货殖列传原文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

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置。

此其大较也。

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

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原大则饶,原小则鲜。

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潟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

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闲敛袂而往朝焉。

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

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礼生于有而废于无。

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

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富者得执益彰,失执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

夷狄益甚。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原文译文赏析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原文译文赏析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原文|译文|赏析《史记·货殖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

这是专门记叙从事“货殖”活动的杰出人物的类传,也是反映司马迁经济思想和物质观的重要篇章。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史记·货殖列传》原文作者:司马迁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輓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埶能之荣使。

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穀、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釭置:此其大较也。

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

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此宁有政教发徵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故物贱之徵贵,贵之徵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原大则饶,原小则鲜。

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馀,拙者不足。

故太公望封於营丘,地潟卤,人民寡,於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

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

其後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於列国之君。

是以齐富彊至於威、宣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礼生於有而废於无。

《史记·货殖列传》全文及翻译

《史记·货殖列传》全文及翻译

史记·货殖列传全文及翻译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埶能之荣使。

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谷、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釭置:此其大较也。

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

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此宁有政教发徵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故物贱之徵贵,贵之徵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原大则饶,原小则鲜。

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馀,拙者不足。

故太公望封於营丘,地潟卤,人民寡,於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

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

其後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於列国之君。

是以齐富彊至於威、宣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礼生於有而废於无。

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

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富者得埶益彰,失埶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

夷狄益甚。

谚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

”此非空言也。

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昔者越王句践困於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

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

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

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货殖,就是靠贸易来生财求富的意思。

司马迁在《货殖列传》里,详细介绍了有关货殖的各种情况,以及各地货物、人民生活和社会风气等,是关于古代社会经济的重要文献。

以下关于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是小编为各位读者们整理收集的,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参考,欢迎阅读与借鉴。

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作品介绍】《货殖列传》是论述春秋末年到汉武帝年间的社会经济史的专章。

在序文中,作者驳斥了老子的“小国寡民”的历史倒退论,肯定了人们追求物质财富的合理欲望,并试图以此来说明社会问题和社会意识问题。

他认为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必然推动社会生产的分工和社会各经济部门的发展,而人的道德行为又是受他占有财富的多少制约的,从而谴责了汉武帝时期的经济垄断政策,抨击了当时以神意解释社会问题的唯心主义观点。

【原文】货殖列传序出处:《史记》老子曰①:“至治之极②,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③,美其服④,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⑤,挽近世涂民耳目⑥,则几无行矣⑦。

【注释】①引文见《老子》下篇第八十章,文字略有不同。

②至治:治理得极好的社会,指政治清明之世。

至:极。

治:治世,与“乱世”相对。

③甘其食:以其食为甘美。

即认为自家的饮食甘美。

甘:美。

④美其服:以其服饰为美。

即认为自己穿著的衣服漂亮。

⑤必:如果,假若。

用:以。

务:要求得到、追求。

⑥挽近世:亦作“挽近”。

挽,通“晚”。

离现在最近的时代。

涂:堵塞。

⑦几:差一点儿,几乎。

无行矣:不可行了。

【原文】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①、《书》所述虞夏以来②,耳目欲极声色之好③,口欲穷刍豢之味④,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⑤。

俗之渐民久矣⑥,虽户说以眇论⑦,终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⑧,其次利道之⑨,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⑩,最下者与之争。

【注释】①《诗》:即《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计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②《书》:即《尚书》,儒家经典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原文与翻译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原文与翻译货殖,即经商,做买卖,靠贸易以生财求利之意。

在《货殖列传》里,司马迁详细地介绍了汉代及其以前有货殖的种种情况,如商贾怎样致富,各地有什么货物,以及经济状况怎样影响人民的生活,形成什么样的社会风气,等等。

它是关于古代社会经济的重要文献。

序文则论述了货殖的重要性及其不得不然的道理。

《史记·货殖列传》原文与翻译老子曰①:“至治之极②,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③,美其服④,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⑤,挽近世涂民耳目⑥,则几无行矣⑦。

①引文见《老子》下篇第八十章,文字略有不同。

②至治:治理得极好的社会,指政治清明之世。

至:极。

治:治世,与“乱世”相对。

③甘其食:以其食为甘美。

即认为自家的饮食甘美。

甘:美。

④美其服:以其服饰为美。

即认为自己穿著的衣服漂亮。

⑤必:如果,假若。

用:以。

务:要求得到、追求。

⑥挽近世:亦作“挽近”。

挽,通“晚”。

离现在最近的时代。

涂:堵塞。

⑦几:差一点儿,几乎。

无行矣:不可行了。

《老子》一书中说:“最清平的政治达到顶峰,(应该是)邻近国家的居民可以互相望见,鸡犬的声音也能互相听到,百姓们各自品尝着甘甜的食品,穿戴着美丽的服装,习惯于安宁的风俗,从事于快乐的职业,直至老死之时也不相互往来。

”如果一定要按照这种方式去生活,那么,对于近世来说,无疑等于堵塞了人民的耳目,(实际上)则是行不通的。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①、《书》所述虞夏以来②,耳目欲极声色之好③,口欲穷刍豢之味④,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⑤。

俗之渐民久矣⑥,虽户说以眇论⑦,终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⑧,其次利道之⑨,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⑩,最下者与之争。

①《诗》:即《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计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②《书》:即《尚书》,儒家经典之一。

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③极:尽头、极点。

此处意为“享尽”。

声:音乐。

色:女色。

④穷:穷尽。

刍豢:泛指各种牲畜的肉。

刍:吃草的牲畜,如牛羊。

豢:吃粮食的牲畜,如猪狗。

⑤夸矜(jīn,今):夸耀。

矜:骄傲、夸耀。

势能:权势和才能。

⑥渐:浸,浸染。

⑦户说:挨家挨户地劝说。

眇论:微妙的理论。

眇,通“妙”。

美,好。

⑧善者:好的办法。

因:循,依照,顺着。

⑨利道之:以利引导它。

道,同“导”。

⑩整齐之:用规章制度约束他们的行动,使之规规矩矩。

(11)与之争:与民争利。

太史公认为:说到神农氏以前的情况,我不知道。

至于象《诗经》与《书经》上所描述的虞舜以及夏朝以来的情况,则是人们总是要使自己的耳目尽情地得到音乐和女色的享受,使口中尽多地品尝牲畜肉类的美味,身躯尽量安处于舒适而快乐的环境,而精神上还要炫耀自己的权势与才能的荣耀,使这种风俗浸染百姓的思想已经很悠久了,即使用老子那样微妙的言辞逐家逐户地去劝说他们,终究也不能使他们的精神淳化。

所以,(掌权者对于人民),最高明的办法是听其自然,其次是诱导他们,再其次是教育他们,又其次是(用典章制度来)束缚他们,最愚蠢的办法是与百姓争利。

夫山西饶材①、竹、穀②、③、旄④、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⑤、声色⑥;江南出楠⑦、梓⑧、姜、桂⑨、金、锡、连⑩、丹沙(11)、犀(12)、玳瑁(13)、珠玑(14)、齿革(15);龙门、碣石北多马(16)、牛、羊、旃裘(17)、筋角(18);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19):此其大较也(20)。

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21)。

故待农而食之(22),虞而出之(23),工而成之(24),商而通之(25)。

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26)?人各任其能(27),竭其力,以得所欲。

故物贱之征贵(28),贵之征贱(29),各劝其业(30),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岂非道之所符(31),而自然之验邪(32)?①饶:富有。

材:木材。

②穀(gǔ,谷):木名,即楮木,树皮可以造纸。

③(lú,卢):野麻,可以织布。

④旄:牦牛尾。

尾上的长毛可作舞蹈道具和旌旗的装饰。

⑤丝:蚕丝。

⑥声色:音乐和女色。

当时统治者将此看做供享乐用的商品,故也列入货物中。

⑦楠:楠木,是贵重的建筑和造船材料。

⑧梓:梓树,木材可以制作器具。

⑨桂:也叫木犀,是珍贵的芳香植物。

⑩连:通“链”,铅矿石。

(11)丹沙:矿物名。

即丹砂,俗称朱砂。

(12)犀:指犀牛角。

(13)玳瑁:爬行动物,跟龟相似。

甲壳可作珍贵的装饰品。

(14)珠玑:泛指珠子。

珠:珍珠。

玑:不圆的珠子。

(15)齿革:指某些兽类的牙齿和皮革,如象牙、虎皮。

(16)龙门:即龙门山,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陕西韩城县东北。

碣石:即碣石山,在今河北昌黎县北。

(17)旃裘:毡子和皮衣。

旃,通“毡”。

(18)筋角:兽筋、兽角,用作制造弓弩。

(19)棋置:好像棋子那样密布。

(20)大较:大略、大概。

(21)谣俗:民间习俗。

因歌谣能反映民间习俗,故以谣俗代指。

奉生:养生。

奉:供养。

具:器具、用品。

(22)待:依靠。

(23)虞:掌管山林水泽的官员,包括开发山泽资源的人。

(24)工:工匠,手工业者。

成之:制造出来。

(25)商:商人。

通之:流通货物。

(26)宁(nìng,佞):难道。

政教:政令。

发征:征发。

征:求取。

期会:约期会集。

(27)任其能:尽其所能。

指发挥自己的特长与技能。

(28)物贱之征贵:意思是物贱极必贵,所以贱是贵的征兆。

征,征兆。

(29)贵之征贱:意思是物贵极必贱,所以贵是贱的征兆。

(30)劝:劝勉、努力。

(31)道:客观规律。

此处指经济法则。

符:符合。

(32)自然:指自然法则。

验:证明。

太行山以西饶有木材、竹子、楮木、野麻、旄牛尾和玉石,太行山以东多出鱼、盐、漆、丝和音乐、女色,江南盛产楠木、梓木、生姜、木犀、金、锡、铅矿石、丹砂、犀牛角、玳瑁、珠玑、兽角、皮革,龙门山、碣石山以北广产马、牛、羊、毛毡、毛皮和兽筋、兽角,铜、铁则往往在千里山峦中布满,如同摆满棋子的棋盘一般。

这还仅仅是物产分布的大概情况。

这些物品都是中原人民所喜爱的,是百姓们衣着饮食与养生送死所必备的东西。

所以,人们依赖农民耕种来供给他们食物,虞人开出木材来(供给他们使用),工匠做成器皿来(供他们的所需),商人输通这些财物(供他们选购)。

这哪里是因为国家颁布了政令来要求才做到的呢?人们各自以自己的才能来行事,竭尽自己的力量,以此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因此,物品价格低廉,商人就会把商品销售到可以贵卖的地方;物品价格昂贵,商人就会从价格低廉的地方运来销售。

各自勤勉而致力于他们的本业,乐于从事自己的工作,如同水向低处流,日日夜夜而永无休止,他们不待召唤自己就赶来,物产不须征求而百姓们自己就生产出来。

这难道不是合乎规律的而自然就是如此的证明吗?《周书》①曰:“农不出则乏其食②,工不出则乏其事③,商不出则三宝绝④,虞不出则财匮少⑤。

”匮少而山泽不辟矣⑥。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⑦。

原大则饶⑧,原小则鲜⑨。

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贫富之道,莫之夺予⑩,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11)。

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潟卤(12),人民寡(13),于是太公劝其女功(14),极技巧(15),通鱼盐(16),则人物归之(17),繦至而辐凑(18)。

故齐冠带衣履天下(19),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20)。

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21),设轻重九府(23),则桓公以霸(24),九合诸侯(24),一匡天下(25);而管氏亦有三归(26),位在陪臣(27),富于列国之君。

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也(28)。

①《周书》:《尚书》组成部分之一。

相传是记载周代史事之书。

②出:生产、种田。

③事:事物、器物。

④三宝:指粮食、器物、财富。

绝:断绝,无。

⑤匮:缺乏。

⑥辟:开辟。

⑦原:本源、源泉。

⑧饶:富足,东西多。

⑨鲜:贫困,东西少。

⑩莫:无人,没有谁。

予:通“与”,给与。

(11)拙者:愚笨的人。

不足:不富裕,穷困。

(12)潟(xì,戏)卤(lǔ,鲁):不适宜耕种的盐碱地。

(13)寡:少。

(14)女功:亦作“女工”、“女红”。

指妇女所作的纺织、刺绣、缝纫等事。

(15)极技巧:极尽其技巧。

即使其技巧达到极高的水平。

(16)通:交流、贬运。

(17)人物:指人和物。

归:归附,归聚。

(18)繦至:像绳索相连一样接连而来。

繦,用绳索穿好的钱串。

辐凑:形容四方人物来归,象辐之集中于毂一般。

辐:车轮中间的直木。

凑,聚集。

(19)冠带衣履天下:以冠带衣履供给天下。

意为天下的冠带衣履多为齐所制作。

(20)海岱之间:今山东半岛。

海:指今渤海。

岱:指泰山。

敛袂:整理衣袖。

袂:衣袖。

朝:朝见,朝拜。

(21):修治、整顿。

(22)轻重:中国历史上关于调节商品、货币流通和控制物价的理论。

以《管子·轻重》论述最为详细。

此处意为调节物价,掌管财政。

九府:周代掌管财政的九个官府。

(23)霸:称霸。

(24)九合:多次会合。

(25)匡:正,纠正。

(26)三归:台观名。

相传为管仲修筑,作游赏用。

说明其财势超过一般大臣。

(27)陪臣:春秋时期诸侯的大夫对周天子自称陪臣。

(28)威:指齐威王田因齐。

宣:指齐宣王田辟疆。

《周书》上说:“农民不生产出来粮食,食物就要匮乏,工匠不生产出器物,劳动与生活就要陷于困厄,商人不进行流通,那么粮食、器物、财富就要断绝,虞人不开发山泽,资源就会缺少。

”反过来,资源缺少,山泽也就不能重新得到开发。

这四种行业,是人民衣着食物的源泉。

源泉广阔,就会富饶起来;源泉窄小,就会贫穷下去。

它们对上可以使国家富强,对下可以使家族富有。

贫富的形成,没有入能给予他们,也没有人能剥夺他们,只是聪明的人能使财富有余,愚蠢的人只能使财物不足。

所以姜太公吕望被封在营丘,那里的土地本来是盐碱地,人口稀少,于是姜太公就鼓励女子纺绩,极力提倡工艺技巧,把鱼、盐运到别处去销售。

这样,其他地方的人民归附于他,货物也源源不断地运来了,象钱串一般,络绎不绝,又如车辐一般,向这里集中。

所以,齐国生产的帽子、带子,衣服、鞋子畅销天下,从海滨到泰山之间的诸侯都整好衣袖来齐国朝拜。

此后,齐国中经衰落,管仲又修治姜太公的事业,设立调整物价的九个官府,而齐桓公因此能够称霸天下,多次以霸主的雄姿盟会诸侯,匡正了整个天下的政治,而管仲自己也修筑了三归台,他的地位在陪臣之列,财富却胜于列国的君王。

从此,齐国又富强起来,一直持续到齐威王、齐宣王时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①。

”礼生于有而废于无②。

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③。

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④。

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⑤,以而不乐⑥,夷狄益甚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