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品德发展-儿童教育演示课件.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乏是非善恶观念,认为免受惩 罚的行为都是好的,遭到批评指 责的行为都是坏的。
因为害怕惩罚而遵守规则。
赞成:他一开始想付钱,而且也没 偷走别的东西。
反对:不能去偷药,因为如果被人 抓到的话要坐牢的。
(2)相对功利主义的定向阶段(instrumental-relativist orientation)
故事B
有一天,有一个叫亨利的小男孩在母亲外出时, 想从碗橱里拿出一些果酱,但是放果酱的地方太高, 他的手臂够不着,他试图取果酱时,碰到了一只杯子, 结果杯子掉下来打碎了。
Q:“哪个孩子的行为更坏,为什么”?
通过一系列研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认知从一 个非常自我中心的道德推理阶段发展到以合作和互利为 基础的公平系统阶段,经历了一个前道德前段和两个道 德阶段。
在行为责任判定上,儿童会根据行为者的主观 动机来判断对错。
比如:对偶故事中的亨利更坏,因为他是偷吃果酱, 动机不良;而约翰虽然打破了15只杯子,但他是 无意的。
2.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有一个妇女欧洲患有一种特殊的癌症,生命垂危。 医生诊断后认为,只有一种药物能救她的命,这就是本 城药剂师最近发明的一种新药。该药成本较贵(200美 元),而药剂师的索价是成本的10倍(2000美元)。病 妇的丈夫海因兹多方求援,只凑到药费的一半(1000美 元)。海因兹把实情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快要死了, 请求把药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者允许赊账,但药剂师说: “不行,我发明此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兹走投无路, 竟铤而走险,在晚上夜深人静时撬开了药剂师经营的药 店的店门,为妻子偷走了药物。
小学生品德发展
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一般特点
通过本章学习,你应该能够: 了解道德品质发展的四个方面(道德的认知、
情感、意志和行为四个成分); 掌握小学生道德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和行为
发展的理论; 从整体上描述小学生道德认知、情感、意志
和行为的发展特点。
一、小学生道德认知的发展
(一)道德认知的发展理论
比如,一名出租车司机为了挽救乘客的性命而超速, 应该受惩罚吗? 肯定要受到惩罚,因为他违反了规则,不论他的理 由有多么正当。
在行为责任的判定上,儿童通常从行为的结果 (而不是行为的动机)来进行判断。
听完上述的对偶故事——哪个孩子的行为更坏? 他们认为应当要惩罚约翰,因为他打碎了15只杯 子,比亨利的一只杯子要严重多了。
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或维持社会秩序而遵守规则。 道德动机从具体的惩罚和报偿发展为获得社会赞赏和避免谴责。
(3)“好孩子”定向阶段(good boy/nice gir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orientation)
符合道德的行为就是让人高 兴、给人帮助或得到别人认 可的行为。
遵守道德规则的目的就是为
了被别人看做“好人”。
赞成:有义务挽救妻子的生命,但也 要偿还药剂师药钱,并因为偷窃而 接受惩罚。
反对:海因兹不应该去偷药,因为如 果人人都违法去偷东西的话,社会 就会变得很混乱。
水平与阶段表现
儿童对两难问题的典型回答
为了获得奖赏或实现个人目的而 遵守规则。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别 人的观点,但他人定向的行为最 终也是为了获得回报。
赞成:应该去偷药,谁让那个药剂 师那么坏,便宜一点就不行吗?
反对:药剂师并没有错,做生意就 是为了赚钱。
水平与阶段表现
儿童对两难问题的典型回答
2. 习俗道德水平(conventional morality )(9岁至成人)
儿童对两难问题的典型回答
1. 前习俗道德水平(preconventional morality)(9岁以下儿童)
习俗:即道德准则。 这一水平的儿童能意识到规则的存在,认为规则由权威人物制定,
人们为了避免惩罚或获得个人利益而遵守。
(1)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punishment-obedience orientation)
1.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观察和访谈,考查儿童规则意识的发展。 如询问儿童“这些规则是从哪里来的?每个人都必
须遵守吗?规则是可以改变的吗?”
对偶故事法,考察儿童对行为责任的判定。 向儿童讲述两个相似的犯错故事,询问儿童对故
事中主人公错误责任的认识。
故事A
一个叫约翰的小男孩在他的房间里,家里人叫他 去吃饭,他走进餐厅,但在门背后有一把椅子,椅子 上有一个放着十五只杯子的托盘。约翰并不知道门背 后有这些东西,他推门进去,门撞到了托盘,结果15 只杯子都撞碎了。
赞成:作为一个好丈夫就应该照顾好 自己的妻子,如果他不这样做,结 果妻子死了,别人会骂他见死不救, 没有良心。
反对:海因兹已经尽力了,不能因为 他没有偷药就谴责他。
(4)遵守法规阶段(law and order orientation)
道德动机是不是害怕惩罚, 而是相信规则和法律能够维 护社会秩序。正确的行为就 是遵守法定权威所指定的规 则行为。
(2)自律道德阶段(10-11岁以后)
所谓“他律”,就是受外部规则的约束和管制。
儿童的思维更加灵活,认为规则是可变的,人 们可以主观地制定社会规则,也可以挑战现有规则。 同时,在大家都同意的情况下,还可以修改规则。 他们认为,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有时也可以违反 规则。
比如:为了救人而违规的司机,就算他违背了 交通规则,但他也是道德的。
Q:你觉得海因兹该不该偷药?为什么?
科尔伯格采用类似的九个道德两难故事,让10岁、 13岁和16岁的儿童进行判断,在个人的需要与外部 的规则或法律之间做出抉择。
在分析了儿童不同的反应之后,他总结出:儿童 的道德发展以固定顺序依次经历三个水平,每个水平 又包括两个不同的道德阶段。(三水平六阶段)
水平与阶段表现
(1)前道德阶段 学龄前的儿童几乎不关注规则,也不理解规则的真
正含义。如,在弹子游戏中,没有明确的获胜目的,游 戏的目的在于轮流玩,不需要规则的约束。他们的行为 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不道德”的。
(2)他律道德阶段(5-10岁)
所谓“他律”,就是受外部规则的约束和管制。
这一时期的儿童思维比较刻板,认为规则是由 权威人物所制定的,不可更改,而且必须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