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预案的评审、修订规定
应急预案评审修订规定
应急预案评审修订规定为了贯彻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7号),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做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编制本指南。
一、评审方法应急预案评审采取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两种方法。
形式评审主要用于应急预案备案时的评审,要素评审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组织的应急预案评审工作。
应急预案评审采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种意见进行判定。
对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项目,应给出具体修改意见或建议。
(一)形式评审。
依据《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对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附件项目以及编制程序等内容进行审查,重点审查应急预案的规范性和编制程序。
应急预案形式评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见附件1。
(二)要素评审。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从合法性、完整性、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操作性和衔接性等方面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为细化评审,采用列表方式分别对应急预案的要素进行评审。
评审时,将应急预案的要素内容与评审表中所列要素的内容进行对照,判断是否符合有关要求,指出存在问题及不足。
应急预案要素分为关键要素和一般要素。
应急预案要素评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见附件2、附件3、附件4、附件5。
关键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必须规范的内容。
这些要素涉及生产经营单位日常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的关键环节,具体包括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组织机构及职责、信息报告与处置和应急响应程序与处置技术等要素。
关键要素必须符合生产经营单位实际和有关规定要求。
一般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可简写或省略的内容。
这些要素不涉及生产经营单位日常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的关键环节,具体包括应急预案中的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单位概况等要素。
二、评审程序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应急救援预案评审修订规定
应急救援预案评审修订规定为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我国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应急救援预案评审修订规定。
下面是店铺带来关于应急救援预案评审修订规定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1 制定应急救援预案评审修订规定的目的为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7号)和《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安监总厅应急〔2009〕73号)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2 应急救援预案评审修订规定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加油站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发布、备案、和修订等工作。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应在职责范围内监督、指导应急预案的编制、培训、演练和宣传教育等工作,协调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关系,对应急预案所涉及的资源和保障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应急救援预案评审修订规定职责3.1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应组织编制、修订加油站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
其他相关岗位人员根据本实际安全情况,参与组织编制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3.2应急预案编制符合相关要求后,由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由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分发至岗位,并逐级做好应急预案备案工作。
3.3安全管理人员负责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发放、使用、保管和回收,保证各相关岗位和人员所使用的为最新有效版本。
填写《文件发放登记表》(AQBZH-JL/1-3)3.4.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修订后由安全管理人员组织员工培训学习。
填写《应急救援培训记录》(AQBZH-JL/10-9)4 应急救援预案评审修订规定工作程序4.1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应至少每3年组织专家对应急预案进行内部评审、修订一次,应急预案在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适用范围、条件,有关应急资源情况,以及与相关预案的衔接关系等发生变化时,或发现存在问题时,应当及时进行评审和修订。
评审应形成书面纪要并附有专家名单,应急预案修订情况应有记录并归档,应急预案经评审、修订后由矿长重新签署公布。
应急救援预案评审修订规定
应急救援预案评审修订规定第一篇:应急救援预案评审、评估和修订制度一、目的为了规范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提高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维护社会稳定,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评审、评估和修订工作。
三、职责1. 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 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员工培训学习,填写《应急救援培训记录》;3.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应至少每3年组织专家对应急预案进行内部评审;4. 生产经营单位应认真分析研究评审意见,按照评审意见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5. 评审意见要求重新组织评审的,生产经营单位应组织有关部门对应急预案重新进行评审。
四、评审程序1.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全面分析本单位危险因素,确定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2. 针对危险源和事故危害程度,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3. 客观评价本单位应急能力,掌握可利用的社会应急资源情况;4. 制定相关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5. 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对应急预案进行内部评审,形成评审意见;6. 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根据评审意见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7. 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将修订后的应急预案提交给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进行内部评审;8.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对修订后的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形成评审意见;9. 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根据评审意见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10. 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将修订后的应急预案提交给主要负责人审批。
五、评审方法应急预案评审分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评审采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种方式。
六、评审记录1. 评审项目、评审内容及要求、评审意见;2. 应急预案版本号、应急预案名称、生产经营单位名称、发布日期等内容;3. 对应急预案实施提出具体要求;4. 发布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或单位盖章;5. 应急预案正文、图表、文字等内容;6. 附件项目齐全,编排有序合理;7. 多个附件应标明附件的对应序号;8. 编制过程相关记录。
应急救援预案评审、评估和修订制度
应急救援预案评审、评估和修订制度1. 引言应急救援预案是组织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工具,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制定的应急预案需要经过定期的评审、评估和修订,以确保其科学合理性和实用性。
本文档旨在建立一个完善的应急救援预案评审、评估和修订制度,以提高组织应急救援能力和响应效率。
2. 评审流程2.1 预审阶段预审阶段是指在正式评审之前,对应急救援预案进行初步审查和检查的阶段。
具体流程如下: 1. 由应急管理部门确定预审人员和预审标准。
2. 预审人员根据预审标准对应急救援预案进行审查。
3. 预审人员编写预审报告,包括对应急救援预案的初步评定和存在的问题。
4. 预审报告提交给主管部门,并进行讨论和修正。
2.2 正式评审阶段正式评审阶段是指对经过预审的应急救援预案进行详细评审和讨论的阶段。
具体流程如下: 1. 由应急管理部门确定正式评审委员会和评审标准。
2. 正式评审委员会对应急救援预案进行系统性评估,包括设施设备、应急资源、人员配置等方面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 正式评审委员会提出评审意见和建议,并编写评审报告。
4. 评审报告提交给主管部门,并进行讨论和修正。
5. 主管部门根据评审报告和讨论结果,制定应急救援预案修订计划。
3. 评估要素在评估应急救援预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时,需要考虑以下要素: - 突发事件风险评估: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应对措施的重要性和优先级。
- 应急资源评估:评估组织拥有的应急资源的充足性和可用性,包括设施设备、人员素质、协作机制等。
- 应急力量评估:评估组织的应急力量的组成、分工和协调能力。
- 应急演练评估:根据定期进行的应急演练,评估应急救援预案的实施情况和改进空间。
4. 修订制度应急救援预案的修订是持续的过程,需要根据评估和实践进行不断的修正和改进。
具体流程如下: 1. 主管部门根据评估报告和讨论结果,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的修订计划。
2. 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组织预案的修订工作,包括收集和整理修订建议,制定修订方案。
应急救援预案评审修订规定
应急救援预案评审修订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应急救援预案评审修订工作, 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应急救援预案的评审修订工作, 应依据应急救援工作发展的需要, 结合实际情况, 及时修订完善。
第三条应急救援预案评审修订工作应坚持科学、民主、透明、依法的原则, 确保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应急救援预案评审修订工作应建立健全协调机制, 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配合, 形成合力。
第五条应急救援预案评审修订工作要注重宣传教育工作, 提高应急救援预案编写人员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第六条应急救援预案评审修订工作应加强监督检查, 保障修订工作的规范性和及时性。
第二章评审修订程序第七条应急救援预案的评审修订工作, 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一、组织调查研究: 相关部门应组织调查研究, 了解实际情况, 形成修订的依据。
二、编制修订方案: 根据调查研究结果, 相关部门应组织编制修订方案, 明确修订内容和要求。
三、内部评审: 修订方案完成后, 应组织内部评审, 确保修订内容的合理性和恰当性。
四、征求意见: 修订方案经过内部评审后, 应向各有关单位和专家征求意见, 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五、修改完善: 根据征求意见的结果, 对修订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六、发布实施: 修订方案经过修改完善后, 应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并予以发布和实施。
第八条应急救援预案的修订应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需求, 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修订内容主要包括: 组织机构调整、任务分工优化、应急预案内容更新、责任分工明确、人员培训和演练计划等方面。
第九条应急救援预案的修订应遵循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的原则, 确保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和资源协调。
第十条修订后的应急救援预案应及时向社会公示, 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章评审修订责任第十一条各级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及有关单位应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的评审修订责任制, 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和任务。
应急预案评审修订制度
应急预案评审修订制度
是指针对应急预案进行定期评审和修订的一套制度性规定。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应急预案的时效性、有效性和适应性,以应对在紧急情况下的各种突发事件。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应急预案评审修订制度的内容:
1.评审周期:确定评审应急预案的周期,一般可以是每年或每两年进行一次评审。
2.评审组织:确定评审应急预案的责任部门和组织人员,包括应急管理部门、相关专家以及相关部门的代表等。
3.评审内容:明确评审应急预案的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应急预案的组织结构、应急措施、任务分工、应急资源等内容。
4.评审程序:制定评审应急预案的详细流程,包括但不限于:召开评审会议、收集和分析有关应急预案的信息、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商、修订应急预案的草案、发布修订后的应急预案等。
5.修订标准:明确评审修订应急预案的标准和要求,确保修订后的应急预案能够更好地适应实际应急需求和灾害形势变化。
6.修订记录:建立应急预案的修订记录和档案,包括原有应急预案、修订后的应急预案、评审的会议记录、修订意见和建议等。
7.修订公示:修订后的应急预案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公示,并确保他们了解和掌握修订后的应急预案内容。
8.修订后的培训与演练:根据修订后的应急预案进行培训和演练,确保相关人员和部门能够有效应对各种应急情况。
以上是一个可能的应急预案评审修订制度的内容,具体的制度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
应急预案评审修订管理规定
应急预案评审修订管理规定第一条为规范公司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现予以发布。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发布、备案、培训、演练和修订等工作。
第三条安环科应当组织各部门依分级评审原则对公司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第四条预案评审由安环科组织有关人员进行。
必要时参加预案评审的人员应当包括应急预案涉及的政府部门、监管机构和相关单位工作人员以及化工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方面的专家。
评审意见应当记录、存档。
第五条预案评审应当注重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基本要素的完整性、预防措施的针对性、组织体系的科学性、响应程序的操作性、应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应急预案的衔接性等内容。
第六条公司应急预案经评审合格后,由安环科主要负责人签署印发。
应急预案印发文件或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声明内容及签字应当作为应急预案批准页的主要内容。
第七条公司预案应当每三年至少修订一次,预案修订结果应当详细记录。
第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安环科应当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对应急预案进行相应修订:(一)企业生产规模发生较大变化或进行重大技术改造的;(二)企业隶属关系发生变化的;(三)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形成重大危险源的;(四)应急指挥体系、主要负责人、相关部门人员或职责已经调整的;(五)依据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发生变化的;(六)应急预案演练、实施或应急预案评估报告提出整改要求的;(七)监管机构或有关部门提出要求的。
第九条公司在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后,应当及时向监管机构和有关部门或单位报告修订情况,并按照有关程序重新备案。
应急预案评审修订规定
应急预案评审修订规定为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贵方》的相关法律法规精神,指导本公司做好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公司实际编制本规定。
一、评审方法应急预案评审采取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两种方法。
形式评审主要用于应急预案备案时的评审,要素评审用于公司组织的应急预案评审工作。
应急预案评审采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种意见进行判定。
对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项目,应给出具体修改意见或建议。
一形式评审。
依据上级有关行业规范,对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附件项目以及编制程序等内容进行审查,重点审查应急预案的规范性和编制程序。
二要素评审。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有关行业规范,从合法性、完整性、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操作性和衔接性等方面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为细化评审,采用列表方式分别对应急预案的要素进行评审。
评审时将应急预案的要素内容与评审表中所列要素的内容进行对照,判断是否符合有关要求,指出存在问题及不足。
应急预案要素分为关键要素和一般要素。
关键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必须规范的内容。
这些要素涉及公司日常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的关键环节,具体包括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组织机构及职责、信息报告与处置和应急响应程序与处置技术等要素。
关键要素必须符合公司和有关规定要求。
一般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可简写或省略的内容。
这些要素不涉及公司日常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的关键环节,具体包括应急预案中的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部位概况等要素。
二、评审程序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公司应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一评审准备。
成立应急预案评审工作组,落实参加评审的部位或人员将应急预案及有关资料在评审前送达参加评审的部位或人员。
二组织评审。
评审工作应由公司主要负责人或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主持,参加应急预案评审人员应符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要求。
应急救援预案评审修订规定范本(四篇)
应急救援预案评审修订规定范本一、背景应急救援工作是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
为了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和效率,各单位需要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进行评审和修订。
本文旨在规定应急救援预案评审修订的具体规则,为各单位制定和完善预案提供依据。
二、评审对象1. 所有已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2. 经过实战验证的应急救援预案。
三、评审参与人员评审工作由应急救援部门负责,参与评审的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1. 具备一定的应急救援知识和经验;2. 熟悉本单位的运行情况和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原则;3. 具备较强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四、评审内容1. 预案的适用性评审a) 预案是否能覆盖各种应急情况;b) 预案是否与单位实际情况相符;c) 预案中的应急响应程序是否清晰明确;d) 预案中的指挥组织机构是否合理;e) 预案中的责任分工是否明确。
2. 预案的可操作性评审a) 预案中的各项措施是否可行;b) 预案中的物资和设备是否能及时提供;c) 预案中的人员配备是否合理;d) 预案中的培训计划是否完善。
3. 预案的完整性评审a) 预案中的各流程是否完整;b) 预案中是否有遗漏的环节;c) 预案是否与其他相关预案相衔接。
五、评审方法评审工作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查阅和比对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2. 邀请专家进行评审;3. 召开评审会议,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4. 实地考察,了解实际情况。
六、评审结果处理1. 针对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制定修订方案;2. 对修订后的预案进行再次评审,确保问题得到解决;3. 定期组织演练,验证修订后的预案的可行性。
七、评审周期1. 初次制定预案后的评审周期为一年;2. 经过修订的预案的评审周期为两年;3. 高风险单位的预案评审周期为半年。
八、评审记录评审工作应做好记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评审日期、地点和参与人员;2. 评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讨论结果;3. 修订计划和实施方案。
九、预案修订的主要原则1. 预案修订需与现行法律法规相符;2. 预案修订需与单位实际情况相适应;3. 预案修订需充分考虑各种应急情况和可能的变化;4. 预案修订需明确责任分工和应急响应程序。
应急救援预案评审修订制度
应急救援预案评审修订制度一、目的为了规范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评审、评估和修订工作。
三、职责1. 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应急预案的评审工作,对应急预案的实施进行监督;3. 各部门、分支机构、子公司应积极参与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和评审工作,负责本部门、分支机构、子公司的应急预案的实施和演练;4. 评审人员负责对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进行评审。
四、评审程序1. 成立应急预案评审小组,组长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由相关部门、分支机构、子公司负责人及评审人员组成;2. 应急预案编制单位应提交应急预案评审材料,包括应急预案文本、相关资料等;3. 评审小组对应急预案进行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评审采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种方式;4. 评审小组出具评审意见,应急预案编制单位根据评审意见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5. 修订后的应急预案重新提交评审小组评审,直至满足要求;6. 应急预案编制单位根据评审意见完善应急预案,并进行发布和实施。
五、评审要求1. 应急预案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2. 应急预案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明确应急组织体系、应急资源、应急响应程序等内容;3. 应急预案应具有可操作性,明确应急措施、应急行动、应急联动等内容;4. 应急预案应具有针对性,针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制定;5. 应急预案应具有实效性,定期进行评审和修订,确保应急预案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六、修订程序1. 生产经营单位应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修订;2.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组织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提出修订意见;3. 应急预案编制单位根据评审意见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4. 修订后的应急预案重新提交评审小组评审;5. 应急预案编制单位根据评审意见完善应急预案,并进行发布和实施。
应急预案评审、修订规定
应急预案评审、修订规定为贯彻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7号),做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编制本指南。
一、评审方法应急预案评审采取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两种方法。
形式评审主要用于应急预案备案时的评审,要素评审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组织的应急预案评审工作。
应急预案评审采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种意见进行判定。
对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项目,应给出具体修改意见或建议。
(一)、形式评审。
依据《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对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附件项目以及编制程序等内容进行审查,重点审查应急预案的规范性和编制程序。
应急预案形式评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见附件1)。
(二)、要素评审。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从合法性、完整性、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操作性和衔接性等方面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为细化评审,采用列表方式分别对应急预案的要素进行评审。
评审时,将应急预案的要素内容与评审表中所列要素的内容进行对照,判断是否符合有关要求,指出存在问题及不足。
应急预案要素分为关键要素和一般要素。
应急预案要素评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见附件2、附件3、附件4、附件5)。
关键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必须规范的内容。
这些要素涉及生产经营单位日常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的关键环节,具体包括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组织机构及职责、信息报告与处置和应急响应程序与处置技术等要素。
关键要素必须符合生产经营单位实际和有关规定要求。
一般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可简写或省略的内容。
这些要素不涉及生产经营单位日常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的关键环节,具体包括应急预案中的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单位概况等要素。
二、评审程序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应急救援预案评审修订规定(2篇)
应急救援预案评审修订规定一、引言本文旨在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的评审修订规定模版,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本规定适用于各类应急救援预案的评审修订,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等预案。
二、评审修订流程1.确定评审组成员及职责分工:评审组由相关部门、专家和实际应急救援工作人员组成。
评审组成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背景和应急救援经验。
评审组组长负责组织评审工作,并与各成员协调沟通。
2.收集评审资料:评审组成员需收集和整理现行预案的相关资料,包括但不限于预案文本、应急响应流程、应急资源调配方案等。
3.制定评审指标:评审组根据预案的特点和要求,制定评审指标和评分标准,确保评审过程科学、客观和一致。
4.开展评审工作:a.逐项评审预案内容:评审组成员针对预案的每一项内容进行评审,包括目标和任务、组织体系、预案流程、资源调配和支持等方面。
b.评估预案实施效果:评审组需评估预案的实施效果,以及是否存在问题和不足之处。
评审组成员可参考历次实际应急救援操作和演练情况作为评估依据。
c.提出修改建议:评审组成员在评审过程中,如发现预案存在问题和不足之处,应及时提出修改建议并提供合理和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
5.总结评审结果:评审组根据评审过程和评分标准,总结评审结果,并形成评审意见报告。
评审意见报告应包括评审的具体内容、存在问题和不足、修改建议以及改进方案等。
6.修订预案:预案的编制单位根据评审意见报告,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修订过程中,应注重保持预案的持续改进和更新。
7.再评审和定期复查:修订后的预案需要再次进行评审,并定期进行复查,以确保修订后的预案满足实际应急救援需求。
三、评审修订要点1.目标和任务:预案的目标和任务应明确、具体、可量化和可评估。
评审时需验证预案中的目标和任务是否与实际应急情况相匹配、相对应。
2.组织体系:预案的组织体系应简洁明了、合理高效。
评审时需评估预案中的组织关系、职责分工和信息沟通机制是否合理。
应急预案评审和修订的规定
应急预案评审和修订的规定1. 引言应急预案是组织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工具,能够为组织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决策依据。
然而,随着环境和需求的变化,应急预案需要不断评审和修订,以确保其实用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应急预案评审和修订的规定,以指导组织进行有效的应急管理。
2. 应急预案评审的重要性应急预案的评审是保障组织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关键环节。
通过定期评审,可以发现和解决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确保预案与组织的需求和背景相匹配。
评审还可以及时调整预案的结构和内容,以应对新的风险和挑战。
3. 应急预案评审的流程应急预案评审应遵循以下流程: - 确定评审的频率和时间节点,例如每年或每次重大变动后进行评审; - 组织评审团队,包括应急管理人员、专家和相关部门的代表; - 评审预案的目标和范围,并明确评审的重点和关注点; - 对预案的结构、内容、程序和流程进行仔细审查,包括预案的完整性、清晰度和适用性; - 提出评审意见和建议,并记录在评审报告中; - 根据评审报告的结果,进行修订和改进。
4. 应急预案修订的原则应急预案的修订应遵循以下原则: - 及时性:修订应当根据实际需求和变化情况进行,避免过于频繁或延误; - 可操作性:修订后的预案要具备可操作性,能够指导实践并对应急行动产生积极影响; - 全面性:修订过程应全面考虑组织内外部的风险和需求,确保预案的全面性和综合性; - 连续性:修订应遵循预案的连续性原则,保持预案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衔接。
5. 应急预案修订的步骤应急预案修订应包括以下步骤: - 收集信息:收集与预案修订相关的信息,包括过往的应急事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变化等; - 分析需求:对现有预案进行评估,确定修订的需求和方向; - 制定修订方案: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修订方案,明确修订的目标、内容和时间计划; - 修订和测试:按照修订方案进行预案的修订,并进行测试和验证; - 发布和培训:将修订后的预案发布给组织的相关人员,并进行培训和演练。
应急预案评审修订制度
应急预案评审修订制度一、制度的目的和依据应急预案评审修订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应变能力,并且及时修订预案以适应不同应急情况的需要。
依据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应急管理相关规定。
二、评审修订的范围和周期1. 评审范围:(1)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和实施过程中涉及的各环节,包括信息收集、应急组织、应急处置、应急资源保障等。
(2)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包括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等不同层级和不同类型的应急预案。
2. 评审周期:(1)按照实际需要,每个预案应设定一定的评审周期,一般不超过三年。
(2)特殊情况下,如应急法律法规有重大变动或实践中发生了重大事故等,可以提前修订预案。
三、评审修订的程序和方法1. 评审程序:(1)确定评审组成员,并委任一名负责人负责协调组织评审工作。
(2)评审组成员按照相应的评审标准,对预案进行逐项评审。
(3)根据评审意见,进行修订,并报批相应的部门。
2. 评审方法:(1)书面评审:评审组成员根据预案内容和实际情况,编制书面评审意见。
(2)座谈评审:评审组成员就预案存在的问题进行座谈讨论,形成评审意见。
(3)实地评审:评审组成员参观实地,了解实际情况,并就预案存在的问题进行评审。
四、评审修订的内容和要求1. 内容要求:(1)应急预案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国际惯例和实践经验。
(2)应急组织是否明确,岗位职责是否清晰,是否能够统一指挥、协调行动。
(3)应急处置流程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有效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4)应急资源是否充足,能否满足应急需要。
2. 修订要求:(1)结合实践经验,及时修订不合理或不完善的内容。
(2)根据最新的法律法规和领导要求,进行及时修订。
(3)与其他相关预案相结合,相互衔接,形成整体体系。
五、评审结果的处理和落实1. 评审结果的处理:(1)评审工作完成后,由负责人组织编制评审报告。
(2)评审报告应包括评审意见、修订方案和修订计划等内容。
应急预案评审修订制度
应急预案评审修订制度一、引言应急预案是指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保障社会安全和公众利益而预先制定的救援、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的方案。
应急预案的质量关系到应急工作的有效性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为了保证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适用性,推动预案评审修订工作质量的提升,制定本评审修订制度。
二、目的与原则本评审修订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应急预案的评审和修订工作,保证预案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制定评审修订原则如下:1. 科学性原则:评审修订工作应基于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确保预案的科学性。
2. 适用性原则:评审修订工作应基于实际需要和应急能力,确保预案的适用性。
3. 统一性原则:评审修订工作应按照统一的标准和程序进行,确保预案的一致性。
4. 及时性原则:评审修订工作应及时跟进并反馈,确保预案的及时更新。
三、评审修订程序1. 组织评审修订小组:依据应急预案分类,成立相应的评审修订小组,由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具体的评审修订工作。
2. 收集预案资料:评审修订小组收集相关应急预案的资料,包括已实施的预案、应急演练记录、专家评估报告等。
3. 制定评审修订计划:评审修订小组制定评审修订计划,明确评审修订的目标和工作内容,确保评审修订工作的有条不紊进行。
4. 开展评审修订工作:评审修订小组根据评审修订计划,对应急预案进行系统评估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修订意见。
5. 整理评审修订意见:评审修订小组将评审修订意见进行整理归纳,形成评审修订报告,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
四、评审修订内容应急预案评审修订工作应包括以下内容:1. 评价预案的完整性:评估预案是否覆盖了各类突发事件,检查预案的各项任务是否齐全。
2. 确认预案的科学性:评估预案是否基于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是否符合应急工作的要求。
3. 检查预案的可操作性:评估预案是否易于操作和理解,是否能够指导实际应急工作。
4. 检测预案的适用性:评估预案是否符合实际需要和应急能力,是否能够满足不同应急场景的需求。
应急预案评审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和修订工作,提高应急预案的质量和实用性,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包括但不限于矿山、危险化学品、工矿商贸、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
第三条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和修订工作,应当遵循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原则。
第二章评审组织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应成立应急预案评审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应急预案的评审工作。
第五条评审领导小组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专家组成。
第六条评审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一)制定应急预案评审工作计划;(二)组织评审工作,确保评审质量;(三)对评审结果进行审核,提出修订意见;(四)对评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整改。
第三章评审内容第七条应急预案评审内容主要包括:(一)应急预案编制依据和适用范围;(二)生产经营单位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三)应急预案体系结构、内容完整性;(四)应急处置措施的科学性、可行性;(五)应急物资、装备、设施保障能力;(六)应急演练的频率、内容、效果;(七)应急预案的宣传、培训、演练等保障措施。
第八条评审过程中,评审专家应重点审查以下内容:(一)应急预案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二)应急预案是否针对本单位实际风险;(三)应急处置措施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四)应急物资、装备、设施是否满足应急处置需求。
第四章评审程序第九条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由评审领导小组组织评审。
第十条评审程序如下:(一)评审领导小组组织评审专家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二)评审专家提出评审意见;(三)评审领导小组对评审意见进行审核,提出修订意见;(四)生产经营单位根据评审意见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五)评审领导小组对修订后的应急预案进行再次评审。
第五章修订与备案第十一条应急预案在实施过程中,如遇以下情况,应进行修订:(一)法律法规、标准发生变化;(二)生产经营单位内部组织、职责、业务范围调整;(三)风险评价结果发生变化;(四)应急处置措施、物资、装备、设施等发生变化。
应急预案评审修订管理规定
应急预案评审修订管理规定一、总则为了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操作性,确保应急预案能够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起到及时、有效的指导作用,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二、应急预案评审修订的目的通过对现有应急预案的评审修订,达到以下目的:1.检查和评估现有预案的合理性和完整性,确保其科学性和实用性;2.针对新的突发事件类型和应急需求,及时对现有预案进行修订,确保其能够应对新的应急情况;3.统一各相关部门对应急预案的理解和应用,提高预案的操作性和协同性;4.加强应急预案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其及时更新和有效运行。
三、应急预案评审修订的程序1.提出修订需求当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由有关部门提出需求,启动预案评审修订程序:(1)发生新的突发事件,现有预案无法适应;(2)现有预案在实际应急工作中存在问题;(3)法律法规、标准或技术条件发生变化,导致现有预案需要修订。
2.组织评审小组由应急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和业务人员组成评审小组,负责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修订。
3.评审现有预案评审小组对现有预案的合理性、完整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检查。
4.修订预案根据评审结果,评审小组对现有预案进行修订,确保其能够适应实际应急需求。
5.再次评审修订完成后,再次由评审小组对预案进行评审,确保修订后的预案符合要求。
6.上报审核评审小组将修订后的预案上报给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审核,经审核通过后方能正式实施。
四、应急预案修订的管理要求1.定期修订应急预案应根据实际情况,定期进行评审修订,一般不超过两年一次。
2.及时修订当发现现有预案存在问题时,应立即启动修订程序,确保修订过程及时进行。
3.合理设置修订机构应急管理部门应配置专门的机构或人员负责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
4.资料归档应急预案的修订过程和结果应进行记录和归档,以备查阅和审计。
5.信息共享修订完成后的预案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发布和共享。
六、附则本管理规定的解释权归应急管理部门所有,未尽事宜由应急管理部门具体负责解释。
应急预案评审修订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各级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公共场所和其他组织编制、评审、修订和实施应急预案的活动。
第三条应急预案评审修订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科学合理,确保实效;(二)分级分类,明确责任;(三)依法依规,规范程序;(四)持续改进,不断完善。
第二章应急预案编制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危险因素、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编制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第五条应急预案编制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二)事故风险分析;(三)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四)应急响应程序;(五)应急资源及保障措施;(六)应急培训和演练;(七)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实施。
第三章应急预案评审第六条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评审。
第七条应急预案评审应当由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环境保护、消防等相关部门以及有关专家组成评审组。
第八条评审组对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事故风险分析、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响应程序、应急资源及保障措施、应急培训和演练等内容进行评审。
第九条评审组应当提出以下评审意见:(一)符合要求,予以通过;(二)基本符合要求,提出修改意见;(三)不符合要求,不予通过。
第十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评审意见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第四章应急预案修订第十一条应急预案修订应当根据以下情况:(一)法律法规、政策调整;(二)事故风险变化;(三)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调整;(四)应急资源及保障措施变化;(五)应急培训和演练情况。
第十二条应急预案修订应当按照评审程序进行。
第五章应急预案实施第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应急预案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置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急预案的评审、修订规定
为贯彻实施《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督总局令第17号),做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特制定本制度。
一、评审方法
应急预案评审采取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两种。
形式评审主要用于应急预案备案时的评审,要素评审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组织的应急预案评审工作。
应急预案评审采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种意见进行判定。
对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项目,应给出具体修改意见或建议。
1、形式评审
依据《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对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附件项目以及编制程序等内容进行审查,重
点审查应急预案的规范性和编制程序。
2、要素评审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从
合法性、完整性、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操作性和
衔接性等方面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二、评审程序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应急
预案进行评审。
1、评审准备。
成立应急预案评审小组,由应急小组成员组成。
落实参
加评审的单位或个人,将应急预案及有关资料在评审前
送达参加评审的单位或个人。
2、组织评审
评审工作应由公司总经理或安全生产办公室的负责人
主持。
应急预案评审工作组讨论并提出会议评审意见。
3、修订完善
认真分析研究评审意见,按照评审意见对应急预案进行
修订和完善。
评审意见要求重新组织评审的,单位应组
织有关部门对应急预案重新进行评审。
4、批准印发
应急预案经评审符合要求的,由公司总经理签发。
三、评审要点
应急预案评审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结合公司工作实际,按照《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评审。
1、合法性。
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以
及有关部门和上级单位规范性文件要求。
2、完整性。
具备《导则》所规定的各项要素。
3、针对性。
紧密结合本单位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
4、实用性。
切合本单位工作实际,与生产安全事故应
急处置能力相适应。
5、科学性。
组织体系、信息报送和处置方案等内容科
学合理。
6、操作性。
应急响应程序和保障措施等内容切实可行。
7、衔接性。
综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形成
体系,并于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相互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