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万重山漫想PPT课件

合集下载

过万重山漫想· ppt课件

过万重山漫想· ppt课件
14
夔门
漫 古怪念头 思绪延展
想 再想下去 思想飞去
险雄奇
船过三峡
第一个穿过三峡的是谁? 首
时间早、工具陋 阻力大、前途险
困难 创 精 神
无数第一个穿过“三峡”的
人 迷茫
喜悦
现实——远古——未来——现实
15
以过三峡的行踪为线索
16
研读课文 仔细品味
(一)研析第一部分
17
了解长江三峡
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 峡的总称。全长193公里。 它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峡谷,
的畅想。学习本文,主要是把握作者“漫想”的思 路,体会文章的主旨。
5
6
刘征,本名刘国正。1926年生, 北京人,诗人、杂文家、语文教育 家。曾任全国中学语文教育研究会 会长。
7
这篇文章写于1980年,改革开放在中国大地上 刚刚启动,许多领域都需要我们去探索和进取,可以 说中国当时正如一条在奔涌大江中急速行驶的大船。 它是驶向往古,还是奔向未来,是堕入地府,还是 驶入仙界,不但是作者,当时的每一位中国人心中 都存有这个疑问,可以说本文作者在一个大的社会 历史背景之下,进行了一次探索和思考,然后怀着 严肃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写下了这篇文章。所以 这篇文章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打上了深深的时代 烙印。
比喻,将抽象的“历史”比作具体的“飞鸟”; 从思路上转入对人类历史上更多的“第一个”的 漫想
29
思考:作者先后联想到哪些“第一个”? 这些“第一
个”有什么共同点?对人类历史的前进有怎样的作用?




穿 过



第一个使用石器的人
第一个燧木取火的人 第一个弯弓射箭的人
第一个骑上马背的人

过万重山漫想PPT(优秀课件)10 人教版

过万重山漫想PPT(优秀课件)10 人教版
过 万 重 山 漫 想
长江三峡示意图
横贯四川的奉节、巫山及湖北的巴东、秭归和宜 昌,全长193公里,包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公元2000年11 月,长江三峡大 坝截流工程正式 启动。大自然四 千万年造化所成 的长江三峡景观, 在瞬间被人的力 量改变。实现了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的 梦想。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 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真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
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
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连续,延长
所见
过三峡
(现在)
漫想 “第一个”过三峡的 相关联想 人(历史) 相似联想
人类行程中的许许多 多的“第一个”
——

三 峡
塘 峡

一 峡
雄伟
壮观
夔门天下雄
——

三峡


二 峡
幽深
秀丽
绮丽幽深,诗情画意
——
川 东 门 巫户 山
云雨巫山十二峰
巫山云雨
截高
断峡 巫出 山 云平 雨湖
神 女 应 无 恙
西
——Biblioteka 陵巫峡峡第
三 峡
滩多
险峻
滩 多 水 急
白 帝 城 刘 备 托 孤
屈 原 塑 像
昭君故里
昭 君 塑 像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边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 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

过万重山漫想PPT(优秀课件)4 人教版

过万重山漫想PPT(优秀课件)4 人教版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 劈柴, 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
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刘征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名胜古迹

瞿 塘 三峡 峡 第 一 峡
三若 峡言 此风 为景 魁异
比较 阅读
《水经注·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缺) 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 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 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 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 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 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学习重点
把握文意,理清思路。
思路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 步往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 都要踏踏实实摸清楚。
— 叶圣陶谈思路教学
历史上若干个第一个,赞颂“第一个”精
第 一
高潮神
历 史
主旨
未 来 人
个 穿
漫想
们 崇
过 三
发展
远古 (联想想象) 未来
延伸
敬 “


的 人
现 实
一 个

开端 结尾
云雨巫山十二峰
当神 惊女 世应 界无 殊恙

三 峡 西 第 三 陵 峡 峡
滩 多 水 急
昭君故里
屈原
夔门(í) 耸峙(ì) 欹侧(ī) 无恙(à) 篙工(ō) 抟(á) 坼(è) 燧(ì ) 翎(í)

过万重山漫想 ppt课件

过万重山漫想  ppt课件

ppt课件
24
(三)研析第三部分
ppt课件
25
1、这江水是在什么时候凿开三峡的呢?它的 源头为什么总是无穷无尽,它的流动为什么 总是无止无休,它的去处为什么总是不盈不 溢呢?
当它以摧山坼地之力凿开三峡洋洋东去之时,
可曾想到后来竟变成那渺小的生物——人的 胯下坐骑么?
自然的神秘与伟大 人类战胜自然的无穷力量
第一个穿越三峡的人:也成为一个象征—
—代表着人类创造历史的意志和力量。
ppt课件
30
思考:作者说千百年后的人们会“崇敬我
们的精神”,崇敬我们的什么精神?
• 知难而进的首创精神,永垂不朽。 • 由人类历史想到当今和未来。
作者讴歌什么,期望什么?
• 不怕风险、勇于开拓的首创精神,并期望
人们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创造更加辉煌
• 曾经感到的喜悦:是经过自己奋斗,顺利穿过三 峡的,是领悟无数第一个的三峡精神的喜悦,是 经历艰难险阻,扩大生活世界的喜悦。
• 未曾感到的喜悦:新时代的人们发扬首创精神, 赢得千百年后人们崇敬的喜悦。

换句话说,作者既体验到首创者的胜利的
喜悦,也感到首创者给后人创造的幸福的喜悦。
ppt课件
34
主旨:赞颂“第一个”精神 思路:历史上若干个“第一 个”
ppt课件
26
2、“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也许还要高远。
作者借此形容自己的思想活动范围极为高远
3、人类的历史,对于我本来如同远在云 天之上、不可端睨的飞鸟,此时忽如栖落 在手指上,简直可以数一数它的翎毛。
比喻,将抽象的“历史”比作具体的“飞鸟”;
从思路上转入对人类历史上更多的“第一个”的
漫想:随意、不受约束地畅想。

过万重山漫想课件(自备)

过万重山漫想课件(自备)
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提供参观 游览和科普教育服务。
神农架
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 自然生态保护和研究的热点地区

武当山
道教名山,拥有众多古建筑和文 化遗产。
旅游线路
长江三峡游轮线路
从宜昌出发,沿途欣赏三峡风光,终点到达重庆 。
神农架探险线路
适合户外运动爱好者,提供徒步、露营等体验。
武当山文化线路
文化交流与互鉴
不同文化之间应该相互交流、互鉴,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旅游与经济发展的互动
旅游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旅游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 济的增长。
经济发展推动旅游业升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不断升级,推动旅游业向更 高层次发展。
过万重山漫想课件 ppt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万重山的自然景观 • 万重山的人文历史 • 万重山的旅游资源 • 万重山的保护与开发 • 万重山漫想的启示
01
引言
主题介绍
主题名称
《过万重山漫想》
主题内容
以“过万重山”为隐喻,探讨人们在人生旅途中所面临的挑战、困 难以及如何克服这些挑战、困难。
神话传说
万重山地区有许多神话传说,这些传说反映了当地人民对于 自然现象、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的理解和想象,具有浓郁的 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民间故事
万重山地区的民间故事丰富多彩,这些故事涉及当地的历史 事件、民俗风情和人物故事等,是了解当地人民生活和文化 的重要途径。
04
万重山的旅游资源
旅游景点
三峡大坝
02
万重山的自然景观
地形地貌

《过万重山漫想》课件

《过万重山漫想》课件
第二章:作品解读 深入解读《过万重山漫想》的情节、人物和语言
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历史背景
课程大纲
第三章:文学价值与 影响
探讨该作品的文学价 值和艺术贡献
分析《过万重山漫想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的地位和影响
02
《过万重山漫想》的作者及创 作背景
作者介绍
01
02
03
简介
刘征,原名刘国正,1926 年出生于湖南湘阴,著名 语文教育家、诗人、杂文 家。
03
文章主题分析
万重山的象征意义
万重山象征着人生道路上的重重困难 和挑战,这些困难和挑战需要人们去 克服和超越。
万重山也象征着自然环境的险恶和艰 难,需要人们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去 面对。
漫想的含义和作用
漫想是指不受约束的自由联想,它可以帮助人们深入思考和 探索问题的本质。
在《过万重山漫想》中,漫想的作用是引导读者从不同的角 度思考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文章的主题思想
《过万重山漫想》的主题思想是鼓励人们在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勇气 和毅力去克服,并且要敢于自由联想,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以获得更深刻的 理解和认识。
文章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认为只有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中,才能实现 自我超越和成长。
04
文章结构与写作手法
文章结构分析
开头部分
教育背景
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 后在北京大学任教。
文学成就
刘征的诗和杂文都有深远 的影响,其中《过万重山 漫想》一文广受赞誉。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正 处于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 ,百废待兴,急需解放思 想、开拓创新。
个人背景
刘征在长江三峡游览时, 面对万重山,心潮澎湃, 思绪万千,深感时代巨变 ,创作冲动强烈。

《过万重山漫想》课件(严选课资)56页PPT

《过万重山漫想》课件(严选课资)56页PPT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过万重山漫想》课件(严选课资)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段落朗读:
1、 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 作者进入三峡后,集中笔墨写了哪四 个景观?目的是什么?
空间、江流、 目的:突出山高 高山、太阳
2、作者是怎样描写山高的?
(1)正面写山:四个“有的”幻灯片5.ppt
(2)侧面写山:空间狭小、江流狂暴、太
阳隐去、落进另一个天地
.
18
研读第二部分
.
19
作者的漫想有着严密的内在联系,默读课 文第二部分,思考作者漫想到哪些内容?
千百年后人们对我们的评价
所感(14、15)感到未曾有过的喜悦
.
8
思考:
引起作者漫想的起点在何处?终点 又在何处?
• 起点:夔门 • 终点:船过三峡
.
9
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文中作者展 开联想的语句?
• (1)头脑里一无所有。就在这原始状态的空白 中,一个古怪的念头跳了出来。(思维的起点 )
• (2)于是,我的思绪,如同被疾风牵引着,无 边无际地延展开去。(思维的展开)
联翩的浮想,即作者有感于三峡的
壮美景色而任自己的思绪穿越古往
今来。
.
3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4
文章写的是三峡的观感,为何题目 叫“过万重山”?
“过万重山”是从李白的《朝辞白 帝城》“轻舟已过万重山”引用过来的 。文章不用“三峡”而取“万重山”之 意,目的是突出三峡山势险峻,万山重 重的特点,为下文隐喻经历千难万险设 下一个伏笔。
• (3)再想下去。(思维的延伸)
• (4)我的思想向着更遥远的空间和时间飞去。 (思维的深化)
.
10
梳理文章的思路:
扣住( 过万重山)展开漫想,以(夔门 ) 为起点,由万重山的奇险想到
( 第一个穿过三峡的是谁 ),追溯上去,进 而想到许许多多( 第一个 ),时间再往未来推 移,想到千百年后人们也将对我们的精神表示 崇敬,最后以(船过三峡 )为思路的终点,表 达( 阅尽艰险后的喜悦 )。
作 者:刘 征
.
1
课前浏览:
过万重山漫想
刘征,原名刘国正,1926年出生,北 京人,当代著名诗人、杂文家、语文 教育家,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 长,多年从事教材编写和教学研究工 作。著作有《刘征十年集》,《刘征 文集》等。
.
2
• 漫想:随意、不受约束地畅想。
万重山:三峡
• 过万重山漫想:
是写作者经过万重山时飞跃的神思、
(1)知难而进、排除万难、取得胜利、 苦尽甘来的喜悦
(2)看到人们从事伟大的建设事业所带
来的喜悦以及畅想今人将赢得子孙后代崇
敬的喜悦
.
22
第14段中的景物描写有什 么用?
描写沙鸥,借物抒情,衬 托作者过山后的喜悦之情。
.
23
文章主旨
作者热情讴歌了知难而上、开 拓进取的首创精神,期望人们发扬 首创精神,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
5
写作背景:
《过万重山漫想》写于1980年,当时 改革开放刚在中国大地上启动,许多领域
需要去探索和进取,中国当时如何发展,
如何建设,可以说每个人都没有方向。刘
征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写下了这篇文章。
他写自己过三峡时想到社会主义建设有如
三峡般艰险,时代需要无数敢于开天辟地 、开拓前进的“第一个”,并期望人们争 做“第一个”,发扬“第一个”的精神。
.
14
两面隔江对峙的绝壁,组成了一道天造地
设的大门,这就是夔门。夔门自古以来就有
“天下雄”的美称。过了夔门,就进入了瞿
塘峡。
.
15
长江三峡第二峡巫峡,长45公里, 峡长谷深,迂回曲折,幽深秀丽, 像一条美不胜收的山水画廊。
.
16
西陵峡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 长70公里,特点是滩多水急。
.
17
.
24
语言特色:
1、语言准确而生动,流畅而富有表
现力。
2、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丰富。
3、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
法。
4、动词用的多并且灵活。幻灯片
4.ppt
.
25
理解关键词 再次明确本文主旨
1、本文中的“第一个”和“三峡”象征什 么?
“第一个”象征在未知领域里,敢为人先, 不怕困难和失败的人。
“三峡”象征了等待人们去征服、去开拓 的2、未对知比领第域二。段和第十五段的景物描写, 体会“喜悦”所蕴涵的哲理。
由“艰险”到“喜悦”说明了闯过艰险
的征途就有胜利的喜. 悦。
26
.
6
语音朗读:
夔门(kuí) 耸峙(zhì) 攲侧(qī) 无恙(yàng) 抟(tuán) 上溯(sù) 摧山坼(chè)地 燧(suì )木 翎(líng)毛 端睨(nì) 啃噬(kĕn shì) 追溯(sù)
.
7
所见(1、2)三峡奇险的景色
(3-9)漫想第一个过三峡
所想(3- 的人
13)
(10-13)无数第一个和
.
11
研读第一部分
.
12
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以其险 峻的地形 、绮丽的风光 、磅礴的气势和众多的名 胜古迹著称于世,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它西起四 川省白帝城,东迄湖北省南津关, 全长约204千米。 两岸悬崖绝壁,江中滩峡.相间,水流湍急。 13
长江三峡第一峡瞿塘峡,又称夔峡, 全长8公里,景色雄伟壮丽。
(1)漫想之一:想到第一个穿越三峡的人 幻灯片1.ppt
(2)漫想之二:想到在人类漫长历史中无 数的第一个幻灯片3.ppt (3)漫想之三:想到千百年后人们对我们 的评价
.
20
研读第三部分
.
21
作者过万重山后,感觉如何?喜悦
思考: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曾经 感到的喜悦”和“未曾感到的喜悦” 分别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