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报告第一个实验p1口输入输出实验

合集下载

单片机实验 P3.3口输入,P1口输出

单片机实验   P3.3口输入,P1口输出

实验一P3.3口输入,P1口输出一、实验目的1、掌握P3口、P1口简单使用2、学习Keil,Proteus软件使用二、实验说明本次实验用外中断1的中断方式控制P1口8位LED亮灭状态,即第一次按下S键时,8位LED点亮,再次按下S时,8位LED熄灭,如此循环。

三、实验线路图四、实验步骤1、先建立文件夹“ex1”,然后建立“ex1”工程项目,最后建立源程序文件“ex1.c”,输入如下源程序;/*******************************************实验1:P3.3输入,P1口输出******************************************///用外中断1的中断方式进行数据采集#include<reg51.h>sbit S=P3^3;/*******************************************函数功能:主函数******************************************/void main(void){EA=1;EX1=1;IT1=1;P1=0xff;while(1); //无限循环,防止程序跑飞}/**************************************************************函数功能:外中断T1的中断服务程序**************************************************************/void int1(void) interrupt 2 using 0{P1=~P1;}2、用Proteus软件仿真经过Keil软件编译通过后,可利用Proteus软件仿真。

在Proteus ISIS编辑环境中绘制仿真电路图。

打开配套实验1仿真原理图文件“ex1.DSN”,将编译好的“ex1.hex”文件载入AT89C51。

单片机实验报告

单片机实验报告

单片机实验报告学院:姓名:学号:指导老师:目录第一章实验内容、目的及要求 (2)一、内容 (2)二、目的及要求 (3)第二章实验 (3)实验一数字量输入输出实验 (3)实验二定时器/计数器实验 (4)实验三A/D、D/A转换实验 (11)实验四串行通信设计 (20)第三章实验体会 (28)第一章实验内容、目的及要求一、内容实验一数字量输入输出实验阅读、验证C语言程序功能。

使用汇编语言编程,完成实验指导书之“3.1 数字量输入输出实验”基本实验项目。

实验二定时器/计数器实验阅读、验证C语言程序功能。

使用汇编语言编程,完成实验指导书之“3.3 定时/计数器实验”基本实验项目。

提高部分:定时器控制LED灯由单片机内部定时器1,按方式1工作,即作为16位定时器使用每0.05秒钟T1溢出中断一次。

P1口的P1.0-P1.7分别接八个发光二极管。

编写程序模拟时序控制装置。

开机后第一秒钟L1,L3亮,第二秒钟L2,L4亮,第三秒钟L5,L7亮,第四秒钟L6,L8亮,第五秒钟L1,L3,L5,L7亮,第六秒钟L2,L4,L6,L8亮,第七秒钟八个LED灯全亮,第八秒钟全灭,以后又从头开始,L1,L3亮,然后L2,L4亮……一直循环下去。

实验三A/D、D/A转换实验阅读、验证C语言程序功能。

使用汇编语言编程,完成实验指导书之“4.3 A/D转换实验”项目(P64)和“4.4 D/A转换实验”项目。

提高部分:(要求:Proteus环境下完成)小键盘给定(并显示工作状态),选择信号源输出波形类型(D/A 转换方式),经过A/D采样后,将采样数据用LED灯,显示当前模拟信号值大小及变化状态。

实验四串行通讯实验阅读、调试C语言程序功能。

使用汇编语言编程,完成实验指导书之“3.7 串口通讯实验”项目。

(要求:实验仪器上完成)提高部分:(要求:Proteus环境下完成)利用单片机实验系统,实现与PC机通讯。

功能要求:将从实验系统键盘上键入的数字,字母显示到PC机显示器上,将PC机键盘输入的字符(0-F)显示到单片机实验系统的数码管上。

实验一 P1口输入、输出实验

实验一 P1口输入、输出实验

实验一P1口输入、输出实验一.实验要求1.P1口做输出口,接八只发光二极管,编写程序,使发光二极管循环点亮。

2.P1口做输入口,接八个拨动开关,以实验机上74LS273做输出口,编写程序读取开关状态,将此状态,在发光二极管上显示出来。

二.实验目的1.学习P1口的使用方法。

2.学习延时子程序的编写和使用。

三. 实验电路及连线实验一时,P1.0-P1.7接L0-L7。

实验二时,P1.0-P1.7接K0-K7,PO0-PO7接L0-L7。

CS273接8300H。

四.实验说明1.P1口是准双向口。

它作为输出口时与一般的双向口使用方法相同。

由准双向口结构可知当P1口作为输入口时,必须先对它置高电平使内部MOS管截止。

因为内部上拉电阻阻值是20KΩ~40KΩ,故不会对外部输入产生影响。

若不先对它置高,且原来是低电平,则MOS管导通,读入的数据是不正确的。

2.延时子程序的延时计算问题对于程序DELAY:MOV R0,#00HDELAY1:MOV R1,#0B3HDJNZ R1,$DJNZ R0,DELAY1查指令表可知MOV,DJNZ 指令均需用两个机器周期,而一个机器周期时间长度为12/11.0592MHz,所以该段程序执行时间为:((0B3+1)×256+1)×2×12÷11059200=100.002mS五.实验框图程序框图:TP1A.ASM主程序框图TP1B.ASM主程序框图六.附加实验内容1、用P1口的P1.0-P1.3作输出口接4个发光二极管,P1.4-P1.7作输入口接4个拨动开关,将开关的状态读进来并在发光二极管上显示。

七.实验报告要求1、书写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连线、以及实验中的观察结果;2、画出流程图、编写实验程序,写出实验的心得体会。

P1口输入输出实验报告

P1口输入输出实验报告

实验六P1口输入、输出实验1.实验目的1)学习单片机的P1口作为I/O口的使用方法,进一步学习指令系统,了解硬件的连接方法;2)学习延时子程序的编写和使用。

2.实验要求:P1.0~ P.3口做输出口,接四只发光二极管L0~L3 ; P1.4~ P.7 接逻辑电平开关电路的S0 ~S3。

编写程序,使发光二极管反映开关的状态。

3.实验说明P1口是准双向口。

它作为输出口时与一般的双向口使用方法相同。

由准双向口结构可知当P1口用为输入口时,必须先对它置“1”。

若不先对它置“1”,读入的数据不一定正确。

80C51可以将位变量通过C标志位赋值给其它位。

8051延时子程序的延时计算问题,对于程序Delay:MOV R6,#00HMOV R7, #00HDelayLoop:DJNZ R6,DelayLoopDJNZ R7,DelayLoopRET查指令表可知MOV,DJNZ指令均需用两个机器周期,在6MHz晶振时,一个机器周期时间长度为12/6MHZ,所以该段程序执行时间为:(256×255+2)×2×12÷6 ≈261ms4.连线图P1.0——LED0P1.1——LED1P1.2——LED2P1.3——LED3P1.4——S0 P1.5——S1P1.6——S2P1.7——S35.实验内容1)使用仪器、仪表,开发平台型号本实验用到了WAVE 6000软件平台,电脑一台,LAB6000实验箱,若干连线,串行数据线。

2) 性能指标、技术要求、思路方案、流程图5.2.1 性能指标、技术要求见实验目的和实验要求。

5.2.2 思路方案:先将连在P1.4----P1.7的数据读入,然后将其输出到P1.0-P1.3口,最后显示到发光二极管。

5.2.3 流程图:P1口输入输出实验备注:因为是反复地查看拨码开关的状态,故框图中没有结束标志。

3) 源程序ORG 0000HLJMP BEGINBEGIN:MOV P1,#0FFH ;当P1口用为输入口时,必须先对它置“1”;若不先对它置“1”,读入的数据不一定正确MOV A,P1 ;读端口数据SWAP A ;交换高低4位MOV P1,A ;写端口LCALL DELAY ;延时子程序JMP BEGIN ;循环DELAY:MOV R6,#0FFH ;FFH 是为了与下面的对应MOV R7,#22HDelayLoop:DJNZ R6,DelayLoopDJNZ R7,DelayLoopRET4)实验步骤,完成情况4.1在WAVE 6000中新建文件,并将代码写入文件中,保存为EXPERIMENT6.ASM;4.2在WAVE 6000中新建项目,并在模块文件中包含上述EXPERIMENT6.ASM文件,最后保存为EXPERIMENT6.PRG。

p1口输入输出实验报告

p1口输入输出实验报告

p1口输入输出实验报告p1口输入输出实验报告引言: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使用各种各样的设备与计算机进行交互。

而在这个过程中,输入输出接口的设计和实现显得尤为重要。

本篇文章将围绕p1口输入输出接口展开讨论,介绍其原理、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

一、p1口输入输出接口的原理p1口是一种通用输入输出接口,它可以连接各种外部设备,如键盘、鼠标、打印机等。

p1口的原理是通过电信号的传输来实现与外部设备的交互。

具体来说,p1口通过发送和接收电压信号来进行通信,从而实现输入输出的功能。

二、实验过程1. 准备工作在进行实验前,我们需要准备一台计算机和一些外部设备,如键盘、鼠标和打印机。

将这些设备连接到计算机的p1口上。

2. 输入实验首先,我们进行输入实验。

在连接好设备后,我们可以通过键盘向计算机输入一些字符。

计算机会将这些字符接收并进行处理。

我们可以通过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来实现字符的显示和处理。

在程序中,我们可以使用相应的函数来获取键盘输入,并将其显示在屏幕上。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验证p1口的输入功能是否正常工作。

3. 输出实验接下来,我们进行输出实验。

在程序中,我们可以使用相应的函数来控制打印机输出指定的内容。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验证p1口的输出功能是否正常工作。

4.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p1口的输入功能正常工作,可以准确地接收键盘输入的字符。

- p1口的输出功能正常工作,可以控制打印机输出指定的内容。

三、实验总结p1口作为一种通用输入输出接口,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p1口的原理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p1口的输入功能可以使计算机接收外部设备的输入信号,从而实现与用户的交互。

p1口的输出功能可以使计算机控制外部设备进行相应的操作,从而实现对外部环境的影响。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p1口的应用,提高计算机与外部设备的交互效率。

结语: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p1口输入输出接口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单片机实验报告

单片机实验报告

单片机实验报告班级:09050541学号:0905054116姓名:王昆鹏实验1 P1口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P1口的使用方法。

2.学习延时子程序的编写和使用。

二、实验设备:CPU挂箱、8051CPU模块三、实验内容:1.P1口做输出口,接八只发光二极管,编写程序,使发光二极管循环点亮。

四、实验原理:P1口为准双向口,P1口的每一位都能独立地定义为输入位或输出位。

作为输入位时,必须向锁存器相应位写入“1”,该位才能作为输入。

软件延时,如果用c编程时,通过使用keil的软件模拟,调试观察子函数(delay)延时时间。

(具体延时可以自行设定)使用汇编语言的软件延时,可以计算其指令的周期数,大概估算其软件延时。

五、实验原理图:P1口输出、输入实验六、实验步骤:执行程序:P1.0~P1.7接发光二极管L1~L8。

七、程序框图:循环点亮发光二极管(具体延时可以自行设定)八、程序代码NAME T1_1ORG 0000HLJMP STARTORG 0030HSTART: MOV A,#0FEH //将1111 1110赋给A LOOP: RL A //A循环左移MOV P1,A //把A赋给端口P1LCALL DELAY //延时0.16sJMP LOOP //循环;延时函数DELAY: MOV R1,#200DEL1: MOV R2,#200DEL2: DJNZ R2,DEL2DJNZ R1,DEL1RETEND实验2 中断口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外部中断技术的基本使用方法。

2.学习中断处理程序的编程方法。

二、实验设备:CPU挂箱、8051CPU模块三、实验内容:通过设定两个中断使能和触发方式,并编写相应的中断服务子函数,改变led灯的变化情况。

当按下KEYBOARD的按键时8个led都灭,当把k1向上拉再复位后,4个led亮,4个灭。

四、实验原理:参考《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第三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单片机实验报告

北京理工大学单片机实验报告

北京理工大学实验选修课程《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实验报告姓名:学号:**********专业:信息工程班级:05111003实验一 P1口基本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如何建立项目,并用Keil C51软件调试程序。

二、实验内容1. P1口基本实验P1口做输出口,接八只发光二极管(如图1-1),编写程序,使发光二极管从左到右依次单个点亮,再从右至左依次单个点亮,以此循环。

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通过保护电阻接到+5V 的电源上,阴极接到接线端口上,因此使其点亮应使相应接线端口为低电平。

三、实验原理1. P1口实验原理P1口为准双向口,P1口的每一位都能独立地定义为输入位或输出位。

作为输入位时,必须向锁存器相应位写入“1”。

2. 延时原理及计算方法常用的延时程序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定时器中断来实现,另一种是用指令循环来实现。

用C 语言编写的延时子程序,计算延时时间时需转化为汇编语言。

针对不同的编译环境,C51编译后生成的代码不同。

针对本实验系统,若延时时间大于255ms,用C51实现可大致写出如下:unsigned int i;unsigned char j;while(i--){ for(j=0;j<60;j++){;}}若延时时间不大于255ms ,可将循环变量(i,j )定义为unsigned char ,并将内循环体中参数改为75。

四、实验代码#include<reg51.h>unsigned char L; /*L 传递亮灭的数值*/或 unsigned int i, ms; unsigned char j; for(i=0;i<ms;i++) { for(j=0;j<60;j++) {;} }delay(unsigned int ms) /*延时子程序*/{unsigned char j;unsigned int i;for(i=0;i<ms;i++){for(j=0;j<60;j++) /*内循环空操作*/{;}}}void display() /*显示输出子程序*/{P1=~L; /*LED共阳极,L取反输出*/delay(1000); /*延时1秒*/}main(){unsigned char i;L=0xFF; /*全亮*/display();L=0x00; /*全灭*/display();while(1) /*进入死循环,重复执行程序*/{L=0x01; /*LED1亮*/display();for(i=0;i<8;i++) /*LED右移8次点亮*/{L=L<<1; /*L左移1位*/display();}L=0x80; /*LED8亮*/display();for(i=0;i<8;i++) /*LED左移8次点亮*/{L=L>>1; /*L右移1位*/display();}}}五、实验心得通过这次实验我们熟悉了专用的调试环境,并练习了编写代码、编译链接、烧写程序、调试运行等一系列的实验步骤,对C51单片机有了一个初步的直观认识。

单片机实验exp1

单片机实验exp1

r2,#10 r1,#00h r1,$ r2,delay1
电路原理图
程序流程图
P1
P1.0

1


1

org 0000h ljmpmain ljmp main
;PC value on system reset ;long jump forward
org 0030h main: mov sp,#5fh ;初始化堆栈指针 chk_next: mov p1,#00111111b ; p1.0 和 p1.1 作为输入, 关闭所有灯 作为输入, jb p1.0,chk_p11 ; p1.0 为高电平转到 chk_p11 jb p1.1,left ; p1.1 为高电平转到左转向灯 sjmp chk_next ; p1.0 和 p1.1 都为低转到 chk_next chk_p11: ;p1.0 为高 jb p1.1,chk_next ; 都为高转到chk_next 都为高转到chk_next
left_light: mov r0,#10 left_flash: mov p1,#00110011b call delay mov p1,#00111111b call delay djnz r0,left_flash mov p1,#3fh ret delay: mov delay1: mov djnz djnz ret end
right: call right_light sjmp chk_next left: call left_light sjmp chk_next
;else(p1.0 high, p1.1 low)
;p1.0 low, p1.1 high
right_light: mov r0,#10 ;10 times right_flash: mov p1,#00001111b ;set p1.4 and p1.5 low, light 2 leds call delay ;for a while mov p1,#00111111b ;set p1.4 and p1.5 high, turn off them call delay djnz r0,right_flash ;10 times mov p1,#3fh ;turn off all lights ret

实验一 开关量输入输出实验

实验一  开关量输入输出实验

实验一开关量输入输出实验
一、实验要求
1.利用ATC89C51单片机的P1口作开关量输出口,连接8个LED发光二极管;
2.在单步模式(debug菜单下的step over,F10)下,循环点亮这8个LED管(流水灯);
3.画出AT89C51实现上述功能的完整电路图,包括单片机电源、复位电路、晶振电路和控制电路。

4.完成全部程序和电路调试工作。

5. 先在proteus下运行程序,有时间再尝试用keil 与proteus联调。

二、实验目的
1.掌握AT89C51单片机的最基本电路的设计;
2.了解单片机I/O端口的使用方法;
三、设计提示
1. 硬件电路图
可参考switch controll.DSN,请删除无关电路。

2. 程序框架
start:
mov r0,0
again:
….. ;从tab表中获取相应数值(请补充相应指令)
mov p1,a
inc r0 ;r0+=1
jmp again
tab: db 01h,02h,04h,08h,10h,20h,40h,80h; 数值表(具体数值可自行修改)
feh,fdh,fbh,f7h,efh,dfh,bfh,7fh
(db是伪指令,定义一个byte的内容单元,上述的语句是定义了包含8个元素的数组,每个元素占据1个byte)。

end
四、主要元件。

南昌大学单片机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单片机实验报告

实验一 I/O 口输入、输出实验一、实验目的掌握单片机P1口、P3口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以P1 口为输出口,接八位逻辑电平显示,LED 显示跑马灯效果。

以P3 口为输入口,接八位逻辑电平输出,用来控制跑马灯的方向。

三、实验要求根据实验内容编写一个程序,并在实验仪上调试和验证。

四、实验步骤1)系统各跳线器处在初始设置状态。

用导线连接八位逻辑电平输出模块的K0 到CPU 模块的RXD(P3.0 口);用8 位数据线连接八位逻辑电平显示模块的JD4B 到CPU 模块的JD8(P1 口)。

2)启动PC 机,打开THGMW-51 软件,输入源程序,并编译源程序。

编译无误后,下载程序运行。

3)观察发光二极管显示跑马灯效果,拨动K0 可改变跑马灯的方向。

五、实验参考程序本实验参考程序:;//******************************************************************;文件名: Port for MCU51;功能: I/O口输入、输出实验;接线: 用导线连接八位逻辑电平输出模块的K0到CPU模块的RXD(P3.0口);;用8位数据线连接八位逻辑电平显示模块的JD2B到CPU模块的JD8(P1口)。

;//******************************************************************DIR BIT P3.0ORG 0000HLJMP STARTORG 0100HSTART:OUTPUT1:MOV A, #0FEHMOV R5, #8LOOP1:CLR CMOV C,DIRJC OUTPUT2MOV P1, ARL AACALL DELAYDJNZ R5, LOOP1SJMP OUTPUT1OUTPUT2:MOV A, #07FHMOV R5, #8LOOP2:CLR CMOV C,DIRJNC OUTPUT1MOV P1, ARR AACALL DELAYDJNZ R5,LOOP2SJMP OUTPUT2DELAY:MOV R6,#0DELAYLOOP1:MOV R7,#0DELAYLOOP2:NOPNOPDJNZ R7,DELAYLOOP2DJNZ R6,DELAYLOOP1RET六.实验现象及心得:现象:打开开关,可以观察到L1到L7灯循环点亮。

P1、P3口输入输出实验

P1、P3口输入输出实验

实验二 P1、P3口输入输出实验一、实验目的进一步熟悉keil仿真软件、proteus仿真软件的使用。

了解并熟悉单片机I/O口和LED灯的电路结构,学会构建简单的流水灯电路。

掌握C51中单片机I/O口的编程方法和使用I/O口进行输入输出的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MCS-51系列单片机有四组8位并行I/O口,记作P0、P1、P2和P3。

每组I/O口内部都有8位数据输入缓冲器、8位数据输出锁存器及数据输出驱动等电路。

四组并行I/O端口即可以按字节操作,又可以按位操作。

当系统没有扩展外部器件时,I/O端口用作双向输入输出口;当系统作外部扩展时,使用P0、P2口作系统地址和数据总线、P3口有第二功能,与MCS-51的内部功能器件配合使用。

P1口的位结构如图1所示。

P1口用作双向输入输出端口。

这时图中多路开关的控制信号为低电平,输出与锁存器的反向输出端相连,同时上面的场效应管由于与门输出为低电平而截止。

三、实验设备与器件硬件:微机、单片机仿真器、单片机实验板、连线若干软件:KEIL C51单片机仿真调试软件,Proteus系列仿真调试软件四、实验内容及结果分析用Proteus仿真软件设计流水灯电路,分别实现下列功能:P3口作为输入口读取开关状态,P1口作为输出口,连续运行程序,发光二极管显示开关状态。

如果是下载式实验仪,在程序装载前,必须使P3口的拨动开关处于高电平状态。

并且不能单步调试,只能连续执行。

完整的电路图如图所示。

2)利用keil软件编写相应的程序:a、运行keil 2软件,启动后,点击Project菜单新建项目,如图6所示。

b 、新建项目后,选择仿真单片机的型号,如图7所示:c、单击File菜单的“New”新建程序文件,再右击“Source Group1”添加文件,如图 8、图9所示:d、在软件的程序编写界面编写相应的程序。

点击按钮运行程序,确认无误后,点击,图5 完整电路图图6 新建项目界面图7 单片机型号选择图8 新建程序文件图9 添加文件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Output 选项卡,勾选选项,之后点击按钮,最后再点击按钮,生成hex 文件。

P1口输入输出实验

P1口输入输出实验

实验一 P1口输入输出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熟悉51单片机外部引脚线路连接;(2)验证常用的51指令;(3)学习简单的编程方法;(4)掌握单片机全系统调试的过程及方法;(5)学习P1口的有关功能作用以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说明P1口由于有内部上拉电阻,没有高阻抗输入状态,称为准双向口。

作为输出口时,不需要在片外接上拉电阻,P1口“读引脚”输入时,必须先向锁存器写1;三.实验内容P1口做输出口,接八只发光二极管,编写程序,使发光二极管循环点亮。

P1.0、P1.1作输入口接两个拨动开关,P1.2、P1.3作输出口,接两个发光二极管,编写程序读取开关状态,将此状态,在发光二极管上显示出来四.实验原理以实验机上74LS273做输出口,接八只发光二极管,编写程序,使发光二极管循环点亮。

循环时间由定时器控制。

五.实验流程六.实验源程序ORG 0000H ;程序入口AJMP RIGHT ;跳向标号RIGHT处ORG 0030H ;程序RIGHT: MOV R0,#08H ;置移位次数MOV A,#0FFH ;置全1CLR C;将Cy清零RIGHT1: RRC A ;由于进位Cy=0,所以带进位的循环右移会出现灯的亮灭MOV P1,A ;输出至P1口,控制LEDCALL DELAY ;调用延时子程序DJNZ R0,RIGHT1 ;R0-1,不为0则转移到标号RIGHT1处AJMP RIGHT ;绝对转移至RIGHT处;***************************************************************************** ; /*延时子程序*/;***************************************************************************** ;使用不停的跳转来实现延时,DELAY: MOV R5,#10DELAY1: MOV R6,#50DELAY2: MOV R7,#250DJNZ R7,$DJNZ R6,DELAY2 ;R6-1,不为0则转移至DELAY2,执行2*200*10usDJNZ R5,DELAY1 ;R5-1,不为0则转移至DELAY1,执行2*10usRET ;退出子程序执行END七.硬件设计(1)P1口某一I/O口线反转输出电路(2) P1口输出电路八.实验连接图九.实验原理图:十.仿真器的设置步骤:仿真模式设置:8752 模式。

《机电一体化技术》P1口输入和输出实验实验

《机电一体化技术》P1口输入和输出实验实验

《机电一体化技术》P1口输入和输出实验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Keil uVision软件的使用;(2)学习P1口的使用;(3)学习单片机与外部设备的连接。

二、设备名称THSMS-C型可编程控制器及单片机高级实验装置GZ-03挂箱;三、实验内容用P1口做输出口,接八位逻辑电平显示,程序功能使发光二极管从右到左轮流循环点亮。

四、实验步骤1、使用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模块。

关闭该模块电源,用扁平数据线连接单片机P1口与八位逻辑电平显示模块。

2、用串行数据通信线连接计算机与仿真器,把仿真器插到模块的锁紧插座中,请注意仿真器的方向:缺口朝上。

3、打开Keil uVision2仿真软件,首先建立本实验的项目文件,接着新建并添加源程序,进行编译,直到编译无误。

4、进行软件设置,选择硬件仿真,选择串行口,设置波特率为38400。

5、打开模块电源和总电源,点击开始调试按钮,点击RUN按钮运行程序,观察发光二极管显示情况。

发光二极管单只从右到左轮流循环点亮。

五、实验结果说明:流水灯能够循环依次点亮六、简要回答问题:1、如果要求发光二极管从左向右点亮,应该如何修改程序?将累加器坐环移改为累加器右环移即将程序中的RL改为RR。

2、如果要求改变发光二极管循环点亮的切换速度,应该如何修改程序?改变延时时间即改变程序中的R2的值即可。

七、总结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接线过程中线较多出现交叉现象以及接错现象,为解决这种现象我认真反复多次检查并认真修改解决了接错问题同时通过设置导线标签顺利减少了连线的数量。

八、流程图及源程序接线图。

硬件实验一 P1口输入

硬件实验一 P1口输入

硬件实验一 P1口输入、输出实验一、实验要求1. P1口做输出口,接八只发光二极管,编写程序,使发光二极管循环点亮。

2. P1.0、P1.1作输入口接两个拨动开关,P1.2、P1.3作输出口,接两个发光二极管,编写程序读取开关状态,将此状态,通过发光二极管显示出来。

编程时应注意P1.0、P1.1作为输入口时应先置1,才能正确读入值。

二、实验目的1. 学习P1口的使用方法。

2. 学习延时子程序的编写和使用。

三、实验电路及连线四、实验说明1. P1口是准双向口。

它作为输出口时与一般的双向口使用方法相同。

由准双向口结构可知当P1口用为输入口时,必须先对它置“1”。

若不先对它置“1”,读入的数据是不正确的。

2. 8051可以将位变量通过C 标志位赋值给其它位。

3. 8051延时子程序的延时计算问题,对于程序查指令表可知MOV ,DJNZ 指令均需用两个机器周期,在6MHz 晶振时,一个机器周期时间长度为12/6MHZ ,请算出该段程序执行时间为:五、程序流程图Delay :MOV R6,#0H MOV R7, #0H DelayLoop :DJNZ R6,DelayLoop DJNZ R7,DelayLoop RET六、实验步骤(1). 把实验平台与PC 机串行口连起来,把实验平台左上角P1.0-P1.3用连线连至L0-L3,打开电源。

(2).在PC 机上用鼠标点击“Wave ”图标,进入WINDOWS 调试环境,而后进行初始化设置。

点击[仿真器\仿真器设置]出现“仿真器设置”窗,进行仿真器的设置。

(3).用鼠标点一下[文件\打开文件],输入文件名*.asm ,创建新文件,进入编辑窗口,注意对发光二极管是输出“1”点亮,在该窗口中输入事先编好的程序。

(4). 用鼠标点[项目\全部编译]窗,对当前源文件进行编译,反复修改好程序,直到编译通过为止。

(5).运行程序后,观察发光二极管闪亮移位情况。

七、实验报告要求1.请根据程序流程图(A )补充完整下面程序,并注释: Loop:mov a, #01h mov r2, #8 Output:(A) P1口循环点灯程序框图(B) P1口输入输出程序框图mov P1, arlcalldjnz r2, Outputljmp LoopDelay:mov r6, #0mov r7, #0DelayLoop:djnz r6, DelayLoopdjnz r7, DelayLoopretend2.请根据程序流程图(B)写出实现“实验要求”2的程序,调试运行程序并注释:硬件实验二 继电器控制实验一、实验要求用单片机的端口,输出电平控制继电器的吸合和断开,实现对外部装置的控制。

单片机实验报告

单片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名称:P1口实验同组人:实验时间:实验室:K2-407单片机室指导教师:胡蔷一、实验目的:(l)学习P1口的使用方法; 熟悉Proteus软件电路设计和Keil软件程序调试方法。

(2)学习软件延时程序的编写。

重点:延时程序,P1口结构二、实验顶备知识:(l)Pl口为准双向口,每一位都可独立地定义为输入或输出,在作输入线使用前,必须向锁存器相应位写入“1”,该位才能作为输入。

(2)Proteus软件应用,Keil软件程序调试应用。

三、实验内容:㈠模拟开关灯的Proteus仿真及C语言程序设计1、设计要求:监视开关K1(接在P3.0端口上),用发光二级管L1(接在单片机P1.0端口上)显示开关状态,如果开关合上,L1亮,开关打开,L1熄灭。

2、仿真电路原理图元器件选取:①AT89C52:单片机;②RES:电阻;③CRYSTAL:晶振;④CAP、CAP-ELEC:电容、电解电容;⑤LED-GREEN:绿色发光二级管;⑥SWITCH:开关。

模拟开关灯的电路原理图3、程序设计内容①开关状态的检测过程单片机对开关状态的检测相对于单片机来说,是从单片机的P3.0端口输入信号,而输入的信号只有高电平和低电平两种,当拨动开关K1拨上去,即输入高电平,相当开关断开,当拨动开关K1拨下去,即输入低电平,相当开关闭合。

单片机可以采用if(K1= =1)或者if(K1= =0)指令来完成对开关状态的检测。

②输出控制当P1.0端口输出高电平,即P1.0=1时,根据发光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可知,这时发光二级管L1熄灭;当P1.0端口输出低电平,即P1.0=0时,发光二级管L1亮。

模拟开关灯的程序流程图4、程序清单㈡广告灯(利用查表方式)的Protues仿真及程序设计1、设计要求:利用查表的方法,使端口P1作单一灯的变化;左移2次,右移2次,闪烁2次(延时的时间0.2 s)。

2、仿真电路原理图元器件选取:①AT89C52:单片机;②RES:电阻;③CRYSTAL:晶振;④CAP、CAP-ELEC:电容、电解电容;⑤LED-GREEN:绿色发光二级管。

P1口实验报告

P1口实验报告

P1 口输入、输出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日期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学习P1 口的使用方法。

2、学习延时子程序的编写和使用。

3、学习用‘与’‘或’运算对MCS96系列CPU的变量进行位操作。

二、实验内容1、P1 口做输出口,接八只发光二极管,编写程序,使发光二极管循环点亮。

2、P1.0,P1.1作输入口接两个拨动开关,P1.2,P1.3作输出口,接两个发光二极管,编写程序读取开关状态,将此状态,在发光二极管上显示出来。

编程时应注意P1.0,P1.1作为输入口时应先置1,才能正确读入值。

三、程序及运行结果Flash equ 0 ; LED状态STOP equ 1SR equ p1.0 ; 南北红灯SY equ p1.1 ; 南北黄灯SG equ P1.2 ; 南北绿灯ER equ P1.3 ; 东西红灯EY equ P1.4 ; 东西黄灯EG equ p1.5 ; 东西绿灯ljmp Startorg 0003hsetb STOP ; 南北, 东西均红灯retiStart:mov SP, #70mov TCON, #01h ; down edge IT0mov IE, #81h ; enable EA, EX0setb SR ; 南北, 东西均红灯clr SYclr SGsetb ERclr EYclr EGclr STOPLoop:jb STOP, AllRedsetb SR ; 南北红灯, 东西绿灯clr SYclr ERclr EYsetb EGmov a, #20call Delayjb STOP, AllRedsetb SR ; 南北红灯, 东西黄灯闪clr SYclr SGclr ERclr EYclr EGclr Flashmov r7, #9Loop1:mov c, Flashmov EY, cmov a, #1call Delaycpl Flashdjnz r7, Loop1jb STOP, AllRedclr SR ; 南北绿灯, 东西红灯clr SYsetb SGsetb ERclr EYclr EGmov a, #20call Delayjb STOP, AllRedclr SR ; 东西红灯, 南北黄灯闪clr SYclr SGsetb ERclr EYclr EGclr Flashmov r7, #9Loop2:mov c, Flashmov SY, cmov a, #1cpl Flashdjnz r7, Loop2ljmp LoopAllRed:setb SRclr SYclr SGsetb ERclr EYclr EGclr STOPmov a, #10call Delayljmp LoopDelay: ; 延时子程序mov r1, #80Hmov r0, #0 DelayLoop:jb STOP, ExitDelaydjnz r0, DelayLoopdjnz r1, DelayLoopdjnz ACC, Delay ExitDelay:retend四、实验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五、实验后的心得体会。

单片机实验报告

单片机实验报告

单⽚机实验报告单⽚机原理及接⼝技术实验报告班级学号:姓名:实验⼀P1⼝输⼊输出实验与P1、P3⼝输⼊输出实验⼀、实验⽬的及任务学习P1、P3⼝的使⽤⽅法,熟练HICE单⽚机试验系统的操作步骤。

⼆、实验总体设计本实验分为两部分:P1⼝和P1、P3⼝输⼊输出实验。

1、P1⼝是⼀个准双向⼝,外接⼋个发光⼆极管,连续运⾏程序,发光⼆极管循环点亮2、P3⼝作为输⼊读取开关状态,P1⼝作为输出⼝,连续运⾏程序,发光⼆级管显⽰开关状态。

3、设计思路如下:(1)、开始——>P1⼝初始化——>点亮⼀位发光⼆极管——>右移⼀位——>循环;(2)、开始——>初始化——>P3⼝开关状态送到P1⼝——>驱动发光⼆极管——>延时三、试验程序框图及实验电路(实验电路及连线详见附录)四、软件设计⼀、P1⼝输⼊输出程序代码:#inc lud e#def ine uc har un sig ned ch ar#def ine ui nt uns ign ed intucha r r rc(uch ar a,n);ucha r r rc(uch ar a,n) //循环右移⼦程序{ucha r b,c;b=a<<(8-n);c=a>>n;a=c|b;retu rn(a);}void ma in(){ucha r i,te mp;uint j;P1=0xff;loop:temp=0x7f;for(i=0;i<8;i++){P1=r rc(tem p,i);for(j=0;j<30000;j++);//延时}}⼆、和P1、P3⼝输⼊输出实验。

#i ncl ude#def ine uc har un sig ned ch ar#def ine ui nt uns ign ed intvoid ma in(){uint j;loop:P1=0XFF;P1=P3;//读取P3⼝状态送P1⼝for(j=0;j<5000;j++);//延时goto lo op;}五、硬件设计1、仿真模式设置:8752模式,仿真存储器模式选择:内程序存储器外数据存储器;2、仿真器P3.6/P3.7短路块设置在WR/RD状态(见仿真器说明书跳线设置)。

C51单片机P1口输出实验报告

C51单片机P1口输出实验报告

C51单片机P1口输出实验报告引言C51单片机是一种经典的8位微控制器,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和电子设备中。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C51单片机的P1口(端口1)作为输出口,控制外部设备。

本实验旨在帮助我们理解C51单片机的IO口控制和程序设计。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以下内容: - 了解C51单片机P1口(端口1)的基本知识; - 学习如何通过P1口输出高低电平信号; - 熟悉使用C语言编写单片机程序来控制P1口的操作; - 实践中了解C51单片机的驱动程序编写和调试技巧。

实验材料•C51单片机开发板;•电脑;•USB数据线。

实验步骤步骤1: 准备工作1.将C51单片机开发板插入电脑USB接口,确保驱动程序正确安装;2.打开Keil µVision软件,创建新的C语言项目;3.配置项目设置,选择C51单片机作为目标设备,并设置相应的时钟频率;4.在项目根目录下创建一个新的源文件,命名为main.c。

步骤2: 程序编写在main.c源文件中编写以下代码:#include <reg51.h>void delay(unsigned int count) {while(count--);}void main() {P1 = 0x00; // 将P1口置为低电平delay(10000); // 延迟一段时间P1 = 0xFF; // 将P1口置为高电平delay(10000); // 延迟一段时间}步骤3: 烧写程序1.点击Keil µVision软件的烧写按钮,将程序烧写到C51单片机开发板;2.确认烧写成功后,断开开发板与电脑的连接。

步骤4: 连接外部设备1.准备一个LED灯和一个220欧姆的限流电阻;2.将LED的长脚连接到C51单片机的P1口,将LED的短脚通过限流电阻连接到单片机的GND端。

步骤5: 实验现象1.连接好外部设备后,重新将开发板与电脑连接;2.单片机上的LED灯将会开始闪烁,每隔一段时间从亮变暗、从暗变亮;3.若实验现象与预期相符,说明实验成功。

单片机P1口输入输出实验

单片机P1口输入输出实验
•9
单片机P1口输入输出实 验
单片机可靠的复位是保证单片机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 因此,在设计复位电路时,通常要使RST引脚保持10ms以 上的高电平。当RST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之后,单片机就从 0000H地址开始执行程序。本电路是上电自动复位。
将8个LED接在单片机P1端口的P1.0-P1.7引脚上,注意 LED有长短两个引脚,分别表示正负极,其中较短的负极接 单片机,较长的为正极,通过限流电阻R与Vcc相连。
单片机P1口输入输出实 验
单片机端口是集数据输入缓冲、数据输出驱动及 锁存等多项功能一体I/O的电路,特别是把握它准 双向、多功能的特点。单片机4个并行端口是P0、 P1、P2、P3。本实验只讨论P1端口。
1、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P1口作为输入输出方式使用 时,CPU对P1口操作方式。
•1
单片机P1口输入输出实 2、验实验要求(1)、2)为必做,3)为选做)
•11
单片机P1口输入输出实验
图3 P1端口的一位结构
•12
单片机P1口输入输出实验
5、程序设计
P1口输出控制程序的设计主要包括控制输出程序设计与延时程序设计。 (1)输出控制:当P1.5端口输出低电平,即P1.5=0,这时LED亮,反 之,LED灭,可以使用P1.5=0指令使P1.5端口输出低电平,同样利用指 令使P1.5端口输出高电平。
灭;
状态3:8个LED发光二极管
全灭后,从左右两边开始同时点亮LED发光二极管,全亮
后,8个LED发光二极管再明暗一起闪烁2次 ?
•3
单片机P1口输入输出实 验
3、实验设备与仪器 单片机应用与仿真开发实验台,PC机,
E6000/L仿真器+POD-51仿真头、 Wave软硬件仿真软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工电子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实验项目名称:P1口输入、输出实验
实验学生班级:D自集成111
实验学生姓名:吴弟
实验学生学号:233110138
同组学生姓名:
实验指导老师:曾宪阳屈波
孙来业陆红伟
实验时间:2013.4.1
实验地点:B302
工业中心
预习报告
实验目的:
1、学习P1口的使用方法。

2、学习延时子程序的编写和使用。

3、理解读引脚和读锁存器的区别。

主要实验仪器:
1、计算机一台
2、实验箱一台
实验原理及主要工作:
1、P1口是准双向口。

它作为输出口时与一般的双向口使用方法相同。

由准双向口结构可知当P1口作为输入口时,必须先对它置高电平使内部MOS管截止。

因为内部上拉电阻阻值是20KΩ~40KΩ,故不会对外部输入产生影响。

若不先对它置高,且原来是低电平,则MOS 管导通,读入的数据是不正确的。

2.8051延时子程序的延时计算问题,对应程序
DELAY:
MOV R6,#0H
MOV R7, #0H
DELAYLP:
DJNZ R6,DELA YLP
DJNZ R7,DELA YLP
RET
查指令表可知MOV,DJNZ指令均需用两个机器周期,在6MHz晶振时,一个机器周期时间长度为12/6MHZ,所以该段程序执行时间为:
(256×255+2)×2×12÷6 ≈261ms
实验电路与连线:
实验2 P1口输入输出
P1.0 ●———●LED0 K0 ●———●P1.0
P1.1 ●———●LED1 K1 ●———●P1.1
P1.2 ●———●LED2 K1 ●———●P1.1
P1.3 ●———●LED3 P1.3 ●———●L5
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思考:
1、对延时程序的计算不太熟悉
2、实际应用中对p1口的内部具体性能掌握的不是太好。

实验原始数据记录:
一、实验框图
P1口循环点灯程序框图p1口输入输出程序框图
教师签字:
实验报告
请按以下几个部分完成实验报告。

一、实验步骤
二、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
三、结论及讨论
四、思考题及实验体会
一、实验步骤
1、打开WA VE软件,文件,选择新建文件,然后点击仿真器选择仿真器设置,进入仿真器设置窗口,点击仿真器,选择MCS51实验,8031/32,点击好。

2、若用汇编语言,则设置如下:
编译器路径D:\KEIL\C51
编译器选择伟福汇编器
通讯设置选项中,取消选择使用伟福软件模拟器。

通讯方式选择使用USB通讯。

实验箱右上角的拨动开关设为8051
实验2 P1口输入输出
3、点击文件菜单,选择新建文件,我们即可在文件中编写代码如下:
ORG 0000H
LJMP START
ORG 0030H
START MOV P1,A
MOV A,#11111110B
LOOP: MOV P1,A
LCALL Y DELAY
RL A
LJMP LOOP
DELAY: MOV R6 , #0H
MOV R7 ,#0H
DELAYLP:DJNZ R6,DELAYLP
DJNZ R7,DELAYLP
RET
代码写完之经编译没有错误之后,打开实验箱,在仿真器中设置取消使用伟福仿真器,点击运行按钮即可。

二、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除了可以用汇编语言进行操作,我们还可以使用c编写,只是在设置中
编译器路径C:\COMP51
编译器选择keilc51(v5)或更高
最后保存时,若是C 编写,保存为.c 若是汇编,则保存为.ASM.
C编写代码如下:
#include<reg52.h>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uchar tab[]={0xfe,0xfd,0xfb,0xf7,0xef,0xdf,oxbf,ox7f};
V oid delay_ms(uint t)
{
Uchar x,y;
For(t;t>0;t--)
{
For(x=0;x<114;x++)
For(y=0;y<1;y++)
}
}
V oid main()
{ uchar i
While(1)
{ for(i=0;i<8;i++)
{ p1=tab[i];
Delay();
}
}
三、结论与讨论
1、当p1口用作输入时,所有位对应的锁存器必须先置1
2、读引脚和读锁存器区别;第一种方式是将引脚作为输入,那是真正地从引脚读进输入的值,第二种方式是该引脚处于输出状态时,有时需要改变这一位的状态,则并不需要真正地读引脚状态,而只是读入锁存器的状态,然后做某种变换后再输出。

3、8051延时子程序的延时计算问题,计算和估算延时子程序的时间。

四、思考题及实验体会
通过这次实验,对单片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p1口输入,输出实验对延时程序的编写和使用有了实际的体验,巩固了书上学到的知识,熟悉了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