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教科版)

合集下载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1、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2、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3、古埃及人把天空分为36个星座,通过观察星座的运动,把夜晚确定为12个小时,同样,白昼也被确定为12个小时。

但夏夜实际上大约有8个小时。

4、古代的人还常常用光影来计时,如日晷。

日晷又叫“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

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晷针)和石制的圆盘(晷面)组成。

日晷依晷面所放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地平日晷和赤道日晷两种5、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

6、我们古时把一天分成(12)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的(两小时),古埃及人根据一年内36个星座在天空的横穿情况将一天划分为(24)个小时,白天(12)个小时,晚上(12)个小时。

7、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

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

8、受水型水钟的工作原理: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9、泄水型水钟工作原理: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

10、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都是根据水量的变化制成的。

11、在(滴漏)实验时,如果水是以水流的状态往下流时,水的流速是(不固定)的,随着水量的减少速度变(慢)。

容器中水越少,则水下流的速度就(越慢)。

12、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是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

五年级下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下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1. 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

借助自然界有规律的事物可以估算时间,比如树的年轮。

2. 人类计时器的发展由时间先后排序为:日晷—水钟—摆钟。

3. 在远古时代,人们用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因而天成为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时单位。

4. 我国古代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古埃及利用星座来计时。

5. 日晷主要利用影子方向变化计时。

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会从西到东转动。

长度是早上、傍晚长,中午短。

先变短再变长。

6. 水钟分为受水型和泄水型。

受水型是测量接受了多少水,泄水型是测量泄漏了多少水。

7. 同一装置,同一水位,漏出相同的水所需时间相同;滴漏滴水速度与滴漏中的水位有关:水位越高,水流越快;水位越低,水流越慢。

(先快后慢)8. 第一次发现单摆摆动快慢与摆绳长短有关的科学家是伽利略。

摆在摆动的过程中方向偏转、速度不变、幅度越来越小。

9. 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10. 同一个摆,在相同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相同;不同的摆在相同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可能不同。

11. 在研究摆摆动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我们要进行对照实验:只改变一个量(探究哪个改变哪个),其他条件保持不变。

进行多次实验是为了减小误差。

实验证明摆摆动快慢与摆锤重量、摆动幅度(摆角)无关,与摆长有关。

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绳长越短摆动越快。

11.摆长指重心到摆顶端的距离。

如图: 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12.齿轮操纵器转动的动力来自垂体的重力。

垂体利用重力来转动齿轮,齿轮转动时,摆锤同室摆动,使齿轮操纵器的倒钩松开,这样齿轮就转动一齿。

如此一个接一个有规律地使齿轮转动,同时带动指针转动。

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减小误差。

(完整版)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完整版)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沉浮1、同一种资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如:一块圆满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仍是沉的。

一个苹果是浮的,切二分之一仍是浮的。

2、大小同样的物体,越(重)越简单(沉),越(轻)越简单(浮)。

轻重同样的物体,体积越(小)越简单(沉),体积越(大)越简单(浮)。

3、潜水艇是经过改变(自己的重量)控制沉浮的。

4、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6、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方法让它浮起吗?(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做成花瓶形)等。

7、同样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样样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简单(浮)。

8、钢铁制造的船可以浮在水面上,原由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9、把泡沫塑料块等往水中压,手能感觉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0、放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遇到水的(浮力)。

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也遇到(浮力)的作用。

11、当物体静止在水面时,它遇到的浮力(等于)它遇到的重力。

浮力和重力的方向(相反),浮力向(上),重力向(下)。

12、当物体在水中遇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调)。

当物体在水中遇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13、物体在水中遇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越大)或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遇到的浮力就(越大)。

14、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所以马铃薯在清水中(下沉),在盐水中(上调)。

1、马铃薯在(浓盐水、浓糖水)等液体里都能浮起。

死海淹不死人就是由于海水里溶解了大批的(盐)。

16、不同样样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样样)。

17、物体比同样体积的水重会(下沉);比同样体积的水轻会(上调)。

2017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教科版)

XX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教科版)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一、填空:、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的,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

2、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3、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一昼夜定为12个小时。

通过观测这些星座在一年里横贯天空的情况,利用星座计算时间。

4、古代人还用光影来计时。

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由晷针和晷面组成的,是根据阳光下直立物体影子移动的规律制作的。

★、在太阳底下,随着时间的变化,一根直立细棒的影子的【方向、长短】也会慢慢发生变化。

6、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是自东向西移动的,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自西向东移动的。

7、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水钟又叫刻漏,古代水钟有【泄水型水钟、受水型水钟】类型。

8、泄水型水钟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已经过去了多少时间。

9、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10、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有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水的快慢、水位的高低等。

1、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而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最精确——原子钟】2、各种摆钟的摆每分钟都是摆动60次,摆钟的精确度与摆的长度有直接关系。

★13、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摆动的辐度没有关系,但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摆线越长,摆动的速度越慢;摆线越短,摆动的速度越快。

★★14、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要想把摆钟调快一点,就必须让摆锤上升;要想把摆钟调慢一点,就必须让摆锤下降。

6、许多动植物都会精确记录它们的成长过程。

以树为例,每一年都会增加一个新的年轮,我们可以从树干的横切面中清晰地看出它的成长记录。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知识点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3、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4、(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5、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

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6、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

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7、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与(摆动幅度)无关,与(摆的轻重)无关。

8、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9、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10、(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

11、一分钟正好摆动30次的摆长大约是(109厘米);一分钟正好摆动60次的摆长大约是(23厘米);12、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

13、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

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即(泄水型)和(受水型)。

14、1656年,荷兰科学家(惠更斯)完成了伽利略的遗愿,造出了一座带摆的时钟。

15、设计一个计时器或水钟:给计时器取个名称、写出所需材料和制作过程;画出草图。

写出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以及改进方法。

计时器名称(可自己另起名):滴水水钟材料:透明大料瓶2个、剪子、钉子1个、纸条、彩色笔1支、水、秒表。

制作过程:(1)先将两空饮料瓶分别从上口和底儿的一侧剪开,然后在瓶盖上打一个小孔。

(2)将2个瓶子组装起来,装入水,用秒表计时。

(3)在饮料瓶壁上标出水流出1、2、3、……10分钟的刻度。

影响水钟准确的因素有: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水的速度。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1.地球是我们的家园,要珍惜我们的地球家园。

2.我们的地球(1)平均半径约为。

(2)大气层平均厚度约为(3)海洋平均深度约为(4)大陆地壳厚约,大洋地壳厚约。

3.地球为生命存在提供了必要条件:。

4.太阳系的,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5.如果我们来设计一个宇宙空间站,需要为宇航员保证的生存条件:。

6.丰富的海洋资源(1)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等多种资源。

(2)海洋生物有,其中海洋植物约。

(3)海洋生物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大气中之一。

1有些环境问题是由引发的。

2.地球面临着多种环境问题:、、、、、、等。

3.人类的一些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4.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影响(1)大气污染:①:引发呼吸道疾病;②:毁坏建筑;③:破坏臭氧层;④⑤(2)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①:危害健康;②:水中生物死亡;③:海洋中大量生物死亡;④;⑤。

(3)固体废弃物污染:①:河湖内的生物死亡;②:植物无法生长;③:无法饮用,造成水源危机;④;⑤。

(4)全球变暖:①:北极熊失去家园;②:侵蚀沿海陆地;③:森林内动植物死亡。

1.人们生产生活中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和。

2.地球上的水很多,但。

3.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世界平均水平。

4.(1)水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的物质。

(2)可利用的淡水资源。

(3)自来水,要珍惜。

(4)水被。

5.(1)水污染防治。

(2)在全社会大力推进节水措施。

(3)采用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

6.(1)用淋浴代替盆浴,并控制洗浴时间。

(2)避免水龙头的跑、冒、滴、漏。

(3)用盆接水洗菜代替直接冲洗。

(4)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防止造成水污染。

7.是目前农业灌溉技术中最为节水的灌溉技术之一。

(1):尽可能避免产生额外的垃圾,从源头上减少垃圾。

(2):将回收的垃圾再利用,变废为宝。

(3)无害化:在垃圾管理的全过程,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四课知识整理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四课知识整理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四课知识整理
摘要:
1.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四课知识整理概述
2.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四课的主要知识点
3.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四课的知识点详解
4.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四课的知识点应用
正文: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四课知识整理概述】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四课的知识整理,主要是对本单元科学知识的一个总结和梳理。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可以对科学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能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四课的主要知识点】
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生物的共同特征、生物的分类、生物的生存环境以及生物的进化等。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四课的知识点详解】
1.生物的共同特征:生物的共同特征包括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以及除病毒以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的分类:生物的分类主要依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以及生理功能等因素进行。

生物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研究生物。

3.生物的生存环境:生物的生存环境包括生物的栖息地和生存空间。

生物的生存环境对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生物的进化:生物的进化是指生物在长时间的历史过程中,逐渐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生物的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四课的知识点应用】
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了解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同时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

五下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五下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五下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1. 水是一种化合物,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

2. 水存在三种状态:气态、液态、固态。

3. 水的物理性质包括:毛细现象、表面张力、水的密度和比热等。

4. 水的化学性质主要包括溶解性和酸碱性。

5. 气态水蒸气是大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升华、凝华和凝结。

6. 液态水是生命的基础,它在自然界中具有循环性质:蒸发、降水、地下水、江河湖海等。

7. 冰是一种固态水,它具有比液态水低的密度和比热。

8. 水资源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生命资源,保护水资源成为了全球的一项重要任务。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讲解学习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讲解学习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

2、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3、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4、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速度在延伸的。

5、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6、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日晷)与(圭表)是根据(太阳光影子的变化)制成的计时器。

7、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并利用(星座)来计算时间。

古埃及根据一年内36个星座在天空的横穿情况将一天划分为(24)个小时,白天(12)个,晚上(12)个,但夏夜实际上大约有( 8 )个小时。

8、我国古代把一天分为(12 )个时辰。

1个时辰表示(2)个小时。

9、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古代水钟有(泄水型水钟)、(受水型水钟)等类型。

10、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11、泄水型水钟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已经过去了多少时间。

12、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13、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有(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水的快慢)、(水位的高低)等。

14、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

(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15、不同的摆自由摆动时快慢是(不一样的)。

16、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

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班级姓名1、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2、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3、随着时间的变化.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4.(日晷)又称为“日规”.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晷针)和石制的圆盘(晷面)组成.在晷面的正反两面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2)小时.5.日晷依晷面所放(位置)不同.可分为(地平日晷)和(赤道日晷).(地平日晷)的晷面水平放置而晷针指向北极;(赤道日晷)的晷针平行地球自转轴而晷面呈北低南高摆放.晷面和晷针垂直.6、古时候把一天分成(12)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两小时).古埃及根据一年内36个星座在天空的横穿情况将一天划分为(24)个小时.白天(12)个小时.晚上(12)个小时.但夏夜实际上大约有(8)个小时7、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都是根据水量的变化制成的.从时间上来看.(泄水型)水钟的发明早于(受水型)水钟.(泄水型)水钟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受水型)水钟是一种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8、在(滴漏)实验时.如果水是以水流的状态往下流时.水的流速是(不固定)的.随着水量的减少速度变(慢).容器中水越少.则水下流的速度就(越慢).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9、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10、摆在摆的过程中(方向不变)、(速度不变).(幅度越来越小).11、我们通过(摆锤的重量)、(摆的幅度)、(摆绳的长度)来研究.发现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12、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13、(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14.设计时钟的要诀在于(让指针以一定的快慢移动).几世纪以来的时钟都是用摆锤控制与齿轮相连的指针运转的.15.我的水钟:将两个塑料瓶去头去底进行组合.就可以制成一个简易水钟.设计制作的一般步骤为:一、先选择制作水钟的类型(受水型还是泄水型)二、确定总水量.三、使水的流速保持一样.受水型(使水流成水滴或使总水量保持不变.)泄水型(使水流成水滴)四、测出一分钟的水量.五、推测出其余十分钟的水量.16、机械摆钟:摆钟的摆一分钟摆动60次.第分钟次数相同.一条细绳.上端固定.下端挂一个小重物.就组成一个简易的摆.摆在摆的过程中方向不变、速度不变.幅度越来越小.17、做一个钟摆:在不改变摆绳长度的前提下.摆锤的长度发生变化.发现摆锤越长.速度越慢.得出结论.摆的速度与摆的长度(摆绳加摆锤的长度)有关.摆越长.速度越慢.在摆锤最下面悬挂一个重物.发现挂了重物的摆比不挂重物的摆速度要慢.都挂了重物的摆在比较时发现:摆的速度与重物的位置有关.重物越往下.摆的速度越慢.越往上.摆的速度变快.我们要调整一个摆的摆动速度只需要调整重物的位置变可以了.由慢变快.重物上移.由快变慢.重物下移.18、制作一个一分钟的计时器:计时器的组成:齿轮控制器、支轴、长针短针、摆锤、齿轮、垂体.齿轮控制器由摆来控制、齿轮由垂体来控制.用我们制作好的每分钟正好摆动60次的摆锤.组装一个齿轮操纵器.然后再齿轮中间安装一个指针和钟面.标出时间刻度.这样就组成了一个简易的“摆钟”.19.垂体时钟是利用下垂的重力来转动齿轮.当垂体所受的重力转动齿轮时.摆锤与齿轮操纵器会联合工作.控制转动的规律.20、垂体时钟工作原理(摆锤与齿轮操纵器工作方法)摆钟齿轮操纵器两端各有倒钩.可以卡在齿轮中间.以便控制齿轮的转动.而齿轮操纵器又与摆锤相连.当摆锤来回摆动时.总会松开其中一端的操纵器.让它可以跳过一个齿.这样.摆锤每摆动一次.操纵器就可以控制一个齿.如此一个接一个有规律的使齿轮转动.同时带动指针转动.。

五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第一课《时间在流逝》1.在远古时候人们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昼夜交替形成的(天)成了最早的时间单位。

2.(圭表)是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长度变化的一种天文仪器。

3.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方向)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第二课《用水计量时间》1.自制水钟的水滴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2.滴漏的滴水速度与(漏水孔)的大小,(滴漏中的水位)的高低有关。

3.我们可以利用同样会流动的(沙)来制作计时工具,如(沙漏)。

4.古代有一种刻漏,主要由几个铜水壹组成,又叫(漏壶)。

第三课《我们的水钟》1.滴水计时水钟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受水型)水钟;另一种是(泄水型)水钟。

2.自制水钟中水流的速度先快后慢。

3.水钟一般是泄水型和受水型相结合进行计时。

第四课《机械摆钟》1.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2.同一个单摆在相同的时间里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

3.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第五课《摆的快慢》1.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长短有关。

与(摆锤)的重量,摆动的(幅度)大小无关。

2.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3.荷兰科学家惠更斯制造了第一座带摆的时钟。

4.伽利略是第一位发现摆的等时性的科学家。

第六课《制作钟摆》1.摆的摆动快慢只与(摆绳长短)有关。

改变其长短可以改变摆动的次数。

2.同一个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相同,称之为摆的(等时性)。

3.摆钟就是利用摆的(等时性)来进行制作的,比较精准。

第七课《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1.我国古代把一天分为(12)时辰,就是现在的(24个)小时。

2.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方向变化来计时的工具叫做(日晷)。

3.我们现在使用的挂钟一般都是(石英钟),计时比较精准。

4.计时工具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处非常大,比如跑步时就会用到(秒表)计时。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考点归纳、复习必备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考点归纳、复习必备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知识点整理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有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2、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里。

3、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4、生态瓶中的小动物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是因为水中有食物和氧气等,这些物质的制造者是植物。

5、入秋后因为气候、日照及食物等因素的变化,丹顶鹤要从东北迁飞到南方越冬。

6、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7、在做绿豆种子发芽与土壤的关系的实验时,我们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获得实验数据,在做这个实验时只能有一个不同条件。

8、适当增加生态瓶中的植物数量后,每分钟内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将减少,因为水生植物为动物提供的氧气增多了。

9、对比绿豆苗在有阳光和无光照的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可以发现有光照的绿豆苗的植株高度更高,茎更粗,叶的颜色更绿。

10、为了保护好丹顶鹤以及他们的生存环境,我国在丹顶鹤等鹤类的繁殖区和越冬区建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

11、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他们的需要时,他们才能够生存下来,当环境改变时,生物需要适应他们所在环境来维持生存,各种生物之间也有着许多复杂的关系。

12、对比实验只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在只改变一种条件的同时,一定要保证其他条件不变。

13、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14、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等,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不同。

15、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要的氧量,并释放出氧气。

16、动物都喜欢生活在各自适宜的环境里,如青蛙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里,蜥蜴适宜生活在干燥的环境里,天鹅适宜生活在湖泊沼泽等有水的地方,企鹅适宜生活在冰天雪地里,雪狼适宜生活在寒冷的环境里。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背背默默知识点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背背默默知识点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背背默默知识点是解决垃圾问题的重要措施。

3.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物质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等。

4.生活垃圾中的有害垃圾包括:电池、灯管、药品、化学品等。

5.处理垃圾的方法包括:焚烧、填埋、堆肥等。

6.焚烧垃圾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灰渣,对环境造成污染。

7.填埋垃圾会占用土地资源,同时也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8.堆肥是一种较为环保的垃圾处理方法,可以将有机垃圾转化为有机肥料。

9.我们应该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回收工作,保护我们的环境。

可回收垃圾是可以回收循环利用的废弃物,如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

有害垃圾是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造成潜在或直接危害的生活垃圾,如过期药品、充电电池和杀虫喷雾剂罐等。

厨余垃圾是易腐烂的、含有机质的生活垃圾,如剩菜剩饭、过期食品、枯枝落叶、瓜果皮壳、鱼刺鱼骨等。

其他垃圾是不能归类为以上三类的生活垃圾,如陶瓷碎片、食品袋、普通干电池、大棒骨和卫生纸等。

为了减少垃圾,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减少食物浪费、少买不必要的衣服、使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和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电能是家庭生活中最常用和广泛使用的能源。

我国的电能主要由水电、太阳能发电、风电、核电和火电(煤燃烧发出的电)组成。

人类过度消耗化石能源增加的二氧化碳,会导致地表附近大气温度上升,这被称作温室效应。

通过模拟温室效应实验,我们可以发现二氧化碳像塑料袋一样,可以让阳光的热量进入温室中,又能阻止一部分热量的散发,导致气温升高。

为了解决能源问题,我们可以节约能源和开发新能源。

石油、煤和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终有用尽的一天。

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形式。

地球上的一些资源被消耗后就不可再生,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等。

但有些资源是可以再生的,如塑料、玻璃和纸。

我国古代的造纸技术包括蒸煮、舂捣、制浆、抄纸、晾纸和揭纸。

再生纸的制作过程包括撕碎、搅拌、平铺、挤压吸水和通风晾干。

教科版五年级教学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五年级教学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沉和浮一物体在水中是沉仍是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必定的标准。

只需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浮的。

2、同种资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相关系,沉浮状况不改变。

如:一块完好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仍是沉的。

一个苹果是浮的,切二分之一仍是浮的。

一个回形针是沉的,两个串在一同仍是沉的。

一块木块是浮的,分红一半仍是浮的。

二沉浮与什么要素相关1、关于不同种资料构成的物体,我们在判断在水中的沉浮时,常常采纳改变一个要素、控制其他因到素不变的的方法来研究。

关于不同种资料制成的物体,大小相同判断轻重,轻的简单浮重的简单沉。

轻重相同看大小,大的简单浮小的简单沉。

〔体积大、重量小的物体简单浮;体积小、重量大的物体简单沉。

〕、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经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3、潜水艇既能在水面上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

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调。

4、潜水艇是经过改变〔自己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三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3、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方法让它浮起来吗?〔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做成花瓶形〕等。

4、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简单〔浮〕。

5、为何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答:因为把钢铁做成轮船的形状,会大大增添轮船排开的水的体积。

6、总结:各样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要让橡皮泥浮起来,能够在大小不变下改变重量,如挖空成船或碗形。

重量不变的下改变大小,如做成空心的各样形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面)
2017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汇
总(教科版)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一、填空:
1、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的,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

2、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3、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一昼夜定为12个小时。

通过观测这些星座在一年里横贯天空的情况,利用星座计算时间。

4、古代人还用光影来计时。

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由晷针和晷面组成的,是根据阳光下直立物体影子移动的规律制作的。

★5、在太阳底下,随着时间的变化,一根直立细棒的影子的【方向、长短】也会慢慢发生变化。

6、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是自东向西移动的,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自西向东移动的。

7、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水钟又叫刻漏,古代水钟有【泄水型水钟、受水型水钟】类型。

8、泄水型水钟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已经过去了多少时间。

9、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10、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有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水的快
慢、水位的高低等。

11、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而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最精确——原子钟】
12、各种摆钟的摆每分钟都是摆动60次,摆钟的精确度与摆的长度有直接关系。

★13、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摆动的辐度没有关系,但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摆线越长,摆动的速度越慢;摆线越短,摆动的速度越快。

★★14、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15、要想把摆钟调快一点,就必须让摆锤上升;要想把摆钟调慢一点,就必须让摆锤下降。

16、许多动植物都会精确记录它们的成长过程。

以树为例,每一年都会增加一个新的年轮,我们可以从树干的横切面中清晰地看出它的成长记录。

★17、最先发现了摆的秘密的科学家是意大利的伽利略。

二、问答题:
1、根据自身的感觉来计量时间,准确吗?怎样能比较准确地计量时间?(P51)
答:不太准确;比较准确地计量时间的方法是用手表或钟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