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会昌

合集下载

清平乐会昌的过渡词

清平乐会昌的过渡词

《清平乐·会昌》/近现代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译文东方就将初露曙色,但请不要说你来得早。

走遍了青山绿水,但是人依然觉得很有精力,不曾疲惫,这儿的风景最好。

会昌县城外面的高峻山峰,连绵不断直接连去东海。

战士们远望南粤,那边更为青葱。

注释会昌:县名,在江西省东南部,东连福建省,南经寻乌县通广东省。

1929年,毛泽东为开辟赣南根据地,率领红军到过会昌,以后又常途经和居住在这里。

这首词是1934年夏天作者在中共粤赣省委所在地会昌进行调查研究和指导工作时所作。

莫道君行早:旧谚:“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踏遍青山人未老:诗人自注:“1934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

这一首《清平乐》,如前面那首《菩萨蛮》一样,表露了同一的心境。

”本句的“人”和上句的“君”,都指作者自己。

这边:指中央革命根据地南线。

会昌城外高峰:指会昌城西北的会昌山,又名岚山岭。

诗人在60年代曾回忆说:会昌有高山,天不亮我就去爬山。

颠连:起伏不断。

东溟(míng):指东海。

南粤:古代地名,也叫南越(今广东、广西一带)。

这里指广东。

赏析这首词,如果说上阕主要是抒情,那么下阕则主要是写景。

具体说,都是写的红二十二师在南线作战胜利的情景。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这是南方战线的蓝图,作为历史的回味。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这更多的是对未来的展望。

毛泽东之词,之所以不走婉约一派,是因为他的词也仍然是用来言志的,且一直都是用来表述革命之大志,因此在这里虽仅尝一脔,亦足以知一镬之味。

这里会昌城外的“高峰”,直接东溟的“颠连”山势,战士喜指的“南粤”,所有“郁郁葱葱”之处,都莫不是上阕“青山”亦即毛泽东整个游击战略的写照,亦莫不是他开创新局面的“风景”的具体化。

在毛泽东胸中,它是整个中国战场,岂止是“南方战线”而已。

“战士指看南粤”,具体的我们可以读作这就是毛泽东已打破敌人第五次“围剿”的突围之地。

毛主席诗词《清平乐·会昌》原文译文赏析

毛主席诗词《清平乐·会昌》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美好的诗不是奇词丽语,是抒发积极乐观努⼒奋⽃的情怀。

下⾯是⽆忧考分享的⽑主席诗词《清平乐·会昌》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清平乐·会昌》 【原⽂】 东⽅欲晓, 莫道君⾏早。

踏遍青⼭⼈未⽼,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⑴城外⾼峰, 颠⑵连直接东溟⑶。

战⼠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⑷。

【题解】 这⾸词,⽑泽东曾有注云“⼀九三四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情⼜是郁闷的。

这⼀⾸清平乐,如前⾯那⾸菩萨蛮⼀样,表露了同⼀⼼情。

”当时,中共和红军由博古,周恩来和李德(德国⼈)“三⼈团”领导。

⽑泽东被排挤出了领导集团,在会昌“养病”。

赣南军区司令员龚楚去看他,酒后⽑泽东喟然长叹,“我⾃从参加⾰命以来,受过三次开除中委和⼋次严重警告的处分,这次更将造成失败的责任,完全推在我的⾝上。

现在,可不是我们井冈⼭⽼同志的天下了!”说时竟凄然泪下。

【注释】 ⑴会昌:县名,在江西南部。

⑵颠:同“巅”,⼭峰。

⑶东溟:东海。

⑷郁郁葱葱:《后汉书?光武帝纪》,“⽓佳哉,郁郁葱葱然!” 【译⽂】 在宁化、清流、归化三县城中, 路途险窄,密林深暗,青苔光滑。

今天我们⼜去哪⼉? 径直奔向武夷⼭下。

就在那⾥的⼭下呀, 风卷着红旗如幅幅图画。

【鉴赏】 “东⽅欲晓”,通俗地说,⿊暗即将过去,曙光就在前⾯。

“莫道君⾏早”,发现了真理,但是不要以先⾏者⾃居,改变危难的责任重,⾰命的道路还很漫长。

“踏遍青⼭⼈未⽼”,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奋⽃,永不⾔败,永不服⽼。

“风景这边独好”,这样的⼈⽣是真正美好的⼈⽣。

下半阕说的是,不要局限于⼀城⼀地吧,要放眼全局,站得⾼,看得远;不要被困难所吓倒,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郁郁葱葱的⼤好美景将张开双臂迎接奋⽃者。

美好的诗不是奇词丽语,是抒发积极乐观努⼒奋⽃的情怀。

⽑泽东继承了中华民族“诗⾔志”“⼯夫在诗外”的⼤法;在词句上,着意于浅显、通俗。

⽴意求深远,语句求浅近。

扩展阅读: ⽑泽东故事 1934年年底湘江⾎战后,中央红军主⼒损失过半。

清平乐会昌给我们的启示-解释说明

清平乐会昌给我们的启示-解释说明

清平乐会昌给我们的启示-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清平乐会昌是一部寓言性的戏剧作品,讲述了唐末五代混乱时期,以及北方地区因战争而陷入困境的故事。

这部作品由著名文学家韩愈所创作,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清平乐会昌通过描绘当时社会的种种不公正与腐败现象,反映出了人们对和平与安定的向往,以及对正义和公正的追求。

在这个作品中,作者通过塑造不同人物的形象和遭遇,让人们认识到社会问题的根源和解决之道。

此外,清平乐会昌还蕴含着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多种多样,有善良的、有邪恶的、有忠诚的、有贪婪的。

在剧情的发展中,人物们的行为和选择更是展现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通过分析和思考清平乐会昌这部作品,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很多启示。

首先,它提醒我们要正视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到社会建设中去。

其次,它教导我们要保持对正义和公正的追求,不被权力和贪欲所蒙蔽。

最后,它引导我们深入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更加理性和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

总之,清平乐会昌作为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通过反映社会问题和人性的复杂性,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它告诉我们应当努力追求和平与公正,并提醒我们要认识到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相信通过对这部作品的研究和思考,我们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有所收获。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对清平乐会昌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以及对清平乐会昌的总结。

正文部分分为三个小节,分别为清平乐会昌的背景介绍、清平乐会昌的故事内容,以及清平乐会昌给我们的启示。

在背景介绍中,将介绍清平乐会昌的历史背景、创作背景等相关内容,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该乐曲。

在故事内容部分,将详细描述清平乐会昌的故事情节和主要角色,以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该乐曲内容。

在给我们的启示部分,将探讨清平乐会昌所传达的深刻意义和对我们的启示,包括对于音乐艺术、人际关系、人性等方面的思考,以便读者从中汲取有益的启示和经验。

清平乐·会昌 (1)讲课稿

清平乐·会昌 (1)讲课稿
会议期间的一天拂晓,毛泽东会同中共粤赣省委几 位干部,从文武坝出发,渡过绵水,登上会昌山。
清平乐 ·会昌
毛泽东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 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赏析
“东方欲晓”,通俗地说,它预 示了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就在前 面。“莫道君行早”,发现了真 理,但是不要以先行者自居,改 变危难的责任重,革命的道路还 很漫长。“踏遍青山人未老”, 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奋斗,永不 言败,永不服老。
美好的诗不是奇词丽语,是抒发积极乐观 努力奋斗的情怀。毛泽东继承了中华民族 “诗言志”“工夫在诗外”的大法;在词 句上,着意于浅显、通俗。立意求深远, 语句求浅近。
夏日的会昌山满目葱笼,生机勃勃。极目远眺, 宏伟壮丽的江山引人遐想。在会昌城外的高峰, 眼见红军战士守卫在各个山头,与战士们交谈后, 目睹眼前群山晨景,想到当前危急形势,毛泽东 顿生感慨,于是吟诵《清平乐 会昌》的初稿,回 到文武坝住处挥笔写下了《清平乐 会昌》。
清平乐·会昌 (1)
背景
1933年10月,蒋介石亲自指挥约一百万 国民党军队开始了第五次“围剿”。而此 时毛泽东已经被调离红军领导岗位,被排 除在党内决策权外。
1934年7月,敌军重兵开始向根据地中心地区进攻, 形势十分严峻,第五次反“围剿”败局已定。此时, 毛泽东正在会昌县城东门外的文武坝参加粤赣省委 扩大会议。
谢谢观赏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毛泽东《清平乐·会昌》诗歌赏析及译文答案

毛泽东《清平乐·会昌》诗歌赏析及译文答案

毛泽东《清平乐·会昌》诗歌赏析及译文答案《清平乐·会昌》是由毛泽东所创作的,这首词,如果说上阕主要是抒情,那么下阕则主要是写景。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清平乐·会昌》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清平乐·会昌》近现代:毛泽东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清平乐·会昌》译文东方就将初露曙色,但请不要说你来得早。

走遍了青山绿水,但是人依然觉得很有精力,不曾疲惫,这儿的风景最好。

会昌县城外面的高峻山峰,连绵不断直接连去东海。

战士们远望南粤,那边更为青葱。

《清平乐·会昌》注释会昌:县名,在江西省东南部,东连福建省,南经寻乌县通广东省。

1929年,毛泽东为开辟赣南根据地,率领红军到过会昌,以后又常途经和居住在这里。

这首词是1934年夏天作者在中共粤赣省委所在地会昌进行调查研究和指导工作时所作。

莫道君行早:旧谚:“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踏遍青山人未老:诗人自注:“1934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

这一首《清平乐》,如前面那首《菩萨蛮》一样,表露了同一的心境。

”本句的“人”和上句的“君”,都指作者自己。

这边:指中央革命根据地南线。

会昌城外高峰:指会昌城西北的会昌山,又名岚山岭。

诗人在60年代曾回忆说:会昌有高山,天不亮我就去爬山。

颠连:起伏不断。

东溟(míng):指东海。

南粤:古代地名,也叫南越(今广东、广西一带)。

这里指广东。

《清平乐·会昌》创作背景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这首词作于1934年7月,毛泽东在会昌登山后所作。

这一时期毛泽东在党内军内已无发言权,但他并不气馁,调整心态,坚持自己的观点。

《清平乐·会昌》赏析这首词,如果说上阕主要是抒情,那么下阕则主要是写景。

具体说,都是写的红二十二师在南线作战胜利的情景。

歌曲《清平乐会昌》串词

歌曲《清平乐会昌》串词

歌曲《清平乐会昌》串词一、歌曲《清平乐会昌》简介《清平乐会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代歌曲,起源于我国北宋时期。

这首歌曲起初是为纪念会昌元年(1041年)北宋朝廷战胜西夏而作,后来逐渐演变成为一种表达美好愿景和抒发爱国情怀的歌曲。

这首歌曲的曲调优美、旋律悠扬,传唱至今,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歌曲歌词分析1.歌词内容概述《清平乐会昌》的歌词内容主要描绘了当时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

歌词中写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段歌词通过寂静的山林、消失的人迹等意象,表现出国家的安宁与平静。

2.歌词中的寓意与情感表达歌词中的寓意在于展示国家繁荣、百姓安康的愿景,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这种意境中,诗人抒发了对国家昌盛、民族繁荣的自豪之情。

3.歌词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歌词中融入了许多传统文化元素,如山水、孤舟、蓑笠、寒江等,这些元素既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彰显了传统文化独特的审美情趣。

三、歌曲背后的历史背景《清平乐会昌》起源于北宋时期,当时我国政治稳重、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这首歌曲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国家繁荣、民族昌盛的美好愿景。

四、歌曲的现实意义与应用1.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清平乐会昌》作为一首具有悠久历史的歌曲,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底蕴。

今天我们学习和传唱这首歌曲,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传承经典。

2.激发爱国情怀歌曲中蕴含的爱国情怀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通过对《清平乐会昌》的学习,我们可以激发对国家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3.提升音乐素养《清平乐会昌》具有优美的旋律和富有诗意的歌词,学习和欣赏这首歌曲有助于提高音乐素养,培养审美能力。

五、结论歌曲《清平乐会昌》是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瑰宝,它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了爱国情怀,提升了音乐素养。

清平乐会昌诗词赏析

清平乐会昌诗词赏析

清平乐会昌诗词赏析
哎呀呀,咱来聊聊这首诗词哈!“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
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你瞧,这开头就给人一种充满希望的感觉呀!就好像早上太阳要升起的时候,那种新的一天要开始的兴奋劲儿。

“莫道君行早”,这不是在跟你说别觉得自己起得早就算早啦,嘿嘿,
有意思吧!就像有时候咱觉得自己挺努力了,可还有更努力的人呢!“踏遍青山人未老”,哇,这是多么豪迈的气魄呀!就好像一个人一直
在探索,一直在追寻,永远都充满活力,这不就是我们该有的精神嘛!“风景这边独好”,哇塞,那得多自信呀,觉得自己这边的风景就是最
好的。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这后面又写了城外的高峰,那山峰连绵起伏,一直连到东边的大海呢!这画面感是不是超强?就像我们看到连绵的山脉一直延伸到远方,心
里也会涌起一种壮阔的感觉呢。

战士们看着南粤那片地方,也是更加
的郁郁葱葱呀!这就好像我们看着美好的事物,心里也会充满欢喜一样。

这首词呀,整首读下来,就让人感觉特别有力量,特别积极向上。

它不仅仅是在描写景色,更是在表达一种信念,一种对未来的期待呀!它让我们知道,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保持那份热情和信心,因为
美好的风景就在前方等着我们呢!咱就得像词里说的那样,永远充满
活力,永远去追寻属于自己的那片美好!这就是我对这首诗词的赏析啦,你觉得怎么样呢?。

清平乐会昌译文

清平乐会昌译文

清平乐会昌译文《清平乐·会昌译文》是一首古代诗歌作品,描述了人们在和平年代过上安宁幸福生活的美好景象。

这首诗前后共有五百零九言,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优美的词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纷繁复杂世界中的一隅,悠然自得地感受其中的宁静与美好。

在诗的开篇,诗人以"会昌"为题,向读者展示了春天节日的喜庆气氛。

他描述了会昌时期人们行走于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花朵、鲜艳的绣衣以及欢声笑语,从而展现了和平时期人们欢乐的生活场景。

接着,诗人描绘了城市的丰富饮食文化,酒楼、茶肆及各种美食,尽情享受美食的人们忘记了战争的阴影,心无旁骛地享受着和平的日子。

随着诗的推进,诗人将目光转向乡村田园,揭示了和平时期乡村的宁静祥和。

他描述了丰收的庄稼和满山的果实,用饱满的词句描绘了农民劳作后的欢愉与满足。

同时,他也描绘了逍遥自在的牧羊人,他们抱着竹篮和自然融为一体,享受着生活的无尽乐趣。

接下来,诗人将目光投向水乡,写下了大片水波上的船只穿梭景象。

白天夜晚,江河湖海上的船只载着各色货物和行人,流动着生命的活力,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水上丰富多彩的交通和繁荣景象。

在诗的最后一部分,诗人表达了对和平的珍爱之情。

他以静默的姿态呈现了一幅幅黄昏的画面,夕阳下,山林静谧,人们归家的步履渐行渐远,他们将和平的温暖带回家,传递给家人和社会。

他向读者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的热爱,对繁荣生活的向往,并希望这样的美好景象能够永远延续下去。

总体来说,《清平乐·会昌译文》通过对和平年代生活的描绘,展现出了人们对和平的热爱和向往。

通过瑰丽的描绘和优美的词藻,诗人让读者如同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和平带来的宁静与美好。

这首诗既是对和平的颂扬,也是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引发了读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思考。

王安国《清平乐 春晚》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王安国《清平乐 春晚》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王安国《清平乐春晚》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原文】
《清平乐春晚》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

满地残红宫锦污。

昨夜南园风雨1。

小怜初上琵琶2,晓来思绕天涯。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梨花。

【注释】
1.宫锦:宫中绣锦,比喻落花。

岑参诗:“葡萄宫锦醉缠头”。

2.小怜:为北朝冯淑妃之名,小怜弹琵琶典出《北齐书》:“后主冯淑妃名小怜,大穆后从婢也。

穆后爱衰,以五月五日进之,号曰续命,慧黠能弹琵琶,工歌舞,后主惑之,愿得生死一处。

”此泛指歌女。

【译文】
莺儿语意殷勤,费尽心机,却仍无计将春天挽留。

满地残红,似是给谁弄脏了的宫锦彩绸。

呵!原是昨夜南园风狂雨骤!
她刚刚试弹琵琶,晓来却仍欲浪迹天涯。

为何不肯在画堂朱户里安家?君看和煦的春风里,开放着自由自在的梨花。

【赏析】
此词写残春景象,或说是借写春景以抒写心目中的人的品格,一种追求个性自由的高尚品格,这是很可宝贵的。

起句写“留春”,“费尽”二字见神气。

“满地”两句为倒装,次序应为:“昨夜南园风雨,满地残红宫锦污”。

格律的约束,造就了这种突出感受、突出结果的艺术效果。

以“宫锦污”来比喻“满地残红”,不仅形象,而且将宫廷与自然联结起来,联系其结句的“不肯画堂朱戶,春风自在梨花”,遂使全篇精神结为一体。

踏遍千山人未老

踏遍千山人未老

踏遍千山人未老踏遍青山人未老的下一句是风景这边独好。

出自近现代毛泽东的词作《清平乐·会昌》,意思是:踏遍青山绿水,但人依然很有精力,不曾疲惫,这儿的风景最好。

清平乐·会昌毛泽东·近现代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译文:东方就将初露曙色,但请不要说你来得早。

走遍了青山绿水,但是人依然觉得很有精力,不曾疲惫,这儿的风景最好。

会昌县城外面的高峻山峰,连绵不断直接连去东海。

战士们远望南粤,那边更为青葱。

赏析:这首词,如果说上阕主要是抒情,那么下阕则主要是写景。

具体说,都是写的红二十二师在南线作战胜利的情景。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这是南方战线的蓝图,作为历史的回味。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这更多的是对未来的展望。

毛泽东之词,之所以不走婉约一派,是因为他的词也仍然是用来言志的,且一直都是用来表述革命之大志,因此在这里虽仅尝一脔,亦足以知一镬之味。

这里会昌城外的“高峰”,直接东溟的“颠连”山势,战士喜指的“南粤”,所有“郁郁葱葱”之处,都莫不是上阕“青山”亦即毛泽东整个游击战略的写照,亦莫不是他开创新局面的“风景”的具体化。

在毛泽东胸中,它是整个中国战场,岂止是“南方战线”而已。

“战士指看南粤”,具体的我们可以读作这就是毛泽东已打破敌人第五次“围剿”的突围之地。

其实作为意象的载体,它比字面上的意义要大得多,它是具有战略性的、路线性的,而决不只是地域性的。

下阕的“指看”与上阕的“好”遥相呼应。

如果“好”作为一种战略的肯定,那么“战士指看”的欣喜之情,则表达了下层指战员们的由衷拥护。

事实上,在整个中国革命战争中,没有战士的同心同德,要想取得解放全中国这么巨大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毛泽东写罢这首词之后,很快就离开了会昌。

他接到来自瑞金的急信,要他赶回去。

就在他登上会昌山那天,中共中央书记处和中革军委已做了重要决定,发布了《给六军团及湘赣军区的训令》,派遣任弼时、萧克、王震率红六军团向湖南西南方向突围西征。

清平乐·会昌诗词

清平乐·会昌诗词

清平乐·会昌近现代·毛泽东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赏析】1934年7月23日清晨,毛泽东健步登上会昌山,写下壮丽诗篇——《清平乐·会昌》,盛赞会昌“风景这边独好”。

这是主席一生写下的众多词篇中,唯一一首以县名作为题目的词作。

“东方”二句东方欲晓:欲,将要。

眼看东方就要亮了,真理很快就要大白了。

莫道君行早:君,泛指红军战士,包括诗人自己在内。

或谓指“左”倾路线分子。

二义相反,均可通,以前义为胜。

全句意思是说:不要说你是早行者走到前面了。

《增广贤文》有: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踏遍”二句踏遍青山人未老:踏遍青山,谓红军转战各地,历时已久。

人,指红军战士,亦包括诗人自己。

未老,不仅指年龄,且兼指士气,指革命精神。

风景这边独好:这边,明指会昌,暗喻正确主张和正确路线。

风景,明指风光景色,暗喻革命的形势和前途。

独好,联系当时陷入被动的赣北前线反围剿的战争局面,实系慨乎言之。

“会昌”二句会昌城外高峰:会昌城四周有许多高山,像明山、芙山、羊山、龙归山、白云山、紫云山、四望山、盘固山、君山等等。

颠连直接东溟:颠连,连绵不绝之意。

东溟,即东海。

上述诸山,白云山以下都在会昌东南两面,有的与福建武平相接,有的与赣粤之间的著名界山九连山和大庾岭毗连。

以上二句,以实代虚,写的是景物,却意味着革命的美好远景。

“战士”二句南粤:古代也作南越。

汉初,封赵佗为南越王,有今两广之地。

此指广东。

郁郁葱葱:气盛貌。

《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气佳哉,郁郁葱葱然!”这里用来形容树木茂盛,气象壮美。

这两句也是以实代虚,更荡开一层,显示出无限的胜利信心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诗词意思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诗词意思

一.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诗词意思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的意思是:东方就将初露曙色,但请不要说你来得早。

【出处】《清平乐·会昌》—毛泽东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译文】东方就将初露曙色,但请不要说你来得早。

走遍了青山绿水,但是人依然觉得很有精力,不曾疲惫,这儿的风景最好。

会昌县城外面的高峻山峰,连绵不断直接连去东海。

战士们远望南粤,那边更为青葱。

扩展资料
《清平乐·会昌》创作背景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这首词作于1934年7月,毛泽东在会昌登山后所作。

这一时期毛泽东在党内军内已无发言权,但他并不气馁,调整心态,坚持自己的观点。

在他自己说的没有发言权的1931年到1934年的那些日子里,他埋头于做调查研究、读书、向中央提建议,而不是“赋闲”。

“踏遍青山人未老”就是他的这种精神的艺术写照。

作者自己曾说:“1934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

”《会昌》词的基调是昂扬的,语言是雄奇的,反映了毛泽东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但是字里行间也隐约表露了词人的忧虑和愤懑。

毛泽东写罢这首词之后,很快就离开了会昌。

他接到来自瑞金的急信,要他赶回去。

就在他登上会昌山那天,中共中央书记处和中革军委已做了重要决定,发布了《给六军团及湘赣军区的训令》,派遣任弼时、萧克、王震率红六军团向湖南西南方向突围西征。

这预示着,空前绝后、举世瞩目的长征就要开始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当时的环 境很恶劣,但惟有梅花,在悄悄地 开放。此句能够体现出梅花在恶劣 环境下仍然能够坚强、挺拔、不服 输的精神。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一句,能够体现出梅花默默奉 献、大公无私的精神。
此诗整体运用了借物喻人的 手法,毛泽东希望我们每个 人都像梅花那样,默默奉献,
不求回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