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石油通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国际石油通道
中缅油气管道于2010年开工,是继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的第四大能源通道。该管线是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双管线。中石油称原油管道工程已完成94%,投产目标可控。
中缅原油管道在缅内全长771公里,管道将从缅甸西海岸马德岛出发,经缅甸若开邦、马圭省、曼德勒省和掸邦,从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进入中国,最后通到昆明
中亚—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负责规划建设运营。主要气源来自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及国内塔里木、准噶尔、吐哈、长庆气田,年供气300亿立方米,可稳定供气30年以上。这一规模相当于2010年中国天然气消费总量(1070亿立方米)的三分之一。该工程主要由两大管线组成,境外部分为中亚天然气管道,总长2018公里;境内部分为西气东输二线,管线全长8794公里。是世界上输气距离最长(10812公里)、输气管压力最大(12兆帕)、钢级最高(X80钢)的大口径输气管线。
工程起点位于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的阿姆河右岸天然气处理厂,经乌兹别克斯坦中部和哈萨克斯坦南部,从阿拉山口进入中国新疆霍尔果斯。其中土库曼斯坦境内长188公里,乌兹别克斯坦境内长530公里,哈萨克斯坦境内长1300公里。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于2008年1月敲定建设方案,2月22日宣布开工,工程总投资1434.9亿元,建设1条干线,8条支干线,26座压气站,3座地下储气库和深圳LNG调峰站,管线全长8794公里。工程西接从新疆霍尔果斯入境的中亚天然气管道,经新疆独山子、乌鲁木齐,在红柳与西气东输一期线路重合,然后向东经甘肃酒泉、山丹、武威,在宁夏中卫过黄河后,与西气东输一期线路分开,向东南经陕西西安、江西南昌、赣州,到达广州。干线全长4945公里。
此外还要建设八条支线,覆盖国内主要用气城市。这8条支线分别为:新疆轮南—吐鲁番、宁夏中卫—陕西靖边、河南洛阳—江苏徐州、江西南昌—上海、江西樟树—湖南湘潭、广东翁源-深圳、广东广州-广西南宁、广东肇庆-湛江。支线总长3849公里。沿线城市内天然气管网配套建设,还需投资673亿元。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以宁夏中卫为界分为东、西两段,霍尔果斯—中卫段干线和中卫—靖边联络线为西段,已于2009年底建成投产,中卫—广州段线为东段。
中俄原油管道起自俄罗斯远东管道斯科沃罗季诺分输站,经中国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13个市、县、区,止于大庆末站。管道全长999.04公里,俄罗斯境内72公里,中国境内927.04公里。按照双方协定,俄罗斯将通过中俄原油管道每年向中国供应1500万吨原油,合同期20年。中俄原油管道2010年11月1日进入试运行阶段。2012年9月,中俄石油管道谈判历经15年,最终签约。
中国海陆石油输送大通道
目前看,分布在全球的最重要的16条战略水道和数十条内陆通道都可以作为石油的输送路线,但基于经济、地缘因素,特别是战略对手间的遏制和有效控制因素,上述通道并不能够让任何的国家和地区确保能源通道无阻碍通过和便捷使用。特别是中国,作为西方竭力遏制的重要对手,在现实中可利用的通道只有10条左右。海运方面,除去地区冲突或战时因素,目前可供中国正常使用的航道有四条。一是中东航道,即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中国;二是非洲航道,即北非—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好望角—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中国;三是东南亚航道,即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中国;四是太平洋
航道,即美洲—巴拿马运河—西太平洋—南中国海。
管运方面,目前,中哈石油运输管道的投入使用,使得中国每年可以从哈获得2000万吨石油,俄罗斯石油也可从这里“借道”出口中国。巴基斯坦克瓜达尔港工程输油线路,,通过这条油管能使中国直接获得中东和海湾地区的石油。中缅天然气管线,云南昆明—缅甸瑞丽—时兑港和2009年俄石油管道运输公司建设的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一期工程即将完工,之后的中国境内石油管道将逐步完善,可以达到每年从俄进口1500万吨的石油。路运方面,已经或即将使用的铁路运输有6条线路,即俄伊尔库茨克—中国满洲里、哈萨克斯坦—中国新疆阿拉山口及中国与巴基斯坦陆续开通的四条国际道路运输线。
中国石油通道上的“虚与实”
能源战略通道关乎国家的经济安全和核心利益,中国海上石油进口通道现在的安全不一定会是明天的安全。这需要我们正视现实、展望未来,尤其要立足现在,面对诸多现实的、长远的、不确定的安全隐患。
一是马六甲因素。马六甲因素是中国海上石油通道安全的最重要的隐患。造成这个因素的原因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多年来美、日、俄、印等大国为控制马六甲海峡一直进行的明争暗斗,使得该地区已成为当今全球石油通道热点中的“沸点”。虽然近年来中国海上力量不断加大海军交流,但在相对一个时期内,对于海军实力尚不够强大的中国来说,现阶段的海上石油进口命脉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制于人;其次是安全因素。众所周知,马六甲海盗活动依然猖獗,并对马六甲海道形成一定的传统威胁,其与南中国海共同形成的海盗犯罪活动无疑增大了马六甲海峡——南中国海运输线的风险;三是马六甲海峡的通行能力因素。马六甲海峡主航道最宽处不足4公里,只能通过20万吨以下的油轮,虽然目前可通过中国几乎全部的大型油轮,但随着今后中国建造超大型油轮技术能力的提高和石油运输量的不断增加,超大型船只通行问题必将显现,这就需要重新选择绕行其他水道。对此有专家人士分析,印度尼西亚的巽他水道或龙目水道对中国的意义将会变大。
二是南中国海因素。南中国海问题已在近年来受到国际性关注,不仅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甚至军事利益的交汇点,也演变成为包括众多大国在内的地缘政治的控制点。众多国家逐步强化各自对已占岛礁和海域的军事控制,加快了对南中国海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并不断与中国在南沙主权和资源开发问题上发生实质性摩擦与碰撞。对此,专业人士认为,经马六甲海峡通过南海地区前往中国的油路充满了变数。在南中国海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前,该海域的运输线路存在着重大的安全隐患。
三是中东和非洲因素。目前,源自中东地区的石油占据中国石油运输量的50%,是中国进口石油的极其重要的通道,未来中国对该地区的石油依赖程度不仅不会下降,而且还会变大。中东因素也可称为冲突或战争因素,其根源就在于美国对该地区石油能源的控制。专家指出,做为中东地区的能源通道,是多方的利益矛盾集合体。在战时敌对状态下,通道安全难以保障。如海湾危机期间,土耳其、沙特关闭了境内输送伊拉克石油的输油管道,伊拉克经波斯湾到霍尔木兹海峡的出口通道也被美国封锁。此前,美国与伊朗紧张时期,伊朗当局警告说,一旦遭到军事打击,伊朗将封锁海湾和霍尔木兹海峡石油运输通道。此外,非洲地区一直是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动荡的主要地区,局部冲突持续不断,恐怖事件频繁发生。特别是美国早在10年前,就称该地区的石油极其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战略产品,并把西非地区看作是对美国“战略国家利益”至关重要的地区,必要时要使用武力来保护美国在该地区的石油来源。基于此,在“特殊时期”我们要充分重视该地区将对中国石油运输产生巨大的运输风险。
四是陆路因素。虽然海路是石油运输的主渠道,但陆地渠道也不能忽视。特别是当主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