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公司与跨国石油公司国际化比较研究
中国石油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现状及对策研究
国际贸易中国石油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现状及对策研究刘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山西销售晋中销售分公司,山西晋中030600)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原油资源供应面临诸多问题,中国石油企业应强化自身国际化经营,以顺应全球化竞争的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经具备国际化经营的基础,很多大型企业加快了国际化经营的步伐,积极参与到全球竞争中。
中国石油企业应注重原油开发、工程服务、炼化合作、国际贸易、海外业务链条的有机结合,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培养专业的国际化人才,为全球化经营与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石油企业;国际化;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F426.2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19)19—0025—02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国内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供不应求,中国石油企业在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国家化经营的战略。
在最初阶段,我国石油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以单项开发油田为主要业务,这种方式虽然风险较低,但是总体发展较为缓慢,对我国石油企业形成一定的制约。
1992年开始,我国政府提出了整合国内外资源优势,以发展石油企业。
时至今日,中国石油企业在整体发展模式上已经趋于稳定,在油田生产与技术服务、石油炼化与管道施工等方面,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并形成了多个战略区。
但是,从当前阶段来看,我国石油企业在全球石油资源的占有率相对较低,在企业规模和营销渠道方面都与大型国际石油企业存在一定差距,国际化经营发展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阐述了中国石油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意义,分析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希望对提升中国石油企业国际化发展有积极意义。
一、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意义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有助于缓解石油供需关系。
自1978年以来,我国工业得到了四十多年的快速发展。
中石油国际化经营
附1:中石油09年大事记
/cn/gywm/dsj/dsj2009.htm
2002年以后,中石油进入了大规模海外并购的 浪潮中。以2009年为例,就有多大十多项重大 海外合作。
2009.4.16与哈萨克斯坦国家油气股份公司签署 了《关于扩大石油天然气领域合作及50亿美元 融资支持的框架协议》。双方还与中亚石油有限 公司签署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哈萨克 斯坦国家油气股份公司联合收购曼格什套油气公 司的协议》。
2009.12.31随着西气东输二线北疆管网联络线建成投 产,来自中亚的天然气开始输入新疆乌鲁木齐市,标 志着西气东输二线(西段)工程建成投产并投入商业 供气。 2009.12.29收购阿萨巴斯卡油砂公司两个油砂项目的 协议获得加拿大政府批准。 2009.12.17与哥斯达黎加国家石油公司在哥斯达黎加 首都圣何塞正式完成合资公司中哥炼油股份有限公司 注册,双方合作进入全面实质性操作阶段。合资公司 将负责实施MOIN炼厂升级改造和扩建项目
中石油的国际化经营
一、中石油的国际化经营(纵向对比) 1、中国石油企业发展背景 2、中石油的国际化经营 3、中石油海外上市的作用 二、与中海油、中石化的对比(横向对比)
一、中石油国际化经营
中国石油企业发展背景 中石油的国际化经营 中石油海外上市的作用
一、中石油国际化经营—背景
上个世纪90年代始,我国石油工业面对的一个 严峻现实是:中国已从石油出口国变为净进口 国,保障国家石油供应压力增大。 近年来石油市场特点:国内产量稳定,国内消 费量不断攀升,对外依存度高。实施国际化经 营成为获取可靠原油的保证。
2009.8.18控股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 公司与埃克森美孚签署价值410亿美元的液化天 然气供应协议,协议期限20年。根据协议,埃克 森美孚每年将从澳大利亚高更气田向中国石油供 应225万吨液化天然气。埃克森美孚拥有高更气 田25%的产量份额。
从中国石油与跨国公司的合作看国企与外企间的冲突与协调
国石油物资公司 ( : 原名 中国石油物资
装备总 公司 )执行与斯伦 贝谢测井服 务合 同,为 1 家油 田进行测井技术服 3
所得税 的税率 为 2 %,所有企业 同等 5
税赋 待遇 。对于 中国经济不断 发展所 引发的这 些变化 , 国公司 , 外 除了依靠
减免税 。可是近几年 随着 国家 能源政
总局联 合下发 了 关于 在我国 陆上 特
1月 1日前 中华人 民共和国外商投资 企业和外 国企 业所得税 法规定 ,属于
能源、交通、港 口、码头或者 国家鼓励
在 不断 的磨合 中,努力协调双方分歧 , 逐 渐地 把 他们 眼 中的劣 势变 成优 势 。 例如 ,1 9 9 9年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
中国石 油与 国际石油工程 巨头斯 伦贝谢公司进行了长达 3 0年不间断的 技术 合作 ,然而 ,长达 3 0多年 的合作
之路 并非一 帆风顺 。 中, 其 外国公司的
务 。合作方 式从原来各个 油 田分 别操
作 执行到总 部统一签订 合同 ,油 田分
别作业 、 统一支付 , 因此享有最高 的服 务价格 折扣 ,极 大地 发挥 了 中国石 油 整体测井市场的效应 。 间, 期 针对跨境 测井服务中仪器 与设备调配这一难点 , 中国石 油物资公 司整合各种 资源 ,发 挥 中国石 油的整体 优势 ,将原来各油 田分散办理 、频繁进 出 口岸 的斯伦贝 谢作业仪器 、 设备实行统一手续、整体 监管 , 极大地提高了合同效率 。 为此海
华北油 田 “ 2 井 ”测井 ,从此开始 任 8 了中国石油 天然气工业 与斯 伦贝谢测 井技术 服务 与合作 的道路 。 外资企 业在进入 中国后 ,最先遭
从 国 油 跨 公 的 作 中 石与 国 司 合
中石油、中海油跨国收购的异同与成败原因分析
中石油、中海油跨国收购的异同与成败原因分析摘要:中石油成功收购pk公司与中海油失败退出优尼科,从表面上看这两起并购事件本身没什么直接联系,加上这两家石油企业的竞争对手和所选择的环境似乎也并没有什么相似之处。
但如果我们进一步仔细观察与分析就能够在这两起并购中找到一些相通的问题,而这两家企业具体处理问题手段的不同以及政府外交博弈所显现的力量,最后中石油与中海油一胜一败的命运都值得我们深入去思考。
关键词:中石油中海油异同成败原因一、行业背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实力强大的跨国石油公司通过跨国投资,极大地提高了跨国企业母国的国际地位,使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据着中心地位。
正如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伯格说的那样:“没有一个美国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并购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主要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
”通过跨国并购,原来强大的跨国公司更为强大,甚至成为该领域的世界霸主,从而控制了该领域,也因而使得其母国在该领域成为世界的枢纽国家(郑睿臻等)。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海洋石油开始大规模开采。
近年来,由于油价、市场、贸易等影响,尤其是欧美严格的环保要求,迫使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紧缩本国石化生产,而转向在资源国家或拥有广大市场的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和合资办厂。
而我国国内发展状况良好,国务院提出一系列的经济发展政策,包括扩大投资、加大国有企业投资力度等,支持国民经济稳定的适度快速增长。
对石油行业发展战略见图1。
从公司内部看,中石油经过两次大重组及近年来的改革发展,已具备了加快推进跨国企业集团建设的现实基础。
作为国内最大的油气生产和供应企业,中石油资产总额已于2011年底超过3万亿元,在全球500强排名第6位,在世界50家大石油公司综合排名第5位。
海外业务由单一合作开采转入到风险勘探、油气开发、工程承包、产品出口一体化运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拓展海外市场的能力显著增强。
中国石油公司和俄罗斯石油公司激励机制的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石油公司和俄罗斯石油公司激励机制的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和主要石油进口国,中国在保障能源安全和资源供应方面的压力一直很大。
其中,中国石油公司(下称中国石油)作为国内最大的石油生产企业,其发展与管理情况备受关注。
而俄罗斯作为世界石油大国,其石油企业也占据着重要地位。
因此,对比研究中国石油公司和俄罗斯石油公司的激励机制,对于深入了解石油公司在发展和管理方面的异同点,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比研究中国石油公司和俄罗斯石油公司的激励机制,探究两个国家石油企业在人力资源和管理方面的运作情况和不同之处。
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 分析两个国家石油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比较其异同点;2. 研究中国石油公司和俄罗斯石油公司的激励机制,了解其薪酬、福利和奖励制度,以及对员工绩效和贡献的评价方式;3. 探究两个国家石油企业激励机制的优缺点,分析其对企业发展和竞争力的影响;4. 研究两个国家石油企业对于未来发展趋势的应对和管理策略。
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证调研法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查询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石油企业的发展情况和管理制度,包括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以及激励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其次,根据文献资料,采取问卷调查和个案深度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对中国石油公司和俄罗斯石油公司的激励机制进行对比分析,以收集有效的数据和信息。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能够深入分析和探究中国石油公司和俄罗斯石油公司的激励机制,分析其在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和员工激励方面的异同点和质量差异。
希望从中能够发现两个国家石油企业的不足之处,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进而推动中国石油公司在激励机制方面的提升和发展。
中国石化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
中国石化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随着全球化日益深入和我国加入WTO,不仅我国市场将向外国全面开放,而且外国市场也将更大程度地对我国企业开放。
这无疑将大大加快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对于我国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的石油和化学来说,在迎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那么中国石化企业又该如何走出国门,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将是关系中国石化企业能否长远的艰巨课题。
下面针对中国石化企业国际化经营进行探讨和。
一、中国石化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供的最新数据,2004年我国石化行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均创最高水平,全年将实现工业总产值2.425万亿元,销售收入2.33万亿元,利润2700亿元。
中国是国际石化企业投资的重要地区之一,也是全球最重要的石化产品进口国之一。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石化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步发展并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过程。
,我国石化企业基本上走的是一条“引进来”的道路,引进国外资金、技术以及发展出口贸易在企业国际化经营格局中居于主导地位,2005上半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940.67亿美元,同比增长30.1%,进出口贸易作为石化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要方式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而以境外直接投资为主要特征的“走出去”步伐较为缓慢,尚处于初级阶段,其中只有像中石油、中石化等国有大石化企业在海外有过直接投资,其他中小型石化公司根本不具备国际化经营的条件。
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成为WTO的成员国,我国石化企业也在加快自身的国际化进程。
具体表现为:1、我国石化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一直以来,西方石化公司都注重自身的国际化。
现在也到了中国石化企业加快国际化进程的时候。
最近的“沃尔玛现象”昭示中国石化的国际前景,早在10―15年前,在美国最大的商品零售商沃尔玛的货架上,只有不到20%的商品产自中国,而且大多是低廉的小商品;如今,中国商品已超过了80%,产品种类涵盖各类日用品,且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
企业竞争力的国际比较:以中外油企为例
企业竞争力的国际比较:以中外油企为例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数量不断增长,但企业竞争力还存在一定差距。
作为一个国家举足轻重的战略物资,石油石化在工业、农业、交通、国防和每一个国民的衣食住行中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
本文基于石油石化行业的6家中外企业数据,开展企业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寻找中国企业存在的主要差距,进而提出行业发展策略,为我国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提供参考。
市场竞争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实质是企业的规模实力。
石油石化企业规模越大,其市场竞争能力相对越强。
在此,我们集合了油气总产量、原油产量、天然气产量、原油加工量、油品销售量、上下游规模结构等指标,比较分析6家中外石油石化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见表1)。
通过表1不难看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三大中国企业(以下简称“中国油企”)在大部分指标中,与埃克森美孚、壳牌、雪佛龙等三大国际公司(以下简称“国际油企”)有较大差距。
从产量来看,雪佛龙目前无疑拥有最强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水平,其次是中石油和埃克森美孚,接着是壳牌,最后是中石化和中海油。
总体来说,中国油企在6家企业中处于中等偏下。
从平均产量来看,中国油企的油气总产量、原油产量和天然气产量,都不及3家国际油企的一半,差距明显。
在加工量方面,中国油企相比之下仍有一定距离。
中石化在这一指标中展现出不俗实力,排在6家企业第二位,但与壳牌仍有每年10亿桶的加工量差距。
而从平均加工量来看,中国油企只占到国际油企加工量的60%。
在油品销售量方面,中外油企差距更为明显。
3家国际油企平均每年的油品销售量达到了约16亿桶,而中国油企只有不到7亿桶。
二者在销售能力方面的差距,主要源自于中外油企不同的全球化程度。
国际油企不仅仅注重石油生产,同时也注重油品的全球营销,在抢占国外市场上要比中国油企更加积极主动。
而油品销售市场占有率这一指标的相关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平均而言,国际油企占有率达到了4.9%,而中国油企只有3%,如果剔除中国庞大的销售市场因素且只对全球化营销能力进行比较,这种差距将更加明显。
中石油与国外同行经营业绩及影响因素的比对
、
全 年 总体经 营业绩 对 比
综合 来 看 ,2 1 国 内外一 体 化石 油 公 司营 业 收入 00年 均 有 较 大增 长 。 由于 2 1 00年全 年 油 气 价 格 及 炼 油 毛 利
同 比大 幅上 升 ,三 家 国外 石 油 公 司 的营业 收入 同 比增 幅
皆超 过 2%。埃克 森 美 孚 和壳 牌 的净 利 润 同 比分 别增 长 0 5. 和 6. 8% 0 0 %,但 仍 未恢 复 到 金融 危 机前 的利 润 水平 。 8 而B P因墨 西 哥 湾漏 油 事 故 列 支 了 4 8 8 美元 的税 前 0. 亿 5 费 用 , 导 致 全 年 亏 损 3. 亿 美 元 , 为 19 年 以 来 的 71 9 92
探 索 论 坛
一 ... . . .= 1 . . ; 一 一
一 中
一
李 琪
( 中南 财 经政法 大 学会计 学 院 ,武汉 40 7 3 04)
一 响一 影 画
议 。
【 摘要 】 通过对中石油和 国外大型石油公 司金融危机过后的经营业绩进行对比并进一步对其影响 因素进行
国石油 天然 气股 份公 司 (以下简 称 “ 中石 油 ” )与 国外石
油公 司经 营业绩 展 开对 比分析 , 据美 国 《 油情报 周 刊 》 根 石 最 新公 布 的 世 界石 油公 司 5 0强排 名 ,笔 者选 定 排名 第 3 位 的埃 克森美 孚 ( 简称 X M) 名第 6 的英 国 B O 、排 位 P与 排 名 第 7 的荷 兰 皇 家壳 牌 公 司作 为 比较 对象 。 这三 家 位 公 司均 为全 球经 营上 下 游一体 化 经营 的非 国有 石油 企业 ,
首 次 亏 损 。与 三家 国外 石油 公 司 相 比 ,中石 油 全 年实 现
中国石油产业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经济评论 2004年第1期ECON OMIC REVIEW N o.1 2004中国石油产业竞争力的国际比较杨 嵘 摘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石油产业市场国际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国际石油市场的发展趋势将对中国石油产业产生深刻的影响。
面对国际石油竞争愈演愈烈,较强的产业国际竞争力是取得国际石油竞争胜利的必要保证。
但是不论是从竞争实力、竞争潜力,还是从竞争环境来看,中国石油产业与国外相比均具有较大差距。
因此,实施大石油公司战略,加强科技创新以及构建多层次的战略联盟是我们在市场国际化条件下提高石油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石油产业 竞争力 国际比较 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 O),在中国石油产业正,中国市场将是国际资本必争之地,国际竞争国内化问题必将深入、升级,中国石油产业将面临更为严重和更为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中国石油产业置于国际市场大环境中加以研究,通过分析国际市场对中国石油产业的影响和中国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优劣,探讨在市场国际化条件下提高石油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市场国际化对石油产业的影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石油产业的国际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从国际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中国石油产业市场国际化的实质是:国际上的石油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我国经济所提供的各种要素及机遇,同时,我国石油企业也可以充分利用国际经济为自己所提供的各种机遇和因素。
后者不仅仅表现为我国石油企业对国际市场及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及管理等因素的充分利用,而且也表现为国际石油市场发展趋势对中国石油产业的深刻影响。
(一)国际竞争越来越演化为各国大公司、大集团相互之间的竞争全球经济正在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跨国公司为载体,加速调整、优化和升级。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的经济活动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生产国际化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和优化组合。
各国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结构、技术结构正在随之发生重大变化,资本聚集、产业集中和市场垄断的程度越来越高,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
中国石油与跨国企业的全球司库管理比较
Vol.27, No.12 |国际石油经济« 201 9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ECONOM ICS中国石油与跨国企业的全球司库管理比较廖筱燕(中油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摘要:企业资金管理被称为司库管理。
企业资金管理最初注重提升收付款效率,经过多年发展,形成跨国企业的集中化资金管理体系。
在跨国企业全球司库体系建设中,常见两种司库运行平台:一是区 域资金管理中心即国际司库中心,二是提供司库金融服务的内部银行。
西门子公司五大司库中心按照全球 统一现金管理要求开展区域司库业务;eBAY公司主要通过设立国际司库中心的模式建立全球资金管理体 系。
中国石油集团司库实质上采取了内部银行型司库运行平台;TCL集团司库业务基本由财务公司(集团 资金部)的专门团队实现;中兴公司的全球资金管理体系采取三级资金管理架构的方式。
中国石油集团与 国内外跨国企业的司库管理主要职能较为相似,但是在司库组织体系构成、全球资金管理模式、全球资金 管理体系运行平台、资金管理部门的设置、境外司库运营平台的设立形式等方面存在差异。
关键词:跨国公司;司库管理;中国石油;资金管理;内部银行;司库管理中心Comparison of global treasurer management between CNPC and multinational companiesLIAO Xiaoyan(China Petroleum Finance Company Limited)Abstract:Corporate capital management is called treasurer management initially focused on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receipt and payment and finally formed the centralized capital management system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after years of develop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lobal treasurer system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there are two kinds of treasurer operating platforms. One is the regional fund management center called international treasurer center and the other is the internal bank providing treasurer financial services. By contras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global unified cash management, the five major treasury centers of Siemens carry out regional treasury business and eBAY establishes the global fund management system mainly by setting up the international treasurer center. The treasurer of CNPC adopts the internal bank treasurer operating platfom. TCL’s freasurer business is basically realized by the specialized team of the finance company (group capital department). Zte’s global fiind management system adopts a three-level flm d management framework. The main flmctions of treasurer management of CNPC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at home and abroad, but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structure of treasurer organization system, global fund management mode, operation platform of global fund management system, establishment of f und management department and establishment form of o verseas treasurer operation platform.Key words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treasurer management; CNPC; fund management; internal banks; treasurer management center78经营管理》PE R A T IO N M ANAGEM ENT企业资金管理也被称为司库管理,是企业财 务管理中会计、资金与税务三大职能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尤其在企业集团、跨国企业经营活动中发挥 着重要作用。
三大石油公司比较资料
三大石油公司比较我国三大石油公司与国外大石油公司相比的体积大小如何。
中国石油股的市值与外国石油股相比,属于偏低。
若我们将非流通股份(国家持有的法人股)与上市的流通股份按相同价格(以美国的股价为计算标准)一并计算,3家中国石油股中市值最大的是中石油,也只不过是埃克森美孚市值的1/7。
除市值外,我们可从其他参考数值比较三大石油公司与外国石油公司的体积。
除员工人数之外,中石油和中石化的营业额和总资产较外国石油公司的少,而中海油在相比之下,更凸显它只是一家中小型发展阶段的公司。
我们以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英国艾莫科(Bp)及荷兰皇家壳牌(Shell)作比较,这三大外国石油公司业务全为垂直整合,包括上、中及下游业务,如图12-4所示。
其中,英国艾莫科较其余两家集中中游发展。
以业务国际化为例,埃克森美孚、英国艾莫科及荷兰皇家壳牌,各自拥有营运业务国家数目超过40、90及150,相对中国三大石油公司的中国业务分散得多。
首先,我们比较一下我国三大公司和国外三大公司的股本回报率和资产回报率。
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回报率较中海油和外国石油股为低,中海油的回报率超过了国外3家公司,而表现得最好。
但我前面已经说过,中海油的数据很可能是精简上市公司而得出来的,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从表面上的数据下结论。
我们应该观察一下国外公司的经营效率再来下结论。
这次三大石油公司重组的主要重点仍然是经营效率的提高以达国际水平,因此让我们比较各公司的员工效率,以判断这次重组的绩效(图12-6)。
中石油和中石化均拥有超过40万名员工,远高于3家外国石油公司平均约10万名员工的数目。
而以每位员工每年产生的平均纯利计算,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员工平均每年产生11万元人民币和3.6万元人民币,仅为埃克森美孚的1/12和1/36。
中海油的上市公司只拥有1 000多名员工,而每位员工每年产生纯利近800万元人民币,远超于外国石油公司。
然而这样的比较并不恰当,因为中海油将大量劳工密集的工作(如勘探工作)外派给同系的中海油田服务或母公司中海油集团总公司。
中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的探讨
中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的探讨作者:马冰来源:《商业文化》2014年第08期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石油企业也逐步走向国际化经营,开展实施国际化间的交流与合作,努力使石油企业朝着国际化经营的方向发展。
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可以保障我国石油的供需平衡,也是保障和维护中国石油安全的有效手段。
本文主要探讨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化经营的方法,进一步分析当前中国石油国际化经营的现状以及前景,讨论分析我国石油企业实行走出去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石油企业;国际经营;战略石油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关系着我国国家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近年来,随着石油资源的减少与匮乏危机的发生,国家越来越关注石油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我国已经把石油资源的国家化经营提上重要的议事程。
石油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产业必须以国家利益为重,要以获得丰富的国际石油资源为出发点,分享国内外的油气资源,努力保持国内的石油价格的稳定,减缓石油价格波动给国内供油平衡带来的负面作用。
毋庸置疑的是石油企业的跨国经营是石油战略产业走出国门,实现国际间合作谋求中国石油企业生存空间的有效途径。
一、石油企业要遵守国际惯例,强化国际化经营能力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石油企业的跨国经营表现的尤为突出,由于石油资源的以及石油市场分布的高度不公平,石油开采的国际化经营与国际竞争愈演愈烈。
世界大石油公司基本上都是跨国公司,它们是世界石油企业的领路者。
(一)我国的石油企业要遵守国际的惯例。
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意味着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的接口,这样以来,我国的石油企业就会受到许多限制,例如,国际经济法律法规、国际贸易关税、不同国家的贸易壁垒等等。
所以我国的石油企业要摒弃自己的各种不符合规范的做法,要遵守国际经济规则,明确并能准确地应用国际惯例进行生产与管理,并能够应用公平经营、公平竞争、知识产权、合法经营等观念与规则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国内外石油企业HSE对比研究
国内外石油企业HSE对比研究【摘要】石油企业是所有国家企业中的重中之重,石油企业的健康、顺利的发展对于我国增强石油化工产业的经济主导作用,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在石油企业的生产、加工的过程中,需引进HSE管理体系对我国石油企业进行有效管理,本文对国内外石油企业的HSE管理体系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找出更有利于我国发展的管理方式。
【关键词】主导作用HSE管理体系发展石油是衡量一个国家能源的重要指标,因此,石油化工企业在我国企业中的地位更是其他行业所不可企及的,石油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往往处于高温高压下,随时都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因此,对于石油企业的安全、健康以及环境管理,是我国石油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的首要任务。
在1997年,我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便引入了HSE管理体系,将近300个基层队实行了HSE体系管理,至此,中国的石油企业的安全生产向上推进了一步。
1 国内外石油企业HSE的现状对比与分析所谓HSE管理体系,就是英文Health、Safety、Environment的缩写,即健康、安全、环境三者合而为一的管理体系,其核心就在于对危害意识的识别以及对风险的有效控制,在1997年被引入后,HES管理体系对于石油企业的管理起到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但是,国内外在HSE管理体系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认识二者的差异的目的就在于提升我国HSE的管理水平,二者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双方对于HSE的认识首先对于HSE的重要性的理解,国外企业十分强调HSE的重要性,并不惜花大力气构建HSE管理体系,综合人力、物力、财力等一切条件,力求保障石油企业的健康、安全以及环境各项指标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并努力提高决策者与执行者的HSE意识,共同将HSE理念贯彻到企业的日常生产活动中,甚至对企业的生产活动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而中国的石油企业,也早在1997年便认识到了HSE的重要性,也将其作为安全生产的重要指标,企业在例行会议上往往也会强调安全生产以及环境保护在石油企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从而实现HSE管理体系在企业运转中的作用,HSE 已经成为国内石油化工行业的核心经营理念,但是,HSE理念在中国还未能真正融入到公司上下的核心价值观中,这是中国在HSE认识上所需要改进的地方。
中国石油行业的现状与国际竞争力分析
02
拓展海外市场
03
多元化资源获取
加强对海外市场的调研和开拓, 推动中国石油产品和服务“走出 去”。
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多元化 获取海外油气资源,保障国家能 源安全。
THANK YOU
VS
规模化经营
通过实现规模化经营和提高生产效率,中 国石油企业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
技术竞争力
先进技术水平
中国石油企业在勘探、开发和炼化等领域拥 有先进的技术水平,部分技术已达到国际领 先水平。
技术创新能力
中国石油企业注重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不 断推动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和应用。
品牌竞争力
04
中国石油行业国际竞 争力分析
资源竞争力
石油储量丰富
中国拥有庞大的石油储量,尤其在西部和海上地区,为石油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 的基础。
多元化资源获取
中国积极开展海外石油勘探和开发合作,实现资源获取的多元化,降低对单一来源的依 赖。
成本竞争力
低成本优势
相对于国际石油巨头,中国石油企业的 成本结构较为合理,具有较低的成本优 势。
加大勘探投入
01
增加勘探经费和技术支持,加强对国内外油气资源的
勘探,提高资源探明率。
强化资源开发
02 加快对已探明油气资源的开发进度,提高资源开发效
率,保障国内能源供应。
推进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
03
加强对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
发技术研究,提高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水平。
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
国际石油贸易格局变化
贸易量变化
随着全球石油市场供需格局的变化,国际石油贸易量也在发生变化。一方面,欧佩克国家通过减产等 措施维护自身利益;另一方面,非欧佩克国家如俄罗斯、美国等逐渐崛起为重要的石油出口国。
浅析中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
李玉 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渤海公用事业处
【 摘 要J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 初 级 阶段 , 经 营经 验 明显不足 , 因此 要 向全球 有影 响力 的大 型石油 企 展, 我 国石油供 需矛盾越 来 越 大, 国内石油产量 已不能满足 国民经济发 业学习, 吸取其经验, 与其联合投标 或组队施工。 这样 , 既可提高 中 展 的需要 , 因此开展 国际化经 营是解 决我 国现 在和 将来 的石油短缺 问题 标率、 分散风险、 获得利润, 更重要的是学到他们的格系统的国际化 经营的管理经验, 健全自己的经营 【 关 键词 】石油企业 ; 跨 国经 营; 现状; 对策 管理模式和培养自己的优秀作业团队。 2 . 培养国际化人才。 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增加国内外高校培训, 随 着 世 界 经济 一 体化 的不 断 深入 和 我 国经济 的 快速 发 展 , 我 国 实践培训, 加 大国际化人才的培训力度, 围绕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发 石油国际化经营, 石油公司实施走出去战略, 是解决国内石油供求 日 展重点, 积极 拓 展境 外 培训 渠 道 , 加 快培 养外 向型 人 才' 学习发 达 国 趋 紧张 , 供求 矛盾 突 出的正 确抉 择 , 也 是 保障 我 国石油 战略 安 全 以 及 家 的先 进 管理 经 验和 技 术 , 使 企 业的 人才 实力 同国际接 轨 。 同时 , 更 国家 经济 健 康稳 定发 展 的正确 道 路。 我 国当前 的 石油安 全 战略 , 一 是 新 人才工作理 念 ,创新人 才管 理机 制 。 油 田企 业要 实现 可持 续发 展 , 二是要 确保 我 国日趋增长 的石 油消 费水 3 . 改善投资决策 。 石油企业应完善健全一套具有实际性的跨国 平、 降 低 国际 原油 进 口风 险 、 保 障 国家 经 济安 全 、 为 国民经 济实 现快 经 营项 目 投 资 评估体 系 , 做 出科 学准 确的决 策 。 通过 综 合评估 结果 , 速健 康 发展 提供 强劲 动力。 所 以加 快油 气开发 的国际化 进程 , 尽早 实 把 政治 相 对 稳定 、 开采 成 本较 为低 廉 、 储 备资 源较 为丰 富 的 国家 , 作 现 国际石 油资 源的 分享 , 建 立可靠 稳 定的 海外 油 气供给 基地 , 是 当前 为 海外项 目的 目 标 国。 石油企 业所 面 临 的重要课 题 。 4 . 力 日 强跨国文化管理。 导 致文化冲突的原因是不同的文化具 有 我 国石 油企 业国 际 化经 营的现 状 不同的价值观, 人们总是对自己国家的文化充满自豪, 大多数人总是 近年来, 我国石油消费的对外依存度正在迅速攀升, 中长期无下 有意无意地把 自己的文化视为正统 , 而认为外国人的言行举止不可 降势头 ,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3 O 年来中国经济的迅 理解。 因此, 我国石油企业需要在企业内部逐步建立起共同的价值观 猛增长, 特别是近五年来,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接近1 0 %, 石 和经营观。 我们要尽可能地消除这种种族优越感, 尊重并理解当地文 油需求迅猛增长, 加之国内原油增产疲软, 几大油田均以进入滑坡阶 化, 以平 等的态度交流。 在此基础上, 找到两种文化的结合点, 发挥 段, 使 我 国成 为石油 消 费增 长最 快 的 国家 。 为了改善 石油 企 业对 进 口 两种 文化 的优 势, 提 高员工的凝 聚 力、 向心力。 石油的依赖状况 , 为我国获得较大的石油安全供应权, 我国石油企业 ( 三) 加强 我国石 油企 业的风 险管 理 加快了国际化经营的步伐 , 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是, 我国石油公司 我 国石 油企 业要 规 避 跨 国经营 风险 , 除前 文 提 到的 政府 给 予的 的 跨 国经营 . 总体来说仍 然 处于 初级 阶段 , 我 国对进 口 原 油仍 然依 赖 , 财政补贴、 低 息贷款 、 减免税收等政策的扶持外, 还应建立国外石油 在 市场 规 模 、 管 理 经验 和 人 力资源 , 以 及核 心竞争 能 力方面 , 均无 法 企业相关风险协调机制, 建立我国石油企业同合作伙伴国沟通的平 与国外几大石油公司抗衡, 打破国际现有的油气资源垄断格局, 从国 台, 从而 尽可能避 免 国际政治 和 经济风 险 。 同时 , 在进 入海外 市场时, 际油 气市场 中分得 “ 一杯 羹” , 这 都是 比较 困难 的 事。 对此 , 我 国石 油 应 改变策略, 实施非控股股东合资, 以“ 份额资源”或 “ 份额油” 的 企 业 必须 要 有正 确的发 展 战略 、 市场 定位 , 要 根据 国际市场 的 变化 采 债务 形式 投 入 , 留给 当地政 府 或 民间更 多的海 外资 源企 业 的股 权 。 这 取 相应 的应 对 的 策略 , 巩 固当前成 果 , 稳 步 向前 推进 , 逐 渐实现 跨 国 样, 石油企业才能有效的解决政治冲突, 规避政治壁垒, 降低政治风 经 营。 险。 =. 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存在的问题 石 油企 业 开展 国 际化 经营 的 关键 因素 是 , 积极 培育 石油 企 业跨 石油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更是各大国之间激烈争夺的战略资源。 国经营能力及管理能力, 加强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 采取有效 随着世界石油资源争夺战 日趋激 烈, 资源输出国逐步加 强对资源的 措 施 规 避 国际化 经营风 险 。 通 过 开展 国际化 经营 , 实现油 田企业 的可 控制, 世 界 优 质油 气资 源基 本上 已经 被几 大跨 国公司瓜分 殆 尽 , 中国 持 续 发 展, 确 保 石油 国外 供应 的安 全 , 为国 民经济实 现 又好又快 的发 石 油企 业 在严 峻 的 形 势下 实施 跨 国经营 , 海 外资 源 开发 和原 油 供 应 展 做 出应有 的贡 献 。 方面将 面 临空 前 困难和 风险 。 特 别是在 此过 程 中, 某些 国家 蓄意 散播 “ 中国成胁论” 的谣言, 给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带来更为剧烈的全球竞 争。 为此, 笔者结合各大材料, 分析认为, 我国石油进行跨国经营的问 参考文献 题 来 自以下 三 大方 面 : 首 先是 来 自 政 府 方 面的 问题 , 其次 是 来 自石 油 [ 1 】 王森 . 我 国石 油 企 业 国际 化 经 营 战略 分析 [ J 】 . 现 代 商 贸 工 企业内部的问题, 最后是来自全球经济环境下的风险问题 : 政府方面 业 , 2 0 0 9 年 第2 0 期, 第7 - 8 页 [ 2 】 梁军超 . 中国石 油企业国际化经营障碍与对策研 究【 D 】 . 对外 的 问题 主要 是 给 予石油 公司跨 国 经营 的 相关 扶持 政 策有 待进 一步 完 经 济贸 易大 学 , 2 0 0 9 年 善, 对原 油进 出 口 及 国外承包等 的服 务 贸易 的政 策需 要进 一 步支持 t 【 4 】 网友 评 论 : 《 世 界 原 油 供 需 形 势 解 析 》 , 国际 石 油 网 , 企业 自身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跨国经营模式单一、 人才匮乏、 投资 h t t p : // w w w. i n -e n . c o m / 0 i J /h t m I / o _ I l 11 5 2 8 1 5 2 8 9 4 1 1 2 5 ; 4 8 9 . h i ; m l /( 阅读 决 策缺 乏实 际性 、 国际文 化冲 突 ; 企 业面 临 的 国际 环境 风 险 , 如 抵 御 时 间:2 0 1 2 年2 月5 号) 各 国之 间的经 济风 险、 政 治风 险以 及运 输安 全风 险 。 [ 5 】 卢汉, 胡勇. 国际 油价 泡 沫 中中 国石 油 企业何 去何 从 【 J 】 . 财经 三. 促进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的对策 界( 学术) 2 o 1 0 ( 6 ) , 第7 1 -7 2 页 ( 一) 加 大政 府扶 持力度 【 8 】 王春 梅 . 石 油企业 的 企业 文化 与 企业发展 的战略 关 系[ J ] . 现代 我国政府完善相应的鼓励政策。 制定适合的的税收、 财政、 信贷 企业 文化 , 2 O I O ( 5 3 ) , 第2 0 - 2 2 页 [ 7 】 龚 雪蓉 . 我 国石 油 企业 国际投 资风 险 管理 研 究[ D 1 . 西安 石 油 政策。 构 筑 适合 我 国石油公 司国际化 经营 的 支持 体 系 并 把 石油安 全 大 学, 2 O 1 0 年 保 障 放 到议程 中, 为 我国石 油跨 国经 营 创造 良好 的 国际氛 围 。 同时, [ 8 】 范秋 芳 , 戴 秀芝 , 李平 等 . 中 国石 油企 业 海外 经营风 险 及对 策 政府应放宽石油投资项 目投资限额, 简化审批程序, 和完善石油公司 [ J ] . 中国石 油大 学学报 ( 社 会科 学版) 2 o o 9 , 2 5 ( 4 ) , 第1 — 3 页 海外投资管理制度, 设立海外油气风险勘探专项基金, 鼓励海外石油 【 9 】 陈锡坤, 刘广生 , 张健青等 . 区块成本管理模式——油田企业 公司进行国际融资, 积极加入国际油气市场和 国际资本市场竞争。 成 本管理新 思路 【 J 】 . 国际石 油经 济 , �
中国石油企业国际化战略选择及能力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石油企业国际化战略选择及能力评价研究的开
题报告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石油市场变得日益复杂和竞争激烈。
中国
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依赖进口成为了中国石油产业的一个瓶颈。
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需要,中国的石油企业需要尽快加强国
际化战略规划和能力建设。
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国石油企业的国际化战略选择及能力评价,为中国石油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中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的战略选择,包括进口、投资、尤其是海外并购等。
(2)评价中国石油企业的国际化能力,将主要从人才培养、科技储备、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等方面进行评估。
(3)结合国内外油气市场形势和政策环境,提出建议,以推动中国石油企业国际化进程。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调研、案例分析、SWOT分析、问卷调查等多种
研究方法,汇总分析数据,以期得出合理的结论和建议,为中国石油企
业国际化战略规划提供参考。
3. 可行性分析:
本研究选题重要性显而易见,同时,相关文献和研究方法的资料也
十分丰富,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4. 预期成果:
预计本研究将对中国石油企业国际化战略规划和能力建设提出具体可行性建议,对推动中国石油企业国际化进程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中外油田业务调研报告
中外油田业务调研报告一、背景油田业务是全球能源领域的核心业务之一,在国际经济合作与贸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外油田业务合作也日益增强。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中外油田业务合作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为中方企业参与国际能源合作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资料收集、访谈、实地考察等。
通过与中外油田企业的交流和观察,深入了解了他们的业务模式、市场份额以及合作模式等信息。
三、中外油田业务现状1. 中方油田企业中方油田企业在国内外油田勘探、开发和生产上具有一定的实力和经验。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石油)和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中石化)是中国两大主要油田企业。
这两家企业在国内外油田项目中均有出色的表现,对国内外能源供应安全有重要贡献。
2. 外方油田企业外方油田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并在油田勘探和开发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
国际石油公司如美国的埃克森美孚公司、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等,在全球各地有大量的油田资源开发项目。
这些国际石油公司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在油田业务方面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3. 合作方式中外油田企业之间的合作方式多种多样。
合作方式包括股权合作、技术合作、风险共担合作等。
通过合作,中外油田企业能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四、中外油田业务合作的发展趋势1. 技术创新与管理优化中外油田企业在油田业务合作中意识到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的重要性。
借鉴国际石油公司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中方企业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勘探和开发效率。
2. 结构调整与产权改革中外油田企业经历了结构调整与产权改革的过程。
通过改革和重组,中方企业加强了自身的实力和竞争力,能够更好地与国际石油公司进行合作。
3. 资源合理配置与风险共担中外油田企业在资源合理配置和风险共担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通过共同开发,中外企业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合作风险,共同分享油田开发所带来的利益。
4. 绿色可持续与环保发展中外油田企业在业务合作中越来越重视绿色可持续和环保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石油公司与跨国石油公司国际化比较研究作者:李新波韩伯棠王宗赐来源:《财会通讯》2013年第08期一、跨国石油公司国际化经营现状对比研究与世界主要大型石油公司的发展战略相比,我国的石油石化由于受到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发展定位上存在很大区别,大部分企业定位于发展国内市场,发展时间较短,大量的生产和销售局限于国内,不过随着我国的国际化进程,我国的公司也开始了海外市场的拓展,加强与国际石油公司的合作。
通过研究发现世界主要跨国石油公司广泛采取全球战略,这些公司几乎在全球任何一个具有能有开采价值的土地进行勘探开发,从全球战略的角度规划自身的销售渠道和炼油公司分布,从而达到全球范围内最合理的资源配置。
因此,在国际化经营方面,尽管中石油和中石化在过去十多年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国际大型石油公司相比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国际化水平还很低,表 1列出了2008年表现跨国石油公司国际化经营能力的一系列指标。
可以看出,伴随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兼并联合活动,近年来,国际大型石油公司的国际化拓展力度越来越大。
2008年,埃克森美孚、BP、壳牌、道达尔和雪佛龙五大跨国石油公司的海外油气储产量比例、海外炼油能力比例和海外油品销售比例等几项指标均在50%以上。
其中BP公司的几项海外比例指标最高,如海外炼油能力高达97%,其他几项比例也都在80%以上。
埃克森美孚公司的海外油气储产量比例也都在80%以上,海外炼油能力和海外油品销售比例均高于60%。
而且从90年代起,埃克森美孚公司国外地区的利润普遍为国内的2倍左右。
相比之下,截至2008年底,中石油股份境外原油和天然气探明储量仅占到公司的5.5%和1.5%,境外油气产量也仅为6%和3%,中石化的海外业务比例比中石油还要低。
下面选取海外收入及占总收入的比例、海外资产及占总资产的比例、海外资本性支出占总资本性支出的比例几项指标,对跨国石油公司和我国石油公司进行了对比,分别如图1、图2和图3所示。
从海外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来看,几大跨国石油公司中,BP的国际化程度最高。
2005-2007年,BP公司三年平均海外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80%左右,即BP的海外收入是英国国内收入的4倍左右。
埃克森美孚、壳牌等另外几家跨国石油海外收入占总收入的最近三年平均比例也基本分布在60%-75%左右。
而中石油海外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仅为3%-4%。
可以看出,在海外收入获取能力方面,中石油与跨国石油公司还存在较大差距。
在海外资产与总资产的比例方面,BP、埃克森美孚、雪佛龙等跨国公司近三年来都在60%以上,其中以BP最高,为80%左右。
相比之下,中石油2005-2007年海外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为7%-8%,与跨国石油公司也存在着较大差距。
从图3海外资本性支出占总资本性支出的比例中可以看出中国石油公司与跨国石油公司之间更为明显的差距。
2005-2007年,BP、埃克森美孚、壳牌公司和道达尔等公司海外资本性支出占总资本性支出的比例基本在80%以上,仍以BP公司为最高,三年平均比例为92%。
相比之下,中石油2005、2006年的海外资本性支出占总资本性支出的比例均为4%。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几大跨国石油公司的经营是全球性的和国际性的,它们几乎在世界各个地区和国家拥有资产和资本。
当局部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发展受阻时,跨国石油公司的受影响程度要比单纯在该国家或地区经营的公司要小。
相比而言,我国石油企业在这方面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大型跨国石油公司经过许多年在海外的摸索和发展逐渐走向成熟,而中国石油公司仍然处于国际化的成长阶段,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发展为我国石油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下面将进一步研究国际大石油公司的跨国发展战略。
二、国际石油公司跨国发展战略研究近年来,国际大型石油公司的跨国发展战略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上游领域实行重点地区集中投资随着近几年来勘探地区的转移趋势,加之服务和原材料价格的猛涨,勘探所需费用日益增大,而传统石油上游部门是资本集约型,因此相应存在较高风险。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跨国石油公司开始集中向有利于其核心利润的地区集中投资。
当前,大型石油公司的勘探和开发核算价格在每桶20美元左右波动,因此开只要开发油价高于每桶20美元便有利润[2],跨国石油公司的投资也主要集中于以下这些重点地区。
集中向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安哥拉、利比亚等非洲国家加大投资力度,以获得更高的资金回收率,但这些国家在政治上存在的不稳定因素,例如罢工、生产纠纷等,使得投资存在较高风险。
美孚公司最近五年来在非洲的投资增长率达到28%(目前在非洲的油气产量换算成石油计60万桶/日,2010年将提高到100万桶/日),排在其后的是壳牌和法国道达尔公司,BP公司则在安哥拉深海领域投入研究发现了新的油田。
在非洲以外的区域,另一个跨国石油公司重点投资的方向是中东地区。
壳牌公司和美孚公司启动了在卡塔尔的天然气项目,预计在近2到3年内将有急速增长。
BP公司通过建立的TNK-BP公司加快了在阿塞拜疆的ACG油田开发。
雪佛龙和壳牌公司将里海做为未来投资的重点。
雪佛龙开始了在哈萨克斯坦的投资活动,壳牌启动了萨哈林-2项目,未来将在这些区域大幅度增加油气储产量。
虽然欧洲的现有油田已相对成熟,但大型跨国石油公司仍然继续将其作为投资重点之一,例如埃克森美孚、壳牌和道达尔公司,其中以道达尔公司的投资最为显著,其20%的储量集中在欧洲,并已天然气投资为其继续增加产品。
大部分跨国石油公司开始降低在北美地区的投资,相应的油气产量和储量都在下降,可见跨国石油公司对北美地区的依赖程度降低。
但是,除道达尔公司的各大跨国石油公司对北美右气的储量、投资和产量仍然占相当大的比例,埃克森美孚的油气储量北美占31%、壳牌为16%、BP为31%、雪佛龙为21%(道达尔l%),北美仍是这些公司上游运营的主要地区。
但从中长期看,跨国石油公司不得不重新审视具备丰富储两的中东和俄罗斯等地区。
表2为2007年以后跨国石油公司新增油气储量的主要来源地区。
可以看出,前面所述的西非、中东、俄罗斯和墨西哥湾等地区是各大跨国石油今后重点关注的地区。
(二)重视研究开发,确保技术优势先进的技术水平一直是各跨国石油公司常年保持优秀竞争力的方法之一。
当前各项技术竞争中,上游热点之一无疑是西非深海的运作船,这种技术大部分都掌握在跨国石油公司手中。
在油气资源日益短缺的显示情况下,需要更高精度的钻井技术,在这方面跨国石油公司凭借长期在该项技术上的研究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如安哥拉深海油田的52处油储,BP、雪佛龙、埃克森美孚、道达尔占据51处。
另一方面,跨国石油公司注重开发新型石油开发技术,例如美孚石油公司在积极研究降低油砂等非普通型石油的生产成本的方法。
在委内瑞拉道达尔公司着手开展超重质油开发项目,可见跨国石油公司已开始重视非普通型石油的开发。
国际大石油公司不仅掌握了一整套的上游勘探技术,在炼油环节也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
面对日趋严格的环保要求,它们逐渐转向清洁产品和环境友好工艺技术的研究开发。
(三)资产重组,剥离非核心资产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了使企业能在全球工业发展和新开放市场的成长机遇中获利,合理化重组已有资产,并扩展到全世界新的低成本资产是十分重要的。
跨国石油公司中市场地位不够坚挺的资产会被出售掉。
如从1980年代末开始,BP出售了一系列非核心业务资产,包括鸡肉生产和销售、计算机制造、煤炭和矿石生产以及一家旅行社。
此外,BP除了在1998年到2000年进行了快速大规模并购交易之外,还迅速剥离了大量的资产。
它的目标是建设具有“最低成本、最高效率和成长能力”的全球业务资产组合。
近年来,各跨国石油公司更加合理的利用北美和北海的成熟化油田,在资产合理化组合的同时,获取丰厚的现金流。
2004年,雪佛龙转让了30亿美元的上游资产。
2005年,埃克森美孚处理了国内部分成熟资产,获取14亿美元现金。
同时,跨国石油公司也剥离了一些效益低下的炼厂。
如2005年,BP以90亿美元现金出售了旗下主要经营石蜡生产、石化衍生品和炼油等业务的Innovene公司。
并利用技术优势,加大对高附加值产品如润滑油和清洁燃料的投入。
从负债/自有资本的比值来看,只有BP公司持续保持在30%左右,其他大部分跨国石油公司在这三年里基本上呈现下降趋向,这表明大部分公司的财务素质得到了改善。
雄厚的资金实力对跨国公司今后即将开展的一些项目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四)上游增长向天然气转移,注重非常规能源发展对于外国投资本国油气产业的态度,产油国在天然气和石油两个领域差别很大,具体表现为大部分产油国对跨国石油公司投资本国天然气的生产、开发、勘探和销售持欢迎态度。
这种“态度”上的区别使得跨国石油公司更加倾向于天然气的开发,从数据也可以看出在各大公司油气储量的增长中天然气所做贡献日益增长。
在2001年,5大跨国公司基本保持在40%左右,然而到了2004年壳牌和美孚石油的增长超过100%,达到120%左右,相对增长份额较低的BP公司是由于其与俄罗斯石油巨头建立了TNK-BP石油公司,大幅增加了石油储量。
即便如此,截至2005年底,BP公司的天然气产量占油气产量的比重从1999年的33.7%提高到41.1%,天然气销量年均增长超过20%。
这种战略转移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在可预见的未来世界各国对天然气需求的大幅增长,另一方面则是产油国对于这种投资的态度,相对而言设定的门槛较低。
具体分析其原因,天然气与原油相比要达到商业化更加困难,对于原油,一旦生产出来便可用游轮输送到世界各地,立刻可以销售转化为现金。
但是对于天然气而言,在开发和勘探阶段便需要大量的技术成本和管理成本,只有LNG的形式才适合出口,因此还需要建设大规模的液化装置,这些原因导致了产油国若想依靠自身的力量很难实现产业化。
另一方面,由于在开发天然气前期的巨额投资,需要准确掌握消费的动向,获得消费群体的买入承诺,在这方面跨国石油公司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依靠其建立在世界各地广泛的销售网络,可以立刻将LNG运往所需地方,这些资源与经验也是产油国所需要的。
以上这些原因,必然导致在未来各跨国石油公司将大幅增加天然气领域的投入以增加储量。
(五)构建战略联盟在资金短缺、技术储备不足、环境和政治风险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国际大石油公司越来越认识到仅凭自身力量难以实现其经营目标,因此近年来各种形式的企业战略联盟应运而生。
这些联盟包括油公司与油服公司、供应商之间的联盟、石油公司与石油公司的联盟以及油公司与非油源部门的联盟。
许多联盟的成功经验表明,联盟不仅能使石油企业摆脱目前的困境,而且是企业迈向成功的一条捷径。
战略联盟的形式己突破了国家、地区和行业限制,日益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