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生物《种群的特征》教案6 中图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种群的特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种群的特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教学目标及课标、考纲要求(―)识记种群的概念,列举种群的特征,理解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尝试用数学片法对种群密度进行统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对种群持征的学习了解,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自觉宣传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种群的基本特征(二)难点:种群的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四、知识结构(学生活动)研读课本,小组讨论并展示所绘关系图。
(总结归纳)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1、特征描述: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特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够预测种群变化趋势的特征是年龄组成,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特征是性别比例。
2、关系图:直接影响看书说出种群的空间特征五、能力提升1. 下列叙述中,慝于种群的是()A> —片森林中的晁虫乩一块田地里的狗尾草C> —个池塘中全部的鱼臥一座山峰上的树比属于种群密I®的是()A某地灰仓鼠每年新増的个体数B —亩水稻的产量C每平肓米草地朵草的数量D某湖泊粵平方米水面鲫鱼的数重3. 进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时不宜采用的做法是()A. 选取多种植物为调查对象B .随机选取大小相等的若干块方形地块为样方C.计算各样方内的平均值D .样方内各年龄段植物均需统计4.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 4 km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 只刺猬,第二次捕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只。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基本相同B .标记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C •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加刺猬被捕获的概率D .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 km25. 预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数量的发展趋势主要来自()A. 居住人口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B. 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C. 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D. 人口男女性别比例6. 在南方茶园中,利用生物防治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必修三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教案
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各特征间有怎样的影响和联系,学会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的具体操作。
本章节是必修三中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入门章节,在教材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
b5E2RGbCAP二、教案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画出各特征间的相互联系并说出其原因。
(2)说出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哪些。
2、能力目标:(1)通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的探究实验学会本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
(2)通过小组间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组织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小组间的探究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严谨态度及勇于实践的能力和意识。
三、教案重点难点:1、重点:种群的基本特征及相互间的联系和影响。
2、难点: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还是很刻苦很努力的,但由于教案条件和老师观念影响,对实验探究的实践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本课课时可以根据本地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组织及完成教材要求完成的探究实验――<调查草地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并通过本实验的探究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进行科学实践的精神。
p1EanqFDPw五、教案方法:1、学案导学法、小组讨论、尝试诱思。
2、实验法: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教材要求的探究实验。
六、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1)完成预习及相关导学案,总结出疑难问题带问题去上课。
(2)课代表完成合作小组的分划,并指定出合小组的负责人。
2、教师准备:(1)备课及教案学案的准备。
(2)小组的分划及实验场地的选定。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案过程教案过程:那前面我们学习过有前人体的稳态,知道人体或一个生物体要有一些基本的特征来维持人体或是生物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单位和繁殖的基本单位,有它的各项基本特征,同时我们还知道了种群的中心特征是种群密度,其它任务,同时通过这样的协作探究过程,要很好地完九、板书设计由于本堂课是在课外完成,因此在准备好图板来完成本节的板书设计:教案目标:<1)说出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画出各特征间的相互联系并说出其原因。
高中生物第1节《种群的特征》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教案省达川第四李运秀一:教材分析《种群的特征》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让学生在前面学习了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根底上,进一步从宏观层次上来分析生命的特征。
教材着重介绍了种群的5个数量特征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要求学生学会从哪些方面来了解种群并体会群体与个体间的差异,深入理解“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道理。
教材还注重科学方法教育,让学生亲历实地进行实际操作来领悟科学研究方法。
学好本节课不仅为后面探讨种群数量的变化做好铺垫,也为学习群落和生态系统打下根底。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及必修2生物的进化局部对种群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通过必修三前三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模型,尽管仅限于个体水平,但有了这个根底,对群体水平上的稳态及其调节机制内容的学习,学生应该更加容易理解,更加容易接受。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种群的概念,列举种群的特征,理解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
2、通过实地调查,体验、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 培养不断创新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1.进行有关实验和探究,学会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培养学生自主动手的标准操作能力。
2.在有关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等问题中,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观察自然界生物,并能用种群特征去描述身边的种群,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通过分析调查所得数据,培养以事实为依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种群的几个数量特征及其内在联系。
2、教学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五:教学策略第一课时充分利用教材及自己搜集的图片资料等,精心设计问题串,采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第二课时组织学生实地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六:教学过程〔注:这里只展示第一课时,第二课时为教师组织学生调查园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导语:前3章我们学习了生物体通过自身的调节维持各项生命活动的进行,但只研究生物个体是远远不够的。
必修三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教案
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2)说出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哪些。
2、能力目标:(1)通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的探究实验学会本实验操作的根本步骤及本卷须知。
(2)通过小组间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组织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小组间的探究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严谨态度及勇于实践的能力和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1、2、难点: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还是很刻苦很努力的,但由于教学条件和老师观念影响,对实验探究的实践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本课课时可以根据本地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组织及完成教材要求完成的探究实验――<调查草地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并通过本实验的探究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进行科学实践的精神。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法、小组讨论、尝试诱思。
2、实验法: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教材要求的探究实验。
六、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1)完成预习及相关导学案,总结出疑难问题带问题去上课。
(2)课代表完成合作小组的分划,并指定出合小组的负责人。
2、教师准备:(1)备课及教案学案的准备。
(2)小组的分划及实验场地的选定。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抽查学生预习学案中的有关设置的问题,及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及不解的问题,为上课做好准备工作。
(二) 情景导入,展示目标:重点强调高考说明要求。
我们在初中学习过种群的概念,那什么是种群呢,你能不能举例来说明呢那前面我们学习过有前人体的稳态,知道人体或一个生物体要有一些根本的特征来维持人体或是生物体的稳态,做为种群或是生态系统是不是也象人体或是一个简单的生物体一样有自己特有的根本特征呢如果有,那它的各特征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它的中心特征是什么呢以及我们怎样在实际中调查调查某一物种的这一中心特征呢用什么方法来调查呢这一节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深入的学习 展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4.1《种群的特征》同步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3
图甲是增长型,从图丙可以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2019-2020年高中生物 4.1《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3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从本节课开始学生将在群体水平上探讨生命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发展变化规律。
教材着重介绍了种群的5个数量特征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其中样方的选择和确定是本节课的难点。
要求学生学会从哪些方面来了解种群并体会群体与个体间的差异,深入理解“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道理。
学好本节课不仅为后面探讨种群数量的变化做好铺垫,也为学习群落和生态系统打下基础。
2.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及必修2生物的进化部分对种群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而且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有关计划生育、物种保护等内容,迫切地想了解进一步的知识,想用专业的科学的知识来解决有关问题,可以此为切入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教学目标3.1 知识目标:(1)列举种群的特征(2)掌握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3.2 能力目标:(1)尝试运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2)利用种群的特征来分析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3.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同事物的发展性和多面性(2)体会“整体大于部分之和”4.教学策略充分利用教材及自己搜集的图片资料将学生引入所设计的教学情景,每一小节都有问题引领,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通过教师的适时引导,让问题链条逐步形成,层层深入,综合提升了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本节课的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让学生先自主探究,然后教师引导分析讨论出现的问题,一块总结出样方法的注意事项。
标志重捕法的教学可设计一个数豆子的小实验进行类比,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设疑:我国人口分布不均除了与历史、经济有关,还有什么影响因素?提示:每个城市都有暂住人员。
总结:迁入率和迁出率对种群的影响。
引导学生对三种年龄组成类型进行分析。
总结:根据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发展趋势。
高中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教案
种群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知道种群是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层次。
(2)使学生理解种群的特征。
(3)使学生理解种群数量的变化以及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2.方法与过程(1)通过复习种群的概念,引导学生分析种群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全面地、联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引导学生凭借概念对具体的生物学现象作出判断和推理的过程中,训练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种群动态规律的研究,使学生懂得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环保意识。
名师课堂(一)名师说课《种群的特征》包括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和种群的数量特征两部分内容,此外还介绍了种群的空间特征。
本节内容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将科学方法的内容放在突出的位置。
首先,“问题探讨”并非围绕“种群有什么特征”之类的知识性内容来设计,而是探讨怎样估算种群密度才比较准确。
正文一开始仍是贯彻这一思路,围绕检测除草剂的效果来创设调查种群密度的问题情境。
接下来简要介绍了种群密度的概念、调查种群密度的必要性和样方法。
为了让学生领悟样方法,本节安排了一项“探究”: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此外,还介绍了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标志重捕法。
(二)教学策略在进行本节内容的教学之前,教师应当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视角从微观、个体水平转到宏观、群体水平上来,阐明从宏观、群体水平上研究生物是生物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这也充分反映了自然界生命系统的多层次性。
教材在开头就阐述了种群和群落的概念。
在本节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列举具体的事例,展开讨论来说明种群的概念。
例如,一个村庄的居民可以看做是一个种群,一个鱼塘中全部的鲤鱼属于一个种群,等等。
种群这一个概念,从字面上看并不难理解,但要让学生能区别具体事例是否属于种群,往往会出现混淆。
因此,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认识和理解种群概念。
2019-2020年高中生物《4.1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生物《4.1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3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说出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画出各特征间的相互联系并说出其原因。
2. 说出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哪些。
(二)能力目标:1. 通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的探究实验学会本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
2. 通过小组间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组织合作能力。
(三)情感目标:1. 通过小组间的探究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严谨态度及勇于实践的能力和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种群的基本特征及相互间的联系和影响。
(二)教学难点: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三、教学方法1 •学案导学法、小组讨论、尝试诱思。
2 •实验法: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教材要求的探究实验。
四、课前准备:1 •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初步把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种群1、概念: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能自由交配、繁殖),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2、举例: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鲫鱼、一个蜂巢中的所有蜜蜂二、种群的特征1、种群密度:(1)概念:是指单位空间(单位面积、体积)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越高,一定范围内种群数量越多。
种群数量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
(2)特点:随种群的不同、环境的改变有差异。
①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
②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
(3)调查方法:① 总数调查: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逐个计数。
② 取样调查:调查分布范围较大的种群, 一般总数调查较难, 计数种群一部分,估算种群密度。
高二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教案
高二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教案高二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2).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类型(重点)(3).描述变异的生物学意义(难点)⑷.举例说出遗传育种在实践上的应用能力目标:运用生物变异的知识,初步学会分析生物的变异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兴趣2分钟【多媒体展示】有显著遗传特征的父子的照片:瞧这父子俩1.房祖名长得像成龙这在生物学上叫什么?2.房祖名和成龙长得一模一样吗?这种现象又叫做什么呢?遗传物质从亲代传给子代,所以亲子间有相似性,即有遗传现象产生。
那变异又是如何发生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第四节生物的变异] 回顾旧知思考回答:这种子女和父母之间长得像的现象在我们生物学上称遗传学生通过观察回答:显而易见他们长的不一样,这种现象应该叫变异。
通过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及探究心里。
而明星恰恰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贴合学生的“胃口”。
引出课题导入目标2分钟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即将要达成的目标。
通过展示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将要达到的目标。
做到有的放矢。
自主学习4分钟过渡:今天我们将要探讨变异的哪些问题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
自学提示:请带着下列问题阅读课本。
(时间4分钟)①什么是变异?②变异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③可遗传变异是由什么引起的,能否遗传给后代?不可遗传变异是由什么引起的,能否遗传给后代?④生物变异的意义?并举例⑤了解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同学们阅读课本P87---88在课本中找到并思考: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本,并在课本上把获得的信息做好标记。
不理解的地方打上“?”。
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会的得到巩固,不懂得有待认真听讲和理解。
引导探究层层推进14分钟过渡:同学们的自学情况怎么样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展示一下自学成果。
2019-2020年高中生物必修三:4-1 种群的特征 教案
2019-2020年高中生物必修三:4-1 种群的特征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知道种群是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层次。
2、使学生理解种群的特征。
3、使学生理解种群数量的变化以及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能力目标:1、通过复习种群的概念,引导学生分析种群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全面地、联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究种群数量变化的“J”型和“S”型曲线,学会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以及建立数学模型的观念。
3、在引导学生凭借概念对具体的生物学现象作出判断和推理的过程中,训练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情感目标:1、通过对种群动态规律的研究,使学生懂得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环保意识。
2、通过对种群特征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自觉宣传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3、通过学习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对学生进行适应性、整体性等生命科学观点教育。
教材分析:1、回顾种群从“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出发,生物不仅以个体为单位面对环境,还会以各种群体为单位面对环境,来引入课题:种群。
2、种群特征种群的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是种群的基本特征。
结合具体物种的种群和同学一起探讨,一起分析各项特征与种群数量的内在关系。
既有利于学生对种群特征的理解,且使学生认识到对种群特征的调查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3、种群数量的变化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是指种群数量的增长,种群数量增的“J”型和“S”型曲线代表了种群在不同条件下的增长规律。
教材中“J”、型曲线代表的是在理想条件下的种群增长;“S”型曲线代表的是在有限环境中的种群增长,这种有限的环境的特征是:种群的最大容纳量为一个K值。
根据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在环境有限的情况下,种群的增长曲线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推导出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4、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与引言相呼应,在理解种群增长曲线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在渔业和害虫防治的意义。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4章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Word版含答案
一、种群的概念和特征(阅读教材P60~63) 1.概念要素(1)一定的自然区域; (2)同种生物; (3)全部个体。
2.基本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阅读教材P60~62)三、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 1.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写出图中各序号的含义:①单位时间,②种群个体总数,③出生率,④迁入率, ⑤死亡率,⑥迁出率。
2.年龄组成(1)概念: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3)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3.性别比例(1)概念: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2)意义:对种群密度有一定的影响。
(3)应用: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性别比例→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四、种群的空间特征(阅读教材P63)1.概念: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2.类型(1)均匀分布;(2)随机分布;(3)集群分布。
[共研探究]1.理解种群的概念(1)下列各项是否属于种群,并说明理由。
①某池塘中所有的鱼。
(不属于)理由:鱼的种类很多,所有的鱼不是同一个物种。
②一块农田中全部长出种子的玉米。
(不属于)理由:全部长出种子的玉米不是全部的玉米个体。
③甲、乙两地同一物种的鸟。
(不属于)理由:不在同一个自然区域。
④一个班级内的全部同学。
(不属于)理由:不是全部的所有个体。
(2)个体、种群、物种三者之间的关系①个体具有出生、死亡、性别、年龄等特征。
②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
2.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根据概念,下列对种群密度的描述正确的是②。
①一块麦田中所有的蝗虫;②一个池塘中单位体积内鲢鱼的数量;③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乔木的数量;④一条江河中单位体积内鱼的数量。
3.种群数量与种群密度之间的关系:种群数量=种群密度×种群所处的面积或体积。
所以,在自然区域一定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种群的特征教案1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I)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种群的特征教案1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I)教学目标1.1.列举种群的特征2.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教学重点和难点1.1.种群的特征2.2.样方的选择和确定基本知识一.一.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1.1.种群概念:种群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
例如。
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是一个种群(学生自己举例)2.2.生物群落概念:。
3.3.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4.4.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①样方法(阅读课本60页)探究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61页)常用的取样法:五点取样法和。
②标志重捕法:指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二.二.出生率和死亡率1.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
2.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三.迁入率和迁出率对一个种群来说,,占,分别称为迁入率或迁出率。
〔注〕如果研究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动,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三.三.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1.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增长型:种群中有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
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
这种种群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一段时间稳定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老年个体较多2.性别比例:是指。
五.种群的空间特征1.概念: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2.种群的空间特征大致可分为三类均匀型随机型成群型小结: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是根据种群特征,种群特征包括五个,分别是,,,和。
追踪练习:1.下列生物属于种群的是()A.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及其它生物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C.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D.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年蚜2.在种群的下列特征中,对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动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种群密度B.年龄组成C.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3.在田野的不同地点施放性引诱剂,最直接的效应是()A.害虫死亡率增高B.害虫种群密度下降C.害虫出生率下降D.害虫种群性别比例失调4.预测某地区的人口动态的主要依据()A.现有的人口数量B.现有的性别比例C.出生率、死亡率及迁入和迁出D.目前的年龄组成5.试根据图所示我国人口年龄性别构成回答:(1)图形的左右两边大致对称,表明男女人数基本平衡,出现这一现象的自然生理原因是。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种群的特征》教案6中图版必修3
2020年高中生物《种群的特征》教案 一、 教学目标1. 列举种群的特征。
2. 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种群的特征。
2. 教学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三、 课时安排2四、 教学过程〖章引入〗学生阅读 P59,特别强调种群的概念〖板书〗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 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 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可采用课本介绍的两种取样方法取样,用样方法进行估算。
也可以将模拟草地平均分成若干等份,求得其中一份的数量后,再估算整体的数量。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带问题学本节。
〖板书〗第一节种群的特征一、调查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的方法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 的数量特征)〖探究〗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师提示。
〖讲述1〗样方法(quadrat method )样方法的方法繁多, 依生物种类、具体环境不同而有所不同。
样方的面积有大有小,样方形状也有方形、长方形、圆形、条带状等多种,但是各种方法的原理却是相同的。
首先, 在要调查的生物群落中,确定一个或数个范围相对较大区域作为样地;再在样地中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然后计数各样方中的全部个体数量;最后,计算全部样方个体数量的平均数, 通过数理统计,对种群总体数量进行估计。
例如,假设随机抽取样方n 个,每个样方的生物个体数为 X , X 2 , X 3,…X n ,则样方的2020平均数X=E X n/n。
年高中生物《种群的特征》教案〖探讨的讨论〗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1. 提示:“问题探讨”中调查对象是完全随机分布的,且调查区域是规则的,调查对象与其他物体的区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采用样方法得到的估算值与真实情况比较容易接近(误差小)。
高中生物《种群的特征》教案3 中图版必修3
第1节种群的特征
一、设计理念:
新课程改革倡导探究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本节课就是以让学生亲历模拟实验及建立模型等探究活动来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理念。
二、教材分析:
《种群的特征》这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前面刚学了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层次来分析生命系统的特征。
依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列举种群的特征”,因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种群密度和种群的几个基本特征。
种群的特征之间的内在关系。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调查种群的密度的方法。
分析种群其他特征对于种群密度的影响情感目标:能用种群特征去描述身边的种群,并能对种群的研究提出有建设性的看法;关注人口问题,认同计划生育国策、关注濒危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及措施。
2.教学重点与难点
种群的几个基本特征,及内在关系
三、教学过程设计。
高中生物第2单元第1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教案中图版必修3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1.简述种群的概念。
2.理解种群的特征及各特征与种群数量的关系。
(重难点) 3.掌握动、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重点)1.种群概念⎩⎨⎧三个要素⎩⎪⎨⎪⎧ ①生活在一个特定区域内②同一物种③所有成员举例:一片树林中的全部猕猴2.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①定义:单位面积或容积内某种群个体数目的多少。
②表达式:种群密度=生物个体数/面积(容积)。
③调查方式常见方法:取样调查⎩⎪⎨⎪⎧动物——标志重捕法植物——样方法(2)年龄结构是指不同年龄组的个体在种群内的比例和配置情况。
年龄结构常用年龄锥体图来表示,可分成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下降型。
(3)性比指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数量的比例。
在野生种群中,性比的变化往往会引起配偶关系及交配行为的变化,从而使种群的繁殖潜力产生差异。
[合作探讨]探讨1:依据种群概念,请你确认下列①~④是否可看作一个种群?为什么? ①两个池塘中的鲤鱼。
②某池塘中所有的鱼。
③一块农田中全部长出玉米粒的玉米。
④某中学高一·(五)班所有学生。
提示:①~④均不属于种群,理由如下:①不属“同一区域”;②不属“同一物种”(鱼有很多种类);③不属“全部个体”。
④“班级”不是一个自然区域,同时它不具有年龄结构、性比等种群的数量特征。
探讨2:年龄结构是稳定型的种群,其数量在近期一定保持稳定吗?提示:不一定,若近期气候恶劣、食物短缺、频发传染病等,种群数量会减少。
[归纳总结]1.个体、种群、物种三者的特征与联系(1)三者的特点①个体具有出生、死亡、性别、年龄等特征。
②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比等特征。
(2)三者的关系①个体通过有机结合组成的整体为种群。
②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
特别提醒同一地区中,同一物种的两个种群之间一定存在地理隔离,例如西藏地区中部和北部的两个藏羚羊分布区。
2.年龄结构的表示方法(1)模式图:(2)统计图:(3)曲线图:(4)柱形图:1.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A.一定地区内的人口数量B.一个池塘中单位体积内鲢鱼的数量C.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乔木的数量D.一条江河中单位体积内鱼的数量【解析】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种群的特征》教案6 中图版必修3
一、教学目标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种群的特征。
2.教学难点
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三、课时安排
2
四、教学过程
〖章引入〗学生阅读P59,特别强调种群的概念
〖板书〗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可采用课本介绍的两种取样方法取样,用样方法进行估算。
也可以将模拟草地平均分成若干等份,求得其中一份的数量后,再估算整体的数量。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带问题学本节。
〖板书〗第一节种群的特征
一、调查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的方法
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探究〗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师提示。
〖讲述1〗样方法(quadrat method)
样方法的方法繁多,依生物种类、具体环境不同而有所不同。
样方的面积有大有小,样方形状也有方形、长方形、圆形、条带状等多种,但是各种方法的原理却是相同的。
首先,在要调查的生物群落中,确定一个或数个范围相对较大区域作为样地;再在样地中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然后计数各样方中的全部个体数量;最后,计算全部样方个体数量的平均数,通过数理统计,对种群总体数量进行估计。
例如,假设随机抽取样方n个,每个样方的生物个体数为X1,X2,X3,…X n,则样方的平均数X=∑X n/n。
〖探讨的讨论〗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1.提示:“问题探讨”中调查对象是完全随机分布的,且调查区域是规则的,调查对象与其他物体的区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采用样方法得到的估算值与真实情况比较容易接近(误差小)。
而在实地调查中,调查对象的分布往往不是随机的,调查区域也往往不是规则的,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会干扰和影响调查的准确性,因此,采用同样的方法其结果误差会比较大一些。
但是,只要掌握了科学的调查统计方法,其误差会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2.提示:为了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通过样方统计的结果(估算值)能更接近真实的情况。
3.提示:样方的数量太少,其统计结果的误差可能就较大;一般而言,样方越多,其统计结果越接近真实情况。
但是,样方数量太多,整体取样花费的时间、精力就越多。
从统计学上看,一定数量的样方即可以保证统计结果的真实性。
4.提示: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应当允许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不同小组对同一种群的种群密度调查结果可能是不一样的。
),例如5%以内。
如果超出了此范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造成不一样的原因应当首先归结为采取不同的样方法所致。
所以,要针对实际情况,讨论取样方法是否存在问题。
〖讲述2〗标志重捕法(mark-recapture method)
标志重捕法:是在一个有比较明确界限的区域内,捕捉一定量生物个体进行标记,然后放回,经过一个适当时期(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重新充分混和分布后),再进行重捕。
根据重捕样本中标记者的比例,估计该区域的种群总数。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哺乳类、鸟类、鱼类、昆虫和腹足类等动物种群数量的绝对估计。
假定在调查区域中,捕获M个个体进行标记,然后放回原来的自然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个体数为m,根据总数N中标记比例与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相等的原则,即N∶M=n∶m,可得调查区域种群数量N=M×n/m。
〖板书〗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
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immigration rate or emigration rate.
四、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几种年龄型种群的特点
〖思考与讨论〗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1.提示:图中A种群属于增长型,C种群属于衰退型,B种群属于稳定型。
这是由于种群中年轻个体越多,一般来说出生率会越高,死亡率会越低。
2.提示: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也不一定总是保持稳定。
这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决定于年龄组成,还会受到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此外,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
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般来说会越来越小,但是也不排除由于食物充足、缺少天敌、迁入率提高等原因而使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
〖板书〗sex ratio是指种群众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板书〗五、种群的空间特征
〖小结〗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
种群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种群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总体特征,这些指标多为统计指标,大体分为三类:(1)种群密度,它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出生和迁入是使种群增加的因素,死亡和迁出是使种群减少的因素;(3)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年龄结构和种群增长率等。
种群的数量是不断变化的,造成其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从个体数量上的变动来看,则表现为由出生、死亡、迁入和迁出四个基本参数所决定。
这样,种群在某个特定时间内数量变化可以用下式表示:
N t+1=N t+(B-D)+(I-E)
(N t是时间t时的种群数量,B、D、I、E分别是出生、死亡、迁入、迁出的个体数,N t+1是一个时期后、时间t+1时的种群数量,则有出生率=B/N t;死亡率=D/N t;迁入率=I/N t;迁出率=E/N t。
)〖作业〗练习一二
基础题
1.约386条。
2.调查鼠的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蚯蚓的密度可用样方法。
3.B。
拓展题
1.提示:个体往往有性别、大小、年龄等特征,种群不具备这些特征。
将一定地域中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作为一个整体(即种群)来看时,这个整体就会出现个体所不具备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等。
可见,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加和,而是会出现新的属性。
2.提示:随着营养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还会延长;由于实施计划生育,出生率仍将维持在较低水平,因此,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可能还会升高。
关于现行计划生育政策是否应当调整,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求统一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