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心苷的显色反应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完整版)中药化学教案—第九章强心苷

(完整版)中药化学教案—第九章强心苷

(完整版)中药化学教案—第九章强⼼苷第九章强⼼苷课次:26课题:第九章强⼼苷第⼀节强⼼苷的结构与分类教学⽬的 1. 了解强⼼苷的含义、分类。

2. 掌握强⼼苷的结构类型。

教学内容 1. 强⼼苷的含义。

2. 强⼼苷的分类。

3. 强⼼苷的类型。

教学重点强⼼苷的结构类型。

第⼀节强⼼苷的结构与分类⼀、含义、结构和分类(⼀)含义强⼼苷类是指天然界存在的⼀类对⼼脏有显著⽣理活性的甾体苷类,可⽤于治疗充⾎性⼼⼒衰竭及节律障碍等⼼脏疾患,由强⼼苷元及糖缩合⽽成,其苷元是甾体衍⽣物,所连接的糖有多种类型。

(⼆)结构及分类强⼼苷的苷元是甾体衍⽣物,具有下列特征:1.苷元部分苷元部分根据在C17位上连接的不饱和内酯环不同分为两类:(1)甲型强⼼苷(强⼼甾烯类)也称甲型强⼼苷元C17位连接的是五元不饱和内酯环,即△αβ-γ内酯,⼤多数是β-构型,少数为α-构型(allo⼀体),其母核称强⼼甾。

在已知的强⼼苷元中,绝⼤多数属于强⼼甾烯类。

如强⼼甾烯。

(2)⼄型强⼼苷(蟾蜍甾⼆烯类)⼜称⼄型强⼼苷元或海葱甾⼆烯C17位连接的是六元不饱和内酯环,即△αβ,γδ-双烯δ内酯,是β-构型,其母核称蟾蜍甾或海葱甾。

⾃然界中仅少数⼏种强⼼苷元属于这⼀类型。

如蟾蜍甾⼆烯或海葱甾⼆烯。

2.其它特征:环戊烷多氢菲的结构特点:⽥字格结构,“⼭窝窝⾥两颗树,⾼⼭顶上⼀颗葱”;碳原⼦的编号与命名。

(1)天然存在的已知强⼼苷元B/C环都是反式稠合,C/D环都是顺式稠合,A/B环则顺反两种稠合⽅式都有,但⼤多数为顺式,如为反式调合,则称异强⼼甾。

(2)在苷元母核的C3、C14位上都有羟基,C3位上的羟基⼤多数是β-构型,少数为α-构型,当C3为α-构型时,命名时冠以“表(epi-)”字。

C3羟基与糖缩合⽽成苷键。

C14位上的羟基都是β-构型。

C10位上连接的多为甲基或其氧化产物(-CH2OH,-CHO,-COOH)。

C13位上连接的均为甲基。

(3)苷元母核的其他位置可能出现羰基、羟基、双键、环氧基等。

强心苷类药物使用及注意要点

强心苷类药物使用及注意要点

强心苷类药物使用及注意要点强心苷是一类具有强心作用的苷类化合物。

主要包括有地高辛、洋地黄毒苷、毛花苷丙(西地兰)和毒毛花苷K。

临床上常用的有地高辛和西地兰。

目录强心苷类药物使用及注意要点 (1)药理作用 (2)(一)对心脏的作用 (2)(二)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2)(三)利尿作用 (2)(四)对血管的作用 (3)体内过程 (3)临床应用 (3)常用给药剂量 (4)不良反应 (4)常见不良反应预防 (4)(1)预防洋地黄中毒 (4)(2)不良反应及其表现 (5)3.中枢系统反应 (5)药理作用(一)对心脏的作用1.正性肌力作用强心苷对心脏具有高度的选择性,能显著加强衰竭心脏的收缩力,增加心出入量,从而解除心衰的症状。

2.减慢心率的作用治疗量的强心苷对正常心率影响较小,但对心率加快及伴有房颤的心功能不全则可显著减慢心率。

3.对传导组织和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治疗剂量下,缩短心室和心房的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减慢房室传导。

高浓度下,强心苷可过度抑制Na+-K+-ATP酶,使细胞失钾,最大舒张电位减小,使自律性提高。

中毒剂量下,强心苷也可增强中枢交感作用。

故强心苷中毒可引起各种心律失常,以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多见。

(二)对神经系统的作用中毒剂量的强心苷可兴奋延髓极后区催吐化学感受区而引起呕吐,还可兴奋交感神经中枢,明显地增加交感神经冲动发放,而引起快速型心律失常。

强心苷的减慢心率和抑制房室传导作用也与其兴奋脑干副交感神经中枢有关。

(三)利尿作用强心苷对心功能不全患者有明显的利尿作用。

主要是心功能改善后增加了肾血流量和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此外,强心苷可直接抑制肾小管Na+-K+-ATP酶,减少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促进钠和水排出,发挥利尿作用。

(四)对血管的作用强心苷能直接收缩血管平滑肌,使外周阻力上升,这一作用与交感神经系统及心排血量的变化无关。

体内过程●洋地黄毒苷脂溶性高,口服吸收好,大多经肝代谢后代谢产物经肾排出,也有一部分经胆道排出而形成肝肠循环,t1/2长达5~7天,故作用维持时间也较长,属长效强心苷类;●中效类的地高辛口服生物利用度个体差异大,不同厂家、不同批号的相同制剂也可有较大差异,临床应用时应注意调整剂量。

中药化学 第九章 强心苷课件

中药化学 第九章 强心苷课件

第九章强心苷考点精要:1.强心苷苷元部分的结构特点和分类;2.强心苷糖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其与苷元的连接方式;3.强心苷的理化性质(显色反应、水解);4.强心苷的提取与分离;5.强心苷的UV光谱特征;6.去乙酰毛花苷、地高辛的化学结构特点和提取分离方法。

一、大纲:二、分值本章占历年考试4分左右。

第一节概述强心苷是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类对心脏有显著生理活性的甾体苷类。

一、强心苷元部分的结构与分类(一)结构特征天然存在的强心苷元是C-17侧链为不饱和内酯环的甾体化合物。

其结构特点如下:(1)甾体母核A、B、C、D四个环的稠合方式为A/B环有顺、反两种形式,但多为顺式;B/C环均为反式;C/D环多为顺式。

(2)甾体母核C-10、C-13、C-17的取代基均为β型。

C-10多有甲基或醛基、羟甲基、羧基等含氧基团取代,C-13为甲基取代,C-17为不饱和内酯环取代。

C-3、C-14位有羟基取代,C-3羟基多数是β构型,少数是α构型,强心苷中的糖常与C-3羟基缩合形成苷。

C-14羟基均为β构型。

有的母核含有双键,双键常在C-4、C-5位或C-5、C-6位。

(二)分类根据C-17不饱和内酯环的不同,将强心苷元分为两类。

1.甲型强心苷元(强心甾烯类)甾体母核的C-17侧链为五元不饱和内酯环(△αβ-γ-内酯),基本母核称为强心甾,由23个碳原子构成。

在已知的强心苷元中,大多数属于此类。

2.乙型强心苷元(海葱甾二烯或蟾蜍甾二烯类)甾体母核的C-17侧链为六元不饱和内酯环(△αβ,γδ-δ-内酯),基本母核为海葱甾或蟾蜍甾。

自然界中仅少数苷元属此类,如中药蟾蜍中的强心成分蟾毒配基类。

二、糖部分的结构特征及其与苷元的连接方式(一)结构特征根据它们C-2位上有无羟基可以分成α-羟基糖(2-羟基糖)和α-去氧糖(2-去氧糖)两类。

α-去氧糖常见于强心苷类,是区别于其他苷类成分的一个重要特征。

1.α-羟基糖组成强心苷的α-羟基糖,除常见的D-葡萄糖、L-鼠李糖外,还有L-呋糖、D-鸡纳糖、D-弩箭子糖、D-6-去氧阿洛糖等6-去氧糖和L-黄花夹竹桃糖、D-洋地黄糖等6-去氧糖甲醚。

天然药物讲义化学第九章 强心苷

天然药物讲义化学第九章 强心苷
C9,11、C16,17可能有双键。
天然存在的强心苷元
O
O
O
O
O
O
OH
HO
洋地黄毒苷元
OH
HO
H
乌沙苷元
O
O
O
OH
O
HO
夹竹桃苷元
O O
CHO
OH HO
绿海葱苷元
O CH2CH3
OH HO
蟾毒素
2.结构类型
根据C17位侧链的不饱和内酯环不同分为: 甲型:C17位侧链为五元环的△-内酯 乙型:C17位侧链为六元环的△- -内酯 这两类大都是β-构型,个别为α-构型,α-型无
(2)取代基
苷元母核上的C3,C14位上都有羟基: C3位-OH多为β-型---洋地黄毒苷元,少数为 α-型(命名时冠以“表”字)——3-表洋地黄 毒苷元(3-epidigitoxigenin)。C14位-OH都是 β-型(C/D环顺式)。
C10,C13,C 17位有侧链,C10,C13多为β-CH3。 C 17位侧链为不饱和内酯环。 C11,C12和C19位可能连羰基;C4,5、C5,6、
(scillanolide)或蟾蜍甾(bufanolide)为母核命名。
22 23
20
24
r
O
21
O
R
r
O
O
OH
HO
H
乙型
OH
HO
海葱苷元
3¦Â,14¦-二羟基海葱甾4,20,22-三烯
二、糖部分
构成强心苷的糖有20多种,根据C2位上有无-OH 分为α-OH (2-OH)糖及α-去氧糖(2-去氧糖) 两类。后者主要见于强心苷。
二. 溶解性
强心苷的溶解性与所连糖的种类和数目有关, 一般可溶于水、甲醇、乙醇、丙酮等极性溶 剂;难溶于乙醚、苯、石油醚等非极性溶剂。 弱亲脂性苷微溶于氯仿-乙醇(2:1),亲脂性 苷微溶于乙酸乙酯、含水氯仿、氯仿-乙醇 (3:1)。

药理课件强心苷类

药理课件强心苷类

O O
OH
OH OH
D-加拿大麻糖-(D-葡萄糖)2
毒毛旋花子苷元-原生苷元
稀酸温和水解
寡糖(三糖)--毒毛旋花子三糖
温和酸水解不能得到单糖: D-加拿大麻糖和D-葡萄糖
毛地黄毒苷
D-毛地黄毒糖
毛地黄毒苷元-原生苷元
稀酸温和水解 单糖--3分子毛地黄毒糖
②. 强烈酸பைடு நூலகம்解

α-羟基糖因为α位的羟基阻碍了苷原子的质 子化,使水解较困难。需用较浓酸(3%-5%)长时间加热回流或同时加压,才可水 解α-羟基糖,可水解Ⅱ型和Ⅲ型强心苷, 得到定量的葡萄糖。但此法常引起苷元失 去1分子或数分子水,形成脱水苷元。
22 20 r 21 23
24 O
O
r
O
O
R
OH HO H HO
OH
海葱苷元
乙型
,14 3¦Â ¦-二羟基海葱甾4,20,22- 三烯
(二)糖部分
构成强心苷的糖有20多种,根据C2位上有无-OH 分为2-羟基糖(α-OH )糖和2 -去氧糖(α-去氧糖) 两类。
1.
2-羟基糖
4. A/B环顺式的甲型强心苷元,C3-OH必须 是-构型,-型无活性。 5. C10-CH3氧化成羟甲基或醛基或羧酸后, 可影响强心作用的强度或毒性,但不是 决定因素。
6. 引入5、11、12- OH有增强活性作用,
而引入1、6、16- OH有降低活性作用。
7. 在母核上引入双键,对强心作用的影响 不一致,引入4(5)与引入5-OH的影 响相似,能增强活性,而引入 16(17) 则活性消失或显著下降。 8. 无论在苷元或糖基上增加乙酰基都有增 强活性的作用。
紫花洋地黄苷B 紫花苷酶 羟基洋地黄毒苷+D-葡萄糖

天然药物化学-第九章-强心苷

天然药物化学-第九章-强心苷

和乙型强心苷。
(1)3,5-二硝基苯甲酸试剂(Kedde反应): 取样品的醇溶液,加3,5—二硝基苯甲酸试剂,如产生
红色或深红色,表示可能含有强心苷。 (2)碱性苦味酸试剂(Baljet反应):橙色或橙红色, 《中国药典》测定强心苷类药物含量。 (3)间二硝基苯试剂(Raymond反应):紫红色或蓝紫色 (4)亚硝酰铁氰化钠试剂(Legal反应):深红色
天然药物化学
第九章 强心苷
第一节 结构类型
第二节 理化性质
第三节 提取与分离
课 堂 目 标
1. 掌握强心苷的结构类型。
2. 掌握强心苷的溶解性和水解性
3. 掌握强心苷的显色反应
重 要 知 识 点
1.甲型强心苷元
2.乙型强心苷元
3.酸催化水解 4.碱催化水解
5.酶催化水解
6.显色反应
第一节 结构类型
一、基本概念 强心苷类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类对心脏具有显著生物活 性的甾体苷类化合物。
由强心苷元和糖缩合而产生的一类苷。
强心苷是治疗室率过快心房颤动的首选药和慢性心功能 不全的主要药物。 毒性:强心苷类能兴奋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而引起恶心、 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且有剧毒,若超过安全剂量时,可
Ⅰ型:苷元 C3-O-(2,6-去氧糖)X-(D-葡萄糖)Y Ⅱ型:苷元 C3-O-(6-去氧糖)X-(D-葡萄糖)Y Ⅲ型:苷元 C3-O-(D-葡萄糖)Y X=1-3; Y=1-2
一般初生苷其末端多为葡萄糖。 天然存在的强心苷多数属于Ⅰ型和Ⅱ型,Ⅲ型较少。
第一节 结构类型
甲型强心苷
Ⅰ型:苷元-(2,6-去氧糖)X-(D-葡萄糖)Y Ⅱ型:苷元-(6-去氧糖)X-(D-葡萄糖)Y Ⅲ型:苷元-(D-葡萄糖)Y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化学》第九章分析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化学》第九章分析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化学》第九章分析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化学》第九章分析强心苷是指天然界存在的一类对心脏具有显著生理活性的甾体苷类。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一些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第九章强心苷第一节基本内容一、强心苷元部分的结构与分类强心苷元属甾体衍生物,其结构特征是甾体母核的C-17位上连接一个不饱和内酯环。

(一)结构特征1.强心苷元中的甾体母核部分的A、B、C、D四个环的稠合方式为B/C环反式,C/D环多为顺式,个别反式。

A/B环则有顺、反两种稠合方式,但大多是顺式。

2.甾体母核的C-10、C-13、C-17位取代基均为β-构型。

C-3和C-14位上都连有β-羟基。

(二)分类根据甾体母核C-17位上连接的不饱和内酯环的不同,可将强心苷元分为两类。

1.甲型强心苷元(强心甾烯类)在甾体母核C-17位上连接的是五元不饱和内酯环,即△αβ-γ-内酯,共由23个碳原子组成,其基本母核称为强心甾。

2.乙型强心苷(蟾蜍甾烯类)在甾体母核C-17位上连接的是六元不饱和内酯环,即△αβ,γδ-δ-内酯,共由24个碳原子组成,其基本母核称为海葱甾或蟾蜍甾。

二、糖部分的结构特征及其与苷元的连接方式(一)结构特征1.α-羟基糖2.α-去氧糖主要有2,6-二去氧糖(如D-洋地黄毒糖)、2,6-二去氧糖甲醚(如L-夹竹桃糖、D-加拿糖)等。

(二)与苷元的连接方式Ⅰ型强心苷:苷元-(2,6-去氧糖)x-(D-葡萄糖)y,如紫花样地黄苷A。

Ⅱ型强心苷:苷元-(6-去氧糖)x-(D-葡萄糖)y,如黄夹苷甲。

Ⅲ型强心苷:苷元-(D-葡萄糖)y,如绿海葱苷。

第二节理化性质一、性状强心苷多为无定形粉末或无色结晶,具有旋光性。

C-17位侧链为β-构型者味苦,α-构型者味不苦,但无强心作用。

对黏膜有刺激性。

二、溶解性强心苷一般可溶于水、甲醇、乙醇、丙酮等极性溶剂,微溶于乙酸乙酯、含醇氯仿,难溶于极性小的'溶剂。

强心苷的溶解性与其分子中所含糖的数目和种类、苷元所含的羟基数目和位置等有关。

强心苷实验实验报告

强心苷实验实验报告

强心苷实验实验报告强心苷实验实验报告引言:心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的一大健康隐患,而强心苷作为治疗心脏病的一种药物,一直备受研究者的关注。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强心苷的实验研究,探索其对心脏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材料与方法:实验中使用的材料包括强心苷药物、实验动物(小鼠或大鼠)、实验设备(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心脏负荷增加装置等)。

首先,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注射一定剂量的强心苷药物,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

然后,通过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实验动物在不同时间点的心电图、血压等指标。

最后,通过心脏负荷增加装置,对实验动物进行心脏负荷的增加,观察强心苷对心脏功能的调节效果。

实验结果: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实验组注射强心苷后,实验动物的心电图呈现出明显的改变。

心电图显示,强心苷能够显著提高心脏的收缩力和传导速度,使心脏的节律更加规律。

同时,实验组动物的血压也有所增加,但并未超出正常范围。

此外,在心脏负荷增加的实验中,实验组动物的心脏功能表现出更好的适应能力,心脏负荷增加时心脏的收缩力和回缩力均有所提高。

讨论:通过以上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强心苷对心脏功能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强心苷能够增加心脏的收缩力和传导速度,提高心脏的整体功能。

这一结果与之前的研究相符,也为强心苷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然而,强心苷作为一种药物,其使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实验组动物的血压有所增加,这可能与强心苷的血管收缩作用有关。

因此,在使用强心苷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剂量的调整,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强心苷对心脏功能的正向调节作用。

强心苷能够提高心脏的收缩力和传导速度,使心脏的节律更加规律。

然而,使用强心苷也需要谨慎,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希望本实验的结果能够为临床医生在治疗心脏病时提供一定的参考,为患者的康复做出贡献。

致谢: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获得了实验动物的支持与合作,同时也感谢实验设备的提供。

模块十一 强心苷教案

模块十一 强心苷教案
3.掌握强心苷类化合物的水解方式的特点及产物, 能判断化合物的水解产物;
4.掌握强心苷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响, 能利用化学方法区别 甲型及乙型强心苷。
4.掌握强心苷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响,能利用化学方法区别甲型及乙型强心苷。
学生情况
班级:
人数:
出勤:
教学设计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一、强心苷类化合物的概念
2.酶水解 反响条件温和、专属性强。在含强心苷的植物中, 有水解葡萄糖的酶, 但无水解α-去氧糖的酶, 所以只能水解去掉分子中的葡萄糖而保存α-去氧糖, 从而生成次级苷。
3. 碱水解
时间
70min
10min
教法教具
讲授
比拟
归纳
习题
教学 设 计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种类
试剂
特点
酰基的水解
碳酸氢钠、碳酸氢钾
〔一〕强心苷类化合物的提取
提取时需考虑强心苷在植物体中的存在形式, 同时应根据研究和生产的需要明确提取的目的是原生苷还是次生苷。
提取原生苷, 要注意抑制酶的活性, 防止酶解。原料需新鲜, 采收后要低温〔50~60℃〕通风快速枯燥、保存期间注意防潮, 同时提取过程中注意防止酸或碱的影响。可用70%~80%的乙醇为提取溶剂, 提取效率较高且可抑制酶的活性。也可参加硫酸铵等无机盐使酶变性后再用适宜溶剂提取。
〔1〕醋酐-浓硫酸〔Liebermann-Burchard〕反响
〔2〕三氯醋酸〔Rosenheim〕反响
〔3〕氯仿-浓硫酸〔Salkowski〕反响
〔4〕三氯化锑〔或五氯化锑〕反响
2. C17位上不饱和内酯环的颜色反响:
甲型强心苷C17位连接的五元不饱和内酯环在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的醇溶液中发生双键转位, 生成C22活性亚甲基, 因而能与以下活性亚甲基试剂发生颜色反响。乙型强心苷在碱性醇溶液中不能生成活性亚甲基, 故无此类反响。可利用此性质区分甲型强心苷与乙型强心苷。

药理强心苷实验报告

药理强心苷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观察强心苷对离体蛙心收缩强度、频率和节律的影响。

2. 探讨强心苷与钙离子的协同作用。

3. 了解强心苷的药理作用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二、实验材料1. 动物:蛙3只2. 药品和试剂:任氏液、低钙任氏液、5%洋地黄溶液、1%氯化钙溶液3. 仪器:蛙心夹、张力换能器、BL-41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显微镜、手术器械等三、实验方法1. 取蛙3只,用探针破坏脑及脊髓,背位固定于蛙板上。

2. 剪开胸部皮肤,再剪除胸部肌肉及胸骨,打开胸腔,剪破心包膜,暴露心脏。

3. 制备离体蛙心:在主动脉分支处下穿一线,打好松结,备结扎套管之用。

于左主动脉上剪一V形小口,插入盛有任氏液的蛙心套管,通过主动脉球转向左后方,同时用镊子轻提动脉球,向插管移动的反方向拉,即可使套管尖端顺利进入心室。

见到套管内的液面随着心搏上下波动后,将松结扎紧并固定在套管的小钩上。

用滴管吸去套管内血液,以防止血块堵塞套管。

结扎右侧主动脉,剪断主动脉,持套管提起心脏,自静脉窦以下把其余血管一起结扎,分离周围组织,在结扎处下剪断血管,使心脏离体。

并用任氏液连续换洗,至无血色,使插管内保留左右的任氏液。

4. 将蛙心套管固定于铁架台,用带有长线的蛙心夹在心舒期夹住心尖部,将长线连于张力换能器。

5. 连接BL-41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观察并记录心脏的收缩强度、频率和节律。

6. 分别给予蛙心1%洋地黄溶液、低钙任氏液、1%氯化钙溶液,观察并记录心脏的变化。

7. 分析强心苷对离体蛙心的作用及其与钙离子的协同作用。

四、实验结果1. 强心苷对离体蛙心具有正性肌力作用,表现为心肌收缩强度、频率和节律的增强。

2. 强心苷与钙离子具有协同作用,共同增强心肌收缩力。

3. 低钙任氏液对离体蛙心无明显影响,而1%氯化钙溶液则能增强心肌收缩力。

五、实验讨论1. 强心苷是一种选择性作用于心脏的药物,具有正性肌力、减慢心率和抗交感神经作用。

其作用机理是抑制心肌细胞膜上的钠-钾ATP酶的活性,使钠-钾的交换减少,钠-钙的交换增多,从而使血液中的钙离子大量的进入心肌细胞内,导致心肌收缩力加强,从而起到强心作用,改善心力衰竭的症状。

强心苷鉴别实验报告

强心苷鉴别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强心苷的化学性质和鉴别方法。

2. 通过实验,区分甲型强心苷和乙型强心苷。

3. 掌握化学方法在生物碱类化合物鉴别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强心苷是一类具有甾体母核的甾体苷,根据C17位接的基团不同,可分为甲型强心苷和乙型强心苷。

甲型强心苷C17位连接的是五元不饱和内酯环(-内酯),而乙型强心苷C17位连接的是六元不饱和内酯环(-双烯内酯)。

本实验采用Legal反应和Liebermann-Burchard反应来区分甲型强心苷和乙型强心苷。

三、实验材料1. 样品:甲型强心苷、乙型强心苷。

2. 试剂:吡啶、亚硝酰铁氰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碘化铋钾试剂、FeCl3溶液、间二硝基苯、苦味酸、乙酸酐、三氯化锑、萘酚乙醇溶液、浓H2SO4等。

3. 仪器:试管、烧杯、滴管、酒精灯、加热器、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Legal反应:a. 取1~2mg样品,溶于2~3滴吡啶中。

b. 加入3%亚硝酰铁氰化钠溶液和2mol/L氢氧化钠溶液各1滴。

c. 观察反应液颜色变化。

2. Liebermann-Burchard反应:a. 取1~2mg样品,溶于2~3滴吡啶中。

b. 加入乙酸酐-硫酸溶液。

c. 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3. 其他鉴别反应:a. 酚类化合物:加入FeCl3溶液,显紫色。

b. 生物碱:加入碘化铋钾试剂,在酸性环境下生成橘红色沉淀。

c. 三萜皂苷和甾体皂苷:进行乙酸酐-硫酸识别反应,三萜皂苷最后出现红色,甾体皂苷最后出现绿色。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Legal反应:- 甲型强心苷:反应液呈深红色,逐渐退去。

- 乙型强心苷:反应液无变化。

2. Liebermann-Burchard反应:- 甲型强心苷:溶液呈黄红紫蓝紫绿色变化,最后褪色。

- 乙型强心苷:溶液呈红紫色。

3. 其他鉴别反应:- 酚类化合物:加入FeCl3溶液,显紫色。

- 生物碱:加入碘化铋钾试剂,在酸性环境下生成橘红色沉淀。

强心苷(中药化学技术课件)

强心苷(中药化学技术课件)

二、分离
❖(一)两相溶剂萃取法 ❖利用强心苷在二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
不同而达到分离。
❖如:毛花洋地黄总苷中苷甲、苷乙、苷丙的分 离,由于苷丙与苷甲、苷乙在三氯甲烷中溶解 度有差异,用两相溶剂萃取法可将苷丙从总苷 中分离。
❖ (二)色谱分离法 ❖ 若要分离出纯度较高的强心苷,还是需要用色谱法。对分离亲
❖因此,根据研究和生产的需要,应明确提取 对象是原生苷还是次生苷。
(一)原生苷的提取 ❖ ①提取原生苷要防止酶解作用。 ❖ ②新鲜药材采收后尽快在50~60℃通风快速烘干或晒干
。 ❖ ③药材保存期间应防潮。 ❖ ④提取时用70%-80%乙醇为溶剂,以破坏酶的活性。 ❖ ⑤用硫酸铵等无机盐使酶沉淀除去。
强心苷-检识
1
概述
2
结构类型
3
理化性质
4
提取分离
5
检识
5
检识
一、薄层色谱法
色谱方法
固定相
流动相显色剂吸附薄层来自色谱法分配薄层 色谱法
硅胶
甲酰胺、10%15%甲酰胺的丙 酮、二甲基甲酰 胺等
二氯甲烷-甲醇-甲酰胺 (80:19:1) 乙酸乙酯-甲醇-水 (80:5:5)
三氯甲烷、乙酸乙酯、 甲苯等有机溶剂与水组 成的混合溶剂
❖ 若为种子类或含脂类杂质较多时,需先用石油醚等溶剂脱酯后再进行提取; ❖ 若为叶或全草,含叶绿素杂质较多时,可用活性炭吸附法等除去后再提取。
(二)次生苷提取 ❖①酶解(加水于30~40℃进行6-12h发酵酶解 ) ❖②也可先提取原生苷,再用稀酸水解生成次生 苷后,选用合适的溶剂回流提取。 ❖有些次生苷的药理活性较高,且毒副作用低, 如临床常用的药物地高辛。
碱性3,5-二硝基苯 甲酸试剂,显紫红 色,放置后褪色; 碱性苦味酸试剂, 于100℃加热4-5分 钟,显橙红色; 25%三氯醋酸乙醇液, 于100℃加热2分钟, 显红色;

《中药化学》各章的显色反应总结

《中药化学》各章的显色反应总结

醌类化合物不同颜色反应鉴别特点及意义判断香豆素的C -6位是否有取代基的存在,可先水解,使其内酯环打开生成一个新的酚羟基,然后再用Gibbs 或Emerson 反应加以鉴别,如为阳性反应表示C-6位无取代。

木脂素没有特征性的理化检识方法,常用的检识方法主要是针对木脂素结构中的功能基如酚羟基、亚甲二氧基及内酯结构等而进行的检识。

1.三氯化铁反应—-检查酚羟基2.Labat 反应(没食子酸、浓硫酸)-—检查亚甲二氧基(阳性呈蓝绿色)3.Ecgrine 反应(变色酸、浓硫酸)——检查亚甲二氧基(阳性呈蓝紫色)的存在。

若有3-OH 和(或)5-OH ,加二氯氧锆显黄色。

若只有5-OH ,加枸橼酸后黄色减褪,若有3—OH,则加枸橼酸后黄色不变,因此可用于区分黄酮和黄酮醇。

用于鉴别3-OH 的存在.二酚羟基或兼有3-羟基、4—酮基或5—羟基、4—酮基结构的化合物反应生成沉淀。

而碱式醋酸铅的沉淀能力要大得多,一般酚类化合物均可与其发生沉淀反应。

①二氢黄酮易在碱液中开环,转变成相应的异构体查耳酮,显橙色至黄色。

②黄酮醇类在碱液中先呈黄色,通入空气后变为棕色.③分子结构中有邻二酚羟基或3,4'—二羟基取代时,在碱液中不稳定,易被氧化,产生沉淀。

图9-3 强心苷的显色反应按作用部位分:2)、C —17位不饱和内酯环的颜色反应甲型强心苷的特征反应,因为五元不饱和内酯环上的双键位移产生C —22活性亚甲基乙型强心苷为六元不饱和内酯环,故不能反应。

作用于五元不饱和内酯环 1. Legal 反应2. Kedde 反应3. Raymond 反应4. Baljet 反应 用于甲型与乙型强心苷的鉴别 作用于甾核1. 醋酐-浓硫酸(L-B )反应 2. Salkowski (氯仿-浓硫酸)反应3. 三氯醋酸-氯胺T(Rosenheim)反应 4. 三氯化锑(五氯化锑)反应 202221O O 23O OH O O CH 3OH O O CH 3OH O O CH 3OH O OHCH 2OH OH OH 作用于a -去氧糖 1. Keller-Kiliani (K-K )反应 2.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反应 3. 占吨氢醇反应 4. 过碘酸-对硝基苯胺反应 用于 I 型与 II 、III 型强心苷的鉴别分离含有羰基的甾体皂苷元,常用季铵盐型氨基乙酰肼类试剂,如吉拉尔T(Girard T)或吉拉尔P(Girard P)两种试剂.借此与不含羰基的皂苷元分离。

4.13 强心苷类药物作用,用途与不良反应

4.13 强心苷类药物作用,用途与不良反应

第四章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的药物4.13 强心苷类药物作用、用途与不良反应【来源】⚫来源于玄参科和夹竹桃科植物如紫花洋地黄,毛花洋地黄,黄花夹竹桃等,故又称洋地黄类(digitalis)药物。

⚫临床常用的有地高辛(digoxin,中效类),洋地黄毒苷(digitoxin,慢效类)及毛花苷丙(cedilanide,速效类)。

【构效关系】强心苷由糖和苷元两部分组成:①苷元由甾核和不饱和内酯环两部分组成,甾核具有三个重要的取代基;②C3位具有β构型的羟基,如改为α构型,则苷元失去强心作用;③C14 需有一个β构型的羟基,没有此羟基或差向异构为α位,则苷元失去强心作用;④C17连接有β构型的内酯环,此环必须是不饱和的,也不能打开,否则会影响作用的强度或使之失去正性肌力作用;⑤糖的部分由葡萄糖或稀有糖如洋地黄毒糖等组成,对强心苷的正性肌力作用无根本性影响,但可增加药物的极性。

近年对强心苷进行化学结构的改造,旨在增加安全范围,减少毒性反应,已取得一些进展。

【药理作用及机制】1、对心脏的作用(1)正性肌力作用(加强心肌收缩力),特点:①加快心肌收缩速度,缩短收缩期:→相对延长舒张期,回流量↑;(心电图表现:Q-T间期缩短);②降低已扩大心脏的耗氧量:◆对CHF心脏→收缩力↑→耗氧量↑;◆心排血量↑→心室内残余血量↓→心室容积↓→室壁张力↓→耗氧量↓;◆心率↓→耗氧量↓→ 总耗氧量↓。

(心电图表现:S-T段下降,呈鱼钩状,T波低平甚至倒置)③增加心输出量(CHF心脏):对正常人:强心苷收缩血管→外周阻力↑→心输出量不变对CHF心脏:间接反射性抑制交感兴奋→外周阻力不增加→心输出量↑。

(降低交感神经活性>直接缩血管)强心机制强心苷类药能选择性抑制心肌细胞膜上的Na+-K+-ATP酶,抑制Na+-K+交换,促使Na+-Ca2+交换,使外Ca2+内流增加,胞内Ca2+量增加,又通过“以钙释钙”,促进内钙释放增加,胞内游离Ca2+增多,从而加强心肌收缩力。

强心苷化学性质

强心苷化学性质

强心苷化学性质
(一)强心苷的颜色反应及其应用
强心苷的颜色反应可由甾体母核、不饱和内酯环和α一去氧糖产生。

1.甾体母核的颜色反应甾体类化合物在无水条件下用酸处理,能
产生各种颜色反应。

这类颜色反应的机理较复杂,是甾类化合物与酸
作用,经脱水、缩合、氧化等过程而呈现一系列颜色变化。

2.C-17位上不饱和内酯环的颜色反应甲型强心苷在碱性醇溶液中,由于五元不饱和内酯环上的双键移位产生C-22活性亚甲基,能与活性
亚甲基试剂作用而显色。

乙型强心苷在碱性醇溶液中,不能产生活性
亚甲基,无此类反应。

所以利用此类反应,可区别甲、乙型强心苷。

所产生的有色化合物在可见光区常有最大吸收,故亦可用于定量。

3.α-去氧糖颜色反应
(二)水解反应
强心苷的苷键可被酸或酶催化水解,分子中的内酯环和其他酯键
能被碱水解。

水解反应是研究强心苷组成、改造强心苷结构的重要方法,可分为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化学方法主要有酸水解和碱水解;
生物方法有酶水解。

强心苷的苷键水解难易和水解产物因组成糖的不
同而有所差异。

1.酸水解
2.酶水解酶水解有一定的专属性。

不同性质的酶,作用于不同性
质的苷键。

在含强心苷的植物中,有水解葡萄糖的酶,但无水解α一
去氧糖的酶,所以能水解除去分子中的葡萄糖,而得到保留a-去氧糖
的次级苷。

3.碱水解强心苷的苷键不被碱水解。

但碱可使强心苷分子中的酰基水解、内酯环裂解、双键移位和苷元异构化等。

2017执业药师中药师考点:苷类的显色反应

2017执业药师中药师考点:苷类的显色反应

2017执业药师中药师考点:苷类的显色反应
执业药师栏目小编们精心为广大考生准备了“2017执业药师中药师考点:苷类的显色反应”,各位同学赶快学起来吧,做好万全准备,祝各位同学考试顺利通过。

自植物中提取苷类物质,一般都是采用水或醇进行抽提。

在提取时首先必须明确提取的目的要求,即要求提取的是原生苷、次生苷,还是苷元,然后,根据要求进行提取,其提取方法是有差别的。

由于植物体内有水解酶共存,在提取过程中易使苷类物质分解,因此在提取原存在形式的苷时,必须抑制或破坏酶的活性。

一般常用的方法是在中药中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钙,或采用甲醇、乙醇或沸水提取,同时在提取过程中还须尽量避免与酸和碱接触,以免苷类水解,如不加注意,则往往得到的不是原生苷,而是已水解失去一部分糖的次生苷,或甚至是苷元。

各种苷类分子中,由于苷元结构的不同,所连接糖的数目和种类也不一样,很难有统一的提取方法,如果用不同极性的溶剂顺次提取,则在每一提取部分中,都可能有苷的存在。

苷类的显色反应
苷类化合物由苷元和糖两部分组成,故苷类化合物能发生相应的苷元和糖的各种显色反应。

苷元的结构多种多样。

糖的显色反应中最重要的是Molish反应,常用的试剂由浓硫酸和α-萘酚组成。

硫酸兼有水解苷键的作用,生成的单糖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失去三分子水,生成具有呋喃环结构的醛类化合物。

由五碳糖生成的是糠醛,甲基五碳糖生成的是5-甲糠醛,六碳糖生成的是5-羟甲糠醛。

这些糠醛衍生物和许多芳胺、酚类可缩合成有色物质,可借此来检识糖和苷类化合物的存在。

执业药师中药学考试栏目为您。

强心苷呈色反应

强心苷呈色反应

强心苷呈色反应(1)作用于强心苷中甾体母核的反应一般在无水条件下,强心苷经强酸、中等强度的酸,Lweis酸的作用,甾体母核脱水形成双键,由于双键位移,缩合等形成较长的共轭双键系统,并在浓酸溶液中形成多烯正碳离子的盐而呈现一系列的颜色变化。

① Liebermann-Burchard反应:将样品溶于冰醋酸,加浓硫酸-醋酐(1:20),产生红®紫®蓝®绿®污绿等颜色变化,最后褪色。

②Salkowski反应:样品溶于氯仿,沿管壁滴加浓硫酸,氯仿层显血红色或青色,硫酸层显绿色荧光。

③Rosenheim反应:样品和25%三氯醋酸的乙醇溶液反应可显红色至紫色。

将25%三氯醋酸乙醇液和3%氯胺T(chloramine T)水溶液以4:1混合,喷在滤纸上与强心苷反应,干后90℃加热数分钟,于紫外光下观察,可显黄绿色、蓝色、灰蓝色荧光,反应较为稳定,且可用于毛地黄强心苷类的区别④三氯化锑或五氯化锑反应:将样品醇溶液点于滤纸上,喷以20%三氯化锑(或五氯化锑)氯仿溶液(不应含乙醇和水)干燥后,60~70℃加热,显黄色、灰蓝色、灰紫色斑点。

(2)作用于不饱和内酯环的反应甲型强心苷类由于C17侧链上有一不饱和五元内酯环,在碱性溶液中,双键转位能形成活性次甲基,从而能够与某些试剂反应而显色。

乙型强心苷无此类反应产生。

(3)2-去氧糖的颜色反应① Keller-Kiliani反应:强心苷溶于含少量FeCl3的冰醋酸,沿管壁滴加浓硫酸,观察界面和醋酸颜色变化。

如有2-去氧糖存在,醋酸层渐呈蓝色或蓝绿色。

此反应只对游离的2-去氧糖,或在反应的条件下能水解出2-去氧糖的强心苷显色。

②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反应:将强心苷醇溶液滴在滤纸上,干后,喷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试剂(1%对-二甲氨基苯甲醛乙醇溶液-浓盐酸4:1),并于90℃加热30秒钟,如有2-去氧糖,可显灰红色斑点。

③ 占吨氢醇(xanthydrol)反应:取强心苷固体样品少许,加占吨氢醇试剂(10mg占吨氢醇溶于100ml冰醋酸,加入1ml浓硫酸),置水浴上加热3分钟,只要分子中有2-去氧糖都能显红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心苷的显色反应及其应用
对于强心苷的显色反映极其应用的研究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其实这个化学变化现在已经基本成型,目的就是要发挥他的作用,而且他也基本上是应用到了试验之中,当然他的显色再经过了一系列复杂的变化之后,一般都是呈现出来了蓝色或者是蓝绿色,主要是针对骨骼的变化或者是心肾功能的不稳定,这些都有比较不错的反映作用。

同时因为强心苷的显色反映及其应用被得到有效认同之后,他们才会根据目前的变化特点来进行合理的区分,虽然这个东西变得非常的不同的,但是已经足以表达一些合适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尤其是因为他们主要是针对肠胃来的,在过程中吸收的程度非常低,所以可以有效达到病变部位,虽然有一定的难度和风险。

但是相信这个过程肯定会有非常大的不同的变化,当然有时候他们也会采用注射的药物,尤其是强心苷的显色反应极其应用不是很明显的时候,或者是身体情况非常不明朗的时候,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一些别的途径来进行自我的合理发泄,同时不同的地方也会有不同的作用,主要是针对肾功能来治疗的。

为了配合强心苷发挥的作用,需要密切关注反应的发生方法和色彩的动态变化,但是他们却往往被忽视了,似乎有点不符合常理,但是很有效果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