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药剂第八、九节

合集下载

药剂学教案第二章

药剂学教案第二章

临沧卫生学校药剂学教案高分子化合物的溶解过程 溶胀过程 (缓慢)第一阶段:有限溶胀过程(往往自发进行)第二阶段:无限溶胀过程(无限溶胀过程常需加以搅拌或加热等操作才能完成)第七节 溶胶剂一、概述溶胶剂系指固体药物的微细粒子(1~100nm ),分散在水中形成的非均相的分散体系。

二、溶胶剂的性质1.光学性质2.电学性质3.动力学性质4.稳定性三、溶胶剂的制备制法分散法凝聚法第八节 混悬型液体制剂一、概述混悬型液体制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固体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的液体制剂,简称混悬剂。

分散相质点一般为0.5~10μm 。

多用水作分散介质,也可用植物油作分散介质。

适合制成 混悬剂的情况:凡超过药物溶解度的固体药物需制成液体剂型应用;药物的用量超过了溶解度而不能制成溶液;两种药物混合时溶解度降低析出固体药物;使药物产生长效作用等。

毒性药物或剂量小的药物不宜制成混悬剂;混悬剂标签上应注明 “用前摇匀”。

混悬剂的质量要求二、混悬剂的稳定性(一)混悬微粒的沉降混悬微粒的沉降速度服从Stoke ’s 定律增加混悬剂的动力学稳定性,可选用的方法有:• 尽量减小微粒半径,以减小沉降速度;• 加入高分子助悬剂,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也减小了微粒与分散介质之间的密度差,同时微粒吸附助悬剂分子而增加亲水性。

其2122()9r g V ρρη-=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减小微粒半径。

(二)混悬微粒的润湿(三)混悬微粒的荷电与水化(四)絮凝与反絮凝(五)晶型的转变与结晶增长(六)分散相的浓度和温度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和反絮凝剂三、混悬剂的稳定剂(一)助悬剂1.低分子助悬剂:甘油、糖浆等。

2.高分子助悬剂天然助悬剂:①多糖类:阿拉伯胶、西黄蓍胶等;②蛋白质类:琼脂、明胶等。

合成助悬剂:甲基纤维素、羧甲纤维素钠等。

硅酸类:主要是硅藻土,为胶体水合硅酸铝,分散于水形成高黏度液体,防止微粒聚集合并。

触变胶:静置时成凝胶防止微粒沉降,振摇时为溶胶可倒出,利于混悬剂稳定。

中药制剂学 7浸出药剂

中药制剂学 7浸出药剂

第四节 糖浆剂
一、概述 1.含义:含有药物、药材提取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 水溶液。中药糖浆剂含糖量应不低于45%( g/ml ); 西药糖浆剂应不低于65%( g/ml )。 2.分类: ①单糖浆 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浓度85%(g/ml)或 64.72%(g/g)。不含药,用作液体药剂的矫味剂、润 湿剂、助悬剂及固体制剂的黏合剂。 ②药用糖浆 为含药物或药材提取物的浓蔗糖水溶 液,具有相应的治疗作用。 ③芳香糖浆 为含芳香性物质或果汁的浓蔗糖水溶 液。主要用作液体药剂的矫味剂。
例 小青龙合剂 [处方] 麻黄125g 桂枝125g 白芍125g 干姜125g 法半夏188g 细辛62g 五味子125g 甘草(蜜炙)125g [制法] ①以上8味,细辛、桂枝用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蒸馏 后的药液另器收集; ②药渣与白芍、麻黄、五味子、甘草加水煎煮至味尽, 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和蒸馏后的药液合并,浓缩至 约1000ml。 ③法半夏、干姜按照渗漉法,用70%乙醇作溶剂,浸 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液浓缩后,与上述药液合并,静 置,滤过,浓缩到1000 ml ,加入防腐剂适量与细辛 桂枝挥发油,搅匀,即得。
多数供内服,少数供外用。
制法 1.溶解法 2.稀释法 3.渗漉法 4.浸渍法 浓度:一般药材20%(g/ml) 毒剧药物为10%(g/ml)
矫味剂着色剂
可加糖或蜂蜜
矫味剂着色剂
不加
冷浸法制备酒剂
药材
上清液
規定量溶媒
残渣除去
上清液
澄明液
滤过
合并/静置
容器/攪拌 浸出方法:
搅拌1次/日、7日后搅拌1次/周, 浸渍30日至半年。
硬的中药应———;分解产物有效的中药 应———;气清味薄的中药应———;花粉、 附绒毛的应———;胶类或糖类中药应—— —; 贵重中药应———。

药剂实验报告

药剂实验报告

药剂实验报告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药剂学实验报告小组: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药剂学实验须知药剂学实验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主要方式之一。

通过实验课不仅能印证、巩固和扩展课堂教学内容,还能训练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实验作风。

为保证实验课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实验中必须做到以下六个方面:1.预习实验内容通过预习,明确实验目的与要求,对实验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合理安排实验顺序与时间。

要明确每个处方中药物与辅料的用途。

2.遵守实验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保持实验肃静,未经许可,不得将实验室物品带离实验室。

3.重视药剂卫生进入实验室必须穿整洁的1白工作服。

先将工作台面擦洗干净再开始做实验。

实验过程中应始终注意台面、地面的整洁,各种废弃物应投入指定位置,不能随手乱丢,更不能弃入水槽内。

完成实验后,应将容器、仪器清洁,摆放整齐,台面擦净,经教师同意后方能离开。

值日生负责整理公用器材,清扫实验室,关好水、电、门、窗。

4. 细心操作、勤于思考称量药品、试剂时,要在称量前(拿取时)、称量时和称量后(放回时)进行三次核对。

称量完毕应立即盖好瓶塞,放回原处。

对剧毒药品更要仔细核对名称与剂量,并准确称取。

实验中要严格控制好实验条件,认真操作每一道工序,以保证成品质量。

实验成品应标明名称、规格、配制者、配制时间,并交教师验收。

实验中遇到问题应先独立思考,再请教他人。

在实验中逐步形成整洁、细致、严谨、冷静、2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实验风格。

5.正确使用仪器、注意安全使用仪器时要按使用方法正确操作,不熟悉操作方法时,应在教师指导下使用。

各种仪器、容器使用时要注意轻拿、轻放,用毕要清洁后放回规定位置。

6. 写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考察学生分析总结实验资料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方面,亦是评定实验成绩的重要依据。

人卫版药剂学第七版液体制剂(课堂PPT)

人卫版药剂学第七版液体制剂(课堂PPT)

最常用。 易霉变,不宜久贮。 应注意药物的稳定性。 对苯应酚使、用鞣纯质化和水硼或酸精的制溶水解。度比水大 对皮肤有保湿、滋润、延长药效作用 含水10%甘油无刺激性,且可缓解药物 的刺激性;30%以上可防腐。 可供内服,但常用于外用液体制剂。
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 DMSO)
——能抑制微生物(繁殖体,芽胞)生长发育 的物质。
防腐的重要性 防腐措施 1、减少或防止污染 2、严格控制辅料的质量 3、添加防腐剂
24
常用防腐剂
▪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尼泊金类 ▪ 苯甲酸及其盐 ▪ 山梨酸及其盐 ▪ 苯扎溴铵 ▪ 醋酸氯己定 ▪ 其他
25
26
5. 矫味剂(flavoring agent)
制备糖浆剂的方法。
混合法
适用于制备 含药糖浆。
将含药溶液与单糖浆均匀混合制备糖浆剂的方法。
38
例:枸橼酸哌嗪糖浆的制备
[处方] 枸橼酸哌嗪 160g
蔗糖
650g
尼泊金乙酯
0.5g 含药糖浆剂,主药枸橼酸
柠檬香精 纯化水
适量 哌嗪,尼泊金乙酯为防腐
加至
剂,蔗糖为单糖浆,柠檬
1000m香l精为矫味剂。
15
1. 增溶剂(solubilizer)
增溶——指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在溶剂 中增加溶解度并形成澄清溶液的过程。
增溶剂(solubilizer)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增溶质 (solubilizates)被增溶的物质。
对于以水为溶剂的具药物有,很增强溶的剂的表最面适活HL性B值、为能15够~显18。 常用的为非离子型著表降面活低性液剂体如表聚面山梨张酯力类的(T物we质en。)和聚氧

中药药剂学重点

中药药剂学重点

中药药剂学重点中药制剂与剂型1.概念中药药剂学:研究的内容:配制理论(基本理论、处方设计)、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2.剂型根据药物的性质、用药目的和给药途径,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3.制剂根据药品标准规定的处方,将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物制品,称为制剂。

研究制剂制备工艺和理论的科学,称为制剂学。

第一节中药制剂的剂型分类与选择一、中药制剂的原料制备中药制剂的原料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总提取物、有效部位、有效成分)。

1.中药材2.中药饮片饮片:药材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

该定义强调了中药饮片作为药品的法定地位。

3.中药提取物凡是经过一定的提取方式从植物、动物、矿物中制得的用于制剂生产的挥发油、油脂、浸膏、流浸膏、干浸膏、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等均为提取物。

有效部位:是指从单一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一类或数类成分组成的提取物,其中结构明确成分的含量应占提取物的50%以上三、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一)、根据疾病防治需求起效快慢:静脉打针>吸入给药>肌内打针>皮下打针>直肠或舌下给药>口服液体制剂>口服固体制剂>皮肤给药。

急症患者:注射剂、气雾剂、舌下片、滴丸(水溶性基质)等速效剂型慢性病患者:丸剂、片剂、膏药及长效缓释制剂皮肤疾患:软膏剂、涂膜剂、洗剂、搽剂腔道病变:栓剂、灌肠剂二)、根据药物性质有效成分易为胃肠道破坏,或不被胃肠道吸收,或对胃肠道有刺激性,或因肝脏首过效应易失效者——不宜设计为口服剂型(多选题)。

活性成分间易产生沉淀等配伍变化的组方,含水中不溶、难溶或不稳定成分的药物——不宜设计制成注射剂、口服液等水性液体制剂。

三)、根据“用、产、带、运、贮”五方便的要求方便服用、有利生产、适于携带、便于运输、利于贮藏。

第二节中药制剂卫生与稳定性一、制剂卫生一)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标准1.制剂通则、品种项下要求无菌的制剂及表示无菌的制剂和原辅料应符合无菌检查法规定。

药剂学实验指导-长沙医学院

药剂学实验指导-长沙医学院

药剂学实验指导主编:徐雄波主审:马宁副主编:唐靖张青松参编:王建芬王磊方敏肖志勇刘卫平吴柱魏丹丹邱玲玲冷一平高元峰长沙医学院药学系药剂学教研室目录药剂学实验须知 ................................................................................................. - 1 -实验一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 - 4 -实验二胶体溶液剂的制备 ............................................................................. - 10 -实验三混悬剂的制备 .................................................................................... - 15 -实验四乳剂的制备........................................................................................ - 21 -实验五散剂、胶囊剂的制备.......................................................................... - 27 -实验六颗粒剂的制备 .................................................................................... - 36 -实验七滴丸剂的制备 .................................................................................... - 41 -实验八注射剂的制备 .................................................................................... - 46 -实验九软膏剂的制备 .................................................................................... - 54 -实验十滴眼液的制备 .................................................................................... - 61 -实验十一栓剂的制备 .................................................................................... - 66 -实验十二片剂的制备 .................................................................................... - 71 -实验十三片剂薄膜包衣及质量评价............................................................... - 78 -实验十四微型胶囊的制备 ............................................................................... - 81 -附录 ............................................................................................................... - 87 -药剂学实验须知一、实验任务《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质量控制、制备工艺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按给药途径与应用方法分类的液体药剂

按给药途径与应用方法分类的液体药剂
Ⅵ.布置作业
P168 选择19、21、22题
1min
3min
3min
20min
5min
40min
5min
3min
板书设计
§6.8按给药途径与应用方法分类的液体药剂
合剂 洗剂 滴鼻剂 搽剂
汤剂 灌洗剂 滴耳剂
口服液 灌肠剂 滴牙剂 涂剂
Ⅱ.复习提问:
1.我们刚刚学过的液体药剂中哪些是均匀分散体系,哪些是非均匀分散体系?
Ⅲ.引言
问题导入:
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很多种液体药剂,还有一些液体药剂是按给药途径和应用方法分类的,它们是哪些剂型呢?相近的剂型之间又有怎样的区别呢?本次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Ⅳ.讲授新课
第六章液体药剂
第八节按给药途径与应用方法分类的液体药剂
2.其他:外耳道有炎症时显弱碱性,因此外耳道的滴耳剂常配成弱酸性。
七、滴鼻剂
1.含义:药物与适宜分散介质制成的澄明溶液、混悬液或乳状液,供滴入鼻腔用的鼻用液体制剂。
2.其他:常用分散介质有水、丙二醇、液体石蜡或植物油
八、滴牙剂
1.含义:专用于局部牙孔的液体药剂。
2.其他:滴牙剂中药物浓度大、刺激性大、毒性大,不能接触黏膜,一般只由医务人员施于患者。
教材章节
第六章 液体药剂
§6.8按给药途径与应用方法分类的液体药剂
讲授
时间

20年月日
月日





目的
1.掌握软膏剂、乳膏剂常用的基质;
2.熟悉软膏剂、乳膏剂、糊剂的概念、种类及特点。
重点
软膏剂、乳膏剂中药物加入方法
难点
软膏剂制备及乳膏剂基质处方
教法

中药药剂之浸出制剂

中药药剂之浸出制剂

第八章浸出制剂浸出制剂的应用和发展在我国中医药保健事业和医药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章主要介绍汤剂、中药合剂、口服液剂、糖浆剂、煎膏剂、药酒、酊剂、流浸膏剂、浸膏剂等。

重点掌握以上各剂型的制备方法与注意事项。

以药材提取为原料制备的颗粒剂、片剂、注射剂、气雾剂、滴丸、膜剂、软膏剂等剂型将另外专章叙述。

第一节概述一、含义:浸出药剂系指采用适当的浸出溶剂和方法浸提药材中有效成分,直接制得或再经一定的制备工艺过程而制得的一类药剂,可供内服或外用。

由于浸出药剂既保留中药传统的制备方式,又采用现代去粗存精的提取工艺,因此,浸出药剂是中药各类新剂型的基础,也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二、特点:1.体现方药各种成分的综合疗效与特点符合中医药理论例如:阿片酊中含有多种生物碱,除具有镇痛作用外,还有止泻功效,但吗啡虽然有很强的镇痛作用,并无明显的止泻功效。

2.减少服用量去除了部分无效成分和组织物质,减少了服用量,增强其稳定性及疗效。

3.部分浸出药剂可作其他制剂的原料4.浸出药剂目前存在一些问题:汤剂久贮后发霉变质;药酒、酊剂、流浸膏产生浑浊或沉淀;浸膏剂吸潮、结块。

三、浸出药剂的种类1.水浸出剂型2.含醇浸出剂型3.含糖浸出剂型4.无菌浸出剂型5.其他浸出剂型第二节汤剂一、概述汤剂是指将药材饮片或粗粒加水煎煮,去渣取汁服用的液体剂型。

汤剂主要供内服,也有煮汤供洗浴、熏蒸、含漱等外用,分别称为浴剂、熏蒸剂及含漱剂等。

汤剂能保留至今,是基于其能适应中医辨证施治需要,随证加减处方,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汤剂主要缺点是:需临用新制,久置易发霉变质;不便携带;直接服用容积大。

脂溶性和难溶性成分难以煎出,不易提取完全等.二、汤剂的制备汤剂系按煎煮法制备,一般先在药材饮片或粗粒中加适量的水浸泡适当时间,然后加热至沸,并维持微沸状态一定的时间,滤取煎出液,药渣再依法重复操作1~2次,合并各次煎液即得。

影响质量因素:煎药火侯煎煮用水煎煮时间次数特殊中药处理:⑴先煎①矿石类、贝壳类、角甲类中药,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

第八章 液体制剂(药剂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

第八章 液体制剂(药剂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
第八章 液体制剂
《 药 剂 学 (Pharmaceutics) 》
- 1/183页 -
第八章 液体制剂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 第三节 低分子溶液剂 第四节 高分子溶液剂 第五节 溶胶剂 第六节 混悬剂 第七节 乳剂 第八节 其他液体制剂 第九节 液体制剂的包装与贮存
2、严格控制辅料的质量: 使用纯化水或蒸馏水,附加剂严格控制质量。
3、添加防腐剂: ① 防腐剂本身用量小,无毒性和刺激性,无特殊气味; ② 能溶解至防腐有效浓度; ③ 本身的理化性质和抗微生物性质稳定,贮存稳定,不与制剂
成分发生作用;
④ 能对大多数微生物有抑制作用。
《 药 剂 学 (Pharmaceutics) 》
粘稠、味甜、毒性小。 能与水、乙醇、丙二醇任意混合,挥发油、脂肪油不溶 外用:多用保湿剂、>30%防腐、>90%对皮肤有脱水作
用和刺激性。 内服:含量在12%g/ml以上时,有甜味,能防鞣质析出。
《 药 剂 学 (Pharmaceutics) 》
(二)半极性溶剂
乙醇(ε=26) C2H5OH;46.07
水(ε=80) H2O;18.02
甘油(ε=56) C3H8O3;92.09
二甲基亚砜(ε=45) C2H6OS;78.13
《 药 剂 学 (Pharmaceutics) 》
- 16/183页 -
水(water) 与乙醇、甘油、丙二醇等任意比例混溶 制药用水分为饮用水、纯化水、注射用水、灭菌注 射用水,药物在水中不稳定易霉变、不宜长久储存 ,配制水性液体制剂时应使 用纯化水。 甘油(Glycerin)
- 14/183页 -
一、液体制剂常用溶剂
选择溶剂的原则: 对药物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分散性; 化学性质稳定,不与药物或附加剂发生反应;不影 响药效的发挥和含量测定;

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 第八章 散剂、颗粒剂、胶囊剂、滴丸剂及膜剂

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 第八章  散剂、颗粒剂、胶囊剂、滴丸剂及膜剂

三、颗粒剂的制备工艺流程图
物料
粉碎 过筛 混合
制软材
制粒
干燥
整粒
质量检查
分剂量
颗粒剂
湿法制粒
制软材(捏合):药物+辅料
润湿剂 粘合剂
软材 制湿颗粒:通过筛网挤出制粒 湿颗粒干燥: 整粒:
一步制粒法:流化(沸腾)制粒,流 化制粒可在一台机器内完成混合、制 粒、干燥,因此称为 一步制粒法。
外观
水分
硬胶囊内容物<9.0% 装量差异 崩解度与溶出度
第五节 滴丸剂
一、定义: 系指固体或液体药物与适当 基质加热溶化混匀后,滴入不相 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而制 成的小丸状制剂。
二、特点:
1、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生产率高。 2、工艺条件易于控制,质量稳定,剂量准确, 受热时间短,可增加其稳定性。 3、容纳液态药物量大,可使液态药物固形化。 4、固体分散技术制备的滴丸吸收迅速、生物利 用度高。
三、滴丸剂常用基质 -不等温溶胶和凝较的互变形
水溶性基质
PEG类(PEG6000,PEG4000) 肥皂类(硬脂酸钠) 甘油明胶等。 脂溶性基质 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氢化 植物油、虫蜡等

四、常用冷却液 1、水性冷却液:水、不同浓度的乙
醇等。 2、油性冷却液:液体石蜡、植物油、 二甲基硅油和其混合物等。
五、制备工艺

膜剂的一般处方组成: 主药 成膜材料(PVA等) 增塑剂(甘油、山梨醇等) 表面活性剂(Tween80) 填充剂(CaCO3、SiO2、淀粉等) 着色剂(色素、TiO2) 脱膜剂(液体石蜡)
制备方法:
1、匀浆制膜法-----PVA

药剂学液体制剂5

药剂学液体制剂5

2.絮凝
分散相液滴发生可逆的聚集现象,形成疏松聚集体。
产生原因:乳剂中的电解质和离子型乳化剂的存在,同 时絮凝与乳剂的黏度、相比等因素有关。
特点: ➢可逆过程,经振摇后仍能恢复成均匀状态
➢液滴及乳化膜完整,但稳定性降低,表示趋于合并 破裂
3.转相
某些条件的变化而引起乳剂类型的改变。
O/W型乳剂
W/O型乳剂
洗剂 药物的澄清溶液、混悬液、乳状液,供涂敷皮 肤或冲洗用的制剂
第八节 不同给药途径用液体制剂
搽剂
药物用乙醇、油或适宜的溶剂制成的澄清溶液、混悬 液、乳状液,供无破损皮肤揉搽用。
滴耳剂
药物制成的供滴耳用的澄清溶液,混悬液。亦可以固 态药物形式包装,另备溶剂,在临用前配成澄清溶液 或混悬液的制剂。
水包油型
油包水型
2)乳剂的种类
单乳剂
复合型乳剂
O/W
W/O
W/O/W
O/W/O
外 内相 相
水包油
内 相 外相
油包水
内水相 外水相 水包油包水
外油 内油相 相
油包水包油
O/W型乳剂和W/O型乳剂的区别
外观 稀释 导电性 水溶性颜料 油溶性颜料
O/W型乳剂 乳白色
可用水稀释 导电
外相染色 内相染色
W/O型乳剂
3)乳剂的作用特点
①液滴的分散度高ー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 ②油性药物的乳剂ー计量准确,服用方便; ③O/W型乳剂—可掩盖不良味道;易于服用 ④外用乳剂ー改善药物对皮肤、粘膜的透过性,
减少刺激; ⑤静脉注射乳剂ー体内分布快、有靶向性。
二、乳化剂
分散相分散于介质中,形成乳剂的过程称为乳 化。
除所需油、水两相外,加入的能够阻止分散相 聚集而使乳剂稳定的第三种物质,称为乳化剂。

2-9 液体药剂的包装与储存

2-9 液体药剂的包装与储存
1.应符合药用要求,对人体安全、无害、无毒; 2.不与药物发生作用,不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和疗效; 3.能防止和杜绝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 4.坚固耐用、体轻、形状适宜、美观,便于运输、携带和使 用; 5.不吸收、不沾留药物。
(四)其他要求
液体药剂包装上必须按照规定印有或者贴有标签并 附说明书。 标签或者说明书上必须注明药品的通用名称、成分、 规格、生产企业、批准文号、生产批号、生产日期、 有效期、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禁忌、 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特殊管理的药品、外用药品和非处方药以及有关要 求使用指定标志(如国家发放的免费疫苗)的标签, 必须印有规定的标志。
第九节 液体药剂的包装与储存
一、液体药剂的包装
(一)包装的重要性
液体药剂的包装关系到成品的质量、运输与储存。 液体药剂体积大、稳定性较其他药剂差。即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品符合质量标准,但如果包装不当,在运输和储 存过程中也会发生变质。 因此,液体药剂包装容器的材料选择、容器的种 类、形状以及封闭的严密性等都极为重要。
(二)相关文件
我国《药品管理法》设药品的包装和分装专章,对 药品包装问题作了专门规定。 2004年颁布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管 理办法》(13号令),《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管 理规定》(24号令)对药品包装也作了详细的规定。
(三)包装材料及要求
液体药剂的包装材料包括:容器(玻璃瓶、塑料瓶 等)、瓶塞(橡胶塞、金属盖等)、标签、说明书、 塑料盒、纸盒、纸箱、木箱等。 要求:
二、液体药剂的储存
液体药剂特别是以水为分散介质者,在储存期间 易发生水解、氧化、聚合、分解等化学反应,或 被微生物污染而出现沉淀、变质或霉败等现象, 因此生产与销售时应现产现出,防止久存变质。 医院自制液体药剂应尽量小批量生产,缩短存放 时间,有利于保证液体药剂的质量。 液体药剂一般应密闭避光保存,储存于阴凉、干 燥处。液体药剂大部分为玻璃瓶包装,储存运输 时须轻拿轻放,以免破损。

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基本内容《药剂学》是中央电大药学专业(专科)的一门必修专业课。

它是研究药物剂型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二、课程的基本任务使学员掌握剂型、制剂设计、制备及质量控制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从事药物制剂的调剂、制剂的生产以及新剂型的研究开发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用分析化学三、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药剂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必须注重培养学员实际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独立工作能力。

本课程教学要求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四、媒体的选择与配合为适应远距离开放教育学习的需要,本课程采用多种媒体教材进行学习,在多种媒体一体化整体设计的基础上,以文字教材为基础,以音像教材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为辅助媒体,构建多层次、立体式药剂学教学支持体系,为学员提供自主选择学习媒体的方便。

五、课内学时分配本课程7学分,课内学时126,其中电视课27学时,实验54学时,其它自学,开设两学期。

大纲本文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内容一、药剂学的定义与常用术语二、药剂学的任务三、药物剂型的分类四、药剂学的分支学科五、药剂学的发展六、药典与处方七、新制剂与新药审批办法八、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与药品安全试验规范教学要求1、掌握药剂学的定义、重要性、研究内容与任务2、掌握剂型、制剂、制剂学、调剂学等名词的意义3、掌握原料药必须制成制剂才能应用于临床的原因4、熟悉药剂学的主要分支科学5、熟悉中国药典与国外药典概况、发展以及在药品生产、质量控制、管理、使用中的法律效力6、熟悉新药制剂的研究与申报资料要求7、了解药品的药典外标准及“国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与“药品安全试验规范”8、了解药剂学的发展第二章液体药剂(1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液体制剂的含义、分类、特点第二节液体制剂的溶剂:极性溶剂、非极性溶剂第三节表面活性剂:分类、基本特征、应用第四节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第五节液体药剂的防腐与矫味一、防腐措施二、常用防腐剂三、矫味与着色第六节溶液型液体制剂一、溶液剂二、芳香水剂三、糖浆剂第七节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一、溶胶剂1、溶胶剂的性质2、溶胶剂的制备二、高分子溶液剂1、高分子溶液的性质2、高分子溶液的制备第八节混悬剂一、混悬剂的定义与特点二、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1、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2、微粒的荷电与水化3、絮凝与反絮凝4、结晶增长与转型5、分散相的浓度与温度三、混悬剂中的稳定剂1、润湿剂2、助悬剂3、絮凝与反絮凝剂四、混悬剂的制备五、混悬剂的质量评定第九节乳剂一、乳剂的定义、分类、特点、鉴别二、乳剂形成的理论三、乳化剂1、乳化剂的种类2、乳化剂的选用要点四、乳剂的稳定性1、分层2、絮凝3、转相4、破裂5、酸败五、乳剂的制备六、乳剂的质量评定七、复合型乳剂教学要求1、掌握液体制剂的含义、分类、应用特点及分散度与疗效的关系2、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基本特性与应用3、掌握增加药物溶解度的药剂学方法4、掌握常用的防腐剂5、掌握高分子溶液的性质及制备方法6、掌握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稳定剂,制备方法与质量评定7、掌握乳化剂的种类,选用要点及常用乳化剂,乳剂的类型与稳定性,制备与质量评定8、熟悉液体药剂的溶剂与附加剂9、熟悉溶胶剂的概念与特性10、熟悉合剂、洗剂、搽剂、滴耳剂、滴鼻剂11、了解乳剂的形成理论,复乳的制备与应用第三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药物制剂稳定性研究的意义和范围第二节化学动力学基础与制剂中药物化学降解途径第三节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一、处方因素对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及解决方法1、 pH的影响2、广义酸碱的催化3、溶剂的影响4、离子强度的影响5、表面活性剂的影响6、处方中基质或赋形剂的影响二、外界因素对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及解决方法1、温度的影响2、光线的影响3、空气(氧)的影响4、金属离子的影响5、温度和水分的影响6、包装材料的影响第四节原料及其制剂的稳定性实验方法一、影响因素实验二、加速实验三、长期实验教学要求1、掌握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各种因素与解决药物制剂稳定化的各种方法2、掌握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实验方法特别是加速实验法与有效期制定的依据3、熟悉制剂中药物化学降解途径与某些稳定性的实验方法第四章灭菌法(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物理灭菌法一、干热灭菌法二、湿热灭菌法1、热压灭菌法2、流通蒸气灭菌法3、煮沸灭菌法4、低温间歇灭菌法三、射线灭菌法1、辐射灭菌法2、紫外线灭菌法3、微波灭菌法四、过滤除菌法第二节 F与F0值在灭菌法的意义与应用第三节化学灭菌法第四节无菌操作法第五节无菌检查法教学要求1、掌握各种湿热灭菌法,特别是热压灭菌法及其安全操作2、掌握无菌操作法与无菌检查法3、熟悉干热灭菌法、紫外线灭菌法、过滤除菌法4、了解F0的定义、数学表达式、计算方法及其在灭菌中的意义5、了解辐射灭菌法、微波灭菌法与化学灭菌法第五章注射剂(10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注射剂的定义、分类、特点、给药途径、质量要求第二节注射剂的溶剂与附加剂一、注射用水1、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2、热原3、原水的处理4、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5、反渗透法制备注射用水6、综合法制备注射用水二、注射用油三、其他注射用溶剂四、注射剂的附加剂第三节注射剂的制备一、注射剂车间的设计与管理1、空气洁净技术与洁净室的标准2、注射剂车间的设计要求3、洁净室的分类与设计4、注射剂车间的生产管理二、注射剂容器的处理方法1、注射剂容器的种类与式样2、注射剂容器的洗涤、干燥或灭菌三、注射剂的配制与滤过1、注射剂的配制2、注射剂的滤过四、注射剂的灌封五、注射剂的灭菌和检漏六、注射剂的质量检查七、注射剂的举例第四节输液一、输液的种类、质量要求二、输液的生产工艺1、输液车间的一般要求2、输液的配制、滤过、灌封、灭菌、质量检查和包装三、输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1、染菌2、热原反应3、澄明度与微粒的问题四、输液举例五、营养输液六、血浆代用品第五节注射用无菌粉末一、注射用无菌分装制品二、注射用冷冻干燥制品三、注射用无菌粉末的举例第六节注射剂的包装与贮存教学要求1、掌握注射剂的定义、质量要求、制备工艺及质量检查方法2、掌握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和制备注射用水的原理和方法3、掌握注射剂的附加剂4、掌握输液剂,注射用无菌粉末的特点及其生产工艺5、熟悉注射剂生产车间的设计要求,常规洁净室与层流洁净室的特点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6、熟悉注射用油的要求7、熟悉渗透压的调节与计算方法8、了解其他注射用溶媒的性质与应用范围第六章滴眼剂(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滴眼剂的定义、质量要求第二节眼用药物吸收途径及影响吸收的因素第三节滴眼剂的处方设计与附加剂的选择一、 pH值的调整二、渗透压的调整三、无菌度的保持四、黏度的调整五、稳定剂、增溶剂、助溶剂等的添加第四节滴眼剂的生产工艺一、容器的处理二、药液的配制、过滤、灌装三、质检与包装第五节滴眼剂的处方举例教学要求1、掌握滴眼剂的概念、特点、质量要求2、掌握滴眼剂的常用的附加剂3、掌握滴眼剂的制备工艺4、熟悉影响眼用药物吸收的因素第七章散剂、颗粒剂、胶囊剂、丸剂(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散剂一、概述二、散剂的制备(一)粉碎(二)过筛(三)混合(四)分剂量(五)散剂的质量检查三、散剂的吸湿、包装与贮存第二节颗粒剂一、定义和特点二、制备三、质量检查四、包装与贮存第三节胶囊剂一、胶囊剂的定义、分类、特点二、胶囊剂的制备(一)硬胶囊剂的制备(二)软胶囊剂的制备(三)肠溶胶囊剂三、胶囊剂的质量检查四、胶囊剂的包装与贮存第四节丸剂一、中药丸剂二、滴丸剂教学要求1、掌握粉碎、过筛、混合的方法、器械与影响因素2、掌握各类剂型的特点、制备和质量要求3、熟悉散剂的吸湿及包装、贮藏第八章片剂(8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片剂的定义、特点、分类、质量要求第二节片剂的辅料一、填充剂二、崩解剂三、粘合剂四、润滑剂第三节片剂的制备一、湿法制粒压片1、原、辅料的处理2、制颗粒3、压片二、干法制粒压片1、滚压法2、重压法三、直接压片法1、结晶药物直接压片2、粉末直接压片第四节片剂的包衣一、包衣的目的、质量要求二、包衣的方法与设备三、包衣材料及包衣过程1、糖衣2、薄膜衣3、肠溶衣第五节压片及包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一、压片过程二、包衣过程第六节片剂的质量评价一、外观二、片重差异三、含量均匀度四、溶出度五、崩解度六、硬度与脆碎度七、卫生标准第七节片剂的包装与贮存第八节片剂处方举例教学要求1、掌握片剂的一般组成和质量要求2、掌握辅料的分类、作用特点及常用辅料3、掌握湿法制粒压片的方法4、掌握压片及包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5、掌握片剂的质量评定办法6、熟悉片剂包薄膜衣、糖衣的一般过程及薄膜衣、肠溶衣材料的要求7、熟悉粉末直接压片等其他制片法的工艺特点第九章软膏剂、凝胶剂、膜剂(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软膏剂一、软膏剂的定义、特点、质量要求二、常用基质1、油脂性基质2、乳剂型基质3、水溶性基质三、软膏剂的制备及举例(一)制备方法1、研和法2、熔和法3、乳化法(二)药物加入的一般方法(三)举例四、软膏剂的评定及包装五、眼膏剂(一)概述(二)基质、制备用具及包装材料等的灭菌(三)眼膏剂的制备及举例(四)眼膏剂的质量检查第二节凝胶剂一、凝胶剂的定义、特点、质量要求二、水性凝胶基质三、水性凝胶剂的制备及处方例第三节膜剂一、膜剂的定义与特点二、成膜材料与制备工艺1、常用的成膜材料2、膜剂的制备工艺三、举例教学要求1、掌握软膏剂的概念、特点、质量要求2、掌握软膏剂的常用基质3、掌握软膏剂的制备方法4、掌握眼膏剂和凝胶剂的概念、特点、质量要求及制备方法5、熟悉膜剂概念、特点、常用成膜材料和制备方法第十章栓剂(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栓剂的定义与特点第二节栓剂基质一、油脂性基质二、水溶性基质第三节栓剂的处方设计一、全身作用的栓剂二、局部作用的栓剂三、稳定性和刺激性试验第四节栓剂的制备一、冷压法二、热熔法第五节栓剂的质量评价与包装贮藏一、质量评价二、包装与贮藏教学要求1、掌握栓剂的概念、特点、质量要求2、掌握栓剂的常用基质、制备方法、置换价和质量评价3、熟悉栓剂的包装与贮存第十一章气雾剂、喷雾剂、粉雾剂(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气雾剂的定义、特点、分类第二节气雾剂的组成一、抛射剂二、药物与附加剂三、耐压容器四、阀门系统第三节气雾剂的制备一、气雾剂的处方设计(一)溶液型气雾剂(二)混悬型气雾剂(三)乳剂型气雾剂二、气雾剂的制备工艺(一)容器与阀门系统(二)药物处方配制和分装(三)抛射剂的填充三、气雾剂的举例第四节气雾剂的质量评价一、安全、漏气检查二、装量与异物检查三、喷射试验和喷出总量检查四、喷射总次与喷射剂量检查五、喷雾的药物粒度和雾滴大小的测定六、有效部位的药物沉积量(体外)和药效(体内)的评价第五节喷雾剂、粉雾剂一、喷雾剂二、粉雾剂教学要求1、掌握气雾剂的概念、特点、吸收2、掌握气雾剂的组成、制备方法和质量评价3、熟悉喷雾剂、吸入粉雾剂的特点第十二章生物药剂学(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生物药剂学的含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第二节药物的吸收一、吸收的定义二、吸收的机理三、影响吸收的因素第三节药物的分布、代谢、排泄教学要求1、掌握生物药剂学的概念、重要性2、掌握药物胃肠道吸收及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因素3、熟悉药物其他部位的吸收4、了解药物分布、代谢与排泄第十三章药物动力学(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药物动力学的定义与发展过程二、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内容三、药物动力学的几个基本概念第二节单室模型一、静脉注射血药浓度二、静脉输注血药浓度三、单室模型非血管外给药第三节重复给药一、多剂量函数二、多剂量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三、稳态血药浓度第四节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第五节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一、生物利用度二、生物等效性三、评价生物利用度的方法四、生物利用度(生物等效性)的实验设计五、影响生物利用度的因素教学要求1、掌握药物动力学的概念、重要性2、掌握单室模型药物动力学及隔室判别3、掌握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的评价方法4、熟悉多剂量给药5、了解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第十四章缓释控释制剂(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缓释和控释制剂的定义和特点第二节缓释和控释制剂的辅料第三节缓释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和方法一、溶出原理二、扩散原理三、溶蚀扩散原理四、渗透泵原理五、离子交换原理第四节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一、设计原理1、药物选择2、设计要求3、剂量的计算二、影响设计的因素1、理化因素2、生物因素第五节缓释、控释制剂的处方和制备一、骨架型二、膜控型三、渗透泵型四、植入型五、经皮吸收制剂第六节缓释与控释制剂的体内外评价一、体外释放试验二、体内生物利用度三、体内外相关性评价教学要求1、掌握缓控释制剂的概念、特点及对药物的要求2、掌握制剂的处方与工艺3、熟悉缓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及方法4、熟悉缓控释制剂的常用辅料5、了解口服缓控释固体制剂的体内外试验方法6、了解经皮吸收制剂的特点第十五章制剂新技术(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包合技术一、包合技术的含义、形成与类型二、包合材料三、包合物的制备1、饱和水溶液法2、研磨法3、冷冻干燥法4、溶液-搅拌法四、包合物的验证五、包合技术在药剂学中的应用第二节固体分散技术一、固体分散体的定义、特点二、载体三、制备方法1、熔融法2、溶剂法3、溶剂-熔融法4、研磨法5、溶剂喷雾干燥法四、类型1、简单低共熔混合物2、固态溶液3、共沉淀物五、固体分散体的速效原理六、固体分散技术在药剂学中的应用第三节微囊化技术一、微囊的定义和特点二、囊心物与囊材三、药物微囊化的方法1、物理化学法2、化学法3、物理机械法四、微囊的性质五、微囊化技术在药剂学中的应用教学要求1、掌握包合技术的含义、环糊精包合物的特点、制备方法及在药剂学中的应用2、掌握固体分散体的制备、载体的应用及固体分散体在药剂学中的应用3、掌握微囊的定义、性质、制备方法及其在药剂学中的应用4、熟悉微囊大小的影响因素第十六章靶向给药系统(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靶向制剂的含义与分类二、靶向制剂的进展第二节脂质体一、概述二、脂质体的作用特点三、脂质体的制备四、脂质体的质量评价五、脂质体在医药上的应用第三节微球一、微球的定义、分类二、微球的特点三、微球的制备四、微球的质量评定五、微球在医药中的应用第四节纳米粒第五节主动靶向制剂教学要求1、掌握靶向制剂的概念2、掌握脂质体的概念、组成和结构及脂质体的作用3、掌握微球的概念及特性4、熟悉脂质体的制备及脂质体的质量评价5、熟悉微球的制备和质量评价6、了解脂质体、微球的靶向性以及提高靶向性的途径7、了解纳米粒的概念和作用特点药剂学实验教学大纲一、说明实验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液体制剂-3 乳剂-精品医学课件

液体制剂-3 乳剂-精品医学课件
的内服乳剂,乳化剂浓度为10% ~ 15%,常与西黄蓍胶、琼脂合用
-西黄蓍胶 粘度高,乳化力较差,常与 阿拉伯胶合用
-磷脂 指卵磷脂或大豆磷脂。用量为 1~3%,乳化能力强,形成O/W型乳剂。可内 服或外用,纯品可作注射用
明胶 (gelatin)
可形成O/W型乳剂,用量为油量的 1%~2%,明胶为两性化合物,易受 溶液pH值及电解质的影响产生凝聚 作用。
影响乳剂类型的因素
������ 油水两相的比例 (相体积比或相体积分数,用φ表示) -理论上,分散相的最大体积分数φ为
74% 实际上,φ一般为25% -60%
乳剂的稳定性
分层(delamination)
乳剂放置后出现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现
象,称为分层(又称乳析creaming)。为
2. 形成牢固的乳化膜
������ 乳化剂可吸附在乳滴周围,在乳 滴表面定向排列,形成乳化膜 (emulsifying layer),阻止乳滴合 并
影响乳剂类型的因素

乳化剂的性质(HLB值)
������
两种互不混溶液体中,凡与乳化剂 亲和力较大,即界面张力较小的一 相构成外相,界面张力较高的一相 形成内相
鱼肝油乳剂
制备过程
1、阿拉伯胶、西黄蓍胶、鱼肝油→略研→加 250ml蒸馏水→用力研磨至初乳形成
2、加糖精钠、挥发杏仁油、羟苯乙酯醇液→ 添加蒸馏水至全量
水中乳化剂法(湿胶法)
������ 适用于含粘稠成分药物 ������ 胶粉分散于水中制成胶浆→按比例加
油(同干胶法) →研磨至初乳形成→加水稀 释至全量
合剂中可加入适宜的附加剂, 如防腐剂、稳定剂等
二、搽剂和涂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相对密度
照《中国药典》现行版一部(附录ⅦA 相对密度测定法)测定,应符合规定。
3.pH
照《中国药典》现行版一部(附录ⅦG pH测 定法)测定,应符合规定。
4.微生物限度
照《中国药典》现行版一部(附录ⅩⅢC 微 生物限度检查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5.装量
单剂量灌装的合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 合规定。
调配合剂时,应先将固体药物溶于 1/2~3/4 量的溶剂中,必要时过滤,再将其他药物 加入滤液中,然后通过滤器加溶剂达到全 量,装瓶、贴标签。
除振摇时可发生大量泡沫的溶液型合剂外, 在标签上均应有“服时振摇”字样。
2.调配操作注意事项
1. 可溶性固体药物,应按其溶解度,加适 量溶剂溶解后,再与其他液体药物混合, 如溶液不澄明可进行反复过滤,但胶体 性合剂不宜过滤,以免因带电荷不同而 被滤纸吸附。
常用溶剂:水、丙二醇、液状石蜡、植物 油。
(1)鼻用水溶液易与鼻腔内分泌物混合而易 分布于鼻腔黏膜表面,但维持时间短。
检查方法:取供试品5支,将内容物分别 倒入经校正的干燥量筒内,在室温下检视, 每支装量与标示量相比较,少于标示装量 的不得多于1支,并不得少于标示装量的 95%。
多剂量灌装的合剂,照《中国药典》现行 版一部(附录ⅫC 最低装量检查法)检查, 应符合规定。
二、洗剂(lotions) (一)概述
洗剂一般指专供涂、敷于 皮肤的外用液体药剂。
5. 酊剂、醑剂、流浸膏等醇性溶液在与水混 合时,应以细流将其缓缓加入,并不断搅 拌或加入适量的黏性物质,使其易于混悬, 减少混浊或沉淀。
6. 高浓度盐类溶液与含醇量高的溶液配伍时 宜分别稀释后再混合,以免产生沉淀;含 树脂性成分的醇溶液,可酌加助悬剂,混 匀后再缓缓加水稀释。
7.凡水溶性药物应先溶于水,醇溶性 药物应先溶于醇或醇溶液,然后混合, 以防止或减少沉淀。
洗剂中常加乙醇,目的是促进蒸发、增加 冷却作用,且能增加药物的穿透性。
有时加入甘油,目的是待水分蒸干后,剩 留的甘油能使药物粉末不易脱落。
三、搽剂(liniments)
(一)概述
搽剂一般系指专供揉搽皮肤表面用的液体药 剂。
作用: 镇痛、收敛、保护、消炎、防腐、发 红及抗刺激。
分散介质一般为乙醇或油。 (1)起镇痛、收敛、抗剌激作用的搽剂多用乙
少量乙醇)、甜味剂、着色剂、香精、防腐剂、抗 氧剂。
大多数合剂是中药复方 的水煎浓缩液,或中药 提取物以水为溶媒配制 而成的内服液体制剂。 合剂在汤剂基础上有所 发展和改进,保持了汤 剂用药特点,服用量较 汤剂小,可以成批生产, 省去临时配方和煎煮的 麻烦。
(二)制备操作原则和注意事项
1.调配过程
8.合剂中含有易氧化变质的药物时, 可酌加适量的抗氧剂(如依地酸二钠、 硫代硫酸钠、焦亚硫酸钠、亚硫酸氢 钠等)和防腐剂。为了便于服用和区 别,对某些含有刺激性或味苦不易服 用的药物,可加入适当的矫味剂和着 色剂。
(三)质量要求与检查
1.外观
除另有规定外,合剂应澄明,不得有发 霉、酸败、异物、变色、产生气体或其 他变质现象。在储存期间允许有少量摇 之易散的沉淀。
第二章 液体制剂
第八节 按给药途径和应用方法分类的液体药剂
一、合剂 二、洗剂 三、搽剂 四、滴耳剂 五、滴鼻剂 六、滴牙剂 七、含漱剂 八、涂剂 九、灌肠剂 十、灌洗剂
一、合剂(mixtures)
(一)概述
主要以水为分散介质,含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的内 服液体药剂(滴剂除外)。
合剂可以是溶液型、混悬型、乳剂型的液体制剂。 合剂口服后,吸收较快,可起全身作用。 合剂的成分:化学药物或中药材提取物、水(可含
2. 以甘油为溶剂,作用和缓,药效持久,有 吸湿性,但穿透性较差,且易使患处堵塞。
3. 以水为溶剂,作用和缓,但穿透性差,因 此往往使用混合溶剂。
பைடு நூலகம்
(三)制备要求
外 耳 道 有 炎 症 时 , PH 值 多 在 7.1-7.8 , 故外耳道用的滴耳剂最好为弱酸性。
用于耳部伤口的滴耳剂应无菌、并不 得加抑菌剂且密封于单剂量包装容器 中。
多剂量包装的滴耳剂,除另有规定外, 应不超过10ml。
五、滴鼻剂(nasal drops)
(一)概述
滴 鼻 剂 系 指 专 供滴入鼻腔使 用的液体药剂。
作 用 : 局 部 消 毒、消炎、收 缩血管和麻醉。
(二)剂型及常用溶剂
剂型:多制成溶液剂,也有制成混悬剂、乳 剂使用的,也可将药物以粉末、颗粒、块状 或片状性质包装,另备溶剂,供临用前配成 澄明溶液或混悬液。
醇为溶剂,使用时用力揉搓,可增加药物的 穿透性。 (2)凡起保护作用的搽剂多用油或液状石蜡为 溶剂,起润滑作用且无刺激性。
搽剂使用时涂于皮肤后搓搽或涂 于敷料上再贴于患处。一般不用 于破损皮肤。
搽剂有溶液型、乳剂型及混悬液 型制品。乳剂型的搽剂多用肥皂 为乳化剂,搽用时润滑,有利于 药物的穿透。
2. 不易溶解的药物,应先研细、搅拌或加 热促进其溶解。遇热易分解的药物,不 宜加热溶解。挥发性药物或芳香水剂等 宜最后加入。
3. 不溶性药物如为亲水性或质地疏松者, 可不加助悬剂;如为疏水性药物或质地 较重者,因不易分散均匀,应加适宜助 悬剂。
4. 两种药物混合可发生沉淀者,可分别溶解, 稀释后再混合,并可酌加糖浆或甘油等以 避免或延缓沉淀的产生。
其分散媒多为水和乙醇。 应用时涂于皮肤患处或涂于敷料上再
施于患处。作用:清洁、消毒、消炎、 止痒、收敛、保护等局部作用。 剂型:溶液型、混悬型、乳剂型及它 们的混合液。其中以混悬型的洗剂居 多。
混悬型洗剂中所含水分在皮肤上蒸发时, 有冷却及收缩血管的作用,能减轻急性炎 症。留下的干燥粉末有保护皮肤免受刺激 的作用。
四、滴耳剂(ear drops)
(一)概述
滴耳剂系指供滴入耳腔内的 外用液体药剂。
作用:消毒、止痒、收敛、 消炎及润滑作用。
(二)溶剂
一般以水、乙醇和甘油为溶剂,也有以丙 二醇、聚乙二醇、己烯二醇为溶剂的。
1. 以乙醇为溶剂,穿透性及杀菌作用强,带 有刺激性,用于鼓膜穿孔时,常能引起疼 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