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一轮通史复习:第十二单元 新中国成立初期曲折发展的历程
中考历史 考前考点梳理 第十二单元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课件
考法一
考法二
性质变化
原因
1956 年底,国家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 第 新民主主义 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 三 社会→社会 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标志着我国初步 次 主义社会 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
考法一
考法二
规律方法归纳: 坐标图法识记中国近现代史上社会性质发生的三次变化
(2)意义: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
二
三
四
四、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良好开端:1956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探索中的失误
原因 “大跃 进” 人民 公社 化运 动 表现 影响 其他 涌现出的模范 人物:“铁人”王 进喜,两弹元勋 邓稼先,党的好 干部焦裕禄
“左”的错误在全国 1958 年社 高指标、 严重泛滥,再加上自 会主义建 瞎指挥、 然灾害等因素,国家 设总路线 浮夸风和 和人民面临新中国 的提出 “共产”风 成立以来最严重的 经济困难
一
二
三
四
原因
表现
影响
其他
毛泽东错误 地认为,党 “文 中央出了修 化 正主义,党 大革 和国家面临 命” 资本主义复 辟的危险
成 功 探 索
考法一
考法二
“大跃进” 严重 失误 人民公社 化运动 “文化 大革命”
1958~ 1960 年 1958~ 1960 年 1966~ 1976 年
使国家和人民面临前所未有的严重 经济困难 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一
二
三
四
(4)英雄人物: ①黄继光,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枪口,掩护战友前进。 ②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被烈火吞噬。 (5)高贵品质: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6)结束:1953年7月,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胜利。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单元十二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中国(1978至今) - 2
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之上的,土地和生产 资料所有权归国家和集体所有,农民只是享有经营和使用权。 2.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方式不同:
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属集体统一管理,在集体统一规划下进行农田基 础建设。而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只是单纯的以农民个体力量进行生产的一家一 户的落后的生产方式。 3.产品的分配方式不同:
②行政机构的改变:
人民公社乡镇政府
③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 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④产业结构的改变:
单一化多元化
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
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生产的积极性。
②乡镇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 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197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封读者来信,题为 “ ‘三级所有, 队为基础’应当稳定”。《人民日报》为这封来信所加的“编者按”明确指出, 当时已经出现“ ‘三级所有’, ‘包田到组’的地方”,应当“坚决纠正”。 这反映出
A.十一届三中全会制订的改革开放政策出现反复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尝试遭到质疑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符合国情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高考一轮通史复习资料
单元十二 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1978至今)
阶段特征
1.政治上∶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建立和完善民主政治,依法治国。 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祖国统一大业大步迈进。 2.外交上,反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积极参加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 织活动;推进全面开放,接轨世界,进行广泛的交流和合作。 3.经济上∶特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对内经济体制改革, 对外开放,接轨世界∶单一公有制经济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 并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民生活水平获得巨大提高,衣食住 行变化翻天覆地,生活时尚、思想开放成为新时期人们精神面貌的主要特 色; 4.思想文化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成为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南;现代化 的科技文教事业取得跨越式的发展,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方 向;科教兴国战略的逐步实施,教科文成就突出。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知识串联专题十二中国社会主义探索中的曲折发展__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中共十一
-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教育和理论建设 (1)外交事业 ①提出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并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 再请客”“一边倒”的三大政策。 ②1949年,中苏建交;1950年,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 约》。 ③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 问题的基本准则。 ④1954年,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 为推动解决“印度支那”和平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 ⑤1955年,亚非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 进会议圆满成功。
专题十二
中国社会主义探索中的曲折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2-
-3-
政,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体系;“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遭到严重 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改变了 中国被动、屈辱、不平等的外交局面,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1956 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体 系;“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十年“文化大革命”严重影响 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高度 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1-
1 2 3 4 5 6
2.20世纪60年代初,党中央决定在工业、交通运输业的部分行业试 办托拉斯(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高级形式),建立了如中国烟草工业 公司等一批专业性大公司,到1965年,全国工业产值比1962年增长 关闭 8.5%,成本降低了9.5%。这表明党中央( ) A. 开始打破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开始打破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城市经 B.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济体制改革才出现的状况,不可能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故A项错误;“探索 C.优先发展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样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出现 D.初步进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
第一轮 第三部分 第12单元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返回导航
题优中考总复习
历史
(广东专用版)
4.(2016· 广东)楹联可反映一定的历史信息。在“万里长征,后人 应识前人苦;十年浩劫,前事当为后事师”中, “前事”指的是 ( ) A.万里长征 C.文化大革命 B.大跃进运动 D.十一届三中全会
返回导航
题优中考总复习
历史
(广东专用版)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1966 年至 1976 年的文化大革 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 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战。所以楹联中“前事”指文 化大革命。故选 C。
题优中考总复习
历史
(广东专用版)
2.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大跃进 (1)“__________ ”运动:1958 年,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
热情高涨,但忽视了规律,片面追求工农业发展的
瞎指挥 、浮夸风、 迅速 。主要标志是高指标、 __________ ________ 共产风 __________ (表现:工业上掀起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农
返回导航
题优中考总复习
历史
(广东专用版)
3.(2018· 广东)1953 年,周恩来在谈到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时说: “所谓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 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周恩来讲话的主旨是( A.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B.剖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得失 C.强调国民经济稳步协调发展 D.反思“大跃进”出现的问题”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
人民 ,确立了我国的根本 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_______ 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 政治制度——_______________
2022年北京九年级二模历史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曲折发展历程
2022北京初三二模历史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曲折发展历程一、选择题1.(2022·北京房山·二模)以下是某同学搜集的不同时期有关土地改革的文物,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④③B.②①④③C.④①②③D.①③②④2.(2022·北京顺义·二模)下图所示歌曲创作于建国初期,回忆的是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浴血奋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是()我的祖国电影《上甘岭》插曲……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D.抗美援朝战争3.(2022·北京石景山·二模)下面漫画创作于1949年,对这幅漫画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B.中国人民摆脱了被压迫和奴役的命运C.中国人民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D.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空前高涨4.(2022·北京西城·二模)1953年毛泽东指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伟大的,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
”“如果不打回三八线,前线仍在鸭绿江和图们江.沈阳、鞍山、抚顺这些地方的人民就不能安心生产。
”由此可知,抗美援朝战争A.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B.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C.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D.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5.(2022·北京丰台·二模)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其历史意义是A.粉碎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企图B.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C.标志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D.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6.(2022·北京门头沟·二模)魏巍所著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生动报道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英勇作战、舍生忘死的感人事迹,下列属于“最可爱的人”的是①邱少云②黄继光③董存瑞④焦裕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2022·北京房山·二模)2021年11月24日,电影《长津湖》成为中国影史票房榜冠军。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
1.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缘由
(1)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阅历。
(2)我国的工业基础,特殊是重工业的基础特别薄弱。
我国的工业化建设起点特别低,很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产量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
这种落后的状况只有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变更。
(3)当时的国际环境须要我们尽快建立起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加国防力气。
2.“一五”安排的特点
(1)“一五”安排确定工业化为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并且优先发展重工业。
(2)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相统一,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
(3)从中国国情动身,实事求是、统筹兼顾。
(4)“一五”安排将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东北地区。
这是由于东北地区具有相对优越的工业基础,且工业资源丰富,又是重要的农产品基地,靠近苏联易于接受救济,具有独特的优势。
(5)“一五”安排包括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
而且以工业化为目标,以社会主义改造为主要手段,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1957—197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阅历教训
(1)进行社会丰叟讳没,必匆氇弥钓晕葬求是,—切从实际动身。
(2)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必需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3)搞经济建设必需遵循客观规律,不行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盲目调整生产关系和生产组织形式,片面追求高速度。
5.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重大变革
6.建国后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
2020届高考一轮通史复习全套课件第十二单元: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探索
A: 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 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
D: 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下图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 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 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 )。
B
A: 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
B: 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弊: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企业缺乏活力和 竞争力
利:中国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③性质:
弊:对工商业者使用不当,造成人才浪费
(三)1953-1957:“一五计划” 1、条件:①经济恢复,政权巩固
②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援
2、目的:改变落后工业状况,建成社会主义工业 3、实质:发展生产力
4、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1)优先的原因:
(3)评价:分析正确,成功探索,未能坚持
(二)1958-1960年:“三面红旗”错误
1、错误背景: ①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适应工业化需要
②左倾冒进思想严重 ③受苏联赶超美国影响,提高国际竞争力
2、红旗一: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错误
(1)提出: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鼓足干 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①任务:把农业、手工业个体经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 体经济 ②原则:自愿互利
③形式:建立农业、手工业合作社
④步骤: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5、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①任务:将私营企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 ②政策:和平赎买(减少资本家的阻碍) ③形式:实行公私合营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④特点:所有制改造与人的改造相结合,使剥削者成 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第十二单元:现代中国特色经济道路(1949-)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 12 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新中国建立后的社会主义
角度一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民主政治建设和外交成就1.(2018·陕西省西安地区八校联考)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学者也感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
”材料中“特殊的民主方式”指()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③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解析]材料中“特殊的民主方式”指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分别是作为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作为基本政治制度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选B;A、C、D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答案] B2.(2019·广东省惠州市调研)下图是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战争”、“和平”与“建设”的使用频率表。
这反映了50年代以来()A.中国周边外交环境趋于改善B.世界局势趋于缓和C.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D.三大改造已经完成[解析]根据材料中“战争”一词使用频率下降,“建设”、“和平”词汇使用频率上升可以得出,50年代以来,特别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改善了中国的外交环境,故A项正确。
50年代仍处于两极格局之中,世界局势并未趋于缓和,故B项错误。
C项是80年代邓小平提出的,与材料时间不符。
三大改造完成是在1956年,与材料“50年代以来”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A角度二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经济建设与社会生活的变迁3.(2018·福建省莆田三模)下表是1953年2月国家预算报告表,其中国民经济建设支出增长情况如下:国民经济建设支出领域比上一年增长A.重工业和机械工业占总支出最少B.是顺利进行三大改造的经济基础C.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后果D.为一五计划的实施提供财政保障[解析]根据图中数字可知重工业和机械工业的增长幅度最小,不是支出最少,故A项错误;三大改造的经济基础是1952年国民经济的恢复,而材料的主旨是国家预算中国民经济建设的支出增长情况,故B项错误;从国家预算的情况中,不能直接得出预算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故C项错误;国民经济建设中重工业及与重工业相关的领域增长幅度大,体现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意图,可知国家预算为一五计划的实施提供了财政保障,故D项正确。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 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
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领导人思想转变及影响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毛泽 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开 始形成一个初步的然而又是比较系统 的思路。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进一步解 放了生产力,推动了经济体制改 革和产业结构调整。
01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经济发 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从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02
03
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建 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 体系,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04
政治制度完善与民主法治进步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人民当家 作主的权利,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益。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 力和领导水平。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 义。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01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 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邓小平
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 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阐 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 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典型案例分析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打乱了国民经济秩序,浪费 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国民经济比 例严重失调,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受到 重大损失。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 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遭到灾难性 破坏。
高考一轮复习二轮复习通史复习新中国过渡时期
1.1949-1978: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 2.1978至今: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三、以现代化为主题,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阶段:
准备与启动 1.1949~1956 曲折与延误 2.1956~1976 重振与辉煌 3.1978年改革开放后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制度:中共领导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阅读材料概括近代中国和新中国外交的区别,从 中得到什么认识。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 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 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是认清帝 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 信心。所以,凡是没有承认我们的国家,我们一概不承认它们 的大使馆、领事馆和外交官的地位,只把它们的外交官当作外 侨来看待,享受法律的保护。他们犯了法,我们一样照法办事。 它们对我们没有办法。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过渡时期
1956-196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
探
1966-1976:
索
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时
1976-1978:
期
两年徘徊时期
1978至今: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新时期
第一阶段:过渡时期(1949——1956)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备与启动
国际形势:_美__苏_冷战、两__极__对峙;帝国主义 敌__视__封__锁___中国;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基本内容:在国家统一的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一、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1.初步奠定(1949—1954年):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基本形成(1954—1957年):第一届天下人大的召开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形成。
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956年中国共产党发起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目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来新阶段。
民族地区自治制度在1954年宪法里有了更明确的准则,成为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之一。
3.严重毁坏(1957—1976年):这一时期,由于“左”倾错误的干扰,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4.成长完善(1978年至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进来了一个新阶段。
二、从“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明白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艰巨性1.从“文革”发动的原因看,民主法制不健满是重要原因,在高度集结的政治体制下,党内个别崇拜和个别专断逐步成长,党的民主集结制以及团体领导也被削弱和毁坏。
2.从“文革”对民主法制践踏的后果来看,在“文革”时期民主与法制遭到空前践踏,人民权利丧失殆尽,生命产业和安定毫无保障,社会秩序极度混乱,国度执法形同虚设,国度政治生活及党的生活极不正常。
民主法制遭毁坏带来的后果说明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民主法制的毁坏也使民主法制建设变得异常艰巨。
三、准确理解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度(1)含义:依法治国,指宽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各项执法准则,议决各种途径和形式治理国度各方面的事务,保证国度的各项劳动都依法举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执法化,使这种制度化、执法化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见解或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本质: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执法在国度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新中国成立初期曲折发展的历程历史知识点总结-高三总复习
D.1978
1956 1982
中国在五十年代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八 十年代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的一切成就都应 归功于这两座里程碑。
——胡乔木《中国共产党怎样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一、过渡时期(1949-1956) (一)建国和巩固政权(1949-1952) (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53-1956) 1. 经济: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 2. 政治: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
★经济基础:多种经济形态并存→单一公有制经济(三改造) ★生产力水平:落后的农业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
的基础(一五计划) ★阶级结构:四大阶级成分→社会主义劳动者(三改造) ★主要矛盾:阶级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
间的矛盾。 ★宪法保障:《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一、过渡时期(1949-1956) (一)建国和巩固政权(1949-1952) (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53-1956) 1. 经济: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 2. 政治: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 3. 外交: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①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
1.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 2. 大跃进(1958)
工业产值增长一倍左右
“以钢为纲” 大炼钢铁
钢产量1962年达到1060 万吨到1200万吨
农业总产值增长35%
到1962年建成强大的独 立完整的工业化体系,在 若干重要产品和产量方 面超过英国,赶上美国。
钢产量8000万吨
农“业以总粮产为值纲五”年:增人长有2多.7 倍大以胆上,地有多大产。
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去向殖民主义斗争以 取得独立,而是要同像美国那样的帝国主义国家联 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菲律宾代表罗慕洛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亚 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 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
201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2单元 第1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知 识 研 读
考点整合
【解析】题目考查“一五”计划期间的史实, 解题应注意其时间范围。C项在“一五”计 划之前已经完成。A、B、D三项都是“一五” 期间发生的重要史实。 【答案】C
知 识 研 读
考点整合
考点二 1956~1976年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失误及其经验 与教训 1.失误 事件 特征 影响 社会主义建设 总路线 多快好省 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知 识 研 读
考点整合
【即时巩固二】(2007· 山东文综)1964年,周恩 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 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 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 它们。”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 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知 识 研 读
考点整合
【解析】以“一大二公”为主要特点的“人 民公社化”运动,忽视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 水平,造成了生产关系的超前发展,是当时 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急于求成的表现。 【答案】C
THANKS!
知 识 研 读
考点整合
【案例一】(2010· 海南)与1952年相比,1957 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 产增长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 由35.5%提高到45%。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 间( ) 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B.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 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 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
“大跃进”
大炼钢铁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 境遭到严重破坏
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 挫伤 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及曲折发展教学课件 (共43张PPT)
各式各样的毛主席像章
全国山河一片“红”
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主要成员
文革中的 宗教信仰 状况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知青下乡——“我拿青春赌明天”
文革时期的 语文课本
“破四旧”文革时期的 结来自证书文革中的武斗武斗中投降的“俘虏”
黑龙江省委书记处的书记集体被批斗
“走资派”
老干部遭到迫害
世界上没有最好的政体形式。好的政体 形式首先取决于它与该国诸多特征的匹配 程度。
——亚里士多德
今天一说现代史,我们总是说近代英国制度 好,因为人家发明了议会立宪制度,反过来对 于清王朝往往贴一个封建主义标签就完事了。 实际上,1688年左右,在英国发明议会立宪的 同时,康熙先后在调停蒙古各部纠纷的基础上 创立了民族协商的“多伦会盟”制度,随后为 了调解蒙、藏矛盾又设立了达赖、班禅与中央 驻藏大臣共治西藏的制度。雍正以后,在西南 地区实现了“土流并举”“改土归流”制度。 这些制度保证了在一个区域广阔的多民族大陆 国家中,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之间的和平共处 和协调。 ——黄平等《我们的时代》
傅雷,著名翻译 家 1966.9.3 与 妻子朱梅馥上吊 自杀。
翦伯赞 历史学家 1968.12.18 与妻 子戴淑婉服安眠 药致死。
李广田 山东邹平 吴 晗 北京市副市长, 熊十力 国学大师 县码头镇人,云 历史学家 1968.10.11 1968.5.24 绝食身 南大学校长,著 狱中自杀,死前头发 亡 名作家。 1968 被拔光。 跳河身亡。
《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的比较
《共》 国民党政府被推翻、新中国成立前夕 《宪》 人民政权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土地改革 基本完成
颁布背景
国家性质
都确认了相同的领导力量与国家基础(工人阶级、 工农联盟),但1954年宪法有社会主义性质。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篇第12讲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在探索中发展讲案
第12讲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在探索中发展历史知识经常时空混乱,怎么办?建·时空坐标回顾历史,想一想历史知识经常支离破碎,怎么办?构·思维导图结合教材,试一试示例如下:历史线索经常脉络阻滞,怎么办?通·阶段特征依据史实,理一理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6)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有成就也有失误,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
1.政治上: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
“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
2.经济上:通过实施“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中国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
1956年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此期间,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交通网,社会生活受政治影响较大,服饰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3.外交上: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获得重大突破。
4.科技文化上: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主要体现在探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防实力;袁隆平杂交水稻培育成功;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新中国文学、艺术、教育事业得到蓬勃发展。
自主学习·通史整合对接一轮固本培元温馨提示:先根据本讲涉及的时空范围自主回忆相应的必记知识点,然后依据下面的“知识梳理”检验一下,效果更好。
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外交成就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2.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①形成: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7年广东)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 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 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 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 命任务的完成;中国历史新纪元。 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 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 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准则。 材料二: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 新中国的建立为现代化开辟了的道路: 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 政治: 人民民主;建立了中国特色民主制度 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 经济:经济制度;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条件 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1840年以来中国错 文化: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奠基 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 路作解释。 ⑬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 民共和国建立的影响。
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 近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 志。在中国,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与政治、经济、 文化等方面实现社会的转型。 中国近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不完成 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要想实现近 代化是根本不可能的。
第十二单元 新中国成立初期曲折发展的历程 (1949-1976)
新 中 国 的 政 治 建 构
பைடு நூலகம்
根本制度: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
政党制度: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阅读教材 梳理归纳
民族制度: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
两个 基本 制度
三大制度是如何建立的?(落实预习、核对答案)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
三个时间 一届政协 一部临宪 一个职能
1949
(3)新中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 新纪元,标志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 务的完成。为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①政治: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进入 了人民民主的新时代,建立了中国特色的 民主政治制度;②经济:建立了新的经济 制度,为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实 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的 前提;③思想文化:确立马克思主义毛泽 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全 面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世界
苏 联
加拿大 美国
中国
黄色是资本主义阵营;红色是社会主义阵 营;绿色是新兴独立的国家。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 球通史》中说道: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 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 的大革命: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 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 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 立了民国; 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它建立了共产党 领导的政权。
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意义:①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
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中 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②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 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 渡的新时期。 ③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 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 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思考: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取得 了哪些主要成就?
【知识梳理】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步(1949-1956年)
史实(历史事件) 政治领域 经济领域 史论(历史认识)
思想文化
教育外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诞生条件: (1)前提:国共内战在全国基本胜利 (国民政府被推翻) (2)理论准备:七届二中全会,毛泽 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成立 作了政治、思想、理论的准备 (3)筹备: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的召开,为新中国成立作了组织和路 线方针的准备。
第1讲 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起步 第2讲 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曲折前进
1949 52 53 56 66 1976 过渡时期 十年探索 文革动乱
第1讲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起步 (1949~1956年)
必修1 第六单元 第20课 第七单元 第23课 必修2 第四单元 第11课 第五单元 必修3 第六单元 第17课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成果 毛泽东思想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1954
两个职能
1956
八字方针
一部宪法
►1949年9月政协会议代表分布图
党派
区域
中共党员 44% 无党派人 士26%
与会45 个单位
军队
► 首届中 央人民 政府成 员分布
团体
类别 总人数 民主人士数 副主席
民主党派11个 30%
副总理 政务院领导 成员
6 3
4 2
21 11
阅读材料,归纳: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有何特点?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
中国近代化的孕育(1840—1860) 中国近代化的起步(1860—1895) 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1895—1927) 中国近代化的归宿(1927—1949)
中国现代史(1949—今天)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起步(1949—1956)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曲折前进(1956—1978)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后)
三大制度是如何建立的?(落实预习、核对答案)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
【阶段特征】 1949~1956年是现代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 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政治:建立新中国,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民主制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奉行独立自主 的和平外交政策,步入国际舞台。 经济:国民经济恢复,“一五计划”开展,奠定了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形成单一公有制的 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现代化建设起步。 教育文化:人民教育奠基,科技文艺事业焕发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