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等水准限差要求

合集下载

二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求1. 水准网的布设1.1水准网的技术设计水准网布设前,必须进行技术设计,获得水准网和水准路线的最佳布设方案。

技术设计的要求、内容和审批程序按照ZD A75 001《测绘技术设计规定》执行。

1. 2高程系统和高程基准水准点的高程采用正常高系统,按照1985国家高程基准起算。

海上岛屿不能与国家高程网直接连测时,可建立局部水准原点,根据岛上验潮站平均海 水面的观测确定其高程,作为该岛屿及其附近岛屿的高程基准。

凡采用局部水准原点测定的水准点高程,应在水准点成果表中注明,并说明局部高程基准的有关情况。

1. 3水准测量的精度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 和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W M 一般不得超过表1 规定的数值。

∆M 和W M 的计算方法见后面式(1)和式(2)规定。

2. 选点与埋石2.1选点选定水准路线时,应尽量沿坡度较小的公路、大路进行,应避开土质松软的地段和磁场甚强的地段,应避开行人、车辆来往繁多的街道和大的火车站等,应尽量避免通过大的河流、湖泊、沼泽与峡谷等障碍物;选定水准点时,必须能保证点位地基坚实稳定、安全僻静,并利于标石长期保存与观测。

每一个水准点点位选定后,应设立一个注有点号、标石类型的点位标志,并按规定填绘点之记;在选定水准路线的过程中,须按规定绘制水准路线图;对于水准网的结点,还须按规定格式填绘结点接测图。

3. 2埋石水准标石,含基岩水准标石、基本水准标石和普通水准标石三大类型。

根据其制作材料和埋石规格的不同,可分别为表2所列十一种标石。

标石的埋石类型可根据实地情况及相应的规定要求选定、埋设和整饰。

4.仪器的技术要求4.1仪器的选用二等水准测量中使用的仪器按表3规定执行。

4.3仪器技术指标二等水准测量中所用仪器其技术指标按表4规定执行。

表4中自动安平水准仪磁致误差,指自动安平水准仪在磁感应强度.05mT的水平方向上的稳恒磁场作用下,引起视线的最大偏差。

5.水准观测5.1观测方式二等水准测量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

二等精密水准测量

二等精密水准测量

一、目的1、通过一条水准环线的施测,掌握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记录,使所学知识得到一次实际的应用。

2、熟悉精密水准测量的作业组织和一般作业规程。

二、要求1、每组选定一条-1.0Km的闭合水准环线,每人完成不少于一个测站上的观测、记录、打伞、扶尺、量距的作业。

2、计算环线闭和差。

三、实习步骤1、作业步骤精密水准观测组由8-9人组成,具体分工是:观测一人,记录一人,打伞一人,扶尺二人,量距二人。

2、限差及作业规定(1)、视线高度不得低于0.5m,视线长度一般取不大于50m,前后视距差应小于1m。

测段距离累积差小于3m。

(2)、一测段的测站数布置成偶数,仪器和前后标尺应尽量在一条直线上。

(3)、观测时要注意消除视差,气泡严格居中,各种螺旋均应旋进方向终止。

(4)、视距读至1mm,基辅分划读至0.1mm,基辅高差之差≤0.6mm。

(5)、上丝与下丝的平均值与中丝基本分划之差,对于0.5cm刻划标尺应≤1.5mm,对于1.0cm刻划标尺应≤3.0mm。

(6)、各项记录正确整齐,清晰,严禁涂改。

原始读数的米、分米值有错时,可以整齐地划去,现场更正,但厘米及其以下读数一律不得更改,如有读错记错,必须重测,严禁涂改。

(7)、每一站上的记录、计算待检查全部合格后才可迁站。

(8)、测完一闭合环计算环线闭合差,其值应小于±4√Lmm,L为环线长度,以公里为单位。

3、观测程序精密水准测量中采用如下的观测程序:往测奇数站的观测程序为:后前前后往测偶数站的观测程序为:前后后前返测奇数站的观测程序为:前后后前返测偶数站的观测程序为:后前前后在一个测站上的观测步骤(以往测奇数站为例)为:(1)、首先将仪器整平。

2)、望远镜对准后视水准标尺,转动倾斜螺旋使符合水准气泡两端影像分离不得大于3mm,用上、下视距丝平分水准标尺的相应基本分划读取视距。

读数时标尺分划的位数和测微器的第一位数共四个数字要连贯出。

(3)、接着转动倾斜螺旋使气泡影像精密符合,并转动测微螺旋使楔形丝照准基本分划,读分划线三位数和测微器二位数。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水准测量是一种用于精确测量地面点高程的方法,在工程建设、地形测绘、地质勘探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一二等水准测量属于高精度的测量工作,对测量的精度、操作流程和数据处理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规范要求。

一、测量仪器的要求进行一二等水准测量时,所使用的水准仪必须经过严格的检验和校准,以确保其测量精度符合规范要求。

通常,应选用精度不低于 DS05 级的水准仪,并配备相应精度的水准尺。

水准仪的望远镜放大倍数、视场清晰度、调焦精度等性能指标都应达到较高的标准。

水准尺的刻度应清晰、均匀,且长度稳定,不易变形。

在测量前,还需要对仪器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水准仪的 i 角误差(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之间的夹角)、水准尺的零点误差等。

若发现误差超出允许范围,必须进行校正或更换仪器。

二、测量环境的要求测量时的气象条件对测量结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般来说,应选择在天气晴朗、微风、气温稳定的时段进行测量,以减少大气折光、温度变化等因素对测量精度的影响。

同时,应避免在阳光直射、地面有强烈反光或有震动干扰的地方设立测站。

此外,测量路线应尽量避开交通繁忙、施工区域和电磁场干扰较强的地段。

如果无法避开,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增加观测次数、缩短视线长度等,以减小外界干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三、测量人员的要求从事一二等水准测量的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测量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测量人员应熟悉水准仪的操作方法,能够准确读取和记录测量数据,并具备处理测量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

在测量过程中,测量人员应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不得随意简化测量流程或篡改测量数据。

同时,测量人员之间应密切配合,协同完成测量任务。

四、测量流程及操作要点1、选点和埋石在进行水准测量前,首先要根据测量任务的要求和实际地形条件,合理选择水准点的位置。

水准点应选在地基稳固、易于保存和便于观测的地方。

选定位置后,要进行埋石工作,确保水准点的稳定性。

二等水准测量方案

二等水准测量方案

1 工程概况 (3)2 主要技术标准 (3)3 人员及实施计划 (3)3.1人员情况 (3)3.2 实施计划 (4)4 技术要求 (4)5 仪器设备情况 (5)6 测量方案 (6)7 精度分析及点位沉降分析 (7)7.1 精度分析 (7)7.2 点位沉降分析 (8)8 提交资料清单 (8)二等水准测量方案1 工程概况改建铁路南平至龙岩铁路NLZQ-Ⅱ标段位于南平市与沙县辖区,沿途经过西芹镇、高沙镇、琅口镇境内,沿线地貌以丘陵、山地为多,地形条件复杂,交通不便。

2 主要技术标准1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2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3 人员及实施计划3.1人员情况表1 拟参加本次二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人员情况如下:3.2 实施计划本次二等水准测量工作,计划 开始, 完成外业观测任务, 提交成果报告。

4 技术要求表2 高程控制网主要技术要求:表中,∆M 和W M 应按式(1)、(2)计算: ⎥⎦⎤⎢⎣⎡∆∆±=∆R M n 41 (1) ⎥⎦⎤⎢⎣⎡=L WW N M W 1 (2)式中 ∆—— 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mm); L ——测段长或环线长(km ); n ——测段数;W——附和或环线闭合差(mm); N——水准路线环数。

表3 二等水准测量限差要求:单位:mm注:1 K为测段水准路线长度,单位为km;L为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R为检测测段长度,单位km;n为测段水准测量测站数。

i2 当山区水准测量每公里测站数n≥25站以上时,采用测站数计算高差测量限差。

本次二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标准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5 仪器设备情况本次二等水准测量拟投入2台Trimble Dini数字水准仪,所投入仪器设备经过国家鉴定部门鉴定,并在有效期内。

仪器设备情况见下表:表5 仪器设备情况6 测量方案本次二等水准网复测按铁四院提供的原水准路线图进行,逐点复测相邻水准点之间的高差,通过复测高差和设计高差的对比分析,确认高程控制点是否发生显著沉降,是否满足后续施工测量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及科傻平差操作教程

二等水准测量及科傻平差操作教程

二等水准测量及平差计算操作教程一、前言二等水准测量称为精密水准测量。

是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测定地面上两点间高差的方法。

在地面两点间安置水准仪,观测竖立在两点上的水准标尺,按尺上读数推算两点间的高差。

通常由水准原点或任一已知高程点出发,沿选定的水准路线逐站测定各点的高程。

主要作为大城市的高程控制;地面沉降;精密工程测量。

二、主要技术标准执行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三、主要内容作业流程图1、首先进行现场地形和控制点勘察,查看控制点具体位置并记录(可在奥维地图上标记),查看是否有控制点被破坏,周围地形是否便于测量。

2、勘察完成后,根据施工需求按规范要求埋设加密点,加密点要埋设在坚实牢固的土质上,防止后期沉降。

3、根据勘察情况,制定测量路线,尽量选择距离最短、高差较小、土质坚硬的线路。

4、设置测量参数开始测量,以徕卡LS10为例:4.1测量前首先校验仪器和水准尺零点误差,测量时仪器水准气泡对中整平,然后在主菜单中选择工具-区域设置-单位设置,距离单位米,高程位数为5位,距离位数为3位,温度℃。

4.2在主菜单中选择工具-区域设置-模式设置,模式有五种:单次、平均、平均S、中值、跟踪。

选择平均。

4.3设置作业:在主菜单界面选择程序-线路测量进入配置界面,点击设置作业。

新建一个作业,输入作业名称,作业员名称。

4.4设置限差:按照二等水准标准设置限差,最小视距为3米(仪器到水准尺的距离要大于3米),最大视距为50米,前后视距差为1.5米(后视水准尺到仪器的距离与前视水准尺到仪器的距离之差不大于1.5米),累计视距差为6米(本次的前后视距差+往次所有的前后视距差之和不大于6米),最高视线2.8米(仪器望远镜十字丝横丝与水准尺水平视线不超过2.8米,2米的水准尺则输入1.8米),最低视线0.55米),B1-F1/B2-F2 0.00030m(第一次后视读数-前视读数与第二次后视读数-前视读数不大于0.3mm)。

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设计书

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设计书

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设计书1.任务概述本次实习的目的是了解二等水准控制测量作业的全过程,通过对一段既定线路进行往返二等水准测量,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理论水平与外业操作能力,更加为了满足我们课程的需要,我们测量3111班测量一小队在刘老师的指导下,对陕铁院到李家堡村段路线采取二等水准测量实训,全长大约1公里,路线起点位于陕铁院,终点位于李家堡村中段,采用二等水准形式进行外业测量。

为使该项任务顺利实施,特制定本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设计书。

2.测区概况李家堡位于渭南市临渭区渭花路,东临尤河,南面南源黄土区域,西向临渭区主城区,北靠渭河,与占地340余亩的陕铁院测绘实训基地相接壤。

该测段地势起伏比较平坦,路线多为公路,测量任务相当艰巨,渭南市最近气候温度非常的热,温度达34度左右,而且路上来回的车辆为测量工作带来众多不便。

3.技术指标:实训技术指标及作业限差按城市一级导线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同时也参照《工程测量规范》和《城市测量规范》的及技术要求执行。

1、作业步骤精密水准观测组由8-9人组成,具体分工是:观测一人,记录一人,打伞一人,扶尺二人,量距二人。

2、限差及作业规定(1)、视线高度不得低于0.5m,视线长度一般取不大于50m,前后视距差应小于1m。

测段距离累积差小于3m。

(2)、一测段的测站数布置成偶数,仪器和前后标尺应尽量在一条直线上。

(3)、观测时要注意消除视差,气泡严格居中,各种螺旋均应旋进方向终止。

(4)、视距读至1mm,基辅分划读至0.1mm,基辅高差之差≤0.6mm。

(5)、上丝与下丝的平均值与中丝基本分划之差,对于0.5cm刻划标尺应≤1.5mm,对于1.0cm刻划标尺应≤3.0mm。

(6)、各项记录正确整齐,清晰,严禁涂改。

原始读数的米、分米值有错时,可以整齐地划去,现场更正,但厘米及其以下读数一律不得更改,如有读错记错,必须重测,严禁涂改。

(7)、每一站上的记录、计算待检查全部合格后才可迁站。

二等水准测量限差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限差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限差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是一种较精确的测量方法,通常用于确定大地水准面的高程。

在进行二等水准测量时,需要遵守一定的限差要求,以确保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二等水准测量限差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线路限差要求:二等水准测量线路的总长度不得超过20公里,且在每个控制点处,其高程差应小于等于0.01米。

2. 仪器限差要求:二等水准测量所使用的水准仪器应符合国家
标准,其精度应达到0.3毫米/千米。

3. 针准限差要求:在进行水准测量时,针准应在水准仪器的刻
度范围内,并且针尖应垂直于水平面。

4. 观测限差要求:观测员在进行水准测量时,应保证测量时刻
的气压、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稳定,并在每个控制点上进行多次观测,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5. 计算限差要求:在进行测量数据的计算时,应按照国家标准
进行计算,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总之,二等水准测量限差要求严格,需要在测量过程中注意各种细节,以确保测量结果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 1 -。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等⽔准测量规范城市轨道交通⼯程~地⾯⾼程控制测量⼀、⼆等⽔准测量规范4.1 ⼀般规定4.1.1 城市轨道交通⼯程⾼程测量应采⽤统⼀的⾼程系统,并应与现有城市⾼程系统相⼀致。

4.1.2 城市轨道交通⼯程⾼程控制⽹为⽔准⽹,应分两个等级布设:⼀等⽔准⽹是与城市⼆等⽔准⽹精度⼀致的⽔准⽹,⼆等⽔准⽹是加密的⽔准⽹。

现有城市⼀、⼆等⽔准点间距⼩于4km时,应⼀次布设城市轨道交通⼯程⼆等⽔准⽹。

4.1.3 ⽔准⽹应沿线路附近线路布设成附合线路、闭合线路或节点⽹。

⼆等⽔准点间距平均800m,联测城市⼀、⼆等⽔准点的总数不应少于3个,宜均匀分布。

4.1.4 ⽔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1.4的规定。

表4.1.4 ⽔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2 采⽤数字⽔准仪测量的技术要求与同等级的光学⽔准仪测量技术要求相同。

4.1.5 ⽔准点应选在施⼯影响的变形区域以外稳固、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的地⽅,宜每隔3km埋设1个深桩或基岩⽔准点。

车站、竖井及车辆段附近⽔准点布设数量不应少于2个。

4.1.6 当⽔准路线跨越江、河、湖、塘且视线长度⼩于100m时,可采⽤⼀般⽔准测量⽅法进⾏观测;视线长度⼤于100m时,应进⾏跨河⽔准测量。

跨河⽔准测量可采⽤光学测微法、倾斜螺旋法、经纬仪倾⾓法和光电测距三⾓⾼程法等,其技术要求应符合现⾏国家标准《国家⼀、⼆等⽔准测量规范》GB12897的相关规定。

4.1.7 ⽔准点标⽯和标志应按本规范附录B中的图B.0.1、图B.0.2、图B.0.3和图B.0.4的形式和规格埋设适宜的⽔准标⽯。

⽔准点也可以利⽤精密导线点标⽯,墙上⽔准点应选在稳固的永久性建筑上。

4.1.8 ⽔准点标⽯埋设结束后,应绘制点之记,并办理⽔准点委托保管书。

4.1.9 对已建成的⽔准⽹应定期进⾏复测,第⼀次复测应在开⼯前进⾏,之后应⼀年复测⼀次,且应根据点位稳定情况适当调整复测频次。

复测精度不应低于原测精度,⾼程较差不应⼤于√2倍⾼程中误差。

二等水准操作规范

二等水准操作规范

二等水准操作规范
二等水准测量属于精密测量,在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中,应按规范操作,尽量减少误差,从而提高精度。

1.前期准备工作。

在二等水准测量之前,要对仪器进行全面检校。

首先检校视线的i角误差,可以直接采用仪器自带的检校方法,i角需小于规范要求的限差值15s;其次是检校仪器的圆水准器和标尺水准器。

2.水准测量的外业观测
2.1 .将仪器整平(望远镜绕垂直轴旋转,圆气泡始终位于指标环中央);
(4)除线路转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应接近一条直线。

仪器距前后标尺距离应尽量相等,前后视距差、视距累积差应符合限差要求。

(5)每一测段的往测与反测,其测站数均应为偶数。

由往测转向反测时,两标尺应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

(6)水准标尺应用尺架撑稳,尺垫需踩实,以保证水准尺的稳定性。

(7)水准测量的观测工作间歇时,一般结束在固定水准点上。

4.各项限差要求
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M
满足精度要求:其计算公式为
△应
如果超限应重测。

其中:△-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单位mm;R-测段长度,单位km;n-测段数。

5.数据处理
水准测量作业结束后,要进行整体严密平差计算,可以用武汉大学科傻平差软件进行平差处理。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地面高程控制测量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一般规定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高程测量应采用统一的高程系统,并应与现有城市高程系统相一致。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高程控制网为水准网,应分两个等级布设:一等水准网是与城市二等水准网精度一致的水准网,二等水准网是加密的水准网。

现有城市一、二等水准点间距小于4km时,应一次布设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二等水准网。

水准网应沿线路附近线路布设成附合线路、闭合线路或节点网。

二等水准点间距平均800m,联测城市一、二等水准点的总数不应少于3个,宜均匀分布。

水准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的规定。

2 采用数字水准仪测量的技术要求与同等级的光学水准仪测量技术要求相同。

水准点应选在施工影响的变形区域以外稳固、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的地方,宜每隔3km埋设1个深桩或基岩水准点。

车站、竖井及车辆段附近水准点布设数量不应少于2个。

当水准路线跨越江、河、湖、塘且视线长度小于100m时,可采用一般水准测量方法进行观测;视线长度大于100m时,应进行跨河水准测量。

跨河水准测量可采用光学测微法、倾斜螺旋法、经纬仪倾角法和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法等,其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的相关规定。

水准点标石和标志应按本规范附录B中的图、图、图和图的形式和规格埋设适宜的水准标石。

水准点也可以利用精密导线点标石,墙上水准点应选在稳固的永久性建筑上。

水准点标石埋设结束后,应绘制点之记,并办理水准点委托保管书。

对已建成的水准网应定期进行复测,第一次复测应在开工前进行,之后应一年复测一次,且应根据点位稳定情况适当调整复测频次。

复测精度不应低于原测精度,高程较差不应大于√设,复测时统一观测。

水准网测量作业前,应对所使用的水准测量仪器和标尺进行常规检查与校正。

水准仪i 角检查与校正。

水准仪i 角检查,在作业第一周内应每天一次,稳定后可半月一次。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地面高程控制测量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一般规定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高程测量应采用统一的高程系统,并应与现有城市高程系统相一致。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高程控制网为水准网,应分两个等级布设:一等水准网是与城市二等水准网精度一致的水准网,二等水准网是加密的水准网。

现有城市一、二等水准点间距小于4km时,应一次布设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二等水准网。

水准网应沿线路附近线路布设成附合线路、闭合线路或节点网。

二等水准点间距平均800m,联测城市一、二等水准点的总数不应少于3个,宜均匀分布。

水准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的规定。

2 采用数字水准仪测量的技术要求与同等级的光学水准仪测量技术要求相同。

水准点应选在施工影响的变形区域以外稳固、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的地方,宜每隔3km埋设1个深桩或基岩水准点。

车站、竖井及车辆段附近水准点布设数量不应少于2个。

当水准路线跨越江、河、湖、塘且视线长度小于100m时,可采用一般水准测量方法进行观测;视线长度大于100m时,应进行跨河水准测量。

跨河水准测量可采用光学测微法、倾斜螺旋法、经纬仪倾角法和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法等,其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的相关规定。

水准点标石和标志应按本规范附录B中的图、图、图和图的形式和规格埋设适宜的水准标石。

水准点也可以利用精密导线点标石,墙上水准点应选在稳固的永久性建筑上。

水准点标石埋设结束后,应绘制点之记,并办理水准点委托保管书。

对已建成的水准网应定期进行复测,第一次复测应在开工前进行,之后应一年复测一次,且应根据点位稳定情况适当调整复测频次。

复测精度不应低于原测精度,高程较差不应大于√2倍高程中误差。

当水准点标石被破坏时,应重新埋设,复测时统一观测。

水准网测量作业前,应对所使用的水准测量仪器和标尺进行常规检查与校正。

二等水准测量概述

二等水准测量概述

• 3、校正
• 校正用来查看仪器进行自动补偿的数值大小,同时也可测出仪器新的 补偿值,我们DINI有15’的自动补偿功能,补偿精度可以达到0.2’ ’。
• 4、仪器设置
• 仪器设置用来设置一些基本参数,在此不多述。
• 5、记录设置
• 记录一定要打勾,否则数据无法存储。RMC数据格式为外业观测值和 计算值的综合数据格式,一般不用RM数据格式。记录时可以选择附 加时间还是温度,一般选时间。 点号自动增加为测量时的点号步距, 起始点为一起仪器第一次照准读数的点名(基点除外),此外在测量 过程中我们可以随时自定义点名。
• 1、输入 输入中的大气折光和加常数使用默认值,日期和时间可按正确值逗 号分隔手工输入。
• 2、限差/测试 水准线路的限差根据国家水准测量规范输入,如二等水准的最 大视距为50米,最小最大视线高分别为0.3米和2.8米。 一个测站限差对数字 水准仪而言为前后尺分别读两次读数所测的高差较差,也即我们常规水准测 量的基辅尺所测的高差较差,对二等为0.6mm,30cm检测为DINI读数时只使 用30cm尺面,这样有利于提高每次读数的速度。 单站前后视距差和水准线 路的前后视距累计差也可按国标输入,二等为1m和3 m。 进行了上述参数设 置后我们即完成了高等级水准测量的外业所需要控制的各项误差值,一旦在 测量过程中有超限值出现仪器会自动报警,并且不会记录超限数据,此时重 新调整后重测即可,所有的参数设置完后按回车键确认并储存。
• 一、文件 • 文件主要是用来管理项目,内业数据传输根据项目名称进行,打开文
件选项,依次进行下列操作,如图: • 新建好的项目名会在主菜单中显示,新项目的参数会默认最后一次打
开项目的配置参数,如需要修改,则在“配置”中进行。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地面高程控制测量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4.1 一般规定4.1.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高程测量应采用统一的高程系统,并应与现有城市高程系统相一致。

4.1.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高程控制网为水准网,应分两个等级布设:一等水准网是与城市二等水准网精度一致的水准网,二等水准网是加密的水准网。

现有城市一、二等水准点间距小于4km时,应一次布设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二等水准网。

4.1.3 水准网应沿线路附近线路布设成附合线路、闭合线路或节点网。

二等水准点间距平均800m,联测城市一、二等水准点的总数不应少于3个,宜均匀分布。

4.1.4 水准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1.4的规定。

表4.1.4 水准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2 采用数字水准仪测量的技术要求与同等级的光学水准仪测量技术要求相同。

4.1.5 水准点应选在施工影响的变形区域以外稳固、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的地方,宜每隔3km埋设1个深桩或基岩水准点。

车站、竖井及车辆段附近水准点布设数量不应少于2个。

4.1.6 当水准路线跨越江、河、湖、塘且视线长度小于100m时,可采用一般水准测量方法进行观测;视线长度大于100m时,应进行跨河水准测量。

跨河水准测量可采用光学测微法、倾斜螺旋法、经纬仪倾角法和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法等,其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的相关规定。

4.1.7 水准点标石和标志应按本规范附录B中的图B.0.1、图B.0.2、图B.0.3和图B.0.4的形式和规格埋设适宜的水准标石。

水准点也可以利用精密导线点标石,墙上水准点应选在稳固的永久性建筑上。

4.1.8 水准点标石埋设结束后,应绘制点之记,并办理水准点委托保管书。

4.1.9 对已建成的水准网应定期进行复测,第一次复测应在开工前进行,之后应一年复测一次,且应根据点位稳定情况适当调整复测频次。

复测精度不应低于原测精度,高程较差不应大于倍高程中误差。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地面高程控制测量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4。

1 一般规定4。

1.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高程测量应采用统一的高程系统,并应与现有城市高程系统相一致。

4。

1.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高程控制网为水准网,应分两个等级布设:一等水准网是与城市二等水准网精度一致的水准网,二等水准网是加密的水准网。

现有城市一、二等水准点间距小于4km时,应一次布设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二等水准网。

4。

1.3 水准网应沿线路附近线路布设成附合线路、闭合线路或节点网。

二等水准点间距平均800m,联测城市一、二等水准点的总数不应少于3个,宜均匀分布。

4。

1。

4 水准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1。

4的规定。

表4。

1.4 水准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水准测量等级每千米高差中数中误差(mm)符合水准路线平均长度(km)水准仪等级水准尺观测次数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偶然中误差M△全中误差Mw与已知点联测附合或环线一等±1 ±2 35~45 DS1 瓦尺或条码尺往返测各一次往返测各一次±4二等±2 ±4 2~4 DS1 瓦尺或条码尺往返测各一次往返测各一次±82 采用数字水准仪测量的技术要求与同等级的光学水准仪测量技术要求相同。

4.1.5 水准点应选在施工影响的变形区域以外稳固、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的地方,宜每隔3km埋设1个深桩或基岩水准点。

车站、竖井及车辆段附近水准点布设数量不应少于2个。

4.1。

6 当水准路线跨越江、河、湖、塘且视线长度小于100m时,可采用一般水准测量方法进行观测;视线长度大于100m时,应进行跨河水准测量.跨河水准测量可采用光学测微法、倾斜螺旋法、经纬仪倾角法和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法等,其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的相关规定。

4.1.7 水准点标石和标志应按本规范附录B中的图B.0.1、图B。

0.2、图B.0.3和图B。

各种测量限差规范标准

各种测量限差规范标准

一、建筑变形测量I角对于特级水准观测的仪器不得大于10″,对于一二级水准观测仪器不得大于15″,铟瓦水准尺、尺垫。

二、城市测量规1 平面控制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指标n测站数边长测距观测要求及限差2 高程控制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mm)L—路线长度km,n—测站数水准仪视子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I,在作业前开始的第一周每天测定一次,稳定后每隔15天测定一次。

二等测量I不大于15″,三、四等水准测量I不大于20″、尺垫。

水准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和视线高度(m)常规测图开阔地区每平方公里控制点密度(点/km2)光电测距图根导线测量要求图根光电测距极坐标法测量技术要求图根三角高程测量技术要求S为边长(km),H为基本等高距(m),D为测距边长(km),仪器和觇板高(棱镜中心高)精确量取至mm。

图根水准闭合差不得超过±40mm,山地千米超过16站时,不应超过±12mm。

简单计算配赋。

地物点、地形点测距长度、点间距要求m三、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1 精密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n—为导线的角度个数, 1)角度闭合差允许值wβ=±5,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个别边不宜短于100米,2)精密导线点上只有两个方向时,按左、右角观测,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的较差应小于4″。

3)在附合精密导线两端的GPS点上观测时,应联测两个高级方向,若只能观测到一个时,应增加测回数。

4)导线边应往返观测二个测回,每测回三次读数较差小于5mm,测回较差小于3mm,往返测平均值较差小于5mm。

5)气象数据每条边在一端测定一次。

精密导线按严密方法平差。

6)全站仪分级标准L—路线往返测段或附合长度km,n—测站数3 精密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1 往测奇数站:后—前—前—后,2 返测奇数站:前—后—后--前偶数站:前—后—后--前。

偶数站:后—前—前—后。

4精密水准观测视线长度、视距差、视线高的要求(m)5精密水准测量的测站观测限差(mm)三、铺轨基标测量1 一般规定1.1根据铺轨综合设计图,利用调整好的线路中线点或施工控制导线点和施工控制水准点测设铺轨基标,1.2铺轨基标测设时,应首先测设控制基标,后在控制基标间测设加密基标和道岔铺轨基标。

国家一、二、三、四等水准测量及要求

国家一、二、三、四等水准测量及要求

国家一、二、三、四等水准测量及要求测站观测顺序和方法一等、二等要求:光学水准仪:往测时奇数站顺序为:后—前—前—后;往测时偶数站顺序为:前—后—后—前;返测时,奇、偶测站顺序分别与往测偶、奇测站相同;数字水准仪:往、返测奇数站顺序为:后—前—前—后;往、返测偶数站顺序为:前—后—后—前三等要求:后—前—前—后四等要求:后—后—前—前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和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不应超过下表规定:水准仪i角检验:自动安平光学水准仪每天检校一次i角,气泡式水准仪每天上、下午各检校一次i角,作业开始后的7个工作日内,若i角较为稳定,以后每隔15天检校一次。

数字水准仪,整个作业期间应每天开测前进行i角测定。

若开测为未结束测段,则在新测段开始前进行测定。

观测方式:一、二等水准测量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

同一区段的往返测,应使用同一类型的仪器和转点尺承沿同一道路进行。

在每一区段内,先连续进行所有测段的往测(或返测),随后再连续进行该区段的返测(或往测)。

若区段较长,也可将区段分成20km—30km的几个分段,在分段内连续进行所有测段的往返观测。

同一测段的往测(或返测)与返测〔或往测)应分别在上午与下午进行.在日间气温变化不大的阴天和观测条件较好时,若干里程的往返测可同在上午或下午进行。

但这种里程的总站数,一等不应超过该区段总站数的20%,二等不应超过该区段总站数的30%。

三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往返测。

当使用有光学测微器的水准仪和线条式因瓦水准标尺观测时,也可进行单程双转点观测。

四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单程观测。

支线应往返测或单程双转点观测。

测站视线长度、视距差等要求单位:米测站观测限差对于数字水准仪,同一标尺两次读数差不设限差,两次读数所测高差的差执行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的限差。

测站观测误差超限,在本站发现后可立即重测,若迁站后才检查发现,则应从水准点或间歇点(应经检测符合限差)起始,重新观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