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简介及其文学作品

合集下载

冯骥才简介及相关作品

冯骥才简介及相关作品

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

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杜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

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

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

冯骥才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

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

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冯骥才先生作品

冯骥才先生作品

冯骥才先生作品简介冯骥才,男,1942年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宁波慈溪县(今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民间文艺家,画家。

早年在天津从事绘画工作,后专职文学创作和民间文化研究。

其大力推动了很多民间文化保护宣传工作。

其创作了大量优秀散文、小说和绘画作品。

其并有多篇文章入选中小学、大学课本,如散文《珍珠鸟》。

曾经担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

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是“文革”后崛起的“伤痕文学运动”代表作家,一九八五年后以“文化反思小说”对文坛产生深远影响。

《雕花烟斗》、《逆光的风景》、《摸书》、《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炮打双灯》、《神鞭》、《三寸金莲》、《关于艺术家》、《珍珠鸟》(被选入义务教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16课)、《海外趣谈》、《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是一篇历史小说)、《神灯前传》、《快手刘》、《灵魂的巢》、《俗世奇人》、《捅马蜂窝》、《好嘴杨巴》(被选入初中二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材)、《刷子李》(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七组)、《维也纳生活圆舞曲》(被选入义务教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花的勇气》、《挑山工》(被选入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献你一束花》(被选入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日历》(被选入八年级第二单元课文)、《泥人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花脸》(被选九年义务教育试用本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第六课语文教材)、《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被选入义教版六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材)、《神灯》、《一百个人的十年》、《白发》书籍《画外话丛书冯骥才卷》、《冯骥才散文自选集》、《冯骥才卷》、《感谢生活》、《一百个人的十年》、《冯骥才小说选》、《乡土小说》、《花脸》(被选六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材)、《我是冯骥才》、《秋日的絮语》《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人类的敦煌》)、《铺花的歧路》《啊!》《神鞭》、《我心中的文学》、《俗世奇人》、《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凌汛:朝内大街166号(1977--1979)》、《维也纳情感》、《乐神的摇篮》花脸(阅读短文)义和拳(长篇小说)1977铺花的歧路(中篇小说)1979啊(中篇小说)1980神灯前传(长篇小说)1981冯骥才中篇小说集1981雕花烟斗(中、短篇小说集)1981爱之上(中篇小说)1982雾里看伦敦(散文集)1982意大利小提琴(短篇小说集)1982走进暴风雨(中篇小说)1983雾中人(中篇小说)1983高女人和他的矮丈夫(中、短篇小说集)1984 冯骥才选集(1—3卷)1984冯骥才小说选1985三寸金莲(中篇小说集)1986冯骥才集(中篇小说集)1986我心中的文学(理论)1986怪世奇谈(中篇小说)1986话说天津卫主编1986珍珠鸟(散文集)1987三寸金莲(中篇小说)1987冯骥才代表作1987一百个人的十年(第1集)1987俗世奇人(短篇小说)2008社会评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说,七夕节是一个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爱情为主题,以女人为主角的节日。

冯骥才 ——作者介绍

冯骥才 ——作者介绍

冯骥才——作者介绍冯骥才简介冯骥才,浙江宁波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和画家。

一九四二年生于天津。

“文革”期间他饱受磨难,做过工人、业务推销员、教师等,是“文革”后崛起的“伤痕文学运动”代表作家,一九八五年后以“文化反思小说”对文坛产生深远影响。

他已出版各种作品集近百种,其中《啊》、《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俗世奇人》等均获全国文学奖,《感谢生活》获法国“女巫奖”和“青年读物奖”,并获瑞士“蓝眼镜蛇奖”。

由他的作品《炮打双灯》改编的同名电影获“夏威夷电影节”和“西班牙电影节”奖,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日、俄、荷、西等十余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各种译本四十种。

冯骥才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学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并任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冯骥才的艺术人生坐在《艺术人生》的采访席上,将近四个多小时,冯骥才第一次有如此充裕的时间向观众描述自己。

“有人称我为‘三高’,个头高,这是真的;职务高,这个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职务上你干什么;还有人说我产量高,这个我赞同,我最热爱的就是写作和绘画。

”冯骥才的老家是浙江宁波慈城,冯骥才小的时候就向往成为优秀的画家。

但是19岁的冯骥才没有走进中央美术学院,而是成了一名篮球中锋。

“复试是在中央美院。

那时李可染要在中央美院开始教山水画课,负责考试的老师对我讲,你做好准备吧,我就认为自己没问题了。

后来才知道,我的档案都调到了中央美院,因为出身问题没有录取。

”冯骥才说,自己是在最茫然的时候走进了天津篮球队,别人练球的时候,自己总是偷偷地看书。

“运动员的生活只有一年多,虽然短暂,但收益了一份激情和任性,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服输,即便是在最后一秒,为了一个进球也要尽力去拼”。

因为伤病,1962年冯骥才到国画研究会当了画工,每天临摹古画。

冯骥才 介绍简介_冯骥才 简历_冯骥才 作品,名人故事

冯骥才     介绍简介_冯骥才     简历_冯骥才     作品,名人故事

冯骥才介绍简介_冯骥才简历_冯骥才作品,名人故事
冯骥才,浙江宁波人,祖籍浙江慈溪,1942年生于天津。

着名当代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抢救工作者。

着名民间文艺家。

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
活动。

,小说
灯》,《冯

法、德、
嚼人生的回味!近年来,冯骥才致力于城市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上,完成从文艺家向这样的“社会活动家”的角色转换。

对冯骥才触动最大的是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后开始的大规模旧城改造,他发现很多城市都破坏掉了自己以往的文化特色而都变成了一个样子。

冯骥才认为,工业文明正在逐渐代替农耕文明,在这个过程中,原有农耕文明建构下的非常庞大的民间文化就即将散失,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先
还不够,加之我国民间文化始终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没有人关心,不抢救就真的会消失。

冯骥才负责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要对包括汉族在内56个民族所遗存的所有的民间文化,大到古村落小到荷包,包括民俗和民间文学,做一个地毯式的考察,而且一次性地做10年。

冯骥才一再强调,抢救中国民间文化的目的,不是为了保存某种形式,而是为了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保留下她的那些美好
-民
汇聚民间的仁人志士,调动社会各界各种力量,抢救和保护岌岌可危的民间文化遗存和民间文化传人,弘扬与发展中华文化。

冯骥才简介

冯骥才简介

冯骥才简介冯骥才,浙江宁波人,祖籍浙江慈溪,1942年生于天津。

著名当代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抢救工作者。

著名民间文艺家。

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文学自由谈》杂志和《艺术家》杂志主编,并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

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

曾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

1995年亲自出任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之艺术顾问。

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是一篇历史小说)、《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神鞭》,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俗世奇人》,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

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花的勇气》分别获得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

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回味!冯骥才的卓越贡献近年来,冯骥才致力于城市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上,完成从文艺家向这样的“社会活动家”的角色转换。

对冯骥才触动最大的是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后开始的大规模旧城改造,他发现很多城市都破坏掉了自己以往的文化特色而都变成了一个样子。

冯骥才认为,工业文明正在逐渐代替农耕文明,在这个过程中,原有农耕文明建构下的非常庞大的民间文化就即将散失,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先进的发达国家都开始对自己的民间文化进行抢救,但目前,我们整个知识界的自觉还不够,加之我国民间文化始终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没有人关心,不抢救就真的会消失。

冯骥才的课文

冯骥才的课文

冯骥才的课文
冯骥才(1906年-1985年),中国现代作家,代表作有《云雀叫了一整天》、《茶馆》等。

他的课文作品通常以写实的手法描绘社会生活,表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人性的思考。

以下是冯骥才的一篇经典课文《樵夫》的摘录:
樵夫出去砍柴,一个人在山坡上劈柴。

一会儿他劈完了,就在树下吃饭。

这时天上下起了雨,樵夫猛然回头一看,看见那么多柴,他说:“妈的,真倒霉,劈完了柴要下雨了。


他一面骂,一面拣起来,一面用肩扛在身上。

这时天下起了大雨,雨水淋得他满头满脸都是水,雨一滴滴地顺着他的鼻子往下滴。

这时他忽然停了下来,摸了摸他的脑袋,他笑了笑。

他说:“真可笑,我竟忘记了我的草帽,我把草帽落在树下了。

”说着他又把柴放在地上,回去拿了他的草帽,穿过森森的大树,又拣起他的柴,一面拣柴一面走。

他一面走,一面说:“我真要下棋,就是要棋。

要打鱼,就是要鱼。

要拣柴,就是要柴。

”这时他笑了笑,又说:“我是一个好人。

”他一面走,一面说:“我把雨水都拉在身上,把雨水都拉在这里。


他一面走,一面说:“我是一个好人。


这篇课文通过描写一个樵夫劈柴的过程,展现了他勤劳、乐观、坚韧的精神,以及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课文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刻画了樵夫在恶劣天气中的坚持和乐观心态,表达了作者对普通劳动者的敬意和赞美。

这样的课文不仅展示了冯骥才的文学才华,也传递了
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冯骥才的主要作品

冯骥才的主要作品

冯骥才(1942.2.9—) 生平简介主要作品原籍浙江兹溪,生于天津,从小爱好文学、美术、音乐。

高中毕业后当过专业蓝球运动员和工人、推销员。

1974年曾在天津工艺美术工人大学教国画和文艺理论。

1978年发表长篇历史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著),作品历史画面丰富,情节曲折,富有民族特色。

后来又以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等作品赢得读者喜爱。

《雕花烟斗》刻画了两个不同的灵魂——画家的世俗与花农的纯朴高尚,笔调深沉清醇?,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啊》展示了“文革”给人带来的精神上的巨大折磨,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力量,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善于在刻画任务灵魂的同时,给作品创作总体气氛,使读者更好的感受时代,理解人物。

作品笔法简练,语言生动。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天津文联副主席。

[著作书目]义和拳(长篇小说)与李定兴合著,1977,人文铺花的歧路(中篇小说)1979,人文啊(中篇小说)1980,百花神灯前传(长篇小说)1981,人文冯骥才中篇小说集1981,中青雕花烟斗(中、短篇小说集)1981,广东人民爱之上(中篇小说)1982,中青雾里看伦敦(散文集)1982,百花意大利小提琴(短篇小说集)1982,百花走进暴风雨(中篇小说)1983,中青雾中人(中篇小说)1983,百花高女人和他的矮丈夫(中、短篇小说集)1984,上海文艺冯骥才选集(1—3卷)1984,百花冯骥才小说选1985,四川文艺三寸金莲(中篇小说集)1986,四川文艺冯骥才集(中篇小说集)1986,海峡我心中的文学(理论)1986,上海文艺怪世奇谈(中篇小说)1986,百花话说天津卫主编,1986,百花珍珠鸟(散文集)1987,上海文艺三寸金莲(中篇小说)1987,香港香江出版社冯骥才代表作1987,黄河一百个人的十年(第1集)1987,香港香江出版社。

冯骥才简介及其文学作品

冯骥才简介及其文学作品

冯骥才简介及其⽂学作品冯骥才,男,1942年出⽣于天津,祖籍浙江宁波慈溪县(今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当代著名作家、⽂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作者,民间⽂艺家,画家。

早年在天津从事绘画⼯作,后专职⽂学创作和民间⽂化研究。

其⼤⼒推动了很多民间⽂化保护宣传⼯作。

其创作了⼤量优秀散⽂、⼩说和绘画作品。

其并有多篇⽂章⼊选中⼩学、⼤学课本,如散⽂《珍珠鸟》。

曾经担任天津市⽂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会员。

现任中国⽂学艺术界联合会执⾏副主席,中国⼩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艺家协会主席,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是“⽂⾰”后崛起的“伤痕⽂学运动”代表作家,⼀九⼋五年后以“⽂化反思⼩说”对⽂坛产⽣深远影响。

主要作品⽂章《雕花烟⽃》、《逆光的风景》、《摸书》、《⾼⼥⼈和她的矮丈夫》、《炮打双灯》、《神鞭》、《三⼨⾦莲》、《关于艺术家》、《珍珠鸟》(被选⼊义务教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16课)、《海外趣谈》、《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是⼀篇历史⼩说)、《神灯前传》、《快⼿刘》、《灵魂的巢》、《俗世奇⼈》、《捅马蜂窝》、《好嘴杨巴》(被选⼊初中⼆年级第⼆学期语⽂教材)、《刷⼦李》(被选⼊⼈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七组)、《维也纳⽣活圆舞曲》(被选⼊义务教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花的勇⽓》、《挑⼭⼯》(被选⼊北师⼤版四年级下册语⽂课本)、《献你⼀束花》(被选⼊北师⼤版五年级上册语⽂课本)、《⽇历》(被选⼊⼋年级第⼆单元课⽂)、《泥⼈张》(⼈教版⼋年级下册语⽂课本)、《花脸》(被选九年义务教育试⽤本六年级第⼀学期第⼀单元第六课语⽂教材)、《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被选⼊义教版六年级第⼆学期语⽂教材)、《神灯》、《⼀百个⼈的⼗年》、《⽩发》书籍《画外话丛书冯骥才卷》、《冯骥才散⽂⾃选集》、《冯骥才卷》、《感谢⽣活》、《⼀百个⼈的⼗年》、《冯骥才⼩说选》、《乡⼟⼩说》、《花脸》(被选六年级第⼀学期语⽂教材)、《我是冯骥才》、《秋⽇的絮语》《⾼⼥⼈和她的矮丈夫》《⼈类的敦煌》)、《铺花的歧路》《啊!》《神鞭》、《我⼼中的⽂学》、《俗世奇⼈》、《冯骥才中短篇⼩说集》、《凌汛:朝内⼤街166号(1977--1979)》、《维也纳情感》、《乐神的摇篮》花脸(阅读短⽂)义和拳(长篇⼩说)1977铺花的歧路(中篇⼩说)1979啊(中篇⼩说)1980神灯前传(长篇⼩说)1981冯骥才中篇⼩说集 1981雕花烟⽃(中、短篇⼩说集)1981爱之上(中篇⼩说)1982雾⾥看伦敦(散⽂集)1982意⼤利⼩提琴(短篇⼩说集)1982⾛进暴风⾬(中篇⼩说)1983雾中⼈(中篇⼩说)1983⾼⼥⼈和他的矮丈夫(中、短篇⼩说集)1984 冯骥才选集(1—3卷)1984冯骥才⼩说选 1985三⼨⾦莲(中篇⼩说集)1986冯骥才集(中篇⼩说集)1986我⼼中的⽂学(理论)1986怪世奇谈(中篇⼩说)1986话说天津卫主编 1986珍珠鸟(散⽂集)1987三⼨⾦莲(中篇⼩说)1987冯骥才代表作 1987⼀百个⼈的⼗年(第1集)1987 俗世奇⼈(短篇⼩说)2008。

阅读理解 高考小说作家手册:冯骥才

阅读理解 高考小说作家手册:冯骥才
这篇文章还涉及了四堡雕版及其文化衰落的原因,即:西方石印和铅印技术的冲击,致 使雕版技术被抛弃;现代商业化的冲击,传统文明被拿来做买卖;四堡人穷,拿文明换钱, 轻视自己的传统;政府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不足;受制于经费的拮据,很少有专家来研究继 承。
四 作家拓展
① 《俗世奇人》
《俗世奇人》是冯骥才创作的短篇小说集,足本共 36 篇,每篇讲一位传奇人物的故事, 内容多来自清末民初长期流传在天津卫市井中的民间传说、奇人异事,如《刷子李》《泥人 张》等。《俗世奇人》序云:“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居民五方杂处,性格迥然相异。然燕 赵故地,血气刚烈;水咸土碱,风习强悍。近百余年来,举凡中华大灾大难,无不首当其冲, 因生出各种怪异人物,既在显耀上层,更在市井民间。余闻者甚夥,久记于心;尔后虽多用 于《神鞭》《三寸金莲》等书,仍有一些故事人物,闲置一旁,未被采纳。这些奇人妙事, 闻若未闻,倘若废置,岂不可惜?近日忽生一念,何不笔录下来,供后世赏玩之中,得知往 昔此地之众生相耶?故而随想随记,始作于今;每人一篇,各不相关,冠之总名《俗世奇人》 耳。”从中能看出作者的创作缘由及故事内容来源。
文中第二段写福建的建阳在宋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中的地位很高,与后文的衰落形成鲜 明的对比;写建安版图书的民间感,而现代却遭到自己主人的轻视,前后形成鲜明的反差; 用建安图书引出四堡雕版。概而言之,这段话在内容上,总体概括了建安印刷的民间感和平 民性的特点,突出了它独特的纯朴审美品格;在结构上,与下文写建安文化的没落与消逝做
在龙岩、泉州和厦门,我都刻意去古董店考查建安书版的流散状况。在四堡见不到的书 版,在这些商店里很容易见到。不过一位贩子对我说:你出大价钱也买不到明代的版子了。 我相信他的话。受制于经费的拮据,在这些文化沃土上,到处是古董贩子,反倒很少看到专 家的身影。

冯骥才作品简介

冯骥才作品简介

冯骥才,男,1942年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宁波慈溪县(今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民间文艺家,画家。

早年在天津从事绘画工作,后专职文学创作和民间文化研究。

其大力推动了很多民间文化保护宣传工作。

其创作了大量优秀散文、小说和绘画作品。

其并有多篇文章入选中小学、大学课本,如散文《珍珠鸟》。

曾经担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

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是“文革”后崛起的“伤痕文学运动”代表作家,一九八五年后以“文化反思小说”对文坛产生深远影响。

文章《雕花烟斗》、《逆光的风景》、《摸书》、《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炮打双灯》、《神鞭》、《三寸金莲》、《关于艺术家》、《珍珠鸟》、《海外趣谈》、《义和拳》《神灯前传》、《快手刘》、《灵魂的巢》、《俗世奇人》、《捅马蜂窝》、《好嘴杨巴》(《刷子李》、《维也纳生活圆舞曲》、《花的勇气》、《挑山工》《献你一束花》、《日历》、《泥人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花脸》(《神灯》、《一百个人的十年》、《花脸》、《白发》书籍花脸(阅读短文)义和拳(长篇小说)1977铺花的歧路(中篇小说)1979啊(中篇小说)1980冯骥才作品冯骥才作品神灯前传(长篇小说)1981冯骥才中篇小说集1981雕花烟斗(中、短篇小说集)1981爱之上(中篇小说)1982雾里看伦敦(散文集)1982意大利小提琴(短篇小说集)1982走进暴风雨(中篇小说)1983雾中人(中篇小说)1983高女人和他的矮丈夫(中、短篇小说集)1984冯骥才选集(1—3卷)1984冯骥才小说选1985冯骥才冯骥才三寸金莲(中篇小说集)1986冯骥才集(中篇小说集)1986我心中的文学(理论)1986怪世奇谈(中篇小说)1986话说天津卫主编,1986珍珠鸟(散文集)1987三寸金莲(中篇小说)1987冯骥才代表作1987一百个人的十年(第1集)1987神鞭(被拍摄成电影、电视剧)2003 俗世奇人(短篇小说)2008。

《俗世奇人》写作背景及作者冯骥才资料

《俗世奇人》写作背景及作者冯骥才资料

《俗世奇人》写作背景及作者冯骥才资料《俗世奇人》写作背景及作者冯骥才资料冯骥才生平冯骥才,1942年生,当代作家,身高一米九二。

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文学自由谈”杂志和“艺术家”杂志主编,并任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祖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

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

曾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

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

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

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回味。

冯骥才的卓越贡献近年来,冯骥才致力于城市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上,完成从文艺家向这样的“社会活动家”的角色转换。

对冯骥才触动最大的是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后开始的大规模旧城改造,他发现很多城市都破坏掉了自己以往的文化特色而都变成了一个样子。

冯骥才认为,工业文明正在逐渐代替农耕文明,在这个过程中,原有农耕文明建构下的非常庞大的民间文化就即将散失,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先进的发达国家都开始对自己的民间文化进行抢救,但目前,我们整个知识界的自觉还不够,加之我国民间文化始终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没有人关心,不抢救就真的会消失。

冯骥才先生作品集

冯骥才先生作品集

冯骥才作品集作家简介:冯骥才,男。

汉族。

浙江宁波人,祖籍浙江慈溪,1942年生于天津。

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

著名民间文艺家。

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文学自由谈》杂志和《艺术家》杂志主编,并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2009年1月16日被国务院聘为国务院参事。

作品目录《神鞭》清朝末年,一个海神娘娘出巡散福之日,津门各会热闹非凡。

盐务展老爷新娶的小老婆飞来凤这一天大出风头,逢会必截,犒赏丰厚。

突然,估衣街上的大混星子玻璃花跳出来横生事端,故意挑衅。

众人劝说无效,僵持不下。

人群里走出一个带点傻气的汉子,对玻璃花好言相劝。

这大混星子不但不听,还张狂地要来揪他头上那根粗黑油亮招人眼目的大辫子。

不料,那傻巴的辫子竟像皮鞭一样,把玻璃花抽了个鼻青脸肿。

玻璃花在估衣街上栽了面子,他发誓一定要找到那傻巴一决雌雄。

经多方打听,方知那人是城西挑担卖炸豆腐的傻二。

混星子死崔为垄断估衣街,借机除掉玻璃花,便撺掇他去找津门三大块儿中能耐最大的戴奎一帮忙拔撞。

戴打得一手好弹弓,可称天下奇绝。

《一百个人的十年》十年浩劫,劫从何来?反思这一段中国绕不过去的历史,作家冯骥才历二十年,为曾经历者留言。

文革完结已近三十年,植根于民族性深处的阴霾却始终未曾散去--回首历史,他们曾伤痛的过去只化作了一个个名字和一段段故事;记住历史,当历史已经铭刻在耻辱柱上时,或许只有做到不忘却,才可以不再重复这永不堪回首的十年梦魇!《俗世奇人》《俗世奇人》共有17篇作品,是作者的文化小说的最后一个系列。

文章用天津话以及古典小说的白描入笔,极具有故事性和传奇性,并由日本画家作了精美的插图。

旧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近百余年来,举凡中华大灾大难,无不首当其冲,因而生出各种怪异人物,既在显耀上层,更在市井民间。

这些人物空前绝后,然而都是俗世里的俗人;这些事情匪夷所思,却都是真人真事——在冯老独具的眼里、幽默的笔下,这些俗世奇人个个显的生动有趣,活灵活现。

冯骥才的主要作品

冯骥才的主要作品

冯骥才的主要作品冯骥才的主要作品:《铺花的歧路》、《啊!》、《雕花烟斗》、《挑山工》、《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雪夜来客》、《神鞭》、《珍珠鸟》、《石头说话》、《俗世奇人》、《倾听俄罗斯》、画集《名家·名品》、《灵魂不能下跪》、《爱犬的天堂》、《绵山神佛造像上品》、《散花》、《消逝的花样》、《冯骥才画集》、《冯骥才课文》、《俗世奇人》(足本)、《单筒望远镜》。

人物简介:冯骥才,1942年3月25日出生于天津市[32] ,中国当代作家、画家、社会活动家。

1961年,毕业于塘沽第一中学。

1962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画作和美术评论文章。

1974年,与李定兴合著长篇小说《义和拳》。

1979年,发表小说《铺花的歧路》《啊!》《雕花烟斗》。

1980年,凭借《雕花烟斗》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81年,发表散文《挑山工》。

1982年,任天津作家协会副主席;同年,发表小说《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1984年,发表小说《雪夜来客》《神鞭》。

1986年,中篇小说《神鞭》获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987年,任第七届政协委员;同年,出版散文集《珍珠鸟》。

1988年,当选为中国文联执行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天津文联主席。

1995年,当选国际民间艺术组织东亚副主席;同年,出版小说《石头说话》。

1998年,凭借小说《石头说话》获第六届十月文学奖。

2000年出版小说集《俗世奇人》。

2003年,出版散文随笔集《倾听俄罗斯》、画集《名家·名品》。

2006年,完成艺术理论专著《文人画辩》。

2007年,出版散文集《灵魂不能下跪》《爱犬的天堂》。

2009年,出版文集《绵山神佛造像上品》、小说散文集《散花》、学术著作《消逝的花样》。

2011年2月,出版《冯骥才画集》。

2012年9月,出版文集《冯骥才课文》。

2016年出版小说集《俗世奇人》(足本)。

2018年,出版长篇小说《单筒望远镜》。

冯骥才及其作品

冯骥才及其作品

冯骥才简介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

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杜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

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

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

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

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

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在天津,不知道冯骥才的人可能很少,他那1米90多的大个子在街上一晃荡,便有人喊:大冯,忙嘛呢?来套煎饼馃子吧!大冯的确是忙,特别是近几年,很少老老实实地在家呆着,要么到处开会,为保护民间文化奔走呼号,要么跑到乡村田野,亲自踏勘民间遗存。

有一回,我碰到他的夫人顾同钊,便说,劝劝大冯,别那么拼命,毕竟是60多岁的人了。

顾大姐无奈地笑了笑,说,你让他闲着,他不是这痒就是那疼,出去疯跑,倒啥病也没了,唉,老黄牛,吃苦受累的命!冯骥才是以小说名世的,至今,各种版本和各种文字的作品,已经出了150多种,摞起来比他还高,真正的著作等身,海内外的读者熟悉他,多是通过这些作品,因此,他的主业,应该是个作家。

而他偏偏又有着绘画的才能与灵性,他的每一幅画作,都同他的小说一样,具有震人心魄的力量,其中的文化内涵,非一般的画家所能超越。

冯骥才

冯骥才

冯骥才作者:叶茂樟来源:《作文周刊(高考版)》2011年第28期名家简介冯骥才,原籍浙江慈溪,1942年生于天津,当代著名作家、艺术家、民间文艺家,现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等。

其作品多次获全国性文学大奖,并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十余种文字。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艺术的至高境界,将两者完美结合且能书能画者,在当代文艺界首推冯骥才。

这位初以绘画为职业,后专事文学的艺术家,以画家特有的艺术感觉以及散文诗般的精美文字,传达给人独特的审美享受。

他把写作和绘画看做记录情感和思想的一种方式,穷极丹青之妙,尽得写作真谛。

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对社会和人文的关注不断加大,2005年高考语文福建卷选用了冯骥才的《日历》,2009年上海春季卷选用了他的《手工是一种遗产》。

考生要加强对这类文章的阅读训练。

绝盗老城区和租界之间那块地,是天津卫最野的地界。

人头极杂,邪事横生。

20年代,这里一处临街小屋,来了一对青年男女租房结婚。

新床新柜,红壶绿盆,漂漂亮亮装满一屋。

大门外两边墙垛子上还贴了一双红喜字。

结婚转天一早,小两口儿就出门做事上班。

邻居也不知他们姓甚名谁。

事过三天,小两口儿去上班不久,忽然打东边飞也似来了一辆拉货的平板三轮。

蹬车的是个老头子,骨瘦肉紧,皮黑牙黄,小腿肚子赛两个铁球,一望便知是个长年蹬车的车夫。

车板上蹲着两个小子,全是十七八岁的样子,手拿木棍、板斧和麻绳。

这爷仨面色都凶,看似来捉冤家。

老头子把车直蹬到那新婚小两口儿的门前,猛一刹车,车上两小子蹦下来,奔到门前一看,扭头对那老头子说:“爹,人不在家,门还锁着呢!”门板上是挂着一把大洋锁。

冯骥才 ——作者介绍

冯骥才 ——作者介绍

冯骥才——作者介绍冯骥才简介冯骥才,浙江宁波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和画家。

一九四二年生于天津。

“文革”期间他饱受磨难,做过工人、业务推销员、教师等,是“文革”后崛起的“伤痕文学运动”代表作家,一九八五年后以“文化反思小说”对文坛产生深远影响。

他已出版各种作品集近百种,其中《啊》、《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俗世奇人》等均获全国文学奖,《感谢生活》获法国“女巫奖”和“青年读物奖”,并获瑞士“蓝眼镜蛇奖”。

由他的作品《炮打双灯》改编的同名电影获“夏威夷电影节”和“西班牙电影节”奖,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日、俄、荷、西等十余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各种译本四十种。

冯骥才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学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并任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冯骥才的艺术人生坐在《艺术人生》的采访席上,将近四个多小时,冯骥才第一次有如此充裕的时间向观众描述自己。

“有人称我为‘三高’,个头高,这是真的;职务高,这个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职务上你干什么;还有人说我产量高,这个我赞同,我最热爱的就是写作和绘画。

”冯骥才的老家是浙江宁波慈城,冯骥才小的时候就向往成为优秀的画家。

但是19岁的冯骥才没有走进中央美术学院,而是成了一名篮球中锋。

“复试是在中央美院。

那时李可染要在中央美院开始教山水画课,负责考试的老师对我讲,你做好准备吧,我就认为自己没问题了。

后来才知道,我的档案都调到了中央美院,因为出身问题没有录取。

”冯骥才说,自己是在最茫然的时候走进了天津篮球队,别人练球的时候,自己总是偷偷地看书。

“运动员的生活只有一年多,虽然短暂,但收益了一份激情和任性,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服输,即便是在最后一秒,为了一个进球也要尽力去拼”。

因为伤病,1962年冯骥才到国画研究会当了画工,每天临摹古画。

七年级知识点:冯骥才简介

七年级知识点:冯骥才简介

七年级知识点:冯骥才简介
导读:七年级知识点:冯骥才简介
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

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杜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

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

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

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

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

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冯骥才介绍

冯骥才介绍

冯骥才介绍冯骥才,浙江宁波人,祖籍浙江慈溪,1942年生于天津。

著名当代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

著名民间文艺家。

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文学自由谈》杂志和《艺术家》杂志主编,并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

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

曾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

1995年亲自出任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之艺术顾问。

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是一篇历史小说)、《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神鞭》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俗世奇人》,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

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花的勇气》分别获得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

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回味!《画外话丛书冯骥才卷》《逆光的风景》《摸书》《冯骥才散文自选集》《冯骥才卷》《感谢生活》《一百个人的十年》《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炮打双灯》《神鞭》《三寸金莲》《关于艺术家》《珍珠鸟》《雕花烟斗》《海外趣谈》《冯骥才小说选》《乡土小说》《我是冯骥才》《秋日的絮语》《挑山工》《俗世奇人》《献你一束花》《快手刘》《花脸》《灵魂的巢》。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本课作者冯骥才简介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本课作者冯骥才简介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本课作者冯骥才简介
部编版【冯骥才】
(1942~)当代作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

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

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国画与文艺理论。

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

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并任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及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作)、《神灯》;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斗寒图》;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正义的感召》等。

出生版《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

他的一些作品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

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

作品选取素材的视角新颖,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地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百味。

课文《珍珠鸟》便是一例。

部编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冯骥才,男,1942年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宁波慈溪县(今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民间文艺家,画家。

早年在天津从事绘画工作,后专职文学创作和民间文化研究。

其大力推动了很多民间文化保护宣传工作。

其创作了大量优秀散文、小说和绘画作品。

其并有多篇文章入选中小学、大学课本,如散文《珍珠鸟》。

曾经担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

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是“文革”后崛起的“伤痕文学运动”代表作家,一九八五年后以“文化反思小说”
对文坛产生深远影响。

主要作品
文章
《雕花烟斗》、《逆光的风景》、《摸书》、《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炮打双灯》、《神鞭》、《三寸金莲》、《关于艺术家》、《珍珠鸟》(被选入义务教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16课)、《海外趣谈》、《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是一篇历史小说)、《神灯前传》、《快手刘》、《灵魂的巢》、《俗世奇人》、《捅马蜂窝》、《好嘴杨巴》(被选入初中二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材)、《刷子李》(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七组)、《维也纳
生活圆舞曲》(被选入义务教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花的勇气》、《挑山工》(被选入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献你一束花》(被选入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日历》(被选入八年级第二单元课文)、《泥人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花脸》(被选九年义务教育试用本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第六课语文教材)、《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被选入义教版六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材)、《神灯》、《一百个人的十年》、《白发》
书籍
《画外话丛书冯骥才卷》、《冯骥才散文自选集》、《冯骥才卷》、《感谢生活》、《一百个人的十年》、《冯骥才小说选》、《乡土小说》、《花脸》(被选六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材)、《我是冯骥才》、《秋日的絮语》《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人类的敦煌》)、《铺花的歧路》《啊!》《神鞭》、《我心中的文学》、《俗世奇人》、《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凌汛:朝内大街166号(1977--1979)》、《维也纳情感》、《乐神的摇篮》
花脸(阅读短文)
义和拳(长篇小说)1977
铺花的歧路(中篇小说)1979
啊(中篇小说)1980
神灯前传(长篇小说)1981
冯骥才中篇小说集 1981
雕花烟斗(中、短篇小说集)1981
爱之上(中篇小说)1982
雾里看伦敦(散文集)1982
意大利小提琴(短篇小说集)1982
走进暴风雨(中篇小说)1983
雾中人(中篇小说)1983
高女人和他的矮丈夫(中、短篇小说集)1984 冯骥才选集(1—3卷)1984
冯骥才小说选 1985
三寸金莲(中篇小说集)1986
冯骥才集(中篇小说集)1986
我心中的文学(理论)1986
怪世奇谈(中篇小说)1986
话说天津卫主编 1986
珍珠鸟(散文集)1987
三寸金莲(中篇小说)1987
冯骥才代表作 1987
一百个人的十年(第1集)1987 俗世奇人(短篇小说)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