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语文听课记录
八年级语文听课记录及评析
八年级语文听课记录及评析摘要:一、引言二、八年级语文课堂观察1.教师教学方式2.学生参与程度3.课堂氛围三、听课记录摘要1.课程内容与组织2.教学策略与应用3.课堂管理与互动四、评析与建议1.教学亮点2.需要改进之处3.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五、总结正文:作为一名八年级的语文教师,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别具意义的听课活动。
这次活动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我的职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下面,我将根据听课记录,对这次课堂进行简要评析。
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教学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八年级是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语文课堂的质量和效果尤为重要。
这次听课活动,旨在了解八年级语文课堂的真实情况,为我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二、八年级语文课堂观察1.教师教学方式在听课过程中,我发现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如讲解、讨论、小组合作等。
这些教学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
同时,教师还注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2.学生参与程度通过观察,我发现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乐于发言。
教师善于引导,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高度的关注和投入。
3.课堂氛围在这堂课上,教师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学生们在这种氛围中,更加敢于表达自己,也更加敢于提问。
这种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
三、听课记录摘要1.课程内容与组织在这堂课上,教师以一篇散文为例,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主题、结构、语言等方面。
课程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
同时,教师巧妙地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又能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2.教学策略与应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
同时,教师还运用了情境教学法,创设了一系列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中,更好地理解作品。
人教版初二语文听课记录之欧阳家百创编
听课记录(八年级)欧阳家百(2021.03.07)科目:语文听课内容:新闻两则讲课人:王莉莉班级:八七听课时间:上午第一节一、导入二、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1、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2、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3、精读课文(分读、齐读),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三个思考题分别针对新闻结构的三部分:标题、导语、主体)教师导学(讨论了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
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
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三、合作探究教师布置思考题: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讨论后明确: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四、学习小结:内容总结;方法归纳。
【评价:将方法的教学融入到具体教学内容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也将我们的思维引向了一个新的领域。
值得大家借鉴。
】科目:语文听课内容:老王讲课人:张玲辉班级:八二听课时间:下午第一节一、导入。
二、设问导读。
(一)、画说老王:意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对他人关注的习惯。
(二)、问询老王:意在唤起学生对他人的关心和同情,为后面学生阅读课文蓄势,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读书。
(三)、走近老王:1、简介杨絳。
杨絳--钱钟书--《围城》。
2、生读课文。
三、点拨导思(一)评说老王:请用"老王是一个______的人,表现在_______。
初二语文下册听课记录
初二语文下册听课记录听课记录在当时听课时需要记下重点,只记关键词等听完课后在整理。
下面是关于初二语文下册听课记录的内容,欢迎阅读!(一)说教材【分析教材】1、《再塑生命》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第五课课文,第一单元课文以人物故事为主,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叙事性作品的特点,学习人物描写方法,理解人物性格,学习人物品格,进行情感教育。
本文节选自美国女作家海伦。
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选段透过“我”的眼睛,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叙述了一个盲聋哑儿童在家庭教师安妮。
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重新认识周围的事物,走进大自然,体验人间真情,从黑暗、迷茫走入爱的光明之中,重拾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的故事。
2、知识联系及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在学生对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本文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将叙事和抒情有机结合的表达能力;本文人文内涵丰富,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对人生、生命有所感悟,在情感、价值观上引导学生理性地思考爱、理解爱。
总的来说,从八年级的整个教材体系来看,本文贴近学生生活,语言优美,无论是在能力的培养方面,还是情感的提升方面,其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
3、教学目标及确定的理论依据:依据新课程标准对阅读者的要求,即:“欣赏文字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到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的感人的形象、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确立了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1、认识目标⑴ 理解课文主题,概括文中主要事件。
⑵ 理解人物形象。
2、能力目标⑴ 学会复述课文,把握叙事性作品的特点。
⑵ 品味文章清新朴实的语言。
3、情感目标感悟安妮。
莎莉文老师深沉博大的爱心,学习海伦。
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学会关注、关心弱势群体,让心灵接受一次爱的熏陶。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⑴ 理解人物形象⑵ 品味文章细腻优美的语言⑶ 进行一次爱的教育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标题“再塑生命”的含义。
(完整版)八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完整版)八年级语文听课记录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八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授课教师:XXX- 授课日期:XXXX年XX月XX日- 地点:XX教室二、听课内容概述在这堂语文课中,老师以《红楼梦》为案例,介绍了小说中人物塑造的技巧和手法,并与同学们进行了互动交流。
以下是具体的听课内容记录。
三、听课内容详细记录1. 老师首先介绍了《红楼梦》这部经典文学作品,并强调了小说人物形象是其核心。
通过生动的例子,老师向同学们解释了人物形象对整个小说的作用。
2. 接着,老师就人物形象的塑造技巧进行了讲解。
他提到了作者曹雪芹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言行、心理等方面来传达人物特点和性格。
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3. 老师还引用了小说中的案例,如黛玉、宝玉等角色,具体分析了这些人物形象的构建过程。
他指导同学们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分析和理解人物,以更好地把握整个小说的情节和主题。
4. 在课程的互动环节,老师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同学们进行思考和讨论。
这些问题涵盖了人物形象的意义、剧情的推进、社会背景的影响等,激发了同学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5. 最后,老师总结了这堂课的重点,强调了理解人物形象的重要性,并鼓励同学们在阅读和写作中多运用相关技巧,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四、个人收获和感想这堂语文课让我深受启发,不仅学到了关于人物形象塑造的技巧,还激发了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通过参与讨论和听取老师的解读,我对《红楼梦》这部作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认识到了人物形象的重要性。
这些知识不仅对我的语文研究有着积极的影响,也能够帮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理解他人。
我会努力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我的阅读和写作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文字表现力。
五、总结通过参与这堂语文课的听课记录,我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我明白了通过描写外貌、言行、心理等方面来构建人物形象的重要性,并学到了相关的技巧和手法。
这些知识对于理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以及发展自己的写作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学语文教研员听课记录
一、基本信息1. 课题: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背影》2. 教师姓名:张老师3. 年级:八年级4. 课时:1课时5. 听课时间:2021年X月X日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背影”部分;学会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引导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子深情,体会亲情之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张老师以“背影”为主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勾画生字词,查阅工具书,了解文章背景。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主学习成果。
3. 合作探究(1)张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背影”的描写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4. 教师引导(1)张老师针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张老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背影”的理解。
5. 课堂小结张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背影”所体现的父子深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 作业布置(1)背诵“背影”部分。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背影”的感悟。
四、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本节课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学生在张老师的引导下,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背影”部分;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了阅读能力。
2. 教学方法的运用张老师在本节课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引导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3. 学生参与情况学生在本节课中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在讨论环节,学生能够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观点。
4. 不足之处(1)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课堂参与度有待提高。
(2)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具体,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八年级语文听课记录教案
八年级语文听课记录教案八年级语文听课记录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听课记录,编写听课记录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优秀的听课记录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八年级语文听课记录,欢迎大家分享。
八年级语文听课记录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围绕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来分析文章过程与方法1、联系社会背景,来领会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的方法。
2、通过私反复朗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3、赏析课文重点语句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原因。
导入新课1、鲁迅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学过了写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有哪些?2、指名一学生读有关注释,要求学生考虑,注释告诉我们哪几层意思。
(1)交代了文章的出处,选自《朝花夕拾》。
说明这个集子的文章都是回忆性的。
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是这个集子的。
(2)说明了文章的体裁--散文。
(3)介绍了文章的写作年代、作者生活的背景和所写的对象--藤野先生的全名和籍贯。
学生了解作者及作品学生了解文章体裁介绍时代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
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
鲁迅到日本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
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
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八年级的语文听课记录 八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八年级的语文听课记录第一节:古诗词的韵律之美日期:2021年3月10日时间:上午8:00-8:40教师:李老师主题:古诗词的韵律之美内容概述:这节课,李老师重点讲解了古诗词的韵律之美。
他首先通过朗读唐诗《静夜思》让我们感受到了古诗词的美妙之处。
接着,他详细解读了《静夜思》中的韵律和格律。
李老师告诉我们,古诗词是用汉字表达的,每一个字都有一个音节。
在古诗中,每个字的声调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韵律。
他通过读诗的方式,让我们感受到了平仄之美。
他提醒我们在朗读古诗时要注意声调的把握,调整语速,让诗句更加动听。
接着,李老师介绍了古诗中的格律。
他解释了平仄、押韵和韵脚的概念,并通过例子给我们展示了如何分析韵律和格律。
他让我们跟着他一起读诗,并在课堂上进行了朗读比赛,互相学习,提高了我们的朗读水平。
最后,李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让我们选取一首古诗进行赏析和朗读,并在下节课上跟大家分享。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古诗词的韵律之美。
李老师的讲解与实践相结合,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古诗中的韵律和格律。
我相信,在李老师的引领下,我们将能够朗读出更加动听的古诗词,感受到更深层次的诗意之美。
第二节:古文的修辞手法日期:2021年3月12日时间:上午9:00-9:40教师:王老师主题:古文的修辞手法内容概述:这节课,王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古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他首先通过段落朗读了一篇唐代散文《黄山》的片段,让我们感受到了古文的深邃和魅力。
接着,王老师详细讲解了古文中的比喻、夸张、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的定义和运用。
他通过具体例子的分析,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这些修辞手法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王老师还提醒我们在写作时要注意运用修辞手法,增加文章的艺术感和表现力。
他给了我们一些写作的练习题,要求我们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写一篇关于春天的短文,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和评议。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了解到了古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并学会了运用这些手法来提升写作的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精选10篇)汇总版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精选10篇)汇总版1. 《骆驼祥子》内容概要:本课主要讲解了《骆驼祥子》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家庭环境对他的影响。
通过分析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思考命运与个人选择的关系。
2. 《荆轲刺秦王》内容概要:本课介绍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故事《荆轲刺秦王》。
通过听课,学生了解了秦朝的政治背景、秦王的统治方式以及荆轲的忠诚和勇敢。
同时,还分析了这个故事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影响。
3. 《红楼梦》内容概要:本课重点介绍了中国文学经典《红楼梦》的背景和主要人物。
学生了解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小说的结构以及其中的才子佳人形象。
通过分析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思考家族传统、爱情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
4. 《孔乙己》内容概要:本课围绕着中国著名作家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展开。
学生通过听课,了解了鲁迅先生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和对弱者的关怀。
同时学生还研究到如何通过文学作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5.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内容概要:本课介绍了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学生通过听课了解了这个故事背景、主要人物以及其中所揭示的工业化进程和劳动者的艰辛生活。
6. 《茶花女》内容概要:本课讲述了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小说《茶花女》。
通过听课,学生了解了书中的故事情节、主要人物以及对爱情和社会阶层的思考。
同时还探讨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以及梦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7. 《西游记》内容概要:本课介绍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学生通过听课了解了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了解了思想在其中的体现以及对人性的思考。
同时还分析了孙悟空的形象和智慧对学生成长的启示。
8. 《Alice in Wonderland》内容概要:本课讲述了英国作家刘易斯·卡洛尔的童话故事《Alice in Wonderland》。
学生通过听课了解了故事中的奇幻世界和主要人物,思考了幻想和现实之间的边界。
同时学生还研究到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拓展想象力的重要性。
语文听课记录(通用5篇)
语文听课记录(通用5篇)语文听课记录篇1《绝句》一.读课题《绝句》,你是怎么理解绝句的?作者是谁?师:昨天讲的李白是诗仙,而杜甫被称为诗圣。
这首诗是作者写自己在成都杜甫草堂那个地方看到的美景。
二.学这首诗。
1、听老师范读,孩子们展开想象:你看到了什么景物,看谁看到的多,看到的景物最美。
师读后生汇报:你看到了什么?生1:我看到两只黄鹂在树枝上跳来跳去。
师马上在黑板上板书简笔画,你是从哪里看到的,请读读......全班齐读生2:我看到了多年未化的积雪。
那老师要画应画远还是近(远)齐读哪里的雪(成都西岭的雪)理解窗含(看教室窗外,象窗子框起来因而用了一个含字)生3:我看到了遥远的东吴门口停了许多船师板画,生读出远的感觉生4:我看见白鹭师:应画在哪?(远)怎样读?(飞得有劲)、师:难道我们的大自然就这样单调吗?请再读,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自读,师启发:开动你的耳、眼你又发现了什么?汇报:生1:我看到了春天师:你从哪里知道的?生1;“翠”字师:从诗中你还看到了什么?生2:码头(从门泊看出)生3:房子(从窗含看出)师启发:我还从赵尘(生1)的“翠”看到柳树是绿的,[给板书柳树涂为绿色。
]你还看到、听到什么?生1:听到鸟叫生2:我听到船的汽笛声生3:流水的哗哗声。
(师:你的耳朵真灵)生4:我看到长江很长,还有船在往这靠。
师小结:我们想象后,让树有了绿色,鸟在叫,这叫有什么有什么?三、小结:学了这首诗,有什么有什么?(读板书)听课后点评:1、读的形式多:初读——个别读——评价——评价过程中读——齐读——范读——想象景物中读——读中打开耳、眼——夸夸诗读——读出感觉。
2、想象诗的画面——展开从诗的字中你看到、听到什么?让画面更丰富。
3、小结(有什么有什么)孩子概括令人折服。
4、师声情并茂将生自然引人诗境中,学生利用多种感官体会到诗的美,好一个“有诗有画”呀!5、读、听、看、想后再落实每一句诗意——水到渠成。
初中八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初中八年级语文听课记录听课记录(八年级)1、新闻两则导入:教师检查预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
思考题:1、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2、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3、精读课文,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教师导学: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
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
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3、合作探究思考题: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讨论后明确:新闻的作用是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是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4、研究小结:内容总结;方法归纳。
评价:将方法的教学融入到具体教学内容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也将我们的思维引向了一个新的领域。
值得大家借鉴。
】第一单元综合性研究1、创设情景导入2、战争故事,你说我演主持人:在语文课上或课外阅读中,你一定读过不少英雄故事,知道很多革命家不怕牺牲,智斗敌人的轶闻趣事吧。
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你搜集整理的探险故事向同学们说一说,看谁讲得最生动有趣。
另外同学可进行小品或哑剧表演来配合,以增加对战争的理解。
英雄故事讲述要求:1、故事真实、连贯。
2、内容集中、鲜明。
3、灵活运用方法、技巧。
4、普通话标准,流利。
下面我们有请第一组代表……___舍身炸碉堡。
___堵枪眼。
___死不屈。
___,面对敌人,毫不畏惧,英勇献身。
2、战争诗词,你吟我诵。
青青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___《从军行》)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里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初中语文教研听评课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1年10月25日二、活动地点:XX中学八年级(2)班教室三、活动主题: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背影》四、活动过程:1. 听课环节(1)上课教师:张老师(2)教学内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背影》(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品味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父亲背影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背影的意义。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细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4)品味语言,分析课文结构,总结写作手法。
5)讨论:父亲背影背后的故事,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6)拓展延伸:讲述自己与父母的故事,分享孝敬父母的感悟。
2. 评课环节(1)评课教师:李老师(2)评课内容:1)教学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标准。
2)教学过程流畅,教学方法得当。
3)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4)教师善于引导,激发学生思考。
5)课堂评价多样化,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3)评课意见:1)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拓展延伸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分享与父母的故事,有助于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品质。
4)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五、活动总结本次听评课活动,张老师以《背影》为教学内容,通过生动的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以本次听评课为契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1.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5. 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人教版初二语文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八年级)科目:语文听课内容:新闻两则讲课人:王莉莉班级:八七听课时间:上午第一节一、导入二、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1、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2、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3、精读课文(分读、齐读),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三个思考题分别针对新闻结构的三部分:标题、导语、主体)教师导学(讨论了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
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
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三、合作探究教师布置思考题: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讨论后明确: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四、学习小结:内容总结;方法归纳。
【评价:将方法的教学融入到具体教学内容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也将我们的思维引向了一个新的领域。
值得大家借鉴。
】科目:语文听课内容:老王讲课人:张玲辉班级:八二听课时间:下午第一节一、导入。
二、设问导读。
(一)、画说老王:意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对他人关注的习惯。
(二)、问询老王:意在唤起学生对他人的关心和同情,为后面学生阅读课文蓄势,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读书。
(三)、走近老王:1、简介杨絳。
杨絳--钱钟书--《围城》。
2、生读课文。
三、点拨导思(一)评说老王:请用"老王是一个______的人,表现在_______。
"的形式表达出来。
(二)、品味老王:文章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个片断?在这个片断中打动你的又是哪些细节?小组交流体会。
初中语文教研听课笔记(3篇)
第1篇一、基本信息授课班级:八年级(1)班授课教师:张老师课题:《背影》听课时间:2021年10月15日听课人数:5人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关注亲情,感悟家庭的温暖。
(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关爱他人的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亲情,感悟家庭的温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张老师通过展示一幅父子相拥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亲情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从而引出课题《背影》。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重点字词,并查阅工具书进行解释。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合作探究(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举例说明。
(2)学生讨论作者运用修辞手法的目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课堂小结张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亲情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亲情,关爱他人。
5.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以“亲情”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五、教学反思1.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张老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展示、分组讨论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张老师针对《背影》这篇课文,引导学生关注亲情,感悟家庭的温暖,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教学方法多样,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张老师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 课堂纪律良好,学生表现出较高的自律意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听课记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听课记录一、听课基本信息。
- 听课日期:[具体日期]- 听课教师:[教师姓名]- 授课教师:[授课教师姓名]- 授课班级:八年级[X]班。
- 授课课题:[具体课文题目]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时长])1. 导入方式。
- 提问导入:“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些画面时,你们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自然地引出课文主题。
2. 学生反应。
- 学生们的注意力被图片和问题吸引,积极参与回答。
大多数学生能够根据图片内容联想到家庭、亲情等话题,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二)知识讲解([时长])1. 字词讲解([时长])- 教师先带领学生认读字词,然后对每个字词的读音、字形、字义进行详细讲解。
例如,解释“阙”字,在文中是“通‘缺’,中断”的意思;通过字形分析帮助学生记忆,“曦”字由“日”和“羲”组成,表示早晨的阳光。
- 学生跟读、做笔记,教师通过提问个别学生来检查掌握情况,如“哪位同学能读一下这个字并解释一下它的意思?”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回答。
2. 课文分析([时长])- 整体感知([时长])-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完善,强调概括文章大意的方法,如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 段落分析([时长])- 在分析过程中,教师注重提问,如“这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让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
学生能够找出文中的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并能分析出其作用是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 主题探讨([时长])-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升华,加深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三)课堂互动([时长])1. 小组讨论([时长])-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倾听学生的讨论内容,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
例如,当某个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时,教师提醒道:“同学们,我们要围绕孔乙己的个人因素和社会环境对他的影响来讨论哦。
”- 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
人教版初二语文听课记录完整版
人教版初二语文听课记录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听课记录(八年级)科目:语文听课内容:新闻两则讲课人:王莉莉班级:八七听课时间:上午第一节一、导入二、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1、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2、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3、精读课文(分读、齐读),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三个思考题分别针对新闻结构的三部分:标题、导语、主体)教师导学(讨论了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
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
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三、合作探究教师布置思考题: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讨论后明确: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四、学习小结:内容总结;方法归纳。
【评价:将方法的教学融入到具体教学内容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也将我们的思维引向了一个新的领域。
值得大家借鉴。
】科目:语文听课内容:老王讲课人:张玲辉班级:八二听课时间:下午第一节一、导入。
二、设问导读。
(一)、画说老王:意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对他人关注的习惯。
(二)、问询老王:意在唤起学生对他人的关心和同情,为后面学生阅读课文蓄势,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读书。
(三)、走近老王:1、简介杨绦。
杨绦--钱钟书--《围城》。
2、生读课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课记录(八年级)
科目:语文听课内容:新闻两则讲课人:王莉莉班级:八七听课时间:上午第一节
一、导入
二、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
1、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2、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
3、精读课文(分读、齐读),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
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三个思考题分别针对新闻结构的三部分:标题、导语、主体)
教师导学
(讨论了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
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
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三、合作探究
教师布置思考题:
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讨论后明确: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四、学习小结:内容总结;方法归纳。
【评价:将方法的教学融入到具体教学内容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也将我们的思维引向了一个新的
领域。
值得大家借鉴。
】
科目:语文听课内容:老王讲课人:张玲辉班级:八二听课时间:下午第一节
一、导入。
二、设问导读。
(一)、画说老王:
意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对他人关注的习惯。
(二)、问询老王:
意在唤起学生对他人的关心和同情,为后面学生阅读课文蓄势,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读书。
(三)、走近老王:
1、简介杨絳。
杨絳-- 钱钟书--《围城》。
2、生读课文。
三、点拨导思
(一)评说老王:
请用"老王是一个 _______ 的人,表现在 ________ 。
"的形式表达出来。
(二)、品味老王:文章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个片断?在这个片断中打动你的又是哪些细节?
小组交流体会。
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独到体会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意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创新能力。
)
【评:课堂的条理很清晰,亮点在什么地方呢?问题的设置上面真的很到位,每个问题都充分考虑到了对学生某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
科目:语文听课内容:中国石拱桥讲课人:田淑辉班级:八一听课时间:上午第二节一.导入新课:二.简介作者
三.检查预习
1.生字词积累。
2.读了本文,你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以及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不同之处?四.初读课文,看看作者写出了石拱桥的什么特点。
1.提示:请同学们找出哪些段落是写赵州桥的,哪些段落是写卢沟桥的?联系课后思考练习题一,填空。
2.学生读,填空,教师巡视指导。
3.总结:
名称位置修建年月
赵州桥横跨在河上修建于公元605 年左右。
结构特征
1 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
4 米。
2 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面三刀个小拱。
3 大拱由28 道拱圈拼成。
4 全桥结构均匀。
卢沟桥位于永定河上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 年间
由11个半圆形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
6米,桥宽约8 米,路面平坦,
几乎与河面平行。
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 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是一座联拱石
桥。
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评:通过对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容易明白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学生也能够很容易找到答案。
但是没有将说明文的方法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不能不说是遗憾。
后来与老师交流得知,是第二课时的内容。
】
科目:语文听课内容:诗四首讲课人:董海壮班级:八三听课时间:下午第二节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1、明确学习目标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正音、划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
2、思考下列问题
a.这首诗可分几层意思 b •"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c.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并明确:a.全诗写了三层意思: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
辛苦与执着;自己的田园之乐。
b.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
世界中失去自我。
c.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
自由背诵。
3、自由背诵、检查背诵
三、研读与赏析。
四、齐背课文
【评:从一点切入诗歌的教学,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学生学的也很轻松,老师教的也很轻松。
最后回归到主题的提炼上——回归自然,回归自我。
】
科目:语文听课内容:藤野先生讲课人:王娟班级:八五听课时间:上午第一节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学习读第一自然段
1、提醒学生注意:为什么称为“清国留学生”?写清国留学生时,着重抓住了他们外貌的哪个特征来写?辫子是民族压迫的象征,也是封建专制的象征。
为什么这么说?请大家讨论。
“标致”的本意是什么?(漂亮),鲁迅真的认为这样很漂亮吗?(讨论)那他实际的意思
是什么?(丑陋)——通过这里的讨论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反语”。
2、提问:第一段写清国留学生在干什么?(赏樱花)指读第二段:他们又在干什么?(学
跳舞)他们做这些事应不应该呢?鲁迅对这些只知游乐置国家民族命运于不顾者的鄙视,所以鲁迅离开东京到了仙台。
从鲁迅和那些“清国留学生” 的不同表现中我们能感受到鲁迅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
正是本
文叙事的一条暗线。
请大家在下文的学习中注意这一点。
板书: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暗线)
四、课文的主体故事就发生在仙台,现在请大家根据地点的变换理清文章的结构,整体感知课文。
五、速读课文,练习一下概括能力,说出作者和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几件事
板书:1.添改讲义;2.纠正解剖图;3.关心解剖实习;4.想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从这几件事中可看出藤野先生的什么特点?板书: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
六、鲁迅为什么要到仙台去学医呢?课前已经让大家读了鲁迅的《〈呐喊〉自序》,谁能给解
释一下?(请同学们给补充资料)
从这里我们能再次感受到鲁迅忧国忧民的情怀。
那么鲁迅后来为什么又弃医从文了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开这个疑问。
【评:对于鲁迅先生的文章,学生学习起来是很困难。
老师将文章的线索在第一课时就提出来。
的确起到了醍醐灌顶的作用。
适当的资料补充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打消了学生的畏难情绪,活跃了气氛,增长了见闻,提高教学效果。
】
科目:语文内容:列夫?托尔斯泰讲课人:苗丛锐班级:八四听课时间:上午第三节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2、请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你对托尔斯泰了解多少?)
二、整体感知
大体分为两个部分:(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三、精读文本
1、速读第一部分(1-5),四人一组讨论:作者从那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须发、面部
轮廓结构、面部特征、长相、拜访者的态度。
)2、各段各自抓住了什么特征?并找出文中比喻和夸张句子加以体会。
(1)须发的特点:多毛,浓密的胡须(反复描写)比喻和夸张铺排兼用:
植被多于空地——喻“脸庞多毛” ;皱似树皮——喻黝黑的脸膛;纠缠不清的树根——喻眉毛;泡沫——喻鬈发;
像热带森林般浓密——须发;卷起的滔滔白浪——大胡子。
作用:浓墨重彩的描绘,使人产生美的遐想。
(比较插图)
(2)面部轮廓结构: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大量的排比:整个面部像粗制滥造的小屋;额头像树柴;皮肤像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3)面部特征:外貌丑陋
重点写面容表情,毫无避讳地展示了托翁外貌丑陋的一面。
(4)长相:普通穿戴方面、职业方面、社会角色方面——意在表明托尔斯泰属于俄国普通大众。
关键句: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揭示这一点,也就是揭示出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
四、布置作业:你觉得茨威格在对托尔斯泰的外貌刻画中,那些地方描写得最精彩?为什么?【评:紧抓住描写手法的运用来教学是教师着重强调,通过对比让学生很容易地找出托尔斯泰的特点。
美中不足之处在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似乎少了些。
可以将更多的主动交给学生,当然需要学生有高度的自觉性,老师对于教材的驾驭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