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回忆鲁迅先生
七年级语文下册3 回忆鲁迅先生课件 (共37张PPT)
![七年级语文下册3 回忆鲁迅先生课件 (共3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8f9a7d7dd88d0d233d46a53.png)
2、文中的鲁迅给你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
3、如果把第二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倒置,你觉得是否可以?
2.《回忆鲁迅先生》中作者选取了哪些生活场景来表 描写鲁迅先生?(答出5点即可)
生活中的鲁迅
萧红眼中的鲁迅
①人之子的鲁迅 ②人之夫的鲁迅 ③人之友的鲁迅
④人之主的鲁迅 ⑤生活之主的鲁迅
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儿子
一个尊重妻子的好丈夫
一个培植晚辈作家的慈祥宽厚的长者 一个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战士 一个不卑不亢的学者
一个美满家庭的家长 一个和蔼宽厚的平易近人的老人 潇洒、幽默、风趣
合作探究
(2)更直观。通篇都是对鲁迅的工作生活琐事的记叙,让我 们直接感受到鲁迅的为人、做事、对待生活、对待工作方面的许 多感人之处,以及他思想、性格方面的不少特点。而这些都不是 通过作者的抽象说教中来的。
(3)更真挚。通篇的细节描写,基本上都是白描,几乎无一 评论,无一直接抒情,而真情毕现。尤其是写到鲁迅生病之后的 各个细节,写到海婴的“明朝会”,看似完全平静的叙述,无一 “悲”字,但悲剧色彩流溢其间,读来令人心酸。
抓住细节,品味效果
①鲁迅的笑声。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 欢喜……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笑得咳嗽起来”
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
②鲁迅的幽默。
在校对《海上述林》的间隙,鲁迅见萧红进来,对着几乎 天天见面的她居然说出“好久不见,好久不见”
这样开玩笑的话,可见鲁迅先生的幽默风趣。
导入新课
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 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 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 生死场》。 鲁迅,原名__________,又名周樟寿,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 豫才。伟大的无产阶级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 家,是 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在发表中国文 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首次使用笔名 “__________”。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 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文集__________( 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__________;杂文集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等。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291c27dd88d0d232d46a70.png)
专注教育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课文原文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
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在鲁迅先生家里做客人,刚开始是从法租界来到虹口,搭电车也要差不
多一个钟头的工夫,所以那时候来的次数比较少。
还记得有一次谈到半夜了,
一过十二点电车就没有的,但那天不知讲了些什么,讲到一个段落就看看旁
边小长桌上的圆钟,十一点半了,十一点四十五分了,电车没有了。
“反正已十二点,电车也没有,那么再坐一会儿。
”许先生如此劝着。
鲁迅先生好象听了所讲的什么起了幻想,安顿地举着象牙烟嘴在沉思着。
一点钟以后,送我(还有别的朋友)出来的是许先生,外边下着小雨,
弄堂里灯光全然灭掉了,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回去,并且一
定嘱咐许先生付钱。
以后也住到北四川路来,就每夜饭后必到大陆新村来了,刮风的天,下
雨的天,几乎没有间断的时候。
鲁迅先生很喜欢北方饭,还喜欢吃油炸的东西,喜欢吃硬的东西,就是
后来生病的时候,也不大吃牛奶。
鸡汤端到旁边用调羹舀了一二下就算了事。
有一天约好我去包饺子吃,那还是住在法租界,所以带了外国酸菜和用
绞肉机绞成的牛肉,就和许先生站在客厅后边的方桌边包起来。
海婴公子围
着闹得起劲,一会儿把按成圆饼的面拿去了,他说做了一只船来,送在我们双击可编辑删除 1。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https://img.taocdn.com/s3/m/69b40d59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e6.png)
是温和、爱开玩笑的 好老师
写一写:试写旁批
鲁迅先生在生活琐事中体现着做人做事的品质 精神。
课文中,片段二、片段七、片段八、片段十没 有写旁批,请你静静读书,仔细斟酌,在课本上, 为这几个片段加上旁批。
(3)更真挚。通篇的细节描写,基本上都是白描,几乎 无一评论,无一直接抒情,而真情毕现。尤其是写到鲁迅生 病之后的各个细节,看似完全平静的叙述,无一“悲”字, 但悲剧色彩流溢其间,读来令人心酸。
(4)更有趣味。关于鲁迅的许多富有趣味的生活细节的 描叙,可以引起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
(5)更有表现力。也就是所谓以小见大写法的最大的妙 处。文中许广平的一句话十分恰当:“周先生的做人,真是 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富 有思想含量。
上联:俭朴热忱甘于奉献 下联:无私宽广不求报答
萧红要参加“回忆恩师鲁迅先生”的征 文比赛,字数要求不超过800字。如果你是萧 红,你会选择文中的哪些片段怎样来写呢?请 你列出提纲。
(提示:请你借助旁批思考作答?)
伟
于儿子周海婴而言
人
鲁 迅
于妻子许广平而言
先
生
于学生萧红而言
丈夫、父亲、恩师
是慈祥亲切的好父亲
3.“我一走进卧室去……‘好久不见,好久不见。’ 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
语言描写。表现了鲁迅幽默随和的性格特点,为我们展 现出一个平易近人的鲁迅先生形象。
4.“鲁迅先生把海婴……‘他说不新鲜……就抹杀是不 对的。’”
鲁迅的严谨。
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值得借鉴,请合作探究并作总结。
1.语言朴实。 本文记叙了鲁迅先生的一些琐事,语言朴实,刻画了一
(64-67)
思考①:在内容选材上, 这些事例有什么相似之处?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
部编人教版 七下 3 《回忆鲁迅先生》萧红 优质课件 PPT
![部编人教版 七下 3 《回忆鲁迅先生》萧红 优质课件 PPT](https://img.taocdn.com/s3/m/9fbc45a4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04.png)
• 知不知道在山林里兴风 狂啸的老虎,还时时回 过头来看顾小老虎呢。
小结
写
语言质朴浅白清新隽永
作
善于撷取生活琐事捕捉细节
特
作者印象中的鲁迅:生活平凡随意、
色
为人宽厚仁爱,待友真诚悉心,意志坚定
伟大而平凡
怀鲁迅 (郁达夫)
萧红(1911-1942),原名张廼莹,笔名萧红,悄吟,出生于黑
龙江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为了反对包办婚姻,逃离家庭,困 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 上写作之路,两人一同完成小说、散文集《跋涉》。1934年到 上海,与鲁迅相识,同年完成长篇《生死场》,次年在鲁迅帮 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 的地位。萧红带有左翼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还有一部长篇《马 伯乐》,但质量不高。她更有成就的长篇是写于香港的回忆性 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及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如《牛 车上》,《小城三月》等。1942年1月22日死卒于香港。
• 片段三:“明朗的笑声冲下楼梯来”
• 片段3 • 片段5 • 片段9
问题式批注
评价式批注
• 片段2“他刚抓起帽子来……仿佛不顾一切地 走去,”
• 片段6“但他还是展读……夜里很深的时光” • 片段11“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十二点钟”“
还是坐着……仍旧坐在那里” • 片段13“鲁迅先生包一个纸包……随时方便”
在现代所有的中国人中,鲁迅无疑是最为深刻而且最为独特的一个, 他的遗嘱也是最为独特的一封。下面是遗嘱全文:
我只想到过写遗嘱,以为我倘曾贵为宫保,富有千万,儿子和女婿及 其他一定早已逼我写好遗嘱了,现在却谁也不提起。但是,我也留下一张 罢。当时好像很想定了一些,都是写给亲属的,其中有的是: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238e3bfb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cc.png)
可以说,虽然本文看似杂乱,但有一个情 感上的线索,全文展现出鲁迅的个性和气 质,没有一个地方有直接的赞美,字里行 间却处处透露出对鲁迅先生的尊敬、爱戴 和怀念之情。同样的,没有一个“悲”字, 但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沉重的悲伤。
拓展
自嘲
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主要作品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16本 还有书信、日记和学术著作等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广大群众争相奔 赴万国殡仪馆瞻仰遗容,中共中央也来电吊唁。22日, 送葬群众多达数万人。鲁迅遗体覆盖着上海民众所献" 民族魂"的旗子,安葬于虹桥万国公墓。
阖(hé )
校.对(jiào ) 疙.瘩.(ɡē dɑ )
揩(kāi )
深恶.痛绝( wù )
注意下列多音字的读音。
虹口(hónɡ ) 虹
虹( jiànɡ )
间断( jiàn ) 间
中间(jiān )
调羹( tiáo )
调
济
调动(diào )
不济( jì ) 济济一堂( jǐ)
(3)注意下列形近字的字形。
萧 红 (xiāo) 潇洒( xiāo) 洞箫( xiāo )
揩桌子(kāi) 楷模(kǎi) 和谐(xié)
脾 气 (pí ) 啤酒( pí) 裨将( pí)
阖家(hé )
隔阂(hé )
2. 内容梳理 选文共有66个小自然段,总共写了鲁迅先生的十五件 事情。 第1自然段:写鲁迅先生的笑。 第2自然段:写鲁迅先生走路的姿态。 第3~7自然段:写在鲁迅先生家做客。 第8~13自然段:写鲁迅先生喜欢吃的东西以及在他家 吃饺子。 第14~17自然段:写鲁迅先生的调侃玩笑。 第18~23自然段:写“我”和鲁迅先生为了天晴而快乐。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课文解析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课文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98e8379767f5acfa1c7cdd5.png)
《回忆鲁迅先生》课文解析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品味】 “明朗”可见鲁迅笑声之爽快。
(这一细节描写,使鲁迅的开明爽朗、平易近人的形象跃然纸上,可亲可近。
【段析】突出先生坦白真诚、平易近人的性格,一下子就拉近了读者与伟人的距离。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段析】通过朴素的描写,逼真又传神地把鲁迅干练、敏捷的性格特征和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坚毅精神都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鲁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他说:“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的……” 鲁迅先生生病,刚好了一点,窗子开着,他坐在躺椅上,抽着烟,那天我穿着新奇的火红..的上衣,很宽的袖子。
【品味】 针对“我”的“火红”的上衣,先生认真地发表见解。
鲁迅先生说:“这天气闷热起来,这就是梅雨天。
”他把他装在象牙烟嘴上的香烟,又用手装得紧一点,往下又说了别的。
许先生忙着家务跑来跑去,也没有对我的衣裳加以鉴赏。
于是我说:“周先生,我的衣裳漂亮不漂亮?”鲁迅先生从上往下看了一眼:“不大漂亮....。
”【品味】 “不大漂亮”是鲁迅先生对“我”这次着装的看法。
过了一会又接着说:“你的裙子配的颜色不对,并不是红上衣不好看,各种颜色都是好看的,红上衣要配红裙子,不然就是黑裙子,咖啡色的就不行了;这两种颜色放在一起很混浊……你没看到外国人在街上走的吗?绝没有下边穿一件绿裙子,上边穿一件紫上衣,也没有穿一件红裙子而后穿一件白上衣的……” 鲁迅先生就在躺椅上看着我:“你这裙子是咖啡色的,还带格子,颜色混浊得很,所以把红衣裳也弄得不漂亮了。
【品味】 画线句体现了鲁迅先生坦荡、直率的性格特征。
“……人瘦不要穿黑衣裳,人胖不要穿白衣裳;脚长的女人一定要穿黑鞋子,脚短就一定要穿白鞋子;方格子的衣裳胖人不能穿,但比横格子的还好;横格子的,胖人穿上,就把胖子更往两边裂着,更横宽了,胖子要穿竖条子的,竖的把人显得长,横的把人显得宽……”【品味】 鲁迅先生谈服饰的色彩搭配,与人的搭配,表现了他独特的审美情趣,也表现了他的知识丰富。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https://img.taocdn.com/s3/m/cc708f21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f4.png)
深层探究
提问:阅读唐弢的《琐忆》,谈谈其与课文的异同。
都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表现了鲁迅先生幽
同
默风趣的性格;都表现了鲁迅先生对青年的提携和关爱之
情以及对革命的支持。
相对课文而言,《琐忆》采撷的生活场景比较单调,
而课文却从“吃、住、待人接物”等各方面描写鲁迅先
异
生,显得比较充实。而且课文对鲁迅先生的生活细节描写
萧红是一位经常从记忆深处挖掘写作素材的作家,而这篇文章是 她这类作品的代表作。作者将自己与鲁迅交往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剪裁提炼,组织成文。节选部分共分八个生活片段叠加而成,自然空 行成段。
全文布局自由随意,用女性独有的敏锐目光悉心观察,捕捉到了 鲁迅先生许多灵动传神的细节,以质朴浅白、清新隽永的语言,于细 微之处写出了一个真实、充满人情味的鲁迅,彰显了鲁迅的思想和人 格。
尤为具体生动,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栩栩如生的鲁迅先生。
总结课文
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通过捕捉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 了鲁迅先生幽默、睿智、热情、宽容等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人物刻画充满人性,使鲁迅先生的形象栩栩如生。
拓展延伸
(1)观察和自己比较亲近的人的行为举止,采撷 具有个性的生活细节,体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2)上网浏览、查找鲁迅的相关资料,增加对鲁 迅的了解。
自学互研
1 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中国近现 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 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 《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 《生死场》。
背景链接
本文节选自萧红长篇回忆性叙事散文《回忆鲁迅先生》,作于鲁 迅逝世三年后。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af64fb69eae009591bec65.png)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导语】本文通过对鲁迅先生的笑声、走路姿态、待人接物、读书写作等日常生活细节的描述,展示了伟大的鲁迅先生的平凡生活,表现了鲁迅先生的情趣、气质以及高尚品格,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课文原文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的咳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在鲁迅先生家里做客人,刚开始是从法租界来到虹口,搭电车也要差不多一个钟头的工夫,所以那时候来的次数比较少。
还记得有一次谈到半夜了,一过十二点电车就没有的,但那天不知讲了些什么,讲到一个段落就看看旁边小长桌上的圆钟,十一点半了,十一点四十五分了,电车没有了。
“反正已十二点,电车也没有,那么再坐一会儿。
”许先生如此劝着。
鲁迅先生好象听了所讲的什么起了幻想,安顿地举着象牙烟嘴在沉思着。
一点钟以后,送我(还有别的朋友)出来的是许先生,外边下着小雨,弄堂里灯光全然灭掉了,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回去,并且一定嘱咐许先生付钱。
以后也住到北四川路来,就每夜饭后必到大陆新村来了,刮风的天,下雨的天,几乎没有间断的时候。
鲁迅先生很喜欢北方饭,还喜欢吃油炸的东西,喜欢吃硬的东西,就是后来生病的时候,也不大吃牛奶。
鸡汤端到旁边用调羹舀了一二下就算了事。
有一天约好我去包饺子吃,那还是住在法租界,所以带了外国酸菜和用绞肉机绞成的牛肉,就和许先生站在客厅后边的方桌边包起来。
海婴公子围着闹得起劲,一会儿把按成圆饼的面拿去了,他说做了一只船来,送在我们的眼前,我们不看它,转身他又做了一只小鸡。
许先生和我都不去看它,对他竭力避免加以赞美,若一赞美起来,怕他更做得起劲。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https://img.taocdn.com/s3/m/5ef18553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7d.png)
【教学目标】
1.自主阅读课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梳理文章内容,思考批注中提 出的问题。
2.揣摩重点语句、段落的含义,品味课文语言细腻的特点,体会课文 在表达方面的妙处。
3.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导入一 提起鲁迅,我们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刚
三 主题概括 这篇散文通过对鲁迅先生的笑声、走路、待人接物、工作、养病
等生活细节的描述,展示了鲁迅先生的伟大思想和高尚人格,抒发了 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1.作家作品。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曾用笔名悄吟、田娣。在鲁 迅的关怀与扶持下,萧红成为20世纪30年代文坛上活跃的女作家。长 篇小说《生死场》(1935)是她的代表作,列入鲁迅主编的“奴隶丛 书”,鲁迅亲自校阅并作序。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追忆故 乡小镇单调的美丽,写家乡人民的善良与愚昧,感情热烈真挚,文笔 清新优美。她把“揭露人类的愚昧”和“改造国民的灵魂”作为自己的艺
2.这些小事中有一个片段不是直接描写鲁迅先生的,是哪一个?这件小事 能删去吗?为什么? 【明确】第9个。不能,因为写许先生从侧面衬托了鲁迅先生。
3.这些小事体现了鲁迅是怎样的人? 【明确】既具思想家的特质和文学家的风采,又是一个对青年爱护备至 的导师和诤友,一个对妻子无比尊重的丈夫,一个体察孩子的好父亲,一 个亲切随和却又不失热情幽默的长者。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舀( yǎo )
<zd>
<zd>/
揩( kāi )
<zd>
<zd>/
碟子( dié)
<zd>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321a41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aa.png)
【导语】本⽂通过对鲁迅先⽣的笑声、⾛路姿态、待⼈接物、读书写作等⽇常⽣活细节的描述,展⽰了伟⼤的鲁迅先⽣的平凡⽣活,表现了鲁迅先⽣的情趣、⽓质以及⾼尚品格,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3课《回忆鲁迅先⽣》课⽂原⽂ 鲁迅先⽣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的欢喜。
若有⼈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的咳嗽起来。
鲁迅先⽣⾛路很轻捷,尤其使⼈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来往头上⼀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切地⾛去。
在鲁迅先⽣家⾥做客⼈,刚开始是从法租界来到虹⼝,搭电车也要差不多⼀个钟头的⼯夫,所以那时候来的次数⽐较少。
还记得有⼀次谈到半夜了,⼀过⼗⼆点电车就没有的,但那天不知讲了些什么,讲到⼀个段落就看看旁边⼩长桌上的圆钟,⼗⼀点半了,⼗⼀点四⼗五分了,电车没有了。
“反正已⼗⼆点,电车也没有,那么再坐⼀会⼉。
”许先⽣如此劝着。
鲁迅先⽣好象听了所讲的什么起了幻想,安顿地举着象⽛烟嘴在沉思着。
⼀点钟以后,送我(还有别的朋友)出来的是许先⽣,外边下着⼩⾬,弄堂⾥灯光全然灭掉了,鲁迅先⽣嘱咐许先⽣⼀定让坐⼩汽车回去,并且⼀定嘱咐许先⽣付钱。
以后也住到北四川路来,就每夜饭后必到⼤陆新村来了,刮风的天,下⾬的天,⼏乎没有间断的时候。
鲁迅先⽣很喜欢北⽅饭,还喜欢吃油炸的东西,喜欢吃硬的东西,就是后来⽣病的时候,也不⼤吃⽜奶。
鸡汤端到旁边⽤调羹舀了⼀⼆下就算了事。
有⼀天约好我去包饺⼦吃,那还是住在法租界,所以带了外国酸菜和⽤绞⾁机绞成的⽜⾁,就和许先⽣站在客厅后边的⽅桌边包起来。
海婴公⼦围着闹得起劲,⼀会⼉把按成圆饼的⾯拿去了,他说做了⼀只船来,送在我们的眼前,我们不看它,转⾝他⼜做了⼀只⼩鸡。
许先⽣和我都不去看它,对他竭⼒避免加以赞美,若⼀赞美起来,怕他更做得起劲。
客厅后没到黄昏就先⿊了,背上感到些微的寒凉,知道⾐裳不够了,但为着忙,没有加⾐裳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语文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语文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205e51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60.png)
在本次《回忆鲁迅先生》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精神魅力和对学生产生的影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对他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成就表示敬佩。然而,我也意识到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新课导入环节,我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鲁迅先生的了解程度有限,导致讨论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在导入环节增加一些背景知识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意到学生们对于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讲解重点难点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一些修辞手法和语句含义的理解仍然存在困难。为此,我尝试采用了举例和比较的方法进行讲解,但效果并不理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寻找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以便他们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
二、核心素养目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特别是与鲁迅先生生平相关的词汇;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回忆与怀念之情;
-分析课文结构,认识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展现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
-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句,领悟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与敬意;
-通过鲁迅先生的事迹,体会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及对青少年的启示。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和精神品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鲁迅先生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鲁迅精神。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课件(共30张PPT)语文七年下册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课件(共30张PPT)语文七年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24b7440b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85.png)
拓展延伸,何日君再来?
提到鲁迅先生,胡适这样说: 鲁迅是个自由主义者,绝不会为外力所屈服,鲁迅
是我们的人。 毛泽东这样说: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文化 战线上的民族英雄。 巴金这样说:
他不只是太阳,有时还是一颗大树,就像眼前的 树木一样,这树木给我们挡住了风沙,也给无数青年 人挡住了风沙。
思想家和文学家,也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之
一,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文学
不过是他传播思想的武器。
鲁迅的作品对人的精神创伤与病态进行 无止境的发掘,对中国人的“奴性”进行了 彻底的批判,是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的伟大 拷问 。他残酷地鞭笞着人的灵魂,也反对任 何形式的忍受,他始终维护人的思想的独立 性和不妥协性。
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 《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 文诗集:《野草》等
我来介绍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著名女
作家。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今属哈尔滨)一个 地主家庭。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 家出走。1932年认识左翼作家萧军,并与之结 为伴侣。后来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 上海。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 1942年病逝于香港。主要作品:《生死场》 《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散文 集《牛车上》等。
1.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但本文却大量细
致地记叙他的工作、生活琐事,这样写可以:
(1)更真实。这样的鲁迅,更让人觉得可亲。 (2)更直观。通篇都是对鲁迅的工作生活琐事的记 叙,让我们直接感受鲁迅的为人、做事、对待生活、对 待工作等许多感人之处。 (3)更真挚。通篇的细节描写,几乎无一评论,无 一直接抒情,而真情毕现。 (4)更有表现力,即以小见大。文中许先生的一句 话十分恰当:“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 怕一点点小事。”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富有思想含量。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3《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表格式)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3《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表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c2ce8e52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7c.png)
教学设计
手稿当手纸用 许先生的忙碌 去看电影坐车时谦让
以读书的方式当作休息 陪客人到深夜 夜以继日工作
检查海婴的丸子 细致包纸包 病中工作不止
教师小结:通过梳理,你可能发现文章写的是饮食起居、待人接物、休闲娱乐、读书写作,这些不为后人知晓的平凡琐事,离大众印象中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斗士形象,相去甚远,把伟人的平凡生活作为题材拍摄,真实,不落俗套。
当然
作为导演要向观众展现一个怎样的鲁迅?萧红又想展现一个怎样的鲁迅先生呢?我们再读课文,深入了解鲁迅。
(二)活动二:分析人物形象,了解鲁迅
学习方法:整理批注 归纳人物特点
活动要求:请整理批注内容,填入下图的对应位置中
作者通过女性独特视角的细心体察,撷取生活中的平凡琐事从不同侧面,以纪实的方式显示了一个真实的凡人鲁迅,一个鲜活的伟人鲁迅。
在萧红心中鲁迅是实事求是慈爱的父亲、是依赖尊重妻子的丈夫、是导师、是长者,是斗士。
他有铁骨亦有柔情,他是不屈的战士,也是亲切的长者。
人间虽然已无鲁迅,但文中鲜活的笑着、走着、工作着、爱国爱家的鲁迅仿佛和我们一起作息起居,他就
鲜活 真实 体察孩子严谨的父亲 对妻子无比倚重的丈夫
亲切幽默爽
朗的长者 对青年呵护
备至的导师 勇往直前
工作忘我的斗士
敬仰
爱戴
怀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21c179e2bd960591c67727.png)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课文原文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的咳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在鲁迅先生家里做客人,刚开始是从法租界来到虹口,搭电车也要差不多一个钟头的工夫,所以那时候来的次数比较少。
还记得有一次谈到半夜了,一过十二点电车就没有的,但那天不知讲了些什么,讲到一个段落就看看旁边小长桌上的圆钟,十一点半了,十一点四十五分了,电车没有了。
“反正已十二点,电车也没有,那么再坐一会儿。
”许先生如此劝着。
鲁迅先生好象听了所讲的什么起了幻想,安顿地举着象牙烟嘴在沉思着。
一点钟以后,送我(还有别的朋友)出来的是许先生,外边下着小雨,弄堂里灯光全然灭掉了,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回去,并且一定嘱咐许先生付钱。
以后也住到北四川路来,就每夜饭后必到大陆新村来了,刮风的天,下雨的天,几乎没有间断的时候。
鲁迅先生很喜欢北方饭,还喜欢吃油炸的东西,喜欢吃硬的东西,就是后来生病的时候,也不大吃牛奶。
鸡汤端到旁边用调羹舀了一二下就算了事。
有一天约好我去包饺子吃,那还是住在法租界,所以带了外国酸菜和用绞肉机绞成的牛肉,就和许先生站在客厅后边的方桌边包起来。
海婴公子围着闹得起劲,一会儿把按成圆饼的面拿去了,他说做了一只船来,送在我们的眼前,我们不看它,转身他又做了一只小鸡。
许先生和我都不去看它,对他竭力避免加以赞美,若一赞美起来,怕他更做得起劲。
客厅后没到黄昏就先黑了,背上感到些微的寒凉,知道衣裳不够了,但为着忙,没有加衣裳去。
等把饺子包完了看看那数目并不多,这才知道许先生我们谈话谈得太多,误了工作。
许先生怎样离开家的,怎样到天津读书的,在女师大读书时怎样做了家庭教师,她去考家庭教师的那一段描写,非常有趣,只取一名,可是考了好几十名,她之能够当选算是难的了。
3.回忆鲁迅先生
![3.回忆鲁迅先生](https://img.taocdn.com/s3/m/3abb5e3d0722192e4536f6c2.png)
连报纸也拿不动,又未曾炼到“心如古井”,就只好想,而从此竟有时 要想到“死”了。不过所想的也并非“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或者怎样 久住在楠木棺材里之类,而是临终之前的琐事。在这时候,我才确信,我是 到底相信人死无鬼的。我只想到过写遗嘱,以为我倘曾贵为宫保,富有千万 ,儿子和女婿及其他一定早已逼我写好遗嘱了,现在却谁也不提起。但是, 我也留下一张罢。当时好像很想定了一些,都是写给亲属的,其中有的是: 一,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 。 二,赶快收敛,埋掉,拉倒。 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 四,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胡涂虫。 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 或美术家。 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 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此外自然还有,现在忘记了。只还记得在发热时,又曾想到欧洲人临死 时,往往有一种仪式,是请别人宽恕,自己也宽恕了别人。我的怨敌可谓多 矣,倘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怎么回答呢?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 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
•
在多数人印象中,鲁迅先生是一个 文学家 革命家 思想家
在萧红笔下,鲁迅先生是一个(
)
父亲、丈夫、主人、 朋友、老师、长者„„
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些生活场景?请给每一部分加 上一个小标题(可以用文中的语句,也可自己概括)。
1.鲁迅的笑; 2.鲁迅走路的姿态; 3.留客吃饭; 4.调侃玩笑; 5.感染快乐; 6.阅读来信; 7.随意处理校样; 8.许先生忙碌的工作; 9. 看电影的路上; 10.先生的休息; 11.陪客和写文章; 12.吃鱼丸; 13.认真对待包纸; 14.带病工作。
凡人 作者感情: 爱戴、崇敬 赞美、怀念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 (共49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 (共49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b8edf659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66.png)
作者介绍
萧红
黑龙江呼兰县人
中国近现代女作家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 (1823年-1915年)
作品:《弃儿》、《生死场》、《孤独的生活》、 《砂粒》、《马伯乐》、《呼兰河传》
作者介绍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 (1823年-1915年)
写作背景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11月, 萧红、萧军与作家张梅林离开青岛 抵达上海。在上海,萧红、萧军经 常到鲁迅家做客,向鲁迅请教。
鲁迅先生病中不断看一个木刻画
段落赏析
这一次鲁迅先生好了。 还有一样不同的,觉得做事要多做…… 鲁迅先生以为自己好了,别人也以为鲁迅先生好了。 准备冬天要庆祝鲁迅先生工作三十年。
鲁迅先生病“好”了
结尾
又过了三个月。 1936年10月17日,鲁迅先生病又发了,又是气喘。 17日,一-夜未眠。 18日, 终日喘着。 19日,夜的下半夜,人衰弱到极点了。天将发白 时,鲁迅先生就像他平日一样,工作完了,他休息了。
段落赏析
鬼到底是有的是没有的?传说上有人见过,还跟鬼说 过话,还有人被鬼在后边追赶过,吊死鬼一见了人就贴在 墙上。但没有一个人捉住一个鬼给大家看看。
鲁迅先生讲了他看见过鬼的故事给大家听: “是在绍兴.....鲁迅先生说,“三十年前...
鲁迅先生在讲鬼故事
段落赏析
鲁迅先生不相信鬼的,在日本留学时是学的医, 常常把死人抬来解剖的,鲁迅先生解剖过二十几个, 不但不怕鬼,对死人也不怕,所以对坟地也就根本不 怕。仍旧是向前走的。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抽屉(tì)
解剖(pōu) 遭殃(yāng)
踌躇(chóu chú)
窘迫(jiǒng)
筵席(yán)
紊乱(wěn) 阖一阖(hé)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七年级语文下册各课生字词+同步练习+思考探究解析+课外阅读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七年级语文下册各课生字词+同步练习+思考探究解析+课外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b9a899b4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42.png)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生字生词】舀:yǎo用瓢、勺等取东西(多指流体)。
揩: kāi擦,抹。
捆:kǔn把散的东西用绳扎起来。
咳嗽:ké sou.喉部或气管的黏膜受刺激时迅速吸气,随即强烈地呼气,声带振动发声,这种现象叫咳嗽。
是一种保护性的反射动作。
也是某些疾病的症状。
调羹:tiáo gēng汤匙,舀汤的小勺。
绞肉:jiǎo ròu肉类制品生产中,用多刀剁肉机进行剁斩变成肉泥状的操作过程。
薪金:[ xīn jīn ]工资。
校对:jiào duì根据定本核对抄本或根据原稿核对校样,订正差错。
草率: cǎo shuài潦草,不工整。
洗澡: xǐ zǎo用水洗除身上污垢。
悠然:yōu rán闲适。
吩咐:fēn fù口头指派或嘱咐。
抹杀:mò shā彻底勾销。
疙瘩:gē dā特指结子。
深恶痛绝:shēn wù tòng jué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不以为然: bù yǐ wéi rán不认为是对的。
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同步练习】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清晨,我们迈着轻捷的步伐向学校走去。
B.对于他这种卑劣的行为,大家都感到深恶痛绝,决定不再跟他打交道。
C.当初他对奶奶的病不以为然,结果那次竟成了诀别。
D.一个月明人静的夜晚,小芳坐在院子里,悠然地吹着长笛。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用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鲁迅先生胃不大好,每饭后必吃“脾自美”药丸一、二粒。
B.刚刚我不是来过了吗?怎么会好久不见,就是上午我来的那次周先生忘记了,可是我也每天来呀……怎么都忘记了吗?C.以后我想起这件事来,私下和许先生谈过,许先生说:“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
哪怕一点点小事。
”D.刚好了,这些就都一起开始了,还计算着出三十年集。
(即《鲁迅全集》)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生命永远都是那么光鲜,它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变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忆鲁迅先生
一、教材分析
《回忆鲁迅先生》是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篇自读课文。
本单元是人物传记单元,选择了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的杰出人物,如邓稼先、闻一多、鲁迅、孙权。
他们都为人类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一单元就是要我们探寻他们的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
学习本单元,要求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理解文章内容,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特征,理解人物感情。
萧红的这篇怀人散文大体上可以分为十四个片断,短的一两行,长的八十多行,内容涉及鲁迅的日常起居,会见朋友,与家人相处,工作习惯等。
《回忆鲁迅先生》的片断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甚至略显琐碎,但在读者眼前可以浮现出一个血肉丰满、形神兼备的的鲁迅。
二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感受伟人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学习本文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人、关爱亲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细节描写,理解鲁迅先生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三说教法学法
默读、速读、圈点勾画、精讲点拨等方法。
备注: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如精读、略读、速读,加之七年级学生的自我表现欲较强。
通过阅读联系上下文,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巧设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积极推进自主、合作、探究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
(1) 感受伟人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 通过捕捉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 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人、关爱亲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二)预习检测
1、字词
学生填写《课时练》第9页“自主学习”,对改。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
说说鲁迅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2)作者主要写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哪些方面的琐事?
(四)品味细节,合作探究。
(1)从文中找出表现鲁迅个性、情趣、魅力、气质的细节描写并加以分析。
(2)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但本文却大量细致地记叙他的工作、生活琐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备注:学生思考,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引导、点拨、解疑。
(五)拓展:
通过对本篇课文的学习,你对鲁迅有没有新的认识?请谈谈你的体会。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