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典诗词表现手法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三)诗歌表达技巧之抒情方式

高中语文 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三)诗歌表达技巧之抒情方式

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三)诗歌表达技巧之抒情方式【题文】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谈论、抒情、描写。

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

其中诗歌的重要特点就是抒情,因此诗歌的抒情方式是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的重中之重。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都有对抒情方式的考查,因此在备考中我们肯定要高度重视,应娴熟把握抒情方式的内涵和高考命题、答题规律。

一、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心情,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例: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这首词写梦忆江南,李煜降宋后,懊悔长伴,追忆不断“多少恨”直接抒发作者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对,指通过对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指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谈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

间接抒情的类型与示例:1.触景生情是指人物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了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

情因景起,先有景后有情。

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首句从闺妇“不知愁” 说起;其次句承上“不知愁”来;第三句转出“忽见”二字,正是“杨柳”勾起了少妇的情思,触景生情,产生怨恨之情。

2.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指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面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抒情方式。

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周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备西夏。

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

时间是秋天,地点是塞下,具体的地方是孤城。

人物是将军和征夫。

他们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哀痛的笳声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

(完整)高中语文古诗中常见的表达技巧

(完整)高中语文古诗中常见的表达技巧

古诗中常见的表达技巧一、修辞手法1.比喻: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5.比拟: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渲染孤寂,凄清的气氛,烘托游子的哀愁。

高考复习:古典诗词表现手法之一——“对写法”

高考复习:古典诗词表现手法之一——“对写法”

古典诗词表现手法之一——“对写法”古典诗词“对写法”例说在表现怀人主题的诗歌中,诗人为了更好地表达思念亲人的情感,往往借助于一种较为特殊的表现手法――“对写法”。

所谓“对写法”,就是诗中主人公明明在苦苦思念对方,诗人却不进行直接的描述,而是从对方着笔,将这种深挚的思念之情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

“对写法”的运用最早可追溯到《诗经》。

《周南·卷耳》是一篇抒写怀人的闺怨诗作。

第一章写思妇思念远在他乡的征人:“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后三章则以思家念归的征人口吻来写的,反复铺陈他在旅途中的辛劳和愁思,从而将思妇怀人的惆怅之情从征人思归这一角度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到了唐代,用对写法写成的怀人之作更为多见。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此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

在构思上,诗人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也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却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

三、四两句诗人蹊径独辟,想像兄弟们重九相偕登高、遍插茱萸时因感到少了客居在外的自己而倍生思念之情。

这一写法,不仅有新意,而且把诗人思念兄弟的情意表达得曲折而浓郁。

高适《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夕之夜,一家欢聚。

而诗人却身居客舍,远离家人,只能眼看着外面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欢聚一堂。

承前一、二两句,诗人似乎应该倾吐此刻的思乡之情了。

可是,诗人笔峰一转,撇开自己,从千里外的家乡写起:“故乡今夜思千里。

”“故乡”,是借指故乡的亲人;“千里”,借指千里之外的自己。

意思是说,故乡的亲人在这个除夕之夜定是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想着我今夜不知落在何处,想着我一个人如何度过今夕……其实,这也正是“千里思故乡”的另一种表现。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体身。

古典诗词的十大表现手法

古典诗词的十大表现手法

古典诗词的十大表现手法古典诗词的十大表现手法古人在诗词创作中非常注重表现艺术,在写景、状物、言情、述志时,往往采用既对立又统一,既相反而又相成的辩证手法,让读者在品味赏读中获得无穷的艺术享受。

这些辩证的表现手法包括点染、虚实、疏密、浓淡、离合、雅俗、曲直、隐显、巧拙等。

1、点染点染,是国画的术语。

原指画家在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后来借用到古诗词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面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

这种手法在写景抒情的诗词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作者要抒发的感情。

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统率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以突出相思的伤悲。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其中第一句是"点",点出"伤离别";其余各句是"染",渲染伤别之情。

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词用"乍暖还寒"、"三杯两盏淡酒"、"晚来风急"、"雁过也"、"满地黄花"、"梧桐更兼细雨"来渲染自己的心绪,最后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点出"愁"的主旨。

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正宫""端正好",前面"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都是染,后面的"都是离人泪"是点。

2、虚实虚实结合是古诗词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

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一、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古诗)--------唐以前的诗歌都是古体诗。

也称古诗、古风。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

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

注意:古体诗中常常有“歌”、“歌行”、“引”、“曲”、“吟”等标志古诗的体裁。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时期的诗歌:三曹→陶渊明的诗等文人五言诗→魏晋南北朝诗歌。

唐代和唐代以后的诗人也有用古诗体写古体诗的,这类诗歌中常常有“歌”、“歌行”、“引”、“曲”、“吟”等标志。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鹅唐代骆宾王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杜甫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②近体诗近体诗,又叫今体诗(“近”和“今”都是就唐代而言的),讲求严格的格律。

近体诗从句式上说有五言、七言之分;从篇幅上说有律诗、绝句两种。

律诗的特点:①律诗分五律、七律两种。

表达技巧之抒情手法、结构技巧-2023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全国通用)

表达技巧之抒情手法、结构技巧-2023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全国通用)
长出了“旅谷”,井台上也长出了“旅葵”),主要采用以哀景写哀情的
写法,重在抒发其家破人亡、举目无亲的悲哀。
3、以乐景写乐情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天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①龌龊:指处境不如意和思想上的局促。 ②放荡:自由自在,无所拘束。
• 诗的后两句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 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快乐得意之情。这两句神妙之处,在 于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 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
以小见大
文章作品中,通过小题材、小事件和细节来揭示重大主题、反 映深广内容的写作方法。以小见大法的特点就在于抓住一事一物、 一情一景,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深入发掘,展开联想,为读者 创造一个比现实生活更为广阔、更为深远的艺术境界。
抑扬
抑,指压抑,贬低;扬,指褒扬,赞颂。 由于人物性格具有并非单一的复杂多面性,因此,在作品中最常见的 是“抑扬结合”、“抑扬并用”。 其具体手法有“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欲抑先杨”、“欲 扬先抑” 想褒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贬处落笔,而是从相反处落笔。 多用叙事来写人。
直抒胸臆:"涕泪""喜欲狂""白 日放歌"传达出了他的心情。
2、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乐景 乐情
哀景 哀情
2.借景抒情: 借助于其他景、物、人、事来委婉、含蓄、曲折地表 达感情的都可称间接抒情,感情往往隐藏于诗句的背 后。诗中最常见的,高考常考查的是借景抒情。
如: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冷寂、清凉的画面传达着离别者内心的凄苦之情。
四、鉴赏诗歌的构思立意技巧 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 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借古讽 今、托物言志等都是比较常见的构思技巧。这些技巧 对提高诗歌的表现力有很大帮助。

古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备战高考语文古代诗歌解题秘诀及训练

 古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备战高考语文古代诗歌解题秘诀及训练

02 古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狭义的表现手法,常见的有赋比兴、抑扬、联想、想象、渲染、烘托、对比、衬托、以小见大等。

但在实际做题中,当问到表现手法的时候,往往把表达方式中具体的抒情方式与描写方式也纳入其中,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用典抒情、托物言志、白描、细节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这就是广义的表现手法。

而以下所讲的则是狭义的表现手法,是除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外的常用的诗歌表达技巧。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示例: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王昌龄《采莲曲》)◎赏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技巧,将采莲少女和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让少女的罗裙和碧绿的荷叶,粉嫩的脸庞与鲜艳的荷花互相映衬,衬托出少女的清新娇艳。

少女形象在画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留下无尽的情味。

2. 渲染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

◎示例: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赏析:杜诗一连出现风、天、猿、渚、沙、鸟六个特定镜头,渲染秋江景物凄清肃杀的特点。

3.烘托。

它是通过景物描写、气氛渲染来表现某种情感、情绪的一种手法。

如《泊秦淮》中:“烟笼寒水月笼沙”,用两个“笼”字渲染出一种迷茫飘渺的气氛,从中流露出诗人迷茫苦闷的情怀,这是非常典型的烘托手法。

◎示例: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陌上桑》)◎赏析:《陌上桑》从观看者的神态来烘托罗敷的美,比从正面直接描写其形貌美在哪里节省笔墨,且更具有艺术魅力。

4、对比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高考古典诗词景物描写方法鉴赏

高考古典诗词景物描写方法鉴赏

高考古典诗词景物描写方法鉴赏1、反衬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环境寂静。

(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和心中由飘泊而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

(步骤三)约客赵师秀2、细节描写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写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

早兴白居易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觉,醒。

问: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划线句答案:细节(或动作)描写。

“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

“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到的春天到来时的喜悦之情。

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陶者梅尧臣3、对比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提问: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诗歌把长年辛劳而居室简陋的陶者与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的愤慨之情。

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梅花?请具体说明。

答:此诗用了对比修辞手法写梅花。

作者用“万木冻欲折”和“梅花孤根暖独回”“昨夜一枝开”作对比。

这样写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梅花的孤高傲雪的品格。

漫成一首杜甫4 、动静结合.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答案:用“跳鱼”的“拨剌鸣”衬托江面的宁谧安静,以动破静,愈见其静雨后池上刘攽(bān)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高考语文古典诗词鉴赏艺术手法例析课件 新课标 人教版

高考语文古典诗词鉴赏艺术手法例析课件 新课标 人教版
❖ 汉乐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头上 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 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 敷,脱帽著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前四句是正面 描写,写罗敷的服饰(fúshì)美;后八句是侧面 描写,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
❖ ②议论③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 言志等)
第十一页,共40页。
陇西(lǒnɡ xī)行四首(其二)练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请赏析(shǎnɡ xī)诗中虚实结合手法。
第三句实写战场的惨烈场面, 第四句虚写亲人的思念。 这一虚一实形成鲜明(xiānmíng) 的对比,产生了强烈的悲剧效 果。
第十二页,共40页。
第二十页,共40页。
拟人(nǐrén)
❖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有促使读者产生 联想,使描写的物、事表现的更生动、更形 象的特点。
❖ 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
❖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 鹤(báihè)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 迫不及待的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 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 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繁华景象, 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 凄凉情景,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 寄寓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第二十三页,共40页。
衬托(chèntuō):正衬、反衬
❖ 衬托。“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古垒西 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首词主要塑造的 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 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 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的地位——正衬。

诗歌常见表现手法

诗歌常见表现手法

高考诗歌鉴赏20种常用表现手法盘点在诗歌鉴赏的备考练习中,同学们常常出现对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使用时张冠李戴等问题。

为此,现将诗歌鉴赏中20种常用表现手法进行简洁盘点,以便大家更好地应对高考。

1.对比(对照)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该诗通过“春残”、“鸟稀”、“花尽”、“花飞”与“幽竹”的对比,突出幽竹的高尚精神。

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今昔对比,抒发物是人非的沧桑变化之感。

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天、残月是冷色,江枫、渔火是暖色,这是色彩的对照;霜天透明的明亮与渔火鲜艳的明亮是光质的对照。

通过对照写出作者的孤寂飘零之感。

2.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一二两句实写眼前之景,三四两句通过联想和想象虚写朋友夜泊潇湘的情状,表现了作者的惆怅和依恋之情。

李贺《将发》:“东床卷席罢,护落将行去。

秋白遥遥空,日满门前路。

”前两句写收拾停当,即将登程,这是实写;后两句写出征后将会遇到的景色,这是虚笔。

3.正意反说(反语)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写思乡之切,却正意反说,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担心听到坏消息,从而更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思乡之切。

陆游《秋思》“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纵然是天大的事也一醉罢休,但真能“醉亦休”吗?诗人不过是正意反说,表面放达,实则抒发报国无门、难以释怀的愁苦。

岑参《寄左省杜拾遗》“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运用反语,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统治者的文过饰非、讳疾忌医,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的失望之情。

4.反衬(有时与“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共用)沈佺期《独不见》“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用海燕双栖反衬少妇的孤独愁苦。

贾至《春思二首(其一)》“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用春日美好之乐景反衬诗人内心之愁苦。

古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古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古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又叫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现就古人在诗词歌赋创作中经常运用的表现手法简单归纳如下:一、用典(一)用事:借古抒怀,借历史故事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立场态度等。

(二)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加深诗词意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常见的用典意思投笔:弃文从武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长城:守边的将士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楼兰:边境之敌瑟瑟:原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折腰:屈身事人杜康:酒化碧:刚直忠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鸿雁,雁书,雁足,鱼雁:书信,音讯桑榆: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指垂老之年尺素:书信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青鸾,青鸟:传递书信的人鹧鸪: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双鲤,鲤鱼,鲤素:书信杜鹃: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五柳:隐者东篱,采菊: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鸿鹄:人有远大志向雕虫: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三径:隐士居住的地方风骚: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劳歌,渭城,阳关:送别时唱的歌曲长亭,南浦,柳岸:送别地夕阳:离别时的心情或暮年老年牧童:淡泊,田园生活烟波:离别后漂泊无依吴钩:武器或有勇武豪情明月:乡愁青云:高的地位孤雁,落帆,断鸿:孤独游子青紫:高官显爵丁香:愁心或情结青梅竹马:男女小时天真无邪一起玩耍蝉鸣:悲秋青天:清官落花:伤春落叶:秋天黄昏日暮:死亡迫近的忧惧或苍茫的历史意味飞蓬,孤蓬,归蓬:孤寂的游子西楼,望江楼:送别地或悠悠愁绪梅子:含有风情意味(梅子成熟:少女怀春)(梅雨:悠悠愁绪)二、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三、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四、衬托或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五、渲染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诗歌手法赏析难点讲解

诗歌手法赏析难点讲解

诗歌手法赏析难点讲解一:虚实结合在诗歌鉴赏中,最让学生头疼的就是手法分析题。

原因之一,就在于学生缺乏手法知识储备,鉴于此,笔者有了细讲诗歌手法的念头。

本篇主要讲讲诗歌的常用表现手法之一——虚实相生。

一、什么是“虚”与“实”古诗的“虚”,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实”则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二、古诗中的“虚”“实”运用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构之景为虚。

以《雨霖铃》为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年泪眼,竟无语凝噎。

这些诗句,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是“虚”。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三句,则是半虚半实。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三句,是想象之景,属虚写。

2、现实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之境、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为虚。

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这是苏轼游黄岗城外的赤鼻矶所见到的景象,当算是“实”。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三句,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历史画面,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的实景,故属虚写。

3、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以《虞美人》为例: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一句,写愁绪。

愁绪本是很抽象,李煜却将之化成了“一江春水”气势汹涌,不可遏止,化抽象为形象,化虚为实.又如《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两句,以少胜多,以有限之红杏表现无限之春意。

这是化实为虚。

4、侧面为实,正面为虚。

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小桥流水人家。

这一句子以温馨景象,反衬人的孤独、凄凉的心境。

三、虚实结合在古诗中的作用清朝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得很精辟:“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

”鉴于诗词篇幅十分短小,容量有限,诗人谋求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趣味、诗韵俱存,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

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伤己、感时、刺世、论史——高中咏史怀古诗教学研究

伤己、感时、刺世、论史——高中咏史怀古诗教学研究

伤己、感时、刺世、论史——高中古代怀古咏志诗词赏析教学研究宋京艳(北京市丰台二中、语文高级教师)一.高考古典诗歌鉴赏复习考试大纲要求:1.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简单一点说就是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艺术技巧的鉴赏与评价。

考生文化底蕴薄弱,鉴赏水平偏低,导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直偏低。

想要快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首先就要抓特征、明类型。

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按内容,可分为写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咏史怀古诗、悼亡诗、讽谕诗等。

每一种类型的诗歌自有其特征和规律,都能帮助我们鉴赏。

这里就谈谈怀古咏史诗的鉴赏,以提升文化素养,同时提高备考的实效性。

二.“咏史怀古诗”专题教学价值(一)“咏史怀古诗”的价值余秋雨先生说:“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我国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江山胜迹,人物风流。

尽管历史如大浪淘沙,但无数前人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留下多少辉煌业绩,令人钦佩仰慕;留下多少经验教训,让人唏嘘感慨。

于是以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题材的怀古咏史之作便出现了。

自古以来,历代文人志士所写的咏史怀古诗,以“文学的语言,史论的笔法;感人的形象,动人的议论;富于情韵的艺术境界,耐人寻味的哲理意绪”,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我国古典诗歌宝库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近年来的高考中也多有涉及。

从写作目的上看,咏史怀古诗不以咏写历史本事为主,更多的是以古证今,借史言志,书写情志。

即诗人的写作目的不是咏史,也不是怀古,而是咏怀,咏古人而见己情,咏古事而刺现世,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搏击社会现实,在咏史怀古中,蕴含着诗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无穷感慨。

借咏史怀古伤己、感时、刺世、论史,“咏史”与“言志”的结合,体现了世人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

古典诗词表现手法词典

古典诗词表现手法词典

古典诗词表现手法词典
古典诗词中的表现手法非常丰富,常见的有以下这些:
1.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夸张、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双关、顶真、谐音、互文、反语、通感、排比和反复等。

例如,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的“朱门”,用具体代表抽象。

2. 抒情手法: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情、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等。

3. 描写方法:包括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由虚到实、由实到虚;正侧面结合、点面结合、远近结合;抑扬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褒贬结合(正话反说、反话正说)等。

4. 其他表现手法:比如直抒胸臆就是直率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融情于景是将情感融入到景物之中,托物言志是通过描绘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愿望。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在诗歌鉴赏时考描写,主要是从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角度来命题。

(一)基本概念:1、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

例1:“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析】此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2、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描写是侧面描写。

例2:“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王昌龄《从军行》)【析】此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例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析】“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二)考试重心高考主要在正面描写的几个角度上命题。

(三)正面描写命题角度。

1、虚实结合(1)定义(虚实的内涵)总体说明:虚实结合是古典诗歌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

换言之,就方法而言,详细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

就对象而言,景为实,情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过去和将来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虚实结合,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回味,也可以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深沉而充分。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

分类说明:所谓“虚”,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

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捉摸到的部分;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

例2:《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

例3: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却又以实写虚,将抽象的“愁”化为具体可感的江水滚滚,新鲜美妙,让人回味。

语文教学中古诗词鉴赏方法

语文教学中古诗词鉴赏方法

语文教学中古诗词鉴赏方法的探究中国的古典文化源远流长,浩如烟海,古典诗词更是其中的一泓隽永流淌的清泉,千百年来荡涤和陶冶着人们的心灵。

近几年来,随着汉文化的普及推广和新课标改革的日益推进,古诗词的学习成了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重头戏,而古诗词的鉴赏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特别是对诗歌鉴赏的考查形式从客观选择题已经变成了主观题阐释,怎样找到一些鉴赏古诗词的基本规律,真正走进古诗意境中呢?下面笔者从近几年高中古诗词鉴赏的教学实践出发,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分析古诗词中的形象、意象及意境形象:“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写出了诸葛亮的杰出功绩;“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通过环境的荒僻塑造了李凝的隐者形象;又如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形象。

如“闲敲棋子落灯花”,通过一个动作“敲”,写出了作者久等友人不至的烦躁心情;“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借蝉自述追求高洁人格的决心。

意象是寄托诗人情感,构成诗歌意境的客观物象,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意象是构成意境的基础,意境是作者通过意象而创造的富有艺术情景的画面,领会意境必须从把握诗歌的意象入手,由此展开联想,进而理解作品内容及思想感情。

如杜甫的《江汉》:“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选取了“片云”、“孤月”意象营造凄凉的意境,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之情。

诗人漂流江汉,面对瑟瑟秋风,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欲苏”。

“落日”、“秋风”这两个意象渲染雄壮、开阔的意境,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自强不息的精神。

意境是诗词不可少的,在不同的作品中有着不同的形式。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如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

二、注意古诗词中的表达技巧学生应积累一些必需的术语,如:赋、比、兴,虚实结合,用典,联想,想象,烘托,渲染,象征,对比,抑扬,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等,并学会运用这些术语鉴赏诗词。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依据《考试大纲》要求,高考古诗鉴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

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2.鉴赏其语言;3.鉴赏其表达技巧。

评价就是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

无论是鉴赏还是评价,实质上都是考查考生对于诗歌的想象实力。

考生从哪些方面去想象,怎样去想象,如何结合诗歌本身、命题者所问、自己所想,不枝不蔓,按要求写出来,这是答题的关键。

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古诗鉴赏的答题格式”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一、形象:身份+性格例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如来,袜■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词人在词中刻画了怎样的艺术形象〔简析〕上片写身份,写人物神态,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

下片写性格,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新奇以与爱恋的心理活动,活敏捷现地刻画出来。

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净、感情丰富却又带着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二、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说明诗句)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瀑布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意象。

〔简析〕涓涓细流不辞辛苦,汇合成一落千丈、宏伟壮丽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接着向前,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

(表层含义)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

(深层含义)三、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例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凹凸。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与林间自由啼。

从诗中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简析〕通过“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由的热忱赞美,对束缚特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四、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例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表达技巧 课件(共94张PPT).ppt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表达技巧 课件(共94张PPT).ppt
• 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 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 形态。
• 再如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 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 第一句景物描写,烘托了战况的紧张;第二句侧面描写 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 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 再如 柳永《雨霖铃》中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 人完全撇开了愁、怨、相思之类直抒胸臆的字眼,也没有借助比喻、夸 张等修辞手段,而是选择了"杨柳岸"这个颇能惹人缱绻情思的场景,再 把"晓风"、"残月"这两个色调上一清新、一凄惋形象剪接进去,造成鲜明 强烈的对比和呼应,使人获得空间宽广、时间连绵的审美感受,自然而 然地形成一个朦胧、深远又带点神秘意味的艺术境界。
• 颈联进一步写动景: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 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
4、白描
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 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表现手法。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列锦),巧妙地排列开来, 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 人”眼中的凄凉景象,通过景象有力地烘托了人物的伤 感之情。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 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返回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 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于叙 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 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 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 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 楼。”

[诗歌表现手法有哪些]高中语文诗歌表现手法

[诗歌表现手法有哪些]高中语文诗歌表现手法

[诗歌表现手法有哪些]高中语文诗歌表现手法高中语文诗歌表现手法有哪些?下面随小编一起看看高中语文诗歌表现手法吧~1、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像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像明显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

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的深厚感情。

2、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

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古今人们用典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采用明用、暗用、正用和反用四种方式。

一、明用典故。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

这种现象在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是明用《史记冯唐列传》中的故事,东坡居士在这里明用这个典故,意在以魏尚自况,希望有一个象冯唐那样识才敢谏之人,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荐,派人将自己召回,委以重任。

二、暗用典故。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有时表面上看用典处似乎与上下文句融合为一,不细察则不知为用典,这就是暗用典故。

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末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表面看来好象是写“出猎”,描写猎人弯弓射狼的情况。

其实这是暗用了《楚辞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的典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典诗词表现手法精神食粮2013-08-25 15555d56b7b40102e9u1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典诗词表现手法文学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⑴、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⑵、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表达方式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

⑶、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2.拟人3.隐语(谐音)、双关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析】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

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析】"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

这是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

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情传的含蓄,"倒是无晴胜有情"。

4.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析】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杜牧的《赤壁》折戟沉砂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析】文中的"东风"指的是赤壁"火攻"的事;"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

大乔是东吴之主孙权之兄孙策的妻子,小乔石东吴主帅周瑜的妻子,此二人的命运代表了东吴国家的命运。

文中的"锁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被曹操虏去,意味着东吴的败亡。

以"锁二乔"借代东吴的败亡,既显得委婉,又显得深沉,同时又能给人联想与思考。

再举几个例子边声"通常是边塞上引发人们悲愁的风声、笛声、马的嘶叫等特声响氛围的借代;"长安"原为汉唐的都城,后世也作为其它国都的代称。

因为汉唐是汉民族强盛的代表,所以后世用作其它朝代的代指,多少寓有昔盛今衰的感慨;"阳关""折柳"寄托离别,"鹧鸪""杜鹃"寓有悲愤;"石壕村"代穷苦百姓,"长生殿"代统治阶级......。

5.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析】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6.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析】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7.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析】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8.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析】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9.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元曲小令,阿鲁威作)【析】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10.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迭题乌江亭》)【析】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11.用典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对于鉴赏者来说,如果不了解典故的含义,就不能很好的读懂这些诗歌,更谈不上鉴赏。

所以必须对作品中的"典故"有个初步的理解,透过原来典故中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所表达出的新的含义。

一般而言,古诗词中的用典有以下几种情形①点化前人语句,如《孟子》中的"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为杜甫点化,在《咏怀五百字》中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②引用神话故事,如李贺的《李凭弹箜篌引》,有"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有"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还有"吴质不眠倚佳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的诗句,都是形容李凭弹的好。

引用神话传说,能增强诗词的艺术表现力,构成奇特的艺术境界。

③运用历史故事,比如,汉文帝(刘恒)爱贾谊之才,将他从长沙招回,在宣室接见,而李商隐写《贾生》,却用"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诗句,讽刺汉文帝不能真正重用贾谊,这是对汉文帝接见贾谊的反用。

通过反用,实则慨叹自己的怀才不遇。

再如《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三、四句借用飞将军李广的典故,《史记·李将军传》中说"(李)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

"清人沈德潜认为这首诗"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

因此,三、四句是借用飞将军李广的典故,对当时领兵远征的主将进行了批评。

鉴赏古典诗词的思想内容--了解常用典故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缄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

"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

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

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8、青鸾《仙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

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

如李商隐《无题》"彭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双鲤;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10、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

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

11、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

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2、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