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咀嚼古典细枝末节,品味诗词精妙细节
咀嚼诗歌语言——浅谈高中阶段的诗歌教学
咀嚼诗歌语言——浅谈高中阶段的诗歌教学发表时间:2020-11-13T11:07:47.75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21期作者:甘小福[导读] 诗歌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重头戏甘小福四川省邻水中学摘要:诗歌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重头戏,但目前的诗歌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
诗歌教学过多、过深地挖掘了主旨,却忘了咀嚼语言。
诗歌语言的主要特质是陌生化,诗歌教学中,应从诗歌陌生化的语言形式入手,学习诗人驾驭语言的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的言语智慧。
诗歌语言陌生化的形式包括语音层面的陌生化和语法修辞层面的陌生化。
笔者试从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出发,结合诗歌教学的实际,就词类活用、名词并置、语序错综等几种诗歌语言陌生化的手法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诗歌教学、诗歌语言、陌生化中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到“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众多伟大的诗歌被传诵古今。
作为华夏五千年灿烂文明中的璀璨明珠,诗歌是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读一点诗歌,背一点诗歌,不仅能开阔视野、学习语言,而且在含英咀华的过程中,接受着华夏五千年深厚文化的熏陶,能帮助我们提高文化素养。
因此,诗歌的教学将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高中语文新教材中也编入了大量的诗歌,尤其是苏教版新教材的第一、第三、第四三册,学生几乎浸润在诗词的琼浆玉液中。
一、语音层面的陌生化波德莱尔曾说:“诗以韵律来满足人们对单调、对称与惊异的永恒的要求。
”美学家朱光潜先也曾写道:“情感的最直接的表现是声音节奏,而文字意义反在其次。
”可见,声韵节奏即韵律,最能直接表现诗人的情感,最能唤起读者的审美情趣。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声声慢》的开头连用十四个叠字,且大量选用齿音字,并且以仄声字收韵,使其怅恨之情、郁闷之怀溢于言表,读者很快就能受到声情的感染。
什克洛夫斯基主张借助于特有的节奏、韵律,从整体上打乱普通语言的正常规律,以此来使对象变得陌生,使形式变得模糊,增加感觉的困难与时间的长度。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课改研究论文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课改研究论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有目的地引入具有一定情感融入的生动场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学习气氛。
在古诗词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更能直观、形象地展示出古诗词所蕴含的意境、思想。
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重视灵活创设情境,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从而奠定古诗词教学的根底。
在现代化教学体系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教学工具、资源创设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如问题情境、多媒体情境、表演情境等。
当然,教师还应当依据实际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情境。
以《采薇》为例,这首诗歌年代比较长远,且生僻字较多,学生不易理解。
在课堂讲解之初,教师就可以先创设情境,将诗词内容浓缩成一个小故事展示出来。
其详细方法是:画面展示由于粮草不续,士兵们只好靠采野菜充饥。
春天薇菜绽出嫩芽;夏天,薇菜叶片肥嫩;秋天,薇菜茎老粗硬……的景象;或者是视频播放。
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进展适当的讲解。
接下来,教师还可以继续播放《采薇》的吟诵视频,并引导学生认真聆听,感受其中戍卒的感情变化。
这样通过一系列的铺垫,既能让课堂学习气氛到达最正确状态,也能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诗词内容,从而在随后的学习中能够很快的理解作者所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中能够通过创设情境对于古诗词教学是非常有效的。
古诗词是古汉语的高度浓缩。
只有经过反复的品读吟诵才能让学生慢慢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意境等。
况且古诗词朗朗上口,可以说品读吟诵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学习方式。
最重要的是经过吟诵,学生才能找到古诗词长短、轻重、上下、缓急的节奏,也才能慢慢感受古诗词的含义,充分理解作者情感。
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重视选择适宜的品读吟诵教学模式,从而助力于古诗词教学的开展。
以《锦瑟》为例,在完成课堂导入之后,教师可以通过三个步骤进展品读吟诵。
首先教师可以先初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播放《锦瑟》的朗读音频,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情感基调。
继而让学生根据音频尝试仿读。
其次开展品读,引导读者理解诗歌意境。
怎样加强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论文
如何加强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摘要]中国古典诗歌历史悠久,以其美感成为古今文学中的璀璨明珠。
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师所探讨的一个教学问题。
本文从把握诗歌背景、诵读、意境、意象等几个方面来探讨鉴赏古典诗歌教学,从而更好地为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服务。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策略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强调:学生要努力提高对古今诗歌语言的感受力,体味诗中的积极情感,提升审美能力和境界。
从新课标当中,我们不难看出当今语文课程改革对诗歌教学的高度重视。
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古典诗歌鉴赏更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诗歌鉴赏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很大作用。
各种文学体裁都有其独特的方面,诗歌教学的重点是品味语言、体验情感,适当传授知识。
教学方法根据不同体裁又有不同,诵读与鉴赏是学习古诗词的主要方法,初步感受诗中所传达的情感,进而通过背诵来积淀语料、加深印象,最后要“披文入情”地进行鉴赏。
一、了解背景,进入情境在古诗词鉴赏课之前,应该首先鼓励学生去搜集诗词的创作背景资料,只有在了解相关背景后,才能丰富学生对于诗词作者、社会现象、历史背景等的认识,使学生真正体会诗词的内涵,积累诗歌知识,为学生自己赏读诗歌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习诗歌有一个重要的步骤,教师要研究如何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要找到每篇诗歌的妙句之所在,应该说每篇诗歌,如果仔细研究,都能找到调动学生兴趣的突破口。
在学习时,引发学生的兴趣。
如有些诗歌可以利用背景知识及诗人的魅力来调动学生的学诗兴趣。
具体学习诗词中,我讲过柳永的词,我这样介绍柳永:有一位词人不仅是个风流才子,还是个屡试不中的补习生,常喝常醉的酒鬼,出没秦楼楚馆的浪子,仕途坎坷的小官,“奉旨填词”的中国第一位专业词人,浪迹江湖的游客,自命不凡的“白衣卿相”、“歌楼妓女”的铁哥,放荡不羁的花花公子,市井街头的自由撰稿人,惹怒皇帝的笨蛋,敢恨敢爱的汉子,无室无妻的光棍,创新发展宋词的巨匠形象生动而又诙谐的价绍,使学生情绪立刻高涨起来,有时可以利用和诗作有关的感人的故事创设情境,当然也可适当地利用直观、形象的视听手段,来激发学生对于诗歌的兴趣。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10篇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10篇第一篇:高中语文古诗词高效课堂教学研究长期以来,高中语文课本都编入了大量古诗词,这些极具代表性的蕴含传统文化精髓的古诗词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在任教学校的高一年级的4个文科班做了一项调查,其结果显示:喜欢上古诗词课的学生仅占21%;认为现阶段中学古诗词课堂教学效果较差和很差的各占36%和12%。
从这些数据反馈,教师认真思考应该如何改善教学模式,达到建立高效课堂的目的?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知识传递方式,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课堂上老师教授的知识是印象最深刻的。
针对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教学枯燥、淡化意境、忽视想象等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过不断探索和反思,总结出以下几种打造高中语文古诗词高效课堂的策略。
在导学案中要求学生查找与作者相关的资料和作品的创作背景;设置与所学作品相关的诗句与作品,使学生加强诗词文化的积累,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诗词的思想感情;设计一些鉴赏古诗词的常用方法及示例,如意象分析、比较阅读等,让学生通过导学案的预习,初步了解鉴赏古诗词的一般方法,从而提高诗词的感悟能力。
教学流程在学案中要清晰体现,让学生在课前就知道这节课要做什么。
导学案要求全体学生都参与,教师要具体安排好任务,比如每个小组负责的问题、小组中的成员负责的问题,分工必须明确,这样合作起来才能有效快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要熟知学生的特长,把合适的问题分配给合适的学生,让学生增强自信。
集体备课要多做几种方案,文理生学习可能有不同特点,因此文理科的学案要有所区别,学习程度好的班和稍差的班也要有所区别,对课堂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有可能提出的问题都要尽可能考虑到。
教师要提高应变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现行的教学体制下,教师并没能拿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从诵读中体会到古典诗词的文字美、情感美、精神美。
在讲授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笔者引导学生读出作者很复杂的感情,有对英雄人物的仰慕,有对历史风云更改的慨叹,有对当朝统治者愤懑,有为国献身的豪情,有壮志难酬的苦闷,这些感情学生都可以在朗读过程中区别、体味。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10篇【语文论文】
第一篇:高中语文古诗词高效课堂教学研究长期以来,高中语文课本都编入了大量古诗词,这些极具代表性的蕴含传统文化精髓的古诗词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在任教学校的高一年级的4个文科班做了一项调查,其结果显示:喜欢上古诗词课的学生仅占21%;认为现阶段中学古诗词课堂教学效果较差和很差的各占36%和12%。
从这些数据反馈,教师认真思考应该如何改善教学模式,达到建立高效课堂的目的?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知识传递方式,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课堂上老师教授的知识是印象最深刻的。
针对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教学枯燥、淡化意境、忽视想象等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过不断探索和反思,总结出以下几种打造高中语文古诗词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运用导学案,让学生充分做好课前预习在导学案中要求学生查找与作者相关的资料和作品的创作背景;设置与所学作品相关的诗句与作品,使学生加强诗词文化的积累,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诗词的思想感情;设计一些鉴赏古诗词的常用方法及示例,如意象分析、比较阅读等,让学生通过导学案的预习,初步了解鉴赏古诗词的一般方法,从而提高诗词的感悟能力。
教学流程在学案中要清晰体现,让学生在课前就知道这节课要做什么。
导学案要求全体学生都参与,教师要具体安排好任务,比如每个小组负责的问题、小组中的成员负责的问题,分工必须明确,这样合作起来才能有效快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要熟知学生的特长,把合适的问题分配给合适的学生,让学生增强自信。
集体备课要多做几种方案,文理生学习可能有不同特点,因此文理科的学案要有所区别,学习程度好的班和稍差的班也要有所区别,对课堂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有可能提出的问题都要尽可能考虑到。
教师要提高应变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诵读,教师要想法设法让诵读成为诗词课堂的一个亮点在现行的教学体制下,教师并没能拿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从诵读中体会到古典诗词的文字美、情感美、精神美。
咀嚼诗词的味道作文
咀嚼诗词的味道作文咀嚼诗词的味道作文平仄音韵万户晓,一代江山一代骄。
疏纸浓墨今犹在,吾辈再度领风骚。
——题记秋夜。
寒雨。
微凉。
不眠时,缱绻在古典诗词之间,咀嚼着其中的味道,或浓郁浑重,或甘爽清新,满口噙香,交织氤氲的沉香在唇齿间游弋:田园诗的恬静雅淡,边塞诗的雄浑壮美,乐府诗的通俗平易,晚唐诗的绮丽奢靡,种种香气涌入鼻腔;婉约词的凄怨含蓄,豪放词的深沉沧桑,花间词的`香艳柔和,南唐词的真挚清新,色色味道直扑唇舌。
有人时而掬起一樽清酒,面对床前明月,停杯欲问;时而脚著谢公之屐,身登青云之梯,放鹿青崖;时而盛气磅礴地呐喊:“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时而狂妄不羁地哂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他飒沓而来,为中国诗坛注入了浪漫又癫狂的元素;他仰笑而去,为后世放开了飘逸诗风的闸头。
酒入愁肠,七分酿成月光,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拈过一篇《蜀道难》细细品味,历史沉淀出的浓重感入口即化,自然的清新滑过齿龈;吞咽在喉头处的却是雄奇豪壮的快感,令人久难忘怀。
有人时而泛舟日暮溪亭,沉醉误入藕塘,惊起鸥鹭;时而慵整纤纤玉手,倚门和羞回首,轻嗅青梅;时而漫展愁绪,自怜哀叹:“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时而惆怅凄婉,茫然感伤:“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她垂泪凝眸,又生新愁;她暗香盈袖,瘦比黄花。
她在月满西楼时,独倚凭栏,吟叹出一首首人间绝句,是对家亡的无奈,亦是对国破的愤慨。
乱世美神,翩然而至,飘扬的长袖在南宋词坛上舞出了飞鸿踏雪。
取过一阕《声声慢》,仔细咂尝,却是满口酸涩,几度噎住,不得下咽。
绕指柔般的清苦萦绕在舌尖,继而滑至喉骨,更添了一份悲戚,几欲泪下。
还有人把酒问天,欲乘风归去,又恐高处风寒;还有人僵卧孤村,铁马入梦来,尚思投身报国;还有人东篱采菊,悠然见南山,真意欲辨忘言;还有人秋风画扇,人生只如初见,可惜故人心变;还有人雨歇对亭,执手看泪眼,风情无人相诉;还有人挑灯看剑,沙场秋点兵,唯留身后虚名;还有人独上西楼,深院锁清秋,离愁却在心头;还有人遥望玉门,百战穿金甲,青锋直指楼兰;还有人……还有人……时光荏苒,物转星移,时至今日,诗词的浓苦淡甘又有几人品得出,尝得尽。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论文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论文摘要:古诗词的学习重在学生的感悟自得,重在教会学生审美鉴赏。
因此,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引领策略,让学生充分感受、想象和体验古诗词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人文美。
让学生诗意地行走于古诗词之中,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他们的诗词鉴赏素养,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情感力、审美品位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高中语文教学中,作为教师,一定要注重古诗词鉴赏教学,引导学生以审美的态度走进古诗词,通过对话、涵泳、品味、感悟,并伴以积极的情感活动,能使学生从中获得丰富的感受,让他们汲取精神的养料,提升他们的鉴赏水平和审美情趣,从而满足学生主体鉴赏的需要,促进学生诗词鉴赏能力的发展。
一、对照写作背景,还原求解,体会诗词情感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诗词能反映现实,能反映一定程度的社会政治面貌。
因此,进行古诗词鉴赏教学,首先应让学生了解诗人及诗词的创作背景,知道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心态,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找到诗人感情的源头,摸清诗人感情的脉搏。
同时通过背景材料的铺垫和相关材料的渗透,能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精髓,理清全诗的脉络,理解和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情、诗意,从而引领学生走进诗词,走进诗人的感情世界。
通过这些,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提升他们的鉴赏水平和审美情趣。
杜甫的《登高》一诗,写的是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
诗中“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
但学生对此句很不理解——登山远望,站在高处看风景,“无山遮隔”,应是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的,可为什么诗人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呢?如果事先介绍了背景,学生就不难理解了。
诗人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趁机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
同时,唐与吐蕃等外族战争不断。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形势下,杜甫只能继续漂泊。
咀嚼涵咏引导品读
咀嚼涵咏引导品读摘要:文学作品的语言精妙含蓄、耐人寻味,因此,只有把握语言体味这一环节,学生才能窥探语意的内涵,体察作者的匠心,加深对作品意象的明白得。
本文介绍了引导学生体味语言的几种方式。
关键词:文学作品;语言;方式“文学是借语言来雕型描述的艺术”。
作品塑造人物、反映生活、制造意境、抒发情感等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
而文学作品不同于其他文章的特点之一,是语言的精妙含蓄、耐人寻味。
因此,语文教学只有把握语言体味这一环节,抓住气韵俱佳的词语,细细咀嚼、推敲,才能窥探语意的内涵,体察作者的匠心,加深对作品意象的明白得。
下面仅从课堂阅读教学方面谈谈引导学生体味语言的几种方式,以求教于大伙儿。
一、动作演示法它是一种以直观的方式展现事物的进展进程和转变的方式。
即依照课文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亲自演出,从而体味出语言的甘味,而且从中受到感染。
如《范进中举》一文有如此一段文字:“屠夫把银子攥在手里牢牢的,把拳头舒过来,道那个你且收着,我原是来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归去?范进道:目击得我那个地址还有几两银子,假设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
屠户赶紧把拳头缩了归去,往腰里揣……”这段文字可谓描述得细致入微,造词精妙,挖苦意味十足,有力地刻画了胡屠户贪婪爱财而又虚假的性格特点,那么怎能使学生专门好地理会呢?教学中,笔者就采纳了动作演示的方式。
第一请学生回答这一段所采纳的描述方式,划出相关的动词,接着请学生琢磨人物心理,进行动作的模拟演出,最后请一同窗上台演出。
那个学生握紧拳头一舒一缩,绘声绘色的演出,引得全班哄堂大笑起来,学生爱好大增,教室气氛活跃,学生专门快领会了屠户那种见财心喜、假意推入、口是心非的内心活动,体味出作者遣辞造句的妙处。
二、比较法把作品中所用的词语,通过各类方式进行对照、咀嚼,体会用词的准确、精美、巧妙、适合,以取得美感的方式。
运用比较法,便于求同求异,激发学生思维的踊跃性,帮忙学生发觉并把握规律,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论文4篇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论文4篇第一篇一、正确认知古诗词对于高中语文学习的积极意义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中,诗词是伟大的民族瑰宝。
古诗词映射了灿烂文明的古代文化,古诗词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厚的意境,延续流传到今天。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人文精神。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语文科目都以其丰富的内涵,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
古诗词是人文精神发展的代表。
我国的古诗词能够千古流传,是因为古诗词是时代变迁的结果,从多个角度反映了时代变迁的影像。
《诗经》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楚辞》印证着人文理念的升级。
古诗词是灵魂的沉淀,是文化的积累。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可以从根本上塑造学生的人格,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古诗词对语文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我国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闪光之处。
二、重视教学过程中的精神与审美追求古诗词教学中的核心手法就是培养学生的精神享受。
语文是思想的集合,语文在思想内涵上,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人性的光辉。
例如李白的诗浪漫而宽阔,杜甫的诗蕴含了人间真情的浓厚,陆游的诗展示着家国情怀。
古诗词会从一个又一个角度,提高学生对于精神世界的认识,从个性层次上突出审美的追求。
我国的教育重视爱国主义思想,重视人性的善良与生命的价值。
古诗词教学中,学生能够通过语句的凝练,迸发出情感的诉求,融入到情感的世界中。
这对于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培养学生自身素养的重要体现。
三、运用朗诵促进语句的理解朗诵是学习古诗词最为恰当的方法。
古诗词优美的旋律,朗朗上口的词语,会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目光。
通过朗诵能够逐渐深入到诗词的核心。
教师在课堂上运行朗诵的方法,能够引导学生体会出诗词所要表达的含义。
例如杜甫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表达的是喜悦的情绪,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的情感是忧思。
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表达的是悲壮,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是豪放的心胸,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凄婉哀伤。
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教学论文
浅谈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教学【摘要】古典诗词是古代文化的瑰宝,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提高人文素质、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等方面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这就要求教师教读古诗词应在指导学生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
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培养、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和人文精神,笔者总结出如下几种教学方法,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卓有成效,供大家批评指正。
【关键词】古典诗词教学情感技巧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然而我们许多老师在教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时,并没有真正发挥这一教材的“例子”作用,教学时教师总是对其中的每首诗词从作家背景讲起,读诗、理解分析到背诵默写各个环节都做得非常到位,可是到了高三复习才发现,所学知识除了积累一些诗词名篇之外几乎没有多大作用,而这些诗词名篇在高考试卷上不会出现,也不在高考背诵篇目之列。
笔者就以高中语文唐诗宋词的教学为例,具体说说如何依托“教材”这个“例子”进行高考诗词鉴赏教学。
1.指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立意许多诗词,因为创作时代不同,具有不同的风貌;同一时代,思想感情不同的作家,其作品也具有不同的情调;同一作家在不同的时段、处境中的作品也会有不同的情趣。
因此,在鉴赏诗词时就必须结合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经历遭遇等相关情况来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诗词思想内容,理解其想要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否则,便无法真正读懂。
如杜牧的绝句《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如果单单把它看成是一首咏江南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春景的绝句,那便只能说理解了一点点,只有联系创作背景才能理解在一片生机之外作者的写作意图:“帝王所都而四百八十寺,当时已为多,诗人侈其焉。
”(张表臣《珊瑚钩诗话》卷二)诗人对唐代的统治者提倡佛教,大量兴建楼阁台殿表示不满。
因此三、四句即景生情,借南朝梁武帝四次舍弃帝位去当和尚,大臣们赎回他四次,当时所建楼宇不计其数,而如今所剩无几的历史史实,讽谏统治者吸取教训,不要重蹈覆辙。
比较咀嚼探究异同 鉴赏诗歌丰富底蕴
1052020.7-8•初中工作室采风本版编辑/佩 兰比较咀嚼探究异同 鉴赏诗歌丰富底蕴◎张伟东(哈尔滨市第三十五中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古诗词语言高度凝练,意蕴丰富,具有独创性。
古诗词教学应抓住其有尽的“言”,探究其无穷的“意”。
比较阅读是在有限的语言材料基础上,打开视野,拓展外围作品,对照参悟。
鉴赏品析则在尊崇诗歌独特审美意蕴的前提下,可使学生的人文底蕴逐渐丰厚。
一、比较阅读,殊途同归比较阅读是一种“以诗解诗”的策略,既能加深对诗歌文本的理解,又能使学生在多首诗歌的比较鉴赏中扩大阅读面,增强阅读感受,提高阅读能力。
教师可以统编教材古诗词选文为核心,适当辐射周边篇目。
1. 第一层级(七年级):咬文嚼字的文本意识——引导学生把诗学透。
七年级重在咀嚼文本的基础训练,不应走马观花。
面对单一文本时,学生未必能发现其更深的内涵,有时也并不重视对文本的研磨。
这时就需要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进行互文参照,引导学生细读文本,这样才能把诗词学透。
摘要:古诗词教学应抓住其有尽的“言”,探究其无穷的“意”。
比较阅读和鉴赏品析着重于文本细读和文本意蕴的深入探究,是学习古诗词的两种重要方法,也是挖掘诗歌主旨的重要措施。
这种深度咀嚼和品析,可让学生的底蕴越来越丰厚。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 比较阅读 鉴赏品析 层级策略 点关注。
授课时,教师适当引导,给予学生时间进行合作探究,观测学案运用情况,按需调整教学,并进行点评、反馈。
学生要主动利用学案,课中积极展示交流,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课后反思归因,优化学案的使用,力求做到能够运用学案独立分析诗歌,并在此过程中发现规律,习得自学古诗词的一般方法,以及诗歌分类(如叙事诗、边塞诗等)的具体方法。
学案并非唯一辅助,规范的预习内容,以及课堂上清晰有序的教学流程,都可代替学案。
3. 第三层级(九年级):搜集资料,个性品诗。
九年级学生要在自学的广度和深度上更进一步,不可依赖于教师的“投食”,应善于借助多种渠道,如图书馆、网络等,获取更多外部资源来品析诗歌。
品诗意与哲理,咀嚼语文至味
品诗意与哲理,咀嚼语文至味作者:盛莺来源:《新课程·上旬》 2012年第22期“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尊重,课堂活跃了,学生动起来了,思维发散了,参与热情提高了,但是与此同时,有些老师难免矫枉过正,使课堂教学有流于浅薄的倾向,所以,笔者撰此文,呼吁多给语文课一些“语文味”。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对我们的母语,即汉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让学生从中得到一种语文素养。
语文是具有独特魅力的学科,它满贮着诗意与哲理。
语文课承载着爱与美,承载着历史与文化,承载着社会与人生,它包罗万象,内涵丰富。
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意识到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学科,它应该是走进学生灵魂的学科,应该是传承文化的学科,应该是塑造精神巨人的学科。
让语文课充满智慧的灵光,让诗意与哲理在学生的心田绽放芬芳的花朵,这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师引以为豪的美丽使命。
一、咀嚼情感,把握语文的精神内核语文教材中精心选入的课文,包含着丰富的情感。
一篇篇课文都是因“情”而作,字字句句都浸透着作者的“情”,流动着作者的“情”。
在教学《春望》时,我们共同体会“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苍凉悲壮;在诵读《行路难》时,我们高声吟咏“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潇洒豪迈;在欣赏《使至塞上》时,大家舒展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塞画卷而心驰神往;在品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孩子们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迷醉不已。
在一首首诗词中,在一篇篇课文中,作者饱蘸自己的情感写下的文字,我们也应该带着饱满的情感去回味,去走进作者的心灵,让自己隔着时空与作者对话,与作者的思想碰撞。
我要求学生在学每一篇课文的时候一定要带着饱满的感情去投入,我自己当然也是首先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
在学习《枣核》这一课时,我就和学生探讨了中国游子的思乡情结,让学生课下去搜集古今表现思想情感的诗词、文章,阅读课上朗诵、交流。
到了阅读课上,学生都情绪激动地朗读自己精心搜集的作品,我则把自己创作的一首乡愁诗读给大家听,身为游子的我读着读着,情不能自已,泪水润湿眼眶,学生深受感染,有的学生也落下泪来。
反复咀嚼,品古诗词之味
反复咀嚼,品古诗词之味作者:黄丹英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2年第01期我国的文学宝库中,有数量可观的古诗词,后人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来概括其历史成就。
如果把文学宝库比作一只玉盘,那古诗词就是装在玉盘中的多味瓜子。
正由于是多味瓜子,才经得起人们反复咀嚼,越咀嚼越觉得有味。
一、令人神往的山水味在古代诗词中,有很多尽情描写祖国的山水之美,使人仿佛置身于青山绿水之中。
如唐代的王维写的一首五律《使至塞上》,其中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名句,写出了古代边塞地区特有的风光:你看,一望无际的荒漠上,一缕孤烟直上云霄;黄河的尽头,一轮红日又大又圆,正缓缓地落下山去。
这两句视野特别开阔,气势特别宏大。
大漠、孤烟、黄河、落日四大景物,很具代表性,大漠是横写,是面,孤烟是纵写,是点;长河是近景,落日是远景。
全诗动静交错、远近结合,色彩鲜明。
唐代的另一位诗人李白写的一首五律《渡荆门送别》,其中有“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几句,从地上的山水写到天上的云月,诗人不满足于写实景,又驰骋想象,把水中的月影想象成从天上飞下来的一面镜子,把正在升腾的云气想象成海市蜃楼。
这几句写景状物,淋漓酣畅。
还有元朝的著名散曲家张养浩写的《山坡羊•赤壁怀古》一开始写道:“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短短几句,写出了潼关路所处的险峻的地理位置和群山的气势、黄河的情态,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读了这些优美的诗句,直觉得浓浓的山水味扑面而来,令人神往。
多读读这样的诗句,会对祖国的山水更向往、更热爱、更钟情。
二、感人肺腑的乡土味恋故土、思家乡,是许多古诗词所要抒发的情怀。
读一读这类诗词,会觉得那股乡土味感人肺腑、沁人心脾。
唐代诗人崔颢写的七律《黄鹤楼》,尾联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两句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太阳快要下山,可游子远离家乡,想乘船渡江回去,可江上烟波浩渺,无法前行,家乡只能留在梦中。
高中语文教学古诗词鉴赏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古诗词鉴赏论文
摘要:本文对古诗词鉴赏的一些关键的基本的方法,如果我们在鉴赏时能仔细斟酌,就不难抓住一首诗歌所呈现出的各种特色,在语文教学中,在这些方面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疏导,鉴赏古诗词时,就容易抓住重点,进一步准确的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
古诗词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古诗词鉴赏也是教学大纲和高考考点要求学生掌握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古诗词鉴赏基本方法的把握,在语文教学中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主要就《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对高考考点的要求,结合我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经验谈一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鉴赏古诗词,首先是分析,而后是评价。
评价古诗词,不宜泛泛而谈,应根据诗作本身的情况,抓住其要点进行点评。
一、根据语言特点进行点评
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首要环节。
诗词的语音凝炼、形象、抒情、乐感强,只有准确地理解了诗词的语言,才有可能对诗作进行更进一步的判断、评价和鉴赏。
而分析诗歌的语言,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1、遣词造句。
即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着关键作用的句子。
如唐代诗人张旭的《山中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第一句中的一个“弄”字十分精彩,赋予万物以和谐、活泼的生机、情态和意境,对全诗描绘美丽的景色,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起了极大的作。
最新-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咀嚼古典细枝末节,品味诗词精
咀嚼古典细枝末节,品味诗词精妙细节古诗词鉴赏是近几年来考核考查的重点项目。
所谓鉴赏是指读者阅读作品时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
具体来说,就是读者通过语言的媒介,获得对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或意境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强烈反应,得到美的享受,从而领略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古诗词鉴赏,对众多的学生而言都觉得有点难。
其实在鉴赏过程中如果能更多地注意作品中的“细节描写”,往往能得到一些意外的收获。
然而,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这样就不象叙事性作品那样有过多的细节描写,这就给学生把握其中的细节描写增加了难度。
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也同样不能忽视了细节描写。
那么,在理解鉴赏古诗词的时候,到底应该如何注意细节描写呢?下面结合具体的作品来谈一谈。
一首小诗,以细节为中心组成全篇,往往能显得凝炼、集中、韵味无穷。
像暴露杨贵妃贪食荔枝的腐化生活,史书有详细地记载(见《新唐书•杨贵妃传》,李肇《国史补》“杨贵妃好荔枝”条),苏东坡也以较长篇幅作了淋漓尽致的描绘(见《荔枝叹》),而在杜牧的笔下,仅凝结成四句小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元稹的小诗《行宫》,寓引古鉴今之意,抒凭吊今昔之情,向来极负盛名。
诗云:“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唐诗别裁》说它:“只四语已抵一篇长恨歌矣。
”《养一斋诗话》称它:“一十个字,足赅《连昌宫词》六百字,尤为妙境。
”究竟妙在何处?在于“小处寄慨,倍觉喝叹有情。
(纪昀)。
诗人只是选取了白头宫女“闲坐说玄宗”的细节组成全篇。
咬文嚼字,古典诗词鉴赏的六突破
咬文嚼字,古典诗词鉴赏的六突破作者:凌洋来源:《语文学刊》 2013年第5期[作者简介]凌洋,女,安徽省巢湖市人,合肥一中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
(合肥一中,安徽合肥230601)�[摘要]以周邦彦的满庭芳为立足点,以咬文嚼字为原则,从而总结出从语法现象的角度突破、从写景状物上突破、从修辞手法上突破、从文化典故上突破、从表现手法上突破、从思想情感上突破等六种诗词鉴赏的六个角度。
试将这些方法推而广之,融会贯通,指导学生进行诗词的鉴赏和品析。
�[关键词]咬文嚼字;古典诗词鉴赏;语文教学�中图分类号:H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3)05-0128-02�古典诗词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生来说也是语文学习的难点之一。
笔者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一直在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的能力。
教学初期关注古典诗词的具体鉴赏内容的分析,相当长一段时间发现学生在诗词鉴赏方面几乎没有进步。
因为学生虽然记住某首诗词的具体赏析内容,却不会自己去阅读鉴赏诗词。
明白了这一点后,给学生做了不少补充,特别是介绍了许多鉴赏的具体方法。
学生掌握了方法之后,能力有提高。
但方法多,切入点多,特别是往往一个方法举一个或几个例子,导致学生拿到一首具体的诗词之后,深感迷惘,不知从哪下手。
最后明白,必须将所有的方法用一个大的原则来进行统摄,并且要关注不同方法在同一首诗词中的灵活运用。
�首先,我选定的大的原则是字词的咀嚼品味。
在我看来,所有的鉴赏说到底就是一种咬文嚼字,对文字里层深层意蕴和情感的挖掘。
其次就是,不进行“碎片式”教学。
也就是不再仅只是一种方法对应若干例子,而是首先在一首诗中赏析语言,咀嚼字词,然后再进一步拓展延伸。
�这里,我以周邦彦的满庭芳为例,来阐释自己对古典诗词鉴赏的方法的引导。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周邦彦(宋)�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
品一字之味,解一诗之妙——细嚼慢品古诗词中词语妙用
教学篇•教学反思品一字之味,解一诗之妙———细嚼慢品古诗词中词语妙用王桂花(甘肃省酒泉市第一中学,甘肃酒泉)摘要: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去品味古诗文本精美词句,让学生去品味文本语言的魅力,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推敲中,在品读中,在鉴赏中,“润物细无声”地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提升审美认识和审美能力。
关键词:诗词赏析方法;初中语文;咬文嚼字说起“推敲”一词,不由地想起诗人贾岛的典故。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敲”字不仅仅包含有叩击门的动作,而且声响毕显,“敲”更添月夜的寂静,客人夜访的谨慎细心,显其李凝幽居之宁静,也显示了友情亲密无间。
诗人想隐居自然会选少有人来的宁静之所了。
无论“推”与“敲”,都显示了古人讲究炼字炼句,在语言的锤炼上下足了功夫,可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贾岛是有名的苦吟诗人,写诗可谓是字锤句炼,著名的“推敲”故事便源于此诗,可见诗人用字刻意求工之一斑。
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入了许多经典美文,值得我们去推敲它的词句之美。
杜甫的《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出了洞庭湖的浩瀚无垠,一“坼”一“浮”动态毕肖,诗人站在岳阳楼上,极目远眺,一片汪洋雄厚、不息涌动的洞庭湖便呈现在眼前:苍茫大地变得渺小了,雄浑的天地都像在其中日夜漂浮,给人以独特的美感,更显诗人精神空间的宏伟。
还比如杜诗《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一个“钟”字,一个“割”字,匠心独运,化静为动。
把泰山的神奇秀丽、高大巍峨、遮天蔽日之雄奇写活了。
“钟”字写尽了泰山的得天独厚,出类拔萃,大自然情有独钟于泰山;“割”字极力夸张地写出了泰山昂首天外的高俊。
“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杜甫诗歌的创作风格。
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去品味文本精美词句,让学生去感受作者语言的魅力,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在推敲中、在品读中、在鉴赏中,“润物细无声”地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从而提升审美能力。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对诗歌进行赏析的依据是语言,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更精练、含蓄,讲究用词,一首诗歌中字句不多,却要表现丰富的意象,蕴含复杂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求诗人在用字用词上做到一字传神。
高中语文论文遣词用语细揣摩 传神情境须咀嚼
思想内容、表达技巧和诗歌语言是高考诗歌鉴赏拟制题目优先考虑的因素,其中对诗歌语言的考查颇受命题者的青睐。
古人写诗很注重词语的锤炼。
刻苦求工,因此诗歌鉴赏也注重对词语妙用的欣赏。
综观近些年的高考试题,词语赏析主要体现在动词、副词的选用上,相关题目多设置为诗眼、炼字等,结合语境考查词语或生动传神,或细致传情,或创设佳境,或凸现人物性格,或比较探究等。
一、词语能传神。
所谓“传神”就是要分析词语在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凝练形象、鲜明生动的特点。
特别要注重动词、形容词、副词的咀嚼。
在鉴赏中要学会结合语境去揣摩词语的生动形象、凝练传神,进而体会词语在全句或整篇中的表达效果。
[例1](2009年高考四川卷)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题目]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人”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三万里河”指黄河,“五千仞岳”指华山,两者都在金人占领区内。
“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
“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写出了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
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做了铺垫。
[例2](兰州2009年高三模拟考)题龙阳县青草湖唐温如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湘君:尧的女儿,舜的妃子。
死后化为湘水女神)[题目]请对首句中的“老”字进行赏析。
[答案]运用拟人的手法,融情于境,生动传神。
不仅是洞庭湖被西风吹老。
诗人自己也被无情的时光吹老,一夜发白,写出了诗人因秋风而生发的悲秋之意,迟暮之感。
二、词语能表情。
所谓“表情”就是要分析词语传达出来的情感意愿。
诗歌语言既注重凝练生动、形象传神,更注重借助动词、副词来表情达意。
要善于结合全诗来揣摩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意愿。
[例3](2009年高考山东卷)寄远杜牧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题目]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答案]“悠悠”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江面的清寂,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咀嚼古典细枝末节,品味诗词精妙细节
古诗词鉴赏是近几年来考核考查的重点项目。
所谓鉴赏是指读者阅读作品时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
具体来说,就是读者通过语言的媒介,获得对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或意境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强烈反应,得到美的享受,从而领略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古诗词鉴赏,对众多的学生而言都觉得有点难。
其实在鉴赏过程中如果能更多地注意作品中的“细节描写”,往往能得到一些意外的收获。
然而,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这样就不象叙事性作品那样有过多的细节描写,这就给学生把握其中的细节描写增加了难度。
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也同样不能忽视了细节描写。
那么,在理解鉴赏古诗词的时候,到底应该如何注意细节描写呢?下面结合具体的作品来谈一谈。
一首小诗,以细节为中心组成全篇,往往能显得凝炼、集中、韵味无穷。
像暴露杨贵妃贪食荔枝的腐化生活,史书有详细地记载(见《新唐书•杨贵妃传》,李肇《国史补》“杨贵妃好荔枝”条苏东坡也以较长篇幅作了淋漓尽致的描绘(见《荔枝叹》而在杜牧的笔下,仅凝结成四句小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元稹的小诗《行宫》,寓引古鉴今之意,抒凭吊今昔之情,向来极负盛名。
诗云:“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唐诗别裁》说它:“只四语已抵一篇长恨歌矣。
”《养一斋诗话》称它:“一十个字,足赅《连昌宫词》六百字,尤为妙境。
”究竟妙在何处?在于“小处寄慨,倍觉喝叹有情。
(纪昀)。
诗人只是选取了白头宫女“闲坐说玄宗”的细节组成全篇。
按说,这些宫女从红颜到白发,在冷宫痛苦熬煎了一生,其罪,非玄宗而谁?她们应该怨玄宗、怒玄宗、恨玄宗,然而,诗人抛开了许多激烈的事情不用,只是让这些宫女,闲坐无聊,数说玄宗昔时的繁华,谈资以消磨时光。
如今,她们既不愤激,也没有感叹,只是麻木地说说而已,甚至谈起自己的过去,像谈论别人的故事一样,心如死水,无怨无恨。
“闲坐说玄宗”看似轻笔带过,然而,厚积薄发,蕴含了诗人多少不胜今昔之感慨!所以,沈德潜赞曰:“只说玄宗,不说玄宗长短,佳绝!”
下列小诗,都是以细节描写为中心组织全篇,显得摇曳多姿,昭畅述情,各显其妙:鸣铮金栗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李端《听筝》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燕窝。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张祐《咏内人》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秋思》
驴肩每带药囊行,村巷欣欣夹道迎,
共说向来曾活我,生儿皆以陆为名。
——陆游《山村经行因施药》
城南倒社下湖忙,阿老龙钟七十强。
犹有嫁时尘埃镜,东涂西抹不成妆。
——陆游《阿老》
李端的《听筝》,以“时时误拂弦”的细节,传达出人物微妙的心理情态;张祐的《咏内人》,以“剔开红焰救飞蛾”的细节,表现了宫女幽居深宫的哀怨;刘禹锡的《乌衣巷》,通过“燕子”的细节,抒发了古今盛衰的感慨;特别是张籍的《秋思》,运用细节描写,更是平中见奇,有点铁成金之妙。
《秋思》表现的是行客思念故乡的常情,前三句平平常常,“意万重”也好,“说不尽”也好,只是一般地直抒胸臆,眼看此诗在平庸的叙述中失掉了艺术的光辉,然而,最后结出“行人临发又开封”,使境界突现,形神逼露,骤然振起了全篇的精神,致使潘德舆在《养一斋诗话》,推崇为“七绝之绝境,盛唐巨手到此者亦罕”。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又可以看到,在古典诗歌中,细节描写同样有着奇妙的作用。
细节在作品中不是孤立的,也不是机械拼凑的细节再奇妙,也不能为细节而细节。
判断细节的价值,一要看它是否有益于主题思想的阐明,二要从作品的整体来考察,看它是否是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
不表现思想的,游离的细节,无论怎么生动,也是没有意义的。
同样,给作品随便拼凑,硬贴上去的装饰细节,也是多余的,正如一块漂亮的丝绸补丁,硬缀在破麻袋上,并不能使破麻袋生辉,反因不谐调破坏了艺术的完整性。
然而,像杜甫《北征》诗中,描写“小儿女”身上的补丁:“天吴及紫凤,颠倒在短褐”,运用这个细节来表现杜甫家人艰难的生活,就很有力。
破衣服补上这块颠三倒四的绸子补丁,说明其家人穷得连一块合适的补丁也没有,在“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的气氛烘托下,又与小儿女“垢腻脚不袜”的形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显示了细节的艺术生命力,耐人寻味。
艺术的特质在于它的形象性,而鲜明的形象和细节描写是分不开的。
常言道: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片枯叶能显现肃杀的清秋,窥一斑而见“全豹”;文学作品中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也能获得这种“见微而知著”的效果,不可一概排除。
当然,艺术描写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就诗歌来说,诸如比喻、夸张、景物烘托、气氛渲染等等,都是成功的艺术手法,而运用活生生的细节,集中、凝炼、鲜明、生动地体现神韵,自有其奇妙的艺术功效。
在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中,“不求甚解” 固然是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提高学生想象能力的有效途径,然而,有时候对细节描写上的“吹毛求疵”却能让学生更深一层感受到语言艺术的无限魅力,进一步领悟到诗歌艺术的精髓,从而达到形神合一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