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校本课程

合集下载

【校本教材】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教案《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

【校本教材】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教案《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

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2.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使学生了解古代礼制文化,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诚信、友善、尊重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原文解析a. 让学生熟读并理解《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原文。

b. 分析文中的关键词、句式和修辞手法。

c. 讲解文中涉及的古代礼制文化。

2. 第二课时:主题讨论a. 引导学生思考文中“大道之行也”的含义及其现实意义。

b. 分组讨论,分享对文中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3. 第三课时:案例分析a. 选取与主题相关的古今案例,进行分析。

b. 让学生结合文中观点,评价案例中的行为。

c. 引导学生从中汲取道德修养,提升个人品质。

4. 第四课时:名篇欣赏a. 推荐与本文主题相关的名篇佳作,进行欣赏。

b. 分析名篇佳作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c.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5. 第五课时:实践活动a. 组织学生进行以本文主题相关的实践活动。

b. 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价值观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c. 汇报活动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欣赏法、实践活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2.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原文的理解和感悟。

3. 实践活动报告: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

4. 综合测试: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原文及注释。

2. 参考资料:相关古代礼制文化资料、古今案例。

3. 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六、教学内容6.第六课时:文言文翻译技巧a. 针对《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中的难点句子,教授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分析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分析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分析作者:余炎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9年第03期我国目前已经实施了教学改革,因此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需要在原有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对其展开开发和应用,将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价值充分开发出来。

一门课程相当于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课程建设是目前课程改革中的关键内容,本文将针对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研究其完善优化方式。

一、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特点和原则(一)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特点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课程目标设置的多元化,其中主要包括知识能力、过程方法以及情感价值体验三方面,与传统培养目标不同,在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课程目标具有多元化的特点,能够对学生展开全面有效的培养。

另外,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将多种目标相互组合,适应学生发展培养的不同需求。

第二,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较强,语言是人们沟通的主要工具,语文本身就具有非常强的综合性,内容也较为丰富。

因此在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在原有基础上,拓展语文知识内容以及学习途径,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宽广的学习空间。

第三,课程资源丰富,这一点在《新课标》中就已经指出,高中语文校本课程资源除教学资源之外,还需要课外学习资源,甚至日常生活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

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对其中包含的资源进行整合,使其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知识认知水平相互结合,给予学生良好的学习条件。

第四,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灵活性,由于语文学科具备一定的人文特点,因此其中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因素,而在新课标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潜能进行充分挖掘,保证学生学习的均衡性以及个性化。

教师可以将讲课地点设置在图书馆、实验室甚至室外,不仅仅限制在教室中,提升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过程中的灵活性。

(二)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原则第一,发展性原则。

在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需要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条件,同时保证教师职业的发展,针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展开培养,这种方式能够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完整版)高中语文校本课程

(完整版)高中语文校本课程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选题人:黄开科一课题名称:《中国古代诗词及现当代诗歌选讲》二课程内容提纲(初稿)(一)先秦两汉诗歌1 诗歌的起源和本质解说2 先秦两汉诗歌发展概述3先秦两汉诗歌选讲(二)唐宋诗歌1 唐宋诗歌发展概述2 唐宋诗歌选讲(三)唐宋词1 唐宋词发展概述2 唐宋词选析(四)中国古代戏曲1 中国古代戏曲概述2 中国古代戏曲选讲(五)中国现代诗歌1 中国现代诗歌发展概述2 中国现代诗歌选讲(六)中国当代诗歌1 中国当代诗歌选讲2 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现状解说三课程三维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了解各个时代代表性的诗人和诗作,了解诗歌的流派特征和发展情况;通过对中国诗歌发展历程的介绍,使学生对中国诗歌发展有一个史的印象。

2技能目标:掌握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艺术技巧,学习品味诗歌语言,分析诗歌意象,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学习尝试创作诗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技巧和表达能力。

3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中国诗歌发展史,了解祖国深厚灿烂的文化,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积极借鉴和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的精髓,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并树立积极进取的价值观。

四课程实施计划1课程目标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了解各个时代代表性的诗人和诗作;掌握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艺术技巧,学习品味诗歌语言,分析诗歌意象,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通过学习中国诗歌发展史,了解祖国深厚灿烂的文化,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 基本要求学习诗歌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诗歌发展历史;通过诗歌诵读训练,提高诗歌朗诵能力;学习品位诗歌语言和分析诗歌意象、把握诗歌表现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学习诗歌创作,提高写作能力。

3 主要课程诗歌基本理论介绍;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历史,古代诗词鉴赏;现当代诗歌发展史,现当代诗歌鉴赏;当代诗坛现状。

4 课程结构比例诗歌基本知识2课时,诗歌发展简史6课时,诗歌鉴赏8课时,诗歌朗诵比赛安排2课时。

五教学方式课堂讲解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整体感悟与课堂讨论相结合,重视诗歌诵读训练,拟举行两次诗歌朗诵比赛并请专家给予指导,尝试进行诗歌创作并给予指导。

以通用技术为基础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

以通用技术为基础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

课程研究以通用技术为基础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黄俊摘要:在进入新课标教学模式后,课程体系再次多元化,在新课标的改革要求下,广西很多高级中学都开设了自己特色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并非一般的课外兴趣课,而是学校课堂教学拓展延伸需求的课程,是学校课堂教学的补充。

以通用技术学科融合学校校本课程的探索性教学内容也进入到教师们研究的教学范畴,探索和开发高中各学科校本课程,多角度多思维地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从而全面推动学校整体教学的科研化。

关键词:通用技术;校本课程;经典诵读;世界之窗一、关于通用技术和校本课程的相关概述以前我们教育的目标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现在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多了一个“劳”字。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把课堂教育中信息技术和劳动与技术教育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技术实践素养为目的,是国家规定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教师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对学生进行教学,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学习中实践”。

技术课程具有高度的综合实践性,是对学科体系的一种跨越。

它强调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与综合运用。

既然有高度的综合性,那么,融合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开展校本课程就具有操作性了。

我们学校的校本课程主要是对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学校教师个人技能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爱好兴趣、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我们高二语文组,研究了2017年高考和2018年的高考作文,发现高考作文的导向指向国家的热点题材和重大题材,具有时代性,考查了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和对社会的观察能力,而我们学校是内宿制管理,学生很难做到及时了解当下热点事件和重大事件,鉴于此,我们高二语文组决定开设“经典诵读”和“世界之窗”校本课程,让学生了解民族经典文化和当下发生的热点事件和重大事件,并让学生讨论,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和人生观。

二、通用技术+校本课程的价值(一)通用技术+语文校本课程是一门学科间结合的课程通用技术具有极高的综合性,它强调各学科、各方面知识的联系和结合运用。

【校本教材】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教案《报任安书》

【校本教材】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教案《报任安书》

《报任安书》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报任安书》,让学生了解作者司马迁的人生经历及其创作背景。

2. 掌握并运用文言文基础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 深入分析《报任安书》中的主旨思想、人物形象、叙事手法等,领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作者背景介绍:司马迁的生平和创作《报任安书》的背景。

2. 文言文基础知识:词语、句式、语法等。

3. 文本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安排、主旨思想等。

4. 情感态度:作者对任安的评价及其自身情感的表达。

三、教学重点1. 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掌握。

2. 文本内容的分析与理解。

3. 情感态度的把握。

四、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生僻词语的理解。

2. 文本深层次含义的挖掘。

3. 情感态度的体会。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者背景、文言文基础知识、文本分析、情感态度等。

2. 互动法:学生提问、小组讨论、分享心得等。

3. 实践法:让学生模仿《报任安书》的风格,进行写作练习。

教案内容示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简要介绍司马迁的生平和创作《报任安书》的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 遇到生僻词语,查阅字典,学习文言文基础知识。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文言文基础知识,如词语、句式、语法等。

2. 分析文本内容,如人物形象、情节安排、主旨思想等。

3.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四、互动环节(10分钟)1.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2. 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观点。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强调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

3. 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文言文基础知识。

2.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主旨思想等,写一篇短文。

3. 模仿《报任安书》的风格,写一封信给自己的朋友。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意义-文档资料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意义-文档资料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意义开发并利用好乡土文化资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不仅有利于改变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更“接地气”,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主体参与性、创造性思维,让学生灵性飞扬,为社会培养具有深厚人文素养、开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一、以乡土文化开启灵性之源生活中有很多宝贵的文化资源可以挖掘和利用,如果能很好地开发并利用它们,必将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成效,同时也能赋予学生一双想象的翅膀,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意识。

以道教传统、红色文化资源、景德镇陶瓷为代表的江西古文化饮誉海内外,《水浒传》开篇浓墨重彩描绘的龙虎山是道教发源地和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天师世家”的世居之地,号称“中国道家第一山”,其中“道家祖庭、丹霞地貌、春秋战国时期古越崖墓悬棺”又珠联璧合,成为本地乡土文化的一大亮点。

如此种种深厚的本土文化资源,开发并利用好,必将开启语文校本课程的灵性之源。

二、以人文素养点亮德育之光开发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必须以强化德育功能、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基本原则。

在物欲泛滥的当今社会,很多学校教育只是单纯地灌输知识技能,教会学生“如何而生”的本领,却忽略“为何而生”的教育。

学生也局限于太狭窄、太专业化的知识技能,而忽略了最基本的人文素养和创造意识,也就很难造就具备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以及人道主义精神的社会栋梁。

巧妙地借地方的人文素养文化点亮“语文校本”的德育之光,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感,进而更好地突出教育的德育作用和社会责任。

杰出的先贤、光辉的历史都可以融入于高中语文校本课程之中,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理念,从而具备社会责任意识和勇于担当的主人翁精神。

三、以创造意识培育智慧之果高中生正处在这种创造潜能最活跃的涌动时期,他们总跃跃欲试,想实践。

如果学校和教师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他们的这种内心需求,那么学生的好奇心就将在日复一日的失望中丢失,创造意识也会在烦琐芜杂的日常生活中麻木,跃跃欲试的勇气、学习的积极性也逐渐丧失。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呈现形式和内容设置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呈现形式和内容设置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呈现形式和内容设置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呈现形式和内容设置1。

教学理念:语文教育要树立起文化自觉,在追求人文与科学交汇的知识基础上更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关注人生的意义、时代的脉搏、国家的前途,使受教育者增强对民族的认同感、责任感、自豪感和使命感。

具体做法如下:一是注重德育渗透,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是全面落实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是加强对各种语文实践活动的指导,帮助学生获得亲身经历,提升语文能力。

四是加强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构建语文学习支持服务系统。

五是改进教学方式,注重发展语言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是关注个体差异,尊重个性特长,促进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有效开发学生的潜能。

2。

教学模式:从学科知识、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都力图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

首先,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其次,丰富语文知识,给他们以思维的自由;再次,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最后,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他们不再感到学习语文是一种负担。

3。

学习方式:根据各地区的情况确定不同的学习内容,同时注意保持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的融通。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我们都知道教师要备课,但很少有人问教师应该怎么去备课?也许有人会说老师只需要看课本就行了!其实不然,教师所做的准备工作要比看书复杂得多。

教师应该备什么呢?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语文课堂教学尤其是要讲究艺术。

那么,一堂课究竟应该包含哪些基本要素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篇优秀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一、教学目标: 1.能准确地背诵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

2.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3.读懂浅易文言文,初步感知古典诗歌的一些艺术特点。

4.联系上下文,揣摩某些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5.注意文章中常见的文言现象。

6.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教案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教案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教案【篇一: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朱昌球一、定位及目标制订本方案旨在规划、设计、实验、探索、研究、总结中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主题、内容以及途径和方法,加强初、高中语文教师的合作与交流,促使教师深入学习新课程理论,认真研究语文学科的课程标准,积极参与中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开发。

二、具体目标和研究内容(一)中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开发1、?书册阅读?部分人物传记类围绕立志成材、心理辅导、发明入门、学习方法等主题,在初中一年级开设一学期的?领袖人物?和?科技精英?的人物传记阅读课并开展其他一些阅读活动和参观游览活动。

科技专著类围绕?观察与发现?、?发明与革新?、?实验与探究?等主题,在初中二年级开设一学期的?中国科技?和?世界发明?的科学专著阅读课并开展其他一些阅读活动和学习小报展示活动以及小论文评比活动。

文学鉴赏类围绕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大文学体裁,配合新教材的教学(高中语文新教材加大了?文学?的含量),在高中一、二年级开设文学作品阅读课并开展其他一些鉴赏活动。

2、“研究性学习”部分初、高中课内开展主题阅读研究。

初、高中课外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二)中学语文校本课程的《教学参考教材》的建设和开发初一上学期,现代诗文,着重于学生的“人格魅力”的熏陶和“理想主义”的培养,编写好《毛泽东诗词导读》和《现代科技散文导读》;初一下学期,古典诗文,着重于学生的“思想原创”的学习和“艺术情趣”的感悟,编写好《〈论语〉导读》和《唐诗宋词导读》;初二上学期,科普专著,着重于学生的“知识视野”的扩展和“科学理趣”的培养,编写好《〈梦溪笔谈〉导读》和《〈海国图志〉导读》;初二下学期,名人传记,着重于学生的“气节操守”的教育和“人生真谛”的了解,编写好《〈名人传记〉导读》和《“领袖传记”导读》)。

高一上学期,《〈论语〉新释》;高一下学期,《〈老子〉导读》;高二上学期,《〈易经〉导读》;高二下学期,《“四大名著”导读》。

新高考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校本课程

新高考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校本课程

新高考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校本课程
新高考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校本课程是指以新高考改革为背景,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根据学校自身的教育资源和特点,开发和实施的具有本校特色的语文课程。

该课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语言建构与运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理解、运用和表达能力,包括词汇、语法、修辞、写作等方面。

2.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阅读、写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逻辑性思维等。

3. 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

4. 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新)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新)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朱昌球一、定位及目标制订本方案旨在规划、设计、实验、探索、研究、总结中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主题、内容以及途径和方法,加强初、高中语文教师的合作与交流,促使教师深入学习新课程理论,认真研究语文学科的课程标准,积极参与中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开发。

二、具体目标和研究内容(一)中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开发1、“书册阅读”部分人物传记类围绕立志成材、心理辅导、发明入门、学习方法等主题,在初中一年级开设一学期的“领袖人物”和“科技精英”的人物传记阅读课并开展其他一些阅读活动和参观游览活动。

科技专著类围绕“观察与发现”、“发明与革新”、“实验与探究”等主题,在初中二年级开设一学期的“中国科技”和“世界发明”的科学专著阅读课并开展其他一些阅读活动和学习小报展示活动以及小论文评比活动。

文学鉴赏类围绕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大文学体裁,配合新教材的教学(高中语文新教材加大了“文学”的含量),在高中一、二年级开设文学作品阅读课并开展其他一些鉴赏活动。

2、“研究性学习”部分初、高中课内开展主题阅读研究。

初、高中课外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二)中学语文校本课程的《教学参考教材》的建设和开发初一上学期,现代诗文,着重于学生的“人格魅力”的熏陶和“理想主义”的培养,编写好《毛泽东诗词导读》和《现代科技散文导读》;初一下学期,古典诗文,着重于学生的“思想原创”的学习和“艺术情趣”的感悟,编写好《〈论语〉导读》和《唐诗宋词导读》;初二上学期,科普专著,着重于学生的“知识视野”的扩展和“科学理趣”的培养,编写好《〈梦溪笔谈〉导读》和《〈海国图志〉导读》;初二下学期,名人传记,着重于学生的“气节操守”的教育和“人生真谛”的了解,编写好《〈名人传记〉导读》和《“领袖传记”导读》)。

高一上学期,《〈论语〉新释》;高一下学期,《〈老子〉导读》;高二上学期,《〈易经〉导读》;高二下学期,《“四大名著”导读》。

(三)中学语文校本课程的课型的建设和开发具体开设以下四种课型:1、诗歌诵读课现代诗歌和古典诗歌,着重于学生的“人格魅力”的熏陶和“理想主义”的培养。

高中语文:天津实验中学语文校本课程系列讲义之叙事视角例谈

高中语文:天津实验中学语文校本课程系列讲义之叙事视角例谈

天津实验中学语文校本课程系列讲义——叙事视角例谈天津实验中学杨永林一、教学目标1.让同学们感受近代东方文学魅力;2.锻炼同学们自我品评作品的能力;3.介绍叙事视角的简单知识。

4.组织同学们进行写作尝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介绍叙事视角的简单知识。

三、教法、学法。

注重学生的整体感知,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分析,简单介绍叙事视角的知识,并且安排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学课时:2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作品阅读安排同学们自主阅读日本作家及川龙之芥的短篇小说《竹林中》。

体会其艺术特点。

二、分组讨论组织同学们讨论:读了《竹林中》后,觉得它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别之处?三、教师总结:介绍叙事聚焦的简单知识。

叙事聚焦指描绘叙事情境和事件的特定角度,反映这些情境和事件的感性的观念和立场,强调的是叙述者(叙述者,是小说中介于“作者”与人物之间的角色,他以自己的声音向我们讲述故事,一般情况下,一部小说只能有一个叙述者)借助人物以什么样的角度进行观察,并以此角度来讲述故事。

聚焦叙事又分为三类:(一)无聚焦或零聚焦叙事,在这一类中,叙述者比人物知道得多,而且是叙述者比任何人物知道得都多,即叙述者>人物,如英国作家菲尔丁的《大伟人江奈生·魏尔德传》。

(二)内聚焦叙事,叙述者只叙说某个人物知道的情况,而且他知道的原则上与这个人物知道得一样多,即叙述者=人物。

它又可分为三小类:1、固定式内聚焦,聚焦始终固定在同一个人物身上,为各类侦探小说所广泛应用;2、不定式内聚焦,聚焦在不同的人物身上转换,如法国作家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聚焦人物首先是查理,然后是爱玛,接着又是查理;3、多重内聚焦叙事,几个人物多重聚焦在同一件事上,如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竹林中》,就是通过几个人物的供词或忏悔对同一事件进行了反复聚焦。

(三)外聚焦叙事,叙述者说的比人物知道得少,即叙述者<人物,如美国小说家海明威的《杀人者》,我们只能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到人物在活动,却无法弄清他们的思想。

【高中】高中语文校本选修课程开发的思考与探

【高中】高中语文校本选修课程开发的思考与探

【关键字】高中高中语文校本选修课程开发的思考与探索南宁沛鸿民族中学韦燕智内容提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已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语文校本选修课程开发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

根据学校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结合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以师生探究式学习为主要教学方式,充分开发学校语文教学资源,满足新课程标准下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需要,重点开发课程拓展型、学校特色型、学科综合应用型、网络应用型、学生综合活动性以及学生兴趣型高中语文校本课程。

关键词:高中语文、校本、选修课程、思考、探索一、我国语文校本选修课程的发展和现状“校本选修课程”是近来我国课程研究者从西方教育文献中引进的新名词,它的英文表述是“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或“Site-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缩写词为“SBCD”。

早在20 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多西方国家要求在课程决策上实现民主化,强调学校的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代表等参与课程的决策,这样澳大利亚、美国、法国、前苏联等西方国家都实行了教育改革,开设了校本选修课程,国外校本选修课程开发与研究已经较为成熟。

我国校本选修课程一般指的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学生的需求进行评估的根底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或与专业研究人员或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编制出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选修课程。

我国根底教育改革为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提供了政策保障。

2000 年教育部根底教育司制定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规定:地方和学校安排的选修课占用课时累计数为10.8%-18.6%,同时,需要承担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占8.8%)的课程。

2001 年国家教育部《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进一步明确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设计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设计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语文课本中重要篇目的文学知识,包括作者背景、作品主题、文学手法等。

2. 学生能通过分析课文,掌握不同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学生能掌握并运用写作技巧,提升写作表达能力,能够独立完成课内要求的作文。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与讨论,提升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独立进行文学创作,展示个人创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验和欣赏文学之美,培养审美情感。

3. 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加强语文实践能力,培养文学鉴赏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特点:高中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和自主学习能力,思维活跃,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强调实践性和创新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结合课本内容,进行以下组织和安排:1. 文学作品阅读:选取课本中的重要篇目,如《红楼梦》、《水浒传》等经典作品,分析作品背景、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文学手法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阅读策略与技巧:通过讲解不同的阅读方法和策略,如快速阅读、精细阅读、批判性阅读等,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力。

3. 写作技巧与实践:结合课本中的写作指导,教授各类文体的写作技巧,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并进行课堂实践,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4.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开展文学创作、演讲、辩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校本教材】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教案《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

【校本教材】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教案《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

【校本教材】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教案《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等。

(3)分析文中表达的思想和价值观,如大同社会的特点、儒家政治理想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对比分析,将《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与其它相关文献进行比较,拓宽视野。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和谐社会。

二、教学内容:1. 文本分析:《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是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篇,主要阐述了儒家政治理想和大同社会的特点。

2.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分析文本内容。

3.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儒家政治理想和大同社会的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礼记》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中表达的思想和价值观。

4. 对比分析:将《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与其它相关文献进行比较,拓宽视野。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

3. 课外阅读推荐:儒家其他经典著作。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如何,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需要改进。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单元测试:在课程结束后,进行一次单元测试,全面评估学生对《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 朱子家训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   朱子家训

《朱子家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积累文言知识,提高文言鉴赏能力2、理解古人的家庭教育3、提高学生概括、分析能力二、教学重点:梳理文意三、教学难点:文章的教育意义四、教学方法讲析法、诵读法、讨论法五、教学内容:(一)、导入由一些名人良好的家庭教育入手,例如由田家炳先生无私捐资兴教精神源自良好的家庭教育导入(二)讲析课文1、学生诵读2、梳理文意(1)学生互相讨论交流(2)学生翻译、老师补充(3)小结翻译:原: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译:黎明的时候就要起床, 要清扫院落. 要内外整洁原: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到了太阳落山的时候就休息, 把门窗都关好, 一定要亲自检查一下原: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译:一碗粥一碗饭, 应当考虑它们是来之不易的.(衣服, 布料上的) 半丝, 半缕线, 一定要想他们来的是很困难的原: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译:最好未雨绸缪, 不要到了渴了才想起来掘井.原: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译:自己生活, 养身的时候一定要勤俭节约, 而请朋友的筵席上不要吝啬原: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饭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译:如果用的器具干净整洁的话, 即使是瓦做的也比金\玉为材料的要好, 如果吃饭吃的少而精的话, 即使是普通的蔬菜也是珍馐美味原: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译:不要盖奢华的房屋, 不要谋取肥沃的田地原: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译:三姑六婆那些人, 她们实在是荒淫和盗贼的媒人(这里不是" 三姑六婆, 而是指译:一些爱搬弄是非的女人, 象水浒里面的王婆). 美丽的婢子漂亮的妾, 这并不是家内的福气原: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译:童子和仆人不要选面貌俊美的, 妻妾一定不要浓装艳抹原: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译:祖宗虽然距离我们遥远, 但是祭祀的事情不可不诚心. 子孙即使是愚钝, 经书也不可不读原: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校本教材】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教案《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

【校本教材】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教案《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礼记·礼运》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2)能够概括和阐述“大道之行也”的主要内容和意义;(3)能够分析并评价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3)通过课外阅读,拓展文化视野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2)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追求和谐社会;(3)培养诚实守信、公平正义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礼记·礼运》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2. “大道之行也”的主要内容和意义;3. 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三、教学难点1. 对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理解;2. 对作者观点和态度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文意,掌握关键字词和句式;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大道之行也”的意义和作者的观点态度;3. 课外阅读: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五、教学准备1.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课文,解释关键字词和句式;2. 讨论话题:设计相关讨论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3. 阅读材料:推荐相关课外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礼记》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文意,掌握关键字词和句式;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课文,解释关键字词和句式,分析“大道之行也”的意义和作者的观点态度;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大道之行也”的意义和作者的观点态度;5. 课外阅读: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评价与反思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4. 课外阅读:了解学生对推荐阅读材料的阅读情况,拓展学生的文化知识;5. 教学反思: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朱昌球一、定位及目标制订本方案旨在规划、设计、实验、探索、研究、总结中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主题、内容以及途径和方法,加强初、高中语文教师的合作与交流,促使教师深入学习新课程理论,认真研究语文学科的课程标准,积极参与中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开发。

二、具体目标和研究内容(一)中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开发1、“书册阅读”部分人物传记类围绕立志成材、心理辅导、发明入门、学习方法等主题,在初中一年级开设一学期的“领袖人物”和“科技精英”的人物传记阅读课并开展其他一些阅读活动和参观游览活动。

科技专著类围绕“观察与发现”、“发明与革新”、“实验与探究”等主题,在初中二年级开设一学期的“中国科技”和“世界发明”的科学专著阅读课并开展其他一些阅读活动和学习小报展示活动以及小论文评比活动。

文学鉴赏类围绕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大文学体裁,配合新教材的教学(高中语文新教材加大了“文学”的含量),在高中一、二年级开设文学作品阅读课并开展其他一些鉴赏活动。

2、“研究性学习”部分初、高中课内开展主题阅读研究。

初、高中课外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二)中学语文校本课程的《教学参考教材》的建设和开发初一上学期,现代诗文,着重于学生的“人格魅力”的熏陶和“理想主义”的培养,编写好《毛泽东诗词导读》和《现代科技散文导读》;初一下学期,古典诗文,着重于学生的“思想原创”的学习和“艺术情趣”的感悟,编写好《〈论语〉导读》和《唐诗宋词导读》;初二上学期,科普专著,着重于学生的“知识视野”的扩展和“科学理趣”的培养,编写好《〈梦溪笔谈〉导读》和《〈海国图志〉导读》;初二下学期,名人传记,着重于学生的“气节操守”的教育和“人生真谛”的了解,编写好《〈名人传记〉导读》和《“领袖传记”导读》)。

高一上学期,《〈论语〉新释》;高一下学期,《〈老子〉导读》;高二上学期,《〈易经〉导读》;高二下学期,《“四大名著”导读》。

(三)中学语文校本课程的课型的建设和开发具体开设以下四种课型:1、诗歌诵读课现代诗歌和古典诗歌,着重于学生的“人格魅力”的熏陶和“理想主义”的培养。

【校本教材】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教案《报任安书》

【校本教材】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教案《报任安书》

报任安书(节选)教师:核心素养目标:1.熟读文章第五、六段,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翻译文言文的能力3.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现实意义教学重难点:通过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把文章的第五、六段翻译文言文。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谁,能隐忍苟活,弹响史家千古绝唱?谁,能忧愁发愤,吟出无韵之《离骚》?他以海的大度包容了内心之苦、世人之讽,他以山的刚毅正直书写了两千年的沧海桑田。

他的坚韧撼动历史,彪炳史册;他的刚正直上霄汉,照耀尘寰!天地间的伟丈夫---司马迁!二、解题“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

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

三、身残志坚的史官奇才——司马迁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有“史圣”之誉。

字于长,左冯翊yì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

他父亲司马谈在武帝即位后任太史令达三十年之久。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

史家之绝唱——《史记》《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

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万字。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鲁迅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魏晋以后,才改称《史记》。

四、写作背景《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复信。

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对此稍作解释),被捕下狱,惨遭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

在这期间,任安写信给他,希望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几个迫切问题】-高中语文校本课程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几个迫切问题】-高中语文校本课程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几个迫切问题】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摘要】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当务之急。

在开发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只有重视并解决了这些问题,语文校本课程才能持续稳步地发展。

【关键词】语文校本课;开发能力;评价体系;课程资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教育界对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越来越重视。

高中语文课程开发则是指以《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为指导,以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资源为基础,由学校成员自主开展或与校外团体、个人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所有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语文课程开发活动。

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为高中语文课程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在前进中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择其要点谈些个人粗浅的看法。

一、语文校本课程的观念模糊,课程开发的意义不明确很多学校已经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工作,但仍有很多语文教师对校本课程的概念知之甚少,很多误解也由此而生:如,有些教师认为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就是教师自编一套语文教材,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就是开设一些选修课或活动课;还有一些教师认为开设语文校本课程是在白白浪费时间,还不如在复习资料上多下点工夫。

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语文教育发展的需要。

实践证明,由国家统一编制的单一课程结构已不能适应教育潮流的发展,不能适应语文教育的需要,不能照顾到所有地方乃至学校的差异,也不能满足所有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求。

但国家统编课程已经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我们有选择的权利,也有开发的义务。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语文要到社会的大环境中应用掌握,离开了我们的具体生活环境、文化环境,我们的语文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语文教学目标观只关注知识能力,而现代语文教育要求培养完整的人,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课程目标,重视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策略的选择,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题名称:《中国古代诗词及现当代诗歌选讲》
二、课程内容提纲
(一)先秦两汉诗歌
1 诗歌的起源和本质解说
2 先秦两汉诗歌发展概述
3先秦两汉诗歌选讲
(二)唐宋诗歌
1 唐宋诗歌发展概述
2 唐宋诗歌选讲
(三)唐宋词
1 唐宋词发展概述
2 唐宋词选析
(四)中国古代戏曲
1 中国古代戏曲概述
2 中国古代戏曲选讲
(五)中国现代诗歌
1 中国现代诗歌发展概述
2 中国现代诗歌选讲
(六)中国当代诗歌
1 中国当代诗歌选讲
2 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现状解说
三、课程三维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了解各个时代代表性的诗人和诗作,了解诗歌的流派特征和发展情况;通过对中国诗歌发展历程的介绍,使学生对中国诗歌发展有一个史的印象。

2技能目标:掌握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艺术技巧,学习品味诗歌语言,分析诗歌意象,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学习尝试创作诗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技巧和表达能力。

3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中国诗歌发展史,了解祖国深厚灿烂的文化,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积极借鉴和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的精髓,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并树立积极进取的价值观。

四课程实施计划
1课程目标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了解各个时代代表性的诗人和诗作;掌握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艺术技巧,学习品味诗歌语言,分析诗歌意象,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通过学习中国诗歌发展史,了解祖国深厚灿烂的文化,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 基本要求学习诗歌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诗歌发展历史;通过诗歌诵读训练,提高诗歌朗诵能力;学习品位诗歌语言和分析诗歌意象、把握诗歌表现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学习诗歌创作,提高写作能力。

3 主要课程诗歌基本理论介绍;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历史,古代诗词鉴赏;现当代诗歌发展史,现当代诗歌鉴赏;当代诗坛现状。

4 课程结构比例诗歌基本知识2课时,诗歌发展简史6课时,诗歌鉴赏8课时,诗歌朗诵比赛安排2课时。

五教学方式
课堂讲解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整体感悟与课堂讨论相结合,重视诗歌诵读训练,拟举行两次诗歌朗诵比赛并请专家给予指导,尝试进行诗歌创作并给予指导。

六教学课时安排(共18课时)
(一)先秦两汉诗歌(4课时)
(二)唐宋诗歌(4课时)
(三)唐宋词(4课时)
(四)中国古代戏曲(2课时)
(五)中国现代诗歌(2课时)
(六)中国当代诗歌(2课时)
2009年10月13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