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追溯性管理规定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1 目的对公司产品生产的全过程, 包括从原辅材料的接收、生产、成品入库, 直至交付, 都保持相应的标识, 以确保在需要时对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实现可追溯。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的原辅料、半成品、成品在进料、生产、仓储、交付各阶段的识别、追溯的控制与管理。
3 职责与分工3.1 品质保证部a)对工厂品控部编制和修订的标识规则进行审核;b)负责组织工厂品控部对公司产品的可追踪能力进行验证。
3.2 工厂品控部a)负责编制和修订标识规则;b)负责对过程及产品检验状态的标识。
3.3 工厂仓库负责对在库的原辅料、半成品、成品进行物料标识。
3.4 物流和门店负责保持产品的标识以实现可追溯。
4 工作程序4.1 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标识规定4.1.1 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标识方式a)经检验和试验后的产品可以用标签/区域隔离,标识区别其质量状态。
b)标识的检验和试验状态有: 待检、已检待判、检验合格、检验不合格四种。
c)已检待判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必须标识,标识状态不准随意移动或转序。
d)进行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的检验人员需具备标识资格, 标识人员可由工厂品控部主管授权有资格的检验人员进行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标识。
4.1.2 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的管理a)原辅料和产品制造过程以及成品的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的式样、形式由工厂品控部确定并向品质保证部备案后采用。
b)工厂品控部、生产车间对用于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标签等要设专人保管、发放和使用。
工厂品控部对所有使用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印章的检验人员进行编号, 并负责备案。
c)只有通过检验和试验合格并且标识完整、清晰、正确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才能入库、投入生产、转序、入库和出厂。
d) 若过程中发现未标识的产品, 须由工厂品控部重新检验并加以分类标识。
4.2 检验状态的标识4.2.1 原辅料检验状态的标识:a)待检品标识: 待检物资由检验人员通知卸货人放置在规定的“待检区”内。
原材料可追溯性管理办法
原材料可追溯性管理办法一、目的和适用范围(一)目的(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办法适用于所有涉及原材料采购、使用和销售的企业。
二、基本原则(一)源头可追溯(二)信息记录完整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原材料信息记录制度,记录原材料的采购、使用和销售情况,包括原材料名称、规格、数量、供应商信息等。
(三)过程可追溯企业应建立原材料进货、生产和销售的全流程管理制度,确保每一环节都能进行信息跟踪和记录,确保原材料的流向可追溯。
(四)责任明确企业应确立原材料可追溯性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权力,加强组织和管理。
三、具体措施(一)采购管理1.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明确采购的原材料名称、规格、数量、交货方式等。
2.审核供应商的资质和信誉,确保供应商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3.记录原材料的购买方、使用方和销售方信息,并确保信息的及时更新和存储。
4.对原材料进行入库检验,并记录检验结果和评价。
(二)生产管理1.建立原材料投料和使用记录制度,记录原材料的投入量、投入日期和使用情况。
2.原材料的投料比例应严格按照配方要求进行,确保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准确投入。
3.原材料的存放应符合相关要求,同时应定期进行库存盘点和更新。
(三)销售管理1.销售人员应记录原材料的销售情况,包括销售日期、售价、售后情况等。
2.建立客户反馈管理制度,及时了解客户对原材料质量的评价和需求,为改进产品质量提供依据。
四、追溯与处置(一)追溯2.能够识别和调取有关原材料信息的设备和软件应得到充分的保护和维护。
(二)处置1.对于质量问题的原材料,应及时停止供应并进行处理,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出现。
2.对于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原材料,应及时采取整改措施,确保合法合规。
综上所述,原材料可追溯性管理办法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满足法律要求和客户需求、保障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应根据本办法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操作流程,并严格执行,不断改进和完善原材料可追溯性管理工作。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规范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规范在当今复杂的生产和运营环境中,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成为了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保障消费者权益以及满足法律法规要求的关键环节。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规范的建立与有效执行,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标识管理(一)标识的定义与作用标识是指通过特定的符号、标记、标签、文字、颜色等方式,对产品、原材料、零部件、设备、人员、区域等进行区分和识别的手段。
其主要作用包括:1、区分不同的物品或对象,避免混淆和错误。
2、提供必要的信息,如产品名称、规格、批次、生产日期、有效期等。
3、作为质量控制的依据,便于追溯和追踪。
(二)标识的类型1、产品标识产品标识应包含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批次、序列号等信息。
对于有保质期或有效期要求的产品,还应明确标注生产日期和有效期。
原材料标识应注明材料名称、规格、批次、供应商、进货日期等。
3、设备标识设备标识应包括设备编号、名称、型号、生产日期、维护责任人等。
4、人员标识人员标识可采用工作证、名牌等形式,标注员工姓名、部门、职位等信息。
5、区域标识区域标识用于划分不同的工作区域、存储区域、检验区域等,明确其用途和限制。
(三)标识的要求1、清晰易读标识的内容应清晰、准确,易于识别和理解。
2、牢固耐用标识应能够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保持清晰可见,不易脱落或损坏。
3、唯一性每个标识都应具有唯一性,确保能够准确区分不同的物品或对象。
标识的形式、内容和位置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二、可追溯性管理(一)可追溯性的定义与意义可追溯性是指通过记录和追踪相关信息,能够追溯产品的历史、应用或位置的能力。
其意义在于:1、快速定位问题产品,及时采取召回或纠正措施,降低风险和损失。
2、有助于分析质量问题的根源,改进生产工艺和管理流程。
3、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
(二)可追溯性的范围可追溯性应涵盖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检验检测、仓储物流、销售和售后服务等环节。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规范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定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的规范。
准确的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是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关键因素。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确保产品的合规性和质量,我们制定了以下管理规范。
2. 产品标识要求2.1 产品标识的内容应包括以下要素:- 产品名称- 制造商名称或商标- 产品型号或规格- 批次号或生产日期- 产品认证标识(如适用)2.2 产品标识的位置应明显易见,并不易被磨损或剥落。
2.3 产品标识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遵守行业标准。
3. 可追溯性管理要求3.1 生产过程中,应建立完整的产品生产记录,并保留至少五年。
3.2 产品生产记录应包括以下关键信息:- 原材料供应商信息及批次号- 生产工艺参数- 生产操作员信息- 生产日期及时间- 检验记录- 不合格品处理记录3.3 产品生产记录应进行有效管理和存储,以确保其真实性和完整性。
3.4 在产品出厂后,应能追溯到产品的生产环节及原材料的来源。
4. 管理要求4.1 公司应指定一名专人负责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工作。
4.2 公司应定期进行内部审核,以确保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规范的有效实施。
4.3 公司应定期进行员工培训,以提高其对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规范的理解和执行能力。
4.4 公司应建立相关的制度和流程,包括供应商评估和选择、产品质量控制等,以确保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规范的有效运行。
5. 结论本文档规定了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的规范,旨在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并满足市场需求。
公司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建立和维护完善的管理体系,以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满意的客户服务。
> 注意:以上内容为简要概述,具体实施细节请参考公司的内部流程和具体要求。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规范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规范一、引言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合理的标识设计和完善的追溯性管理流程,确保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规范和建议。
二、标识管理规范1. 标识设计在进行标识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a. 明确传递信息:标识应能明确传递产品的信息,包括品牌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日期等。
b. 保持简洁易懂:避免过于复杂的设计和文字,确保消费者能够轻松理解和识别。
c. 保持一致性:同一品牌的产品应保持一致的标识设计风格,增强品牌形象和辨识度。
2. 标识应用a. 标识位置:标识应在产品明显位置进行贴附,便于消费者浏览和辨认。
b. 标识材质:选择耐久、防水、耐高温等特性的材质,以确保标识长时间保持清晰可见。
c. 标识更新:及时更新标识,防止因信息过时而给消费者带来困惑。
三、可追溯性管理规范1. 供应链追溯a. 建立供应商档案:对供应商进行认证和评估,并建立供应商档案,保留其相关信息和证明材料。
b. 严格进货检验:对进货物料进行严格检验,确保符合质量要求,以减少质量风险。
2. 生产追溯a. 生产记录保存:建立规范的生产记录系统,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参数,以便溯源和追溯。
b. 质量抽检:定期进行产品质量抽检,核实产品质量符合要求,并留存相应样本。
3. 销售追溯a. 销售记录保存:建立完善的销售记录系统,记录产品销售信息和销售渠道,便于追溯产品去向。
b. 客户反馈收集:积极收集客户的反馈意见和投诉信息,并进行及时处理和跟进。
四、信息系统支持1. 数据管理系统a. 建立信息系统:建立全面的信息管理系统,确保信息的采集、存储和查询能够高效进行。
b. 数据备份与恢复:定期备份数据,并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
2. 技术支持与培训a. 技术支持:为员工提供相关技术支持,确保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完整性。
b. 培训与教育:定期组织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员工对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的认知和操作能力。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规范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规范一、目的为了确保产品在生产、储存、销售等各个环节中能够准确识别和追溯,提高产品质量控制水平,保障消费者权益,特制定本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规范。
二、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以及包装材料等。
三、职责分工1、采购部门负责确保所采购的原材料具有清晰、准确的标识,并向供应商索取相关的质量证明文件和追溯信息。
2、生产部门负责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进行标识,包括批次号、生产日期、操作员工等信息,并确保标识的清晰、完整和可追溯性。
3、质量部门负责监督和检查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的执行情况,对产品进行检验和测试,并记录相关的质量数据和追溯信息。
4、仓储部门负责对库存产品进行标识和管理,确保产品的存储环境符合要求,并能够根据标识进行准确的出入库操作。
5、销售部门负责向客户提供产品的标识和追溯信息,处理客户的质量投诉和追溯需求。
四、标识要求1、原材料标识原材料应具有供应商名称、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批次号、生产日期等标识。
标识应清晰、牢固,不易脱落或损坏。
2、半成品标识半成品应具有生产部门名称、产品名称、批次号、生产日期、工序名称等标识。
标识可以采用标签、印章、喷码等方式。
3、成品标识成品应具有公司名称、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批次号、生产日期、保质期、执行标准等标识。
标识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4、包装材料标识包装材料应具有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批次号、生产日期等标识。
标识应与所包装的产品相匹配。
五、可追溯性要求1、原材料追溯通过原材料的批次号、供应商信息等,能够追溯到原材料的采购日期、检验报告、生产厂家等信息。
2、生产过程追溯通过产品的批次号,能够追溯到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工序、操作员工、设备编号、检验记录等信息。
3、成品追溯通过成品的批次号,能够追溯到原材料的采购信息、生产过程信息、检验报告、销售去向等信息。
六、标识和追溯记录1、采购部门应保存原材料的采购合同、质量证明文件、供应商信息等记录。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规定
1 目的规定了产品各阶段标识的要求和方法,防止不同产品的混淆和混用。
当合同中有追溯性要求时,对产品形成过程实现追溯。
2 范围适用于公司产品的标识。
3 职责3.1 负责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的归口管理,监督检查实施情况。
3.2 设计人员负责对设计文件、图样进行标识,并在图样中规定产品允许标识的部位和要求。
3.3 工艺人员负责工艺文件的标识,并在工艺文件中规定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标识方法、要求和时机。
3.4 生产人员负责过程中的产品和出入半成品库产品标识,按照工艺文件要求进行标识。
3.5 负责产品的批次管理,负责对外包和顾客提供产品的标识。
3.6 物负责外购产品的标识。
由库房管理人员负责外购产品的出入库、贮存状态标识,保护好外购产品的原始标识。
3.7 检验人员对产品实现过程中零部件进行检验、检验状态的标识。
4 程序4.1产品标识要求4.1.1产品标识是为了说明产品技术状态和质量状况而附在产品表面或者特殊部位的文字、数字、字母或者符号,具有证明作用和追溯作用。
4.1.2 产品从原材料、元器件、零部/组件直至最终产品(包括文件)均有适当的标识。
4.1.3产品标识必须清楚、易于识别和追溯。
由于加工时原有标识消失时,操作人员应(按工艺文件规定)进行恢复。
4.1.4产品标识一般直接制作在产品上,不能直接制作产品上时,允许制造在包装物或适当的载体上,该类标识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与产品同步流转。
4.2 产品的标识方法产品的标识方法应在工艺文件中规定,没有明确规定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在下列规定方法中选用。
a)打钢印或者电笔刻字;b)贴标签;c)挂牌或者在包装物上标识;d)涂染或者色标;e)各种文字记录;f)分区存放。
4.3产品标识的实施4.3.1设计人员对所设计的产品图样、技术文件,按照相关规定,表明产品名称、产品代号、阶段等,并对实物产品的标识要求和允许标识的部位做出明确规定。
4.3.2工艺人员按照设计文件、图样、技术要求,在工艺文件中规定对产品标识的要求、方法和时机。
产品可追溯性管理规定
1、目的为对产品实现的全过程进行标识,实现全过程可追溯性,确保满足标准和顾客的可追溯性要求,制定本文件。
2、管理规定2.1车间、仓库通过标识和记录做到产品在进料、生产、贮存、调运、交付时具有可识别和可追溯性。
2.2质量保证部定期或不定期对车间现场、仓库标识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当产品出现严重质量时,组织对其追溯。
2.3生产部、车间负责所属区域内产品标识,负责将不同状态的产品分区摆放,负责对所有标识适当维护,每一种、每一批产品都应有唯一标识。
2.4产品在进料至生产全过程中用下列方法进行识别:a仓库内材料可用物资卡标识,由仓库保管员对每批经检验合格的材料填写物资卡,注明进料批号,进料批号用进料日期表示。
b车间从仓库领取材料,仓库保管员在材料出库单上注明材料进货批号。
c过程产品的标识通过产品生产过程流转卡(随工单)进行和实现,由操作者填写,包括进料批号和生产批号,其中生产批号以按计划生产投料日期表示。
d产品生产加工完毕经检验合格,由车间与仓库间办理入库手续,保管员在产品入库单上注明生产批号。
e入库后的成品,由仓库保管员用物资卡标识品名规格、数量,并注明生产批号。
成品出库时,保管员在成品出库单及产品合格品证上注明生产批号。
2.5产品通过材料物资卡、材料出库单、生产过程流转卡、产品入库单、成品出库单及产品合格证等记录和批号标识实现追溯,当产品标识发生丢失、损坏或污染时必须由标识部门标识的记录进行恢复。
2.6顾客退回产品时通过产品合格证及产品上的生产批号标识查找成品出库单、产品入库单、生产过程流转卡(各工序、生产人员/日期、检验人员/日期),再查找到材料出库单、材料物资卡,最终依据生产批号和进料批号的唯一性标识实现从顾客反馈到进料的全过程追溯。
3、其它说明3.1各相关部门和人员应严格按本规定进行产品和可追溯性标识,并及时记录和妥善保存唯一性标识,确保通过标识和记录实现可追溯性。
3.2生产部对产品和可追溯性标识管理负责,质量保证部负责指导和监督产品可追溯性工作。
工程安装可追溯管理制度
工程安装可追溯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工程安装行为,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工程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工程安装环境,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工程安装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安装企业的行为管理。
第三条工程安装项目应当根据本制度的要求建立可追溯管理制度,并将其作为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加以执行。
第四条工程安装可追溯管理制度应当与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工程安装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第二章可追溯管理的基本要求第五条工程安装项目应当对安装过程进行可追溯管理,包括从材料采购、到现场施工、再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
第六条安装企业应当聘请具有相关资质和经验的技术人员负责可追溯管理工作,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第七条安装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安装档案管理制度,对安装过程中的各项资料进行及时、完整、准确地记录和保存。
第八条安装企业应当建立安装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对施工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和监控,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第九条安装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质量跟踪反馈机制,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处理,确保施工质量。
第十条安装企业应当建立安装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第十一条安装企业应当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对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工人的素质和技能。
第三章可追溯管理的实施流程第十二条安装企业在施工前应当进行施工计划编制和技术方案设计,明确安装的施工步骤和关键节点。
第十三条安装企业应当对施工现场的布置和环境进行评估和检测,确保安全施工条件的具备。
第十四条安装企业应当对所用材料和设备进行质量检验和验收,做好材料的追溯记录和档案管理。
第十五条安装企业应当对施工现场的施工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和监控,对每个关键节点的工作进行核实和确认。
第十六条安装企业应当对施工现场的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和操作培训,确保工人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技术水平。
第十七条安装企业应当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和处理。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规定
《生产批号编号规定》
7.0质量记录
《来料检验报告》
《套料领料单》
《成品入库单》
《出库单》
《产品标示卡》
《送检单》
《部品物料投入记录表》
《转序单》
2)各生产部门根据公司材料或产品的检验与试验状况并结合公司生产现场现有的空间规划出各检验过程和各生产车间材料或产品的储存和存放区域。
3)各部门必须确保本部门的检验与试验状态之规划区域和标识牌清晰明了并得到保护;必须要求本部门的所有人员理解、遵守并执行检验与试验状态的规定。
5.1.4当顾客有要求时,必须满足顾客附加的标识要求。
5.7.3成品出货后,PMC仓储组必须依《文件和记录管理程序》建立并保存相关的出货记录,以便于追溯。
5.7.4当顾客有产品质量追溯要求或各生产过程中出现质量异常时,品管部应可追溯至成品出货记录、成品检验记录、制程检验记录及原材料/辅助材料的来料检验记录等,还可以追溯到生产日期、检验日期、生产批号、产品名称、产品编号、规格/型号、数量、来料检验日期、供应商、生产部门,并追查其产生的原因,要求相关责任部门提出纠正与预防措施,直至所反馈的问题全部解决或得到有效处理,以防止此类不良问题再次发生,其具体处理方法由相关部门按《纠正预防措施管理程序》实施。
5.1.1.2对于检验、生产、仓储阶段的所有产品、原材料/辅助材料、在制品、成品等,各部门根据产品实际所需的标识状况和本部门实际的生产状况对其以适当的标识方法进行标识;产品标识的方法可用标签(标签具有唯一批次号、不同标签颜色等)、装载容器、放置区域等形式进行划分,标识应清晰和易于识别。
5.1.2检验、试验状态分类与分区:
5.3.3生产线作业过程中以产品的不同摆放位置或方向等区分不同的产品过程状态。
可追溯性管理规定
可追溯性管理规定1. 目的通过对***全过程进行批次号标识管理,有效控制在制产品的流转,加强上下工序的衔接,加强信息反馈,实现生产过程中半成品、在制品和成品的动态管理。
确保****在传递加工过程时质量、数量统计准确、流转有序,当***出现质量问题或需要时可实现追溯,查明原因、界定责任。
2. 职责1. 库房负责产品接收、贮存、出厂及服务过程的有效性标识和可追溯性的控制。
2. 调度室负责自制部分在生产过程中的有效性标识和可追溯性的控制。
3. 流程一、生产加工1.自制结构件在生产过程中的每道工序做好记录。
记录内容包括:1、造单;2、数量;3、操作者姓名;4、日期;5、批次号。
批次号依据时间顺序依次按年(两位)+操作者工号+数量编写标识。
2.销轴等零件在生产过程中记录好加工者姓名、数量、时间、造单及批次号。
一、入库1.外购件、外委件进入车间,经检验合格后,库管员应做好记录。
记录内容应包含如下六点:1、供应商名称;2、产品名称3、批次号;4、数量;5、到货日期。
批次号依据时间顺序依次按年(两位)+月份(两位)+数量编写标识。
2.自制件入库,库管员应做好记录。
记录内容应包含如下六点:1、造单;2、产品名称;3、数量;4、批次号。
3. 外购件、外委件、自制件放在指定位置,库管员做好产品标识。
二、出库物品支领:组装人员根据组装需求填写支领单,支领单内容包括:1、名称;2、数量;3、图号;4、批次号;5、日期。
库管员做好记录并填写***组装记录表,卧底机编号依据时间顺序依次按年(四位)+组装顺序号编写,开头。
如:201405,表示该***是2014年组装的第5台。
三、发货库管员做好发货记录,记录内容包括:1、****编号;2、发往单位;3、发货日期。
四、库房的日常管理1.根据各种物品的不同种类及其特性,结合库房实际条件,采取不同方法分别存放,既要保证物资免受损害,又要保证物资的进出和盘点方便。
2.库管员结合生产实际定期对库房剩余物品进行统计统,计好后包给调度室。
可追性管理制度
可追性管理制度一、可追溯管理制度的概念可追溯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为了满足客户需求、确保产品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建立起的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其核心在于能够有效地追溯产品、服务、过程等的来源和流向。
通过建立起完善的追溯管理制度,企业可以实现对所生产的产品的全程追溯,及时发现问题,有效地控制风险,提升运营效率。
可追溯管理制度的核心要素包括:1. 追溯范围:确定追溯管理的范围,包括产品、过程等。
2. 追溯要求:明确追溯的标准和要求,以及追溯的目的。
3. 追溯流程:建立起完整的追溯管理流程,确保信息畅通,数据可靠。
4. 追溯技术:采用先进的管理工具和技术,保障追溯管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可追溯管理制度的必要性1. 提升产品质量:通过追溯管理,企业可以及时发现产品质量问题,定位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2. 降低风险:追溯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风险点,降低质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3. 提升服务水平:追溯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在客户投诉或争议发生时,快速定位问题,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提升客户满意度。
4.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追溯管理制度对企业内部管理、流程优化和人员培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助于企业内部管理的提升。
三、建立可追溯管理制度的方法1. 制定追溯管理制度文件:企业首先需要成立追溯管理小组,明确追溯管理的范围和目标,制定追溯管理制度文件,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
2. 建立追溯信息系统:企业需要建立信息收集和管理系统,将产品、原料、工艺等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采集、记录和整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 培训和宣传:企业需要进行相关追溯管理培训,提高员工对追溯管理制度的认识和理解,确保追溯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4. 定期检查和评估:企业要定期对追溯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断完善追溯管理制度。
四、可追溯管理制度的实施流程1. 产品标识与信息采集:对产品进行唯一标识和包装,采集产品生产、流通等相关信息。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模板)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模板)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是为确保公司产品、服务、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监管,建立并落实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
第二条公司将依照国家法规和标准,加强质量管理,严禁任何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市场。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的所有产品、服务、生产过程的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
第二章标识管理第四条产品的标识应明确、规范、真实,标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批次、生产日期、有效期等,必须符合国家法规和标准。
第五条产品的标识应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并应有唯一标识符,确保所有产品均唯一可识别。
第六条产品标识的设计应符合产品的品质、特征和用途,避免与其他产品标识混淆。
第七条标识项目的更改应及时更新,未经批准,不得更改产品标识。
第三章可追溯性管理第八条公司应建立完善的产品可追溯体系,并以此掌握产品来源、去向等信息,事件发生后能够迅速有效的反应。
第九条公司应具备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的记录和信息,记录和信息应如实可靠,以供追溯。
第十条公司应对生产和销售的产品进行有效的追溯,如发现质量问题,应立即进行处理并有据可查。
第四章管理职责第十一条公司相关部门应对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进行监督检查,并严格按照制度执行。
第十二条公司相关部门应定期开展内部审核,发现并纠正问题,改善管理体系。
第十三条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的重视,确保制度有效执行和监督。
第五章处罚规定第十四条违反本制度中规定,未进行标识或不符合标准要求,将严厉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给予相应处罚。
第十五条违反本制度中规定,未进行可追溯性管理或追溯管理不到位,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给予相应处罚。
第六章附则第十六条本制度未尽事宜,应参照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并随着公司管理的实践不断完善。
产品可追溯性执行规定
产品可追溯性执行规定目标本执行规定的目标是确保公司产品的可追溯性,以满足法律和监管要求,并提供更高的产品质量和安全保障。
背景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要求企业在生产和销售产品时提供可追溯性的信息。
可追溯性是指能够追踪和验证产品的源头、制造过程和分销环节的能力。
这种要求是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保护消费者的权益,防止伪劣产品的流通。
执行规定根据公司的战略目标和法律要求,以下是产品可追溯性的执行规定:1. 所有生产和销售的产品都必须能够提供可追溯性信息。
包括但不限于产品的批次号、生产日期、供应商信息等。
2. 公司将建立和维护一套产品可追溯性管理体系,确保产品的源头信息可追溯、制造过程可追溯、分销环节可追溯。
3. 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记录关键的生产数据和质量信息,包括原材料的来源、加工过程的环境条件、产品的检测结果等。
4. 公司将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并要求供应商提供可追溯性的相关信息。
5. 公司将进行定期的内部审核和监测,确保产品可追溯性执行规定的有效实施。
6. 产品可追溯性信息必须在产品包装上明确标示,以便消费者和监管机构进行核查。
7. 在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或召回事件时,公司应能够快速定位问题源头,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和通知。
效益通过执行产品可追溯性规定,公司将获得以下效益:1. 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
2. 遵守法律和监管要求,降低法律风险和商誉风险。
3. 优化供应链管理,减少供应链风险。
4. 提高公司形象和品牌价值。
结论产品可追溯性执行规定是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措施。
公司应严格执行这些规定,并持续改进产品可追溯性管理体系,以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和市场竞争力。
特种设备的可追溯制度
特种设备的可追溯制度一、目的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合规性,通过建立可追溯制度,实现对特种设备从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护、改造、报废等全生命周期的监控和管理。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特种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
三、责任主体1. 设备制造商:负责提供设备的设计、制造、出厂检验等完整信息。
2. 安装单位:负责记录安装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并确保设备安装符合规定。
3. 使用单位:负责设备的使用、维护、定期检验和记录管理。
4. 监管部门:负责监督和检查特种设备的可追溯性执行情况。
四、可追溯性要求1. 设备标识:每台特种设备应有唯一标识,包括序列号、制造日期等。
2. 文件记录:制造商和安装单位应提供完整的技术文件和安装记录。
3. 检验记录:使用单位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验,并记录检验结果。
4. 维护记录:维护活动应详细记录,包括维护日期、维护人员、维护内容等。
5. 改造记录:任何对设备进行的改造都应记录详细信息,并得到相应审批。
五、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特种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设备信息的电子化管理,包括:1. 设备档案:存储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文件、安装文件等。
2. 检验与维护:记录设备的检验和维护历史。
3. 故障与事故:记录设备的故障和事故信息,以及处理结果。
4. 改造与报废:记录设备的改造和报废信息。
六、培训与教育使用单位应定期对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可追溯制度的重要性和操作方法。
七、监督检查监管部门应定期对特种设备的可追溯性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采取必要的措施纠正不符合规定的行为。
八、违规处理对于违反可追溯制度的行为,监管部门将依法进行处罚,并要求相关单位及时整改。
九、制度修订本制度应根据特种设备法律法规的变化和技术进步进行定期修订。
十、生效日期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由监管部门负责解释。
产品可追溯性管理规定
产品可追溯性管理规定
产品可追溯性文件
本文件旨在建立一条产品追溯通道,以便在已交货至客户之产品发生品质异常时,能够迅速追溯异常品之制造日期、数量及对应的原材料,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适用范围包括本公司内购入的原材料、外协外购件进料和生产的产品。
产品批号应按照以下填写规范进行管理:
1.钢印号+生产班次+材料批号
2.生产日期+生产班次+材料批号
3.来料日期
4.材料批号
5.18/04()A。
1810.001-999
职责权限方面,质量中心负责产品追溯号的确定和监督过程中的批号正确性验证,制造部负责按照制定的批号实施生产
并对相关记录标签的正确性负责,质量中心负责按照供应商制定的批号填写相关记录并对过程中的批号正确性进行监督。
批号的定义是在生产中,每一批投料生产出来的产品,在质量和性能上还是有差异的。
为了便于事后追踪产品当时状态,避免混杂不清,故对每一批产品或者材料制定批号编制和追溯原则。
按照填写规范,批号应包含材质、材料、厂家、炉号、产品名称、客户厂家、日期和数量。
工作流程包括批号登录原则,对应的记录和填写方式/内
容来源如下:
1.原材料入库单:材料批号(来源:质保书、材料标示卡)
2.外协件产品出库单:批号(来源:产品入库单、产品标
示卡)
3.过程生产件:批号(来源:产品入库单、产品标示卡)
以上是本公司对产品追溯的管理规范,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产品可追溯性管理规定
产品可追溯性管理办法为了确保产品质量符合顾客的要求,避免产品符合性状态的混淆,确保质量控制,同时明确各过程、工序的责任,以便进行原因分析实施持续改进,特制定本管理办法;1职责1.1造型车间负责铸造过程的产品标识,包括铸件铸字更换标识用字和快换字贴及质量记录;1.2以后各过程以铸件铸字的生产日期和班次作为产品批次号,清砂班工人填写标识卡的时候必须据实认真填写,作为此后抛丸、热处理、喷漆、外协过程、库存、加工、检验发货各过程填写质量记录的依据;清砂班长负责监督检查标识卡的填写;1.3各生产、流转过程的部门、班组对本过程的产品标识的正确性负责;对标识卡及产品批次号的准确性和确保正常传递负责;1.4如果产品质量发生问题,企管部责成相关技术质量部依据实物产品铸字标识、标识卡和相关记录追溯质量问题或责任人,同时查清相关类同产品的质量状况,确保不合格品不出厂,不转交下道工序;1.5责任部门必须针对产生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防止再次发生的措施和对策并落实实施;1.6对标识卡的填写、传递执行“生产过程标识卡填写要求”规定;1.7铸造技术质量部检查组负责对在线各种产品铸字内容填写在看版上,造型班长据此制作快换字帖或准备塑料字;1.8技术质量部的质量负责部门负责产品质量发生问题的追溯;1.9毛坯库保管员对出库产品在出库单上标识出库产品的批次号;1.10加工部负责加工过程到送检前的产品批次号跟踪标识和现场质量状态的标识;1.11毛检班、成检班对发货产品的批次号进行记录,确保可追溯性;2铸造过程的实施2.1铸造部造型班长负责每天铸件铸字标识的计划工作;计划依据产品及浇冒口每箱所需铁水重量,计算出每包铁水的产品数和当日生产该产品数所需铁水的包数,再依据所需铁水包数确定铁水包次号;客户没有要求的可以不标注包次号;2.2造型班长每班根据客户要求按看版制作快换字帖号码或准备塑料字,没有要求的,按年号最后2位数标识,月和日数各以2位为准,遇一位时前边加0,顺延排序;包次号以英文字母A开头到Z共26个英文字母为序,班长将快换字贴或塑料字准备足量,交给相关工人并做好发放记录;2.3铸件毛坯生产过程中,客户对产品的标识有要求的,按客户的要求进行标识;对班次的标识由铸造部确定班次代号,潮模砂造型分X班和Y班,各班用本班的代号进行标识;铸造部确定以上内容以后要对相关部门发布通知;铸字位置根据图纸要求或由工程师确定,班长落实检查;如果客户同意,可以贴在能够永久保留的位置,如果需加工的铸件应贴在非加工处;树脂砂造型白班浇注的标识1,夜班浇注的标识2;如果因为特殊原因调整了浇注班次,造型班长要在铸工生产记录中标记清楚;清砂班、毛检班在理化检测结果之前不得将产品混淆;如果材质结果不合格按常规隔离或报废处理;2.4铸造技术质量部在编写工艺卡片时,应明确铸字的贴放位置;对第一次生产该类产品的工人应进行相关的技术交底,确保铸字位置的正确性;2.5造型班长要对所发放铸字使用的正确性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2.6浇铸铁水时,由造型班长依据计划的安排分配铁水,每包铁水应浇铸同一包次号产品,浇注的同时,认真填写浇注记录,包括生产日期和时间、产品名称、编号、造型工人姓名、铁水包次号、所浇注产品的箱数;2.7铸造生产标识的生产日期6位阿拉伯数字和班次,作为产品的可追溯性批次号;2.8对有包次标识及有化验要求的应先化验,先出结果,如果经化验说明包次产品质量合格,应书面通知清砂班可以进行常规填写标识卡;2.9理化室如经化验有质量不合格的铁水,理化室应立即书面通知清砂班、毛检班,将不合格包次铁水浇注的产品立即隔离,由铸造技术质量总负责人判定报废与否;2.10如经炉前测验发现铁水不合格时,能够及时调整的必须调整合格后再出炉;如果不能调整的,铁水已经进行了浇注,炉前检测人应立即通知造型班长,隔离该包次铁水浇铸的产品;该批产品扒活后必须存放隔离区,由铸造技术质量总负责人判定报废与否;2.11凡在浇铸后扒活前就需要隔离的产品;一律采用白粉划线的方式进行隔离,并由造型班长监督扒活、存放、标识,并书面转达清砂班隔离摆放;3清砂、毛检过程3.1清砂过程应保持铸造产品批次和标识,应依据铸工生产记录分批分配清砂工人进行清理和磨件加工;清砂工人对所砸件清砂的产品填写标识卡;3.2对磨件加工完毕的产品送毛检班检验,由清砂班负责人依据铸工生产记录和产品批次号、造型工人姓名、清砂工人姓名为内容,填写铸件检查记录,并将填写的标识卡和四联铸件检查记录随产品送毛检当场交代;3.3毛检班负责人根据产品数量、特点、技术要求,分配检验员对产品进行检验;检验完毕后将检验结果填写在铸件检查记录和标识卡上;3.4对检出的不合格品由毛检班长进行全检,并对质量缺陷进行记录分类和确定,记录时应对产品批次号、造型、清砂、熔炼各自责任分清记录,并反馈相关班组,以求改进;3.5对经检验合格的产品,由毛检班长按抽样方法进行抽样复查;经复查合格的产品装箱入库如需喷漆的应尽快喷漆避免生锈,毛检班长在复查时,应同时复查产品批次号、各工序生产者等内容对照标识卡核对是否正确,确保其标识和可追溯性的准确;3.6如果在毛检班发货产品,应由技术质量部检查组进行装箱前抽检,抽检记录同时标注被抽检产品的批次号等内容,并在标识卡上的相关表格内记录签字;3.7装箱单应标识该批产品的批次号,发货箱号应该填写在标识卡上;3.8毛检班负责收集发货后的标识卡,按质量记录控制程序的规定执行,4入库及流转过程4.1入库出库时,均应在相关单据上填写该批产品的批次号,同时在标识卡上填写保管员及出入库人员和相关日期;库存管理必须遵照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出入库;4.2如果同一箱产品有多个批次号时,应将多个批号的产品及相关标识卡都填写完整,标识清楚;4.3外协清砂产品或外协加工后送毛检班的产品,标识卡必须随货同行;5加工部生产过程5.1加工部或外协加工户从毛坯库出库时,如果由于批次的数量较大,而出库不能一次性全部领出,可以分批领取;分批领取时,由仓库保管员在原始标识卡上记录该批次已领出数量和剩余数量;在出库单的备注栏内写清批次追溯号,同时出库领料员在标识卡验证确认并签名;外协加工领料如果有类似情况可以参照执行;5.2毛坯库将各批次产品全部出库后,由仓库保管员将标识卡收集起来保存,每半年一次向档案室归档,作为可追溯性记录;5.3加工部领取产品后,必须对产品和与之对应的批次追溯号的准确性负责,确保此后各过程的记录都标明正确的批次追溯号,直至发货装箱;5.4加工过程必须将产品批次号如实填写在工序流转单上,加工班长对首件检验时,应同时记录被检产品的批次号;加工班长在记录工序流转单时,必须检查产品批号与记录和出库单的一致性,如有疑问应查明原因纠正;5.5如果批次数量较少,而后序加工批次量较大,后序加工各工序不得将各批次混淆,必须按要求送检,直到装箱发货;5.6加工过程的状态标识采用状态标识卡的方法和在产品上直接进行标识;加工过程必须遵照先出库先加工、先流转、先发货的原则,确保批次准确不乱;6成品检验过程6.1成检班验收送检产品时,必须检验随产品送检的记录是否填写了批次追溯号,如没有或不合格,成检班出具不合格报告;6.2成检班发货时,必须在相应的检查记录上标记发货箱号,将发货箱号填写在检查记录上,相应的装箱单上标明该批产品的批次号,确保产品的可追溯性;检查记录按记录控制程序要求归档保存;6.3检验过程的状态标识采用状态标识卡的方法进行标识;对确认的废品必须立刻移向废品区,必须对废品的批次号进行标识;对工废的产品标识要随产品退回铸造检查组;7如因标识卡或工序流转单丢失,须后补时,必须由上序相关人员及部门负责人确认,并在丢失工序旁填写“补”字;确保可追溯的准确性;所有涉及的质量记录,均要符合质量记录控制程序文件的规定,不得随意销毁;8不可贴标产品的标识不可贴标产品包括顾客要求外观不贴字和表面完全加工的产品;该类产品用快换字帖标识生产日期;如果发货为毛坯产品,在清砂过程将铸字打磨掉;如果发货为加工产品,在加工过程将铸字加工掉;对该类产品的标识,主要依靠浇铸生产记录和标识卡进行标注,产品流转过程中,确保标识卡随货同行直至入库;出库及出库以后按上述第五条规定执行;对该类产品的流转过程,以标识卡的批次号和生产者、加工者、检验人员作为标注内容进行随产品同行标注,不得丢失和漏标;随产品同行的标识卡应严密保存,以达到顾客产生追溯时有据可查;9、追溯方法成品发货产生的追溯可根据发货箱号追查成品检查记录,可查出检验责任人,根据检查记录的批次号可查出加工过程的责任人,分析问题的根源;如果属于清砂部过程,可以根据批次号查出标识卡,标识卡上可以全面反映铸造、清砂各过程责任人,可椐此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加工过程产生追溯可根据加工生产流转单进行追溯;毛坯发货产品可根据发货箱号、装箱单查得该批产品的批次号,由批次号可查得该批产品的标识卡,标识卡上可以全面反映铸造、清砂各过程责任,可椐此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以便及时彻底解决;材质方面的追溯,可以根据批次号查得浇注产品记录,根据浇注产品记录查得熔炼记录的该批产品的炉次号,据此可以在理化室查得该批产品的理化检测各项指标;产品上有生产日期铸字的,可根据铸字查得该批产品的标识卡,根据标识卡的内容查得所需资料进行分析和改进;编制:审批:年月日。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规范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规范在企业管理中,标识和可追溯性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良好的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规范可以帮助企业实现高效的生产和运营,并提供追踪产品来源和质量的手段。
本文将探讨标识和可追溯性的概念、管理规范及其在企业中的应用。
一、标识和可追溯性的概念与重要性1. 标识的概念与作用标识是指在产品、设备或文件等上面使用的特定标记,用于识别和区分不同的实体。
它可以包括公司的商标、产品的序列号、生产日期等信息。
标识的作用在于帮助消费者辨识产品、建立企业品牌形象以及进行市场推广。
2. 可追溯性的概念与意义可追溯性是指能够追踪产品或服务的来源、历史和使用情况的能力。
通过建立良好的可追溯性管理系统,企业可以实现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控制和管理。
这对于提高产品质量、满足监管要求以及应对质量问题的处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的要求与原则1. 标识管理要求(1)明确标识的内容和形式,确保标识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2)制定标识规范和标准,明确标识的位置、尺寸和颜色等要求;(3)建立标识识别和记录的机制,确保标识信息的及时更新和可追溯性;(4)培训员工,提高其对标识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的认识。
2. 可追溯性管理原则(1)建立唯一标识符:为每个产品或服务分配唯一的标识符,如序列号、批次号等;(2)记录关键信息:对于每个产品或服务,记录其关键信息,包括生产日期、供应商信息等;(3)建立追溯体系:通过建立追溯体系,将产品或服务的关键信息记录在追溯系统中,以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可追溯性;(4)确保数据可靠性:建立数据采集和存储的标准和流程,确保追溯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1. 商品防伪和溯源通过为商品赋予唯一的标识符,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或查询标识符,了解商品的真伪和生产流程,以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和购买欲望。
2. 产品质量追溯通过可追溯性管理系统,企业可以追踪产品的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检验结果以及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控制和处理质量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入库
生产部
1.生产部批次号编制方法以当月生产顺序号为 准(如:2010 年 06 月第 35 批生产,生产批次号 为 100635,当月所有生产批次累计,下一批次编 号为 100636,如此递增) ; 2.生产部在生产前一天填写领料单,注明生产批 次号等内容,交库房填写材料批次号等内容,生 产部保留一份领料单; 3.生产部在生产产品时各个记录、标识上必须注 明生产批次号,生产完成后填写入库单,必须注 明批次号,随产品一起入库; 4.生产组装好的部分要经过打标或贴标签的产 品,每个产品上要标注生产批次号; 5.返工产品要在产品批次号标记末尾添加“F” , 表示该产品经过返工、返修,并且生产部要做成 返工、返修作业记录,说明原因、返工内容及数 量,包装时装在最后一箱尾数中;
外协
仓库
入库
质量部
出货检验
6、相关文件
7、质量记录
1. 目的 在接收及生产和服务的全过程使用适宜的方式标识产品,防止不同类型及规格的产品混用或错 用,确保在需要时对产品质量形成过程实现追溯,并能有效地进行产品的识别、隔离等。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产品生产在接收、过程及出厂和服务过程对产品标识和追溯。 3. 术语和定义 3.1 标识:以指定的方式提供用以区别产品状态的标记。 3.2 可追溯性:为溯源,根据产品标识,对产品的历史、应用情况和所处场所的判断。 4. 职责 4.1 生产部负责生产过程的有效性标识和可追溯性的控制,所有产品必须有且只能有一个生产
产品入库单 生产计划 批次跟踪单 开班/转产检查记录 表首件卡 (部分工序) 作业记 录表 生产日报表 CQGD 修理日报表 不合格品通知单 不件编号:XX.XX.XX.XX 页 次: 3 2/3
1.委外加工的产品在发出前必须有标识卡、标明 生产批次或材料批次; 2.外协加工厂在加工时必须有自己的生产作业 采 购 产 品 送 检 通 知 记录, 记录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名称、 批次、单 工艺参数、顾客的产品批次、加工人员、数量、 检验卡片 品名等项目,加工完成交付回来时必须有加工厂 配套件检验记录表 家的标识,并将顾客产品内的原标识按照原位置 标识卡 返回; 合格证 3.采购部在接收外协产品时按照原批次号进行 材料入库验收单 报检,IQC 检查后需要将外协产品报检单、检验 报告要和零件报检单、零件检验报告分开管理; 1.仓库对入库产品要进行防护管理,注意温湿度 检查、防静电、保护标识、先进先出管理; 产品入库单 2.仓库根据业务部发货计划填写产品出库单,注 产品出库单 明批次号等内容,传递到质量部出货检验; 1.质量部出货检验根据产品出库单对产品进行 出货检查,合格后出具配套件检查成绩表给业务 配套件检查成绩表 部,准予出货;
批次号,始终贯穿生产过程;
4.2 仓库负责产品接收、贮存、出厂及服务过程的有效性标识和可追溯性的控制; 4.3 质量部负责过程标识和可追溯性的能力检查,每个季度需要对整个工厂进行一次模拟追溯, 以保证工厂各部门的标识、记录运行有效,能够在需要时对产品质量形成过程实现追溯。
可追溯性管理规定
5.流程:
作业流程 采购到货
采购部 供应商
文件编号:XX.XX.XX.XX 页 次: 2/3
相关说明 使用表单
权责单位
1.采购原材料、零件进入公司,包装上必须有供 应商的产品标识,内容应包含如下六点:1、供 应商名称;2、产品名称 3、批次号;4、数量;5、 生产日期;6、产品状态; 2.原材料、零件回厂后,采购员要立即编制零件 采 购 产 品 送 检 通 知 批次号并开具报检单到质量部报检; 单 3.批次号编制方法以供应商当月送货顺序号为 准(如:2010 年 06 月第 35 批到货,送货批次号 为 2010-06-035,当月所有送货批次累计,下一 批次编号为 2010-06-036,如此递增) ; 1.质量部 IQC 在收到采购部的送检通知单后,严 格按照检验卡片对原材料、零件进行检验; 2.检验报告上记录采购部编制的零件批次号; 3.检查时必须检查供应商是否有自检报告和材 质报告,并将两份资料付在材料入库验收单后, 以便备查,自检报告上必须记录供应商的批次 号; 4.质量部 IQC 在检查完产品后,对合格件进行标 识,标识包括:1).产品名称 2).进货批次 3). 数量 4).检验日期 5).产品质量状态;并出具一 份合格证给库房,且必须注明批次号; 采购产品送检通知 单 检验卡片 配套件检验记录表 供应商自检报告 材质报告 标识卡 合格证 材料入库验收单
XXXXXXXXX 有限公司 可追溯性管理规定
文件编号:
发行日期: 版 次:B 制订部门:质量部
拟
制
审
核
批
准
XXXXXXXX 有限公司
可追溯性管理规定
文件编号:XX.XX.XX.XX 页 申请号 版次 修订日期 修 订 内 容 次:修订页 修订者
可追溯性管理规定
文件编号:XX.XX.XX.XX 页 次:1/3
取样检验
质量部
入库、出库
仓库
1.仓库将经过检验的零件办理入库手续,存放在 指定区域,保存好质量部出具的标识卡和合格 证,注意做好先进先出管理; 2.生产部根据生产计划开具领料单到库房领取 零件,领料单上必须注明领料班组、人、生产数 材料入库验收单 量、生产批次、材料名称、规格、型号等内容, 领料单 库房在领料单上必须备注零件批次号并签字,领 料单一式三份,生产、库房、财务各保存一份; 3.发料时遇有尾数时必须在领料单上注明具体 数量和批次,分开发放,并且明确告诉生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