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校本课程(诗歌)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诗词读本校本教材

高一语文诗词读本校本教材

高一语文诗词读本校本教材高一诵读本死水闻一多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仍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出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注解:闻一多是新诗格律的倡导者和开拓者,《死水》则是他对新诗格律的“最满意的试验”。

他强调要具备“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本诗通过对“死水”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的多角度、多层面的谱写,揭露和讽刺了腐败不堪的旧社会,表达了诗人对丑恶现实的绝望、愤慨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思考题:“新月诗派”的特点是什么?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注解:《再别康桥》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

1928年秋,徐志摩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

诗中那鲜明的意境、流动的画面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

思考题:本诗的语言很优美,试举一例进行赏析。

雨巷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行着寒漠、凄清,又惆怅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注解:《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早期最负盛名的代表作,他因此诗而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诗歌)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诗歌)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诗歌)第一篇:高中语文校本课程(诗歌)高中语文校本课程选题人:一、课程名称:《中国古代诗词及现当代诗歌选讲》二、课程内容提纲(初稿)(一)先秦两汉诗歌1、诗歌的起源和本质解说2、先秦两汉诗歌发展概述3、先秦两汉诗歌选讲(二)唐宋诗歌1、唐宋诗歌发展概述2、唐宋诗歌选讲(三)唐宋词1、唐宋词发展概述2、唐宋词选析(四)中国古代戏曲1、中国古代戏曲概述2、中国古代戏曲选讲(五)中国现代诗歌发展1、中国现代诗歌发展概述2、中国现代诗歌发展选讲(六)中国当代诗歌1、中国当代诗歌发展选讲2、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现状解说三、课程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2、技能目标:3、情感与价值观:四、课程实施计划1、课程目标:2、基本要求:3、主要课程:4、课程结构比例:诗歌基本知识2课时,诗歌发展简史6课时,诗歌鉴赏8课时,诗歌朗诵比赛安排2课时。

五、教学方式课堂讲解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整体感悟与课堂讨论相结合,重视诗歌诵读训练,拟举行两次诗歌朗诵比赛并请专家给予指导,尝试进行诗歌创作并给予指导。

六、教学课时安排(共18课时)第二篇:高中语文校本课程高中语文校本课程一课题名称:《中国古代诗词及现当代诗歌选讲》二课程内容提纲(初稿)(一)先秦两汉诗歌 1 诗歌的起源和本质解说 2 先秦两汉诗歌发展概述 3先秦两汉诗歌选讲(二)唐宋诗歌 1 唐宋诗歌发展概述 2 唐宋诗歌选讲(三)唐宋词 1 唐宋词发展概述 2 唐宋词选析(四)中国古代戏曲 1 中国古代戏曲概述 2 中国古代戏曲选讲(五)中国现代诗歌 1 中国现代诗歌发展概述 2 中国现代诗歌选讲(六)中国当代诗歌 1 中国当代诗歌选讲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现状解说/ 3 三课程三维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了解各个时代代表性的诗人和诗作,了解诗歌的流派特征和发展情况;通过对中国诗歌发展历程的介绍,使学生对中国诗歌发展有一个史的印象。

2技能目标:掌握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艺术技巧,学习品味诗歌语言,分析诗歌意象,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学习尝试创作诗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技巧和表达能力。

高中语文诗歌教案

高中语文诗歌教案

高中语文诗歌教案
教案的设计要围绕诗歌的教学目标展开。

这些目标包括:理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特点、掌
握诗歌的意象与修辞手法、培养对诗歌情感的感悟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为了达
成这些目标,教案需要细致规划教学过程,确保每个环节都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教案设计示例。

假设本次课程选取的是杜甫的《春望》这首诗。

一、导入新课
开篇可以通过展示一组描绘春天景象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引入诗歌主题做好
铺垫。

教师简要介绍杜甫及其诗歌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对诗人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二、诗歌朗读
教师首先朗读全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随后,邀请学生尝试朗读,注意指导
正确的语音语调。

三、内容解析
深入分析诗歌的内容,讲解诗中的意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它们是如何表达诗
人情感的。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让他们谈谈自己对这些意象的理解。

四、情感体验
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情感色彩,如何从诗句中感受到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鼓励学生分
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审美情感。

五、创作实践
布置一个小作业,要求学生尝试创作一首表达自己对春天或对某个主题情感的短诗。

这不
仅能锻炼学生的创造力,也能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诗歌的魅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在讨论
中相互启发。

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及时给予正面的反馈和鼓励。

【校本教材】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教案《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校本教材】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教案《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背诵并理解《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这首诗;(2)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3)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如作者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风格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感悟美,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背诵和理解;(2)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鉴赏;(3)作者的生平和创作风格等背景知识。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解读;(2)诗歌深层含义的领悟;(3)将诗歌中的情感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风格;(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2)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2)分享各组的学习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美,提高审美情趣;(2)分析诗歌中的情感,领悟作者的爱国情怀。

5. 情感升华:(1)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情感转化为自身的精神力量;(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并默写《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2. 结合课内学习,选择一首类似的诗词进行自主学习,下节课分享学习心得;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赏析文章:评估学生在文章中对诗歌的解读、赏析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校本课程 先秦诗歌赏析《先秦两汉诗概述(一)》教案不分版本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校本课程 先秦诗歌赏析《先秦两汉诗概述(一)》教案不分版本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先秦诗歌赏析《先秦两汉诗概述(一)》教案不分版本先秦两汉诗概述〔一〕教学目的1、了解先秦两汉诗开展情况2、了解《诗经》《楚辞》相关知识教学内容一、《诗经》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分类是“韵文〞和“散文〞两类。

两者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协韵,句式是否整齐。

在先秦“韵文〞中最突出成就是《诗经》和《楚辞》。

【题解】《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约编成于春秋时代。

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前11世纪〕到春秋中叶〔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

《诗经》本称《诗》或《诗三百》,汉代统治者尊孔崇儒,将它奉为经典,故称《诗经》。

【分类】《诗经》所录均为可配乐演唱的乐歌,即歌诗,故其按乐调的不同划分为风、雅、颂三个局部。

“乡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宋代郑樵言〕。

"“风〞即土风俗曲,是各诸侯国民间乐曲。

《诗经》有十五国风,共160篇。

“雅〞是“正〞的意思,周人所认为的正声叫做雅乐,分为大雅、小雅,属于朝廷的“正乐〞,主要供朝会宴飨时所用,共105篇。

“颂〞是宗庙祭祀或其他重大典礼的乐歌,有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2〕宴飨之作,亦称宴饮诗,如“小雅〞中的作品。

〔3〕反映王道兴衰、政教得失的政治诗,包括“美〞、“刺〞两种类别,前者是歌功颂德之作,后者是揭露和挖苦统治阶级荒淫腐朽和时代黑暗的作品。

〔4〕婚恋诗,这类作品比重最大,内容最丰富,从各种角度表现男女青年在爱情生活中的忧喜得失。

〔5〕农事诗,表达农业生产的诗作。

〔6〕征战和徭役诗,表达军旅征战生活或反映劳役繁重的诗作。

〕【赋、比、兴手法】赋、比、兴是《诗经》的根本表现手法,并成为后世诗歌艺术表现的根本法那么。

“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朱熹《诗集传》〕〔“赋〞为直接铺陈表达。

“比〞是以此例彼,就是譬喻,诗中运用譬喻,从而使诗歌形象更加鲜明。

“兴〞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作为诗的开头,是诗歌中一种特别的开端。

高中校本课程_【中职】—《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校本课程_【中职】—《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反复诵读,感受词人形象,品析豪放词风。

技能目标:从“大”入手,掌握鉴赏方法,探究豪放之美。

情感目标:剖析苏轼,体悟旷达情怀,提升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从“大”入手,掌握鉴赏方法,探究豪放之美。

【教学难点】剖析苏轼,体悟旷达情怀,提升人文素养。

【教学方法】诵读法,小组合作探究,体验式教学法【课前预习】1、熟读诗歌2、查阅苏轼相关的文学常识3、尽可能多的搜集苏轼的诗词、作品等。

将搜集的内容传到“雨课堂”平台。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飞花令是古代人们常玩的一种行酒令,今天,我们也来效仿古人玩一玩这高雅的游戏。

游戏规则:三组同学,每组依次起来,说出含有提示字的诗词,哪个组坚持到最后,哪个组胜出。

本次提示字是“江”“月”,诗句中含有任意字均可。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词,也与“江”“月”有关。

请看题目: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是?(题目)从题材上来说属于怀古词。

二、诵读词作——感受词之大1、明确诵读要求学习诗词,重在诵读。

诵读时,需注意几点:①读准字音②把握节奏(停顿、重读)③读出感情2、听名家朗诵听得过程中,注意上述几点要求,听完之后,大家感觉应该怎样来读这首词?明确:豪迈、有气势4、学生个别读点评学生的朗诵。

词之大在于,这是一首大气磅礴,气势恢宏的豪放词。

苏轼开豪放词之先河,有人说: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5、齐读要把这种气势读足,我们还需细细的咀嚼。

下面,我们学习这首词。

三、品读词作——探究词之大(一)赏大景(重点)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开篇第一句,有一个字将整首词的气势提起来了,是哪一个字?从这一句中你品味出什么?明确:“大”。

一个“大”字,直接将我们带进一个宏阔的背景之中,而我们这节课就围绕这个“大”字展开。

大江:空间的壮阔千古:时间的悠久2、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苏轼从一个广角镜头,从千千万万的英雄人物中,将镜头拉回,聚焦于三国、周郎、赤壁。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诗歌目录【可编辑】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诗歌目录【可编辑】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诗歌目录(新)第一册阅读鉴赏第一单元*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4 诗两首雨巷……………………………………………………戴望舒 7再别康桥………………………………………………徐志摩 9 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 11*中外短诗五首断章……………………………………………………卞之琳 16 风雨……………………………………………………芦荻 16错误……………………………………………………郑愁予 17 回旋舞…………………………………………………保尔·福尔17在一个地铁车站………………………………………庞德 18第二册第二单元诗经二首卫风·氓小雅·采薇离骚……………………………………………………屈原孔雀东南飞……………………………………………汉乐府白马篇…………………………………………………曹植诗三首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归园田居……………………………………………陶渊明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谢朓第三册第二单元阅读蜀道难………………………………………………………李白琵琶行………………………………………………………白居易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登高李商隐诗二首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马嵬(其二)陆游诗二首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第四册第二单元阅读李煜词两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柳永词两首《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寒蝉凄切)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姜夔词一首《扬州慢》(淮左名都)《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天狗井春无题川江号子第二单元·挚情的呼唤贺新郎也许──葬歌一个小农家的暮秋歌──给暖暖妈妈第三单元·爱的心语蛇预言窗你的名字神女峰第四单元·大地的歌吟河床金黄的稻束地之子半棵树边界望乡第五单元·苦难的琴音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老马憎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雪白的墙散文部分第一单元·那一串记忆的珍珠动人的北平汉家寨特利尔的幽灵第二单元·心灵的独白新纪元捉不住的鼬鼠──时间片论美第三单元·一粒沙里见世界都江堰Kissing the fire(吻火)合欢树第四单元·如真似幻的梦境森林中的绅士云霓埃菲尔铁塔沉思第五单元·自然的年轮葡萄月令光树(节选)《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一、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赏析指导赏析示例长恨歌自主赏析湘夫人拟行路难蜀相书愤作品推荐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一剪梅今别离二、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指导赏析示例春江花月夜自主赏析夜归鹿门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登岳阳楼菩萨蛮作品推荐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扬州慢长相思三、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赏析指导赏析示例将进酒阁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作品推荐国殇燕歌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菩萨蛮高祖还乡四、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赏析指导赏析示例过小孤山大孤山自主赏析庖丁解牛项羽之死阿房宫赋作品推荐方山子传大铁椎传五、散而不乱,气脉中贯赏析指导赏析示例六国论自主赏析伶官传序祭十二郎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作品推荐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六、文无定格,贵在鲜活赏析指导赏析示例种树郭橐驼传自主赏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春夜宴诸从弟桃园序项脊轩志作品推荐游沙湖苦斋记以下是附加文档,不需要的朋友下载后删除,谢谢班主任工作总结专题8篇第一篇:班主任工作总结小学班主任特别是一年级的班主任,是一个复合性角色。

【校本教材】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教案《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校本教材】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教案《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校本教材】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教案《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2)理解诗歌的背景、意象、情感等,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从意象、情感等角度分析诗歌,提高解读能力;(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释义和意象分析;2. 诗歌的情感把握和艺术特色鉴赏。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时代背景的理解;2.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诗歌相关背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2.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3. 案例分析法:以典型诗句为例,深入剖析诗歌的表达技巧;4. 启发引导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揭示诗歌的深层含义。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诗歌内容,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意象;2. 学生准备:预习诗歌,查阅相关资料;3. 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相关图片、视频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2)通过多媒体展示诗歌的背景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查阅的资料,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等;(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小组的学习成果。

4.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2)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等,揭示诗歌的深层含义。

5.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从意象、情感等角度欣赏诗歌的美;(2)让学生学会评价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校本课程 先秦诗歌赏析 3《毛诗序》教案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校本课程 先秦诗歌赏析 3《毛诗序》教案

毛诗序教学目的解读毛诗序,了解诗歌情感特质和毛氏对《诗经》的解读教学内容产生于春秋中期的《诗经》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所收录的是我国最早出现的纯文学作品,因此诗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实际上是文学的代称,关于诗的理论批评也就具有文学批评的普遍指导性。

先秦诗论起于儒家,宗法儒学,从理论上强调言志,很早就提出了“诗言志”这一开山的纲领(朱自清,《诗言志辨》)。

《尚书·虞书·舜典》曾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即便《舜典》绝不是三代之文,可能出于战国,甚至更晚,然而“诗言志”的观点此可见先秦诗论尚未明确涉及诗歌情感性的特质,没有抒发内心情绪的“诗缘情”的自觉认识,故此是片面而不完整的。

首先接触到诗的情感特征,并将其与言志联系在一起予以较系统地论述的,则是完成于汉代的《毛诗序》。

《毛诗序》有所谓大序、小序之说。

小序是指传自汉初的《毛诗》三百零五篇中每篇的题解,大序则是在首篇周南《关雎》题解之后所作的全部《诗经》的序言。

这里所说的《毛诗序》即指大序。

关于《毛公之学,自谓子夏所传,而河间献王好之,……在《儒林传》中还是只说:毛公,赵人也。

治《诗》,为河间献王博士,均未指明毛公的名字。

后来从郑玄到三国时吴人陆机,又相继传出有鲁人毛亨为大毛公,赵人毛苌为小毛公,皆在汉初先后治《诗》。

至于《诗序》,则有孔子弟子子夏所作的说法。

一直到清代,就呈众人各持一辞争执不下展,并形成文章,其后再由毛苌弟子辈不断加以修订完善而成。

《毛诗序》是目前我们能够见到的文学史上第一篇诗歌专论。

即此而言,它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上所具有的开创之功,已经是十分令人瞩目的了。

然而更重要的是,它首先注意到了诗歌创作最本质的情感因素,并且明确地将情与志紧密联系在一起,去论述产生诗歌的动因,提出了抒情言志的新观念。

《序》文一开始就说: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反思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反思

譬’I Ii教学大参考教海拾贝高中《古代诗歌鉴赏》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反思圃张志祥中国古代诗歌教育一直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古代诗歌鉴赏是高考的重要内容.与之相关联的对联之类的试题也屡屡出现。

但是。

纵观中国古代诗歌的历史。

诗人数不胜数,诗歌作品浩如烟海。

艺术手法花样繁杂.当前要想完满地完成诗歌教学任务还存在着诸多困难:一是目前语文课本和读本中选取的古代诗歌比较少、比较散。

学生很难在有限的篇幅和时间里达到对古代诗歌较为全面和系统的认识:二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局限于课本。

很难把握古代诗歌发展的脉络和规律。

大多处在就诗论诗的层面:三是目前中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状态与古代诗歌教育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从高考复习的角度看.目前绝大多数学校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课本教学进度很快.古代诗歌教学前松后紧。

从近几年的考题来看,诗并不难懂。

但从训练及考试情况来看。

学生答非所问、寻章搞句等问题比比皆是,得分不理想。

究其原因,既有学生自身鉴赏能力不足、教师教学不得其法的因素.更有现行教材与复习资料的严重脱节、复习资料编写本身又很散乱造成的因素。

鉴于以上情况。

古代诗歌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就应时而生并引起了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许多人已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

现将本人的一些做法和反思呈现如下。

请同仁们批评指正。

一、开发原则1.继承性原则。

建国以来.语文课程改革一直在进行,而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古代诗歌.也是常改常新。

多少年来,无数专家学者、一线教师为提取古代诗歌的精华,传承古代诗歌的教育。

呕心沥血。

做出了不m96■黔;懈的努力,形成了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课程体系。

因此.作为刚刚起步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立足于这笔丰厚的财富.也就是说要严格遵循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努力继承前人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

2.创新性原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肯定了课程模式创新、教材编写多样、教学方式灵活等方面所取得的改革成绩,提出了改革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管理等方面的具体目标。

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

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

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古诗文的基本知识,包括诗文的体裁、特点、发展历程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文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古诗文的定义与分类教学重点:了解古诗文的基本概念,掌握诗文的不同体裁。

教学难点:区分各种诗文的特征,理解诗文体裁的发展历程。

2. 第二节:古诗文的语言特点教学重点:掌握古诗文的语言风格,理解诗文中的意象、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欣赏古诗文中的意境,感受诗文的美感。

3. 第三节:古诗文的韵律与节奏教学重点:了解古诗文的韵律特点,掌握诗文的节奏和韵脚。

教学难点:分析古诗文的韵律美,创作简单的诗文。

4. 第四节:古诗文的思想内容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文的思想内涵,感受诗人的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深入剖析古诗文的思想价值,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

5. 第五节:古诗文的鉴赏方法教学重点:掌握古诗文的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运用鉴赏方法分析古诗文,写出自己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与古诗文相关的故事、典故、背景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示范:教师展示经典古诗文作品,分析其特点、价值等,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魅力。

4. 实践:学生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法,锻炼自己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表现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成果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文朗诵、创作等活动,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古诗文选本、鉴赏教程等。

2. 参考资料:相关学术著作、论文、评论等。

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

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

一、《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中国古典诗词的美。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通过古诗文的阅读与解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4. 培养学生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感悟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课程将选取一些适合初中生阅读的古诗文,如《春晓》、《登鹳雀楼》等。

2. 教学过程中将重点解析诗文的韵律、意境、情感等。

3. 引导学生通过诗文理解古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感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诗文的背景、作者、韵律等。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解析诗文的意境、情感等。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文的感悟和理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包括发言、讨论等。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包括诗文的背诵、赏析等。

3. 学生期末的诗文创作或解析报告。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古诗文资料,包括原文、注释、译文等。

2. 准备教学PPT,包括诗文的文本、图片、动画等。

3.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活动。

七、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本节课的诗文及其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诗文讲解:讲解诗文的背景、韵律、意境等,引导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3. 案例分析:分析诗文中的关键词、句子,解读诗文中的情感和哲理。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文的感悟,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5. 总结:对本节课的诗文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八、作业布置:1. 背诵本节课的诗文。

2. 完成课后练习,包括诗文解析和感悟分享。

3. 准备下一节课的相关资料。

九、教学反思:1. 教师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3.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丰富教学内容。

十、课程资源:1. 推荐学生阅读的古诗文书籍和网站。

2. 推荐相关的古诗文教学视频和文章。

3. 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古诗文。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课程目标:在制定课程目标时,需要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确保目标的设定既具有挑战性,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校本课程教学案(现代诗歌鉴赏)(粤教版高一选修)

校本课程教学案(现代诗歌鉴赏)(粤教版高一选修)

校本课程教学案(现代诗歌鉴赏)(粤教版高一选修)高一分校语文组谢爱群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初步学习有关“春天”题材的现代小诗。

2、尝试写有关“春天”题材的现代小诗。

二、教学重难点:学会抓住大自然的景物作为写作对象来写诗。

三、教学过程:1、导入寄语:同学们,春天轻盈走来,又到了诗的季节。

春携着我们感受了万物生机,我们与春亲密接触。

来吧,我们一起读春读诗,赏春赏诗,写春写诗,拥抱春,抒写春。

2、赏析下面的小诗。

(一)在城效的小树林返青了,我的小树林小树林里的蚂蚁和飞虫这些卑微的生命都和春天一起来临泥土下,我听到蚯蚓爬动的声音用柔软的头颅撞开泥土关闭的大门在小树林的草地上,我看见一群山羊摆动着长胡须,咩咩地叫着震动着我的青春和灵魂一只黑山羊,向我款款走来脸上挂着幸福的泪水赏析:3、尝试写诗:题材:有关“春天”的现代小诗。

4、让学生读读自己写的小诗。

5、同学们一起评价。

6、老师表扬写得美的,指出不足的。

四、课外作业;利用课余写诗:题材:有关“春天”的现代小诗。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赏析有关“春天”题材的现代小诗。

2、尝试写有关“春天”题材的现代小诗。

二、教学重难点:学会抓住大自然的景物作为写作对象来写诗。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上节课有关“春天”题材的现代小诗的赏析和写作,同学们一定有了写诗的灵感,也一定写了不少优美的诗,现在向大家汇报一下。

2、共同分享同学们的作品。

3、赏析下面的小诗:(二)推开春的大门听到鸟叫了在城效,有几只报春鸟它们不敢进城只在效外欢呼和跳跃它们朴素得像乡下的农民让我萌发一种亲近它们是我的朋友啊又仿佛是我巧遇的亲人它们在寻找不知名的虫子向同伴发出亲和的声音在效外,我爱上了鸟的声音在鸟的争鸣中我推开了春的大门4、赏析:展开全文阅读5、尝试写诗:题材:有关“春天”的现代小诗。

6、让学生读读自己写的小诗。

7、同学们一起评价。

8、老师表扬写得美的,指出不足的。

四、小结: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提高鉴赏和写作现代诗的能力。

校本课程 (古诗文) 教案

校本课程 (古诗文) 教案

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诗文的基本知识,如诗歌的分类、韵律、意境等。

2. 通过学习古诗文,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热爱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春晓》:学习古诗的韵律和意境,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2. 第二课《静夜思》:分析诗文的修辞手法,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 第三课《登鹳雀楼》:学习古诗文的背景知识,理解诗文的意境,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4. 第四课《悯农》: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情怀,理解农民的辛勤劳动。

5. 第五课《江南春》:通过学习古诗文,让学生了解江南的美丽风光,培养对祖国的热爱。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文的基本知识、背景、意境等。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3. 鉴赏法:欣赏古诗文的韵律美、意境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古诗文,培养表达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2. 讲解古诗文的基本知识,如诗歌的分类、韵律、意境等。

3. 分组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韵律美。

4. 分析诗文内容,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文。

5. 讨论诗文的意境和主题,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6. 欣赏名篇佳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尝试创作古诗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如合作精神、分享意识等。

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古诗文选篇2. 参考资料:古诗文鉴赏书籍、网络资源3. 教学工具:投影仪、音响设备、白板4. 辅助材料:古诗文海报、卡片七、教学环境1. 教室布置:清新雅致,充满文化氛围2. 座位安排:分组合作,便于讨论交流八、教学进度安排1. 每周一节古诗文课程,共计10周2. 每节课时:40分钟九、教学反思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提高教学针对性。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校本课程 先秦诗歌赏析 1《诗歌起源及诗的性质》教案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校本课程 先秦诗歌赏析 1《诗歌起源及诗的性质》教案

诗歌起源及诗的性质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诗歌起源及诗的性质教学内容一、诗歌的含义诗歌是文学的基本类型之一。

早期诗歌与音乐、舞蹈相互融合,后来独立自成一体。

在中国古代,诗和歌有别,诗供朗诵,歌是歌唱的,现在诗和歌统称为诗歌。

它的基本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最集中、精练、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充满作者浓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和谐的音乐美,节奏鲜明、音调铿锵,讲究押韵,一般分行排列;语诗、叙事诗、哲理诗;从形式上分有格律诗、自由诗、歌谣等;从押韵上分有有韵诗和无韵诗。

中国诗歌又可分为旧诗和新诗,旧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二、诗歌起源及性质在所有的文学样式中,诗歌是起源最早、历史最久的一种样式。

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要靠文字记录才能流传,而最早的诗歌是人们的口头创作,靠口耳流传,可以不依赖文字。

最早的诗歌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1.诗歌的起源和劳动有关系。

有充分资料证明,文学诞生于以韵律的起源。

这种劳动呼声虽然有声无义,但在具体场合中,有时也蕴含着某种情感意向。

随着语言的发展,“当表现情感的某些劳动呼声被相适应的语言所代替时,语言和劳动呼声便结合为一体:语言仅仅是劳动时,语言对劳动呼声的替代最早只能发生在集体劳动中,所以劳动内容自然就是最早的诗歌的内容,原始劳动歌谣当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2.诗歌的起源还同宗教和娱乐有关系。

古书《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

葛天氏是传说中的古代部落。

他们的宗教兼娱乐活动是,由三个人拿着牛尾巴,边跳舞,边唱歌,歌辞有八段。

歌辞没有流传下来,但从同书所记的《玄鸟》、《遂草木》、《奋五谷》等题目推测,内容大约是有关图腾崇拜、神话传说和农业生产的。

古代有“玄鸟生商”的说法,商民族奉“玄鸟” (燕子)为图腾,这里的“玄鸟”可能也是类似的神话传说。

“草木”、“五谷”显然。

诗歌欣赏校本课程

诗歌欣赏校本课程

诗歌欣赏校本课程是一个旨在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课程。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诗歌欣赏校本课程大纲: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提高对诗歌的审美情趣。

2.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和风格的诗歌,掌握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要素。

3. 通过诗歌欣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二、课程内容1. 诗歌基础知识:介绍诗歌的基本特征、要素和分类等基础知识。

2. 古代诗歌欣赏:选取一些经典的古代诗歌,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

3. 现代诗歌欣赏:选取一些现代优秀的诗歌作品,让学生了解现代诗歌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4. 外国诗歌欣赏:选取一些外国经典的诗歌作品,如《春江花月夜》、《再别康桥》等,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诗歌风格和特点。

5. 诗歌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诗歌,通过实践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解:通过讲解诗歌的基本知识和特点,帮助学生建立对诗歌的初步认识。

2. 作品分析:选取一些经典作品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了解诗歌的魅力和表现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4.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通过实践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四、评估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听讲、思考、发言等方面。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包括对作品的分析、创作实践等方面。

3. 小组讨论表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发言、讨论、合作等方面。

4. 期末考试:通过考试的方式检验学生对诗歌欣赏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精品]古诗赏析课堂实录——校本课程之《品得三秋诗》

[精品]古诗赏析课堂实录——校本课程之《品得三秋诗》

古诗赏析课堂实录——校本课程之《品得三秋诗》古诗赏析课堂实录——校本课程之《品得三秋诗》程东文(程东文的教学思考之166)《品得三秋诗》课堂实录——校本课程的诗歌赏析公开课【课前思考】作为传统的蒙学教材三百千之一的《千家诗》,是过去孩子破蒙时候吟诵的诗歌,古人云:世俗儿童就学,即授《千家诗》,取其宜于成诵,故流传不废,同时也指出其不足,但其诗工拙莫辨。

所以,我们就选择性地进行单元组合教学,利用了其宜于成诵的优点,同时去芜存菁,避免了工拙莫辨的不足。

第一单元,校本课程《千家诗》学的诗歌与春天相关,我主要教的是节奏,带着学生读诗涵咏,初步入门。

这次教的第二单元,主要学习意象和情境,初步学会领会古诗的意思,掌握赏析诗歌的一些粗浅的方法。

第一部分:意象【布置】开始的时候,我出了一个抢答题,让学生看看下列诗句中是写哪些季节的,重点辨析哪些是写秋天的。

1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3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5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古木啭黄鹂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7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8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9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空涧不见人,纷纷开且落。

10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11最是风来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1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13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14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15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16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17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18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学生回答很踊跃,答案基本准确:2、3、8、11、12、13、14、15、16、17、18是写秋天的。

为了让大家对于秋日诗歌有较为全面的了解,课件的最后一页六句都是写秋天的。

)师:好,不错,大家再来谈谈理由,为什么你就认定这些诗句是写秋天的。

生:里面写的内容是与秋天有关,写的都是秋天的景物。

师:是的,以前我们讲诗歌,经常说到意象,所谓意象,用概念来说,是物象与情意的融合,也就是说,不仅仅是写一些事物,这些事物上要附着了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
选题人:
一、课程名称:《中国古代诗词及现当代诗歌选讲》
二、课程内容提纲(初稿)
(一)先秦两汉诗歌
1、诗歌的起源和本质解说
2、先秦两汉诗歌发展概述
3、先秦两汉诗歌选讲
(二)唐宋诗歌
1、唐宋诗歌发展概述
2、唐宋诗歌选讲
(三)唐宋词
1、唐宋词发展概述
2、唐宋词选析
(四)中国古代戏曲
1、中国古代戏曲概述
2、中国古代戏曲选讲
(五)中国现代诗歌发展
1、中国现代诗歌发展概述
2、中国现代诗歌发展选讲
(六)中国当代诗歌
1、中国当代诗歌发展选讲
2、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现状解说
三、课程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2、技能目标:
3、情感与价值观:
四、课程实施计划
1、课程目标:
2、基本要求:
3、主要课程:
4、课程结构比例:诗歌基本知识2课时,诗歌发展简史6课时,诗歌鉴赏8课时,诗歌朗诵比赛安排2课时。

五、教学方式
课堂讲解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整体感悟与课堂讨论相结合,重视诗歌诵读训练,拟举行两次诗歌朗诵比赛并请专家给予指导,尝试进行诗歌创作并给予指导。

六、教学课时安排(共18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