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辛温解表药
中药药性歌诀
药性歌诀解表药(一) 辛温解表药麻黄辛温,发汗解表,宣肺定喘,利水肿消。
桂枝性温,发汗解表,通阳化气,温经止痛。
荆芥与紫苏,羌防白芷俱,辛温解表用,风寒表证除。
荆芥炭止血,羌防风湿祛,若逢头面病,白芷是所需,生姜并止呕,暑湿用香薷。
(二)辛凉解表药薄荷牛蒡蝉蜕凉,宣散风热透疹良,牛蒡尤可疗咳嗽,蝉蜕抽风声哑尝。
桑叶枝皮果,皆为有用资。
叶将风热散,目赤眩晕医,血虚桑椹好,风湿用桑枝,桑皮清肺热,水肿亦相宜。
菊花甘苦微寒,散热明目清肝,野菊清热解毒,疔疮痈肿能安。
葛根甘辛平,退热又生津,透疹舒项背,热泻配连芩。
柴胡退热效能良,往来寒热更需尝,疏肝解郁尤常用,升举清阳不可忘。
升麻亦可升清气,解毒透疹是其长。
清热药石膏大寒清肺胃,烦渴能除壮热退,生用清热宜内服,煅过收敛外用配。
知母泻火亦滋阴,实热虚热皆能清,阳明经热石膏配,知柏并用肾火平。
黄芩连柏苦寒强,泻火解毒湿热攘,三焦热盛可同用,并治泻痢与疮疡。
心烦呕痞黄连好,黄芩清肺兼少阳,黄柏善清下焦火,三药异同仔细详。
栀子苦寒,降火除烦,清热利湿,淋病黄疸,凉血止血,吐衄能安。
龙胆性寒大苦,善清肝胆实火,高热惊搐可用,下焦湿热能除。
夏枯草,清肝好,眩晕治,目疾疗,能散结,瘰疬消。
决明子清肝,头痛眩晕餐,目赤肿痛用,润肠便不难。
苦参性苦寒,下焦湿热犯,黄疸并痢疾,用之可以扳。
银花连翘二地丁,善治疮疡热毒清。
温病毒痢银花效,热陷心包选翘心,黄疸乳痈公英用,疔毒常施紫地丁。
大青板蓝根,清热解毒胜,温病诸般证,用之有效能,流感配羌活,肝炎乙脑珍,痄腮及丹毒,疸痢用皆灵。
青黛功相似,凉血亦定惊。
蚤休拳参半边莲,疮疡蛇毒均可歼。
肝热惊搐蚤休用,水肿尤宜用半莲。
金荞麦和鱼腥草,射干也把肺热扫。
肺痈当以荞腥主,咽痛痰鸣射干好。
白头翁与马齿苋,秦皮地锦性皆寒,大肠湿热能清解,热泻热痢用之餐。
鸦胆子把原虫杀,阿米巴痢疟疾安。
红藤败酱草,解毒治肠痈。
红藤善活血,败酱更排脓。
犀角清热定惊良,凉血解毒此为上,热入血分用为主,吐衄斑疹必须尝。
执业药师考试第一部分 常用单味中药
第一部分常用单味中药第1章解表药第一节辛温解表药一、发汗:麻黄、桂枝、香薷、紫苏、生姜二、祛风:荆芥、防风、羌活、藁本、西河柳三、通鼻窍:辛夷、细辛、苍耳子、白芷一、发汗: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记:蚂蟥在水中喘)—表实无汗证、水肿兼有表证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记:桂树枝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表虚有汗,表实无汗;阳虚水肿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记:香香被褥被水淋湿了)—阴寒闭暑及风水水肿;“夏月麻黄”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胃寒呕吐),温肺止咳(风寒咳嗽)—解鱼蟹、半夏及天南星毒二、祛风:荆芥—散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荆芥炭)—麻疹透发不畅,疮疡初起有表证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治风通用药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太阳头痛(后脑勺痛)及上半身风湿痹痛藁本—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善治颠顶头痛西河柳—发表透疹,祛风除湿以上除了荆芥,均可以治疗风湿痹痛。
荆芥、防风治疗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均可以。
三、通鼻窍: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记:细心饮水)—寒饮伏肺之要药。
少阴头痛(头痛连齿)。
用量:1~3g。
白芷—发散风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阳明头痛最宜。
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治鼻渊头痛之要药。
辛夷—散风寒,通鼻窍。
通鼻窍的药物记忆:辛姨细心的将苍耳子放在白纸上吹,来通鼻窍。
第二节辛凉解表药一、透疹: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二、平肝明目:桑叶、菊花三、升阳:柴胡、升麻、葛根四、其他:蔓荆子、淡豆豉、浮萍、木贼一、透疹:薄荷—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
—肝气郁滞,胸闷胁胀。
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
(记:牛旁边孩子中毒咳嗽)—风热或肺热咳嗽、咯痰不畅,咽喉肿痛。
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记:蝉在风中飞,闪着明亮的眼睛)—小儿惊哭夜啼,破伤风。
解表药(辛温解表)
【功效】 发汗解肌 温通经脉 助阳化气
20
桂枝【适应证】
1.风寒感冒。 2.寒凝血滞诸痛证。 3.痰饮、蓄水证。 4.心悸。
21
桂枝 《名医别录》
1.风寒感冒。辛甘温煦,甘温通阳扶卫,其开腠发 汗之力较麻黄温和,而善于宣阳气于卫分,畅营血 于肌表,故有助卫实表,发汗解肌,外散风寒之功。
此外,取麻黄散寒通滞之功,也可用治风寒痹证, 阴疽,痰核。
14
麻 黄【适应证】
1.风寒感冒。 2.咳嗽气喘。 3.风水水肿。
15
麻黄
【用法用量】 煎服,2~9g。发汗解表宜 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麻黄绒作用缓和。
【使用注意】 本品发汗宣肺力强,凡表虚 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均当慎用。
2
概述
分类 1、辛温解表药(发散风寒药)。主治风寒
表证,发热轻,恶寒重,头身痛,无汗,流 清涕,脉浮紧等。 2、辛凉解表药(发散风热药)。主治风热 表证、温病初起,见发热重,恶寒轻,头痛, 口渴,流浊涕,舌尖红,脉浮数等。
3
概述
选药及配伍: 1. 对外感风寒、风热表邪不同,相应选择发散风
12
麻 黄【临床应用】
2.咳嗽气喘 辛散苦泄,温通宣畅,主入肺经,可外开皮 毛之郁闭,以使肺气宣畅;内降上逆之,以复 肺司肃降之常,故善平喘,为治疗肺气壅遏 所致喘咳的要药,并常以杏仁等止咳平喘药 为辅助。
13
麻 黄【临床应用】
3.风水水肿 本品上宣肺气、发汗解表,可使肌肤 之水湿从毛窍外散,并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下助 利尿之力,故宜于风邪袭表,肺失宣降的水肿、小 便不利兼有表证者,每与甘草同用,如甘草麻黄汤 (《金匮要略》)。如再配伍生姜、白术等发汗解 表药、利水退肿药,则疗效更佳,如《金匮要略》 越婢加术汤。
辛温解表
第一节辛温解表辛温解表药,适用于风寒表证。
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或有汗,鼻塞流涕,咳喘,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等。
麻黄汤【组成】麻黄(去节,三两9克) 桂枝(去皮,二两6克)杏仁(去皮尖,七十个6克)甘草(炙一两3克)【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各药功能】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通阳化气。
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甘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
【方解】本方为外感风寒,肺气失宣所致。
风寒袭表,卫阳被郁恶寒发热腠理闭塞,肺气不宣无汗而喘营阴郁遏,经脉不通肺主卫气,外合皮毛,寒邪外束于表咳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辨证要点】外感表实证。
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
【加减变化】喘急胸闷、咳嗽痰多、表证不甚者,去桂枝,加苏子、半夏以化痰止咳平喘;鼻流清涕重者,加苍耳子、辛夷以宣通鼻窍;夹湿邪而兼见骨节酸痛,加仓术、薏苡仁以祛风除湿。
兼里热之烦躁、口干,酌加石膏、黄芩以清泻郁热。
【使用注意】辛温发汗之峻剂。
【附方】1麻黄加术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白术(四两,12克)功用:发汗解表,散寒祛湿。
主治:风寒夹湿痹证。
身体烦疼,无汗等。
2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麻黄(半两6克) 杏仁(炒十个6克)薏苡仁(半两12克)甘草(炙一两3克)去桂枝功用:发汗解表,祛风除湿。
主治:风湿在表,湿郁化热证。
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
3 大青龙汤麻黄(六两) 桂枝甘草杏仁石膏生姜大枣功用:发汗解表,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里有郁热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烦躁,口渴,脉浮紧。
4三拗汤甘草麻黄杏仁各等分30克生姜五片去桂枝功用:宣肺解表。
主治:外感风寒,肺气不宣证。
鼻塞声重,语音不出,咳嗽胸闷。
5华盖散紫苏子麻黄杏仁陈皮桑白皮赤茯苓(各一两30克)甘草(半两15克)功用:宣肺解表,祛痰止咳。
主治:素体痰多,肺感风寒证。
辛温解表药
3.止血 炒炭 :用于吐血、衄血、崩漏 下血等多种出血证,
荆芥
用法用量 煎服,4.5~9g,不宜久煎, 使用注意 解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 炭用,荆芥穗更长于祛风,
防风
性味归经 辛、 甘,微温,归 膀胱、肝、 肺、脾经,
防风
1.祛风解表:本品性微温,药性和缓,质柔润, 古人称之为“风药中之润剂”,可“通治一切 风邪”,
3.解鱼蟹毒:用于食鱼蟹中毒所致的腹痛吐泻,
苏叶:长于解表 苏梗;长于理气
荆芥
性味归经 辛、 微温,归肺、 肝经,
荆芥
古人谓本品“为风病、血病、疮病要药,” 1.祛风解表:本品性微温,药性和缓,对于 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都可用,
1 风寒表证,如荆防败毒散, 2 风热表证,如银翘散,
2.透疹止痒:并有消疮之功, 1 麻疹不透, 2 风疹瘙痒,如消风散, 3 疮疡初起兼有表证,如败毒散、
麻黄、桂枝功用对比
共同点:均有发汗解表的功效,都可用 于风寒表证,
不同点:麻黄以宣散为主,发汗力强,适 用于外感风寒、恶寒无汗的表实证,并有宣 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用于喘咳证及风水 水肿等,桂枝以温通为主,发汗力较缓,外感 风寒无论有汗的表虚证和无汗的表实证均可 用,并能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常用治寒凝 血滞诸证、蓄水证等证,
桂枝
性味归经 辛、Leabharlann 甘,温,归心、 肺、膀胱经,桂枝
1.发汗解肌 表 :本品辛散甘缓温通,发汗解 表作用缓和,用于外感风寒表证,表实证、表虚 证都可以用,
2.温通经脉:本品性温,有温通血脉、散寒止 痛之功效,适用于寒凝血滞所致诸证,
1 风湿痹痛, 2 月经不调,痛经,闭经,
3 胸痹证,
4 脘腹冷痛,
解表药辛温解表药
药物成分:本品主含挥发油。 药理研究: 1、有解热作用,扩张皮肤血管,刺激汗腺而有发汗作用。 2、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强胃肠蠕动。 3、减少支气管分泌,缓解支气管痉挛。 4.抗菌作用,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防风《本经》
防风
药材防风
防风《本经》 要点:为治风之通用品,无论内风外风均可应用。 命名:根据其功能而命名。能防范风邪,因通治一切风证。 别名:旁风、黄风、屏风。 来源: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风的根入药。 产地:主产东北、河北、四川、云南等地。 采集炮制:春秋季采挖,除去芦头上棕毛,晒干润透、切片。 用法:生用——祛风解表为主,用于风寒、风热表证。 炒用——祛风胜湿,止痉、止泄力胜,用于风湿痹症,破伤风、泄泻。 炭用——以止血力强,多用于出血症。(肠风下血) 处方用名:防风、关防风、炒防风、防风炭。
现代医学: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初期肺炎、风疹、急性肾炎、小儿百日咳等均可采用本 品。 用量用法:3-10g,煎服。 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力较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虚喘均当忌用。 药物成分:麻黄主要含麻黄碱、伪麻黄碱和挥发油等。 药理实验: 1、挥发油有发汗、解热作用,抑制流感病毒的作用。 2、麻黄碱、伪麻黄碱有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而平喘,作用缓和而持久。 3、伪麻黄碱有明显的利尿作用。
熟悉药物:荆芥、香薷、生姜、羌活、藁本、细辛、 辛夷等
麻黄《本经》
草麻黄
药材麻黄 (草麻黄)
药材麻黄 (中麻黄)
药材麻黄 (木贼麻黄)
麻黄《本经》 要点:发汗力强,素有“发汗第一药”之称。 命名:以色味命名,麻言其味,黄言其色,本品味麻色黄,故名。 别名:麻黄草、龙沙、卑相、卑盐。 来源:为麻黄科草本状小灌木草麻黄或中麻黄和木贼麻黄的草茎枝入药。 产地: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等地。 采集炮制:立秋之霜降(9-11月)之间采收,割取去根、节,煮沸去沫,阴干切段。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第一章解表药第一节辛温解表药NO. 品名功效1 麻黄发汗,平喘,利水。
2 桂枝助阳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利水,温通胸阳,温中散寒。
3 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
4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5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
6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7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8 藁本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9 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10 白芷散风解表,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止痒。
11 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12 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
13 辛夷散风寒,通鼻窍。
14 西河柳发表透疹,祛风除湿。
第二节辛凉解表药1 薄荷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
2 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
3 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4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5 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6 葛根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7 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8 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9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
10 淡豆豉解表,除烦。
11 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12 木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
小结:1.解表药中有疏肝作用的:薄荷、柴胡。
第二章清热药第一节清热泻火药1 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煅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
2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3 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4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排脓。
5 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
6 芦根清热生津,除烦,止呕,排脓,利尿。
7 竹叶清热除烦,生津止渴,利尿通淋。
8 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
9 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10 谷精草明目退翳,疏散风热11 青葙子明目退翳,除虚热12 密蒙花明目退翳,平肝阳第二节清热燥湿药1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最新(一)辛温解表药复习过程
解表药(一)辛温解表药《爱莲说》《陋室铭》比较阅读[甲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斯.是陋室()2、惟.吾德馨.(惟:)(馨:)3、鸿儒..()(鸿:)(儒:)4、金经()5、白丁..()..()6、丝竹7、调素琴..()...(调:)(素琴:)8、案牍9、劳形..()(形:)10、甚蕃.()11、淤泥..()12、不染.()13、濯.()14、清涟..()..()15、妖.()16、亭亭17、植.()18、亵玩..()..()(亵:)19、隐逸20、君子..(品德高尚的人)二、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2、问今是何世()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斯是陋室()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是进亦忧()孔子云:何陋之有()是马也()之无丝竹之乱耳()是天时不如地利也()无案牍之劳形()花之隐逸者也()3、无丝竹之乱耳()花之富贵者也()丝竹花之君子者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4、莲之出淤泥而不染()5、香远益清()而濯清涟而不妖()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濯清涟而不妖()6、可以调素琴()7、何陋之有()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何可爱甚蕃()同予者何人()8、香远益清()9、晋陶渊明独爱菊()远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独处江湖之远()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10、西蜀子云亭()11、有仙则名()云有说笑有鸿儒()孔子云()何陋之有()三、句子翻译: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执业药师中药二解表药知识点总结及巧记方法
4、肺热燥咳
桑叶桑叶,风干两只肺:疏散风热、平肝明目、凉血止血、清肺润燥
菊花
疏散风热
平肝明目
清热解毒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风热之目赤肿痛、头痛
2、肝阴虚之眼目昏花,肝阳头痛、眩晕,肝火上攻之目赤肿痛
3、热毒疮肿
菊花菊花,风干清热毒: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葛根
退热解肌
生津
升阳止泻(口诀)
3、小儿惊哭夜啼,破伤风
4、风热或肝热所致目赤翳障
5、音哑咽痛
大眼睛:明目退翳
动物药:息风止痉
蝉半透明的身子-怕痒:透疹止痒
木贼
疏散风热
明目退翳
止血
1、风热目赤,翳障
2、血热下血
小眼睛:明目退翳
贼眉鼠眼-打出血
桑叶
疏散风热
平肝明目
凉血止血
清肺润燥
1、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所致咳嗽头痛
2、肝阳眩晕,视物昏花,目赤肿痛
2、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3、风热咽喉肿痛
4、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
5、肝气郁滞、胸闷胁胀
头疼脑热咽真干:清利头目、宣散风热、利咽、透疹、疏肝
蔓荆子
疏散风热
清利头目
祛风止痛
1、风热头昏、头痛、目赤肿痛、目昏多泪(凡风在头面之疾皆可选用)、牙痛
2、风湿痹痛,肢体拘急
慢性子,头痛:清利头目、祛风止痛
牛蒡子
疏散风热
透疹(口诀)
1、外感表证,项背强痛
2、热病之烦渴,消渴症(糖尿病)
3、湿热泻痢热又渴又拉肚子,长疹子了:退热解肌、生津、升阳止泻、透疹
柴胡
解表退热
疏肝解郁(口诀)
升举阳气(口诀)
1、感冒高热,邪在少阳寒热往来
中药记忆法(1)
商陆
苦寒、有毒
肺脾肾大肠
逐水消肿、通利二便,解毒散结
煎服3-9g
牵牛子
苦寒、有毒
肺肾大肠
泄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
煎服3-6g。入丸1.5-3g,不宜与巴豆、巴豆霜同用
巴豆
辛热、有大毒
胃大肠
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外用蚀疮
不宜与牵牛子同用。0.2-0.3g入丸。得热则助泻、得冷则泻止
大青叶
苦、大寒
心、肺、胃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温病及外感风热常用
板蓝根
苦寒
心胃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板蓝根冲剂利咽,普济消毒饮
青黛
苦、咸、寒
肝、肺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精惊
碧玉散、黛蛤散(热毒发斑之要药,肝热动风、肝火犯肺。入丸散1-3g
绵马貫众
苦、微寒;有小毒
肝、脾
清热解毒、止血、杀虫
煎服5-10g,生用清热解毒、止血宜抄碳
白头翁汤、黄连解毒汤、知柏地黄丸‘
龙胆
苦寒
肝、胆
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龙胆泻肝汤
苦参
苦寒
心、肝、胃、大肠、膀胱
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消风散、善治下焦湿热
白鲜皮
苦寒
脾胃膀胱
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善治皮肤病
椿皮
苦、涩、寒
大肠、胃、肝
清热燥湿、收敛止带、止泻、止血
二、清热泻火药
石知寒芦天竹淡,莲熊鸭栀夏决密青
石膏
辛、甘、大寒
煎2-6g,孕妇忌用
威灵仙
辛咸温
膀胱
祛风湿、通筋络、化骨鲠
风湿痹痛要药
秦艽
解表药【辛凉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
微火烘干入药。
性能:辛,温。入肺、胃经。
功效:散风寒,通鼻窍。
主治:
1. 散风寒:用于风寒感冒 而多鼻漏者。如辛夷散。
2. 通鼻窍:散肺部风邪, 其性升散,引诸药上行,善 通鼻窍,为治鼻病的要药。 常用于治疗鼻炎、鼻窦炎等。
辛温解表药
★紫 苏
药用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 燥叶;茎单用为苏梗;种 子入药为苏子。
2. 对于风热或肝火之目赤肿痛, 疗效甚好,常与桑叶、夏枯草配伍。
3.为外科之要药,用于疮黄肿毒, 既可内服,又可外敷,常与金银花、 连翘、蒲公英、甘草等同用。如五 味消毒饮。
辛凉解表药
牛蒡子
药用菊科植物牛蒡的成熟种子。晒干, 生用或炒用。
性味:辛、苦,寒。入肺、 胃经。 功效主治:
1.疏散风热,利咽宣肺: 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 肺热咳嗽等症,常与银花、 连翘、桔梗等同用。
性能:辛,凉。入肺、肝经。善清上焦风热,又疏解 肝胆郁结,清暑避秽。
功效:疏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透疹止痒。
主治: 1. 疏散风热:治疗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如银翘散。 2. 清头目、利咽喉:治风热上攻引起的头痛目赤,咽 喉肿痛等证,常与防风、桔梗、玄参、菊花等同用。 3.透疹止痒:治风热束表的麻疹不透,及风疹、皮肤 瘙痒等,与蝉衣、防风等同用。 4.疏肝解郁:常与柴胡、白芍等同用治胸胁胀闷。
辛温解表药
性能:辛、甘,微温。入膀胱、肝、脾经。 功效:祛风发表,胜湿解痉。 主治:
发散风寒表证 1.解表
疏散风热表证
风湿证早期---痉挛、肌肉强直---防风散 2.祛风止痉
解痉:破伤风、歪嘴风(N症状)---千金散
3.止汗---玉屏风散
*对阴虚火旺及血虚发痉者忌用。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第一章解表药第一节辛温解表药8 藁本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11 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12 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
13 辛夷散风寒,通鼻窍。
14 西河柳发表透疹,祛风除湿。
第二节辛凉解表药3 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9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
11 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12 木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
小结:1.解表药中有疏肝作用的:薄荷、柴胡。
第二章清热药第一节清热泻火药6 芦根清热生津,除烦,止呕,排脓,利尿。
7 竹叶清热除烦,生津止渴,利尿通淋。
8 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
9 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10 谷精草明目退翳,疏散风热11 青葙子明目退翳,除虚热12 密蒙花明目退翳,平肝阳第二节清热燥湿药5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
第三节清热凉血药5 紫草凉血活血,解毒透诊。
6 水牛角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清心定惊。
第四节清热解毒药4 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5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消肿。
7 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定惊。
8 牛黄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化痰开窍。
12 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13 穿心莲清热解毒,燥湿。
14 白鲜皮清热解毒,祛风燥湿,止痒。
15 半边莲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16 土茯苓解毒,利湿,利关节。
17 山豆根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18 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通淋。
19 大血藤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祛风活络。
20 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消痈,利湿,抗癌。
22 熊胆清热解毒,明目,止痉。
23 金乔麦清热解毒,祛痰排脓,散瘀止痛。
24 鸦胆子清热解毒,燥湿杀虫,止痢截疟,腐蚀赘疣。
25 垂盆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
26 秦皮清热解毒,燥湿止带,清肝明目。
27 马勃清肺,解毒,利咽,止血。
28 木蝴蝶清热利咽,疏肝和胃。
29 半枝莲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利水消肿。
中药解表药的分类方法
中药解表药的分类方法
中药解表药是中医药学中的一个重要分类,它们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或风热引起的发热、头痛、咳嗽、咽喉肿痛等症状。
根据中药解表药的性质、功效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 辛温解表药:这类药物具有辛、温的性质,能够促使毛孔张开,引起出汗,从而解除表层的风寒或风热症状。
常见的辛温解表药有荆芥、藿香、紫苏、草果等。
它们一般适用于风寒或风热初发,伴有发热、头痛、恶寒或鼻塞等症状的患者。
2. 辛凉解表药:这类药物具有辛、凉的性质,既能解表,又能清热,适用于风热或风热邪入营血引起的症状。
常见的辛凉解表药有薄荷、菊花、连翘、银花等。
它们能够迅速扩张毛孔,引起出汗,还能清热解毒,适用于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等症状明显的患者。
3. 苦寒解表药:这类药物具有苦、寒的性质,主要用于风热邪气入侵引起的症状,适用于发热、口干、咽痛等症状较重的患者。
常见的苦寒解表药有金银花、栀子、黄芩、黄连等。
它们能够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适用于风热引起的疾病。
4. 辛凉解表药:这类药物既有辛味,又有凉性,能够扩张毛孔,引
起出汗,并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常见的辛凉解表药有薄荷、蒲公英、凉茶等。
它们适用于风热邪气的症状,如发热、口渴、咽痛等。
总结起来,中药解表药根据其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辛温解表药、辛凉解表药、苦寒解表药和辛凉解表药。
这些药物具有不同的功效和应用范围,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来选择合适的解表药进行治疗。
辛温解表药.
5、解表药第一节辛温解表药辛温又解表,麻桂紫姜藁,荆防羌活细,芷薷苍夷柳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配桂枝,治疗表实无汗;配杏仁治风寒束肺,肺逆咳喘;配石膏,治肺热咳喘。
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肾虚咳喘忌服。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通阳化气有汗无汗皆可,另主治阳虚证(心阳不足心悸、胸阳不通胸痹、脾胃虚寒)、痰饮证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特点:治疗脾胃气滞和气滞胎动,叶善发表散寒,梗善理气宽中安胎。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呕家圣药。
荆芥:散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解表散风通用药,风寒风热皆可。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治风通用药,外风、内风、风湿及寒热皆可破伤风和小儿惊风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善治表证夹湿、太阳头痛及上半身风湿痹痛。
藁本:发汗解表,祛风胜湿,止痛善治表证夹湿、颠顶头痛及风湿痹痛。
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治鼻渊鼻塞头痛之良药,最宜少阴头痛、鼻渊和牙痛。
可治阳虚外感。
寒饮伏肺之要药(配干姜和五味子)小青龙。
1—3克白芷:发散风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善除手足阳明之邪,可治阳明头痛,眉棱骨痛。
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治阴寒闭暑及风水水肿,素称:夏月麻黄。
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为外感鼻塞头痛之佳品,又为治鼻渊头痛之要药,另治湿痹痛和疹痒。
疥癣。
辛夷:散风寒,通鼻窍治鼻渊头痛与风寒头痛鼻塞所常用西河柳:发表透疹,祛风除湿。
6.辛凉解表药薄蝉桑菊葛柴升,牛蒡豉浮贼蔓荆。
薄荷: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善散上焦风热。
叶长于发汗,梗长于理气。
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可治痄腮。
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配胖大海,善治风热肺热之咽痛音哑,另治小儿惊哭夜啼,破伤风。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配菊花,治肝阳眩晕及肝肾阴亏目暗不明;配黑芝麻,治肝肾阴虚视物昏花兼肠燥便秘。
解表药
第一章解表药【含义】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解表药,又称发表药。
【分类及适应证】1)辛温解表药。
又称发散风寒药,性味多辛温,发汗作用较强,适应于:①风寒表证,见恶寒重发热轻。
头痛身痛,无汗鼻塞,流清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等;②咳嗽气喘、风湿痹痛、水肿等兼有风寒表证者。
2)辛凉解表药。
又称发散风热药,性味多辛凉,发汗作用和缓,适应于:①风热表证,见发热重恶寒轻,头痛,有汗,鼻塞,流浊涕,咽部红肿疼痛,口渴,舌尖红,脉浮数等;②温病初起属风热表证者;③咳嗽,麻疹透发不畅兼有风热表证者。
【使用注意】1)注意用法。
解表药多为辛香发散之品,入汤剂不宜久煎2)注意体质。
久病体虚者慎用。
3)注意禁忌病证。
气虚自汗、阴虚盗汗、久患疮疡、大失血等患者应慎用。
4)注意季节。
夏季腠理疏松,易于出汗,用量宜轻;冬季腠理闭塞,不易出汗,用量宜重。
5)注意不良反应。
使用解表药,发汗过多,耗伤阳气,进而损及阴液,导致虚损。
6)注意疗程,解表药为祛邪之品,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第1节辛温解表药麻黄【来源】本品为麻黄科植物麻黄、木贼麻黄及中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处方别名】麻黄、炙麻黄、麻黄绒【性味归经】辛、味苦,温。
归肺、膀胱经【功效应用】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用于风寒感冒,咳嗽气喘,风水浮肿、骨节疼痛,小便不利,风邪顽痹,支气管哮喘。
发汗解表——{特点:发汗力量峻猛应用:①风寒表实无汗证;②风寒湿痹,阴疽等宣肺平喘——{特点:善宣散肺气。
应用:①风寒袭肺之喘咳;②痰饮犯肺之咳喘;③热邪壅肺之咳喘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兼有表证者【配伍应用】麻黄配桂枝:发散风寒,用于风寒表实无汗证。
麻黄配杏仁、甘草:宣肺散寒,止咳平喘,用于风寒袭肺之咳喘。
麻黄配石膏、杏仁、甘草:清宣肺热,止咳平喘,用于肺热咳喘。
麻黄配干姜、细辛: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寒饮郁肺之咳喘。
【用法用量】水煎服,3~9g【使用注意】1) 注意生品与炮制品的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中药表
解表药
(一)辛温解表药
药名性味归经功用主治用量备注
1.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由于
1.风寒表实证肾不纳气导致的虚喘者慎用
发汗解表 2.咳喘实证 2.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麻黄辛微苦温肺、膀胱经宣肺平喘 3.风水水肿3~10宜炙用捣绒用发汗和缓
利水消肿 4.风寒湿痹,阴疽, 3.小儿,老人等体弱者宜用麻
痰核黄绒或炙麻黄
4.被称为“发汗解表第一药”
1.外感风寒表证
肺、心、膀发汗解肌 2.寒凝血滞之痹证
凡温热病,阴虚阳盛及血热妄
桂枝辛、甘温温经通脉 3. 胸痹,痰饮,水3~10
胱经行、月经过多者均忌用
通阳化气肿及心动悸,脉结
代。
1.治鱼蟹中毒单用可至
发汗解表 1.外感风寒证30~60克
紫苏辛温肺胃经行气宽中 2.脾胃气滞证3~10 2. 不宜久煎
解鱼蟹毒 3.食鱼蟹中毒 3.叶长于发表,梗擅于理气安
胎
发汗解表1.不宜久煎
肺、胃、脾 1.阴暑证 2.汗多表虚者忌用
香薷辛微温化湿和中3~10
经 2.水肿病 3.利水退肿须浓煎
利水消肿
4.有夏月麻黄之称
1.外感风寒表证
发汗解表 2.多种呕吐证
1.阴虚内热及热盛者慎用生姜辛微温肺、脾经温中止呕 3.风寒咳嗽3~10
2.为“呕家之圣药”
温肺止咳 4. 解半夏、南星及
食鱼虾中毒
1.外感表证 1.不宜久煎
祛风解表2. 麻疹透发不畅, 2.发表透疹宜生用,止血宜炒风疹瘙痒炭
荆芥辛微温肺、肝经透疹止痒3~10
3. 疮疡初起兼有表 3.荆芥、防风温性不大,善祛
止血
证风,故用时可不辨寒热而取其
4.吐衄下血(炒炭)疏风之性
1.燥热、阴虚血亏、热病动风
祛风解表 1.外感表证者慎用或忌用
膀胱肝脾 2.其性兼甘,故为“风药中之防风辛甘微温胜湿止痛 2.风寒湿痹证3~10
经润剂”
止痉 3.破伤风
3.祛风而不燥,防风秦艽之类
也
1.阴虚燥热证忌用
发散风寒 1.外感风寒表证2.治痹常用药,尤以肩背肢节
羌活辛苦温膀胱、肾经3~1 3—10疼痛者为佳(独活反之)
胜湿止痛 2.风寒湿痹证
3. 脾胃虚弱者用量过大易致
呕吐
药名性味归经功用主治用量备注
1. 外感风寒,颠顶
祛风散寒头痛
1.血虚头痛及热证均慎用
藁本辛温肝、膀胱经 2.风寒湿痹证
胜湿止痛3~10
以散太阳经风寒湿痹为长
3. 头面及遍身风湿 2.
瘙痒证
1. 外感虚寒及阳虚 1.气虚多汗、阴虚阳亢或血虚引祛风解表外寒证起的头痛等忌用
细辛辛温
肺经
散寒止痛 2. 头痛、痹痛和牙 2.反黎芦
有小毒温肺化饮痛等诸痛
3~5
入丸散剂: 0.5~1
3.
通窍 3.寒饮咳喘 3. 用量过大或煎煮时间过短易
4.通关开窍醒神中毒
1.风寒感冒,头痛
牙痛
祛风散寒 2.鼻塞、鼻渊
对邪入阳明经的牙痛头痛尤为
通窍止痛 3.疮痈肿毒
白芷辛温肺、胃经3~10多用,为治阳明头痛,眉棱骨痛,
消肿排脓 4.寒湿带下
牙痛之要药
燥湿止带 5. 多种皮肤病(祛
风燥湿止痒,祛斑
除臭)
1.风寒表证及鼻渊
祛风解表2.痹证
1.为治鼻渊之要药
辛苦温,有 3. 风疹瘙痒,疥癣
苍耳子肺经宣通鼻窍3~10 2.血虚头痛不宜用小毒(祛风杀虫止痒)
除湿止痛 3.过量服用易中毒
4. 麻风病(须配大
风子等)
1.阴虚火旺者忌服
辛荑辛温肺胃经发散风寒 1.风寒头痛,鼻塞
3~10
2.宜包煎
宣通鼻窍 2.鼻渊头痛 3.既为治鼻渊头痛之要药,又为
治风寒头痛鼻塞之佳品
1.外感风寒的轻证
2.阴盛格阳证
葱白辛温肺胃经发寒解表 3. 外敷能散结通络
3~10不宜久煎散寒通阳下乳,治乳汁郁积,
乳房胀痛;解毒散
结,治疮痈肿毒
胡荽辛温肺胃经解表透疹 1.麻疹透发不畅
3~6
1.热毒壅滞而疹出不透者忌用健胃消食
2.胃寒食滞 2.为药食两用之佳品
1.麻疹透发不畅
1.麻疹已透者不宜用,用量过大解表透疹
2.风寒湿痹
柽柳辛平肺胃心经3~10易致心烦
祛风除湿 3. 外邪闭肺,肺失
2.为麻疹透发不畅之常用药
宣降的咳喘
祛风散寒1. 风寒头痛及鼻渊
1.胃溃疡及胃炎患者慎用
鹅不食鼻塞
辛温肺肝经宣通鼻窍6~9 2.既为治风寒头痛,鼻塞目翳之草 2.湿疮肿毒
化痰止咳良药,又为治鼻渊之妙品
3.寒痰咳喘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