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温解表代表方剂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1

合集下载

辛温解表

辛温解表

第一节辛温解表辛温解表药,适用于风寒表证。

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或有汗,鼻塞流涕,咳喘,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等。

麻黄汤【组成】麻黄(去节,三两9克) 桂枝(去皮,二两6克)杏仁(去皮尖,七十个6克)甘草(炙一两3克)【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各药功能】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通阳化气。

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甘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

【方解】本方为外感风寒,肺气失宣所致。

风寒袭表,卫阳被郁恶寒发热腠理闭塞,肺气不宣无汗而喘营阴郁遏,经脉不通肺主卫气,外合皮毛,寒邪外束于表咳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辨证要点】外感表实证。

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

【加减变化】喘急胸闷、咳嗽痰多、表证不甚者,去桂枝,加苏子、半夏以化痰止咳平喘;鼻流清涕重者,加苍耳子、辛夷以宣通鼻窍;夹湿邪而兼见骨节酸痛,加仓术、薏苡仁以祛风除湿。

兼里热之烦躁、口干,酌加石膏、黄芩以清泻郁热。

【使用注意】辛温发汗之峻剂。

【附方】1麻黄加术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白术(四两,12克)功用:发汗解表,散寒祛湿。

主治:风寒夹湿痹证。

身体烦疼,无汗等。

2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麻黄(半两6克) 杏仁(炒十个6克)薏苡仁(半两12克)甘草(炙一两3克)去桂枝功用:发汗解表,祛风除湿。

主治:风湿在表,湿郁化热证。

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

3 大青龙汤麻黄(六两) 桂枝甘草杏仁石膏生姜大枣功用:发汗解表,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里有郁热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烦躁,口渴,脉浮紧。

4三拗汤甘草麻黄杏仁各等分30克生姜五片去桂枝功用:宣肺解表。

主治:外感风寒,肺气不宣证。

鼻塞声重,语音不出,咳嗽胸闷。

5华盖散紫苏子麻黄杏仁陈皮桑白皮赤茯苓(各一两30克)甘草(半两15克)功用:宣肺解表,祛痰止咳。

主治:素体痰多,肺感风寒证。

中医《方剂学》辛温解表——麻黄汤(《伤寒论》)

中医《方剂学》辛温解表——麻黄汤(《伤寒论》)

中医《方剂学》辛温解表——麻黄汤(《伤寒论》)一、组成麻黄去节三两(6克)、桂枝二两(4克)、杏仁去皮尖,七十个(9克)、甘草炙,一两(3克)。

二、用法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现代用法:水煎服)。

三、歌括1.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2.三拗汤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

3.华盖散华盖麻杏紫苏子,茯苓陈草桑白皮;风寒束肺痰不爽,急宜煎服莫迟疑。

4.麻黄加术汤麻黄汤中加白术,湿困身疼总能医。

5.麻杏苡甘汤还有麻杏苡甘剂,风湿发热亦可祛。

6.大青龙汤大青龙用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解表清热此为良。

四、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五、主治外感风寒。

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六、方解风寒伤人肌表,毛窍闭塞,肺气不宣,卫气不得外达,营气涩而不畅,所以外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脉浮,内见喘逆。

此时当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使肺气宣,毛窍开,营卫通畅,汗出而在表之风寒得解,诸证悉除。

麻黄味苦辛性温,为肺经专药,能发越人体阳气,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所以是方中的君药,并用来作为方名。

由于营涩卫郁,单用麻黄发汗,但解卫气之郁,所以又用温经散寒,透营达卫的桂枝为臣,加强发汗解表而散风寒,除身疼。

本证之喘,是由肺气郁而上逆所致,麻、桂又都上行而散,所以再配降肺气、散风寒的杏仁为佐药,同麻黄一宣一降,增强解郁平喘之功。

炙甘草既能调和宣降之麻、杏,又能缓和麻、桂相合的峻烈之性,使汗出不致过猛而伤耗正气,是使药而兼佐药之义。

麻黄得桂枝,一发卫分之郁,一透营分之邪,所以《柯琴评麻黄汤》曰:“此为开表逐邪发汗之峻剂也”。

正由于此,所以《伤寒论》中对“疮家”、“淋家”、“衄家”、“亡血家”,以及伤寒表虚自汗,血虚而脉见“尺中迟”,误下而见“身重心悸”,等等,虽有表寒证,亦皆禁用本方。

跟我记方剂2-辛温解表:九味羌活、香苏散、止嗽散

跟我记方剂2-辛温解表:九味羌活、香苏散、止嗽散

跟我记方剂2-辛温解表:九味羌活、香苏散、止嗽散九味羌活汤: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简介:这是金朝张元素的方子,张元素其人可以说是后世方的宗师,他治好过刘完素的病,更是李东垣的嫡传老师;而朱丹溪是元朝后学,学习的是刘完素、李东垣的思想。

从金元时期开始,以羌活、防风为君的辛温解表剂开始替代麻黄、桂枝的经方,成为主流。

二者并没有好坏之分,麻桂剂在寒邪重的情况下效率更高,但也容易发汗太过,引发心脏的动悸不安;而后者效率低一些,但相对安全,尤其在外感风寒、湿邪之时,其人不仅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而且还会肢体酸痛,羌防剂有其独到之处,所以它不仅可以用于感冒还可用于风湿病。

1)巧记法:苍芷弟防穷,辛勤干活(苍术、白芷、地黄、防风、川芎、细辛、黄芩、甘草、羌活)2)汤头歌诀: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益姜葱,阴虚气弱人禁用,加减临时在变通;3)方解记忆法:这个方剂一共九味药,看似比较多,但其实并不难记忆。

先从该方的功能与主治下手,它可以发汗解表、祛风湿、退发热、止头痛;发汗解表主要对应羌活、防风;祛风湿主要用苍术;黄芩、细辛一寒一热,可退热;白芷、川芎止头痛效果优良;由于辛燥药物过多,用凉血补血的生地黄为佐药,最后甘草调和诸药;从六经辨证角度讲就更好理解了,羌活、防风入太阳经,发汗解表去在表的风寒湿;白芷是最常用的治疗阳明头疼的药;黄芩入少阳经,也可防止病情入里化热;苍术是典型的太阴脾经的药,又可以发散祛湿;细辛、地黄入少阴经;川芎行气血入厥阴,再加上甘草调和诸药。

可见,同样是依六经用药,经方与时方思路大为不同:经方是看准之后精准打击,方子也比较简炼;而时方是层层布防,全面调动,所以方子比较大。

不过,方子是死的,人是活的,汤头歌诀最后一句:“加减临时在变通”,也是明示后人在用方之时可以根据情况灵活调配。

香苏散:香附、紫苏叶、炙甘草、陈皮;简介:这首方子来自著名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简称《局方》。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方剂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方剂

解表剂一、辛温解表剂麻黄汤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特点:无汗而喘麻黄(3):桂枝(2)麻黄+桂枝—增强发汗解表作用麻黄+杏仁—增强宣肺平喘之功桂枝汤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特点:汗出恶风,鼻鸣干呕桂枝(1):芍药(1)—调和营卫桂枝+甘草—辛甘化阳芍药+甘草—酸甘化阴小青龙汤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外寒里饮证特点:里饮—痰多而稀干姜、细辛、五味子—温肺化饮的药对五味子+芍药—收敛,防止发散太过伤精耗气大青龙汤功用:发汗解表,兼清里热主治:外感风寒,兼有郁热证特点:倍麻黄+石膏里热—烦躁、口渴九味羌活汤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特点:外感风寒湿—肢体酸楚疼痛内热—口苦微渴分经论证—太阳羌活阳明芷,细辛少阴芎肝胆兼清里热—生地、黄芩止嗽散功用:宣肺利气,疏风止咳主治:风邪犯肺之咳嗽证特点:白前+桔梗—一宣一降二、辛凉解表剂银翘散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主治:温病初起特点:毒—咽痛荆芥穗、淡豆豉—去性存用辛凉平剂;治上焦如羽,非轻莫举桑菊饮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主治:风温初起特点:但咳辛凉轻剂柴葛解肌汤功用:解肌清热主治: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特点:恶寒渐轻,身热增盛(动态过程)麻杏石甘汤功用:辛凉疏表,清肺平喘主治:外感风邪,邪热蕴肺证特点:治疗肺热麻黄(1)+石膏(2)—一宣一清麻黄+杏仁—一宣一降三、扶正解表剂败毒散功用:散寒祛湿,益气解表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证特点:气虚+外感风寒湿君—羌活+独活人参+甘草—扶正以助祛邪参苏饮功用:益气解表,理气化痰主治: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特点:气虚+外感风寒+内生痰湿泻下剂一、寒下剂大承气汤功用:峻下热结主治:(1)阳明腑实证(痞,满,燥,实)(2)热结旁流证(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3)热厥、痉病、发狂等由里热实证所致者特点:痞满燥实+实热证釜底抽薪、急下存阴、通因通用、寒因寒用大陷胸汤功用:泻热逐水主治:水热互结之结胸证(大结胸证)特点:心下痛,拒按,按之石硬泻热逐水之峻剂二、温下剂温脾汤功用:攻下寒积,温补脾阳主治:阳虚冷积证特点:便秘腹痛,手足欠温君—大黄+附子三、润下剂麻子仁丸功用:润肠泄热,行气通便主治:脾约证特点:大便秘结,小便频数(膀胱湿热)攻润相合,下不伤证济川煎功用:温肾益精,润肠通便主治:肾虚便秘特点:腰膝酸软,大便秘结,小便清长君—肉苁蓉泽泻↓枳壳↓升麻↑—升降相依寓通于补之中(肉苁蓉),寄降于升之内(升麻)四、逐水剂十枣汤功用:攻逐水饮主治:(1)悬饮(2)水肿特点:1.三味药打粉,以10枚大枣煎汤送服2.清晨空腹服3.得快下利后,以米粥保养脾胃五、攻补兼施剂黄龙汤功用:攻下通便,补气养血主治: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和解剂一、和解少阳剂小柴胡汤功用:和解少阳主治:(1)伤寒少阳证(2)妇人中风,热入血室证(3)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特点:寒热往来柴胡+黄芩—和解少阳柴胡(疏半表半里之邪),黄芩(清半表半里之热)蒿芩清胆汤功用:清胆利湿,和胃化痰主治:少阳湿热痰浊证特点:寒热如疟,呕黄涎而黏二、调和肝脾剂—肝木乘脾四逆散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主治:(1)阳郁厥逆证(手足不温)(2)肝脾不和证(脘腹疼痛)特点:柴胡↑+枳实↓—一升一降柴胡+芍药—升散而不耗伤阴血逍遥散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特点:烧生姜—温胃和中薄荷—助柴胡疏肝解郁而散肝热痛泻要方功用:补脾柔肝,祛湿止泻主治:脾虚肝郁之痛泻特点:专病专方,治疗痛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三、调和肠胃剂半夏泻心汤功用:寒热平调,散结除痞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特点:痞证(但满而不痛)辛开(半夏、干姜)苦降(黄连、黄芩)补(参草枣)泻兼施清热剂一、清气分热剂白虎汤功用:清热生津主治:气分热盛证特点: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竹叶石膏汤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特点:身热,气逆欲呕竹叶石膏+麦门冬汤二、清营凉血剂清营汤功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主治:热入营分证特点: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斑疹隐隐,舌绛而干银花、连翘—透热转气犀角地黄汤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主治:热入血分证特点:身热谵语,斑色紫黑,舌深绛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三、清热解毒剂黄连解毒汤功用:泻火解毒主治:三焦火毒热盛证特点:苦寒直折凉膈散功用:泻火通便,清上泄下主治:上中二焦火热证特点:大黄、芒硝—以泻代清(泻大便以达清热目的)普济消毒饮功用: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主治:大头瘟特点:头面红肿焮痛君—酒黄芩、酒黄连(增加疏风升散之性)升麻、柴胡—火郁发之五、清脏腑热剂导赤散功用:清心利水养阴主治:心经火热证特点: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刺痛(心火下移小肠)水虚火不实龙胆泻肝汤功用: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主治:(1)肝胆实火上炎证(2)肝经湿热下注证特点:木通+泽泻+车前子—清热利湿(给邪出路)生地+当归—滋阴养血(泻中有补,利中有滋)柴胡—1.疏肝胆之气 2.引经药左金丸功用:清肝泻火,降逆止呕主治:肝火犯胃证特点:黄连(6):吴茱萸(1)黄连—实则泻其子(清心火以平肝木)协肋疼痛,嘈杂吞酸(肝胃同治)泻白散功用:清泻肺热,止咳平喘主治:肺热喘咳证特点:皮肤蒸热,日晡尤甚粳米、甘草—培土生金清胃散功用:清胃凉血主治:胃火牙痛特点:牙痛(实火)—牙龈红肿溃烂升麻—1.火郁发之 2.引经药玉女煎功用:清胃热,滋肾阴主治:胃热阴虚证特点:牙痛(肾阴虚)—齿松芍药汤功用:清热燥湿,调和气血主治:湿热痢疾特点:赤白相兼,苔黄腻君—黄连、黄芩芍药、当归—调血(行血则便脓自愈)木香、槟榔—行气(调气而后重自除)大黄—通因通用(给邪出路)肉桂—寒热并投白头翁汤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主治:热毒痢疾特点:赤多白少秦皮—起收涩止痢的作用六、清虚热剂青蒿鳖甲汤功用:养阴透热主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特点:夜热早凉,热退无汗青蒿、鳖甲—具有先入后出之妙当归六黄汤功用:滋阴泻火,固表止汗主治:阴虚火旺之盗汗特点:专病专方,治疗盗汗黄芪用量最大祛暑剂一、祛暑解表剂香薷散功用:祛暑解表,化湿和中主治:阴暑特点:外感风寒表证+外感湿邪脉浮二、祛暑利湿剂六一散功用:清暑利湿主治:暑湿证特点:小便不利或泄泻滑石(6):甘草(1)三、祛暑益气剂清暑益气汤功用: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主治:暑热气津两伤证特点:身热,小便短赤君—西瓜翠衣+西洋参温里剂一、温中祛寒剂理中丸功用:温中祛寒,补气健脾主治:(1)脾胃虚寒证(脘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2)阳虚失血证(3)脾胃虚寒所致的胸痹;或病后多涎唾;或小儿慢惊或霍乱等特点:君—干姜干姜+甘草—辛甘化阳,增强温里功效小建中汤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主治:中焦虚寒,肝脾失调,阴阳不和证特点:腹中拘急疼痛桂枝汤倍芍药+饴糖桂枝(1):芍药(2)君—饴糖饴糖+桂枝—辛甘化阳饴糖+芍药—酸甘化阴大建中汤功用: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主治:中阳衰弱,阴寒内盛之脘腹疼痛证特点:痛势剧烈,上下走窜无定处吴茱萸汤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主治:(1)胃寒呕吐证(恶心呕吐)(2)肝寒上逆证(巅顶痛)(3)肾寒上逆证特点:用量最大的药物—生姜二、回阳救逆剂四逆汤功用:回阳救逆主治:少阴病,心肾阳衰寒厥证(亡阳证)特点:破阴复阳三、温经散寒剂当归四逆汤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主治:血虚寒厥证特点:君—当归+桂枝桂枝—温通血脉暖肝煎功用:温补肝肾,行气止痛主治:肝肾不足,寒滞肝脉证特点:肝脉寒凝气滞,虚寒表里双解剂一、解表清里剂葛根黄芩黄连汤功用:解表清里主治:表证未解,邪热入里证特点:身热下利/协热下利君—葛根(既能解表又能升阳止泻)二、解表攻里剂大柴胡汤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主治:少阳阳明合病特点:小柴胡+大承气(往来寒热,大便不解)柴胡+黄芩—和解少阳大黄+枳实—泻阳明热结防风通圣散功用:疏风解表,泻热通便主治: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补益剂一、补气剂四君子汤功用:益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证特点:“脾胃气虚”基础方参苓白术散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主治:脾虚湿盛证特点:肠鸣泄泻(湿的表现)主要治脾虚湿盛的泄泻亦可治肺脾气虚的痰湿咳嗽砂仁—补而不滞桔梗—载药上行入肺,体现培土生金补中益气汤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1)脾胃气虚证(2)气虚下陷证(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3)气虚发热证(甘温除热)特点:君—黄芪陈皮—补而不滞升麻、柴胡—助黄芪升阳举陷“甘温除热”代表方生脉散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主治:(1)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汗多神疲)(2)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短气自汗)特点:汗多,不发热(无余邪,纯虚之证)人参—补麦冬—润一补一润一敛五味子—敛玉屏风散功用:益气固表止汗主治:表虚自汗特点:1.表虚不固的自汗2.表虚不固之人频繁外感二、补血剂四物汤功用:补血调血主治:营血虚滞证特点:补血+活血(养血活血同用)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伤血当归补血汤功用:补气生血主治:血虚发热证特点:肌热面红(大热),烦渴欲饮(大渴),脉洪大而虚黄芪(5):当归(1)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此方亦可治疗,疮疡溃后,久不愈合归脾汤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主治:(1)心脾气血两虚证(2)脾不统血证特点:木香—补而不滞心脾同治,重在补脾;气血双补,重在补气三、气血双补剂八珍汤功用:益气补血主治:气血两虚证特点:四物+四君炙甘草汤功用:滋阴养血,益气温阳,复脉定悸主治:(1)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证(心动悸,脉结代)(2)虚劳肺痿特点:炙甘草汤的病机—气血阴阳具虚体现在心—心动悸,脉结代体现在肺—虚劳肺痿桂枝+生姜—温阳通脉(通心脉)治疗肺痿体现“培土生金”四、补阴剂六味地黄丸功用:填精滋阴补肾主治:肾阴精不足证特点:三阴并补,三补三泻三阴并补,以补肾为主;三补三泻,以补为主熟地补肾阴泽泻泻肾浊三补山茱萸补肝三泻丹皮泻肝火山药补脾茯苓泻脾湿左归丸功用: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主治:真阴不足证特点:纯补无泻鹿角胶—体现“阳中求阴”大补阴丸功用:滋阴降火主治:阴虚火旺证特点:猪脊髓、蜂蜜—填精益髓,制约黄柏苦燥之性滋阴降火,培本清源一贯煎功用:滋阴疏肝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阴虚肝郁证)特点:川楝子—疏肝行气(冷行肝气)生地—滋水涵木沙参+麦冬—佐金平木、培土抑木五、补阳剂肾气丸功用:补肾助阳,化生肾气主治:肾阳气不足证特点:既可以治疗小便不利也可以治疗小便反多亦可治痰饮、水肿、消渴、脚气(以水肿为表现)、转胞(妊娠期小便不利) 君—生地桂枝+附子—微微生火,少火生气;阴中求阳右归丸功用:温补肾阳,填精益髓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特点:纯补无泻;阴中求阳六、阴阳并补剂地黄饮子功用: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主治:喑痱证特点:专病专方,治疗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喑痱证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脉沉细弱固涩剂一、固表止汗剂牡蛎散功用:敛阴止汗,益气固表主治:自汗、盗汗证特点:常自汗出,心悸(汗为心之液)二、敛肺止咳剂九仙散功用:敛肺止咳,益气养阴主治:久咳伤肺,气阴两伤证三、涩肠固脱剂真人养脏汤功用:涩肠固脱,温补脾肾主治:久泻久痢,脾肾虚寒证特点:脾肾同治,重脾,偏涩四神丸功用:温补脾肾,固肠止泻主治:脾肾阳虚之肾泄证(五更泄泻)特点:专病专方,治疗五更泄泻(鸡鸣泻)脾肾同治,重肾,偏补四、涩精止遗剂桑螵蛸散功用:调补心肾,固精止遗主治:心肾两虚之尿频或遗尿、遗精证特点:心肾同治人参—用量最大,起心气同补的作用五、固崩止带剂固冲汤功用:固冲摄血,益气健脾主治:脾肾亏虚,冲脉不固证特点:血崩或月经过多固经丸功用:滋阴清热,固经止血主治:阴虚血热之崩漏易黄汤功用:补益脾肾,清热祛湿,收涩止带主治:脾肾虚弱,湿热带下特点:女子带下具为湿证安神剂一、重镇安神剂朱砂安神丸功用:镇心安神,清热养血主治: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证特点:以心火亢盛为主,阴血不足为辅二、滋养安神剂天王补心丹功用:滋阴养血,补心安神主治: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特点:虚烦失眠(心)君—生地桔梗—舟楫,载药上行入心三参同用:人参、丹参、玄参酸枣仁汤功用: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主治:肝血不足,虚热内扰之虚烦不眠证特点:虚烦失眠(肝)开窍剂一、凉开剂安宫牛黄丸功用:清热解毒,豁痰开窍主治:邪热内陷心包证特点:实热紫雪功用:清热开窍,息风止痉主治:温热病,热闭心包及热盛动风证特点:抽风至宝丹功用:清热开窍,化浊解毒主治:痰热内闭心包证特点:痰热二、温开剂苏合香丸功用:温通开窍,行气止痛主治:寒闭证特点:寒理气剂一、行气剂越鞠丸功用:行气解郁主治:六郁证(气、血、痰、火、湿、食)特点:以气郁为主气—香附(君) 血—川芎火—栀子湿—苍术食—神曲痰—五郁消除,痰郁自消柴胡疏肝散功用: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主治:肝气郁滞证特点:止痛(肝郁气滞导致的疼痛)瓜蒌薤白白酒汤功用:通阳散结,行气祛痰主治:胸痹,胸阳不振,痰气互结证特点:胸痹轻证半夏厚朴汤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主治:梅核气特点:专病专方,治疗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痰气交阻于咽喉苏叶—芳香行气,理肺舒肝厚朴温中汤功用:行气除满,温中燥湿主治:脾胃寒湿气滞证天台乌药散功用:行气疏肝,散寒止痛主治:气滞寒凝证特点:肝脉寒凝气滞,实寒川楝子+巴豆—同炒,去性存用二、降气剂苏子降气汤功用: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主治:上实下虚之喘咳证特点:在上—痰涎壅盛;在下—下元不足(腰疼脚弱) 当归+肉桂—治下虚苏叶+苏子—一宣一降苏子、苏叶同用定喘汤功用:宣肺降气,清热化痰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证旋覆代赭汤功用: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主治:胃虚痰阻气逆证特点:旋覆花(3):代赭石(1):生姜(5)生姜用量最大理血剂一、活血祛瘀剂桃核承气汤功用:逐瘀泻热主治:下焦蓄血证特点:热与血相搏结少腹急结,小便自利,至夜发热(瘀血发热特征)桂枝—通行血脉1.助桃仁活血祛瘀2.防寒凉冰伏血脉血府逐瘀汤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胸中血瘀证特点:气滞血瘀通用方气血并调—活血药(桃红四物)+行气药(枳壳,柴胡,桔梗)养活同施—含四物汤升降兼顾—桔梗↑—肺,柴胡↑—肝,枳壳↓—胃●通窍活血汤—瘀阻头面证—活血通窍●膈下逐瘀汤—瘀血阻滞隔下证—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少腹逐瘀汤—寒凝血瘀证—活血祛瘀,温经止痛●身痛逐瘀汤—瘀血痹阻经络证—活血行气,祛风除湿,通痹止痛补阳还五汤功用:补气,活血,通络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特点:气虚血瘀导致的中风偏瘫黄芪(20):当归(1)君—黄芪(四两),补气生血地龙—通经活络,周行全身复元活血汤功用:活血祛瘀,疏肝通络主治: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特点:胁肋瘀肿(两协肋的摔伤)君—柴胡—疏肝行气,引药入肝经大黄—涤荡瘀血,导瘀下行柴胡↑+大黄↓—一升一降,攻散协下瘀滞温经汤功用: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特点:虚寒导致的瘀血生化汤功用:养血化瘀,温经止痛主治:血虚寒凝,瘀血阻滞证特点:产后多虚多瘀,血虚导致的血瘀君—当归炮姜—温经散寒通便—引败血下行(牛膝代替)失笑散功用:活血祛瘀,散结止痛主治:瘀血疼痛证特点:止痛(瘀血导致的疼痛)桂枝茯苓丸功用:活血化瘀,缓消癥块主治:瘀阻胞宫证特点:治疗妇科的癥瘕之证丸—丸药缓和二、止血剂十灰散功用:凉血止血主治: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证特点:上部出血咳血方功用:清肝宁肺,凉血止血主治:肝火犯肺之咳血证特点:木火刑金的咳血寓止血于清热泻火之中小蓟饮子功用:凉血止血,利水通淋主治:热结下焦之血淋或尿血特点:针对小便出血当归—养血活血,防诸药寒凉滞血,渗利伤阴之弊槐花散功用:清肠止血,疏风行气主治:风热湿毒,壅遏肠道,损伤血络便血证特点:便血(肠风轻,脏毒重)便前出血或便后出血;血色鲜红或晦暗黄土汤功用:温阳健脾,养血止血主治:脾阳不足,脾不统血证特点:黄芩+生地+阿胶—既可补阴血不足,又能制约温燥之性↓制约温燥的药物(刚柔并济)治风剂一、疏散外风剂川芎茶调散功用:疏风止痛主治:外感风邪头痛特点:分经论证—太阳羌活阳明芷,细辛少阴芎肝胆清利头目薄荷(用量最大) 制约诸风药之温燥防止风邪郁而化热茶—1.上清头目2.制约风药过于升散之性消风散功用:疏风除湿,清热养血主治:风疹,湿疹特点:当归+生地+胡麻仁—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牵正散功用:疏风化痰,通络止痉主治:风中头面经络特点:专病专方,治疗面瘫风痰阻络大秦艽汤功用:疏风清热,养血活血主治:风邪初中经络证特点:治疗中风(中外风导致的偏瘫半身不遂,偏风热)口眼斜,舌强不能言,手足不能运动,脉浮数或弦细小活络丹功用: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主治:风寒湿痹特点:川乌、草乌同用二、平息内风剂羚角钩藤汤功用:凉肝息风,增液舒筋主治:肝热生风证特点:(热极生风)高热不退,手足抽搐桑叶+菊花—1.清热平肝2.兼疏散风热,使热邪从表散(给邪出路)镇肝熄风汤功用:镇肝息风,滋阴潜阳主治:类中风特点:肝阳上亢证(本虚标实,内含肝肾阴虚)脉弦长有力(标实)君—牛膝↓生麦芽+川楝子—清肝热,疏肝气,防止其他药物伤胃天麻钩藤饮功用: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特点:治疗高血压大定风珠功用:滋阴息风主治:阴虚风动证特点:温病后期,阴液极度亏虚(纯阴虚无标实)手足瘈瘲,脉气虚弱,时时欲脱酸甘咸法治燥剂一、轻宣外燥剂杏苏散功用:轻宣凉燥,理肺化痰主治:外感凉燥证特点:苏叶—辛温→凉燥咽干君—杏仁↓+苏叶↑(一宣一降)桑杏汤功用:清宣温燥,润肺止咳主治:外感温燥证特点:桑叶—辛凉→温燥清燥救肺汤功用:清肺润燥,益气养阴主治:温燥伤肺证特点:气阴两伤;咽干鼻燥君—桑叶—清温燥臣—石膏—清肺滋阴清宣润肺常用组合麦冬—养阴润肺二、滋阴润燥剂麦门冬汤功用:滋养肺胃,降逆下气主治:(1)虚热肺痿(肺阴不足;咳逆气喘↑)(2)胃阴不足证(气逆呕吐↑)特点:肺胃同治麦门冬(7):半夏(1)麦冬+半夏—滋而不腻,补而不滞粳米+枣+人参—培土生金百合固金汤功用:滋润肺肾,止咳化痰主治: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证特点:肺肾同治,金水相生君—生地+熟地功用:益气养阴,固肾止渴主治:消渴之气阴两虚证特点:专病专方,治疗消渴葛根—生津升散,助脾气上升以散精达肺鸡内金—助脾健运,化水谷为津液增液汤功用:增液润燥主治:阳明温病,津亏肠燥便秘证特点:增水行舟祛湿剂一、燥湿和胃剂平胃散功用: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主治:湿滞脾胃证特点:纯祛脾湿而不补脾藿香正气散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特点:外感风寒+内湿霍乱吐泻,山岚瘴疟二、清热祛湿剂茵陈蒿汤功用:清热,利湿,退黄主治:黄疸阳黄证特点:治疗湿热黄疸(阳黄)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前后分消(茵陈利小便,大黄通大便)三仁汤功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特点:湿重于热杏仁—宣上—上焦白蔻仁—畅中—中焦三焦分利薏苡仁—渗下—下焦八正散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主治:热淋特点:治疗湿热淋证(小便的赤淋涩痛)甘露消毒丹功用:利湿化浊,清热解毒主治:湿温时疫,湿热并重证功用:清热化湿,理气和中主治:湿热霍乱特点:上吐下泻当归拈痛汤功用:利湿清热,疏风止痛主治:湿热相搏,外受风邪证特点:治疗湿热身痛证二妙散功用:清热燥湿主治:湿热下注证特点:肚脐以下的(包含二阴、腿脚)都治方中含有姜汁三、利水渗湿剂—小便不利五苓散功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主治:(1)蓄水证(风寒表证+小便不利,脉浮)(2)痰饮(只有水湿无外感)(3)水湿内停证(只有水湿无外感)特点:君—泽泻桂枝—1.温阳化气以助利水 2.兼解表猪苓汤功用:利水渗湿,养阴清热主治:水热互结伤阴证特点:阿胶—滋阴,防止热和渗利药物太过伤阴防己黄芪汤功用:益气祛风,健脾利水主治:表虚之风水或风湿证特点:肢节疼痛(风湿的表现)身重微肿(风水的表现)四、温化寒湿剂1.苓桂术甘汤功用:温阳化饮,健脾利水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特点: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桂枝—1.温阳化气 2.平冲降逆真武汤功用:温阳利水主治:(1)阳虚水泛证(脾肾阳虚偏肾的水肿)(2)太阳病发汗太过,阳虚水泛证(身瞤动,振振欲擗地)特点:白芍—1.利小便以行水2.柔肝缓急以止腹痛3.敛阴舒筋以解筋肉瞤动功用:温阳健脾,行气利水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阴水特点:脾肾阳虚偏脾的水肿—大便溏薄四、祛湿化浊剂完带汤功用:补脾疏肝,化湿止带主治:脾虚肝郁,湿浊带下特点:柴胡+黑荆芥—1.升脾胃清阳 2.疏肝解郁培土抑木,肝脾同治萆薢分清饮功用:温肾利湿,分清化浊主治:下焦虚寒之膏淋、白浊特点:治疗膏淋、白浊六、祛风胜湿剂羌活胜湿汤功用:祛风胜湿止痛主治:风湿犯表之痹证特点:风寒湿痹证独活寄生汤功用: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特点:风寒湿痹+虚祛痰剂一、燥湿化痰剂二陈汤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主治:湿痰证特点:乌梅—敛肺,散中有收防止燥伤正温胆汤功用: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特点:二陈汤+竹茹、枳实胆怯易惊(治胆小)二、清热化痰剂清气化痰丸功用:清热化痰,理气止咳主治:痰热咳嗽小陷胸汤功用: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主治:痰热互结之小结胸证。

河南省中医临床医生应掌握的经典条文及方剂

河南省中医临床医生应掌握的经典条文及方剂

河南省中医临床医生应掌握的经典条文及方剂常用方剂歌诀第一章解表剂辛温解表1.麻黄汤【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宜服之。

2.桂枝汤【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3.九味羌活汤【功效】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4.香薷饮【功效】解表清暑,健脾利湿。

【主治】适用于夏季感冒,夹暑湿证。

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5.小青龙汤【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

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5.止嗽散[功效]宣肺疏风,止咳化痰。

[主治]外感咳嗽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辛凉解表7.银翘散【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8.桑菊饮【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

但咳,身热不甚,口微咳。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胃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9.麻杏石甘汤【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伤寒麻杏甘石汤,身热而喘是妙方,辛凉宣泻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10.柴葛解肌汤【功用】解肌清热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扶正解表11.败毒散【功用】发汗解表,散风祛湿。

人参败毒茯苓甘,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2.参苏饮【功用】益气解表,宣肺化痰。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干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13.再造散【功用】助阳益气,解表散寒。

【主治】阳气虚弱,外感风寒证。

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外感服之安。

禽病常用方剂——辛温解表剂(麻黄汤、荆防败毒散)

禽病常用方剂——辛温解表剂(麻黄汤、荆防败毒散)

41在禽病的具体诊疗中,解表剂是常用的方剂,其中包括辛温解表剂和辛凉解表剂。

某些情况下,辛温解表剂的应用也极其普遍,比如麻黄汤、荆防败毒散等。

因为它们共同有着温热之性和解除表邪的作用,能够在外感寒凉类疾病的初始阶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此消除疾病的发展和严重疾病的后续问题,所以,适时地应用其意义也非常重要。

但是,在这两个方剂中,麻黄汤是纯辛温的、是以发汗解表为要的方剂。

而荆防败毒散却是针对于风寒夹湿之证,是在既有风寒又有湿邪的情况下使用的方剂。

因此,两者虽然同为辛温之剂,但却有着很大的区别。

一、麻黄汤麻黄汤其性辛温,其治法为典型的汗法,是自古以来应用最广泛的方剂之一。

但是,在具体的临证中,由于疾病发生的特定条件和疾病的发展与变化,因此又会出现方证以外的情况;这也是疾病发展的不确定性,因而,在具体应用中,更需要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减应用,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麻黄汤是以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组成,功效为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表现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咳嗽气喘等。

虽然在鸡群有汗无汗难以表现,但却会看到怕冷挤堆、粪便干燥的情况发生。

这是由于寒邪束表,肺的宣降功能失常,以至于卫阳闭而肌肤不得温煦、上水之源被困而难以润泽其表(大肠)的结果。

其它诸证皆显,因而,麻黄汤可主。

就麻黄汤的制方原则而言,它的方证紧紧体现了风寒束表、卫闭营郁、肺气失宣的病理病机。

是以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为君,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阳并助麻黄发汗解表为臣,杏仁宣降肺气、止咳平喘为佐,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

整方只四味药,药少力专;君臣佐使具备,结构严谨。

深刻体现了经典方剂用药的精准,也恰如用兵之道,每一个士兵都是战斗者而没有观望者,这也正是经典方剂能够流传至今的主要原因。

虽然麻黄汤为辛温解表剂的代表方剂之一,但在实际临床中,典型的麻黄汤证却较少出现,特别是对于禽群的治疗更是如此。

但是,由麻黄汤衍化的方剂却很多,而且也可以相机应用在禽群疾病的治疗。

中兽医学-解表药与方剂(辛温)

中兽医学-解表药与方剂(辛温)
不用。
注意用药剂量
辛温解表药的用量应适当,不宜过大 或过小,应根据畜禽的体重和病情调 整剂量。
禁用于阴虚火旺的畜禽
辛温解表药性温燥,对于阴虚火旺的 畜禽应禁用或慎用,以免加重病情。
05
总结
中兽医学解表药的特色与优势
整体观念
中兽医学注重整体观念,认为动 物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解表 药通过调节机体功能,达到治疗 目的。
03
方剂
方剂的基本概念
方剂是由多种药物组成,按照一定配 伍关系和剂量比例组合而成的制剂。
方剂的组成需遵循君臣佐使的原则, 即以主药为主,辅以协助或制约的药 物,以提高疗效或减轻副作用。
方剂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病因、病理的分析,以药物之 间的相辅相成或制约关系,达到治疗 目的。
辛温解表方的组成原则
由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组 成,具有发散风寒、宣肺平喘的 功效,主治风寒感冒、咳嗽气喘。
荆防败毒散
由荆芥、防风、柴胡、前胡、川 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 桔梗、人参、甘草组成,具有发 散风寒、解表散寒的功效,主治
外感风寒湿邪。
九味羌活汤
由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 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 组成,具有发散风寒、祛湿止痛 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湿邪所致
创新发展
在传统解表药的基础上,开发新型的解表药和方剂 ,以满足现代畜牧业对动物疾病防治的需求。
国际交流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兽医 学技术和经验,推动中兽医学的国际化发展 。
对兽医临床的指导意义
指导用药
中兽医学解表药的特色和优势为 兽医临床用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 方法,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减
少药物残留。
辩证施治

辛温解表剂

辛温解表剂

辛温解表剂(6方)
1.麻黄汤: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
组成记忆口决:麻黄汤,麻桂杏草
功用记忆口决:麻黄汤,麻黄功。

2.大青龙汤: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石膏炙甘草生姜大枣
组成记忆口诀:大青龙,麻桂杏草膏草姜枣
功用决记忆口决:大龙发表情-热大龙发表清热
3.桂枝汤:
组成: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
组成记忆口决:桂枝芍药草姜枣
功用记忆口决:鬼子鸡表调英味桂枝肌表调营卫
4.九味羌活汤:
组成:羌活、细辛、防风、白芷、川芎、甘草、生地黄、苍术、黄芩
组成记忆口决:就为抢活,辛勤兄弟白纸老厂房九味羌活,辛芩芎地白芷草苍防功用记忆口决:九味寒食,减轻里热九味汗湿,兼清里热
5.小青龙汤:
组成:麻黄、桂枝、半夏、芍药、五味子、细辛、干姜、甘草
组成记忆口决:小青龙马跪下,稍喂新干草小青龙麻桂夏,芍味辛干草
功用记忆口决:小龙姐表散文非花银小龙解表散温肺化饮
6.止嗽散:
组成:百部、紫苑、荆芥、白前、桔梗、甘草、陈皮
组成记忆口决:智叟百万金钱借老陈止嗽百苑荆前桔草陈
功用记忆口决:支书选飞机,舒服即可止嗽宣肺气,疏风止咳
辛温解表剂附方:(8方)
麻黄加术汤:麻黄汤加白术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
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姜
华盖散:麻黄紫苏子杏仁陈皮桑白皮赤茯苓甘草
桂枝加葛根汤:桂枝汤加葛根
桂枝加桂汤:桂枝汤加桂枝量
桂枝加芍药汤:桂枝汤加芍药量
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生姜细辛紫苑款冬花大枣半夏五味子。

禽病常用方剂——辛温解表剂(麻黄汤、荆防败毒散)

禽病常用方剂——辛温解表剂(麻黄汤、荆防败毒散)

禽病常用方剂——辛温解表剂禽病是农业中的重要问题,而辛温解表剂是治疗禽病的常用方剂之一。

辛温解表剂是按照中医理论中“表里不分”、“外感内伤”等观点制定的,主要用于治疗风寒型和风热型的禽病。

麻黄汤麻黄汤是辛温解表剂中的代表方剂之一。

麻黄汤的组成药物有麻黄、桂枝、杏仁和炙甘草。

其中麻黄为主药,桂枝、杏仁为辅,炙甘草则为调和药。

麻黄汤的适用病症为外感寒热头痛、发热恶寒、无汗或微汗、咳嗽、喘息等症状。

鸡、鸭、鹅等禽类在发热、咳嗽、喘息等症状时,可以使用麻黄汤进行治疗。

麻黄具有发汗解表、宣通肺气的作用;桂枝则具有发汗解表、宣通阳气、调和营卫的作用;杏仁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的作用;炙甘草则具有调和各药之性的作用。

麻黄汤使用的注意事项:1.麻黄性温有一定毒性,应在兽医的指导下使用,不宜随意滥用。

2.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慎却。

3.妊娠期女性禁用。

荆防败毒散荆防败毒散是辛辣、温燥、有毒性的中药复方,它包含荆芥、防风、薄荷、桔梗、甘草等组成。

这些药材具有辛散发散、清热解毒、宣通肺腑等作用。

荆防败毒散的适用病症为发热咳嗽、纳差、呕吐、腹泻等症状。

对于禽类来说,荆防败毒散可用于治疗禽流感等疾病。

荆芥具有发汗解表、开窍宣通的作用;防风则具有祛风解表、宣通肺气的作用;薄荷具有清热解毒、发散风热的作用;桔梗具有宣肺化痰、祛痰止咳的作用;甘草具有调和各药之性的作用。

这些药材的合理搭配能够发挥出最佳疗效。

荆防败毒散使用的注意事项:1.应在兽医的指导下使用。

2.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参考文献1.顾方舟,吴鸿芳,魏德初,等. 中兽医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1.2.吴鸿芳,徐作谦,张志强,等. 实用禽医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3.3.吕庆兰. 中兽医学习指导与题库[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中医《方剂学》辛温解表——小青龙汤(《伤寒论》)

中医《方剂学》辛温解表——小青龙汤(《伤寒论》)

中医《方剂学》辛温解表——小青龙汤(《伤寒论》)一、组成麻黄去节,三两(克)、芍药三两(9克)、细辛三两(3克)、姜三两(3克)、甘草三两,炙(6克)、桂枝去皮,三两(6克)、半夏半升,洗(9克)、五味子半升(3克)。

二、用法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三、歌括1.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辛夏草味加;外束风寒内停饮,散寒蠲饮效堪夸。

2.小青龙加石膏汤小青龙把石膏配,咳喘而烦效更佳。

3.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亦治水,不在发表在宣肺;姜枣细辛款冬花,紫菀半夏加五味。

四、功用解表蠲饮,止咳平喘。

五、主治风寒客表,水饮内停。

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饮咳喘,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者。

六、方解素有水饮之人,脾肺之气必虚,今又外感风寒,水寒相搏,皮毛闭塞,肺气益困,输转不利,水饮蓄积于心下,上犯迫肺,肺寒气逆,所以恶寒发热,无汗,不渴,喘咳痰多,清稀而粘,不易咯出,胸闷,身体疼重,甚则水饮溢于肌肤而为浮肿,舌苔白滑而润,脉浮。

此时,发汗解表则水饮不除,蠲化水饮则外邪不解,唯有发汗蠲饮,内外合治,才是正法。

因此本方用麻黄、桂枝为君药,发汗解表,除外寒而宣肺气。

干姜、细辛为臣药,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

然而,肺气逆甚,纯用辛温发散,既恐耗伤肺气,又须防温燥伤津,所以配伍五味子敛气,芍药养血,并为佐制之用。

半夏祛痰和胃散结,亦为佐药。

炙甘草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辛散酸收之间,是兼佐、使之用。

八味相配,使风寒解,水饮去,肺气复舒,宣降有权,诸证自平。

但本方总是辛散温化为主,必须确是水寒相搏于肺者,才可使用。

至于原书方后加减诸法,各家说法不一,《医宗金鉴》方论中分析比较公允,现选录附后,临证时可以酌情选用。

七、附方及方解1.小青龙加石膏汤(《金匮要略》)即小青龙汤加石膏二两(9克)。

功用:解表蠲饮,兼除烦躁。

主治:肺胀,心下有水气。

中医(表、里)寒证与辛温解表药、辛温解表剂;温里药、温里剂

中医(表、里)寒证与辛温解表药、辛温解表剂;温里药、温里剂

中医(表、里)寒证与辛温解表药、辛温解表剂;温里药、温里剂老药师吴文博2021-04-25 19:08:19吴文博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寒证寒证: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所表现的证候。

寒证有外寒(表寒)和内寒(里寒)之分。

表寒证:寒邪袭表,卫阳受伤,不能温煦肌表所表现的病证。

病因为风寒邪气。

临床表现为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鼻塞,咳嗽,喘息,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里寒证:是指寒邪直中脏腑经络、阴寒内盛或阳气虚衰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外感寒邪,久病伤阳,过食生冷寒凉。

临床表现为恶寒喜暖,面色苍白,肢冷蜷卧,口淡不渴,脘腹等部位冷痛,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而润滑,脉迟或紧,或沉细。

治疗表寒证的中药、方剂1.治疗表寒证的中药(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紫苏(附药:紫苏梗)、生姜(附药:生姜汁、生姜皮)、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附药:苍耳草)、辛夷、葱白、鹅不食草、胡荽、柽柳。

2.治疗表寒证的方剂(辛温解表剂):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九味羌活汤;葱豉汤;人参败毒散;麻黄附子细辛汤;香薷散等。

治疗里寒证的中药、方剂1.治疗里寒证的中药(温里药):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小茴香(附药:八角茴香)、丁香(附药:母丁香)、高良姜(附药:红豆蔻)、胡椒、花椒、荜茇、荜澄茄2.治疗里寒证的方剂(温里剂):2.1温中祛寒:理中汤(附子理中丸、桂枝人参汤);吴茱萸汤;小建中汤(大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当归建中汤);厚朴温中汤。

2.2回阳救逆: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等);参附汤(芪附汤);黑锡丹。

2.3温阳祛湿:真武汤;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2.4温经散寒:当归四逆汤;黄芪桂枝五物汤;阳和汤等。

解表药和方剂

解表药和方剂

防风《本经》 为伞形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风的根。 药用部分:根。 性味:辛、甘、微温。 归经;入膀胱、肝、脾经。 功能:辛温解表,除湿止痛,祛风止痉,透疹止痒。 主治及应用: 1.外感风寒之头身痛。症见恶寒发热,以寒为重,头 身尽痛。常与荆芥相须为用。 2.风寒湿痹之肢节疼痛。常与羌活、独活相伍为宜。 3.风毒内陷之破伤风。常与天南星、白附子、蝉蜕、 全蝎同用。 4.治麻疹初起,难以透发者。 用量:3~10克。 注意事项:血虚、阴虚火旺者忌用。
解表药
解表药
凡能发散表邪,疏解肌表,促使发 汗,解除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大多具有 辛味,辛能发散,可促使病人汗出,而达到 外邪从汗而外泄,表证得以解除。该类药大 多入肺经和膀胱经,故其适应证和手太阴肺 经、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和脏腑有关。 分类:辛温解表药 辛凉解表药
应用解表方药注意事项

麻黄汤
【组成】麻黄6g
《伤寒论》
桂枝6g
杏仁9g
甘草3g
【用法】水煎服,服后取微汗。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疼身
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方解
【使用注意】本方发汗作用较强,对于表虚 有汗、
新产妇 人、失血患者等均不宜用。
【加减运用】本方加白术,名麻黄加术汤,治寒湿
1.该类药多具辛散之性,故不宜久煎,以 免药性耗散、功效减低。 2.服用解表药后宜避风寒。如外感风寒之 表证,增加衣被以利汗出。 3.解表发汗,以微汗出为度,以免大汗伤 阴耗气。应中病即止,勿久服之。 4.阳虚自汗、阴虚盗汗、疮疡久溃、失血 者不宜单用解表剂,若需要,加用扶正之品, 以达邪去而不伤正之目的。
桑菊饮

辛温解表剂

辛温解表剂

【病机】
· 风寒束表(主),肺气不宣(次)。
【治法】《内经》:“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 发汗散寒, 宣肺平喘。
【方解】 君:麻黄 —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 臣:桂枝 — 散寒解肌发表,
— 温通经络。
· 麻黄汤 ·
•麻、桂相配,相须为 用,发汗散寒力强。
佐:杏仁 — 降利肺气,止咳平喘。
使:炙甘草 — 和中,调和药性。
风寒束表,(主证) 水饮内停。(兼证) 表里同病, 表证为主。
【治法】
散寒解表,温肺蠲饮,(平喘止咳)。
方解
· 小青龙汤 ·
君:麻黄 —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 ·麻、桂相须为用发, 汗散寒解表力强。 桂枝 — 散寒解肌发表;
— 温阳化气以行水化饮。 臣:干姜、细辛 — 温肺散寒化饮; 佐:五味子 — 温敛肺气以止喘咳;
运用
1.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水饮内停的常用方剂。 (名医方论) 2.辨证要点: · 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清稀,苔白滑。 3.临证加减:本方用治寒饮停肺之喘咳。 · 表证不显者,可去桂枝,并改用炙麻黄。
· 小青龙汤 ·
4.现代用治:
·支气管哮喘、支气管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合 并感染等属于外寒内饮者。
白芍药 — 养阴和营,防麻、桂发汗伤阴。
半夏 — 燥湿化痰,蠲饮降浊。 使:炙甘草 — 调和药性。 · 姜、辛、味相配:散中有收, 使散肺寒,化寒饮而不伤正, 敛 肺气,止喘咳而不留邪;具 有散寒化饮,止咳平喘之功。
· 小青龙汤 ·
•配伍要点: 1.散收并用、相反相成:姜、辛 + 味; 2.解表药与温肺药并用以表里双散。
·解表剂·
扶正解表
【适应证】体虚外感表证 【证候】气血阴阳之虚证 + 表证 【代表方】败毒散、加减葳蕤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温解表代表方剂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授课日期:2013.03.05
一、概念
1.解表方: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作用的方剂。

2.辛温解表方:用性味辛温的药物发散风寒,解除表证的治法。

适用于风寒表证及风湿、风水兼有表邪者。

以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身痛,苔薄白,脉浮紧为主症。

常用药物有麻黄、桂枝、紫苏、荆芥、羌活、防风、白芷、细辛、藁本等。

代表方剂有麻黄汤、桂枝汤、香苏散等。

二、麻黄汤
1.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
2.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3.主治:外感风寒。

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属风寒表实证者。


4.辨证要点: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

5.用法: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

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现代用法:水煎服,温覆取微汗)。

6.禁忌
本方为辛温发汗之峻剂,故《伤寒论》对“疮家”、“淋家”、“衄家”、“亡血家”,以及外感表虚自汗、血虚而脉兼“尺中迟”、误下而见“身重心悸”等,虽有表寒证,亦皆禁用。

麻黄汤药味虽少,但发汗力强,不可过服,否则,汗出过多必伤人正气。

正如柯琴指出:“此乃纯阳之剂,过于发散,如单刀直入之将,投之恰当,一战成功。

不当则不戢而召祸。

故用之发表,可一而不可再。

”(《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卷上)
7.方解
风寒伤人肌表,毛窍闭塞,肺气不宣,卫气不得外达,营气涩而不畅,所以外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脉浮,内见喘逆。

此时,当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使肺气宣,毛窍开,营卫通畅,汗出而在表之风寒得解,诸证悉除。

麻黄味苦辛性温,为肺经专药,能发越人体阳气,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所
以是方中的君药,并用来作为方名。

由于营涩卫郁,单用麻黄发汗,但解卫气之郁,所以又用温经散寒,透营达卫的桂枝为臣,加强发汗解表而散风寒,除身疼。

本证之喘,是由肺气郁而上逆所致,麻黄、桂枝又都上行而散,所以再配降肺气、散风寒的杏仁为佐药,同麻黄一宣一降,增强解郁平喘之功。

炙甘草既能调和宣降之麻、杏,又能缓和麻、桂相合的峻烈之性,使汗出不致过猛而伤耗正气,是使药而兼佐药之义。

麻黄得桂枝,一发卫分之郁,一透营分之邪,所以柯琴评麻黄汤曰:“此为开表逐邪发汗之峻剂也。


方义2:本方证为外感风寒,肺气失宣所致。

风寒之邪外袭肌表,使卫阳被遏,腠理闭塞,营阴郁滞,经脉不通,故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痛;肺主气属卫,外合皮毛,寒邪外束于表,影响肺气的宣肃下行,则上逆为喘;舌苔薄白,脉浮紧皆是风寒袭表的反映。

治当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方中麻黄苦辛性温,归肺与膀胱经,善开腠发汗,祛在表之风寒;宣肺平喘,开闭郁之肺气,故本方用以为君药。

由于本方证属卫郁营滞,单用麻黄发汗,只能解卫气之闭郁,所以又用透营达卫的桂枝为臣药,解肌发表,温通经脉,既助麻黄解表,使发汗之力倍增;又畅行营阴,使疼痛之症得解。

二药相须为用,是辛温发汗的常用组合。

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以恢复肺气之宣降,加强宣肺平喘之功,是为宣降肺气的常用组合,为佐药。

炙甘草既能调和麻、杏之宣降,又能缓和麻、桂相合之峻烈,使汗出不致过猛而耗伤正气,是使药而兼佐药之用。

四药配伍,表寒得散,营卫得通,肺气得宣,则诸症可愈。

8.麻黄汤应用注意事项
①.本方发汗力强,为发汗峻剂,用量不宜过大。

②.虚人慎用。

“疮家”、“淋家”、“衄家”、“亡血家”,以及表虚自汗,血虚(尺中脉迟)、下后身重心悸(阳虚)等均应忌用。

三、桂枝汤
1.组成:桂枝(去皮),芍药三钱,生姜,大枣(,甘草
2.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3.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本方不单可用于外感风寒的表虚证,对病后、产后、体弱而致营卫不和。

证见时发热自汗出,兼有微恶风寒等,都可酌情使用。

(本方常用于感冒、
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及病后的低热、妊娠呕吐、多形红斑、冻疮、荨麻疹等属营卫不和者。


4.用法:水煎服。

本方服法也极为讲究,首先是药煎成取汁,“适寒温”服,“服已须臾,啜热稀粥”,借水谷之精气,充养中焦,不但易为酿汗,更可使外邪速去而不致复感。

(去渣温服,服后少停一二分钟,饮热稀粥一碗,以助药力。

)同时“稳覆令一时许,”即是避风助汗之意。

待其“遍身漐漐(zhe),微似有汗者,”是肺胃之气已合,津液得通,营卫和谐,腠理复固,所以说“益佳”。

(服后用被子温覆取汗。

以遍体湿润为度。

不可如水淋漓,恐汗出过多,不但病不能除,且容易重感风寒。

)至于服后汗出病瘥,停后服;不效,再服,“乃服至二、三剂”;。

(若一服病已愈,不必再服。

如不愈,仍可照前法服之.此药必须早午晚连续服用,时间不可拉长。

每服一次,必须检查病情有无变化,最要紧的是必须注意口渴与不渴,或喜冷性饮食与否。

如果有口渴,或喜冷现象,可以马上把药停止,或配合石膏一类的寒性药品,以免误犯阳盛之戒。

如病情没有变化,可以继续服用,虽二三剂也可。

)以及禁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尤其是“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是服解表剂后应该注意的通则。

(除此以外,注意避风,饮食方面可吃些有营养的流动性食物。

忌食生冷、油腻、酒肉、五辛、臭恶等不易消化或带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响疗效。


5.禁忌:表实无汗,或表寒里热,不汗出而烦躁,以及温病初起,见发热口渴,咽痛脉数时,皆不宜使用。

(凡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禁用。

服药期间禁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物。

四、小青龙汤
1.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五味子、半夏
2.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3.主治:外寒里饮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本方常用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百日咳、肺心病、过敏性鼻
炎、卡他性眼炎、卡他性中耳炎等属于外寒里饮证者。

)[亦可作为处方药减轻花粉症病状]
4.用法: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温服)(汉代计量的话,两=15.625克,升=液体200毫升)。

5.小青龙汤用药禁忌
因本方多温燥之品,故阴虚干咳无痰或痰热证者,不宜使用。

过服本方,容易伤阴,因此,一般只宜在风寒引起的哮喘急性发作时使用。

待症状缓解之后,即改用其他方剂善后。

比如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或者苓桂术甘汤等等。

6.方解
本方主治外感风寒,寒饮内停之证。

风寒束表,皮毛闭塞,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故见恶寒发热、无汗、身体疼痛。

素有水饮之人,一旦感受外邪,每致表寒引动内饮,《难经·四十九难》说:“形寒饮冷则伤肺”。

水寒相搏,内外相引,饮动不居,水寒射肺,肺失宣降,故咳喘痰多而稀;水停心下,阻滞气机,故胸痞;饮动则胃气上逆,故干呕;水饮溢于肌肤,故浮肿身重;舌苦白滑,脉浮为外寒里饮之佐证。

对此外寒内饮之证,若不疏表而徒治其饮,则表邪难解;不化饮而专散表邪,则水饮不除。

故治宜解表与化饮配合,一举而表里双解。

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化气行水以利里饮之化。

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祛邪。

然而素有痰饮,脾肺本虚,若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养营血,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一散一收,既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约诸药辛散温燥太过之弊;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亦为佐药。

炙甘草兼为佐使之药,既可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辛散酸收之品。

药虽八味,配伍严谨,散中有收,开中有合,使风寒解,水饮去,宣降复,则诸症自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