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详案评价:我的发现

合集下载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我的发现》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我的发现》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我的发现》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能力;2.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探索等活动,发现物体的特点和规律,并能表达和记录自己的发现;3.探究幼儿园中的科学环境,增强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认识。

教学重点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探索等活动,发现物体的特点和规律,并能表达和记录自己的发现。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和比较,从而发现物体的规律,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教学准备1.实物:水杯、铅笔、簸箕等;2.PPT课件:包括环节设计、图片、视频等;3.教具:创意贴、纸笔等。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 (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发现和奇特的图案,引起幼儿对物体的好奇心,引入本节课主题。

二、制定规则 (10分钟)1.班级制定观察规则;2.按小组进行观察,完成科学探究任务;3.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三、观察 (20分钟)1.给出具体的观察对象,让幼儿小组进行观察;2.引导幼儿发现物体的特点和规律,并记录下来。

四、比较 (15分钟)1.让不同小组之间分享各自的发现,进行比较分析;2.导师逐一点评,让幼儿对自己的发现进行反思。

五、制作记录 (20分钟)对本次探究活动进行总结,让幼儿制作记录,记录下自己的发现及过程,并进行表述和展示。

六、分析和总结 (10分钟)让幼儿集体回顾本次探究活动,分析不同的结果和得出的规律,总结出本次活动的经验和收获。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幼儿在探究活动中的参与度、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估。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开展,我们发现幼儿虽然年龄较小,但是他们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好奇心。

同时在本次活动中,幼儿一起探究逐渐认识到物体的特点及规律,并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和体会,这是他们认识科学知识和培养科学素养的一个好的开始。

在教学中,我们也认识到需要更细致和简洁的语言,让幼儿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中班我发现的教案7篇

中班我发现的教案7篇

中班我发现的教案7篇教案中应包含丰富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认真撰写教案可以让教师更好地应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中班我发现的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中班我发现的教案篇1目标预设:1.通过引导幼儿观察物体摩擦产生的现象,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认识兴趣。

2.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做实验,并尝试记录实验结果,萌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欲望。

3.通过与同伴共同游戏,体验合作的乐趣。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重、难点:本节活动不是要求幼儿认识静电,而是引导幼儿通过实验,了解物体摩擦产生的神奇魔力,从而萌发对科学的兴趣。

利用有趣的科学操作活动,使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产生兴趣。

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科学启蒙的关键,它将使幼儿永远保持探究学习的热情。

因此,我把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做为重点,精心的呵护和培植。

设计理念:新《纲要》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静电现象在冬季是普遍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了许多有关静电的现象。

作为教师,应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孩子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去发现问题,使幼儿变被动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设计思路: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幼儿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尝试操作,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再次试验各种方法得出结论,并记录下操作结果,最后鼓励幼儿多观察,勤思考。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吸引幼儿注意力,引发幼儿思考师:冬天来了,天空上飘下了美丽的雪花!(教师边说边抛洒小纸片)小朋友,想不想把小雪花拣起来玩啊?师:可是,小雪花很害羞,一碰到我们的手,就化成水了。

小朋友,想一想有什么办法,我们不用手,就能拿起这些小雪花呢?你们桌上有些东西,可以用它们试一试。

二、幼儿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木棒、木头筷子、塑料筷子、纸棒、塑料梳子、木头梳子、小铁棒等)一一试验,看能否成功。

幼儿园中班科学《我的发现》教案精选(1)

幼儿园中班科学《我的发现》教案精选(1)

幼儿园中班科学《我的发现》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我的发现》。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简单的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索、提问和表达自己观点的积极性。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科学现象。

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放大镜、磁铁、气球、小木棍、白纸、彩笔、图片等。

学具:每组一份观察记录表、画纸、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个气球,引导幼儿观察:“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手里有一个红色的气球。

想一想,气球为什么会鼓起来呢?”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气球实验,讲解气体膨胀的原理。

(2)引导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树叶、昆虫等,发现生活中的细节。

(2)用磁铁吸引小铁钉,让幼儿了解磁铁的性质。

4. 小组活动(1)教师发放观察记录表,让幼儿记录自己的发现。

(2)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观察结果。

(2)提出问题,让幼儿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有趣的科学现象。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我的发现》2. 板书内容:(1)观察:用放大镜、磁铁观察生活中的物体。

(2)思考:为什么气球会鼓起来?磁铁为什么能吸引铁?(3)分享:每组分享观察记录和发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要求:用画笔记录下你找到的科学现象,并简单描述。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我的科学小实验要求:和家长一起做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让幼儿了解了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中班科学详案教案:我的发现

中班科学详案教案:我的发现

中班科学详案教案:我的发现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观察、发现和探索的兴趣。

2.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3.培养幼儿运用简单科学方法的能力。

4.培养幼儿合作探索和分享成果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1.物品:放大镜、塑料袋、各种水果和蔬菜。

2.教具:黑板、粉笔、幼儿科学实验卡片。

3.环境:教室内放置实验桌和椅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与幼儿进行简短的交流,引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老师介绍今天的主题:“我的发现”,并激发幼儿对环境中的事物进行观察和发现的欲望。

2. 探索实验(10分钟)•老师带领幼儿进行实验探索,首先给幼儿每人一个放大镜,让他们仔细观察手上的指甲和皮肤,运用放大镜将微小的细节观察清楚。

•老师进一步引导幼儿用放大镜观察桌上的不同物品,比如纸张、花瓣等,让幼儿发现物品细微的差别,并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

3. 互动探究(15分钟)•老师将桌上放置的水果和蔬菜拿出来,向幼儿展示其中一种水果或蔬菜,并让幼儿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外观特点是什么?触摸感受如何?气味是什么样的?颜色有什么不同?•老师鼓励幼儿一个一个地进行观察和发现,引导幼儿用放大镜观察水果和蔬菜的表面细节,如纹理、颗粒等。

•幼儿可以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在幼儿科学实验卡片上,如颜色是红的、触摸感受是光滑的等。

同时,幼儿可以与其他小伙伴分享自己的发现。

4. 总结归纳(10分钟)•老师引导幼儿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提问幼儿“你们通过观察发现了哪些事物的特点?”•老师将幼儿的回答整理在黑板上,帮助幼儿进行信息梳理和归纳。

•老师强调每个幼儿的发现都是独特且重要的,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

四、教学延伸1. 实地观察组织幼儿到校园或周边的环境中进行实地观察,激发幼儿对自然和生物的兴趣,培养观察和发现能力。

2. 科学实验搭建简单的实验场景,如水的升华、水的沉浮实验等,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和实验,培养他们运用科学方法的能力。

3. 课外阅读引导幼儿阅读与科学探索相关的绘本和故事书,拓宽幼儿的知识面,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的奥秘。

幼儿园中班科学《我的发现》教案精选

幼儿园中班科学《我的发现》教案精选

幼儿园中班科学《我的发现》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科学现象》,详细内容为“我的发现”。

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和现象,引导幼儿发现科学,探索科学。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简单的科学观察方法,培养幼儿观察事物的能力。

2.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学会观察和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难点: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放大镜、磁铁、气球、蜡烛、火柴、小苏打、醋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如放大镜下的物体、磁铁吸铁、气球摩擦头发起电等,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以放大镜为例,讲解如何观察和使用放大镜,引导幼儿了解放大镜的作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观察活动,每组观察一种科学现象,如磁铁吸铁、气球摩擦头发起电等。

4. 课堂讨论(10分钟)每组派代表分享观察到的现象,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5. 小结(5分钟)6. 创作环节(15分钟)幼儿用画纸、彩笔等学具,创作一幅关于自己发现的科学现象的作品。

7. 展示与评价(10分钟)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同伴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简单的板书,列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

2. 在黑板上画出放大镜、磁铁等教具的简图,提醒幼儿观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的科学现象,并与家人分享你的发现。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发现,将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幼儿的参与度。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我的发现》教案精选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我的发现》教案精选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我的发现》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科学现象》第三节《我的发现》。

内容主要包括: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的事物,鼓励他们用感官去探索、发现,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主动关注周围环境中的事物,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 培养幼儿运用感官探索、发现的能力,提高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分享发现的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引导幼儿运用感官去探索、发现周围环境中的事物。

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探索精神和合作交流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放大镜、小盆栽、水、颜料、小木棒等。

2. 学具:小纸杯、小石子、树叶、小虫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在户外寻找有趣的物体,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环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 例题讲解(10分钟)a. 教师出示放大镜,引导幼儿观察小盆栽,发现叶片上的细小纹理。

b. 教师将水、颜料混合,让幼儿观察颜色变化,引导幼儿发现混合后的新颜色。

c. 教师演示小木棒搅拌颜料水的现象,让幼儿观察木棒上的颜色变化。

3. 随堂练习(5分钟)a. 幼儿分组,每组发一个小纸杯、小石子、树叶、小虫子等物品。

b. 教师引导幼儿用放大镜观察纸杯中的物品,鼓励他们用感官去探索、发现。

c. 各组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进行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的发现》2. 内容:观察小盆栽,发现叶片纹理混合颜色,发现新颜色搅拌颜料水,观察颜色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身边的科学现象观察家中的植物,描述它们的叶片纹理。

尝试混合两种颜色,画出混合后的新颜色。

观察水中的小石子,描述它们的形状和颜色。

2. 答案:叶片纹理:细长、曲折、网状等。

新颜色:根据混合的颜色而定,如红色+蓝色=紫色。

小石子形状:圆形、椭圆形、长条形等;颜色:灰色、棕色、黑色等。

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我的发现》

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我的发现》

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我的发现》学科:科学教学内容:《我的发现》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培养观察力、思考力和实验能力。

3.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规律。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概念和过程教学难点:培养观察力、思考力和实验能力教学准备:1.课件和实验工具2.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科学探究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老师提问:“你们平时都有什么发现呢?”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拉近学生与科学之间的联系。

Step 2: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物体和现象。

引导学生使用自己的感官进行观察。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从这个图片中发现了什么规律或者科学现象呢?”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汇报自己的发现。

Step 3: 进行科学实验1. 教师向学生介绍一种科学实验或活动,如水的沸腾温度。

2. 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并记录实验数据。

3.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规律或者得出结论。

4. 学生组织语言,进行实验结果的汇报和讨论。

Step 4: 拓展学生思维1. 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观察和实验。

2.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实验,记录发现和总结,进行小组分享。

Step 5: 结束课堂1. 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并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2. 学生进行课后反思和总结,写下本节课的收获和问题。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科学家讲座、科学展览等与科学相关的活动,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科学知识和兴趣。

2. 通过科普读物、科学实验室等资源,提供学生进行更深入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3. 开展科学项目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了解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概念和过程,还培养了观察力、思考力和实验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了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规律,并进行了总结和分享。

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我的发现》

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我的发现》
实验制作
评估幼儿动手制作小实验的能力,包括实验设计、材料选 择、操作步骤和结果呈现。评分依据实验的创意性、可行 性和完成度。
思考与提问
评价幼儿是否就观察到的科学现象或完成的实验进行深入 思考,提出的问题是否有探究价值。评分依据问题的深度 和合理性,以及解答的尝试性。
06
课程总结与展望
回顾本次课程重点内容
希望未来能增加更多有趣的实验项目,让孩子们接触到更广泛的科 学领域。
加强科学知识学习
建议增加科学知识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科学概念 和原理。
培养创新思维
鼓励孩子们多思考、多提问,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THANK YOU
感谢聆听
04
课堂互动与反馈
提问与回答环节
鼓励学生提问
01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特别是关于科学现象
和实验操作的疑问。
及时回答问题
02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当及时回答,确保学生理解并掌
握相关知识。
引导深入思考
03
除了回答学生的问题,教师还可以通过追问、引导等方式,帮
助学生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实验记录
指导幼儿记录实验结果,培养 其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
小组讨论与分享
小组分组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 ,方便幼儿互相交流和讨论。
讨论主题
围绕教学内容设置讨论主题,如“ 不同颜色的水混合后会变成什么颜 色?”、“不同形状的物体如何分 类?”等。
分享交流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和实验结 果,引导其倾听他人的观点和想法 ,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教师点评与建议
肯定学生表现

中班主题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发现》

中班主题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发现》

中班主题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发现》幼儿生活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就像漂亮的颜色一样绚丽,而红、黄、蓝作为三原色,它们相互交融、混合,又会变成其他的颜色,这些奇妙的改变更让孩子们惊羡不已。

《纲要》中指出:科学活动应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改变规律产生爱好和探究的欲望。

所以本次教学活动就是为了满意幼儿的探究爱好和操作愿望而产生,激发孩子们探究颜色的爱好和主动性,为他们供应一个广袤的想象空问,进一步来探究发觉颜色的奇妙改变。

让幼儿在玩色这一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了颜色的奇异,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深厚爱好将成为他们接着探究的动力。

[目标预设]1.了解蓝黄两色拥抱会变成绿色、蓝红拥抱变成紫色、黄红拥抱变成橙色的现象。

2.引导幼儿大胆操作红、黄、蓝变色嬉戏,并记录试验结果。

[重点、难点]1.引导幼儿在玩色过程中感受颜色的改变现象。

2.培育幼儿对四周事物感爱好,主动探究变色的奇妙,学习用语言表达。

[设计理念]随着教化的不断改革和创新,科学教化越来越受重视,科学活动也越来越贴近孩子的生活。

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化应亲密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

但是,在现阶段教化活动中,科学探究活动绝大部分都来自老师的预设,对于幼儿自发生成的活动我们探究的较少。

在科学活动中,看似自主的探究,却是在老师约束的框框内匆忙活动,有时,将活动伸绽开来又局限于学问、材料、时间、精力等打算的有限而没有很好的绽开,这些都足以使孩子们无法深化探究科学活动,无法解决围绕在孩子身边的科学难题,从而对科学活动产生距离感,最终失去爱好。

面对科学活动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和怀疑,我们思索:科学活动中,要用怎样的引导和形式,能始终保持孩子对探究活动的爱好与欲望,激发孩子探究的灵性。

带着思索,我将源于孩子怀疑中的科学现象,引领孩子尝试着做真实、简洁的探究活动。

[设计思路]我班的孩子在玩橡皮泥的时候,常把几种颜色混合在一起,结果橡皮泥就变色了,这引起了孩子们的新奇:为什么这种颜色和那种颜色加在一起就会变颜色呢?孩子在疑问中对颜色的改变产生了深厚的爱好。

幼儿园中班科学《我的发现》教案精选

幼儿园中班科学《我的发现》教案精选

幼儿园中班科学《我的发现》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科学现象》,详细内容为第一节“我的发现”。

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和现象,让幼儿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学会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发现、思考、合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展示台、图片、视频、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一个神秘的盒子,引发幼儿好奇心。

(2)幼儿猜测盒子里的物品,教师逐步揭示谜底。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有趣现象。

(2)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3)教师针对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幼儿思考、探讨。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进行观察、记录,发现生活中的有趣现象。

(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观察成果。

(3)教师针对观察成果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4.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1)幼儿分组讨论,探讨如何解决发现的问题。

(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2)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我的发现》2. 内容:(1)观察、发现问题(2)思考、解决问题(3)合作、分享成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有趣现象(1)观察并记录一个生活中的有趣现象。

(2)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中,要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参与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拓展延伸:(1)鼓励幼儿在家庭、社区中继续寻找有趣的现象,与家人、朋友分享。

(2)开展“小小科学家”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提高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班科学活动我的发现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我的发现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我的发现”教案一、活动目标:1. 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发现常见的科学现象。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活动准备:1. 教具准备:图片、实物、操作材料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三、活动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周围环境,引导幼儿发现常见的科学现象。

2. 主体环节:a) 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科学现象。

b) 教师出示实物,让幼儿触摸、观察,并说出实物的特点。

c) 教师分发操作材料,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发现其中的科学原理。

d) 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 总结环节: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的发现,强化科学知识。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带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现象,共同探究。

2. 环境创设:在活动室中设置科学探索区,提供丰富的科学操作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索。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活动中是否引导幼儿充分观察、思考和表达?2. 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兴趣如何?3. 活动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4. 是否需要在下一次活动中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六、活动内容:1. 观察自然界的植物生长过程。

2. 探索植物生长的条件。

3. 学习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和条件。

2. 教学难点:帮助幼儿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

八、活动准备:1. 教具准备:植物生长图片、实物植物、生长条件卡片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植物生长角。

九、活动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活动室内的植物生长角,引导幼儿发现植物生长的现象。

2. 主体环节:a) 教师展示植物生长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植物的生长过程。

b) 教师出示实物植物,让幼儿触摸、观察,并说出植物的特点。

c) 教师分发生长条件卡片,引导幼儿说出植物生长的条件。

中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发现》

中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发现》

中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发现》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是通过观察、发现和思考来得出结论的一种方法。

2.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进行观察实验、得出结论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事实的好奇心和研究精神。

教学准备:1. PPT演示或教学实验道具:放大镜、实验试管、水等。

2. 活动材料:小组学生准备的观察记录表。

3. 教学反思表格。

教学过程:步骤1:导入(5分钟)教师用PPT演示或实际物品展示,并让学生观察。

教师:同学们,看看这个是什么?(出示放大镜)学生:老师,这是放大镜。

教师:非常好!放大镜可以让我们观察更细小的物体。

那么,你们有没有用过放大镜观察过什么有趣的事物吗?学生:……教师:说说看,你们通过放大镜观察了什么?学生:……步骤2:核心教学(25分钟)教师:同学们,我们做个小活动,共同观察一下放大镜放大的效果。

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个观察记录表。

教师:请你们的小组选择一个小组成员,用放大镜观察表上的物体,然后填写观察记录表。

学生开始观察,填写观察记录表。

学生:我们通过放大镜观察了纸、水等物体,发现纸的纹理、水里的小虫子。

教师:同学们,观察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有趣的发现?学生:……教师:非常棒!我们通过观察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

科学家也是通过观察和记录发现问题,然后做实验进行验证,从而得出结论的。

步骤3:小结和拓展(10分钟)教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了解到了科学的观察和发现过程。

你们觉得科学家在做实验时需要注意什么?学生:……教师:在做实验时,科学家需要严格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教师:同学们,回到家后,你们可以通过观察家中的一些有趣物体,进行小实验,记录观察结果,并与同伴分享。

并思考一下:为什么要观察?观察有什么好处?步骤4:教学反思(5分钟)教师发放教学反思表格,让学生填写教学反思。

教师:同学们填写完毕后,请你们将反思表格交给我。

幼儿中班科学教案我的发现

幼儿中班科学教案我的发现

幼儿中班科学教案我的发现幼儿中班科学教案:我的发现引言:幼儿中班是孩子们开始接触科学的重要阶段。

科学教育对幼儿的认知发展、探索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都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具体的科学教案,分享我在幼儿中班科学教育中的一些发现。

一、教案背景介绍在中班阶段,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逐渐增强。

我们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发现科学知识。

这里以一堂教授“动物的特征”为例,展示教案设计与实施的步骤。

二、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将能够:- 观察和描述动物的外部特征;- 学习如何将动物进行分类;- 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发展团队合作和合作解决问题的技能。

2. 教学准备- 图片或模型,展示不同的动物(例如:猫、狗、鸟、鱼等);- 活动的实物,如动物皮毛、鳞片等;- 彩色纸和铅笔。

3.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 与幼儿一起回顾已学过的有关动物的知识,例如:“动物有哪些种类?你们喜欢什么样的动物?为什么?”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兴趣。

第二步:观察和描述- 准备展示动物的图片或模型,让幼儿一起观察,引导他们描述不同动物的外部特征,例如:“这只狗的耳朵是什么样的?猫有什么特点?”第三步:分类游戏- 准备一些动物的实物,如动物皮毛、鳞片等。

将幼儿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动物,并结合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例如:“哪些是皮毛类动物?哪些是鳞片类动物?”第四步:小组讨论和绘图- 每个小组共同讨论并提出他们的分类方式。

然后,请每组选择一名代表上台,将自己的分类方式进行说明,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

最后,让每个小组在彩色纸上绘制属于他们所选择动物的图片,并进行展示。

第五步:总结- 教师引导幼儿对课堂进行总结,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在这堂课中的发现和学习。

三、教学实施与反思1. 教学实施本次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包括观察、描述、分类和绘画等,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参与度。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了幼儿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我的发现》教案通用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我的发现》教案通用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我的发现》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我的发现》。

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和现象,让幼儿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主动观察周围的生活环境,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 培养幼儿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分享发现的精神,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力、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放大镜、磁铁、各种颜色的小球、小木块等。

2. 学具:小纸船、回形针、硬币、透明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让幼儿观察教具,发现放大镜、磁铁等物品的特点。

(2)引导幼儿讨论:你在生活中还发现过哪些有趣的现象?2. 例题讲解(10分钟)(1)以小纸船为例,讲解浮力的概念,让幼儿观察小纸船在水中浮起来的现象。

(2)通过磁铁吸回形针,讲解磁力的作用,让幼儿发现磁铁能吸引铁质物品。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教具进行观察,并提出问题。

(2)小组讨论,尝试解决问题。

4. 分享与交流(10分钟)(1)让每组幼儿分享他们的发现和问题。

(2)引导幼儿互相提问、解答,共同探讨。

(1)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观察、思考、表达的重要性。

(2)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发现、多思考。

六、板书设计1. 《我的发现》2. 内容:放大镜:观察物体细节磁铁:吸铁质物品浮力:小纸船浮在水面上磁力:磁铁吸回形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植物,发现它们的生长变化,并与家人分享。

收集5个不同种类的树叶,观察它们的形状、颜色等,记录在表格中。

2. 答案:家长协助幼儿完成观察,引导幼儿发现植物生长的过程。

中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发现》

中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发现》
家园共育
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鼓励幼儿提 出问题并一起寻找答案,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索氛围。
拓展阅读
提供与主题相关的图书或视频资源,帮助幼儿了解更多关于科学发 现和探索的知识。
2023
PART 04
教学效果评价与反思
REPORTING
学生表现观察记录
1 2 3
学生参与度
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讨 论和分享自己的发现,课堂氛围活跃。
利用网络平台
通过建立班级微信群、QQ群等网络平台,及时发布班级 动态、通知和活动信息,加强与家长的日常沟通和联系。
个别交流
对有特殊需求的幼儿家长,通过电话或面对面的会议进行 个别交流,深入了解幼儿在家中的表现和需求,为幼儿提 供更个性化的教育支持。
家庭作业布置和检查指导
合理布置家庭作业
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布置适量的家庭作业,如亲子阅 读、手工制作、观察记录等,以巩固和延伸幼儿在园所学内容。
学生思维发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学生们能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思维得到锻炼和 发展。
学生表达能力
学生们能够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与同伴和老师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教学效果测评结果分析
测评方式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等多种 方式进行综合测评。
测评结果
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教学内容,理解并应用相关 知识,达到教学目标。
活的影响。
互动讨论
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 发现,并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和观 点,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实践活动
设计简单的实验或观察活动,让 幼儿亲手体验发现的乐趣,如使

我的发现中班科学教案

我的发现中班科学教案

我的发现中班科学教案一、引言科学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中班阶段尤为关键。

幼儿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探索欲望强烈的年龄,这是培养他们科学思维和掌握科学方法的最佳时期。

在教学活动中,教案的设计和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我在中班科学教学中使用的一份教案,旨在帮助幼儿发现和探索世界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4. 培养幼儿的实验思维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教案的主题是“发现春天的秘密”。

1. 教学活动一:春天的变化通过观察和提问,激发幼儿对春天的好奇心。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室内外环境的变化,例如天气变暖、花草绿意盎然等。

鼓励幼儿提问,促进他们对春天的思考和感受。

2. 教学活动二:植物的生长通过实地考察,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师可提前准备一些植物种子和小花盆,在课堂上与幼儿一起进行播种。

在接下来的几周内,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观察植物的发芽和生长过程,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简单的讨论。

通过亲身参与,幼儿不仅能够观察到植物的生长过程,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耐心。

3. 教学活动三:昆虫的世界通过展示昆虫图片和动画,引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教师可以向幼儿展示各种昆虫的形态、习性和生态环境,并邀请幼儿观察周围的昆虫。

在室外活动中,鼓励幼儿观察树枝、草坪等地方是否有昆虫的踪迹,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能力。

四、教学策略1. 提问法:通过提问激发幼儿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2. 游戏化教学:通过游戏和竞赛的形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活跃度;3. 实践体验:安排实地考察和实验活动,让幼儿亲身参与并亲眼见到科学的奥秘;4. 视听教学:利用图片、动画等多媒体资料,引发幼儿的视觉和听觉刺激,增加教学的吸引力。

五、教学评估1. 观察记录法:教师可以观察幼儿的参与程度、观察力和合作意识等,并将观察记录整理成评估表;2. 口头回答问题:通过提问的方式,考察幼儿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3. 小组活动评估:对幼儿进行小组合作评估,鼓励他们在活动中发挥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我的发现》教案通用

幼儿园中班科学《我的发现》教案通用

幼儿园中班科学《我的发现》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力和好奇心;2. 帮助幼儿认识空气、水、土壤等自然元素,并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空气、水、土壤等自然元素,并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难点: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幼儿发现自然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如气球、水、土等);学具:记录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周围环境,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空气的存在、水的流动、土壤的构成等。

2. 探索:教师通过PPT展示空气、水、土壤等自然元素,让幼儿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 发现: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实验,如吹气球、用水画画等,让幼儿观察和记录自然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

六、板书设计空气、水、土壤;作用、相互作用、变化。

七、作业设计1. 观察家里的自来水,了解水的来源和作用;2. 记录家里种植的植物,了解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3. 尝试用气球和空气进行互动小游戏,感受空气的力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了空气、水、土壤等自然元素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较高,对科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实验操作方面,部分幼儿还需加强指导。

在课后,家长可引导幼儿继续观察和探索周围的科学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拓展延伸:教师可组织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科学实践活动,如家庭科学实验、科学故事分享等,让幼儿在亲子互动中感受科学的乐趣。

同时,教师还可结合课程内容,开展科学主题班会,让幼儿分享自己的科学发现和成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引入环节二、教学内容的探索环节探索环节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

在《我的发现》这一教案中,教师通过PPT展示空气、水、土壤等自然元素,让幼儿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中班科学教案我的发现

中班科学教案我的发现

中班科学教案我的发现一、引言科学教学在幼儿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科学活动,孩子们能够锻炼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在中班阶段,教师既要注重孩子们的发现和观察能力的培养,又要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探索意识。

本篇教案将围绕“我的发现”这一主题展开,以培养幼儿的发现能力为核心,为中班科学教学提供一种参考。

二、目标通过本次科学教学,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培养科学思维。

三、准备1. 打印带有图片的观察表格。

2. 准备一些简单的实物或图片供幼儿观察和讨论。

3. 准备一些问题,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视频或展示一幅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提出一个问题,如:“看一看,这是什么?”或“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引导幼儿开始关注并思考。

2. 观察将准备好的实物或图片分发给幼儿,每个幼儿都能看到,并让他们用手去触摸或观察。

教师可以提出引导性问题,如:“你能看到什么?”或“你能摸到什么?”鼓励幼儿观察并记录他们的发现。

3. 讨论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讨论。

通过询问问题,鼓励幼儿分享他们的发现,如:“你们看到了什么?”或“你们觉得这是什么原因?”通过讨论,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4. 记录教师将准备好的观察表格分发给每个幼儿,并引导他们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写在表格上。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如画图或写字,来帮助那些还不能独立完成的幼儿。

5. 分享鼓励每个幼儿上台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发现。

通过分享,幼儿可以互相学习,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6. 结束教师可以总结这次教学活动,强调并赞扬幼儿们在观察和发现方面取得的进步。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们既锻炼了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又培养了合作和分享的精神。

五、教学效果评估教师可以观察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等。

中班科学教案:我的发现

中班科学教案:我的发现

中班科学课计划:我的发现1.通过引导孩子观察物体摩擦现象,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理解兴趣。

2.鼓励幼儿做自己的实验,并尝试记录实验结果,以便幼儿探索科学现象。

3.与同伴一起玩游戏,体验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木棍,木筷子,塑料筷子,纸棍,塑料梳子,木梳子,小铁棍等。

活动程序首先,创造一种情况,引起儿童的注意,并引起儿童的思考。

1.老师:冬天快到了,美丽的雪花飘在天空上!(老师说时扔了一小纸)孩子们,你想捡起小雪花玩吗?2.老师:但是,小雪花非常害羞。

当涉及到我们的双手时,它变成了水。

孩子们,想一想你能做什么,我们可以不用手拿起这些小雪花吗?您桌上的一些东西可以用来尝试。

第二,孩子们使用老师提供的材料逐一测试以查看是否可以成功。

(木棍,木筷子,塑料筷子,纸棍,塑料梳子,木梳子,小铁棍等)三,做各种事情擦毛衣1.老师:请看这里,老师的手里有一把尺子(在黑板上画一张表格,在表格上画一把尺子),老师可以用尺子拿起小雪花吗?2.老师:真的吗?看看老师的魔力:魔力擦,芝麻花。

(在毛衣上擦拭)并用尺子吸引小纸片,看看有什么变化?3,儿童观察者:小纸屑被吸引,儿童轻轻擦拭,魔术不是魔术吗?(黑板上记录线的表示)4,老师:塑料尺子只要我们把毛衣擦在身上,似乎突然就有了魔力,能够吸引小纸片非常有趣。

还有其他什么可以神奇地神奇吗?老师在这里有一支铅笔,让我尝试一下,看看它是否会产生魔法。

魔术一擦,芝麻开花(在黑板上的黑板上画铅笔)您能吸引它吗?(老师在黑板上没有陈述来记录演示)5.老师:这里也有梳子。

让我们看看它是否可以在摩擦后产生魔力。

(在这种情况下,您想看到所有东西并尝试一下。

)请个别孩子进行操作。

四,儿童小组作业,并记录结果1.老师:让我再试一下桌上的那些东西,看看它们摩擦后会发生什么!让我们与您的好朋友在同一张桌子上进行实验,并记录您在纸上发现的现象。

做实验时,请务必单独做,其他孩子会协助他并仔细观察。

2,老师导游指导,当统计指导孩子如何做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详案评价:我的发现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详案评价:我的发现
教材简解:
冬天悄悄地来了,天气渐渐冷了,但寒风并没有吹走孩子们玩的兴致,细心的孩子们总能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

如:梳头时头发会飞起来……这些现象引起了孩子们的好奇,总是不断地追问我:“老师,这是为什么呀?”升入中班了,孩子们已经不再只关注自己,更学会了关注身边有趣的事情,并且总有问不完的“为什么”,为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周围现象的欲望,我设计了本节科学活动《我的发现》。

目标预设:
1.通过引导幼儿观察物体摩擦产生的现象,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认识兴趣。

2.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做实验,并尝试记录实验结果,萌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欲望。

3.通过与同伴共同游戏,体验合作的乐趣。

重、难点:
本节活动不是要求幼儿认识静电,而是引导幼儿通过实验,了解物体摩擦产生的神奇魔力,从而萌发对科学的兴趣。

利用有趣的科学操作活动,使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产生兴趣。

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科学启蒙的关键,它将使幼儿永远保持探究学习的热情。

因此,我把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做为重点,精心的呵护和培植。

设计理念:
新《纲要》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静电现象在冬季是普遍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了许多有关静电的现象。

作为教师,应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孩子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去发现问题,使幼儿变被动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设计思路:
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幼儿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尝试操作,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再次试验各种方法得出结论,并记录下操作结果,最后鼓励幼儿多观察,勤思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吸引幼儿注意力,引发幼儿思考师:冬天来了,天空上飘下了美丽的雪花!(教师边说边抛洒小纸片)小朋友,想不想把小雪花拣起来玩啊?
师:可是,小雪花很害羞,一碰到我们的手,就化成水了。

小朋友,想一想有什么办法,我们不用手,就能拿起这些小雪花呢?你们桌上有些东西,可以用它们试一试。

二、幼儿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木棒、木头筷子、塑料筷子、纸棒、塑料梳子、木头梳子、小铁棒等)一一试验,看能否成功。

三、做各种物品摩擦毛衣产生的现象师:看这里,老师手里面有一把尺子(在黑板上画一个表格,在表格中画一把尺子),老师用尺子能不能拿起小雪花呢?
(不能)师:真的吗?看看老师的魔法:神奇一擦,芝麻开花。

(在毛衣上擦)再用尺子去吸引小纸屑,看看有什么变化?
幼儿观察师:小纸屑被吸引过来了,小朋友,轻轻一擦,神奇不神奇啊?(在黑板上做记录演示行的表示法)(神奇)师:塑料尺只要我们往身上的毛衣上一擦,它好像就突然具有了神奇的魔力一样,能吸引起小纸屑,真是很有意思。

还有什么东西擦一下就能产生神奇的魔力呢?
老师这里还有一支铅笔,让我来试一试,看能不能产生魔力。

“神奇一擦,芝麻开花”(黑板上在表格中画铅笔)能不能吸引啊?
(不能)(老师在黑板上做记录演示不行的表示法)师:这儿还有一把梳子,让我们看看它摩擦后能不能产生魔力(营造一种看见什么都想试一试的情境。

)请个别幼儿来操作。

四、幼儿分组操作,并记录结果下面请你们再用桌上的那些东西试试,看看它们摩擦了以后会发生什么现象呢!跟你同桌的好朋友一起来做试验,把你们发现的现象都在纸上记录下来。

做试验的时候,一定要一个人一个人做,其他的小朋友协助他,并且要仔细观察。

教师巡回指导,统计的时候引导幼儿如何做记录。

五、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请3--4名幼儿展示记录表,并表述出来。

师:从你们的记录表上可以看出塑料尺、塑料棒、塑料梳子这些东西擦了毛衣以后,能吸引小纸屑。

其实,在冬天,很多东西因为摩擦而互相吸引,看当我们梳头的时候,梳子和头发也会互相吸引。

小朋友,如果以后你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就告诉杜老师,比一比谁眼睛最亮,最善于发现身边的奥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