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教学重难点介绍ppt

合集下载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ppt课件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ppt课件

赤 壁赤
曹操 20多万大军
刘备
曹操进军路线 刘备败退路线 孙权进军路线 孙刘联军进军路线
之壁

前之 的 形战
曹 操 刘备
刘备 孙刘联军
幻灯片
Hale Waihona Puke 5万军队势刘备
孙 权 孙权
赤壁 之 战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翦伯赞
袁绍

渡官
袁绍
白马
之渡

延津
前之
的战

曹操

曹操
公元200年 官渡之战
以少胜多
3-4

万 军


官渡之战
时间
公元200年
交战双方
袁绍和曹操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结果
曹操胜利 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
• 2.赤壁之战
• (1)播放《赤壁之战》录象;(2)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寻找落实知识点 (时间、交战双方及结果);(3)学生表演自编小剧本“三顾茅庐”和 “隆中对”;(4)学生分组讨论教材105页“动脑筋”,分析回答孙 刘胜利而曹操失败的原因,然后由老师来完善;(5)教师展示戏曲 舞台上的曹操扮相,让学生试着评价曹操,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 的能力以及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四、说教法
针对本课的特点,依据“自主探究式”教学法,对学生分组 进行导学,并采取精讲深化、分析综合、设疑辩论等教学方法, 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五、说学法
引导学生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 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方 法,并充分利用自学、讨论、辩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动脑、动 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共60张PPT)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共60张PPT)

问题探究
西晋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 但西晋的统治很短暂,这是为什么呢?
读故事 阅读教材 中两人斗 富的故事
解历史
这个故事 反映了当 时怎样的 社会风气?
大臣石崇、国舅王恺斗富
290年6月12日 (农历榴月十八),石崇与王恺斗富。 石崇,西晋渤海南皮人,字季伦,官至荆州刺史。 王恺,西晋东海郊县人,字君夫,官至后军将军。
二、结合单元特点选择学习方式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叙述的是中国古代一段 四百年的政权分立、民族交融的历史,时间跨度 大,政权更替频繁。这其中既有分裂的史实,又 有统一的趋势;既有战争对社会发展带来的破坏, 又有局部相对稳定带来的社会发展。在指导学生 学习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四百年历史发 生的变化,以及变化的趋势,可以借助教材丰富 的学习材料加以展开。
观察下列两幅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说说自己看到的信息。
问题探究 图片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情况?
胡床
椅子
方凳
概括总结
民族交融,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丰 富了各民族的物质文化生活。
3.材料研读:提供学生学习材料,并提出问 题,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思考问题。
(1)课文中现有的: 问题思考:结合课文内容提出思考题,引导学生 讨论。
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指导中,要关注两个基 本问题:一是统一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历史趋 势,即使在政权分裂时期,也蕴含着统一的趋势; 二是在这一时期各民族加强了交流、交往、交融, 各民族共同开发祖国的疆域,共同创造了中华民 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立德树人
第16课叙述的是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 也是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程。公元220年, 曹丕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 正式开始。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汉。 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 263年,曹魏灭蜀汉。265司马炎废魏元帝 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 西晋灭东吴,至此三国时期结束,历时60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中国历史》新教材介绍(共63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中国历史》新教材介绍(共63张PPT)

(1)历史人物
• 一个人:汉武帝、孔子、秦始皇、张骞、玄奘、 郑和
• 一群人:北京人、老子孔子和诸子百家、南迁 北方人、秦末农民
• 一村人: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良渚文化、 陶寺文化
• 一族人:汉民族、东夷、西戎、北狄、南蛮 • 多民族人: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宋辽夏金元的、明清 • 一类人:政治家、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性。我们更加关注的 是那些最基本、最典 型的历史人物、历史
• 西周分封、张骞通西域、戚继光抗倭、郑和下 西洋
事件和历史现象,即
人们常说的具有典型
意义的“点”。教科
书采取的是“点线结
合,以点带面”的编
排 增
方 加
式 的
少。,总删体减而的言多,。值得关注的变化
:张骞通西域、八王之乱、安史之乱
(二)点线结合,呈现历史面貌
书 给出了比较清晰的历 史发展线索,即通常 所说的“线”,但七 年级教科书并不追求 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 性。我们更加关注的 是那些最基本、最典 型的历史人物、历史 事件和历史现象,即 人们常说的具有典型 意义的“点”。教科 书采取的是“点线结 合,以点带面”的编 排方式。总体而言, 增加的少,删减的多。
七上P43、45秦朝疆域 七上p64南海诸岛 七上p65西域都护管辖范围 七下p52元朝疆域 七下p92清朝疆域 七下p93钓鱼岛和南海诸岛
(二)点线结合,呈现历史面貌
3.点线结合:
贯通解释中国古 代史上各个发展阶段 以至整个古代历史的 整体面貌,这就构成 我们习惯上常所说的 “面”。这样,就能 收到“点线结 合”“以点带面”的 功效。这些线也许并 不十分完整,但它们 能给学生提供基本思 路。
值得关注的变化 :有些线索淡化了,有些线索有所 加强、变得突出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课件(共28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课件(共28张PPT)

课堂小结
秦朝大事年表
时间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09年 公元前207年 公元前207年 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02年
重大事件 秦灭六国,秦朝建立
大泽乡起义 巨鹿之战
秦朝灭亡 楚汉战争开始 楚汉争霸结束,西汉建立
成语竟猜
本课涉及到的成语 较多,你知道多少呢?
请你猜猜看,下列 图片和文字指的是秦汉 时期的哪个成语。
• 农民一年的收获眼睁睁地被官府掠夺;
• 一贯谨慎小心却突然被捕入狱的平民, 因为他的邻居犯了罪;
• 市场上鞋子不好买,拐杖却畅销,因为 被砍掉脚的人太多了。
深度思考:过分奴役人民的统治者最终会激起 人民的反抗。
一.秦的暴政
1.繁重的徭役 2.沉重的赋税
3.严酷的刑法 4.秦二世的残暴统治
பைடு நூலகம் 陈胜吴广起义

2.显赫一时的秦朝亡于( ) A.匈奴的进攻 B. 农民起义 C. 宫廷政变 D.武装夺权

3、最后推翻秦朝的是() 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D
4.项羽和刘邦为了争夺帝位,进 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
A.晋楚争霸 B.齐魏争霸 C.秦赵之争 D.楚汉之争
借古鉴今
从项羽争夺帝位的 失败和秦朝灭亡的共同 原因中,你能总结出什 么历史经验教训?
得民心者方能得天下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击浮云, 诸侯尽西来。
夸其功
谴其暴
刑徒七十万, 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 茫然使心哀。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
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秦始皇。 他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 帝国却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秦 王朝为什么昙花一现、迅速走向灭 亡了呢?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荡的春秋时期PPT课件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荡的春秋时期PPT课件

万人以上。
地位。
东周
东周初年王室直接 平王东迁后, 近辖的土地有方约 还有3万人。 600里的土地,往后 后来逐渐减少 越来越少。最后只 到只剩下几千 有方约百里的土地。 人了。
直辖的人 天子在政治 口所剩无 上成了傀儡, 几,财力、 不得不依靠 物力、兵 强大的诸侯。 源减少。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动荡的 春秋时 期课件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动荡的 春秋时 期课件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动荡的 春秋时 期课件
1.给人民带来灾难。(消极)
战争频繁
民族流动迁徙
民族融合
争霸战争
诸侯国减少
局部统一
2.客观上有利于国家统一。(积极)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动荡的 春秋时 期课件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动荡的 春秋时 期课件
课堂练习
1.在农田中,一位农民正拿着铁制的农具进 行耕作,此情景最早可能出现在( C)
A.原始社会末期 B.商朝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动荡的 春秋时 期课件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动荡的 春秋时 期课件
2. 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 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
( B)
A.弱肉强食 B.统一 C.适者生存 D.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少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动荡的 春秋时 期课件

2.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

的 口 号: “尊王攘夷”

件 称霸标志:公元前7世纪,召集诸侯会盟
齐桓公改革: 1.改革内政 2.发展生产 3.改革军制,训练强大的军队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册完整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册完整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 之路”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 人类的活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 北京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 全册完整课件目录
0002页 0059页 0127页 0169页 0242页 0296页 0347页 0395页 0445页 0480页 0542页 0592页 0653页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 变革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部编初中历史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编写思路与重难点解读

部编初中历史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编写思路与重难点解读

教学建 ㈢注重
2.改进呈现方式 点线结合,呈现历史面貌
点:虽然整套教科书给出了比较清晰的 历史发展线索,即通常所说的‚线‛,但七 年级教科书并不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 教材更加关注的是那些最基本、最典型的历 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即人们常说 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点‛。教科书采取的是 ‚点线结合,以点带面‛的编排方式。
教学建 ㈢注重
二、重难点解读
基于课标确立中国古代史的教学重点
中国古代史的教学,重点要放在统一多民 族国家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上。
教学建 ㈢注重
(一)主题解读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单元框架】
中 国 境 内 人 类 的 活 动 北京人 半坡居民 原始的农耕生活 河姆渡居民 炎帝、黄帝 的传说 早期人类的代表
早期国家的产生 青铜器工艺 西周的分封制
甲骨文
社会变革
铁器与牛耕 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 商鞅变法
都江堰 百家争鸣
教学建 【重点难点】 ㈢注重
重点:夏商周三代的更替 青铜器与甲骨文 商鞅变法与都江堰 百家争鸣 难点:理解分封制的特点和作用 理解甲骨文在中国汉字发展史上的地位 理解商鞅变法的作用,理解改革是促进 社会进步的动力 理解百家争鸣的作用和深远意义
点线结合:贯通解释中国古代史上各个 发展阶段以至整个古代历史的整体面貌,构 成我们习惯上常说的‚面‛。这样,就能收 到‚点线结合‛‚以点带面‛的功效。这些 线也许并不十分完整,但它们能给学生提供 基本思路。
3.反映国家意志
四大理念: 德育为魂,能力为重,知识为先,创新为上 四大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 国家领土领海主权教育、法治教育
教学建 ㈢注重
禹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后,有意识地 扶植其子启的势力,启在争夺部落联盟 首领的斗争中取得胜利,建立了夏王朝, 禅让制为王位世袭制所取代。王位世袭 制的确立是‚公共权力‛ 日益蜕变为个 人及家族权力的结果。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33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33张PPT)

5.在古代史上提倡使用汉语,穿汉服,用汉姓等措施的一次 著名改革是:
A.商汤改革 B.管仲改革
C.商鞅变法 D.孝文帝改革
C 6.孝文帝叫拓拔宏,又叫元宏,你知道为什么吗?
A.皇帝赐姓元 B.他喜欢银元 C.改用汉姓 D.讨厌自己的复姓
C 7.中国古代史上曾有过多次迁都,其中以接受先进文化而
进行的迁都是:
C
10.商鞅和北魏孝文帝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 们变法和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B.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
C.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D.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在民族心理上,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 思想感情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 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 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 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 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 展奠定了基础。
思考:
洛阳
孝文帝为什么 要迁都,迁都 后产生了什么 影响?
北魏都城平城,那里出产的粮食不能满

原因 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

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和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洛阳获得发展和繁荣 影响
为孝文帝进一步实行改革创造了条件
小组讨论:假如你是孝文帝,在 迁都后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来学 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呢?
B.珠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淮河流域
11 . 都 城 能 反 映 一 个 朝 代 政 治 、 经 济 、 文 化 的 发 展 , 其 中 为
C 接受
先进文化而迁都的是
A.周平王迁都
B.盘庚迁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件(共33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件(共33张PPT)

四 秦 朝 疆 域
长城一带
陇西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 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 封建国家,也是当时 世界上的大国。


南海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长 期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 一统的局面,并且建立了崭新的中央集 权制度。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 方面实现了空前的统一,是历史的一大 进步。 秦朝是我国历史是第一个统一的多 民族国家,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 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开端,是一个继往开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统一文字;
小篆、 隶书
新授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第一学习主题
第1 课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2、统一货币、度量衡
(1).统一货币 燕齐 刀币
圆形方孔钱
楚 蚁鼻钱
赵魏韩 布币
新授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一学习主题 第1 课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2).统一度量衡 度---计算物品长度的单位。 秦一尺约今23.1cm 量---测量物品容积的单位。 秦一升约今202ml 衡---测量物体轻重的单位。 秦一斤约为今250g。 度 量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秦统一 六国
公元前221年
秦 统 一 中 国
政治
封建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制
秦巩固 经济 统一货币、度量衡 ⑴皇帝:至高无上 ,大权独揽 和维护 ⑵中央:丞相(行政) 文化 统一文字 统治的 太尉(军事) 思想 焚书坑儒 措施
御史大夫(监察) 军 北 北修长城拒匈奴 ⑶地方:郡县制 事 南 南通灵渠平越疆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3.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修筑贯通全固统一的措施 4.开凿灵 渠,沟通湘 江和漓江, 灵渠 便利了南北 湘江 的水运交通; 漓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 (共34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 (共34张PPT)
学习重点: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 学习难点: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 响。
1.老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其主张有哪 些? 2.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和教 育成就有哪些? 3.“诸子百家”影响最大的学派有哪些? 其主要代表人物各是谁?他们有哪些著名的 主张? 4.“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各是什 么?
出生
15岁
前551
悲苦的少年 明志
教学 37—50岁
51岁 从政
周游 55—68岁
68岁 修订
逝世
前479 (73岁)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一生失意的政治 家
治学严谨的教育家
核心思想

何为“仁”?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张问仁,子曰“恭、宽、信、敏、惠”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张:“兼爱”、“非攻”
墨家学派创始人,他的 言行记录在《墨子》一书中。
战国时的儒家
代表人物:孟子
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 不要过分盘剥人民;还提出“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 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并反对一切非正 义的战争。
代表人物:荀子
主张实行“礼治”, 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 会秩序。
所谓仁,就是自己要立足,也让别人立足; 自己要通达,也让别人通达。
仁:爱心,同理心
——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统治者应体恤民意,爱惜民力,社会就和谐。
孔子像
政治主张
为政以德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 反对苛政,统治者要实行德政,使人民信服,社会才会稳定。
“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体现出民本思想, 有利于改善民生;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社会风化,弘 扬正气。这些对今天提倡的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有 借鉴意义。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9课 秦统一中国 (共14张PPT)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9课 秦统一中国 (共14张PPT)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92021/9/92021/9/92021/9/99/9/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9日星期四2021/9/92021/9/92021/9/9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92021/9/92021/9/99/9/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92021/9/9September 9,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92021/9/92021/9/92021/9/9
2.过程 (1)时间:公元前230—公元 前221年。
第三(2)单灭六元国秦的顺汉序时:韩期、:赵、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魏、楚、燕、齐。 和巩固
第九课 秦统一中国
3.秦朝的建立 公元221年,秦国完成统一 大业,定都咸阳,建立起我 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 族的封建国家。
国家统一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 文化 交流有什么好处?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九课 秦统一中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秦是如何灭掉六国的?统 一后的秦朝建立起什么样 的政治制度?又采取了哪
些巩固统一的措施?
一、秦灭六国
1.背景
教学课件 (1)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
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2)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 国的条件。 (3)秦王嬴政即位后,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他招 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积极策划统 一大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课件(21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课件(21张PPT)



南修灵渠
楚贝币
韩赵魏布币
齐国刀币
圆形方孔钱
统一货币
度 量

统一度量衡
度---计算物品长度的单位。秦一尺约今23.1cm 量---测量物品容积的单位。秦一升约今202ml 衡---测量物体轻重的单位。秦一斤约为今250g
统一文字
小篆
总结
秦灭六国来统一 专制集权嬴政始 独揽大权称皇帝 丞相太尉和御史 地方推行郡县制
文字货币度量衡 北筑长城御匈奴 临洮辽东万余里 开发南疆修灵渠 空前广阔秦疆域
课堂 练习
1.试比较周朝和秦朝的有关制度,填写下面的表格。
项目最高统治者的称来自 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统治地方的方式



周天子在名义上是天下的共主
分封制
秦朝 皇帝
皇帝总览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建立郡县制
2.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都有自己的方言。那么,文字上
谢谢!
6 、人的一生要面临许多选择,而每次选择都会带来一阵阵剧痛,而这种剧痛叫做成长。 11 、扎根基层,厚积薄发,以我之力,集众之智,共同创富。 16 、不敢把所有情绪都告诉你,因为所有情绪都与你有关,说出来就像是在对你表白。 15 、伤痛使你更坚强,眼泪使你更勇敢,心碎使你更明智。感谢过去,带给我们一个更好的未来。 5 、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8 、沉寂了许久,颓废了许久,感叹了许久,悲伤了许久。 6 、如果你要去的远方没有你的梦,没有你爱的人,那么,就算一直往前,也走不了多远。 1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 4 、知识、辨别力、正直、学问和良好的品行,是成功的主要条件,仅次于兴趣和机遇。 10 、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会失去自己!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17 、许多人缺少的不是美,而是自信的气质,记住:自信本身就是一种美。有了积极的心态就容易成功。 7 、你受的苦,吃的亏,担的责,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 9 、让你迷茫的原因只有一个,想的太多做的太少,别忘了,只有行动才能造就一个人。 9 、知识是无限的,要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中去。 7 、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19 、有时候必须自己做自己的英雄。 18 、真心的对别人产生点兴趣,是推销员最重要的品格。 14 、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吟唱,少一些哀婉的咏叹。 5 、成功的人做别人不愿做的事,做别人敢做的事,做别人做不到的事! 1 、扶危周急固为美事。能不自夸,则其德厚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课件(共27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课件(共27张PPT)

北京人 石器
河姆渡人骨耜 商周 青铜器
春秋出现铁农具
战国铁农具推广
材料:孔子有个弟子
叫冉耕,字伯牛;另 一个学生名叫司马耕, 字子牛。晋国有个大 夫姓牛,字子耕。
(人力)
(畜力)
动荡的春秋 之 深层根源
铁农具 牛耕 荒地开垦 产量提高
生产力发展
井田制 奴隶被迫劳动
戴枷奴隶陶俑
逃亡 井田荒芜 国库收入减少 井田制危机 采取措施,激发 部分奴隶主逃避交税, 影响国库收入 井田制危机 奴隶积极性开垦 不愿意耕种井田 荒地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夫差矛 勾践剑
春秋护头铜冑
太原春秋赵卿大墓
史前时期
夏 前2070年 前1600年 商
夏商周时期
西周 秦 春秋 战国 前770年 前475年 前221年 东周
前1046年
【学习目标】
1、在比较的基础上,说出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是
春秋时代生产力进步的标志。观察地图,说出相关地 域的变化。 2、通过识读地图、文字材料、以及考古发现资料, 认识到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动荡局面。 3、通过山西历史的学习,认识春秋时代晋国的崛起、
周初分封诸侯国分布图
---《山西历史 政区地理 》
动荡的春秋
一、诸侯崛起
太原古城营村 春秋大墓
西周礼制等级 森严,
“天子九鼎、 诸侯七、 卿大夫五”。 墓主是晋阳城的缔造者— 晋国卿大夫赵简 子。出土两组七个青铜列鼎。最大的一件青 铜鼎高1米,口径1.04米,是国内已知最大的 春秋大鼎,反映礼制僭越。 春秋时期,郑庄公享用九鼎,以后一
---《教师用书》
动荡的春秋
春秋政治动荡
诸侯崛起、礼制破坏 领土缩小 王室衰微 经济拮据 军队减少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课件(共43页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课件(共43页PPT)

三、半坡居民的生活
• 时间: 距今约6000年
• 地点: 陕西西安半坡村
• 住宅: 半地穴式房屋
• 生活技能

半坡人
原始农业: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渔猎; 原始手工业:磨制石器、骨器、彩陶、纺织、乐器
黄河流域有半坡, 地穴房子同居住, 粮食最早种植粟, 副食蔬菜鱼和肉, 早期文字出雏形, 还会纺线和织布。
河姆渡遗址 浙江余姚 距今7000年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 时间: 距今约7000年
• 地点: 浙江余姚
• 住宅: 干栏式建筑、水井
• 生活技能 :
原始农业:种植水稻、制作农业工具、家畜养殖、 原始手工业:陶器、玉器、纺织、雕刻、天然漆
长江流域河姆渡, 磨制石器有进步, 耒耜耕地种稻谷, 干栏房子共居住, 挖井养猪不怕苦, 陶、玉、乐器照不误。
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 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衣: (1)半坡人已会纺线、织布、制衣 食: (2)种植水稻、粟、蔬菜,人类由采集者转变为
生产者;饲养家畜;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 住: (3)定居:天然洞穴→干栏式房屋、半地穴式房屋
工具:(4)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 半坡人会制造骨制工具 会制造陶器 ,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 半坡人居住的黄土高原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冬季寒冷,而半地穴 式房屋冬暖夏凉。
知识梳理
最早
聚落
原始农业 为古代文 明社会的 形成奠定 了重要的 物质基础
7000 干栏式
水稻
西安 6000
半地穴式 粟
课堂作业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原始 居民
半坡原 始居民
河姆渡 原始居民
距今 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与夏商西周同时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印度河流域的居民,也创造出光 辉的古代文明。春秋战国时期,欧洲希腊、罗马文明高度发展,东西方文明交相 辉映。
夏:建立于前21世纪,中国最早的国家,

开创王位世袭制

商:青铜器、甲骨文

西周:分封制

春秋战国:兼并战争、制度变革
思想学术繁荣
教 材 的
课文是教材的主体部分,其功能主要是 呈现一节课教学的基本内容,涵盖了课
材 编
“德育为先、全面发展、能力为重、以人为本、与时俱
写 进”的基本原则。


导 4.体现教材的时代性,既要落实党和国家提出的一系列
原 指导思想,又要反映历史学科的发展趋势,并要体现当
则 代社会的进步以及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中小 学教材建设。2009年,中央宣 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 对中小学教材编写进行专题研 究,指示教育部要组织编写德 育、语文、历史三科教材。

再起”这些成语,其典故都与淝水之战有关。在这

一战役中,号称拥有百万大军的前秦军队是如何被

东晋的八万守军打败的呢?十六国北朝时期,北方

各族之间既有斗争又有交融。这些看似矛盾的现象,
是否蕴含着某些必然性?
●课文旁设:
辅 相关史事: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史事,作为
助 部 分 的
知识的补充,如名词解释、事件说明、现象描 述、历史小故事、文物赏析等。
文 提高等多方面的功能。新教材围绕课文
辅 的教学,设计了多样的栏目,为教师的
助 部
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平台。

辅 助
●课文前设:
导言:结合本课内容要点,以问题设置为主,

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参与教学。
分 示例:《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的导言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东山
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 两次召开会议,对教材进行审阅。
评审专家认为历史教材主要特点有: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了历
史叙述与阐释中,做到了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对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和
改革开放时期的领导作用叙述比较全面系统,深 刻揭示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必然性。 ★注重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 展格局,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
教 材 中 的 插 图
新教材设有大量的插图,平 均每页都有两三幅图,达到 了图文并茂。这些插图的主 要功能,一是配合课文的内 容叙述,相互印证,活化内 容;二是可使学生拓展视野, 获取更多的信息;三是使学





辅 助
●课文旁设:
问题思考:结合课文内容提出思考题,引导

学生讨论。
分 示例:《三国鼎立》
的 的一则“问题思考”




辅 ●课文后设:
助 课后活动:作为课后作
部 业,以形式灵活的题型,
分 使学生复习巩固所学。

栏 目 类
示例:《战国时期的社 会变化》的“课后活动”

●课文后设:
辅 知识拓展:介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拓展
示例:《百家争鸣》的一则“相关史事”




辅 助
●课文旁设:
人物扫描:介绍重要的历史人物,作为知

识的补充或拓展 。
分 示例:《明朝的灭亡》的一则“人物扫描”





辅 助
●课文旁设:
材料研读:列出简要的文献材料,并提出问

题,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思考问题。
分 示例:《远古的传说》的一则“材料研读”
框 架
课中设子目。



每一单元的前面设有单元导语,概述本单元的内容。
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 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之一,北京人是其中 的典型代表。
约一万年前,中国境

内产生原始农业。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 祖——炎帝、黄帝。

在介绍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时,可以结合介绍同一历史发展时期,世界 其他主要文明的阶段性特征,形成时空观念。
助 部 分
学生的知识面,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示例:《动荡的春秋时期》的“知识拓展”





这些课文辅助部分的栏目设计,是新教材作 为“教本”与“学本”相结合的体现,拓展 了教材的信息,加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可学 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学生的阅读与思考, 为师生提供了开展教学活动的契机。教师在 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如何运用这些栏目 来引导学生的学习,以发挥出各类栏目在教 学实际中的作用,促进学生更好地认识历史。
课 标所要求的主干知识,并有一些相应的
文 必要内容。新教材的课文,一般是根据 部 课题分为相关的三个子目,分别叙述基 分 本的史事。每课的课文大约在1000字内,
全以大字形式呈现,以使课文更为通畅。
教 材 的
课文辅助部分是指配合课文学习所设计 的有关栏目,有激发兴趣、拓展知识、
课 提供材料、促进思考、展开活动、巩固
部编历史七年级 新教材特点及问题解析初探
部编教材的背景 教材的体例结构 教材的凸显内容 教材的重要问题
一 部编历史教材的背景
历史
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大势; 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要求出 发,历史教材要落实党和国家的 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 任务。
教 1.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
材பைடு நூலகம்编
判断;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对历史问题作
写 出实事求是的评述。

指 导 2.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一系列重要精神,将社会 原 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理念 则 落实在历史教材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和价值观教育。
教 3.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总体思路和理念,贯彻
二 部编教材体例结构

材 历史教科书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编
编 写 的
写。“点”是指重要的历史史实,“线” 是指历发展的基本线索。以“线”穿“点”,
框 以“点”连“线”,使教材内容依据人类
架 历史发展的阶段和顺序,循序渐进地展开。



教 材
具体的呈现
编 方式,是在
写 单元框架下
的 设课,在每
教材的主编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 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推荐、经 报中央宣传思想领导小组同意的。 历史教材由著名史学家齐世荣先 生担任总主编。
教材编写出来后经过严格审查
教育部委托基础教育课程教材 专家工作委员会进行审查工作
实行“四审”制度: 学科审查—综合审查—专题审查—终审
参与审查的专家有200多人 涉及我国主权、边疆海域的内容, 报外交部、国家地理信息测绘局审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