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反思
[摘要]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经常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以提高教学艺术。引导学生通过历史学习的“三步曲”:了解―理解―见解,来学习并深入理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关键词] 新课标;教学反思;历史学习
设计思路
本课是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中的第一课。在设计本课时,我想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历史学习的“三步曲”:了解―理解―见解,来掌握本课内容。通过指导学生粗读、精读,快速浏览,圈点划批,提高历史阅读能力,进而了解近代中国服饰的变化情况,餐饮、居室建筑与社会习俗的变化情况,做到走进历史、感同身受;并生生合作、师生交流归纳各自变化的阶段性特征;师生互动分析中国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变化的原因,使学生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分析方法。
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部分
请学生观看图片“清末民初五世同堂场景”,说说图中有哪些服饰?哪些是传统服饰?哪些是新式服装?然后教师指出鸦片战争以来,伴随着西方国家的侵略,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汇,使近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悄然变化。那么,近代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以此来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部分
一、历史学习第一步:“了解”――了解历史事实、历史线索、阶段特征
(“了解”是历史学习第一步。即了解历史事实、梳理历史线索、概括阶段特征等。“了解”的要求是准确。操作――:速阅读,提炼要点,勾画结构,关注课前提示。)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利用十分钟时间,分成四组,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得出本课的主要知识点,然后派出一名代表上讲台板书。
二、历史学习第二步:“理解”――历史因果关系、历史发展规律
(理解”是历史学习第二步。要求弄清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揭示历史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辨证联系,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等。理解的要求是深刻。)
操作――设计研讨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这节课,我主要设计两个探讨的问题,以突出重点:
1、在了解了服饰的变迁的基础之上,分析每个阶段服饰的特征?
2、以近现代婚姻观念、社会习俗、社交礼仪等方面的变迁为例,从内因和外因角度去思考: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
问题研究:
1、在了解了服饰的变迁的基础之上,分析每个阶段服饰的特征?
教师在学生自主活动展示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思考几个问题,如:(1)西装传入中国以及流行开来的时间(2)西装的传入有没有取代传统服饰长袍马褂?一般是哪些地方、哪些人穿西服的多些?(3)西服为何在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
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代表根据图片向大家介绍列宁装、绿军装、“干部装”等服饰的颜色、款式、面料等,让学生有个感性认识。
(1)为什么流行苏式服装,即列宁装?(2)“文革”时期为什么流行式样和颜色单调的服装?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多彩呈现的特点呢?同时还要引导注意攀比、高消费带来的负面影响。另外,让学生补充今天有些衣服的款式仍然透着复古的味道。
最后师生通过列表格总结:我们可以发现不同阶段的变化总是和当时的时代大背景密切
相关。
三、历史学习第三步:“见解”――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见解”是历史学习第三步。要从历史的成败得失中总结经验教训,从纷繁的历史现象中获得深刻的历史启迪,要善于在历史的联系比较中获取历史认识,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科学的评价。“见解”的要求是新颖。)
操作――补充材料,设计问题,学生探讨,进行评价;总结;认识;看法等。
小调查:以下年轻人对哪些节日的敏感度比较高?
情人节圣诞节春节元宵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正处于一个急剧变化的历史时期。我们接受到的外来文化很多在面对东西方文明碰撞时,你如何对待?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改进后教学案例反思
这次的改进可谓是大刀阔斧,心痛难忍。原教案中被舍弃的部分也是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积极整合创新而成的,虽然万分不舍,但为了追求更好的教学效果,还是放弃吧!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经常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以提高教学艺术。这节课,我运用了历史学习“三步曲”(了解-理解-见解)进行备课,是一次新尝试。但如何放开手脚,如何让学生自主去学、思、辩,我们老师一是观念上一时难以突破,二是不仅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而且只能摸索前进。
但我知道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如生动有趣方面做得还不够等等。今后,我将立足课堂,不懈努力,刻苦钻研,力求完善自我,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朱汉国,王斯德.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