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比较分析.doc

合集下载

国内外两种信用风险模型的比较与剖析

国内外两种信用风险模型的比较与剖析

中图分类 号 : Ol 1 4O2 1 3 . ; 】 . 4
文献标 识码 : A
近 年来 , 融 的全球 化趋 势及放 松金 融监管 , 金 使得 金融 市场 的波 动性 不 断加 剧 , 商业 银 行 的 风险管理 更是 国际 国内金 融界关 注 的焦点 。而信 用风 险在商业 银行 的风 险管 理 中 占有 特殊
C e i i 模 型 , r t s dR k 用于评估 每个考察 期期末 商业银行 所承受 的信用 风 险。 ( ) 本 假设 与参数介 绍 该模 型的基本 假设 为 : 1基 ()每 个 考 察 期 的 期末 , 务 人 只有 2种状 态 : 约 和 不 违 约 ; a 债 违
()每 个 考 察 期 约 债 务 人 的 人 数 互 相 独 立 ; b ()若 某 个 债 务 人 违 约 , 行 并 不 会 丧 失 全 部 贷 款 ,而 是 贷 款 额 的 一 部 分 。 c 银 在 C e i s 模 型 中 , 设 债 务 人 的 违 约 行 为 受 个 外 部 风 险 因 子 的 影 响 , : rdt k Ri 假 即 z一 ( ”, , z z ) 目> 0 4> 1 表 示 後 因子 会 增 大违 约 风 险 ;t 1 表 示 该 因 子 会 减 小 违 约 风 险 , , z< , 在 给 定 的 一 组 风 险 园 子 的 条 件 下 , 设 债 务 人 的 违 约 行 为 服 从 B ro l 分 布 , 且 各 个债 务 人 假 en ul i 并
宰 屉 函 数 F ( ) Talr 数 展 开 式 中 系 数 。其 中 F ( ) 两 条 性 质 : N z的 yo 级 N z有
a )若 ~H ( , ) 则 t ) j ( )H t ) ( = zx d Fv b )违约人 数为 n 的情 况与违 约人数 为 情 况相互 独立 . 这也符 合模 型 的第 2个基本 侣

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比较分析

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比较分析

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比较分析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具有显著差异。

商业银行主要通过贷款、存款等传统业务吸收和转移风险,而投资银行则通过金融衍生品等创新业务规避和转移风险。

本文将从机构性质、业务类型、风险策略和监管要求四个方面对两类银行的风险管理进行比较分析。

一、机构性质商业银行主要从存款业务中吸收资金,为客户提供贷款业务和支付结算服务,以此赚取利润。

商业银行的客户包括普通公众、小微企业、中小企业等。

商业银行的业务主要以传统财务为主,风险相对稳定。

投资银行主要从发行和配售证券、承销债券、提供并购咨询等业务中赚取利润。

投资银行的客户主要包括大型企业、机构投资者和高净值客户等。

投资银行的业务主要以金融创新为主,风险相对较高。

二、业务类型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包括存款、贷款、支付结算、信用卡等。

零售业务是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风险相对较小。

商业银行的风险主要来自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

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包括证券承销、商业并购、证券交易、金融衍生品等。

投资银行的业务以股票、债券、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品为主,风险相对较大。

投资银行的风险主要来自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

三、风险策略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主要通过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来控制风险。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包括信贷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等。

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制定和执行风险政策、风险评估和监控、风险报告和内部控制等。

投资银行的风险管理主要通过对个别交易进行全面分析进行风险控制。

投资银行的风险控制措施主要包括战略、制度、工具和人员四个方面。

投资银行还建立了基于风险的资本管理模型,来控制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多种风险。

四、监管要求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都受到金融市场的监管。

但监管方式和要求有很大不同。

商业银行的监管重点是客户保护和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需要依法合规经营,加强内部控制,对风险敏感业务进行特殊管理。

商业银行还需要每年向银行监管机构报送金融报表和风险报告等信息。

中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比较研究

中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比较研究
事 变 , 压 力 下 维持 正 常 的运 作和 赢 利 能 力 。新 巴塞 尔 协 议把 在 最 低 资 本规 定 为首 要 问 题,并 提 出 资本 与 风 险加 权 总 资产 的 比 例要在 8 %以 上 。
8 9 1 0 1 1 1 2
1 3
1 4
中信 实 业 银 行 浦 东 发 展 银 行 上 海 银 行 兴 业 银 行 民生 银 行
1 资本 充 足 率 的比较 、
银 行 名 称 中 国 银 行 中 国 工 商 银 行 中国 农 业 银 行 中国 建 设 银 行 交 通 银 行 招 商 银 行
光大 银 行
资本充足率( 81 5 55 .4 69 1 68 - 5
51 3
资 本 充 足率 是 世界 各 国普 遍实 行 的 考核 商业 银 行经 营 安全 性 的 重要 指 标, 也是抵 御银 行 风险 的 一 道关 键防 线 。 本充 足 意 资 味 着 银 行 有 能 力防 范 超 市 场 条 件 的 意 外 金 融 动 荡 和其 他 突 发
到 81%,刚 _超 过 最 低 要求 。而 工 商 银行 、建 设 银 行分 别 为 . 5 司 l J
银行业竞争的加剧 , 商业 银 行 承 担 的 信 用 风 险 倍 增 , 质 更 为 5 4 性 , %和 6 1 距 离 8 5 %, 9 %还 有一 定 的 差距 。股份 制 银 行 平均 资 本 复 杂 。信 用 风 险 管理 成 为 商 业 银 行风 险 管 理 中 最关 键 、 最具 有 充 足 率为 7 8 , % 总体 上 也没 有超 过 8 的 最 低要 求 。 中浦 东 发 8 % 其
应 的 分析 。
407 ) 3 0 0
国国 有 银行 资 本 充足 率逐 年 有 所 改善 ,但总 体 上 仍达 不 到新 巴 塞尔 协 议的 标准 , 国 外银 行 相 比 也有很 大 差距 。 和 2 0 年 四 大 国 有 商业 银 行 的 资本 充足 率 分 别 为 农 业 银 行 01 1 4 , 商银 行 45 % 建设 银 行 3 9 , . %工 4 . , 7 .  ̄ 中国银 行 8 %。 7, 4 . 3 20 0 2年 底, 根据 英 国 ( h ak r 公 布的 全 球 1 0 家 大银 T e B n e} 00

中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比较研究

中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比较研究

中 图分 类号 :8 0 3 F 3 ・3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0 6 4 1 (0 8)7 0 6— 4 10 - 3 12 0 0 — 12 0
0 引 言
完 善 的 操 作 风 险管 理组 织 结 构 .应 当 由 董事 会 制 定 银 行 经 营 管 理 战 略 和计 划 . 督 完 善 配 套 措 施 监 设 立 操 作风 险管 理 委 员 会 . 由业 务 部 门 、 险 管 理 风 部 门 和有 关 职能 部 门资 深 代 表 组 成 .对银 行 操 作 风 险 进 行 监控 . 时协 调 全 行 有 关 管 理 部 门 工作 同 应 明 确全 行 操 作 风 险 管 理 与 控 制 部 门 .可 以是 风 险 管理 部 门 、 可 以包 括 内部 审计 、 律 、 力 资 源 、 也 法 人 安
M a g m e t e i s nd Fo eg m m e c a n na e ntBe we n Ch ne e a r i n Co r ilBa ks
吴 军 海 W UJ n a u h i
( 田学 院 管 理 学 院 . 田 3 1 0 ) 莆 莆 5 10
(c o l f n g me tP t nC l g P t n3 1 0 C ia S h o a e n ,ui ol y, ui 5 1 0, hn ) o Ma a e a
摘 要 :通 过 对 中 外 商业 银 行 操 作 风 险 管 理 组 织 结 构 的 比较 研 究 , 看到 我 国 商业 银 行 的差 距 . 结 出不 足 并就 如 何 建 立 我 总
织结 构
2 0世 纪 8 代 .西 方 商 业 银 行 掀 起 组 织 架 构 再 0年

国内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比较分析

国内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比较分析

国内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比较分析引言在现代社会中,个人理财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金融活动。

为了满足个人客户的需求,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方面发展了各种产品和服务。

本文将对国内外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进行比较分析,从产品类型、风险管理、收益率以及客户服务等方面进行评估。

1. 产品类型比较1.1 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在国内,商业银行推出的个人理财产品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货币基金、股票型基金、固定收益类产品、保险产品等。

货币基金是最为普遍的个人理财产品之一,由于其流动性强、风险较低的特点,备受投资者的青睐。

此外,固定收益类产品(如债券基金)和保险产品也是个人理财的重要选择。

1.2 国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在国外,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理财产品种类更加多样化。

除了货币基金、固定收益类产品等传统产品外,一些商业银行还推出了更具创新性的产品,如结构性投资产品、衍生产品等。

此外,国外商业银行还提供了更全面的股票投资、外汇交易等金融衍生品服务。

1.3 比较分析国内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种类较少,主要以相对传统的货币基金、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

相比之下,国外商业银行在产品创新方面更具优势,能够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

然而,一些创新产品也可能存在更高的风险。

2. 风险管理比较2.1 国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国内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产品的风险管理方面较为谨慎。

银行会根据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为客户匹配适当的产品。

此外,商业银行还会定期开展风险评估,更新产品的风险提示和禁止性投资范围。

2.2 国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国外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相对更加灵活。

他们通常会提供更全面的风险管理工具,如期权、期货等。

商业银行也会通过基金经理或专业投资团队进行投资组合管理,以控制整体风险。

2.3 比较分析国内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较为保守,主要通过匹配适当的产品和提供风险提示来管理风险。

相比之下,国外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更加细致,提供更多样化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投资组合管理服务。

中外商业银行贷款呆坏账准备金和投资风险准备金制度比较

中外商业银行贷款呆坏账准备金和投资风险准备金制度比较

中外商业银行贷款呆坏账准备金和投资风险准备金制度比较一、贷款呆坏账准备金和投资风险准备金的定义和作用贷款呆坏账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为防范客户信用风险而提取的一定金额的资金,用于弥补贷款欠款无法追回的损失。

而投资风险准备金是商业银行用于弥补金融市场波动给银行投资带来的损失的一种准备金。

它们是商业银行按照国家规定提取的资金,并通过特定的账户来管理。

两种准备金的目的都是为了保证商业银行的稳健运营和风险可控。

二、中外商业银行贷款呆坏账准备金和投资风险准备金制度的比较(一)制度设置国内商业银行贷款呆坏账准备金和投资风险准备金制度的设置早于国外,且具有完备的法律体系和制度体系。

但中外商业银行的名称、取款日期、资金余额等方面存在差异。

(二)准备金计提比例中国银行业协会规定商业银行贷存比例应控制在75%以下,68%属于中等水平。

而贷款呆坏账准备金比例和投资风险准备金比例则有所不同。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贷款呆坏账准备金比例一般在2%-5%,投资风险准备金比例在5%-10%之间,而国外商业银行贷款呆坏账准备金比例在15%-25%之间,投资风险准备金比例在2-5%之间。

(三)准备金用途中外商业银行在贷款呆坏账准备金和投资风险准备金的用途方面有所不同。

国内商业银行贷款呆坏账准备金只能用于弥补贷款损失,而投资风险准备金只能用于弥补投资损失。

而国外商业银行的贷款呆坏账准备金和投资风险准备金可以相互转化,可以用于弥补其他方面的损失。

(四)准备金管理中外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管理方式也存在差异。

国内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管理主要是由银行自己管理,只有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才需要上报监管机构。

而国外商业银行则需要向监管机构报告准备金余额及管理情况,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准备金管理进行监督和检查。

(五)变动机制国内商业银行的贷款呆坏账准备金和投资风险准备金的变动机制相对单一,一般只进行年度调整。

而国外商业银行则更加灵活,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风险状况进行动态调整。

中外银行民营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比较分析

中外银行民营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比较分析

中外银行民营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比较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外银行民营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比较分析,分析在组织结构、风险计量管理方法、风险防范和控制手段、人员制约手段、财务管理制度、不良贷款处置等方面的主要差异,由此提出如何借鉴国外银行先进管理方法的为我国的银行对民营企业信贷进行风险管理。

关键词:民营企业;信贷风险;商业银行;国外银行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3一、引言民营企业的迅速崛起,在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商业银行带来巨大商机,但一些民营企业在迅速崛起之后又突然倒塌的情况造成国内商业银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格局,最近的温州借贷危机给银行业的管理者敲响了警钟。

本文通过对中外银行民营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比较分析,提示在组织结构、风险计量管理方法、风险防范和控制手段、人员制约手段、财务管理制度、不良贷款处置等方面的主要差异,由此提出了如何借鉴国外银行先进管理方法的相关启示。

二、中外银行民营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主要差异国外银行已形成了一整套较为科学、规范的信贷管理体制和内部控制制度,对贷款原则、贷款程序、贷款审批、贷款风险分析,风险评定、风险控制体系等有规范而严格的要求,有效控制信贷风险。

相比之下,国内银行的经营体制和信贷管理机制目前尚处在调整和逐步完善之中。

主要差异如下:1.组织结构上的差异国外银行重视水平制衡,国内银行重视垂直管理。

国外银行在信贷组织上通常采用条块结合的矩阵型结构管理体系,信贷业务的组织除了有纵向的总行—分行的专业线管理之外,十分强调横向的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制约,实现风险控制与资源配置效率的较好结合。

国外银行通常会设置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多个部门共同负责信贷业务的组织管理,如信贷政策制订部门、资产组合风险分析部门、业务管理部门、风险审查部门、不良贷款处理部门以及系统一体化管理部门等等。

各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在业务上相互沟通、协作又相互监督。

我国商业银行与国外商业银行的差距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与国外商业银行的差距分析

让银行无法与客户实现完全对接, 以达到全程服务。 难 再者就是在经营 中缺 乏 必要 的宣 传 , 即使是 一 些不 错 的理 财产 品 , 际 了解 的客 户也 并 不多 。 实 据 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近期对该行 3 5 0名柜面客户组织的一项市场调查发现: 被 调查 客 户对 于 ” 通存 通兑 ”” 、代扣 费 ” 一些 新 的个 人 理财 工 具 的知 晓率 等 却全部低于 1 %,而对于 ” 无折进帐 ” AT 存款 ” 、” M 等一些新理财工具 的知晓率竟然全部为零 。 一些新的国债、 基金等的收益、 风险情况也是平常 百 姓所 不熟 悉 的。
实行的是分业经营的金融政策和体制 , 银行、 证券、 保险这几个行业 , 都是 严 格分 开 经 营 的 , 不 能 交叉 , 业务 三个 市场 处于 相对 分 隔状 态 , 三者 都 只 能 在 各 自行 业 内为各 自的客户 理 财 , 而无 法 利用其 他 两个 市场 实 现增值 。 因此 商 业银 行 提供 的个 人理 财 服 务 , 只能 停 留在 咨 询 、 还 建议 或 者方 案 设计 方 面 , 能真 正代 理客 户 进行 组合 投 资 , 不 银行 理财 服务 中的核 心业 务 即增值 业
实行混业经营 , 那么它们可以融银行、 证券、 保险、 信托等业务于一体 , 它 们 也可 以像 美 国的商 业 银行 一 样 , 客户 提 供 存取 款 、 用 卡 、 和房 屋 为 信 汽车 等各 种 消 费贷 款 、 理 保 险 、 卖股 票 、 金 和债 券 等金 融 产 品等一 揽 子金 办 买 基 融 服务 , 到那 时 , 旦 政策 壁 垒拆 除 , 一 个人 理 财业 务将 有 长足 的 发展 。
理财 师 队伍的建 设 , 高理财 人员 的综 合素质 应作 为商业 银行 个人理 财 业务 提 发展 的 重 中之重 来抓 。 加强对 现 有从 业 人员 的培 训 , 培训 课程 应根 据复 合 型

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比较分析

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比较分析

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比较分析文/王艺博我国商业银行平均资产收益率不到一个百分点,与西方国家银行差距很大,其主要原因就是收益较大的中间业务比重太低。

因此,近几年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发展对金融需求的拉动,国内各商业银行开始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逐步认识到中间业务应与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共同构成商业银行的三大支柱业务,开始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方式,倡导新的服务理念,大力开展新的业务领域。

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于2001年7月颁发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使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尽管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已初具规模,但与国外大型商业银行相比,无论在规模上还是质量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一、国内商业银行与国外银行中间业务比较分析中间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和收入提升的重要着眼点,更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与外资银行竞争的主要目标。

尽管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与外资银行相比差距较大,到目前为止,仍不能摆脱中间业务品种不多、产品创新能力差、技术含量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

这里面不仅有历史体制的原因,还有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的缺陷。

1、经营范围和品种的比较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办的中间业务品种共分为十大类,约有 400 多个品种,种类广泛涉及了劳务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期货市场和外汇市场,基本形成了品种较为丰富、体系较为完备、服务功能综合与专业性理财服务、柜面服务与自助服务于一体的中间业务品种体系。

但整体来说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起步较晚,而且银行业实行的分业管理、分业经营政策,中间业务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商业银行目前所从事的中间业务,其经营范围较窄,品种相对于国外还很少。

而目前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品种繁多,尤其在国外实行混业经营以来,各家商业银行不断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据统计欧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就达到1000 余种, 涉及范围包括知识含量较高的管理、担保、融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等众多领域,可以满足客户的多种金融需求。

中美商业银行存款产品比较探析

中美商业银行存款产品比较探析

中美商业银行存款产品比较探析本文通过对中外商业银行存款产品种类和微观结构的对比,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存款产品设计上存在的问题,并试着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据此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存款产品创新发展的建议。

标签:存款产品微观结构存款差异存款是指存款人在保留所有权的条件下,把使用权暂时转让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资金或货币。

客户存款业务作为一项基础的商业银行业务,长期以来一直是银行最重要的资金来源。

没有存款就没有贷款,也就没有银行。

由于存款在银行中至关重要的地位,故对存款产品的研究和创新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美商业银行存款产品之间的差异性1.中美商业银行在存款产品种类之间的差异美国商业银行存款产品和中国商业银行存款产品之间在种类上有很大的差异性。

美国商业银行存款产品一般分为支票类存款(Checking),储蓄存款(Savings)、定额存单(CDs),而中国商业银行存款产品则主要分为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定活两便和定活通。

具体地,就美国花旗银行而言,仅支票类的存款产品就有五种,它们是Citibank® EZ Checking、The Citibank Account、Citigold®、Basic Checking 和Citibank® Student Account,且储蓄类的产品也有六种之多,即Ultimate Savings Account、Ultimate Money Account、Citibank Savings Plus Account、Citibank Savings Plus Account、Citibank Premier Money Market Account、e-Savings Account 以及Day-to-Day Savings Account,并且每种产品都各有特色,以支票账户为例,开户最低存款额有的需要,有的则不需要;对于账户管理费以及ATM跨行交易费的优惠次数也各有差别等。

(简体)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方向参考

(简体)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方向参考

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方向参考注:以下题目大多数属于大方向选题,学生应该与指导教师商议后将题目具体化。

一、货币政策的问题1。

电子货币的发展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2。

浅析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3。

通货膨胀机制与通货紧缩的机制4。

信贷配给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5.我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取6. 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与财政政策目标的调协7.货币供应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终结8。

增加有效需求的途径初探9。

发挥再贴现政策的作用,加强宏观金融调控10。

进一步拓展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对策11.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研究12.货币政策影响居民储蓄行为的有效性分析13.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的特点14.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确定15.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16.中国与美国(或其它国家)货币政策的区别17.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进一步改革18.我国应继续将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19.通货紧缩的根源:有效需求不足20.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调整二、利率市场化的问题研究1.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潜在风险分析2。

利率市场化势在必行3.金融体制改革与利率市场化4.我国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前提5.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步骤6.我国利率市场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7.商业银行应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8.利率市场化对国有商业银行(或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9.利率市场化后投融资策略的调整10.我国利率市场化后衍生金融工具的推出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利率市场化三、我国的利率政策问题研究1.利率政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2.利率结构的调整与经济结构的调整3.我国的利率弹性问题研究4.小议如何提高存款利率弹性5.小议如何提高贷款利率弹性6.我国利率传导机制的优化7.提高商业银行在利率传导中的效果四、政策性银行问题研究1.我国设置政策性银行的理论依据2.我国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问题的解决3.政策性银行如何配合我国产业政策的实施4.我国政策性银行外部关系的协调5.对我国政策性银行有效监管的实施6.政策性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7.政策性金融机构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五、银行不良资金研究1.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体制成因与对策选择2。

中外大型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的比较分析

中外大型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的比较分析

我们看看银行股再融资到底对原始股东意味着什么。

1988年9月,累计募股到位资金人民币3.779亿元,外汇0.15亿美元,1988年至1993年,兴业银行在注册资本15亿元内不断吸收新的入股者,至1993年末实收资本6.2882亿元,记6.2882亿股。

1995,1996年以送红股的形式向股东分配利润,分别10送3,和10送2,截至1997年5月底,总股本9.78761094亿股。

1996年,以1995年末净资产2.15元每股为基础,以2.2元的每股价格发行新股5.25164306亿股,募资11.55亿元,1997年末总股本达到15亿股。

1999年,公积金转增股本5亿股,总股本达到20亿股。

2000年,以1999年末净资产1.58元每股为基础,以2.06元每股的价格发行新股10亿股。

募资20.6亿元,总股本达到30亿股。

2004年,以2002年末净资产1.8倍定价,每股2.7元发行9.99亿股,募资26.97亿元,2004年5月,总股本达到39.99亿股。

恒生银行就是通过这次募股,成为兴业银行的股东。

以上就是兴业银行A股上市以前的情况,内容来自招股说明书。

2007年A股上市,兴业银行以15.98元每股发行10.01亿股,募资159.96元。

2010年以每股18元配股9.9245063亿股,募资178.64亿元。

2011年每10股转增8股,总股本107.8641113亿股以上是兴业银行的增资募股情况,自成立以来,所有股东累计投入资本404.02亿元。

再来看一下分红情况,太早的分红情况查不到了,从2002年开始。

2002年现金分配3.3亿元,每股0.11元。

2003年现金分配3.3亿元,每股0.11元。

2004年现金分配4.04亿元,每股0.10元。

2005年不分配。

2006年现金分配13亿元,每股0.26元。

2007年现金分配16亿元,每股0.32元。

2008年现金分配22.5亿元,每股0.45元。

国内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比较研究

国内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比较研究

国内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比较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创新,个人理财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日益受到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个人理财业务不仅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更直接影响到广大投资者的财富增值和资产配置。

因此,对国内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国内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特点、趋势及其面临的挑战。

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方面的异同点,揭示国内外市场的优势和不足,以期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本文首先回顾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历程,概述了国内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在此基础上,从市场环境、产品创新、服务质量、风险控制等多个维度,对国内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和分析。

同时,结合国内外市场的实际案例,深入剖析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主要包括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数据统计分析等。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研究方法,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国内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真实状况和发展动态。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比较研究成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发展策略,以期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分析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财富的积累,个人理财业务在国内商业银行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国内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方面,经历了从简单储蓄产品到多元化、个性化理财产品的转变,同时也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客户需求多样化等多重挑战。

在个人理财业务的产品创新方面,国内商业银行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除了传统的储蓄存款、定期理财等产品外,还推出了包括基金、保险、信托、贵金属等多种投资标的的理财产品,以满足客户不同的风险偏好和收益需求。

部分银行还尝试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为客户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理财建议和服务。

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比较研究

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比较研究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中外商业银行中间 业务的差异及其原 因
中间业务对商业银 行经营业绩和风险 管理的影响
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目的
比较分析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现状、优势和劣势,提出发展建议。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综述、比较分析和案例研究等方法。
研究内容和框架
研究内容
比较分析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业务范围、经营模式、产品创新、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差异,分析影响商业银 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因素,提出发展建议。
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历史与发展
中间业务的发展历程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商业银 行开始逐渐扩大中间业务的范围,并逐渐将其作为重要的收入来源。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相对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商业银行开始逐渐开展中间业务,并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协同发展策略
提出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协同发展的思路、模式和措施,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商业银行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发展策略
针对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趋势,提出创新发展的思路、方式和措施,提升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06
研究结论和展望
研究结论
01
02
03
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在产品创新、 业务规模、盈利能力等方面存在显著 差异。
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特点与分类
中间业务的特点
中间业务具有不占用银行资金、风险小、 收入稳定等特点。同时,中间业务的成本 相对较低,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影响较小 ,也是银行提高效率和盈利能力的重要途 径。
VS

中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比较分析及我国的对策

中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比较分析及我国的对策

中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比较分析及我国的对策作者:宋芬王明宪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年第10期[摘要]文章首先解释银行信用风险并列出其表现形式,进而从银行法制建设、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级方法体系及信用风险监管等方面对中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进行对比,最后提出改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中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比较分析;对策[作者简介]宋芬,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经济与贸易系助教,广西桂林,541004;王明宪,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广西桂林,541004[中图分类号] F830.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08)10-0001-0003一、银行信用风险及其表现形式国际清算银行巴塞尔委员会对信用风险的定义为:由于债务人违约而造成的损失风险。

对于银行这样的特定环境,信用风险即指贷款人因违约而对银行造成的损失风险。

银行信用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为贷款人拖欠银行的贷款或利息(一般是超过90天)、呆账、死账、违背贷款契约等,通俗称为“不良贷款”。

信用风险是金融市场上最为古老的一种风险,信用风险管理也伴随着它贯穿于商业银行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全球化的趋势锐不可挡,金融创新层出不穷。

各国银行业的监管措施、监管力度和商业银行本身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受到很大挑战。

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对巴林银行倒闭、亚洲金融危机等一系列重大的金融风险事件中存在的信用风险管理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它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技术,而且促成了侧重于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创新。

加上《新巴塞尔协议》的出台,这些都使得信用风险管理业已成为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首要战略问题。

二、中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对比(一)银行法制建设比较全国银行货币及银行法(1863~1964)是美国银行史上第一个主要联邦法;1933年银行业法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格拉斯-斯蒂格尔法(Glass-Steagall Act)与证券承销;在格拉斯-斯蒂尔法下创立FDIC,银行控股公司法和修改法案(1995年、1996年、1970年);银行合并法及其修改法案(1960和1966) ; 1986年消费者信贷保护法;1974年平等信贷机会法;1977年再投资法;1987年颁布银行业竞争公平法;1991年储蓄真相法;1980年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和货币控制法;加思-圣占曼存款机构法;1997年银行破产和银行业公平竞争法;1989年金融机构改革、复兴和加强法;1992年美国财政部提议的改革法;1991年FDIC(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改进法;1984年瑞格尔-尼尔跨州银行和分业效率法和瑞格尔社区发展和管制改革法。

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现状分析与国际比较

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现状分析与国际比较

些 商 业银 行 的 网 站 等 : 四 是 查 相 关 书 籍 , 以 及 一 些
存 操 作 风 险 损 失 事 件 类 型 和损 失 数 据 收 集 过 程 【 f 】 ,
新 闻媒 体 的 新 闻报 道
严格 按照 中闰银监会 发布的《 商 业银 行操作 风险 监管资
本计 量 指引》 的数 据收 集原则 . 对 操 作 风 险 事 件 进 行 业 务线 和 风 险 损 失 类 型 的 归 类 . 以确 保 数 据 的 正 确 性 。 操 作 风 险 事 件 的 时 间 以事 件 结 束 的 时 间 为 准 . 操 作 风 险 事 件 的损 失 金 额 以商 业 银 行 的 实 际 损 失 为 准 。
1 8 7 起, 占 l 7 . 8 8 %: 内外 勾 结 的 欺 诈 事 件 共 发 生 4 7 起, 占 4 . 4 9 % ;执 行 、交 割 及 流 程 管 理 事 件 共 发 生 1 0 5起 , 占
l 0 . ( ) 4 %; 客户、 产 品及 业 务活动 风险 事件 共发生 9 8起 ,

2 0 1 3年 第 1 2期
总第 3 0 1期
6l
经 营 管 理 H M  ̄

l h l v
AT N N 兀 NA

以生 r l 起。
损 失 相 对 较 小
从 I 述 数 据 可 以 看 … ,我 国银 行 业 操 作 J x 【 险 损 失 事 件 大 多数 属 于 欺 诈 性 事 件 . 内部 欺 诈 、 外 部 欺 诈和 内外 勾
作 风 险 业务 线 条 、 发生时间 、 发生地 区、 发 生主 体 等 方 面 分 析 了 国 内操 作 风 险 的 表 现 特 征 。 同 时 以 L D C E操 作 风 险 损 失调 查 ( 2 0 0 8 ) 为基 础 , 分析 了 当前 国际 活 跃银 行 操 作 风 险 的 表 现 特 征 。 通 过 两者 的 比较 分 析 , 发 现 我 国操 作 风 险 产 生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论文剖析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论文剖析

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商业银行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中,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的生命,是三性的前提和基石,保持适度的流动性对维护商业银行资产的安全,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流动性管理因此也就成为银行经营管理的首要任务和核心目标。

通过分析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建议和对策,以期对今后工作提供一些有利的理论基础。

作者:李玉婷作者单位:国家开发银行新疆分行,乌鲁木齐,830000期刊:经济研究导刊年,卷(期):2010,(16)ﻭ分类号:F83关键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对策机标分类号:F83TP3在线出版日期:2010年7月23日从全球金融危机看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法提供足额资金来应付资产增加需求,或履行到期债务的相关风险。

从这次美国次级债风波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看,融资渠道变化、产品创新、资产证券化、支付系统、跨境业务、更多数理模型的使用等,使流动性风险管理面临新挑战。

流动性风险管理由此出现完善风险管理(监管)架构、压力测试、制定流动性应急方案、加强信息交流、中央银行的支持等新趋势.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特点是,资本市场发展增加了融资渠道,投资渠道的拓宽开始影响存款基础,银行间流动性差异扩大等。

应加强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监控,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作者:廖岷作者单位: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000000期刊:西部金融Journal:WESTCHINAFINANCE年,卷(期):2009,(1)分类号:F831.59关键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资产证券化压力测试流动性充足机标分类号:F83X92在线出版日期:2009年4月8日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导师】景学成;【作者基本信息】辽宁大学, 金融学,2010,博士【摘要】长期以来,在国家信用的坚强后盾下,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问题一直未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但随着金融体制由计划向市场的逐步转轨,我国商业银行在量上快速扩张的同时,在质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开始渐渐暴露出来,其中不良资产膨胀、经营管理不善、资产种类单一及筹资渠道狭窄等问题已在不同程度上加剧了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沉积.反观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现状,虽然政府当局和金融机构已经采取多种措施来解决金融问题,化解金融风险,但是,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仍存在着很多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比较分析-
摘要: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自诞生之日起已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在风险管理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和方法,而我国的商业银行仅有几十年的历史,在风险管理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

本文以巴克莱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为例,通过对比两家银行的风险管理架构和风险度量模型,找出中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差异,并试图为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供可行的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架构;度量模型
一、风险管理架构
在巴克莱银行的风险管理架构中,董事会扮演着总体控制的角色,控制集团的整体风险偏好。

董事会下辖包括企业风险委员、金融风险委员会等五个委员会。

首席风险官负责向董事会提交风险管理报告,并主管金融风险委员会和操作风险控制委员会。

业务条线负责人负责识别和管理其业务条线的风险,分类风险主管和他们的团队负责建立风险控制框架,并进行风险监控,业务风险团队则负责协助业务条线负责人识别和管理他们总体的业务风险。

在工商银行的风险管理架构中,董事会对风险管理承担最终责任。

行长负责监督风险管理,直接向董事会汇报风险管理事宜,并担任风险管理委员会及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主席。

这两个委员会负责制订风险管理战略及政策,并经行长就有关战略及政策向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提出建议。

首席风险官协助行长对各项风险进行监管和决策。

集团内部分支部门对风险管理也负有不同的职责。

二、风险度量模型
1.巴克莱银行的风险度量模型
(1)信用风险
对于信用风险的衡量,巴克莱银行依照巴塞尔协议Ⅱ的建议,采取的是内部评级法IRB。

相关指标的计算公式为:预期损失=违约概率×违约发生时风险敞口损失比例×违约风险敞口
监管资本=(压力违约概率×违约发生时风险敞口损失比例-预期损失比例)×违约风险敞口×期限调节
风险加权资产=监管资本×12.5
该方法依赖于巴克莱银行内部模型中风险权重的设定,不同的设定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2)对手信用风险
巴克莱银行采用三种方法来计算对手交易风险,分别是内部模型法(IMM)、金融担保综合法(FCCM)、市值计价法(MTM)。

这三种方法分别有不同侧重点,通过综合利用IMM、FCCM、MTM的估测结果,可以对风险有较为全面的判断。

(3)市场风险
巴克莱银行使用四种工具评估市场风险,分别是风险价值VaR、一级压力测试、二级压力测试和商业情景压力模拟。

其中,风险价值VaR是最重要的工具。

巴克莱银行内部使用两年期的等权重历史数据,以95%的置信度建立历史模拟程序,并在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中使用。

(4)操作风险
巴克莱银行内部使用高级计量法进行操作风险度量。

银行会根据统计分布估计未来一年内操作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使监管
资本覆盖99.9%的估计损失。

此外,关键风险指标、风险自我评估、情景分析和损失数据库等也是巴克莱银行应用比较广泛的操作风险管理工具。

(5)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主要包括流动性风险和资本风险。

巴克莱银行设立“应急筹资计划”(Contingency Funding Plan)详细说明如何应对流动性风险,设立“恢复计划”(Recovery Plans)详细说明如何通过增加额外的流动性来帮助银行从流动性压力中恢复。

此外,巴克莱银行还设立了“资本计划”(capital plans)来应对资本风险。

2.工商银行的风险度量模型
相比巴克莱银行,工商银行在风险划分上大致相同,主要分为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国别风险、声誉风险,其中市场风险被分为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

工商银行运用情景分析法和敏感度分析法进行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

在市场风险的衡量上,工商银行采取了和巴克莱银行相同的风险价值VaR法作为计量、监测交易性组合市场风险的主要工具。

在评估过程中,工商银行行采用历史模拟法,选取250天的历史市场数据按日计算并监测交易性组合的风险价值(置信度为99%,持有期为1天)。

三、风险管理的建议
1.建立完善的内部风险管理制度、文化
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仍存在权责不明确、风险管理渠道不通畅等问题。

要想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不仅要明确商业银行内部的职责划分,还要提高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确保风险管理部门和运营部门分离。

此外,还应在银行内部培育风险文化,加强银行内部成员的风险意识,避免因为短期利
益而采取激进操作行为。

2.加强操作风险的管理
我国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仍存在许多空白,相关部门也尚不够重视。

而以巴克莱银行为典型的国外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则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不仅采用AMA法进行操作风险管理,还针对操作风险设定了一系列的程序进行控制。

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尽快建立起完善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采用合适的模型工具控制操作风险,并在进行风险资本计提时将操作风险考虑在内。

3.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风险管理方法
巴克莱银行针对每种风险都设定了不同的指标,采用不同的模型进行风险管理。

相比之下,我国的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缺乏理论模型支撑。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改革,一些风险变得越来越难以预测、控制。

因此,针对不同的风险,国内商业银行不仅要根据历史经验总结定性管理的方法,还要选择合适的模型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估、控制,从而保证风险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